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作业(江苏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 作业(江苏卷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8分) 家谱记 归有光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居常不自释 释:宽解 B.贫穷而不知恤 恤:救济 C.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责:责备 D.不录于有司 于:表被动 答案 C 解析 责:要求。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幼时丧母,是归有光毕生憾事,他了解祖先及家族旧事只能去问家族里年长的人。 B.归有光出生后,家道衰落,族人人心离散,归氏家族连祭祀祖先的活动都不举行了。 C.兄弟成家后,各自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和孩子,归有光认为这样做会殃及子女。 D.归有光认为家族衰落的根源在于家族的宗法制度被废弃,以致秩序混乱,道德滑坡。 答案 B 解析 “而归氏几于不祀矣”意思是归氏家族几乎到了没有祭祀的境地,而不是不举行祭祀活动。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1)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丧事不互相吊唁,喜事不互相庆贺;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 (2)等他们有了子女,那么兄弟间相待的情感,已经如同堂兄弟间相待的情感了。 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归有光写作《家谱记》的意图。(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凝聚族人。②扭转家风。 参考译文 我七八岁时,见到家中的长辈,就拉着他们的衣服询问先人旧事。大概是因为我幼年时就失去了母亲,平时不能宽解自己,对于死去的人恐怕不能了解他们的事迹,对于活着的人恐怕不能奉养他们,实在是受了很大的创伤,内心十分痛苦。 归氏家族到我出生时,一天天地更加衰败。家族源头遥远而最终分离,人口众多但人心各异。从我的祖辈到各位叔父以来,贪婪粗鄙狡诈暴戾的人,常常有很多从家族中出现。大概上百人聚集在一起,竟没有一个知道学习的。大概有十个学习的,却没有一个懂得礼义的。亲人贫穷却不知道救济,愚昧迟钝却不知道教育。丧事不互相吊唁,喜事不互相庆贺;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平时招待朋友,有时能破费千钱,但是在一年中祭献祖先时,却谋划甚微。祭祀盛食物用的礼器、酒壶酒杯,很少有洁净美观的。家中的男女祭祀时站队都连不成队列。甚至竟然有因为请人观礼的缘故,改变将要举行祭祀的日期;用厨房里吃剩下的残羹剩肴,来替换新供上的祭品,归氏家族几乎到了没有祭祀的境地。 我回去看老宅,阅览了归氏的旧族谱,慷慨激愤叹息流泪说:“唉!这些人难道不是素节翁的后人吗?为什么到了这个地步呢!”父母是我们兄弟生命共同的来源。祖宗是我们父母的根本。族人都有兄弟的情分。不可以不挂念啊。人生在世,当他们年幼时,兄弟在同一个怀抱里呱呱哭泣,吃饱了就一起嬉戏,不分彼此。年长有了家室后,那么他们的情感已经不像这样了。等他们有了子女,那么兄弟间相待的情感,已经如同堂兄弟间相待的情感了。在这时,只担心兄弟分离得不迅速,哪里还会想着亲人聚集的难处,这也是天下的形势趋向于分离的原因。假如我爱自己的子女却疏离了自己的兄弟,我的子女也各自想着自己的子女,那么亲人疏离的害处就殃及我的子女,这能说是爱自己的孩子吗? 我每次侍奉父亲,过年时跟着各位叔父、兄弟端着酒杯祝寿,看到祖父须发皆白,暗中想我的各位叔父兄弟,都是始于同一祖父罢了。现在却常常不能同心,未曾不深深独自感伤。然而天下的事,破坏它的是从一个人开始,成就它的也是从一个人开始。仁孝的君子能凭自身带领天下的人,更何况骨肉之间呢?古代的人立大宗的嫡子为继承人的原因,就是用仁孝之道来要求他。宗法制度废除了,天下就没有世家了。没有了世家,那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情意就衰微了,社会风尚的浮薄就一天比一天厉害,这都是有原因的啊。 我学习圣人的道理,通晓儒家六经的大概旨意。虽然我过着贫困简朴的生活,没有被官府录用,但私下观察天下安定及动乱,老百姓休养生息的利弊,常在内心有所忧虑。我看看自己的亲人,内心有所触动,打算寻求用来使族人凝聚的办法,而族人凝聚开始于家谱,所以我想要写归氏的家谱,不仅仅是记载,更是用来寻求写家谱的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8分) 李栖筠,字贞一,世为赵人。幼孤。有远度,庄重寡言,体貌轩特。喜书,多所能晓,为文章,劲迅有体要。不妄交游。族子每称有王佐才,士多慕向。 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元载忌之,出为常州刺史。岁旱,民多死徙。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宿贼张度踞阳羡西山,累年吏讨不克。至是发卒捕斩,支党皆尽,里无吠狗。乃大起学校,堂上画《孝友传》示诸生,人人知劝。以治行进光禄大夫。人为刻石颂德。 苏州方清因岁凶,诱饥民为盗,积数万,依黟、歙间,阻山自防,东南厌苦。诏李光弼分兵讨之。会平卢行军司马许杲恃功,擅留上元,有窥江、吴意。朝廷以创残重起兵,即拜栖筠浙西都团练观察使,使图之。栖筠至,张设武备,遣辩士厚赍金币抵杲军赏劳,使士歆爱,夺其谋。杲惧,悉众度江,掠楚、泗而溃。以功进御史大夫。则又增学庐,表宿儒河南褚冲、吴何员等,拜为师,身执经问义。远迩趋慕,至徒数百人。 元载当国久,益恣横。栖筠素方挺,无所屈。时华原尉侯莫陈①怤以优补长安尉,当参台②。栖筠询其劳,怤色动,不能对,乃自言为徐浩、杜济、薛邕所引,非真优也。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瑰宝数十万饷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三人者,皆载所厚,栖筠并劾之。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栖筠见帝猗违不断,亦内忧愤。卒,年五十八,自为墓志。赠吏部尚书,谥曰文献。 (选自《新唐书列传》) 注 ①侯莫陈:三字复姓。②台:御史台,御史大夫官署。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魁然有宰相望 望:动词,有声望 B.出为常州刺史 出:京官外调,离开京城 C.苏州方清因岁凶 凶:庄稼收成不好,闹饥荒 D.栖筠见帝猗违不断 猗违:迟疑不决 答案 A 解析 望:名词,声望。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栖筠心系百姓,不畏豪族。豪门大族拦截郑国渠上游的水修建水碓,大量占有农业用水,李栖筠请求朝廷拆毁这些水碓,为老百姓谋取福利。 B.李栖筠重视教育,关心后学。在任职期间,他曾大力修建学校,鼓励学生,虚心拜有学问的人为师,这就吸引了远近不同地方的读书人来求学。 C.李栖筠方正刚直,处事公正。在任御史大夫的时候,虽然此时元载把持了国政,栖筠仍严查并重罚了买官卖官的徐浩、杜济、薛邕、元载等人。 D.李栖筠文武兼通,治政有方。他为百姓修整水利,从而战胜了旱灾饥荒;在对付许杲时,既加强军备,又连施妙计,使得许部后来不战而溃散。 答案 C 解析 没有将“卖官”的丞相元载法办。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岁旱,民多死徙。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常州这一年遭遇旱灾,老百姓多因饥饿而死在迁移(逃荒的)路上。栖筠为百姓疏通渠道,分引长江之水灌溉农田,于是当年取得了大丰收。 (2)皇帝想任命栖筠为丞相,但因为惧怕元载就此作罢。然而有要晋升任用的人,皇帝都暗中向李栖筠询求意见,栖筠的意见也多有补助。 8.根据文本内容,概述李栖筠的优秀品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心系百姓,不畏豪族;重视教育,关心后学;文武兼通,治政有方;方正刚直,处事公正。 参考译文 李栖筠,字贞一,世代都是赵人。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他有高远的气度,为人庄重少言,体格高大,形貌与众不同。他喜欢读书,大多数书籍都能通晓,他写的文章,简明流畅,切中要害。他不胡乱结交朋友。同族人经常称赞他有辅佐君主的才能,士人大多仰慕他。 关中地区过去依靠郑国渠灌溉农田,但豪族贵戚拦截上游水源,修建借水力舂米的水碓以谋取利益,设置了将近百所水碓坊,抢夺了农业用水的十分之七。栖筠请求朝廷彻底拆毁这些水碓(以保障百姓的农田用水)。李栖筠业绩很突出,有宰相般的崇高声望。丞相元载嫉妒他,让他出京担任常州刺史。常州这一年遭遇旱灾,老百姓多因饥饿而死在迁移(逃荒的)路上。栖筠为百姓疏通渠道,分引长江之水灌溉农田,于是当年取得了大丰收。长期为盗的张度盘踞在阳羡县西山这个地方,多年来,官吏征讨都不能取得胜利。到这时李栖筠派遣士卒追捕斩杀了张度,张度的分支余党都被歼灭,乡里安定到连晚上报警吠叫的狗声都没有。于是李栖筠又大力修建学校,学校正堂上绘《孝友传》给求学的儒生看,人人得到鼓励。他凭着政绩和品行晋升为光禄大夫。百姓为他立碑刻文颂扬其德。 苏州方清趁年成不好闹饥荒,诱骗灾民做盗贼,聚集了数万人,盘踞在黟州、歙州之间,凭借高山险阻自我防护,东南百姓厌烦之,并引以为苦。朝廷下诏命令李光弼派兵讨伐叛乱。刚好平卢行军司马许杲依仗军功大,擅自停留在上元(而不配合朝廷的军队),有觊觎江、吴之意。朝廷因为国家在受到创伤残破之后再次起兵征伐,就授予李栖筠浙西都团练观察使的职务,命他谋取许杲。李栖筠到任,大力部署安排武器装备,派遣口才出众的人携带厚重的财物到许杲军营犒劳士兵,让士卒们欢喜,强行破除了许杲的图谋。许杲害怕,率领全部人马渡过长江,抢掠楚、泗,其后溃散。李栖筠凭借功劳大晋升为御史大夫。他又增设学校,上表推荐年高有声望的儒者河南人褚冲、吴人何员等,拜学官为自己的老师,亲自手执经书问询经意。远近的读书人趋附慕名而来,到了收学徒几百人的地步。 元载执掌国政时间长,更加放肆专横。栖筠向来方正刚直,没有什么屈服的。当时华原尉侯莫陈怤凭着优等考核补任长安尉,应当参拜御史台。李栖筠询问他的功劳,侯莫陈怤脸色大变,不能回答,于是自己承认是被徐浩、杜济、薛邕所引进推荐的,不是真正的优等。当初,徐浩被罢免了岭南节度使官职,把价值数十万钱的贵重而美丽的珠宝送给元载,而杜济当时正担任京兆尹,薛邕任吏部侍郎。这三个人都是元载所亲近重用的,李栖筠一并弹劾了这三人。皇帝还没决断,适逢遇到月食,皇帝问栖筠发生月食的原因。栖筠回答说:“月食显示对犯罪者的惩罚,现在欺瞒陛下包藏私心行事的人没有得到惩罚,上天好像是要以月食警示陛下吧!”由此怤等人都因罪被贬官。 帝想任命栖筠为丞相,但因为惧怕元载就此作罢。然而有要晋升任用的人,皇帝都暗中向李栖筠询求意见,栖筠的意见也多有补助。栖筠见皇帝遇事迟疑不决,内心也忧愁愤懑。去世时,终年五十八岁,自己写好墓志铭。朝廷追赠他吏部尚书的官职,谥号文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