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跟踪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跟踪练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课时跟踪练 一、选择题 ‎1.作家王蒙曾说:“百十年来谈中华文化都绕不开一个问题,就是汉字。汉字给我们的信息量实在是太丰富了,它既是一幅美术作品,也表达着声音,还表达着历史的典籍,表达着已经不能够说话的那些人的智慧和感情。”可见汉字具有的重要价值(  )‎ ‎①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③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根据材料我们可得知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也是中华文明无穷魅力的体现,②③符合题意;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故①错误;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故④错误。故选B。‎ 答案:B ‎2.第十三届全运会于‎2017年8月27日至‎9月8日在天津市举行。其中会徽由书法字“津”“‎13”‎“张开双臂的人形”和“海河”等元素构成,呈“火炬”造型,取名为“奔向未来”。吉祥物取名为“津娃”,取材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与现代卡通形象进行了有机整合,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天津特色。全运会会徽和吉祥物的设计表明(  )‎ ‎①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②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民族性 ③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在继承的过程中发展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吉祥物“津娃”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天津特色,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民族性,也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④正确;只有优秀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①错误;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③错误。‎ 答案:D ‎3.由于气候、物产、风俗习惯等差异,我国在饮食上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分,主要有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材料体现了(  )‎ ‎①地域文化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②中华文化同根同源 ‎③中华文化薪火相传 ④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由于气候、物产、风俗习惯等差异,我国各地饮食不同,这体现了地域文化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正确;中华文化同根同源、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②③不选;我国在饮食上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分,‎ 这体现了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 答案:B ‎4.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中国书法艺术体现的方式很多。如,在甲骨、摩崖、纸帛、瓷器等上。但最有欣赏价值的还是书法家在中国宣纸上的直接创作,是用中国毛笔、宣纸、传统墨汁抒写诗情画意的创作融合艺术。对传统书法艺术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必须深刻认识传统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 ‎②不能忽视新媒体时代书法艺术的文化价值 ③书法能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的人格 ④书法教育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①观点错误,文化发展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故排除;③夸大了书法的作用,排除;②正确揭示了传媒日益丰富的今天,对待包括书法在内的旧传媒的正确态度,入选;④正确揭示了学习书法的重要性。故本题答案选D。‎ 答案:D ‎5.键盘时代,“提笔忘字”现象屡见不鲜,一起身,一些生编硬造的网络语言使美感荡然无存。拯救汉字、唤起全民对汉字的关注与重视成为许多人的共识。这是因为(  )‎ ‎①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汉字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③汉字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④发掘汉字之美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说法错误,因为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故排除;文化传播的手段是文化传媒,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物质载体,故②说法错误;汉字承载着中华文化,拯救汉字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故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 答案:D ‎6.两千多年来,都江堰工程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水旱无常的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由此可见,都江堰水利工程(  )‎ ‎①体现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 ②折射出我国古代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③作为自然遗产受到我国政府重视和保护 ④彰显了我国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前列 A.①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解析:“都江堰工程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体现了①。“使水旱无常的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体现了②。都江堰是文化遗产而不是自然遗产,③错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前列,④错误。‎ 答案:C ‎7.近年来,随着中塞两国政治经济友好交往的不断深入,塞尔维亚兴起了强劲的“中国风”,汉语、丝绸、茶道、戏曲、武术、筷子等最具中国元素的符号在塞尔维亚备受喜爱。中国文化在塞尔维亚受追捧(  )‎ ‎①为中华文化的海外输出创造了良好条件 ②使中华文化开始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③体现了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④‎ 得益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我国主张各民族文化在平等基础上进行交流,但不搞文化输出,故①说法错误。中华文化本来就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故②表述错误,排除。中国文化之所以在塞尔维亚受追捧,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丝绸、茶道、武术等最具中国元素的文化,受到塞尔维亚人民的喜爱,体现了③④的观点。‎ 答案:D ‎8.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材料说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主要说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以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①②符合题意;经济决定文化的发展,③说法错误;区域文化可以相互借鉴、交流融合,不可能统一,④说法错误。故选A。‎ 答案:A ‎9.作为国庆期间陪伴了群众8个夜晚的一档综艺节目,《中国民歌大会》在圆满完成节目使命的同时,收获观众好评无数。民歌作为文化的一种承载形式,是民族精神的积淀,‎ 也是民族性格的诠释。中国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因为地域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歌文化。一个个富有民族韵味的节目明快奔放、异彩纷呈。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由于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民歌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中国民歌大会》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民族性而非区域性,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世界性,②不符合题意;③④是中华文化民族性的表现,故入选。‎ 答案:D ‎10.我国的史书典籍充分说明(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B.中华文化比印度文化更为优越 C.历史学是我国最具科学性的学科 D.中华文化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解析:选项B说法错误,因为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不存在谁比谁优越的问题,故排除;选项C与题意无关,故排除;选项D说法错误,在古代,中华文化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故排除。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故本题答案选A。‎ 答案:A ‎11.人类历史上的许多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唯有中华文明,从未间断。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 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其他民族的各种文化 C.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于民族的生命力之中 D.中华文化区域差异明显,具有多样性 解析:选项A观点错误,违背了世界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故排除;选项B是对兼收并蓄解释错误,故排除;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于民族的生命力之中。故本题答案选C。‎ 答案:C ‎12.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芬芳而甘醇。可见,茶文化(  )‎ A.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B.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D.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解析:茶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题中描述了我国茶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不是强调我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B符合题意。本题没有涉及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没有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C、D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本题答案选B。‎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上海世博会中的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总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 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答案:①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②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③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14.材料一 中国戏曲作为唯一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800年兴盛史、300个声腔剧种和5万个剧目累积量、生存繁衍至今而顺势进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三大古老戏剧样式(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的唯一存活体,以自身的独特与丰富,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戏曲对中古以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形成了全面覆盖。汉族地区有京剧、秦腔、山西棒子、豫剧、黄梅戏等,少数民族地区有白剧、藏剧、侗剧、傣剧。不同的剧种又有各自的曲调和表演特色,形成许多审美风格的覆盖。‎ 材料二 从上世纪初,西方戏剧大量进入中国。对此,中国戏曲一一拥抱。在尽情吸收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芭蕾的营养后,中国戏曲也走出了国门,特别是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曲目受到外国戏迷的空前欢迎。‎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的认识。‎ 答案:(1)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国戏曲有着数千年历史、800年兴盛史,深深繁衍至今,成为人类三大古老戏剧样式的唯一活体,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特征。②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另一特征。中国戏曲的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特色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①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神,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中国戏曲一一拥抱西方戏剧体现了这一点。③“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国戏曲吸收西方话剧、歌剧等的营养,说明了这一点。④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平等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剧目受到外国戏迷的空前欢迎,体现了这一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