江苏省常熟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常熟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常熟市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二思想政治(选修)‎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以功用论哲学,则哲学之价值失。知识之最高之满足,必求诸哲学。”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这句话意在强调 A.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 哲学把解决具体问题作为任务 C.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D. 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D:知识之最高之满足,必求诸哲学表明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D符合题意。‎ AC:选项A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选。‎ B:哲学提供的是根本方法,不是具体方法,B错误。‎ 故本题选D。‎ ‎2.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哲学命题中蕴含着唯物主义思想的有 ‎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 ‎②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③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 ‎④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选项将“理”看做是世界的本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④选项将“天”作为世界的主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以及“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均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思想,②③选项入选。选B。‎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对立。‎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答案】C ‎【解析】‎ ‎【详解】ABD不合题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前就已存在;‎ C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 故选:C。‎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2)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4.作为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引领中华民族向着伟大复兴的目标奋进,书写人类发展史上新的奇迹。这说明 A. 真正的哲学指明社会前进方向,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 哲学的真正任务在于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D. 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推动着时代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A正确,作为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引领中华民族向着伟大复兴的目标奋进,书写人类发展史上新的奇迹。这说明真正的哲学指明社会前进方向,是社会变革的先导。B错误,哲学的真正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不是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C错误,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D错误,正真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故答案为:A。‎ ‎5.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衰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有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庐山瀑布向下倾泻的磅礴气势。这说明 A. 正确的意识可脱离物质而存在 B.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 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D. 思维对存在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庐山瀑布向下倾泻的磅礴气势。这说明思维对存在的反映具有能动性,D符合题意。‎ A:意识由物质决定,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A错误。 ‎ B:选项B正确,但题干并未涉及意识的反作用,B不选。‎ C:实践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C错误。 ‎ 故本题选D。‎ ‎6.2019年6月17日,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地球其实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展预报是完全可能的。该材料体现了 ‎①人能够有目的有意识的认识和利用规律 ‎②人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特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②:意识有正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②错误。‎ ‎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特性,④错误。‎ ‎③:“地球其实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这表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符合题意。‎ ‎①: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展预报是完全可能的这表明人能够有目的有意识的认识和利用规律,①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7.科学家发现,在面对危险或者恐怖场景的时候,人的大脑深处一小团叫作“杏仁核”的区域总是会进入兴奋状态。“杏仁核”受损的患者,即使面对威胁,也不再产生“害怕”的情感。这表明 A. 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决定的 B. 意识对生理活动有调节作用 C.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 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生理基础 ‎【答案】D ‎【解析】‎ ‎【详解】A.意识的内容由客观存在决定,不是由人脑决定,故A项错误。‎ B.人的大脑深处一小团叫作“杏仁核”的区域总是会进入兴奋状态,反映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没有涉及意识对生理活动有调节作用,故不选B。‎ C.材料中人的大脑深处一小团叫作“杏仁核”的区域总是会进入兴奋状态,强调的是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生理基础,没有强调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故不选C。‎ D.在面对危险或者恐怖场景的时候,人的大脑深处一小团叫作“杏仁核”的区域总是会进入兴奋状态,说明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生理基础,故D项正确。‎ ‎​故选D。‎ ‎8.在发现土壤呈现流变状态还是固体状态取决于土壤颗粒之间是否存在ODI约束之后,中国科学家利用某种植物纤维合剂给沙子引入ODI约束,在沙漠进行“沙子土壤化”试验。5年后,所试验的4000亩沙漠变成了良田。这样做是因为 A. 获得正确的认识是实践的最终目的 B. 亲身实践获得的认识更具正确性 C.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 科学实验是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 ‎【答案】C ‎【解析】‎ ‎【详解】C:中国科学家利用某种植物纤维合剂给沙子引入ODI约束,在沙漠进行“沙子土壤化”试验。5年后,所试验的4000亩沙漠变成了良田。这样做是因为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符合题意。‎ A:实践的最终目的改造世界造福人类,A错误。 ‎ B:亲身实践获得的认识更具正确性的说法错误,排除。‎ D: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科学实验是实践的具体形式之一,是获得认识的来源,D错误。‎ 故本题选C。‎ ‎9.根据新时期党建的需要,“主体责任”首次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并将以往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扩展到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这说明 ‎①实践产生的新问题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②认识在推翻以往真理的过程中向前发展 ‎③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特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根据新时期党建的需要,“主体责任”首次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并将以往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扩展到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这说明实践产生的新问题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③符合题意。‎ ‎②:认识在超越以往真理的过程中向前发展,②错误。‎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特征,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0.一百多年前,艺术家把自己对未来生活的畅想画在了纸上,展示了人们对邮寄方式的幻想。随着科特讲步,当时异想天开的想法,如今成为了生活中的现实。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①科学幻想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础 ‎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随着科特讲步,当时异想天开的想法,如今成为了生活中的现实这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直接现实性,②④符合题意。‎ ‎①:实践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础,①错误。‎ ‎③:实践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错误。‎ 故本题选C。‎ ‎11.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长期以来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治理体系和治理规则已经不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改革国际治理体制的呼声越来越高。材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认识客体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 ‎④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是人们的不懈追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错误。‎ ‎②:材料未体现认识的反复性,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长期以来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治理体系和治理规则已经不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改革国际治理体制的呼声越来越高,体现了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是人们的不懈追求,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②认识的发生: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①实践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②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③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12.人生之中,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生命之中,最美丽的不一定适合我们,适合我们的一定是最美丽的。上述人生感悟启示我们 ‎①要根据自身的需要,改变固有联系,建立人生的新联系 ‎②联系是多样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要善于把握有利于人生发展的联系 ‎④联系是有条件的,要把握人生历程中联系的条件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④:材料所述的人生感悟启示我们联系是多样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联系是有条件的,要把握人生历程中联系的条件,②④符合题意。‎ ‎①:联系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根据自身的需要,改变固有联系”说法错误,①错误。‎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3.脸是人体最奇妙的部分,虽然只有眼、嘴、葬等几个器官,但大小、组合方式、位置的不同,却能变化出千姿百态的脸。研究人员在达芬奇的画中,发现他创造美丽的公式:脸宽是鼻宽的四倍,前额的高度、鼻子的长度以及下颈骨的高度都相等。这表明 A. 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B. 绘画创作要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 C. 绘画创作要从艺术原则出发 D. 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联系具有条进性,只有条件具备才会存在联系,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的说法错误,A错误。‎ B:达芬奇创造美丽的公式注重了绘画的整体性、有序性和优化趋向,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B正确。‎ C:绘画创作要从实践出发,C错误 D:选项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B。‎ ‎【点睛】系统优化方法 ①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系统具有有序性、系统具有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14.俗话说“多吃杂粮,不生杂病”,很多人都知道吃粗杂粮的好处。但过量进食粗粮杂食、地瓜、南瓜等高纤维食物,会影响人体对食物中的蛋白质、无机盐以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吸收,甚至会导致兔疫力降低,引起营养不良性贫血。这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①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事物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①错误。 ②③:过量进食粗粮杂食,尤其是芹菜、地瓜、南瓜等高纤维食物,会影响人体对食物中的蛋白质、无机盐以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吸收,甚至会导致免疫力降低,引起营养不良性贫血。说明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③符合题意。‎ ‎④:选项④属于唯物论,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C。‎ ‎【点睛】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这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当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要坚持适度原则。‎ ‎15.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开拓创新。许多诗词古语,意境深远,引人入胜。下列古诗文与习近平主席在今年两会期间引用《潜夫论•释难》“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一句蕴含的哲理最接近的是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②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④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反映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①②符合题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反映了量变与质变,③不符合题意;“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没有体现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2019年中美两国迎来了双方关系发展的“不惑之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经历了从隔绝到接触的转变,在竞争与合作中不断前进。历史充分证明,合作是双方最好的选择。中美关系的发展体现了 A. 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B. 矛盾双方的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C. 矛盾双方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 D.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转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错误,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B错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C正确,建交以来,两国关系经历了从隔绝到接触的转变,在竞争与合作中不断前进,历史充分证明,合作是双方最好的选择。中美关系的发展体现了矛盾双方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D错误,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相互转化。故答案为C。‎ ‎17.漫画主要告诉我们要 ‎①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做到“破釜沉舟”‎ ‎②恰当地运用主观条件,做到“尽力而为”‎ ‎③看到道路的曲折性,做到“勇往直前”‎ ‎④把握矛盾的同一性,做到“既破又立”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意识的能动性、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相关知识。‎ ‎①④:漫画中的文字“斩断自己的退路,才能更好地赢得出路”意思是在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一种斩断自己退路的勇气。因为身后有退路,我们就会心存侥幸和安逸,前行的脚步也会放慢;如果身后无退路,我们才能集中全部精力,勇往直前,为自己赢得出路。这启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做到“破釜沉舟”,①正确;也启示我们要善于在矛盾的斗争性中把握矛盾的同一性,做到“既破又立”,④正确。‎ ‎②:漫画内容未涉及主观条件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的相关内容,②与漫画寓意不符,排除。‎ ‎③:漫画内容未涉及事物发展道路曲折性的相关内容,③与漫画寓意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D。‎ ‎【点睛】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18.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仍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经济建设的主旋律不再是高速度增长,而是高质量发展。这一认识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矛盾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特殊性 ‎ ‎②不同阶段的特殊矛盾又具有普遍性 ‎③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矛盾的特殊性含义。①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仍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经济建设的主旋律不再是高速度增长,而是高质量发展。这一认识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同时说明不同阶段的特殊矛盾又具有普遍性,①②适合题意。‎ ‎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③错误。‎ ‎④:材料没有体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选A。‎ ‎19.无人驾驶技术将对未来的交通带来深刻变革。去年,某公司的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发生交通事故,引发了人们对该技术前景的担优。不过有专家认为,这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材料体现的主要哲理是 A. 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 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 C.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 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扬弃 ‎【答案】B ‎【解析】‎ ‎【详解】A:材料主要强调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A不符合题意。 B:材料“不过有专家认为,这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这是看到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B符合题意。 C:材料未涉及量变与质变的关系,C不符合题意。‎ D:事物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D错误。‎ 故选B。‎ ‎【点睛】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矛盾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关键词:分析形势、事物性质、评价人和事,利弊、得失、优劣、好坏,抓主流、大局、主体、优势)‎ ‎20.近年来,从“中国天眼”到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从“复兴号”动车组的研制到C919大飞机的一飞冲天,中国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可见 A. 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C. 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 树立创新意识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A项符合题意;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C项说法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的作用):‎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4)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21.乡愁是内心深处一种对家乡、对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成经历过的事情以及熟悉的事物的记忆、怀念、同感和向往,是内心深处那份最亲切、最柔软的情感;古人之所以有乡愁,那是因为他在异乡,而今天一个人有乡愁,则是因为他在城市。这主要表明 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B.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不可分割 C. 价值判断和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D.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答案】D ‎【解析】‎ ‎【详解】A:材料没有涉及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社会存可以离开社会意识单独存在,但社会意识离不开社会存在,B错误。‎ C:选项C与题意不符,不选。‎ D:古人有乡愁是因为他在异乡,今天的个人有乡愁是因为他在城市,这说明乡愁的产生是由于个体的存在状况引发的,这体现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2.有人把一块美玉献给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说:“我把玉给工匠看了,他们认为是宝物,所以才献给你。”子罕回答:“你把玉当作宝,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给我,那么你失去了玉,我失去了不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子罕拒玉的历史典故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在正确价值选择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②人们的价值判断决定事物是否具有价值 ‎③人的立场和需要不同,价值选择就不同 ‎④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题中子罕与献玉者立场和需要不同,其价值选择不同,体现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③④符合题意。‎ ‎①:在正确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①错误。‎ ‎②:事物是否有价值,不是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②错误。‎ 故本题选D。‎ ‎23.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现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和《外资企业法》同时废止。下列关于我国上述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 A. 目的是调整经济基础使之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B. 有利于发挥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推进作用 C. 有利于推动社会在非对抗性矛盾解决中发展 D. 目的是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A:题干中的法律属于上层建筑,因此这些法律的出台,体现了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要求,A错误。‎ B:社会意识有正误之分,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推进作用,B错误。‎ 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改革有利于推动社会在非对抗性矛盾解决中发展,C正确。‎ D:题干中的法律属于上层建筑,体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而不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D错误。‎ 故本题选C。‎ ‎24.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由于建造技术难度之大,它也被称为世界的第七大奇迹。2019年9月25日上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仪式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出席仪式,他强调,共和国的大厦是靠一块块砖头垒起来的,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习总书记讲话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A. 群众观点是我党的生命线 B. 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C:共和国的大厦是靠一块块砖头垒起来的,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符合题意。‎ A:群众路线是我党的生命线,A错误。‎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错误。‎ D:选项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C。‎ ‎25.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所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这就告诉我们 ‎①在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中获得社会价值 ‎②实现人生价值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③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看其精神贡献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这就告诉我们实现人生价值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②③符合题意。‎ ‎①:要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获得个人价值,①错误。‎ ‎④: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看其贡献,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④错误。‎ 故本题选C。‎ 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34分。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26.材料一随者大众传谋的发展,每天都会有许多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文化信息资源通过不同的渠道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其中健康的信息不少,不良的信息也很多。对此你必须作出自己的选择。有人说:"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也有“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 ‎(1)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中两种观点的合理性。‎ 材料二轻触屏幕,衣食住行一键解决。移动支付、O20,“互联网+”等正推动我国社会步入数字经济时代,为中国经济注入所的强大动能,然而,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安全威胁也日益增多,据一项研究估计,每年各种网络犯界、攻击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高达4000亿美元。‎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数字经济时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答案】(1)①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们面对各种文化信息可以有目的地加以选择,对不良信息自觉抵制。所以,“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具有一定合理性。②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各种文化信息,应承认其存在的客观性。所以,“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也具有一定合理性。‎ ‎(2)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间题。数字经济时代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安全威胁。②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抓主流,又不忽视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数字经济给我们带来的积极影响是主要的,我们要抓住数字经济时代带来的机遇推动社会的发展,又要采取措施解决其造成的安全威胁。‎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们每天接受大量信息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情境,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中两种观点的合理性。‎ 本题要求针对上述两种观点,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其合理性,属于原因类试题。‎ 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辩证唯物论,切入点较大,需要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分析作答。‎ ‎“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主要可以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较大进行分析,明确人们面对各种文化信息可以有目的地加以选择,对不良信息自觉抵制。‎ ‎“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可以从物质决定意识的角度分析,明确对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各种文化信息,应承认其存在的客观性。‎ ‎(2)本题要求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数字经济时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本题题目限定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有关知识,需要考生理解并熟练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所包含的知识点,然后与材料有机结合作答。‎ 针对材料为中国经济注入所的强大动能,然而,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安全威胁也日益增多,考生可从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间题、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抓主流,又不忽视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角度作答。‎ ‎【点睛】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要求:‎ ‎(1)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在联想相关知识时,除了运用设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从该知识点的知识网络中调动一些能解答该题的相关知识点。或者将该知识点分解为几层意思,并以每层意思作为小论点来展开分析,分析中应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即材料语言)。这种情况在解答“怎样体现”类的试题时经常用到。‎ ‎(2)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必须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这个提纲不要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要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这个提示性的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 ‎(3)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 ‎27.材料一大运河走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展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长期以来,大运河面临着遗产保护压力巨大、传承利用质量不高、资源环境形势严峻等突出问题。2019年2月,国家出台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对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有重要作用。‎ 材料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指出: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必须坚持中国特色、懂得中国国情、走中国道路;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坚特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必须坚持保护第一、质量第一、做到进度服从质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知识,分析国家出台《规划纲要》的哲学依据。‎ ‎(2)结合材料二,请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习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的思想理论所蕴含的哲学智慧。‎ ‎【答案】(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针对大运河保护传承存在突出问题,国家出台《规划纲要》。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其有积极作用。《规划纲要》的出台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具有重要作用。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规划纲要》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2)①矛盾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立足中国国情,走中国道路。②联系具有普遍性,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善于借鉴历史和外来的经验。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做到批判继承。④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办事情要抓重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坚持保护第一、质量第一、做到进度服从质量,体现了抓重点。‎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保护传承大运河和做好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为话题,考查考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知识,分析国家出台《规划纲要》的哲学依据。‎ 本题题目类型原因类主观题,答题范围生活与哲学,知识限定:社会历史观的知识,要求结合材料分析国家出台《规划纲要》的哲学依据。‎ 由材料中的“大运河西临着遗产保护压力巨大、传承利用质量不高、资源环境形势严峻等突出问题”国家出台《规划纲要》,可知,依据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由“这对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有重要作用”可知,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由“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可知依据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请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习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思想理论所蕴含的哲学智慧。‎ 本题为体现类试题,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唯物辩证法,要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对材料的解读是回答该题的关键。‎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立足 中国国情,走中国道路”,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体现了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必须坚持保护第一、质量第一、做到进度服从质量”,体现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办事情要抓重点。‎ ‎【点睛】体现类试题解题方法 1.题型特点 (1)设问一般以“体现”“反映”“蕴含”“说明”等为关键词。 (2)通常选用现实生活中突出的事例创设情境,这些事例一般是近期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重大热点问题。 (3)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目的是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推理、归纳的能力和综合认识及评价现实问题的能力。 2.解题方法 (1)正确解读材料——信息是关键。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要注意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抓好关键词、明确重点。 (2)把握题干的联结语,如“这个事例说明”“这表明”“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上述材料体现了”等,从给出的事例中归纳相应的道理。 (3)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采取归纳法,联系所学知识,正确地指出事例揭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道理。‎ ‎28.材料一电影《我不是药神》播映后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一些人认为,为了挽救癌症患者的生命,贩卖便宜的印度仿制药没有错。有些人则认为,如果纵容仿制药,会影响正规制药企业持续发展。‎ ‎(1)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观众从同一影片中获得不同认识的原因。‎ 材料二文艺与时代总息息相关,文化与人民命运与共。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一经播出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影片之所以“火爆”,不仅因为它填补了中国“硬科幻”电影类型的空白,更重要的是它诠释了家国情怀的传统价值,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理念,展现了中国人民不计功利、天下大同、共克时艰的精神境界……影片在征服观众的同时与时代发生着化学反应。‎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影片《流浪地球》能够与时代发生化学反应的原因。‎ ‎【答案】(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不同观众在知识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不同观众认识的差异性。‎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正确的价值判断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流浪地球》弘扬中国的传统价值和时代价值,坚持了正确的价值导向。《流浪地球》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理念,顺应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趋势。作品运用高科技手段创新形式:主题鲜明的展现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汇聚成民族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电影《我不是药神》播映和影片《流浪地球》能够与时代发生化学反应为情境,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观众从同一影片中获得不同认识的原因。‎ 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答题范围是认识论的相关知识。‎ 不同观众从同一影片中获得不同认识主要原因在于人的认识活动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主观方面主要受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的制约,受不同观众在知识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影响。‎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影片《流浪地球》能够与时代发生化学反应的原因。‎ 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题目限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 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来看,材料中的“它诠释了家国情怀的传统价值”、“展现了中国人民不计功利、天下大同、共克时艰的精神境界”,说明正确的价值判断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理念”,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点睛】原因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 1.题型特点 原因类设问一般都以“原因”“为什么”“为何”“依据”等关键词为题眼,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 2.解题方法 对于原因类试题的解答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分析其必然性,也就是分析这样做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步,分析为什么要、为什么能这样做。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回答,答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样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步,联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还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组织答案时,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分层说明。 3.失分警示 原因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既要明确设问主体,如“党”“政府”“公民”等,又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原因,如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等,如果只从一个角度分析,哪怕分析得再好,得分也是往往要打折扣的。‎ 三、探究题:本题16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29.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回首过去,新中国在克服困难中发展壮大,在应对挑战中超越自我,这样的故事贯穿于新中国70年奋斗历程。《新华网》载文指出:回望70年风雨兼程,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被开除球籍”的危险边缘到逐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其间蕴藏了很多次思想转变、观念突破,经历了很多次惊心动魄的历史转折、制度创新,展现了许多震古烁今的理论智慧、政治魄力。品味70年春华秋实,从贫穷到富裕,从封闭到开放,从羸弱到强大,中国道路是根植中国现实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隆重庆祝断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9月25日包含278名个人和22个集体的“最美奋斗者”受到表彰;9月29日,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顽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国争光的中国女排姑娘们,也享受到了国家级的殊荣,特邀出席国庆招待会、国庆庆典中登上游行花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人民日报》也载文指出:“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向先锋看齐,向英雄学习,筑起的将是永不流失的精神钙质。让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同颇共振,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在自己的赛道上顽强拼搏,每个人都能拥有精彩的人生,为祖国和民族作出贡敲。人人如此,个个争先,涓滴之水终将汇聚成不可阻挡的时代洪流。‎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发展的观点,分析说明我国从站起来到强起来走的是怎样的发展道路。‎ ‎(2)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辩证法道理分析说明“让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必要性?‎ ‎(3)班级召开我为“最美奋斗者点个赞”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学习最美奋斗者列出发言提纲。‎ ‎【答案】(1)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根据自身的国情,调整发展战略,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要求坚持创新。70年历程中很多次的思想转变、观念突破、制度创新等,做到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在应对挑战中超越自我。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70年风雨兼程,新中国在克服困难中发展壮大。‎ ‎(2)①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国家发展为个人奋斗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有利于个人的成长,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人人奋斗,各个争先,有利于推动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3)树立祟高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勤奋学习,掌握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的本领;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新中国70年奋斗历程为背景。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发展的观点,分析说明我国从站起来到强起来走的是怎样的发展道路。‎ 本题属于说明类试题,题目限定是发展的观点。‎ 针对材料其间蕴藏了很多次思想转变、观念突破,经历了很多次惊心动魄的历史转折、制度创新,展现了许多震古烁今的理论智慧、政治魄力。品味70年春华秋实,从贫穷到富裕,从封闭到开放,从羸弱到强大,中国道路是根植中国现实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考生可从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要求坚持创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角度作答。‎ ‎(2)本题要求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辩证法道理分析说明“让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必要性?‎ 个人奋斗属于部分,国家发展属于整体,因此,解答本题,考生可从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的角度作答。‎ ‎(3)本题要求就如何学习最美奋斗者列出发言提纲。‎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解答本题,言之有理即可。‎ 考生可从树立祟高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勤奋学习,掌握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的本领、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的角度作答。‎ ‎【点睛】说明类主观题解法 1.题型特点 说明类主观题一般来说,其设问形式主要有两种: (1)运用某原理分析说明某一说法(做法)。 (2)说明某现象的原因、意义、做法的正确性或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2.解题方法 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题意,弄清命题者的意图。 要做到“两审”:审材料和审问题。一般先审问题后审材料,带着问题审材料。审问题,就是要弄清问题的中心,看清问题的特殊要求(如要求说明原因、意义或做法的正确性),从而弄准答题应当运用的课本知识。审材料,先粗读再细读,尽快抓住它的关键词句、主要观点和中心思想。 第二步:根据材料内容对接教材知识,落实知识点内容。 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出问题、材料、教材三者之间的相关点,这是答题的关键。‎ 第三步:理清思路,组织答案。 答案应具有针对性,切忌“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如涉及多个知识点,要考虑其主次与先后,用序号标明,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规范。切不可答非所问,偏离题意。 对于分析说明某一说法(做法)的题目,要从是什么、为什么、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做法(错误的危害)角度进行分析。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题目(如要求说明产生某现象的原因、意义、应采取的措施),还要在答案组织中使用凸显特殊要求的词语,可以参见原因类、意义类、措施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