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8届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

南昌三中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命题:熊献明 审题:黄国祥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中指出,学校既是教育机构,还是权衡利弊的场所。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学校应“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这表明黄宗羲 A.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 B.主张建立权力制衡机制 ‎ C.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D.认为学校应培养实用人才 ‎2.有一天,在下体育课回教室的路上,两位同学吵了起来,同学甲说:“我们体育老师太狠了,一个动作不对,就罚我们跑20圈。”同学乙不服气地说:“你说的不对,这是老师负责,不是太狠,而是太好了。”他们的观点与谁的相类似:‎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普罗泰格拉 D.亚里士多德 ‎3.苏东坡在《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中说:“与可之文,其德之糟粕。与可之诗,其文之毫末。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这反映出 ‎ A.宋代书法开始成为一门艺术 B.文人画注重文化底蕴、人格精神 ‎ C.文人相轻的社会风气 D.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艺术革新 ‎4.右图中的机器 A.是英国工业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 ‎ B.使纱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提高 ‎ C.成为一切生产部门的“万能原动机” ‎ D.标志着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 ‎5.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认为,封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控制人们思想的枷锁,造成了人们在政治上和家庭生活上不平等。该材料强调的是 A.人们政治地位的平等 B.民主与科学 ‎ C.平等与博爱 D.人性的解放 ‎6.“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给这句民间谚语赋予了时代精神而传遍神州,家喻户晓。这反映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 ‎7.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 C.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D.人民民主专政的需要 ‎8.阿莱霍•卡彭铁尔的长篇小说《消失的足迹》,人们将其比作现代版的《桃花源记》:作者心目中的美好境地往往都与“世”隔绝,模拟远古,物质简朴,人情融融,都受到“外界”临近的威胁,并在这威胁到来之前彻底消失。据此可知,《消失的足迹》应属于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黑色幽默” D.魔幻现实主义 ‎9.从此“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参与军机的谋臣成为重臣,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位”。由此可知 A.秦朝置三公成功地分割了相权 B.宋代有效地分割了丞相的军权 ‎ C.唐代三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 D.清代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10.山东素有“齐鲁之邦”之称,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B.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 C.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 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11.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A.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 C.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12.“它超越了城邦制狭隘的政治框架,创立了一个将地中海世界的不同国家合为一体的世界国家”,文中“它”对应的国家或地区是如图中的 A.A B.B C.C D.D ‎13.以下哪一情景最贴切地反映了“光荣革命”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A.国王宣布本年度议会开幕,由议会就税收问题展 ‎ 开辩论 ‎ B.议会起草有关税收的法律文本,提请国王裁决 ‎ C.议长宣布议会开会,并主持讨论本年度国家税收 ‎ D.国王每年盛装莅临议会,宣布本年度议会开幕与闭幕 ‎14.有学者认为:现代意义上的美国联邦政府,只是在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被各州批准以后,于1789年4月正式成立的,至此美国在法律上才成为一个统一和独立的国家。这样一种独特的建国方式使州和联邦的关系成为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出美国代议制民主的 ‎①联邦制原则 ②分权制衡原则 ③民主制原则 ④共和制原则 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15.下图为19世纪末西方某国家政体运作示意图,该国家最可能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16.“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最根本的“失败理由”是 A.满清政府统治的腐朽和无能 B.军事技术的落后 ‎ C.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 D.英国的坚船利炮 ‎17.雷颐的《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说,太平天国的理想,起码前期,不能说不真诚,但实践的结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对。……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确实罕见,或许,这便是太平天国更深远的意义所在。材料中的“乌托邦”是 A.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 B.资本主义的美妙设想 C.农民不切实际的空想 D.公平公正的社会模式 ‎18.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下列选项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通过妥协方式促成政权和平过渡 B.创立民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C.社会变革促使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D.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确立共和政体 ‎19.吴晓波在《跌荡100年》中认为,“在1919年的5月、6月间,如果没有商业团体及工的支持,‘五四运动’仅仅是一场激动人心的学生抗议而已。在青春激荡的天安门广场的背后,以工人和企业家为主体的商业力量就是那些起着重要的作用,却不被人注意到的‘广场背后’的人。”材料最能说明五四运动 A.工人和企业家跃升为新兴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B.得到先进知识分子领导 ‎ C.是一场广泛的群众性的爱国运动 ‎ D.促使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20.某报刊刊登的“七一”赞歌中写道:“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八十六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开创新纪元。”这里的“新纪元”新在 A.革命任务 B.革命手段 C.革命性质 D.革命前途 ‎21.在民主革命时期,国民政府各部机关如外交、财政、交通等都迁往某地新建政府,该地一度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很多重要领导人如汪精卫、宋子文、毛泽东、董必武、林伯渠等均在这个政府工作过。“这个政府”是指 A.南京临时政府 B.武汉国民政府 C.南京国民政府 D.重庆国民政府 ‎22.26年7月国民政府的《北伐宣言》称:“本党于此时机,熟察前因后果,深知中国人民困苦之根本原因,在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卖国军阀……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之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对此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意愿 B.反映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C.推动革命形势迅速发展 D.奠定了国共合作的基础 ‎23.1927年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爆发。起义军事部署为:三路围攻长沙。第一路,从安源出发进攻萍乡、醴陵,向长沙进军;第二路,从修水出发,夺取平江,向长沙进发;第三路,由铜鼓向浏阳进攻,形成包围长沙之势。这样的部署表明 A.农村包围城市思想正在形成 B.湘赣边工农运动发展迅猛 C.中共以俄为师领导中国革命 D.对敌我力量对比认识不明 ‎24.1937年9月,蒋介石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中说“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材料说明 A.各党派政治主张趋于一致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C.国民党政府坚持一党独裁 D.中日民族矛盾是当时主要矛盾 ‎25.毛泽东说:“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 A.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 B.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C.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覆灭 D.新中国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26.我们常说“天赋人权”、“自由放任”、“开明专制”这三个近代西方思潮,看似不同理论,但其实有相似之处。这三种思潮的共同点是 A.自由 B.民主 C.理性 D.平等 ‎27.右图所示歌曲的选段,最早传唱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8.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29.民国三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的《中华时报》以显著的版位刊登了一则新闻:“华北铁路大遭破坏,保垣北境激战又起。”这条新闻的相关背景是 ‎ A.国民党组织太原会战 B.八路军组织百团大战 ‎ C.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 D.国共进行战略决战 ‎30.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 B.中国人民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 C.揭开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序幕 ‎ D.永远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奴役的历史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32题各20分,共40分)‎ ‎31.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材料二 ‎ ‎ 根据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的各内阁部长副署。‎ 材料三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两国元首产生方式及与各自议会之间关系的差异?(6分)‎ ‎(2)在学习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课后,李明同学认为法国的政体进步,史航同学认为德国的政体有效。你同意哪一位同学的观点,请说明理由。(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是怎样确立的?(8分)‎ ‎32. (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以来,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 请回答: ‎ ‎(1)“一千八百四十年”以来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和性质分别是什么?请列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所进行的重大革命斗争(每项举一个即可,8分)。 ‎ ‎(2)“三十年以来”的作为中国革命历程的新起点事件是什么?在这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理论成果是什么?(4分) ‎ ‎(3)“三年以来”的革命时期内,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什么样的历史性转变?(4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有什么深远影响(4分)‎ ‎2016-2017(下)高二文科班历史期中试卷 答案和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A 2.C 3.B 4.C 5.D 6.C 7.C 8.D 9.B 10.B 11.A 12.D 13.A 14.B 15.C 16.C 17.C 18.A 19.C 20.D 21.B 22.D 23.C 24.D 25.A 26.C 27.B 28.B 29.C 30.B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32各20分,共40分)‎ ‎31. (20分)‎ ‎(1)德国:世袭,控制议会。‎ 法国:选举,对议会负责。(6分)‎ ‎(2)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有利于民主进程的推进。(6分)‎ 或 ‎ 德国:君主立宪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强大。‎ ‎(3)通过资产阶级的革命或斗争,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 通过颁布宪法或法律文件的方式,确立代议制的民主政治(8分)。‎ ‎32.(20分)‎ ‎(1)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建和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答“反帝反封建”也可得2分) ‎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分,不能答“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 革命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答“义和团运动”也可得2分);‎ 辛亥革命(2分) ‎ ‎(2)起点事件:‎ 五四运动(2分)‎ ‎ 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2分) ‎ ‎(3)历史性转变:‎ 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答“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也可得4分) ‎ 深远影响:‎ 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的理论武器(4分) ‎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时所学的一些重要历史概念是否真正理解)‎ ‎【解析】‎ ‎1. 本题主要考查对黄宗羲的思想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中黄宗羲认为学校“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可知,他强调的是学校可以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A项符合题意;B项在题干中没有涉及到,排除;黄宗羲的思想不具备近代民权意识,C项不正确;D项中“实用人才”在题干中不能体现,排除。故选A。‎ ‎2. 本题考查对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题题干体现了甲乙同学对同一制度得出不同的观点,他们的标准不一,更多体现了从个人的好恶去评判,与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相似,故C项符合题意,正确;柏拉图著作《理想国》,不符合题意,排除A;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等,不符合题意,排除B;亚里士多德提出逻辑学,不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C。 ‎ ‎3.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大意是:文与可的文章与他的德操相比,算是糟粕。与可的诗和他的文章相比,不值一提。诗没办法淋漓尽致的表达感情,就挥墨以书法来表达,最后再变而为画。据此可知中国艺术讲究德、文、诗、书、画的先后、轻重、本末的关系。故B项符合题干要求。魏晋时期书法开始成为一门艺术,故A项错误;文人相轻是指文人之间相互看不起,题干未体现,可排除;文人画与商品经济无关,排除D项。故选B。‎ ‎4. 本题考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可知,图中是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故C项正确;A项错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的出现;B项是纺纱机的作用,故排除;D项表述错误,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是19世纪初期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诞生,排除。故选C。‎ ‎5.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控制人们思想的枷锁”“人们在政治上和家庭生活上的不平等”说明体现了人性的解放,故选D;其余选项与题干材料内容不符,排除。故选D。‎ ‎6. 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旨在考查灵活运用相关所学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题目中的信息“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表明邓小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故①④两项的表述均与此相符;题目中未涉及邓小平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坚持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故无法得出②③两项的结论;排除含有第②项或第③项的ABD三项,故选C。‎ ‎7. ‎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教育,旨在考查材料分析理解能力。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立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即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苏联给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援助,中国因此开设了大量的俄语学习课程,以便于同苏联技师的交流。这是由建国初期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决定的,C正确。A项为易错项,此时中国的外交政策并未发生转变;社会主义改造此时还没有开始,排除B;D不符合材料之意。故选C。‎ ‎8. 本题考查现代主义文学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材料分析理解能力。依据材料可知,首先《消失的足迹》属于“现代版的《桃花源记》”,可以判断时间;其次从《消失的足迹》的内容介绍中可以看出,该小说虚拟现实,带有魔幻性质,即“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属于“现代主义文学”这一大类,D正确。ABC不符合材料之意,排除。故选D。‎ ‎9. 据材料中的“分立”可知,参与军机的大臣原本属于丞相管理,后来才与丞相(文官之首)分开并立,此特征符合宋代为分割相权而设立的中央军事机构枢密院,故选B; ‎ A项错误,秦朝三公中负责军事的太尉本来就是丞相并立的,而不是分离出来的,故排除; ‎ C项错误,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只是决策运行程序中的职责不同,故排除; ‎ D项错误,清军机处没有体现军事与文官的分位问题,故排除. ‎ 故选B. ‎ 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着重关于宋代中枢机构.宋代在唐代的中枢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散相权,强化皇权,掌握宋代的主要中枢机构及其职能. ‎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辨别、比较的能力.要求了解自秦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以后,历朝在中枢机构方面调整变革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发展变化的趋势和实质. ‎ ‎10. 根据当时的分封制度,当时周武王封姜尚于齐,封周公旦(周公旦,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子,是周武王的同母弟,属于王族)于鲁;宗法制度是用父系血亲的亲属决定政治等级的制度; ‎ A、齐国与鲁国的历史都十分悠久,该项错误; ‎ B、因为鲁国是姬姓王族,而齐国属于功臣,因为宗法制度是用血亲的亲属来决定政治等级的,所以,山东简称鲁,是受到宗法制观念的影响,故该项正确; ‎ C、孔子受到历代的推崇与山东简称鲁之间不存在牵连,故排除; ‎ D、材料中山东简称鲁是因为宗法正统观念的影响,分封制度将土地与人民进行分封,在诸侯国内部形成体系,在诸侯国外部是平等的,故错误; ‎ 故选B. ‎ 本题以山东齐鲁之邦的称谓为考查的切入点,考查了对西周宗法制度知识点的掌握,考查了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 本题考查了对宗法制的掌握,另外还应当重点把握:宗法制的目的是加强分封秩序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最突出的特点. ‎ ‎11. 本题考查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识记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信息可知CD两项不会威胁到雅典的民主政治,可以排除;B项“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是为了维护本邦的公民权利,不会威胁到雅典的民主政治,排除;A项 “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很可能是获取个人政治资本,不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符合题意,正确。故选A。‎ ‎12. 根据题干信息“创立了一个将地中海世界的不同国家合为一体的世界国家”‎ 可知,这指的是罗马帝国的扩张.A为非洲尼罗河文明;B为亚细亚文明;C为希腊文明;D为罗马文明.故D符合题意. ‎ 故选D. ‎ 本题考查罗马法对罗马国家统治的作用.罗马人的法律是古代罗马留给后人最宝贵的遗产之一,罗马法是通行于整个古代罗马世界的法律,对于维系和稳定庞大的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 罗马法的影响: ‎ ‎①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 ‎ ‎②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 今天继承的罗马法法律制度、原则: ①陪审制度; ②保护人制度即律师制度; ③“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即“不告不理”原则. ‎ ‎13. 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代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的认识,旨在考查灵活运用相关史实答题的能力。1688年“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他们所控制的议会,通过一系列法案来限制王权,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故A正确,故排除与此表述不符的B项;由设问要求“最贴切地反映”即可排除无法体现“虚君”的C项,以及无法体现“议会权力至上”的D项。故选A。‎ ‎14.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共和制又叫“共和政体”,指国家最高权掌握在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的政权组织形式,材料没有体现,排除④,故排除A;联邦制是美国1787年宪法确定的国家结构,符合题意,故①符合,批除C;民主制原则主要指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③,故排除D;材料中”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被各州批准“,这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故选①②组合,故选B。故选B。‎ ‎15. 略 ‎16. 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旨在考查灵活运用相关所学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BD两项的表述均与题目中的信息“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不符,故排除;“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最根本的‘失败理由’是”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排除属于C项具体体现的A项,故选C。‎ ‎17.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太平天国运动属于农民阶级领导的运动,不可能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和资本主义的美妙设想,排除AB;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实行绝对平均主义,具有空想性,C符合题意;太平国运动并没有建立起公平公正的社会模式,排除D。故选C。‎ ‎18.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辛亥革命与英国“光荣革命”的相似之处,旨在考查比较归纳的能力。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同不满詹姆士二世专制统治的封建贵族相妥协,通过宫廷政变推翻专制统治,被称为“光荣革命”;而在辛亥革命之中,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也同以袁世凯为首的封建势力相妥协,逼迫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推翻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因此被称为20世纪中国版的“光荣革命”。因此均通过妥协方式促成政权和平过渡,故A符合材料主旨。B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说法正确,而英国推翻封建统治确立君主立宪制,故排除。故选A。‎ ‎19. 本题主要考查对五四运动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分析、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项错在“企业家”,排除;B项结论材料信息没有反映,排除;D项错在“开始”,鸦片战争之后,国人民族意识就开始觉醒了,排除;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商业团体及工人的支持”、“学生”、“工人和企业家”的信息,可以看出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C。‎ ‎20. 本题考查中共成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八十六年前”即1921年在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开创新纪元”‎ 反映了中共成立在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意义。中共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其中,“新”表现在指导思想,代表阶级,革命前途等方面,故D正确;其它选项是中共与其他政党的相同点,均排除。故选D。‎ ‎21. 本题主要考查国民革命,旨在考查灵活运用相关所学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题目中的“国民政府”成立于1925年的广州,故排除成立于1912年的A项;由题目中的信息“毛泽东、董必武、林伯渠等均在这个政府工作过”可知此时正处于国共合作时期,且为“党内合作”的方式。这应为1924——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排除国共处于对峙时期的C项及属于“党外合作”方式的D项;武汉国民政府建立于1926年,与题意相符,故选B。 22. 略 ‎23.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秋收起义相关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所述,秋收起义是以攻打长沙为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共是以俄为师,走“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C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错误,农村包围城市思想是在秋收起义失败后,进入井冈山以后逐渐形成的;B项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D项材料体现不出来。故选C。‎ ‎24.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矛盾激化的背景下,蒋介石同意与中共停止内战,联合抗日,故发出了题干中的讲话。故D项符合题干要求。A项“趋于一致”表述过于绝对,排除;题干未体现统一战线的形成,排除B;C项与题干主旨相矛盾,排除。故选D。‎ ‎25.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据材料中“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可判断“转折点”发生在1947年,故选A。解题需把握解放战争的发展态势,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双方态势,故1947年夏的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成为“转折点”;BCD所述均发生在1949年,与材料体现的时间信息不符。故选A。‎ ‎26.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天赋人权为启蒙时期的重要思想,包含平等与理性的精神;自由放任包含自由与理性的精神;开明专制包含民主与理性的精神,故天赋人权、自由放任、开明专制皆有“理性”精神在内,故C项正确,ABD项表述片面,故选C。‎ ‎27. 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国共政权的对峙土地革命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图片中的文字里准确提取有效信息“红军”“自由苏维埃的新中国”,说明这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时期)的标语。B项正确。故选B。‎ ‎28. 略 ‎29.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中重大战役,考查学生识记问题的能力。本题涉及历史纪年问题,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1912年+民国纪年-1=公元纪年,民国三十六年即1947年,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故C正确;AB是抗日战争中战役,排除;D发生在1949年,排除。故选C。‎ ‎30. 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但不是彻底的胜利,国民党遗留的大批的特务需要清理;西南诸省有的还没有解放,国民党还存留有大量的军队;帝国主义在华的影响还没有清除等。故选B。ACD三项说法都正确,故选B项。 ‎ ‎31. (1)本题重在考查英国、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对比,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根据材料二“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和材料三“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即可比较德国、法国两国元首产生方式及与各自议会之间关系的差异。‎ ‎(2)本题考查法国和德国的民主制度的发展,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式试题,学生可以选择法国或者德国的政体进行论述,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有利于民主进程的推进。(或)德国:君主立宪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强大。‎ ‎(3)本题考查西方代议制民主的确立 ,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要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代议制的民主政治的确立两个角度来回答,根据所学知识来归纳概括即可。‎ ‎32.(1)“一千八百四十年”即1840年,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列举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所学容易回答。 ‎ ‎(2)1949年说“三十年以来”,指的是1949-30=1919年,中国革命历程的新起点事件应该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这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理论成果是是毛泽东思想。主要考察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