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四川省普通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四川省普通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普通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 ‎1.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文献。以下制度中,与家谱最为相关的是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井田制 D. 礼乐制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对于家谱等家族文化和风俗影响深远,A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与家谱形成无关,B项错误;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和规范贵族行为秩序的礼乐制度,均与家谱形成无关,CD两项错误。‎ ‎2.实行郡县制是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其中,郡县长官的产生方式是 A. 贵族世袭 B. 考试选拔 C. 皇帝任命 D. 地方推荐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郡县长官是由皇帝任命的,C项正确;郡县制是一种官僚政治,长官不能世袭,A项错误;考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是从隋唐时期才开始的,B项错误;地方推荐官员的察举制,是西汉时期创立的选官制度,D项错误。‎ ‎3.明初,为解决皇帝政务繁杂的问题,明成祖朱棣设立了 A. 枢密院 B. 内阁 C. 军机处 D. 理藩院 ‎【答案】B ‎【解析】明初为解决政务繁杂问题,明成祖设立了内阁制,B项正确;枢密院是宋元时期已经存在的中央军事机构,A项错误;军机处创立于清代雍正年间,C项错误;理藩院是清代管理宗教和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D项错误。‎ ‎4.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革新道路上的飞跃 但飞得不高,跃得不远,没有完成飞跃的任务。其中,没有完成的“任务”是指 A.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B. 反殖民统治 C. 推翻北洋军阀政府 D. 反帝反封建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D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A项错误;辛亥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代理人,结束清政府的统治,B项错误;辛亥革命以后,北洋军阀的统治才建立起来,C项错误。‎ ‎5.勿忘国耻,居安思危。每年9月18日全国许多城市都会响起防空警报声,以铭记九一八事变。该“事变”标志着 A.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B. 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实现 C.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 D. 日本称霸亚洲野心的得逞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A项正确;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是在1937年才实现的,B项错误;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的失守,标志着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C项错误;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使日本称霸亚洲的野心最终没有得逞,D项错误。‎ ‎6.某老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板书了“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等地名。据此 判断,他教学的内容是 A. 义和团反帝运动 B. 国民革命运动 C.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D. 人民解放战争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等地名分别是中共中央和工农红军长征的起点、转折点、初步胜利和最终胜利的地点,C项正确;义和团运动主要发生在山东、直隶和京津地区,与这些地点无关,A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主要在长江及以南地区开展,B项错误;人民解放战争与这些地点没有关系,D项错误。‎ ‎7.20世纪80年代初,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 想的是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叶剑英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邓小平提出的,C项正确;毛泽东、周恩来和叶剑英都不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者,ABD三项错误。‎ ‎8.在古代率先建立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的城邦是 A. 雅典 B. 斯巴达 C. 罗马 D. 特洛伊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率先建立民主制度,开西方民主政治先河的是雅典城邦,A项正确;斯巴达实行的是贵族政治,B项错误;罗马和特洛伊都不是最先建立健全民主制度的城邦,CD两项错误。‎ ‎9.罗马法产生、发展与完善的过程长达1000多年。其中,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 A. 习惯法 B. 《十二铜表法》 ‎ C. 公民法 D. 《论法的精神》‎ ‎【答案】B ‎【解析】公元前449年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B项正确;习惯法不是成文法,A项错误;公民法包含习惯法和成文法,C项错误;《论法的精神》是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作品,D项错误。‎ ‎10.1689年以后,英国议会通过一系列法案使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这表明英国实行 A. 君主立宪制 B. 总统共和制 ‎ C. 议会共和制 D. 君主专制 ‎【答案】A ‎【解析】自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以后,英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表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A项正确;英国国王的存在,说明其实行的是君主制而非共和制,BC两项错误;英国国王“统而不治”,不是专制君主,D项错误。‎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打破了以西欧为中心的旧格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是 ‎ A. “铁幕”演说的发表 B.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 马歇尔计划实施 D. 《北大西洋公约》的签订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项正确;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冷战的序幕,不是正式开始的标志,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大西洋公约》的签订,均是在“杜鲁门主义”提出后才有的,CD两项错误。‎ ‎12.下图拓片出自于汉代某一画像砖。它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 刀耕火种 B. 石器锄耕 ‎ C. 铁犁牛耕 D. 引水灌溉 ‎【答案】C ‎【解析】从画像砖上两牛一人犁耕法可知,它反映的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C项正确;从画像砖上找不到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和引水灌溉的信息,不能说明其反映了另外三种方式,ABD三项错误。‎ ‎13. 唐代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是赞美 A. 唐三彩 B. 青瓷 C. 白瓷 D. 粉彩瓷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古代越窑烧的是青瓷,故B项正确。‎ ‎14.中日甲午战争后,为挽救民族危机,以张謇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积极呼吁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文学革命”‎ C. “自强”“求富” D. “实业救国”‎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张謇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为挽救民族危机,积极呼吁“实业救国”,D项正确;“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鸦片战争以后,魏源的主张,A项错误;“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陈独秀的主张,B项错误;“自强”“求富”是19世纪中后期洋务派的口号,C项错误。‎ ‎15.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中,曾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该“春天”主要发生在 A.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D. 20世纪四十年代后期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B项正确;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时期,A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是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时期,C项错误;20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民族资本主义走向萎缩和萧条,D项错误。‎ ‎16.下列选项中,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的是 A. 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B.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 ‎【答案】C ‎【解析】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C项正确;1952年完成的土地改革,只消灭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没有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A项错误;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只确定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向,B项错误;1953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不能作为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D项错误。‎ ‎17.上海通商后,西方娱乐方式传入,一些女子以打台球为时尚(如下图所示)。该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A. 18世纪初期 B. 18世纪中后期 C. 19世纪初期 D. 19世纪中后期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开埠通商,台球等西方娱乐方式才逐渐传入中国,D项正确;18世纪初期、18世纪中后期和19世纪初期,均在上海开放之前,这些西方娱乐方式不会在上海出现,ABC三项错误。‎ ‎18.他发现新大陆,让欧洲人第一次知道了美洲大陆的存在。‎ A. 哥伦布 B. 迪亚士 C. 达·伽马 D. 麦哲伦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最先发现了新大陆的存在,A项正确;迪亚士、达·伽马和麦哲伦都不是最先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家,BCD三项错误。‎ ‎19.19世纪中期英国陆续颁布《河道法令》《消除污害法案》等法律,以缓解当时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造成这一时期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工业革命的进行 C. 自然灾害频发 D. 殖民霸权的角逐 ‎【答案】B ‎【解析】受工业革命的影响,19世纪中期英国针对环境污染问题颁布了相关法律,B项正确;16世纪前后新航路的开辟没有导致英国的环境污染,A项错误;自然灾害频发不是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C项错误;殖民霸权的角逐与英国19世纪中期环境污染严重无关,D项错误。‎ ‎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为此西欧六国于1967年建立了 A. 世界银行 B. 亚太经合组织 ‎ C. 欧洲共同体 D. 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C ‎【解析】1967年西欧六国为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建立了欧共体,C项正确;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AD两项错误;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西欧六国的经济合作无关,B项错误。‎ ‎21.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经济上相互联系和依存的程度愈来愈高。这反映出世界发展的趋势是 A. 政治多极化 B. 文化多元化 ‎ C. 社会信息化 D. 经济全球化 ‎【答案】D ‎【解析】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经济上相互联系和依存的程度愈来愈高,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D项正确;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均与各地“经济”联系加强不符,ABC三项错误。‎ ‎22.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派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这一学派是 A. 儒家 B. 墨家 C. 道家 D. 法家 ‎【答案】D ‎【解析】战国时期法家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奖励耕战,D项正确;重视“仁”的儒家、提倡“兼爱”的墨家和主张“无为”的道家,均不主张集权和严刑峻法,ABC三项错误。‎ ‎23.一位儒学大师主张罢黜百家、提升儒学地位,得到汉武帝的赞同。这位“儒学大师”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董仲舒 D. 朱熹 ‎【答案】C ‎【解析】西汉时期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得到汉武帝的赞同,C项正确;孔子、孟子和朱熹分别生活在春秋、战国和南宋时期,ABD三项错误。‎ ‎24.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 “它”是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火药 D. 指南针 ‎【答案】A ‎【解析】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A项正确;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均不是书写材料,BCD三项错误。‎ ‎25.下列四位历史人物在20世纪初期的共同身份是 ‎ A.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 B. 中国同盟会的会员 C.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 D. 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答案】D ‎【解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四人共同的身份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D项正确;维新派、同盟会员和革命派不是这四个人的共同身份,ABC三项错误。‎ ‎26.经过社会实践和相互论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得到了进一步传播。这一现象出现在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戊戌变法期间 ‎ C. 辛亥革命期间 D. 五四时期 ‎【答案】D ‎【解析】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的主流,D项正确;洋务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还没有传入中国,A项错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期间,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在中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BC两项错误。‎ ‎27.若为下图所示某书的第二章拟定一个标题,最恰当的是 ‎ A. “双百”方针的提出 B. 高考制度的恢复 C. 国民经济的恢复 D.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答案】B ‎【解析】教育界的拨乱反正、为知识青年敞开大学之门和国家建设的人才培养,都与1977年底国家恢复高考制度有关,B项正确;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1949到1952年国民经济的恢复,发生在“文革”之前,与教育界拨乱反正等无关,AC两项错误;直到1990年代,我国才初步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格局,D项错误。‎ ‎28.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增产作出重大贡献,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农业科学家是 A. 邓稼先 B. 袁隆平 C. 钱学森 D. 华罗庚 ‎【答案】B ‎【解析】“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农业科学家,B项正确;邓稼先、钱学森是两弹元勋,华罗庚是数学家,ACD三项错误。‎ ‎29.以下属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取得的技术成果是 A. 珍妮纺纱机 B. 万能蒸汽机 C. 内燃机 D. 汽船 ‎【答案】C ‎【解析】19世纪后期发明的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C项正确;1765年发明的珍妮机,1785年制成的蒸汽机和1807年发明的汽船,都是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ABD三项错误。‎ ‎30.2019年1 1月11日,某电商“双11”开场14秒成交额破10亿元;1分36秒成交额破100亿元。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 网络技术的发展 B. 量子理论的提出 C. 生物技术的突破 D. 航天技术的详步 ‎【答案】A ‎【解析】当今电商通过互联网技术在“双11”等活动中提升销售业绩,A项正确;量子理论、生物技术和航天技术等,均与电商利用“双11”搞促销无关,BCD三项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本部分共4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 事务,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外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 成就。‎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双方达成的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指出 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 简析中国“外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主要原因。‎ ‎【答案】(1)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事件: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6号决议,中国重返联合国。影响: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从此,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成就: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原因:综合国力增强、外交策略的调整、国际形势的变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改革开放等。‎ ‎【解析】‎ ‎(1)原则:根据图1中“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会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事件:根据图2《乔的笑》可知其反映的历史事件为中国重返联合国。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中国、联合国和世界等方面分析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影响。‎ ‎(2)成就:根据材料二中“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在联合国、地区和新型区域合作等方面,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国力、政策、国际形势和外交努力等方面,简析中国“外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主要原因。‎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1933年5月12日,美国总统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 繁殖,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规定农产 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 ‎——摘编白李植桥《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 ‎ 材料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率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开始了名为“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使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 ‎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总统”是谁。概括他调整农业生产的主 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二者关系的认识。‎ ‎【答案】(1)总统:罗斯福。措施:减耕减产和政府补贴。‎ ‎(2)内容: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并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3)认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 ‎(1)总统:根据材料一中“1933年5月12日,美国总统发布农业调整法”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总统”是罗斯福。措施:根据材料一中“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等,可概括罗斯福调整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为用行政、税收和财政补贴等方法,减耕减产。‎ ‎(2)内容:根据材料二中“安徽,开始了名为‘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使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为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意义:根据所学知识,从生产力、社会经济、社会面貌和改革进程等方面,分析其意义。‎ ‎(3)关系: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用辩证方法,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调整的关系。‎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物 观点 苏格拉底 ‎①‎ ‎②‎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材料二 西方思想史上有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中,第二次高举“人文主义”大旗,使人的思想开始从基督教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第三次高扬“理性”与“天赋人权” 两面旗帜,用“自由平等”把人们从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的藩篱中解放出来。‎ ‎——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表格中序号表示的内容补充完整,并指出这两位人物思想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和“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与“第二次”相比,“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有何新的发展?‎ ‎【答案】(1)内容:①美德即知识②孔子。共同点:重视道德和教育,关注人发展。‎ ‎(2)名称:“第二次”指文艺复兴;“第三次”指启蒙运动。新的发展:用理性主义,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呼唤人的彻底解放;指导资产阶级革命;提出浪漫主义思想。‎ ‎【解析】‎ ‎(1)填空: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表格中序号①②处分别填写上提出“仁者爱人”的孔子和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共同点: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在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共同主张。‎ ‎(2)名称:根据材料二“第二次高举‘人文主义’大旗,使人的思想开始从基督教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第三次高扬‘理性’与‘天赋人权’ 两面旗帜……”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和“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分别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新发展:根据所学知识,从内容、作用等方面,指出“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新发展的表现。‎ ‎34.探究题 材料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重大事件(部分)‎ ‎ 时间 事件 ‎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7年8月 南昌起义 ‎1927年10月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1937年9月 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1945年4月 中共七大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78年12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97年9月 中共十五大 ‎2017年10月 中共十九大 ‎——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第三册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会议。简析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3)请为表格另拟一个主题。(要求:内容符合材料主旨,表述清晰。)‎ ‎【答案】(1)会议:中共七大。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一支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组织了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2)重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主题示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和建设。‎ 示例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走向复兴的伟大历程。‎ 论证:略。‎ ‎【解析】‎ ‎(1)会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领导、指导思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等方面,简析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2)理念成果:根据所学知识,以邓小平、江泽民等领导集体的创新发展为线索,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3)主题:根据材料中提供的中国共产党的会议,结合所学知识,从革命、建设或者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转变等角度,重新组织材料,提出新的主题。论述:根据所学知识,选取重要会议,列举两三个史实,论证自已提出的观点,注意主题要明确,表述要清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