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四川省遂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2017-07)
遂宁市高中2018级第四学期教学水平监测 生 物 试 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1-10每小题1分,11至30每小题2分, 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有关蛋白质和D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两者都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B. 两者在细胞分裂间期均有合成 C. D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D. 有些生物仅由蛋白质和DNA构成 2. 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存在的糖类并不都是能源物质 B.细胞中能转运氨基酸的化合物都是蛋白质 C.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 D.细胞中的核酸与脂肪的组成元素相同,均为C、H、O、N、P 3. ATP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化合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是所有细胞生物产生ATP的重要途径 B.叶肉细胞吸收Mg2+时所需的ATP由光反应提供 C.无氧时酵母菌产生ATP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D.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内ATP的积累量迅速增加 4. 下列与细胞生命历程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的细胞中表达的基因有差异 B.在成熟的生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受基因调控的 C.细胞癌变的过程中,一定是自身癌基因突变的结果 D.细胞在衰老和凋亡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5.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B. 细胞全能性的实现与细胞分裂和分化都有关 C. 单个原癌基因发生突变一般不会导致细胞癌变 D. 细胞衰老的过程中所有基因的表达都逐渐减弱 6. 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癌变时糖蛋白和核糖体的数量都明显减少 B.蛋白质和核酸都能够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 C.核糖体是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细胞器 D.内质网主要是对来自高尔基体的蛋白质进行加工 7.下列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微粒直径足够小就能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B. 大分子物质都需要载体和能量才能进出细胞 C. 各种离子都只能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 D. 物质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一定要消耗能量 8.酵母菌培养液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其主要原因是 A.碳源供应太充足 B.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C.酵母菌代谢旺盛,导致培养基严重缺O2,影响菌体生长 D.葡萄糖不是酵母菌代谢的原料 9. 以下有关腐乳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毛霉摄入豆腐中的蛋白质,将其分解为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B. 腐乳制作过程中,从上向下,逐层增加盐量 C. 加入卤汤后,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封瓶,并用胶条密封 D. 腐乳制作过程中主要通过卤汤中加酒来达到抑菌的目的 10. 科学界认为原核细胞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较真核细胞早,原核生物低等,真核生物高等,以下内容与此观点符合的是 A. 原核细胞没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真核细胞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 B. 原核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真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 C.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为RNA,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D. 原核细胞进行无丝分裂,真核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11. 下列与生物学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B.在体积分数为95%乙醇中加入无水Na2CO3后可用于提取叶绿体色素 C.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可将龙胆紫溶于醋酸溶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D.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时,可将50%的酒精溶液对花生子叶薄片进行漂洗后用苏丹Ⅲ染液染色 12. 以下有关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防止杂菌入侵,获得纯净的培养物,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 B. 无菌技术的目的是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它外来微生物污染 C. 对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工具和培养基可用干热灭菌等方法灭菌 D. 配制固体培养基要经过:计算、称量、溶化、调pH、定容、灭菌、倒平板 13. 以下操作中,与为了获得单个的菌落无关的是: A. 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 B. 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总是从上次划线的末端开始 C. 对菌液进行系列稀释操作 D. 接种结束,对接种工具灭菌 14. 双缩脲试剂(A液:0.lg/mL的NaOH溶液,B液:0.0lg/mL的CuSO4溶液)可以用来检测生物组织中是否存在蛋白质。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A.待测组织样液→加入B液1mL→注入A液4滴→观察颜色变化 B.待测组织样液→加入A液1mL→注入B液4滴→观察颜色变化 C.待测组织样液→加入A液和B液的混合液1mL→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D.待测组织样液→加入A液1mL→注入B液4滴→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15.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上均可形成ATP B.动物细胞的形态主要由细胞骨架决定 C.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降解所吞噬的物质 D.细胞液又称细胞溶胶,主要成分有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等 16. 下列有关从土壤中分离所需的微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土壤中微生物最多的是细菌,生活在酸碱度接近中性的潮湿土壤中 B. 测定土壤中细菌总量比测定分解尿素的细菌数量时的稀释倍数更大 C. 为了保证选出30-300间的菌落,应缩小稀释的范围 D. 应在火焰旁称取土壤,小铁铲和盛土样的信封都需灭菌处理 17. 人的小肠上皮细胞依赖其细胞膜上的Na+—K+泵通过消耗ATP不断向细胞外排出Na+,以维持细胞外的高浓度Na+环境。小肠上皮细胞从肠腔吸收的 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进入组织液,然 后进入血液循环。据图分析,下列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只要有了Na+—K+泵,细胞就 能维持其膜内外的渗透压平衡 B.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液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C.结构Ⅰ和结构Ⅱ均为糖蛋白,都能控制物质进出 D.根皮苷可抑制结构Ⅰ的活性,糖尿病患者注射根皮苷后,可降低餐后的血糖水平 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拍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就是建构了细胞的物理模型 B. 控制细胞器进行物质合成、能量转换等的指令,主要是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的 C. 细胞中包括蛋白质、核酸在内的有机物都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不同物质在同一时期细胞中的两种形态 19. 下列有关“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纤维素酶中C1酶和葡萄糖苷酶都能将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 B. 选择培养基应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得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 C. 应先通过固体选择培养基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保证筛选效果 D. 菌落上的透明圈不一定是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所形成 20. 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两侧蛋白质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B. 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运输物质 C.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都在高尔基体中形成 D. 某些单细胞生物不具有生物膜结构 21. 下列相关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吡罗红染液处理口腔上皮细胞后,可观察到DNA呈现红色 B. 用健那绿染液处理活细胞后,可在高倍镜下看到高尔基体的形态 C. 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不能判断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D.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可观察到连续的分裂过程 22. 家庭中制作泡菜的方法:新鲜的蔬菜经过整理、清洁后,放入彻底清洗并用白酒擦拭过的泡菜坛中,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密封后置于温度适宜的地方。下列与此过程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消毒 B.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提供乳酸菌菌种 C.制作泡菜过程中,有机物的干重和种类将减少 D.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大量的食盐抑制了乳酸菌的发酵过程 23. 以下有关“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相关说法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能观察到质壁分离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于细胞壁有关 B. 为了便于比较,需要在高倍镜下进行三次观察 C. 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D. 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说明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24. 为了探究酶的特性,同学们想设计一系列的实验,下面相关的设想正确的是 探究的影响因素 酶的种类 检测方法 A 温度 过氧化氢酶 统计单位时间产生的气泡数 B 淀粉酶 斐林试剂 C pH 淀粉酶 斐林试剂 D 过氧化氢酶 统计单位时间产生的气泡数 25. 如图表示某种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的甲、乙两种细胞器及在这两种细胞器中所进行的生理活动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改变光照强度不一定会改变甲细胞器中生理活动的强度 B.甲产生的ATP可以被乙利用,乙产生的ATP也可以被甲利用 C.乙产生的CO2被甲利用至少要经过4层磷脂双分子层 D.叶肉细胞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26. 将牛奶和姜汁混合,待牛奶凝固便成为一种富有广东特色的甜品——姜撞奶。为了掌握牛奶凝固所需的条件,某同学将不同温度的等量牛奶中混入一些新鲜姜汁,观察混合物15 min,看其是否会凝固,结果如下表: 温度(℃) 20 40 60 80 100 结 果 15 min后 仍未有凝 固迹象 14 min内 完全凝固 1 min内 完全凝固 1 min内 完全凝固 15 min后 仍未有凝 固迹象 注: 用曾煮沸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 根据以上姜汁使牛奶凝固的结果,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可证明新鲜姜汁可能含有某种酶,该酶能将牛奶蛋白质转化成凝固状态 B. 20℃和100℃下15min后均仍未凝固,但未凝固的原因却各不相同 C. 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D. 当牛奶含量一定,在60℃和80℃下混合物凝固时间是否存在差异只与姜汁量有关 27. 下列实验中实验材料、试剂或者操作与实验目的不相符合的是 A. 在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用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 B. 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时以菠菜叶下表皮作材料 C. 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用清水漂洗根尖 D. 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保护叶绿素分子用CaCO3 28. 某小组开展多种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探究活动。下表为实验测得的数据,其中①、②、 ③、④、⑤为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 CO2 浓度下,马铃薯吸收( + )或释放(—)CO2 速率(mg/h)随温度变化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数据(mg/h) 组别、条件 10℃ 20℃ 30℃ 35℃ 40℃ 45℃ ① 黑暗 -5 -10 -18 -34 -40 -34 ② 弱光,CO2浓度为0.03% 2 0 -8 -24 -33 -29 ③ 适当遮朋,CO2浓度为0.03% 3 5 0 -16 -24 -24 ④ 全光照,CO2浓度为0.03% 5 8 4 2 0 -14 ⑤ 全光照,CO2浓度为1.22% 10 20 40 28 12 0 A.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是40℃ B.④组10℃条件下,马铃薯总光合作用速率是呼吸速率的2倍 C.依据表格数据,光合速率最低的条件是:弱光、CO2 浓度0.03%、40℃ D.实际生产中欲使大棚中马铃薯长势最佳所需的条件是:全光照、CO2浓度1.22%、30℃ 29.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代谢过程中,核糖体和线粒体有水生成,而叶绿体无水生成 B.水既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又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 C.无机盐在细胞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含量虽少但必不可少 D.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必需成分,植物缺乏镁会导致叶片发黄 30. 以下有关果酒和果醋制作的一些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酵母菌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仍可生长繁殖 B. 在果酒制作的基础上,适当升高发酵温度即可制得果醋 C. 醋酸菌对氧气特别敏感,即使短时间缺氧,也会死亡 D. 果酒制作过程中,每隔12h左右应放气一次 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 2.试卷中横线及框内注有“▲”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31.(12分)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如甲图A所示),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酶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其中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效应;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能改变酶的构型,使酶不能与底物结合,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 酶的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如下图甲所示,图乙表示在不同条件下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的关系。 (1)酶能够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是因为 ▲ 。将细胞内的酶彻底水解,可以得到 ▲ (2)由甲、乙两图可知, ▲ 都可以影响反应速率。 (3)乙图是为探究不同种类抑制剂对相同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其中曲线 ▲ 表示对照组的实验结果。请列举三个实验中的无关变量: ▲ (4)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功能有三个特性,即 ▲ (5)乙图中曲线 ▲ 表示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结合后的反应速率变化曲线,这是由于这种抑制剂与酶结合后, ▲ ,所以增加底物浓度不能提高反应速度。 32. (9分) 科技工作者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进行研究;图乙表示夏季晴天某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实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甲 乙 (1) 若用甲装置来测定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O2消耗速率,应将甲装置置于 ▲ 环境中,且烧杯中应放置的液体为 ▲ (填“NaOH”或“NaHCO3”)溶液。 (2) 乙图中处于EF段实线与虚线交叉点时光合作用强度 ▲ (填“>”、“<”或“=”)呼吸作用强度,此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有 ▲ 。 (3) 乙图结果中,植物积累有机物的时间段是 ▲ 。若在这24小时内适当降低夜间的温度,则I点与虚线之间的距离变化为 ▲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请说明理由 ▲ 。 33. (14分)如图甲中a、b、c、d表示玉米(2N=20)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是该植物组织切片有丝分裂的模式图(仅画出部分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甲图中①要经过细胞的 ▲ 才能成为细胞④,细胞①与④在结构上的差别主要在于前者 ▲ ;在显微镜下,根据细胞 ▲ 可确定其为甲图b区的细胞。 ⑵ 在制作装片的过程中,为了 ▲ ,须在染色前进行漂洗。乙图B中每个着丝点上连有 ▲ 条DNA单链,该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期的 ▲ 期,理由是 ▲ 。 ⑶ 图乙中 ▲ 对应丙图中CD段,此阶段每个细胞中含有 ▲ 条染色体。丙图中DE段变化是 ▲ 所导致的。 ⑷ 在用显微镜观察图乙中细胞时,涉及以下操作:a.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b.发现一个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位于视野左上角;c.转动粗准焦和细准焦螺旋,将视野调清晰;d.将玻片向左上角移动,把需要观察的细胞调到视野中央;e调细准焦螺旋,使视野清晰;f.将玻片向视野右下角移动,把需要观察的细胞调到视野中央。请选出必需的操作并排序: ▲ 34.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新药物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青蒿素是—种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不易挥发,主要从黄花蒿中提取。某科研小组欲探究青蒿素对微生物X的影响,拟按如下步骤进行了相关实验: ①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 ②将等量含2、4、8、16μmol/L青蒿素的培养液分别涂布到4组固体培养基中(每组三个),再在每个培养皿中接种等量微生物X,适宜条件下培养; …… 回答下列问题: (1)青蒿素应与 ▲ (玫瑰精油、柠檬香油、胡萝卜素)的提取方法一致。为了提高提取效率,提取前要对材料进行干燥处理,这个过程要特别注意控制 ▲ ,防止 ▲ 。提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 ▲ 。 (2)为了得到高浓度的青蒿素,需要 ▲ 以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然后进行浓缩,提取剂的沸点应 ▲ (选填“高于”、“ 低于”或“ 等于”)青蒿素。 (3)步骤②中需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方法为 ▲ 。 (4)欲通过比较活菌数来对比不同浓度的青蒿素对微生物X的影响,应每隔一段时间统计一次各培养皿中的 ▲ ,并选取 ▲ 作为结果。若各培养皿上菌落均连成一片,则实验的改进措施是 ▲ 遂宁市高中2018级第四学期教学水平监测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1-10每小题1分,11至30每小题2分,共50分。) 01-05 CAACD 06-10 CDBCA 11-15 DADBB 16-20 CDBDA 21-25 CCDDB 26-30 DBBA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31. (12分) (1)它可以显著降低(底物的)活化能(1分) 氨基酸(1分) (2)酶的抑制制剂、底物的浓度(2分) (3)a(1分) 酶的种类、酶的含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pH(答对其中两点给1分,三点及以上给2分) (4)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答对其中两点给1分,共2分) (5)c (1分) 能改变酶的构型,使酶不能再与底物结合(2分) 32. (共9分) (1)黑暗(1分) NaOH (1分) (2)> (1分) 叶绿体、线粒体(2分) (3)6-18 (1分) 增大(1分) 夜间适当降温后,呼吸作用减弱,夜间释放的CO2减少。(2分)(其它答案合理也可给分) 33.(14分) (1)(生长)、分裂、分化(2分) 没有中央大液泡(1分) 呈正方形、排列紧密(1分) (2)洗去药(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2分) 4(1分) 前(1分) 核膜还未完全消失,已经形成纺锤体和染色体(2分) (3)AB(1分) 20 (1分) 着丝点分裂(1分) (4)bdae(1分) 34.(15分) (1)胡萝卜素(1分) 温度(1分) 温度过高,干燥时间过长而使青蒿素被破坏(2分) 萃取(提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1分) (2)过滤(1分) 低于(1分) (3)将等量不含青蒿素的培养液(青蒿素的溶剂)涂布到一组培养基中,再接种等量微生物X(2分) (4)菌落数目(2分) 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2分) 将菌种(微生物X样品)以适当倍数稀释后接种(2分)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