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2017-1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2017-12)

‎       乌兰察布分校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调考 高三年级语文试题 命题人:杨俊龙 审核人:沈云霞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      2.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加.‎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一位新锐设计师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设计出一条“夜光自行车道”,路面上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设计师认为,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而应“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的确,技术并不只具有实用价值,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更能熏染出高品质的生活。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 国内外一些城市,涌现出一种叫做“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传统观念里,城市的钢筋水泥风格同绿色自然格格不入,“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却成功地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能。在南方医科大学人体标本陈列馆,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钟世镇院士创新标本制作方法,让各类人体铸型标本如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心情放松,不仅摆脱了对“解剖”的莫名恐惧,更对探索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 ‎ 科学同样要有美感,技术创新也能很诗意。如果把科技比作繁茂的大树,效率和性能是其树干,人文要素则近乎于树枝和树叶。没有树干,枝叶无所依存;剥掉树皮,去除叶子,树干不过是根木头。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而缺少“诗性思维”,否则就难免枯燥无趣。以城市规划来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度、公共广场都唯宽大是从,不仅不讲科学,实际上也诗意无存,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 ‎“技术的诗意”,其实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如同庖丁解牛,始终按照其结构特征用刀,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其中凝聚着“真”——尊重规律、以道驭术;凝聚着“善”——简约利物、惠而不费;凝聚着“美”——巧夺天工、出神入化。多些“技术的诗意”,实质正是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用“人的尺度”统摄技术,给人更多便利感受和美的体验。‎ 为什么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用户体验?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这提醒我们,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科学研究都极具专业性,决策者有必要多咨询专业人士意见,防止“政绩冲动”和“商业驱使”误导决策。一切技术创新的目的都在于提升生活品质,理应多从人文领域寻求灵感启发和精神支柱,在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 ‎ 美是愉悦源泉,美也是巨大竞争力。科技之美,立足于“人的尺度”,内蕴着“技术为体、文化为魂”的规律。让科技的真、善、美可观可触可感,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兑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 (摘编自刘根生《技术也可以“诗意盎然”》)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而设计出的“夜光自行车道”,路面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 ‎ B.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因为它们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且这两种价值交相映衬,相得益彰。 ‎ ‎ C.“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与传统观念里的钢筋水泥风格格格不入,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人的“诗意的栖居”。 ‎ ‎ D.“技术的诗意”,如同庖丁解牛那样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它并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 ‎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技术和艺术分别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 ‎ ‎ B.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钟世镇院士在标本制作方法上大胆创新,让各类人体铸型标本如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恐惧顿失,兴趣盎然。 ‎ ‎ C.“技术的诗意”凝聚着尊重规律、以道驭术的“真”,凝聚着简约利物、惠而不费的“善”,凝聚着巧夺天工、出神入化的“美”。 ‎ ‎ D.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用户体验的原因并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 ‎ B.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还应该有“诗性思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度、公共广场唯宽大是从,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 ‎ C.一切技术创新理应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多些“技术的诗意”,在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 ‎ ‎ D.立足于“人的尺度”的科技之美,是愉悦源泉,也是巨大竞争力,这种美可观可触可感,会使“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早日实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在夜晚的麦田独行 刘庆邦 ‎ ①已经是后半夜,我一个人在向麦田深处走。‎ ‎ ②人在沉睡,值夜的狗在沉睡,村庄也在沉睡,仿佛一切都归于沉静状态,麦田上空偶尔响起布谷鸟的叫声,远处的水塘间或传来一两声蛙鸣,在我听来,它们迷迷糊糊,也不清醒,像是在发癔症,说梦话。它们的“梦话”不但丝毫不能打破夜晚的沉静,反而对沉静有所点化似的,使沉静显得更加深邃,更加邈远。‎ ‎ ③刚圆又缺的月亮悄悄升了起来。月亮的亮度与我的期望相差甚远,它看上去有些发黄,还有些发红,一点儿都不清朗。我留意观察过各个季节的月亮,秋天和冬天的月亮是最亮的,夏天的月亮“质量”总是不尽如人意。这样的月亮也不能说没有月光,只不过它散发的月光是慵懒的,朦胧的,洒到哪里都如同罩上了一层薄雾。比如月光洒在此时的麦田里,使麦田变成白色的模糊,我可以看到密匝匝的麦穗,但看不到麦芒。这样的月光谈不上有什么穿透力,它只洒在麦穗表面就完了,麦穗下方都是黑色的暗影。‎ ‎ ④‎ 我沿着一条田间小路,自东向西,慢慢向里边走。说是小路,在夜色里几乎看不到有什么路径。小路两侧成熟的麦子呈夹岸之势,差不多把小路占严了。面前的草丛里陡地飞起一只大鸟,在寂静的夜晚,大鸟拍打翅膀的声音显得有些响,几乎吓了我一跳,我不知不觉站立下来。我不知道大鸟飞向了何方,一道黑影一闪,不知名的大鸟就不见了。我随身带着一支袖珍式的手电筒,却没有打开。在夜晚的麦田里,打手电是突兀的,我不愿用电光打破麦田的宁静。‎ ‎ ⑤我们家族的塞园就在村南的这块麦田里,白天我已经到这块麦田里看过,而且在没腰深的麦田里伫立了好长时间。自从1970年参加工作离开老家,四十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在麦子成熟的季节回过老家,再也没有看到过大面积金黄的麦田。这次我特意抽出时间回老家,就是为了再看看遍地熟金一样的麦田。放眼望去,金色的麦田向天边铺展,天有多远,麦田就有多远,怎么也望不到边。一阵熏风吹过,麦浪翻成一阵白金,一阵黄金,白金和黄金在交替波涌,阳光似乎也被染成了金色,麦田和阳光在交相辉映。请原谅我反复使用“金”这个字眼儿来形容麦田,因为我想不出还有哪个高贵的字眼儿可以代替它。然而,如果地里真的铺满黄金的话,我不一定那么感动,恰恰是黄土地里长出来的成熟的麦子,才使我心潮激荡,感动不已。那是一种生命的感动,深度的感动,源自本能的感动。它的美是自然之美,是壮美、大美和无言之美。它给予人的美感是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所不能比拟的。‎ ‎ ⑥因为白天看麦田没有看够,所以在夜深人静时我还要来。晚上没有风,不见麦浪翻滚,也不见麦田上方掠来掠去的燕子和翩翩起舞的蝴蝶。仰头往天上找,月亮升高一些,还是暗淡的轮廓。 月亮洒在麦田里的不像是月光,满地的麦子像是铺满了灰白的云彩。一时间,我以为自己站在云彩里,在随着云彩移动;又以为自己也变成了一棵小麦,正幽幽地融入麦田。‎ ‎ ⑦从麦田深处退出,我仍没有进村,没有回到我一个人住的老屋,而是沿着河边的一条小路,向邻村走去。在路上,我想我也许会遇到人。夜行的人有时还是有的。然而,我跟着自己的影子,影子跟着我,我连一个人都没遇到。河上有一座挢,我在那座桥上站下了。还是在老家的时候,也是在夜晚,我曾和邻村的一个姑娘在这座桥上谈过恋爱,那个姑娘还送给我一双她亲手为我做的布鞋。来到桥上,我想把旧梦回忆一下。桥的位置没变,只是由砖桥变成了水泥桥。桥下还有水,只是由活水变成了死水。映在水里的红月亮被拉成红色的长条,断断续续,青蛙在浮萍上追逐,激起一些细碎的水花儿,逝者如斯,那个姑娘再也见不到了。‎ ‎ ⑧到周口市乘火车返京前,我和作家协会的朋友们一块儿喝了酒。火车开动了,我还醉眼朦胧。列车在豫东大平原的麦海里穿行,车窗外金色的麦田无边无际,更是壮观无比。我禁不住给妻子打了一个电话,说大平原上成熟的麦子是全世界最美的景观,你想象不到有多么好看,多么震撼……我没有再说下去,我的喉咙有些哽咽。‎ ‎ (摘编自《散文选刊•下半月原创版》,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第②③两段描绘了一幅平原地区夏夜麦田月光图,突出月夜沉静、暗淡、朦胧的特点。这两段写鸟声、蛙声,以动衬静,表现出麦田一派生机的景象。‎ ‎ B.“我”从麦田深处退出,站在桥上,想起往日的恋人,大有物是人非之感。浓浓的情意融入淡淡的月色之中,使文章显得含蓄而又深沉。‎ ‎ C.这篇文章按时间顺序交代夜游的经历,叙写夜游所见所闻引起的感想,以深情告别故乡收束全文,既是叙事的结束,也是情感的高潮。 ‎ ‎ D.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作者凭细致的观察,用细腻的笔触,给读者呈现了一曲沉重略带忧伤的乐曲。‎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4分)‎ ‎(1)我想不出还有哪个高贵的字眼儿可以代替它。 ‎ ‎ ‎ ‎(2)一时间,我以为自己站在云彩里,在随着云彩移动。‎ ‎ ‎ ‎6.文章标题是“在夜晚的麦田独行”,既然是“夜晚”,为什么第⑤段要写“白天”在麦田看到的景象?(6分)‎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 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 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 ‎“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 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 一份面向全国 200 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 附图:‎ ‎(选自2017年2月2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6 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 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利因素。《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超过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47.3%和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 ‎ ‎(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三:‎ 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 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抑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叉的。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来方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研生涯。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因为是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 ‎ ‎(来自光明网,有删改)‎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三则材料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另一方面在人才回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 B.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客观地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 ‎ C.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为他们在国内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指明方向。 ‎ ‎ D.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两项是(5分)( )( )‎ ‎ A.我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逐年增加,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这样的发展趋势将持续下去。‎ ‎ B.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 ‎ ‎ C.海外科技人才的大量回归,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科技成果,有助于中国科研从项目到建制与国际接轨。‎ ‎ D.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耄耋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做出贡献,但他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 ‎ E.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可以很好的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 ‎9.请综合三则材料归纳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5分)‎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个小题,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 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 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 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迁江西副使。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敕宁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 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以父忧归。‎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 九年秋卒。赠少保,谥端敏。摘编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世宁己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 B.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C.世宁己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D.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C.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D.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孝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胡世宁通晓军事。他的军事才能在流寇攻打沧州时展现出来,流寇攻打沧州七天七夜,沧州城还是没有攻破,最后,流寇被迫撤离。‎ B.胡世宁举贤荐才。即使他举荐的人因罪被罢官,或在考评中被黜斥,或被当时大臣压制,他还是连上奏章推荐,唯恐被举荐的人仕途不通达。‎ C.胡世宁不畏权贵。他果断揭发宁王宸濠骄横不法和有造反的意图,虽遭受迫害,但在监狱中三次上书陈述宸濠的罪状,毫不屈服,他最后被谏官营救出狱。‎ D.胡世宁疾恶如仇。他为人风格端庄、峻严,任广西太平知府时,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 ‎ ‎ (2) 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个小题,11分)‎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一15题。‎ 送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这首诗通过描写送别友人严士元时所见景色,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当下处境的感慨。‎ B.诗歌一、二句写景叙事,在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诗人与友人严士元在水国江边偶然相遇,驻桨停船,短暂停留。‎ C.诗人善于写景,三、四句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 的听无声,可见诗人观察入微,下笔精细。‎ D.诗人运用远近结合的手法,“细雨” “闲花”是近景,“斜日”“绿草”是远景,描写出水国阖闾城的春日秀美风光。‎ E.诗人善用婉曲,表面写春寒,实际写心寒:表面写静景,实际写心境;表面写江水,实际写相思:皆为双关意。‎ ‎15.诗歌最后一句表达了是人的什么思想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个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 , ”两句,从侧面形象生动的描写出箫声的凄冷、幽怨,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伤。‎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山崖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3)《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① 2017年初,人类在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的PK中连连败退,这类机器人无所不为,会下棋,会猜脸,还能解答各种问题。‎ ‎ ② 为了丰富文体活动,更深刻地理解话剧,班级组织演出《雷雨》,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获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 ③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可是去哪玩比较省钱?去哪里舒适又好玩?这些问题,大家讨论了好久,莫衷一是,最终也没有结果。‎ ‎ ④ “一次考试决定不了什么,代表不了什么,重要的是在错误中看清自己的不足和短缺。”父亲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石火,让她心头淤积的阴霾顿时消散。‎ ‎ ⑤ 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等人投靠日本,建立伪国民政府,这些人沐猴而冠,卖身求荣,是会被永久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 ‎ ⑥ 官窑瓷器一般都是专门供给宫廷的御用品,存世量相当少,在民间更是凤毛麟角,有些收藏者动辄说自己收到了“官窑”,很让人怀疑。‎ A、①③⑥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 ‎ A、铁路总公司将在自贸试验区开展货运一体化改革,优先推进“互联网 + 铁路”特色,建设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贸易铁路网。‎ ‎ B、为了让更多贫困户短期内实现脱贫,扶贫工作队鼓励每家每户发展特色产业,有人养蜂,有人种菜,甚至有人开发苗绣旅游商品。‎ ‎ C、自“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提出以来,我国形成了良好的“ 双创” 氛围,国人的创新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和持久动能。‎ ‎ D、“一带一路”不仅为陆路和海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启了机遇之窗,提供了国际合作的新平台,而且推动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最后,感谢嘉宾王小美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美好欢乐的时光,也祝贺她荣幸地加入我们的综艺之友俱乐部!感谢大家的光临,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B、很高兴,今天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唱我自己写的歌,我真的十分激动;评委老师们的点评,也让我受益匪浅,衷心感谢各位的聆听!‎ C、这次,幸亏班主任张老帅从中斡旋,才化解了赵明和张华的矛盾,使得两人化干戈为玉帛,重新握手言和。‎ D、期中考试成绩揭晓后,同桌安慰小芳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次考试失败算不了什么,振作精神,下一次考试你的成绩一定会有进步的。”‎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古人远比今人喜爱扇子,他们亲切地称扇子为“凉友”。对扇子“救人于酷暑”感恩仅是原因之一, ①   ,才是更重要的理由。《西游记》中家喻户晓的芭蕉扇让人联想到神仙的法力;拜《三国演义》所赐,②   ‎ ‎ ;因仕女贵妇的把玩,团扇则散发着贵气和脂粉香;而这一把折扇、衣袂飘飘,构成了今人对古人“风流才子”的想象。芭蕉扇、团扇、折扇……虽材质与工艺有别,趣味和风格各异, ③   ‎ ‎ ,此“凉友”真“良友”也,待人不分高低贵贱一视同仁,所挥之处,身清爽,心安宁。‎ ‎21、下列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痛风是一种侵犯关节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好发的部位一般在脚趾、手肘等末端小关节。痛风症状表现为发作部位会出现疼痛感,一旦脚趾或手肘等末端小关节肿痛,就能够判断是痛风。诱发痛风的原因很多,饮食不当是一个常见诱因。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避免饮食不当,就不会导致痛风。患者应该增加对病风常识的了解,只要做好痛风的预防工作,就一定能够远离痛风。‎ ‎①脚趾或手肘等末端小关节肿痛,不一定就能够判断是痛风。‎ ‎② 。‎ ‎③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陈志成”这个名字,以红色漆料涂鸦的方式,今年夏天出现在北京市房山区怪石山景区的十余处景观石上,网友齐声谴责这种不文明行为。景区管理人员表示,已派人进行洗刷,但很难彻底清洗,目前正全力找寻该人。过了几天,陈志成终于自己出来了,他致电管理部门承认错误,表示会将这些字迹清理干净。陈志成连续清洗三天涂鸦,景区放弃经济索赔。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北京市正在制订《旅游不文明行为管理暂行办法》,未来此类游客不文明行为将被列入信用记录,并对外公示。‎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2015级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C (“创造了人的‘诗意的栖居’”表述有误,原文第3段的相关表述是“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能”。) ‎ ‎ 2、B (“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无中生有;“兴趣盎然”也有误,原文第3段的相关表述是“对探索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 ‎ ‎ 3、D (“立足于‘人的尺度’的科技之美,是愉悦源泉,也是巨大竞争力”说法有误,原文最后一段相关表述是“美是愉悦源泉,美也是巨大竞争力”;“会使‘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早日实现”也有误,文中相关表述是“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兑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 ‎ 4、C “按时间顺序”分析片面,时间顺序中还有插叙。‎ ‎ 5、(1)“金”这个字眼,是麦浪的颜色,是汗水创造的财富,又象征宝贵。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金色麦浪在作者心中神圣的崇高地位。(2分)(2)表现了“我”被夜景吸引,内心纯净愉悦,完全沉浸在月下麦田美妙的境界中。(2分)‎ ‎ 6、(1)展现麦田另一种状态的美,使麦田形象更加丰满;(2)补充交代夜游的原因,丰富了文章内容,为结尾“多么好看,多么震撼”提供有力的支撑;(3)为了表现作者对麦田及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为加深读者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每点2分,共6分)‎ ‎ 7、C。A 项,第三则材料没有指出“海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B 项,“海归”回国并非只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而且还怀揣“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D 项,不是体现文化吸引力,而是体现文化归属感。‎ ‎ 8、AC B项,吸收海外人才过程中的问题也有留学生自己对国内形势不了解等原因;D 项,老科学在科研上还可以起引领和示范的作用;E 项,并非所有的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对一项3分,对两项5分) ‎ ‎ 9、①国家政策引导扶持海外人才回国创业。②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与世界潮流接轨的强烈愿望。③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从而创造出的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④海外人才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⑤‎ 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1点1分,共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B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应先结合整体的语境弄懂大概意思。本句的意思:世宁当时已升为福建按察使,赴任途中取道还乡。宸濠就诬蔑说他逃跑了,派人传令浙江巡按潘鹏将他抓住送江西来。潘鹏把世宁全家人关了起来,紧急追捕世宁。然后再审读句子,寻找断句的标志。本句要抓人名、官职、地名等专有名词,比如“世宁”“福建按察使”“宸濠”“浙江巡按潘鹏”“江西”“鹏”等;因为这句话主要是讲述事情,还可以依据事情的发展断句。‎ ‎11、C C项,“是古代君主、诸侯死去之后”有误,应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人死去之后”,比如本文传主胡世宁就是大臣。‎ ‎12、D。D项,“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错;选项对应的信息在文章第二段,文中的句子是“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可见应是“密令龙英、知州赵元瑶逮捕了他”,并非选项所说“率人逮捕了他”。‎ ‎13、(1)(胡世宁)取道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沧州城,他于是骑马快跑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道:取道,经过;急:猛烈;驰:骑马快跑;画:策划;计:方法。每点1分,通顺1分)‎ ‎(2)(胡世宁)与人说话,嘴笨说不出什么,等撰写奏章时,却援引古今,常常切中要害。(呐:说话迟钝,嘴笨;具:写;援据:援引;洞中窾会:切中空处,引申为要害。每点1分,大意通顺1分)‎ ‎【试题分析】第一句中,道,名词做动词,取道,经过;急,猛烈;驰,骑马快跑;画,策划;计,方法;“道沧州”是省略句,承前省略主语“胡世宁”。第二句中,呐,说话迟钝,嘴笨;具,写;援据,援引;洞中,切中;窾会,空处,引申为要害;“与人语”省略句,承前省略主语“胡世宁”。‎ ‎14 . D E (5分)【解析】 D 项“描写出水国阖闾城的春日风光”错,“斜日”“绿草”是虚写,是诗人遥想友人远行后的景象,而非阖闾城之景。E 项过度解读。‎ ‎15 .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仕途不顺的不满之情。( 2 分)诗中“青袍”指代低微官职,( 1 分)“儒生”代表读书人,( l 分)“已”“误” 二字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满腹才华,却不受重用、被官场所误、仕途不畅的愤闷之情(2 分)。‎ ‎16 .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3分)B。 ①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用于此处感情色彩不当。②绘声绘色:指以可见或可理解的形式来描绘或概括。形容叙述描写得极其逼真。不合语境。③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④电光石火:原为佛家语,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现多形容事物像闪电和石火一样瞬间就消逝。亦用作比喻行动迅速,出手先制。不合语境。⑤“沐猴而冠”指沐猴(猕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比喻表面上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使用正确。⑥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 ‎18、(3分)C。A项,“开展货运一体化改革”不当,“改革”后面可以添加“的活动”,或者把“开展”改为“进行”。B.用词不当。副词“甚至”不当,此处没有强调突出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D项,语序不当。“不仅为陆路和海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启了……而且推动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应改为“不仅推动了陆路和海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为当地开启了……”‎ ‎19、(3分)D。 A项“荣幸”,指荣耀而幸运,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的意思。B项“聆听”,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多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C项“斡旋”,指调解争端,是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之一。‎ ‎20、(6分)①扇子上承载着超越器用的文化含义 ②羽扇成了谋略和智慧的化身 ‎③但扇出的凉风却是一样的清爽(每句2分)‎ ‎21、(5分)②即使避免饮食不当,也可能有其他诱因导致痛风;③做好痛风的预防工作,并不能够保证一定远离痛风。(答对②给2分,答对③给3分)‎ 四、作文(60分)‎ ‎22、分析本则作文材料,可以从陈志成、景区、媒体、管理部门几个方面来看。‎ 从陈志成角度来看,其景区涂鸦的不文明行为,有关公德、国民素质、文明习惯;其道歉,有关知错能改。从景区放弃经济索赔角度来看,有关人生难免犯错、给犯错人一个改过的机会;从媒体角度来看,有关舆论导向、正能量。从管理部门来看,有关制定相关措施,以制度促文明建设等。‎ 立意参考:1.公德建设刻不容缓;2.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文明习惯;3.知错能改,善莫大焉;4.给犯错人一个机会,给失足者一点希望;5.重视舆论导向,激发正向能量;6.加强制度建设,树立文明新风。‎ ‎【参考译文】‎ 胡世宁,字永清,浙江仁和人。弘治六年(1493)榜进士。他性情刚直,不怕威胁,并且懂得军事。开始他做德州推官。歧王初登王位,下属官吏骄横,世宁制裁了他们。‎ 他又升任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世宁密令龙英、知州赵元瑶捕捉了他。母亲死后他回家守孝。三年守孝完后又赴京候补去。(胡世宁)取道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世宁于是骑马快跑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流寇攻打了七天七夜,打不下来,才撤退走了。‎ 他升任江西副使。这个时候,宁王宸濠骄横不法有造反的意图,但是没人敢说起此事。世宁恼火极了,正德九年(1514)三月就上书说“:皇上命令宁王只治理 自己的封国,不要干扰地方官府,以期铲除作乱的根源,灭绝无法设想的祸变。”宸濠知道这件事后大为恼火,就罗列了世宁的罪过,贿赂当权的宠臣们,非杀掉世 宁不可。世宁当时已升为福建按察使,赴任途中取道还乡。宸濠就诬蔑说他逃跑了,派人传令浙江巡按潘鹏将他抓住送江西来。潘鹏把世宁全家人关了起来,紧急追 捕世宁。李承勋当时是浙江按察使,暗中保护了他。世宁于是逃出,去到北京,自己投案住进了锦衣卫的监狱。在监狱中他三次上书陈述宸濠大逆不道的罪状,最后 无人理会。关押了一年多,谏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刑寰等人递上奏章搭救他,才把他放出,贬往沈阳戍守。过了四年,宸濠果然造起反来,世宁从贬戍地被 重新启用,做了湖广按察使。不久升任右佥都御史前往巡抚四川,因为父亲去世回乡守孝去了。‎ 世宁为人风格端庄、峻严,居官廉洁,疾恶如仇,而推荐贤人,却惟恐他们仕路不通。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因罪被罢官,副使施儒、杨必进在考评中被黜斥,御史李 润、副使范辂被当时大臣压制,他都连章推荐。(胡世宁)与人说话,好像嘴笨说不出什么,等撰写奏章时,却援引古今,切中要害。他和李承勋关系很好,但议论政事从不苟 且迎合。起初议论“大礼”时他和张璁、桂萼意见一致,张璁、桂萼感激他,想拉他一把,让他帮自己的忙。世宁却不肯附合他们,议论政事常常和他们意见抵触。 朝中大臣都忌恨他。好在世宗皇帝对他始终恩礼不衰。‎ 九年(1530)秋天去世后,被追赠为少保,谥端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