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6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题训练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6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题训练 高考命题规律 2019年高考必备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Ⅰ卷 Ⅱ卷 Ⅰ卷 Ⅱ卷 Ⅰ卷 Ⅱ卷 Ⅲ卷 Ⅰ卷 Ⅱ卷 Ⅲ卷 Ⅰ卷 Ⅱ卷 Ⅲ卷 命题角度1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6~8 命题角度2 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运输的影响 4~5 命题角度3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命题角度4 自然资源对人类的影响 7~9 命题角度1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2016全国Ⅱ·6~8)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第1~3题。 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23 / 23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答案1.C 2.D 3.C 解析第1题,考查地形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高山苔原带气温低、降水量少、植被覆盖率低,其都与该地带海拔高密切相关。在高山苔原带,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A项错误;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多再减少,B项错误;相同面积相同降雪量,坡度大积雪厚度小,坡度小积雪厚度大,与坡度密切相关,与海拔基本无关,C项正确;坡度大小影响土层的厚薄,海拔高低影响气温,土层和气温都会影响植被的生长,D项错误。第2题,考查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冬半年冻害的形成与大幅度降温有关。长白山西北坡冻害高发,说明西北坡受坡向影响,存在导致出现异常降温天气的因素。我国东北地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长白山为东北— 23 / 23 西南走向,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大,积雪薄,且易被风力吹散,受其影响冬季降温幅度最大,冻害高发,D项正确;年降水量的大小对冬季少雨季节的低温影响较小,A项错误;冬季气温最低不一定降温幅度最大,B项错误;长白山北坡的年日照时数最少,而不是西北坡,C项说法错误。第3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降雪的条件不易形成,使得长白山降雪期缩短,裸露的矮小灌木缺少积雪的覆盖,使得冻害加剧;并且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得矮小灌木生长期延长,同样也使得冻害加剧,C项正确。蒸腾加剧影响土壤水分,不影响气温,不会导致冻害加剧,A项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与低温更低相矛盾,且与太阳辐射变化无关,B、D两项错误。 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2018四川泸州二诊)下图是某科考队员在北冰洋抓拍到的一只北极熊生活照片。科学家预计,到2050年,北极熊的数量将减少30%。据此完成第1~2题。 1.照片拍摄的最佳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北极熊数量将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面上升,被淹死 B.气温寒冷,被冻死 C.食物缺乏,被饿死 D.市场需求,被杀死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北冰洋有部分区域冰雪消融,北极熊站在浮冰上,应为北极地区的暖季,即北半球的夏季。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冰山会消融,北极熊赖以生存捕食的海洋浮冰区消失,北极熊捕食困难,食物链中断,数量减少,濒临灭绝。 23 / 23 (2018天津武清期末)世界气象组织2017年10月30日在日内瓦发布公报称,2016年全球温室气体平均浓度达到了近百万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下图示意近30年来CH4(一种温室气体)浓度时空分布变化。结合图文材料,完成第3~4题。 3.符合图示CH4浓度时空分布特点的是( ) A.CH4浓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B.CH4浓度南半球低于北半球 C.1985—2000年CH4浓度变化较小 D.2000—2010年CH4浓度增长加快 4.温室气体可以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能强烈吸收 ( ) A.太阳辐射的可见光 B.地面辐射中的紫外线 C.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 D.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答案3.B 4.C 解析第3题,由图示可知CH4浓度并没有由赤道向两极递减;CH4浓度南半球大部分年份低于北半球;1985—2000年CH4浓度南北半球极大值和极小值变化较大;2000—2010年期间,南北半球CH4浓度处于较高水平,增长较慢。第4题,温室气体CO2、CH4等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的长波辐射增温,从而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加,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全球气温升高。 23 / 23 (2018山西晋中第一次调研)下图为我国长白山北侧剖面图(左图)和岳桦林景观图(右图)。生态过渡带是一种植被类型逐渐被另一种植被类型取代的过渡区。因为其环境因子、生物种群均处于相变的临界状态,因此非常脆弱,对外界干扰极其敏感,可以作为外界干扰的信号放大器,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预警区。岳桦林带为长白山针叶林与苔原带之间的生态过渡带。据此完成第5~6题。 5.在左图中指出岳桦林带的位置( ) A.① B.② C.③ D.④ 6.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岳桦林带的变化趋势为( ) A.林带范围变窄 B.林带向下移动 C.林带将消失 D.林带向上移动 答案5.B 6.D 解析第5题,长白山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山麓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带,即④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带,再往上③为针叶林带,①为苔原带,岳桦林是长白山针叶林与苔原带之间的生态过渡带,因此②处为岳桦林带。第6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山地地区热量条件改善,海拔较高的地方因气温升高而适宜森林分布,造成林线向上移动。 (2018山东泰安期末)我国沿海海平面的季节变化与气象密切相关。下图反映2014年上海沿海海平面变化。读图,完成第7~9题。 7.与常年同期相比,2014年上海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最大的月份是( ) A.2月 B.6月 C.9月 D.11月 8.上海沿海地区每年均出现季节性高海平面潮的原因是( ) A.全球气候的逐渐变暖 23 / 23 B.易受热带气旋影响 C.流向海洋的河水减少 D.西南季风吹拂海面 9.2014年上海沿海的海平面总体变化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沿海低地可能被淹没 B.崇明岛面积逐渐增大 C.沿海风暴潮的危害减弱 D.××市需水量减少 答案7.A 8.B 9.A 解析第7题,根据图示两条曲线各月份的差值,与常年同期相比,2014年上海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最大的月份是2月。第8题,注意题干中指的是季节性海平面升高,其主要原因是夏半年我国东部沿海经常受到热带气旋影响,在风力的吹拂作用下形成。第9题,2014年上海沿海的海平面总体变化是升高,带来的影响是沿海低地可能被淹没。 命题角度2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运输的影响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2018全国Ⅱ·4~5)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下图示意澳门半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第1~2题。 1.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 ) 23 / 23 A.东北部 B.西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 2.澳门××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区街道 ( ) A.狭窄 B.曲折 C.坡大 D.路面凹凸 答案1.C 2.C 解析第1题,考查城市空间的发展。由材料可知,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从图中可以看出,低矮的丘陵主要集中于半岛的西北部和北部,且澳门半岛西部和东北部距离行政边界较近,拓展空间相对较小。而东南部行政区域面积大,且东南部道路呈现以方格状为主的道路网,说明地形平坦,主要是填海造陆形成的,该地距离丘陵集中的××区相对较远,故C项正确。第2题,考查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自行车行驶占用空间较小,××区街道狭窄不是限制其行驶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自行车驾驶灵活,不易受到弯曲道路的限制,故B项错误;由于澳门半岛以丘陵地形为主,道路坡度较大,自行车主要依靠人力行驶,行驶不便,故C项正确;澳门××区发展历史悠久,基础设施完善,路面平坦,故D项错误。 (2015北京·4~5)下图为华北某地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 )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23 / 23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4.图示地区( )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答案3.C 4.D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甲地为花岗岩,不会发育喀斯特地貌,A项错误;乙地低平,而泥石流发生于山区,B项错误;丙村位于冲积扇边缘,沉积作用显著,土层厚,丁村位于冲积扇顶部,土层薄,C项正确;结合图中地下水水位分析,丁村地势较高,地下水埋藏深,丙村地下水埋藏较浅,D项错误。第4题,通过山地与山前平原分布的位置、地表水流向及指向标可知,该地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A项错误;山前平原受外力沉积作用明显,B项错误;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地形、岩石性质、植被覆盖程度等,C项错误;渠水不易下渗,主要通过蒸发、径流等环节参与水循环,D项正确。 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2018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二次联考)雅西高速的四川拖乌山隧道段,因落差大采用了螺旋形隧道(就是在山中打出一条隧道,在隧道中盘山)。读图,完成第1~2题。 1.雅西高速修筑螺旋形隧道的原因( ) A.联系更多聚落 23 / 23 B.有利于行车安全 C.节约建设成本 D.保护生态环境 2.高速公路的修建使当地( ) A.人口迁移规模下降 B.区域经济差异扩大 C.农产品商品率提高 D.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雅西高速修筑于落差大的山地丘陵地区,修成螺旋形隧道可以减缓坡度,增加行车安全度。第2题,高速公路的修建使当地的交通问题得到改善,使得当地的农产品外运问题得到部分解决。 (2018四川泸州期末)读我国东南部某区域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促进和制约甲乡镇发展的区位分别是( ) A.地形和交通 B.交通和地形 C.气候和地形 D.河流和气候 4.下列关于甲乡镇首条对外公路选线的选择,正确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3.B 4.B 23 / 23 解析第3题,读等高线分布图可知,甲地位于沿海地区,水上交通便利,交通条件是促进乡镇发展的重要区位;甲地附近等高线密集,地形起伏较大,不利于乡镇发展。所以促进和制约甲乡镇发展的区位分别是交通和地形。第4题,读图可知,②线沿鞍部修建,坡度较缓、工程量小,便于公路的修建;①③④均穿越多条等高线,沿线地势起伏大,修路工程量大且安全性低。 (2018陕西西安八校第一次联考)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在出山口处形成扇形堆积体——冲积扇。冲积扇在平面上呈扇形,可分为扇顶、扇中、扇缘三部分,扇顶伸向谷口;在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下面左图为干旱区冲积扇平面示意图,右图为湿润区冲积扇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第5~6题。 5.干旱区冲积扇形态较湿润区冲积扇形态显著的原因是( ) A.干旱区冲积扇面积大 B.干旱区河流落差小 C.湿润区地形起伏大 D.湿润区流水侵蚀作用强 6.干旱区的聚落适宜布局在( ) A.冲积扇扇缘 B.冲积扇扇中 C.冲积扇扇顶 D.山谷中 答案5.D 6.A 23 / 23 解析第5题,干旱区冲积扇形态明显,主要原因是冲积扇形成后受到的流水侵蚀作用弱,沉积物主要留在了河流出山口,而不会被流水搬运到更远的地方。湿润区河流流量大,河流侵蚀搬运能力强,所以湿润区的冲积扇面积较小。第6题,根据流水机械沉积分异规律可知,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因此冲积扇扇缘的土壤颗粒小;冲积扇出山口(扇顶)处地势高,地下水会向扇缘部分流动,导致扇缘地下水较充足。因此,在干旱区,土壤条件和水源条件较好的冲积扇扇缘有利于形成绿洲,聚落多分布在此。 (2018福建福州期末)青木川镇发轫于明中叶,成型于清中后期,鼎盛于民国年间,距今已有600余年,古木建筑保存完好,为国家4A级景区。回龙场是青木川老街的传统称谓,民国时期曾是繁荣的商业、文化交流场所。左图示意青木川镇位置,右图是回龙场老街景观田。据此完成第7~8题。 7.发轫期,青木川古镇先民的选址主要考虑( ) A.河宽永深,便于航运 B.冲积平原,地形平坦 C.依山傍水,风景优美 D.位置优越,便于陆运 8.民国时,回龙场商贸鼎盛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支持,政策推动 B.民族杂居,交流频繁 C.毗邻三省,经济活跃 D.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答案7.B 8.C 解析第7题,由材料“青木川镇发轫于明中叶”可知,明朝为农业社会,选址主要考虑地形,即地形平坦,便于农耕。第8题,回龙场是青木川老街的传统称谓。从图中可看出青木川镇位于甘肃、陕西、四川三省交界地区,鼎盛的主要原因是毗邻三省,经济活跃。 23 / 23 (2018广东五校联盟第一次质检)下图为某小区域的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9~10题。 9.关于图中甲、乙、丙、丁聚落的形成及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聚落有河流经过,取水最方便,发展最快 B.乙聚落地势最高,洪涝灾害少,形成最早 C.丙聚落在河流凹岸,水深易建码头,形成最早 D.丁聚落地形平坦,水陆交通便利,规模最大 10.若图中山峰高程为460米,等高距为30米,则山峰与B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A.20米 B.40米 C.50米 D.60米 答案9.D 10.A 解析第9题,甲位于两河交汇处,取水方便,但甲地在河流上游地带,面积小,发展受限;乙聚落地势最高,洪涝灾害少,但地形狭窄,发展空间小,不是最早形成;丙聚落在两河交汇处,水运便利,发展较早,但泥沙易淤积,水浅;丁聚落地形平坦,在河流下游,水陆交通便利,发展空间大,规模最大。第10题,若图中山峰高程为460米,等高距为30米,B处海拔应是430~460米,则山峰与B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0~30米。 命题角度3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23 / 23 (2017海南·9~11)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第1~3题。 1.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 A.谷地面积 B.河流水量 C.林木产量 D.风俗习惯 2.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 A.通风 B.避灾 C.采光 D.美观 3.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 ①砾石多 ②退水快 ③历时长 ④流速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A 2.B 3.C 解析第1题,考查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影响。该地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农业社会主要依靠土地,南岭山地地形崎岖,耕地主要位于谷地,故谷地面积制约了聚落规模。第2题,考查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南岭地处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大,雨水很快汇聚到山间谷地,导致谷地汇聚的水量较大,而该地的集镇位于山间谷地,为了防止洪灾,住宅的二层和三层开外门。第3题,考查自然灾害的特点。该地区处于山区,汇水速度快,退水速度也快;但集镇处于谷地,地形相对平缓,水流速度较慢。 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2018北京石景山一模)下图为某种地理现象在全球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23 / 23 注:30(38%)表示年均次数为30,年均概率为38% 1.该地理现象是( ) A.海啸 B.温带气旋 C.台风或飓风 D.石油泄漏 2.据图可知( ) A.④地位于两大板块消亡边界 B.⑤地比②地的昼长变化幅度大 C.③地因寒暖流交汇形成渔场 D.③地比①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图示该地理现象主要位于低纬地区的海域,发生次数最多的是东亚、东南亚沿海一带,判断应是台风或飓风。第2题,④地位于板块张裂地带,是生长边界;⑤地比②地的纬度高,昼长变化幅度大;③地因寒流的上升流形成渔场;图示没有季节变化,不能确定③地比①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 (2018豫南豫北名校精英联赛)升龙工业区是越南北部历史最长、发展最完善的工业园区,距离越南首都河内市中心约16千米。工业区提供全面服务支持,包括银行、货物集散中心、邮局等。工业区内有工程运营和维护公司等,有多个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其中大部分是日本的,企业多涉及印刷机器、卫生陶瓷、汽车配件等方面。读图,完成第3~4题。 23 / 23 3.升龙工业区地表用粉砂黏土和沙子混合填充压实,海拔7.3~10.5米,较周围地区高2~3米。这样施工最主要的目的是( ) A.确保地基稳定可靠 B.减弱洪涝灾害的影响 C.防止海水倒灌 D.避免台风危害 4.现阶段,升龙工业区是越南土地租金最高的工业区之一,而日本企业仍在扩大投资,是因为( ) A.位于首都,人才丰富 B.交通便利 C.建设标准高,提供的服务全面 D.生产的产品利润大 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升龙工业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海拔7.3~10.5米,海拔低,位于河流下游沿岸,洪涝灾害多。较周围地区高2~3米,最主要的目的是减弱洪涝灾害的影响。第4题,企业区位选择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利润,升龙工业区是越南土地租金最高的工业区之一,而日本企业仍在扩大投资,是因为生产的产品利润大。 (2018山东威海二模)冻雨,俗语称“滴水成冰”。形成于特殊的温度层结,逆温层和融化层是冻雨产生的重要条件,常以700 hPa温度≥0.0 ℃和850 hPa温度<0.0 ℃作为冻雨出现的预报判据。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温度垂直剖面(单位:℃)。据此完成第5~7题。 5.“融化层”位于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23 / 23 6.此时图中最可能经历冻雨的城市是( ) A.郑州 B.赣州 C.南昌 D.清远 7.“冻雨霏霏半成雪,游人摧冻苍苔滑”,说明冻雨会造成( ) A.农业减产 B.破坏输电设施 C.高速封闭 D.干扰电波通信 答案5.A 6.B 7.C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处气温为2~4 ℃,②③④处都低于0 ℃,所以“融化层”位于①处。第6题,常以700 hPa温度≥0.0 ℃和850 hPa温度<0.0 ℃作为冻雨出现的预报判据。图中赣州正好符合这个条件。第7题,材料中诗词说明受冻雨影响,交通受阻。C项符合。 (2018辽宁大连一模)大凌河是辽西最大的河流,含沙量大,洪灾频繁。明代以来,大凌河口或向南持续迁移,或向北跳跃。在往复摆动变迁的过程中,有的时期地转偏向力起主导作用,有的时期受河流堆积抬高地势或地壳运动改变地势的影响较大,同时,海洋对河道变迁也有一定影响。上图为明代以来大凌河下游河道及河口变迁示意图。据此完成第8~9题。 8.明代后期至民国时期,大凌河下游河道向北跳跃间期 ( ) A.河道加宽变深 B.地壳运动稳定 C.河流含沙量减少 D.海岸线退缩 9.治理大凌河下游河道洪灾的最根本措施是( ) A.修建水库,疏通河道 B.增加河流入海通道 C.加固下游堤坝 D.加强中上游的水土保持 23 / 23 答案8.B 9.D 解析第8题,明代以来,大凌河口或向南持续迁移,或向北跳跃。有的时期地转偏向力起主导作用,有的时期受河流堆积抬高地势或地壳运动改变地势的影响较大。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应向南移。明代后期至民国时期,大凌河下游河道向北跳跃间期可能是地壳运动稳定,改变了地势。第9题,大凌河含沙量大,洪灾频繁,所以治理大凌河下游河道洪灾的最根本措施是加强中上游的水土保持。 命题角度4自然资源对人类的影响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2015全国Ⅰ·7~9)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第1~3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A.资源量不足 B.破坏环境 C.成本过高 D.市场需求不足 答案1.B 2.A 3.C 23 / 23 解析第1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 从图中可以看出,丙、丁两地年平均气温≤-4 ℃日数明显少于甲、乙两地,故排除C、D两项;乙地相对甲地靠近陆地,海水较浅,盐度较小,容易结冰,故海冰厚度比甲地大,B项正确。第2题,考查海洋资源的分布。海冰厚度越大,单位面积海冰资源越丰富。四城市中葫芦岛纬度最高,年平均气温≤-4 ℃日数最多,故海冰厚度最大。第3题,考查海洋资源的开发。 读图可知,渤海海域年平均气温较低,海冰资源充足,故A项错误;海冰数量庞大且分布在海水表层,其开采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故B项错误;环渤海地区是我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淡水需求非常旺盛,故D项错误;大规模开采海冰要有大型的挖掘、运输、储存海冰的设备和设施,就目前而言投入巨大、成本过高,故C项正确。 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2018宁夏银川质检)干热岩是指一般温度大于20 ℃、埋深数千米,内部致密不透水的高温岩体,是一种新兴的地热能。干热岩发电蕴藏的热能十分丰富,干热岩地热发电比传统火力、水力发电更具有竞争力,未来干热岩地热资源将成为全球的主导能源之一,我国干热岩资源丰富,2017年9月6日,我国在青海省首次钻获236 ℃的高温干热岩体。下图为干热岩发电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当前制约青海省干热岩规模化开采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市场 C.技术 D.气候 2.干热岩地热发电比水力发电更具有竞争力的主要表现是( ) A.综合效益更强 B.不排放温室气体 23 / 23 C.设备使用时间长 D.对外界环境的干扰小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读图文材料可知,干热岩发电对生产技术要求高,故制约青海省干热岩规模化开采的主要因素是技术。第2题,水力发电可以带来防洪、发电、供水、旅游等综合效益,且这两种发电均不排放温室气体,这两种发电模式只要合理使用且后期合理管理维护,设备使用的寿命都较长;水力发电需要修建水库大坝,对自然和社会环境都将带来一定的不利和有利影响,干热岩发电深埋地下,对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小。 (2018全国名校联盟适应性考试)张家口120 MW大型山地光伏发电项目是我国目前正在建设的规模最大的山地类型电站,电站建设地在地势起伏、沟谷纵横,山体坡度多在40°~10°之间。整座电站随形就势,蜿蜒起伏,形成了一座“绿色长城”。下图为张家口光伏电站一部分,据此完成第3~5题。 3.张家口选择山坡建设太阳能电站,可以( ) A.不使用电池板安装支架 B.充分利用坡地,少占农田 C.避免洪水、泥石流的破坏 D.保护坡地,减少水土流失 4.材料中称张家口山地光伏项目为“绿色长城”,是因为 ( ) A.太阳能为清洁能源 B.电站促进山地绿化 C.电池板生产无污染 D.电池板外观为绿色 23 / 23 5.太阳能电池板朝向随地形变化(不统一朝南),主要考虑( ) A.阳光方向随地形坡向而变化 B.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发电量 C.朝向对太阳能发电影响较小 D.减小供电能力的时间差异 答案3.B 4.A 5.D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山体坡度多在40°~10°之间,坡度大,无法发展种植业,在这里建设电站利用坡地坡度,减少了农田的占用。第4题,“绿色长城”说明该能源项目的建设对环境影响较小,是因为太阳能为清洁能源,无污染。第5题,太阳能电池板朝向随地形变化(不统一朝南),在白天不同的时段太阳能都可以发电,使不同时间内发电量差异相对较小,缩小了不同时间供电能力的差异。 (2018河南洛阳一模)2017年6月,全球最大的海上风能展览会在英国伦敦举办,与会人员参观了目前世界最大的海上风力发电场,它位于英国东南距海岸20千米之外的泰晤士河口。下图为风电场内单个风电机组示意图。据此完成第6~7题。 6.英国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场的主要原因是( ) A.陆地风能资源匮乏 B.海上发电成本低 C.海上风能资源丰富 D.陆地狭小,土地价格高 7.该海上风电场的建立( ) 23 / 23 ①有效缓解英国石油供应紧张状况 ②利于改善城市大气质量 ③影响海底生物及鸟类飞行 ④叶片面向东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6.C 7.B 解析第6题,英国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风能资源丰富;海上发电站的建设需克服更多自然环境的限制,因而建设成本更高;海面上摩擦力小,风力更大;土地价格是影响风力建设的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第7题,英国石油资源丰富,石油供应并不紧张,①错;风能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利于改善城市大气质量,②对;从示意图可以看出,单个风电机组伸入海底,对海底生物的生存产生影响,风电机组的叶片最高110米,对鸟类飞行产生一定影响,③对;该地区主要是利用西风发电,叶片面向西南,④错。 (2018北京海淀模拟)煤层气是指储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俗称“瓦斯”。我国埋深2 000米的浅层煤层气资源量为36.81万亿立方米,位列世界第三位。2016年全国新增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576.12亿立方米,利用率仅42%。据此完成第8~9题。 8.图中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相比( ) A.其燃烧值更高 B.开采难度更大 C.储存于向斜部位 D.不可用常规管道运输 9.大规模开采、提高煤层气利用率将带来的影响是( ) A.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 23 / 23 B.导致地面沉降 C.使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 D.减轻大气温室效应强度 答案8.B 9.D 解析第8题,由材料中煤层气的概念可知,煤层气埋藏深,会加大开采的难度;图中煤层气集聚在背斜部位,可用常规管道运输。第9题,煤层气大量使用可以改变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相比较石油的使用来说,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要少,因此会减轻大气温室效应强度。 (2018广东深圳第一次调研)2017年6月17—23日,国家电网在青海省首次尝试以太阳能、风能及水能等100%清洁能源供电一周。此次尝试为国家电网首次在省级范围的清洁电力供应尝试,这标志着我国在新能源电力供应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下图示意青海省电力生产结构。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青海省发展水电的优越区位条件是( ) ①地域广,土地辽阔 ②冰川积雪广布,为河流补给水源 ③人口增长快,电力需求不断增长 ④河流湍急,水能蕴藏量大 ⑤峡谷发育,多良好坝址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④ 11.与青海省相比,沿海经济发达省区实现全部清洁能源供电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 23 / 23 A.电力需求量大,能源资源不足 B.人口众多,人均耗电量大 C.开发条件差,清洁能源利用率低 D.火力发电量大,消费比重高 答案10.C 11.A 解析第10题,水电站的建设对于土地面积的要求不高,而主要从水能蕴藏量及开发条件进行考虑。青海省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落差大,且冰川积雪面积广,河流流量较大,峡谷地带适宜修建水电站,故选C项。第11题,青海省人口密度小,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电力需求量小,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由于电力需求量大,实现全部清洁能源供电的困难较大,故选A项。 23 / 2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