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文)卷·2019届河北省邯郸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
邯郸市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 年级 高二 科目 文科历史 一、选择题(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古代某思想家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A.“民贵君轻”“君舟民水” B.“制天命而用之” C.“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D.“兼相爱、交相利” 2.春秋战国时期有位思想家认为:“‘恶’是自然,而‘善’却是人为的,只有用‘礼义’对人性加以节制、改造,才能把人导入善。”材料中的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荀子 B.墨子 C.孟子 D.韩非 3.西汉著作《五行五事》中说,如果君王不知礼节,树木就长不直,并且夏天常有暴风;如果君王言不守信,反复无常,秋天霹雳天气就特别多;如果君王不听劝谏,刚愎自用,春夏季节将暴雨成灾。这些思想 A.阐述了天人互渗的关系 B.有利于规范君主的行为 C.完善了儒学的思想体系 D.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 4.有北宋思想家称:“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该思想家是 A.王守仁 B.程颐 C.朱熹 D.陆九渊 5.下表为顺治朝、康熙朝、乾隆朝八旗子弟科举取中人数统计情况表(录取总名额基本稳定)据此可知 朝代 科数 八旗举人人数 顺治朝 2 112 康熙朝 16 635 乾隆朝 27 1090 A.儒学影响得以扩展 B.满洲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C.选官注意地域平衡 D.政府崇尚以文抑武政策 6.据阿拉伯人苏莱曼《东游记》说,唐时中国海船特别巨大,波斯湾风浪险恶,只有中国船能够航行无阻。阿拉伯东来货物,都要装在中国船里。当时中国船称雄海上,也就意味着中国对外通商的繁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时中国输出的主要商品之一是丝织品 B.当时中国输出的瓷器受到国际市场欢迎 C.当时中国造船技术先进,对外贸易繁盛 D.当时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7.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连宋朝皇帝都愿意听“话说赵宋某年”的话本小说。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A.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 B.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C.通俗文学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D.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 8.战国时期,被称为南蛮的楚国日益强大,它在问鼎中原、诸侯争霸的过程中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在文化领域孕育出了《楚辞》这样伟大的诗篇。材料表明 A.文化发展必须要地域交流 B.楚辞改变了中国文化走向 C.文化发展成就了楚国霸业 D.楚辞具有文化融合的痕迹 9.19世纪60年代,有人以影响风水和怕矿工滋事为由反对开矿,对此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诸夷以开矿为常政,不闻(矿工)滋事。”这一言论 A.表明冯桂芬支持发展工商业 B.体现出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C.摆脱了看待西方的旧观念 D.从政治上否定了封建统治 10.1906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史论》中认为,法国“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势地形之迥异”,终致大乱。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循序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赋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慓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康有为此论意在 A.否定法美政治制度 B.抵制国内民主革命 C.推进维新变法运动D.深入学习西方文明 11.1898年《苏报》上写道“中国有文字而不得为智国,民识字而不得为智民”,从而濒临将亡的境地,这都是文言愚民祸国的罪过,“崇白话而废文言”,才能普及教育,使国人具备聪明才智,国家才能得以振兴。此观点 A.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B.指出了文学改良的正确方向 C.夸大了白话文的社会功效 D.揭示了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源 12.在中国近代,五四时代的思想是非常活跃的。“五四时期对人格的尊严,对人的自由,对学术的独立探讨精神,这些价值正是当前我们开发社会资本,培养文化能力,发展有创见性的理论思维、道德理性和精神价值的必要条件”。五四时期,思想多元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B.各种政治力量寻找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 C.当时的中国政府推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 D.帝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的放松 13.1917年4月,李大钊在《动的生活与静的生活》中指出,当今不是西洋“动”的文明依靠中国“静”的文明以济穷救弊,而是须要“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特长,以济吾静止文明之穷”。这表明李大钊 A.主张中西文明应相互借鉴 B.主张西洋文明与中国文明平等结合 C.全盘否定中国古代的“静”文明 D.主张以西洋文明推动中国文明进步 14.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报刊和书籍中,有人把马克思译为“马客偲”“麦喀”等,把马克思主义称为“讲求安民新学”等。这表明当时 A.马克思主义占据思想界主流 B.向西方学习的发展态势减弱 C.国人对马克思主义有所接触 D.各种新思想在中国同时存在 15.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认为,苏俄依据马克思主义建立的社会制度“合于我人所信仰之天国大同主义”。其意在说明 A.中国文化中包含了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主义符合近代中国国情 C.中国具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心理因素 D.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 16.1924年孙中山在演讲中说:“列宁为什么受世界列强的攻击呢?因为他敢说了一句话,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万人;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由此可见孙中山主张 A.联合无产阶级革命 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反对帝国主义压迫 D.实现国内民族平等 17.1905年中国同盟会纲领中有与下图朱元璋的《谕中原檄》相似的表述,而1906年12月孙中山专述民族主义,批判民族复仇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谕中原檄》引领近代的民族革命 B.维护纲常名教借以挽救近世危局 C.推翻外族统治是革命的根本目的 D.倡导实现民族平等实现民主共和 18.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到:“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体现了他主张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三大政策 19.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深刻研究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殊国情的基础上,捕捉和把握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革命“两步走”的战略构想,形成了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20.某部历史著作写道:“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毛泽东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在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论十大关系》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22.美国学者史华慈说:“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这里的“新的内容” A.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 B.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 C.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D.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 23.2017年是邓小平逝世20周年。他在南巡谈话中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邓小平的这番讲话主要反映的是 A.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24.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B.深化了体制改革 C.加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 D.冲破了思想樊篱 25.时序观念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素养之一。下列成就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 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③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成立 ④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26.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风趣地用手比划着说:“原子弹就是这么大个东西,没有这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十年工夫完全可能。”毛泽东提出“搞一点原子弹”的直接的国际因素是 A.20世纪初物理学理论的提出 B.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C.美苏等国垄断原子弹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7.1969年以后几年里,我国许多地方的小学开设政治、语文、算术、革命文艺、军事体育、劳动等课;中学开设毛泽东思想教育、农业基础、工业基础、革命文艺、军事体育、劳动等课,学生劳动和参加政治活动占用大量时间,文化课学习所占用时间不足60%。这种做法 A.促进了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B.锻炼了学生能力,值得继承 C.是对文革时期文化专制的抵制 D.造成中小学文化水平的下降 28.为了装饰神庙,希腊人开始更多地采用神像。按照古希腊“神人同形同性”的观念,神是被道德化了的人,所以经常被塑造成最魁伟、最完美的人的形象。这反映出古希腊人 A.追求崇尚美的价值观念 B.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实现 C.主张人对自然的改造 D.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观念 29.智者学派授人以修辞、演讲之术而不论其学习目的之善恶,使他们攫取城邦权力或在法庭上胜诉,受到了很多雅典人的欢迎,但也有些人认为智者学派败坏了雅典的民主政制。这反映了 A.民主与专制的冲突 B.平民与贵族的对立 C.功利与道德的矛盾 D.个人与集体的分歧 30.孔子提出“为政以德”“重义轻利”;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由此可见,两位先哲相似点是 A.批判精神 B.自由观念 C.加强个人修养 D.公民意识 31.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绘画作品中的民众人物,不仅服饰上日益丰富和华丽,而且人物也开始戴上各种头饰和手饰。这实际上反映了 A.市民阶层社会地位的提高 B.广大民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C.艺术家绘画技艺日趋高超 D.人文主义思想促进了个性解放 32.有学者认为,西洋(欧洲)在中古的政治局面很像中国的春秋时代,文艺复兴以后的政治局面很像我们的战国时代,但就其影响而言,也有很大的不同,西洋出现了 A.浓烈的家族意识 B.经济新形态萌芽 C.意识形态的斗争 D.深刻的民族观念 33.马克思在评论文艺复兴时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亡灵来为他们效劳,借用他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的一幕。”对此评论解读错误的是 A.文艺复兴借助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形式 B.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新文化运动 C.“战战兢兢”根本上是由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决定的 D.“新的一幕”指的是人文精神得到了深刻圆满的体现 34.意大利的彼特拉克非常注意塑造自己“创新者”的形象,他说:“给在世的人一个恰当、正确的好名声,在他死后,就会升入天堂,获得永生。”他这一说法的意义在于 A.体现出对理性主义的崇拜 B.实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反对忽视公共道德和倡导追求功利 D.否定宗教神学的至高无上 35.“人人生来平等自由和独立,并具有某种固有的天赋权利……其中有享受生活的自由,依靠获得并拥有财产,及追求并得到幸福和安全”,这段文字最有可能诞生于 A.古希腊城邦 B.文艺复兴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36.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一观点强调 A.政治革命,推翻专制 B.批判质疑,理性思考 C.主权在民,人人平等 D.信仰自由,社会契约 37.马克思在《论费尔巴哈纲领》中说:“哲学家从来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但真正的关键是改变它。”下列属于“改变世界”的是 A.“世界万物皆由水生成” B.“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C.“有勇气在公共事务上运用理性” D.“礼即理也”“格物以致知” 38.有学者在评论卢梭思想时指出,“卢梭的学说不但批判了现存的社会结构,而且批判了一切社会组织……卢梭思想的盛行,使那种通过感情冲动和纸上谈兵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倾向大大增加。”该学者认为卢梭的思想 A.推动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 B.兼具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 C.使人们彻底抛弃了理性精神 D.揭示了启蒙运动思想真谛 39.著名哲学家勒内·笛卡尔(1596—1650)的名言是“我思故我在”,伏尔泰对这一观点也说:“我们确实知道我们存在,我们感觉,我们思维”这表明他们主张 A.反对蒙昧主义 B.理性至上 C.认识你自己 D.思想自由 40.人文主义是西方中世纪晚期以来人们的精神追求。启蒙运动高举理性旗帜,把人文主义发展到新的高度,这时的人文主义的本质含义是 A.洞察宇宙,探索人生 B.追求自由,强调平等 C.肯定人性,追求幸福 D.否定教会,信仰得救 二、材料题。(2小题,共40分)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伴随着旧士族消亡过程的是新型士人阶层的成长。科举培育出一种意义深远的 “文人文化”。……士人们积极构筑种种非“先赋性”的关系网络,联结他们的纽带是多元的,诸如同学、同年、同僚、同乡以至同道之类的关系。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诸多事物的运行过程。……胸怀“天下”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旗帜为凝聚群体的号召,制约君主力量,参与治理国家政事。……这一群体的认识及行为,通常倾向于维护中央集权;而其力量的崛起,客观上又构成了对君主专制的制约因素。 ——摘编自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当资本主义的浪潮席卷西方并猛烈冲击东方的时候,自觉的、强烈的时代意识是新知识分子群体得以产生的思想契机,也是他们区别于社会其他阶层的明显特征。“仁义礼智”被“奇技淫巧”打得落花流水,明智的知识阶层开始检讨传统学术的价值,摒弃了偏见与无知,新知识分子群体在传统中学的根基上,积极地、有选择地吸纳西学。……中国古代士人素来以治国平天下为自己的学术成就与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在新的时代文化背景下,知识分子开始了新的双向的角色认同。一方面他们继承并发扬士大夫忧国忧民、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传统,另一方面他们又萌生与政治决裂、向知识回归的自我意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新型士人阶层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这一群体形成的主要因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新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特征,并分析其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历史作用。(10分)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法律应该和国家的自然形态有关系;和寒、热、温的气候有关系;和土地的质量、形势与面积有关系;和农、猎、牧各种人民的生活方式有关系。法律应该和政制所能容忍的自由程度有关系;和民族的宗教、性癖、财富、人口、贸易、风俗、习惯相适应…… 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就构成所谓“法的精神”。 ——摘编自(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美国官吏,有由选举得来的,有由委任得来的,从前本无考试的制度,所以无论是选举还是委任,都有很大的流弊。就选举上说,那些略有口才的人,便去巴结国民,运动选举;那些学问思想高尚的人,反都困讷于口才,没人去物色他。就委任上说,凡是委任官,都是跟着大总统进退……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须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中国)从前设御史台谏的官,原来是一种很好的制度。从前美国有一位学者叫做巴直氏,他是很有名望的,著过一本书,叫做《自由与政府》,说明中国的弹劾权,是自由与政府中间的一种最良善的调和方法。 ——据《孙中山的弹劾研究考略》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德斯鸠“法的精神”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种精神在18、19世纪欧美国家的体现。(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孟德斯鸠相比孙中山的政治主张有何创新,并评析孙中山的政治主张。(10分) 高二文科历史参考答案 1-5 CABBA 6-10 DADAB 11-15 CBDCC 16-20 CDBBA 21-25 DAADD 26-30 CDDCC 31-35 DDDDC 36-40 BCBBB 41.(1)特点:推崇儒学,致力于科举入仕;社会关系复杂,影响力大;既维护中央集权又创约君主专制。(4分,每点2分,任意答2点4分) 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以科举选官削弱了门阀士族的势力;儒学复兴,理学兴起;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宋朝统治者采取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6分,每点2分,任意答3点6分) (2)特征: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知识结构上开始吸纳西学;产生新的角色认同。(4分,每点2分,任意答2点4分) 作用:向西方学习,有利于思想解放;自强求富、实业救国,推动了近代工业发展;救亡图存,仅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6分,每点2分) 42.(1)内容:法律要与国家的自然形态、生活习俗和政治制度等相适应。(2分) 体现:美国1787年宪法,运用了启蒙思想的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原则,也确立了适合美国地域辽阔等国情的联邦制原则;法国在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后,最后在1875年颁布宪法,用妥协的方式实现了共和制,既实现了现代民主,又适应了当时法国传统势力较强的国情。(8分,其他符合史实和题目要求的答案亦可) (2)创新:孙中山发展了孟德斯鸠的权力分立思想,提出把监察权(或弹劾权)从立法权中分立出来;把考试权(或选官权)从行政权中分立出来。(4分) 评析:进步性,在借鉴西方政治文明的同时,注重同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优点相结合;局限性,没有看到政治体制的阶级性和时代性,对当时中国实现民主政治的社会环境认识也不充分。(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