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解析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5个选择题,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计70分) 1.在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克罍上刻有一段铭文,大意为:周王说,太保(指周召公),你用盟誓和清酒来供你的君王。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该铭文可用于研究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周王“命克做燕地的君侯”中可以反映出,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周王将克分封于燕地,因此,这件青铜器可以作为研究分封制的文物史料,故B项正确;A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 2. 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内有一副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 ) A. 郡县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内外服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等信息,可以看出居住在土楼里的人们有着血缘关系,这体现了宗法制的内涵。故答案选B。其它三项与题意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名师点睛】拓展思路:宗法制的影响(在当时的影响,对后世的影响,对现在的社会的影响)。其出题形式不外乎以下几种:追根认族、家谱、祭祖、家族、祠堂、父辈称呼等。读到题干中有以上几种信息时,其正确选项与宗法制有关。宗法制曾长期维系封建统治秩序,对中华民族的长期统一与文化的形成具有积极对中华民族的长期统与文化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历史作用。但另一方面,具有血缘宗亲特征的宗法制不仅对后世政治带来“亲贵合一”政治特征,也不利于现代民主政治的建设和社会大家庭的和谐相处。 3.秦朝郡县长官的产生方式是 A. 世代相袭 B. 地方推荐 C. 考试选拔 D. 皇帝任命 【答案】D 【解析】 秦朝郡县长官一律不得世袭,由皇帝直接任免,故D项正确;世代相袭是分封制特点,故A项错误;地方推荐是汉代选官制度特,故B项错误;考试选拔是科举制的特点,故C项错误。 4.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士人和小吏要在仕途上求发展,多以孝廉为阶梯。这是 A. 察举制 B. 征辟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的选官制度。依据所学及材料“……士人和小吏要在仕途上求发展,多以孝廉为阶梯。”可知是汉代的时候实行察举制,其中孝廉是重要的内容。所以应选A。BCD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代的政治制度·选官制度 【名师点睛】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1)由以门第、族望为选拔标准,逐渐演变为以学识才能为选拔标准。 (2)由地方评议的推荐的方式,逐渐演变为以公开考试作为选拔的主要依据。 (3)人才选拔逐渐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4)封建社会后期,科举制的消极作用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一项愚民政策,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束缚人才。 5. 唐朝时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之间分工明确,办事效率高。如果当时要制定税收政策,程序应该是( ) A.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 B. 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户部 C. 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 D.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唐代三省六部的运行体制是先由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其次门下省负责审议,审议通过的诏令交由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再安排由具体负责各种政务的六部直接执行,例如本题中国的赋税征收则交由户部负责执行,所以正确答案选D,ABC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汉到元时期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 6. 《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文中写道:“古希腊人创造的这一粗糙体制,比华夏精致的专制主义体制,更有利于人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粗糙体制”指的是古希腊的民主体制 B. “粗糙体制”“精致体制”是两种不同的文明类型 C. “粗糙体制”更能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D. “粗糙体制”和“精致体制”没有本质的区别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看,“粗糙体制”和“精致体制”分别指希腊的民主政体和中国的专制政体。两者分别是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的产物,从历史发展趋势看,民主政体更能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故A、B、C三项理解正确;两者分别体现了民主和专制的不同特性,有本质的区别,故D项理解不正确,符合题意。 7.公元前5世纪,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这体现的是 A. 保护私有财产 B. 限制贵族权力 C. 维护平民利益 D. 扩大统治基础 【答案】A 【解析】 材料“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体现了保护私有财产,故选A;《十二铜表法》从根本上保护贵族利益,排除B;C不能体现,排除;废除债务奴隶制扩大统治基础,排除D。 8.近代英国的国家权力发生了几次转变:斯图亚特王朝晚期流行的“国王在议会”被“议会至上”取代了;皮特时代的“内阁对国王负责”被“内阁对议会负责”取代了;18世纪末的“能人内阁”被“政党内阁”取代了。人们几乎找不到上述转换的临界点。这表明英国政治变革具有 A. 渐进性 B. 反复性 C. 循环性 D. 多元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近代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具有渐进性和连续性,A项正确。材料强调英国政治变革具有渐进性特点,没有体现反复,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英国政治变革具有循环性的特点,而是强调渐进性的特点,排除C。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制,美国确立的是总统共和制,德国则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法国确立的是总统制和议会制的混合制度,这是近代欧美民主政治具有多样性的表现,与材料不符,排除D。 9.在英国,“拥有下院多数事事可行,没有下院多数一事无成”。这反映了( ) A. 内阁对议会负责 B. 选举权扩大 C. 两党制的完善 D. 国王权力增强 【答案】A 【解析】 材料反映了行政权与下院的关系,从英国的责任内阁可知,掌握行政大权的内阁是有下院多数派组阁而成,所以内阁对议会负责。 10.2016年7月13日《泰晤士报》报道: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特雷莎·梅正式走马上任,接受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任命,组建新政府。这反映出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是 A. 首相对国王负责 B. 首相掌握了行政权力 C. 议会对内阁负责 D. 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 【答案】B 【解析】 英国近代以来的政治体制是君主立宪制,在君主立宪制下,内阁首相掌握国家的行政权,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要对议会负责,由国王形式上任命,但是国王统而不治,据此可知ACD不符合史实,B是正确答案。 点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其建立和发展的过程有:17世纪《权利法案》颁布最终确立了议会主权,君主立宪制初步确立。18世纪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使国王的行政权力转移到内阁,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组织形式形成。伴随着19世纪两党制的发展和1832年议会改革,进一步扩大选举权,君主立宪制走向深化。 11. 英国议员威廉·格拉斯顿说:“这场战争从根本上就是非正义的,将让这个国家蒙上永久的耻辱,我们的国旗成了海盗的旗帜,她所保护的是可耻的鸦片贸易。”他所说的“这场战争”的根本起因是( ) A. 打开中国市场 B. 打败天朝上国 C. 输入大量鸦片 D. 扭转贸易逆差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理解分析能力,解题时注意紧扣“根本目的”。英国在完成工业革命后,为了获得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了对中国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故答案选A。BCD不是根本原因。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的原因 12.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中的鼠首和兔首铜像,曾被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A. 鸦片战争时期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 甲午战争时期 D. 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并抢走园中的大量珍贵物品。故答案为B项。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没有占领北京,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没有占领北京,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占领北京,但圆明园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毁,排除D项。 13.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年代尺的空白处应填写 A. 五四运动 B. 国民革命 C. 红军长征 D. 重庆谈判 【答案】A 【解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故选A。国民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红军长征发生在1934-1936年,重庆谈判发生在1945年,都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故排除BCD。 14.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A. 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C. 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D. 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 【答案】A 【解析】 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意味着中国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选A;B 属于经济领域里面的事情,C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D发生在20世纪后期,故BCD不符合题干所述的时间。 点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基本特点有:(一) 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二)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 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四)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五)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5.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A. 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外交成就。建国初,中国提出“另起炉灶”方针,排除A。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B。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排除C。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 16.“中国政治现代化第一个巨大跃进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进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在两个跃进的过程中,“第一次跃进起点”、“为现代民主奠基”、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 A. 辛亥革命、《共同纲领》、改革开放 B. 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共同纲领》 C. 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铲除专制政治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是指《共同纲领》颁布,具有代宪法的性质,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是指中共十五在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历史任务,故“第一次跃进起点”、“为现代民主奠基”、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为C项。改革开放主要是在经济建设方面,中华民国成立与辛亥革命的意义是一致的,都是铲除专制政治,铲除专制政治并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而是辛亥革命,故排除ABD三项。 17.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 A. 联合国的作用能不断增强 B. 若干政治力量的壮大 C. 各国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 D. 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 【答案】B 【解析】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主要是若干政治力量的壮大,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是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的原因,应排除。 18.《华阳国志》卷三《蜀志》记载:“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这描述的是 A. 白渠 B. 漕渠 C. 坎儿井 D. 都江堰 【答案】D 【解析】 由题干中的“蜀沃野千里”、“灌溉三郡,开稻田”可知这是位于四川的灌溉工程——都江堰,故选D;白渠是位于陕西关中地区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漕渠是沿秦岭北麓开凿人工运河,与渭河平行,使潼关到长安的水路运输的时间大量缩短,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故ABC都不符合题干中的地理位置,故排除。 点睛:这一题的解题关键是明确各个水利工程的地理位置。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19.在中国古代的纺织、制瓷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 A. 商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因此选D. 考点:古代手工业 点评: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历史概念来命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述能力。考查形式主要有2种:1)题干概念类,即题干提供一个概念,选项提供关于此概念的阐述,要求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干概念的阐释。在题干中出现的主要标志性词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2)选项概念类,即题干提供现象的阐释,选项提供几个概念,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干阐释的概念。 20.如下图所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迅速增长,其原因是 A.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B. 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C. 发电厂的广泛建立 D. 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答案】A 【解析】 题干说到的时间是1830年,这时正值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得作为燃料的煤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故A符合题意;内燃机和发电厂广泛应用或者建立是在1870 年之后,故BC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故排除;城市人口增长不是煤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故排除D。 21.2015年是张裕酿酒公司在美国旧金山世博会获金奖百年,此堪称“中国制造”一个世纪前走出国门的象征,张裕公司获金奖可以佐证我国历史上 A. 洋务运动曾取得重要成就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C. 中国民族工业曾出现“黄金时期” D. 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答案】C 【解析】 【详解】“2015年是张裕酿酒公司在美国旧金山世博会获金奖百年”说明张裕酿酒公司在世博会获金奖是在1915年,可以佐证我国历史上中国民族工业曾出现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故答案为C项。张裕酿酒公司是民族企业,1895年洋务运动已经失败,排除A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出现是在19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均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D项。 【点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22.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中,罗斯福总统颁布了一系列新政措施,用政府“看得见的手”调节经济,使美国走出了危机。下列与罗斯福总统做法一致的理论是 A. 重商主义 B. 自由主义 C. 凯恩斯主义 D. 社会主义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用政府“看得见的手”调节经济”中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就是通过国家干预大力发展资本主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排除;B项重视市场调节的作用,与材料相反,排除;C 项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与罗斯福新政相一致,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排除D项。 点睛:首先明确“看得见的手”是指什么;然后得出罗斯福新政的特征;最后从四个选项中找出正确答案即可。 23.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世界经济危机,2011年以来欧洲债务危机直接影响世界经济复苏,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引起全球经济波动。上述事例说明 A.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 贸易保护主义加剧 C. 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强 D. 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答案】A 【解析】 材料“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世界经济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直接影响世界经济复苏”“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引起全球经济波动”的信息体现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变化会影响世界经济,说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强,故A项正确;材料说明的不是贸易保护主义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经济全球化,不是经济区域集团化,故C项错误;材料论述经济全球化,不是政治多极化,故D项错误。 24. “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 ) A. 唐宋时期 B. 明朝后期 C. 民国初年 D. 新中国时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再认再现能力,比较简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政府颁布法令增添了国庆、元旦等节日。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和风气的演变 25.下列图片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交通工具,它们反映了 A. 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 B. 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 C. 近代中国社会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D. 民族工业发展推动了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信息来看,有中国传统的交通工具轿子、近代出现的人力车,还有从西方传入的近代交通工具汽车,说明近代中国社会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故答案为C项。A项“完全改变”说法绝对,排除;这一现象与新文化运动没有关系,排除B项;新式交通工具最早是从西方传入,与民族工业的发展无关,排除D项。 26.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B.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答案】D 【解析】 【详解】“仁者爱人,民贵君轻”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的主张,故答案为D项。A项是法家的主张,B项是道家的主张,C项是墨家的主张,均排除。 2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上述中国古代著名诗句反映了崇尚自然的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法家思想 D. 墨家思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的诗歌反映了陶渊明厌倦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态。A儒家思想主张积极入世,排除。B道家思想主张清静无为,主张出世,因此选择B.CD 与题意无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道家思想 28.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A. 儒学发展成为官方哲学 B. 儒家以外各学派消亡 C. 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强化 D. 思想控制越来越宽松 【答案】C 【解析】 【详解】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了通过思想文化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因此这种转变体现了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强化。故答案为C项。儒学发展成为官方哲学是汉武帝“独尊儒学”的结果,不是这一变化反映出的问题,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排除;“独尊儒术”反映的是思想控制越来越严厉的趋势,排除D项。 29.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核心精神的表述,准确的是 A. 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 B. 反对宗教神学,倡导天赋人权 C. 提倡生而平等,主张民主政治 D. 强调科学精神,反对宗教信仰 【答案】A 【解析】 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体现,故选A;天赋人权、民主政治和科学精神都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主要主张,故排除BCD。 30. “与上帝直接对话”,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是 A. 希腊先哲 B. 文艺复兴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与上帝直接对话”“传播和发展了人文精神”可知这次运动为宗教改革运动。所以答案选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31.2009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两位美国科学家。伽利略、牛顿、普朗克和爱因斯坦是近现代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下列关于他们取得的科学成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奠定经典力学体系的基础 B. 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C. 普朗克创立量子论,解决了宏观世界的物体运动问题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答案】C 【解析】 【详解】普朗克的量子论是关于微观世界物体运动规律的科学,C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关于伽利略、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点睛】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32.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 逐渐平民化 B. 逐渐贵族化 C. 逐渐神秘化 D. 逐渐宗教化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商业城镇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原本代表上层文化的赋、诗等已经不能满足市井生活的需要, 代之而起的是表达形式越来越简单和直白的词、小说等文学形式,反映了古代中国文学逐渐平民化的发展趋势,故A项正确;“逐渐贵族化”与史实相悖,故B项排除;“逐渐神秘化”、“逐渐宗教化”表述有误,故CD项排除。 点睛:汉赋多为统治者歌功颂德,唐诗也多是科举考场上的博弈之作,而宋词多为城市娱乐而写,小说则更直接反映了市井生活,逐渐平民化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33.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近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是 A. 指南针与印刷术 B. 造纸术与火药 C. 火药与指南针 D. 印刷术与造纸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归纳四大发明的影响,造纸术传入欧洲,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教育、文化的发展;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骑士阶层;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因此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四大发明 34.“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某位科学家的颁奖词中有:“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该科学家是 A. 袁隆平 B. 邓稼先 C. 李四光 D. 钱学森 【答案】A 【解析】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成就应该是关于农业生产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的成就就是上述梦想的实现,故选A;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李四光是地质学家,钱学森是中国两弹一星的元勋之一,故排除BCD。 35.在美术创作上,某画派强调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该画派的风格属于 A. 浪漫主义 B. 古典主义 C. 印象主义 D. 现代主义 【答案】C 【解析】 “强调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是印象主义画派的典型特征,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点睛:题干中所涉及的主要派别除了印象主义之外,还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其中,现代主义是西方进入垄断主义时代以后产生的,是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它就不可避免地反映了这个时代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变革,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极其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极为深刻的哲学思考;古典主义崇尚理性、重视规范、要求感情的节制和形式;浪漫主义音乐则着重感情的抒发和个性化的心理刻画、注重音乐中的诗情画意,感情热烈而奔放。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0分) 二、材料解析题(共30分) 36.民主与专制如一对并蒂莲,在古代东西方都开出了文明之花,但近代以来民主成为时代潮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在率先建设现代化的那些社会中,由于现代性的挑战主要来自内部,因而转变过程徐徐展开,延续了几个世纪”。以英国为例,传统领导嬗变为现代化领导发生在1649——1832年,经济和政治转变是在1832——1945年,直到20世纪国家的政治体制才完全适应了经济和社会的变革,社会整合则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的事情。 ——邢悦《国际关系:理论、历史与现实》 材料三 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合图二分别体现的政治制度。 (2)17世纪晚期,英国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从1649-1832年中英国在确立与完善这一政体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重要历史事件?(至少列举两例)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美国在政治方面的“模范”表现,(至少列举两例)并分析这些制度得以实行的法律依据。 【答案】(1)图一:君主专制,图二:民主政治;(2分) 政治原因:城邦体制。(1分) (2)政体:君主立宪制。(1分) 事件: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任答3点,3分) (3)制度:联邦制;三权分立制;总统共和制等。(任答2点给2分) 依据:1787年宪法。(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图一是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君主专制;图二体现的雅典的民主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邦体制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政治原因。 (2)结合材料中的提示词为“国王”和“议会”,可知此文献出自于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颁布的《权利法案》,此文件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649-1832年中英国在确立与完善这一政体过程中经历的重要历史事件: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模范”在政治方面的表现是联邦制;三权分立制;总统共和制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这些政治制度建立的法律基础是1787年宪法。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美代议制民主 【名师点睛】古希腊的民主形式是直接民主,近代西方是代议制的间接民主;古希腊的民主局限于城邦公民,近代西方民主在资产阶级范围内不断扩大;现代国家用直接民主方式进行政治管理的国家很少,大多数是代议制政府,将精英政治与大众政治结合起来。这才是希腊民主政治没有做到的局限性,它只是保护集体而没有顾及到个人的利益,公众的权利得到保证的同时对个人权利构成了一种侵犯和压迫。这些恰恰是现代政治所应该避免的,保证个人与公众利益的和谐发展,是任何一个现代民主国家的职责,这也是我们从希腊政治中得到经验教训。 37.历史上各国政府都重视经济政策的制定,以促进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已定,高祖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史记·平准书》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经济政策?制定该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我向你们,也像我自己发誓:一定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富兰克林·罗斯福 (2)材料二中的新政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它有什么特点? 材料三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976年与1979年收入对比表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132300斤 800斤 200元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简要分析其原因。 【答案】(1)政策:重农抑商。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2)背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3)农民收入增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解析】 (1)政策:根据“高祖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得出重农抑商。目的:根据所学可知,制定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2)背景:根据“一定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和出处“富兰克林·罗斯福”可知是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特点: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 (3)材料三反映了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农民收入增加。原因:结合所学,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