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9-2020学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金陵中学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列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从屈辱到崛起、从 到独立富强,经过 70 年的风雨前行,如今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中国。从温饱不足、 欺凌到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全球治 理的主要参与者,经过 70 年的 ,如今铺陈在世界面前的,是一幅瑰丽无比的中国 画卷。 A. 积重难返 倍受 栉风沐雨 B. 积贫积弱 倍受 风雨飘摇 C. 积重难返 备受 风雨飘摇 D. 积贫积弱 备受 栉风沐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积贫积弱:长期积累的贫困衰弱。 积重难返:长期形成的不良的风俗、习惯不易改变,也指长期积累的问题难以解决。 此处与后文“独立富强” 相照应,应该选积贫积弱 备受、倍受:备,完全、周遍,是从“范围”角度着眼的; 倍受,加倍,是从“程度”角度着眼的。 此处后文接“欺凌”,是指遭受到各种各样的欺凌,故选“备受”。 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文中有艰苦奋斗之意。 风雨飘摇: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与语境不合。 与后文“一幅瑰丽无比的中国画卷”相照应的,应该是如何艰苦奋斗,当选“栉风沐雨”。 故选D。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 , , , , , - 24 - 。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①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 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③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 ④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 ⑤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 ⑥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 A. ②③⑥④⑤① B. ⑤①②⑥③④ C. ②④⑥③①⑤ D. ⑤②③⑥④①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做题时要注意: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以及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语句的连贯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连贯,主要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 按照六个语句的内容特点与语言形式,②与⑤打头都可以与前面的内容相接,B项承着前面所说的中国珠算借助算盘和口诀,用②打头照应前面的“算盘”,接着用④说明算盘结构与坐标几何的蕴含式联系,再用⑥介绍珠算口诀,照应了前面的“口诀”,将③置于⑥后面说明珠算口诀的内涵价值,介绍了算盘和口诀特点之后,继续说明珠算的使用价值,①是说它不受文化程度限制,③是说它不比电子计算器差,①⑤的内容看起来不分先后,但联系前面几句的内容来看,带有关联词“即便”的①在语气和语意上与上面的关系更直接,宜先说,六个语句都说明珠算了不起,最后说它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水到渠成的。其他几项都有衔接问题。A项也是先说算盘再说口读,然后说使用价值,但主要问题是③④的位置不合适,③的“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更适合用来说珠算口诀,④的“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更适合用来说算盘;B项的⑤①尚可,但③④的位置不合适,且②若与①相接语意比较松散,①的后面宜用句号断开;D项的排列虽与C项不同,但问题是一样的。 故选C。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3.下面都是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句,以时间为序,从前到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24 - ①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②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③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④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⑤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⑥霜降滮池浅,秋深太白明。 A. ④⑤①③⑥② B. ⑤④⑥③①② C. ④⑤①⑥③② D. ⑤④①③⑥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及排序能力。答题前,先仔细理解每句诗,读懂其内容,确定每句诗所表达的具体的节气,然后依据每个节气的时间再进行排序。①中“处暑”,②中“冬至”,③中“白露”,④中“清明”,⑥中“霜降”,这些词语可直接表明是二十四节气。⑤中“交春半”表明是春分。因此这几句诗,根据时间,可排列为:⑤④①③⑥②。故选D项。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 在作文运思时,最重要而且最艰苦的工作不在搜寻材料,而在有了材料之后,将它们加以选择与安排。就生糙的材料说,世间可想到可说出的话,前人在大体上都已经想过说过;然而后来人却不能因此就不去想不去说,因为每个人有他的特殊的生活情境与经验。所以他所想所说尽管在表面上是老生常谈,而实际上却可以是一种新鲜的作品,如果选择与安排给了它一个新的形式和新的生命的话。 A. 材料的选择与安排是写作中最重要、最艰苦的工作。 B. 尽管材料大致相同,但不同作者有不同的选择与安排。 C. 材料的选择与安排,能显出创作艺术的锤炼。 D. 作者特殊的生活情境与经验,造就了新鲜的作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缩。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从中筛选出最关键的信息。其中人们最关心的、最有价值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也可找出语段中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再进行翻新改造。要确定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本质特征。学会删除无关的内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打叶削枝,把多余的枝叶去掉,剔除那些可以不要的信息。选定的词语,要能大体表达出主要内容。你能抓住主要信息,就能找出关键词。先概括再提取,提取最能展示优点、充满正能量的关键词,摄取其精髓。 - 24 - 结合“有了材料之后,将它们加以选择与安排”“每个人有他的特殊的生活情境与经验”“如果选择与安排给了它一个新的形式和新的生命的话”等分析,语段主要讲材料的选择与安排,能够给作品形成一个新的形式和新的生命等,即能显出创作艺术的锤炼。综合分析,C项正确。 故选C。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贞观六年,太宗谓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曰:“比有山东崔、卢、李、郑四姓,虽累叶陵迟①,犹恃其旧地,好自矜大,称为士大夫。每嫁女他族,必广索聘财,以多为贵,论数定约,同于市贾,甚损风俗,有紊礼经。既轻重失宜,理须改革。”乃诏吏部尚书高士廉、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刊正姓氏,普责天下谱牒,兼据凭史传,剪其浮华,定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 士廉等及进定氏族等第,遂以崔干为第一等。太宗谓曰:“我与山东崔、卢、李、郑,旧既无嫌,为其世代衰微,全无官宦,犹自云士大夫,婚姻之际,则多索财物;或才识庸下,而偃仰自高,依托富贵,我不解人间何为重之?且士大夫有能立功,爵位崇重,善事君父,忠孝可称,或道义清素,学艺通博,此亦足为门户,可谓天下士大夫。今崔、卢之属,宁比当朝之贵?公卿已下,何暇多输钱物,兼与他气势?向声背实,以得为荣。我今定氏族者,诚欲崇树今朝冠冕,何因崔干犹为第一等,卿等不贵我官爵耶?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遂以崔干为第三等。 至十二年,书成,凡百卷,颁天下。又诏曰:“氏族之美,实系于冠冕,婚姻之道,莫先于仁义。自有魏失御,齐氏云亡,市朝既迁,风俗陵替。燕、赵古姓,多失衣冠之绪,齐、韩旧族,或乖礼义之风。名不著于州闾,身未免于贫贱,自号高门之胄,不敦匹嫡之仪,问名②惟在于窃赀,结褵③必归于富室。乃有新官之辈,丰财之家,慕其祖宗,竞结婚姻,多纳货贿,有如贩鬻。或自贬家门,受辱于姻娅;或矜其旧望,行无礼于舅姑。积习成俗,迄今未已,既紊人伦,实亏名教。朕夙夜兢惕,忧勤政道,往代蠹害,咸已惩革,唯此弊风,未能尽变。自今以后,明加告示,使识嫁娶之序,务合礼典,称朕意焉。” (选自《贞观政要·礼乐第二十九》,有删节) 【注】①累叶陵迟:指家世衰落。②问名:古代婚礼“六礼”之一。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③结褵:成婚。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普责天下谱牒 责:责备 - 24 - B. 或乖礼义之风 乖:违背 C. 不敦匹嫡之仪 敦:勉励 D. 或矜其旧望 矜:同情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崔、卢、李、郑四个家族在嫁女儿的时候大肆索取聘礼,并根据聘礼的数量决定婚约,唐太宗认为这样做严重败坏社会风俗。 B. 唐太宗命高士廉、韦挺、岑文本等人撰写《氏族志》,校正姓氏等级,删除其中的浮夸成分,考订真假,褒奖忠贤,贬黜叛逆。 C. 唐太宗认为,士大夫如果能立下功劳,爵位崇高显赫,忠孝两全,或者道德高尚,学问技艺通达渊博,就能称为真正的士大夫。 D. 《氏族志》的颁行,彻底革除了燕、赵古姓和齐、韩旧族在嫁娶时贪图钱财、攀附权贵的不良风气,唐太宗对此感到十分满意。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 (2)积习成俗,迄今未已,既紊人伦,实亏名教。 8. 从本文看,唐太宗对士大夫的婚姻有怎样的要求? 【答案】5. B 6. D 7. (1)不管几代以前如何,只按照今天的官品、人才来确定士族的等级,并且应该统一量定等级的标准,作为永久的准则。 (2)这种习惯时间长了就成了风俗,到现在还没有废止,这既乱了人伦,也确实败坏了名声和教化。 8. (1)婚姻的原则,首先要符合仁义。(婚姻之道,莫先于仁义。)(2)嫁娶的规矩,务必合乎礼法。(嫁娶之序,务合礼典。)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找到各选项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本题 A项,“普责天下谱牒”中“责:责备”解释错误,这句话的意思是“广泛寻求全国记录氏族宗族世系的家谱”,“责”在这里解释为“寻求”; - 24 - C项,“不敦匹嫡之仪”中“敦:勉励”解释错误,这句话的意思是“不重视嫁娶的礼仪”,“敦”在这里解释为“重视”; D项,“或矜其旧望”中“矜:同情”解释错误,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些人夸耀过去的名望”,“矜”在这里解释为“夸耀”。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阱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 A项,见第一段“太宗谓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曰:‘比有山东崔、卢、李、郑四姓,虽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好自矜大,称为士大夫。每嫁女他族,必广索聘财,以多为贵,论数定约,同于市贾,甚损风俗,有紊礼经。既轻重失宜,理须改革。’”选项符合文意。 B项,见第一段“乃诏吏部尚书高士廉、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刊正姓氏,普责天下谱牒,兼据凭史传,剪其浮华,定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选项符合文意。 C项,见第二段“且士大夫有能立功,爵位崇重,善事君父,忠孝可称,或道义清素,学艺通博,此亦足为门户,可谓天下士大夫。”选项符合文意。 D项,见第三段“燕、赵古姓,多失衣冠之绪,齐、韩旧族,或乖礼义之风。名不著于州闾,身未免于贫贱,自号高门之胄,不敦匹嫡之仪,问名惟在于窃赀,结褵必归于富室。乃有新官之辈,丰财之家,慕其祖宗,竞结婚姻,多纳货贿,有如贩鬻。”原文中说的是“燕、赵古姓,后代中很多人失去官爵。齐、韩旧族,有些人行为违背礼义。”而在嫁娶时贪图钱财,攀附权贵说的是“新官之辈”。另外,原文中并未提到“《氏族志》的颁行,彻底革除了……的不良风气”,选项说法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D。 【7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重点词语:(1)宜一量定:应该统一量定等级的标准。用为:作为。永则:永久的准则。(2)已:废止。紊:乱。亏:败坏。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先阅读原文,找到文中相关句子,然后概括。文中相关语句为“氏族之美,实系于冠冕,婚姻之道,莫先于仁义……自今以后,明加告示,使识嫁娶之序,务合礼典,称朕意焉”,据此可知,“婚姻之道,莫先于仁义”是从嫁娶的原则;“嫁娶之序,务合礼典”是从嫁娶的规矩。 【点睛】文言实词的理解可尝试如下几种方法: 一、迁移法。所谓迁移法,就是碰到平时积累、掌握的文言实词出现在新的语段中,按照以前的语义来翻译。考试中,一般考查的文言实词均课内出现过,碰到这种情况,就可以举一反三。 二、组词法。古汉语简洁凝炼,很多词语的意义在今天仍然得以保留,文言实词翻译成现代汉语,单音节一般要变成双音节,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为要翻译的实词“组词”,通过组词,使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含义明晰。 三、查字典。在平时的学习中,遇到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解决不了,拿不准时,可使用此法。有专门的《古汉语字典》更好,没有,《现代汉语小词典》《新华字典》均可。因为古汉语中大量的词语没有消亡,它们的很多义项至今仍然保留,生活中仍在使用。 四、推断法。当使用前几种方法均无法理解该词的意思时,可尝试用此法。所谓推断,就是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在已译出其他字的情况下,猜测其词义。使用此法要注意:按正常情况无法合理解释时,可考虑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词类活用”。 译文: 贞观六年,唐太宗对尚书左仆射房玄龄说:“近来山东的崔、卢、李、郑四大姓,虽然家世早已衰败,但他们仍然依仗旧时的郡望,自高自大,号称士大夫。每当把女儿嫁给其他家族,总要大肆索取聘礼财物,以财物数量多为贵,根据聘礼的数量决定婚约,和集市上的商贩一样,这样做严重败坏了风俗,也搅乱了《礼》的规定。既然他们的名望与事实不符,按道理礼仪制度必须改革了。”于是下诏书命令吏部尚书高士廉、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人校正姓氏等级,广泛寻求全国记录氏族宗族世系的家谱。并根据史书传记,删除其中的浮夸成分,考订它们的真假,如果一个家族出了忠贤的人,就加以褒奖,提升等级;出了叛逆的人,就加以贬黜,他们依此标准撰写了《氏族志》。 - 24 - 高士廉等人到了上报校定的氏族等第时,仍然把崔干列为第一等。太宗说:“我和山东的崔、卢、李、郑四姓,过去并无嫌隙,只是因为他们世代衰微,现在已经没有一个人做官,却还自称是士大夫,婚嫁的时候,就大量索取财物;有的人才能见识平庸低劣,却还得意地自夸高门,托名富贵,我不明白世人为什么还会看重他们?如果士大夫能建立功业,爵位崇高显赫,善于侍奉君主和父亲,忠孝都值得称赞,或者道德仁义清正廉洁,学问技艺通达渊博,这样的人也足以自立门户,称得上是天下真正的士大夫。如今崔、卢这类人,难道能和当朝的显贵相比吗?公卿以下的人,哪里有闲暇给他们多送财物,并助长他们的气势呢?这些人只图声誉不顾实际,以得到虚名作为自己的荣耀。我现在钦定氏族等级的原因,确实是想树立当今朝臣的地位,为什么崔干还是第一等,你们不看重我朝的官爵吗?所以,不管以前如何,只按照今天的官品、人才来确定士族的等级,并且这个量定等级的标准将作为永久的准则。”于是把崔干定为第三等。 到了贞观十二年,《氏族志》全书完成,总共一百卷,颁行天下。唐太宗又下诏书说:“氏族的美名,要与官爵相关联;婚姻的原则,没有比仁义更重要的。自从北魏、北齐灭亡,朝代变迁,风俗衰败。燕、赵的古姓,后代中很多人失去官爵,齐、韩的旧族,有些人行为违背礼义。他们在乡里没有名声,自身贫贱,却自称高门的后裔,而不重视嫁娶的礼仪,谈婚论嫁的时候只为了捞取财物,成婚的对象一定要找富贵之家。又有些新做官的人和钱财多的人家,羡慕富贵人家的祖宗,抢着和人家攀亲,多送财物,如同做买卖。有些人自愿贬低家门,被亲家羞辱,有些人夸耀过去的名望,在公婆面前行为无礼。这种习惯时间长就成了风俗,到现在还没有废止,这既乱了人伦,也败坏了名声和教化。我日夜谨慎小心,操劳政事,历代的弊端祸害,都已制止革除,唯有这种坏风气,还没有完全转变。从今以后,要明白告知天下人,让他们都要懂得嫁娶的规矩,务必合乎礼法,才符合我的心意。”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明妃曲(其二) 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捍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息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 24 - 可怜音乐己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9. 本诗前八句是怎样刻画明妃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10. 诗歌后四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9. ①场面描写,表现明妃初嫁时的尊贵;②心理和动作描写,表现明妃孤独、想家而又想与胡儿相处的矛盾心态;③侧面烘托,表现明妃琵琶技艺高超及哀怨之深。 10. ①对明妃汉恩浅同情;②对明妃胡恩深的庆幸;③对明妃形象能流传至今的慨叹。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刻画人物的手法的能力。人物描写的方法分两类: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翻译诗句,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然后结合诗句内容认真分析,确定其描写方法;最后结合内容分析是如何使用该手法的及展现了人物怎样的形象特点。诗歌前八句可分成三个层次。诗歌一二句为一层,大意是:明妃当初嫁给胡人的时候,身旁上百辆的毡车上乘坐的都是胡人女子。这是写出嫁场面的尊贵壮观。三至六句为一层,大意是:她多想找个人说话但无处可说,只能把心语寄托于琵琶声中,心事只有自己知道。她用能弹出美妙声音的手拨动黄金做的杆拨,弹起琵琶仰望空中飞鸿劝着胡酒。这是直接描写她的心理和动作,她孤单、寂寞,想家不得回只能将心事寄托在琵琶声中。七八句为一层,大意是:随嫁的汉宫侍女暗中垂泪,行走在大漠上的返国者频频回首。这两句写随嫁的侍女和返国者听到琵琶声的反应,是从侧面展现浸透在乐曲声中的人物的情感。分三点整理作答即可。 【10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诗歌后四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是针对诗的后四句设题;然后翻译诗句,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的意象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句等进行分析;最后组织语言作答。作答时注意不要只写几个表现情感的词语,要结合内容答情感,指出情感生发的原因,如有手法要一并写出。诗歌后四句大意是:汉朝之恩实在是浅薄啊,胡人之恩还要更深,人生的欢乐在于心与心相知。可怜王昭君的青冢已经荒芜埋没,还是有悲哀的乐曲流传至今。末四句是分析、议论。这四句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汉恩自浅胡自深”——明妃在汉为禁闭于长门中的宫女,又被当作礼物送去“和番”,所以“汉恩”是“浅”的;胡人对她以“百辆”相迎,“恩”礼相对较“深”。这句讲的是事实。第二层讲“人生乐在相知心”,这是讲人之常情。如果按此常情,明妃在胡就应该乐而不哀了。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这就接入第三层:明妃在胡不乐而哀,其“哀弦”尚“留至今”,当时之哀可想而知。明妃之心之所以与常情不同,是因为她深明大义,不以个人恩怨得失改变心意,而况胡人也并非“知心”。四句分三层,中有两个转折,有一个矛盾,只有把其中曲折、跌宕理清,才能看出王安石的“用意深”。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_,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2) 信誓旦旦,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3) 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7) 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论语·述而》) (8) 我自横刀向天笑,________________。(谭嗣同《狱中题壁》) 【答案】 (1). 辩乎荣辱之境 (2). 不思其反 (3). 以手抚膺坐长叹 (4). 歌窈窕之章 (5). 赢得仓皇北顾 (6).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 于我如浮云 (8). 去留肝胆两昆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辩(通假字)、膺、窈窕、赢、仓、知(通假字)、仑。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换茬 - 24 - 刘正权 春酒还没吃完,春分就开始刨园子了。 园子里其实没啥可刨的,除了不包心的白菜就是菠菜,小青菜也有,不过都像钮扣似的扣在地上,春寒刚过,还没来得及舒展叶片。 春分是对那畦老韭菜动上了心思,二贵跟在春乡身后,不情不愿的。二贵说:“春捂秋冻,园子的菜刚缓过劲儿,还得在土里再捂捂才好!”春分白一眼二贵:“是你自己想捂酒杯子才对吧?”春捂秋冻是说气候和穿着上的事呢,跟园田无关。 春分把锹递给二贵,说:“你把韭菜给全挖出来,我把根分一分,去掉老根老系,选那壮实的,芽旺的,重新排!” “排”就是“栽”的意思,韭菜根小,得一丛一丛排一起,挤着长,那长相才欢实。 二贵还是不想动锹,二贵就扯由头说:“小刚来电话了!"二贵知道春分最惦记小刚,年前一听说他打工不回来过年,连腊贷都少备了一半。 春分这回却没把宝贝儿子的电话当宝,只淡淡“嗯”了一声,接着说:哪天他不来一回电话?二贵只好快快下了锹,气不顺使劲就大,一锹翻起一大丛韭菜根来,春分弯下腰,那丛韭菜,用铲子敲散土,把韭莱一根一根理开,剪去根须,往一边放,准备待会排,二贵撇下嘴说:“好端端的长土里,非得挖出来再排进去,当是移栽油菜,能增产啊!”春分不吭气,她知道二贵有情绪,男人的德性得顺了毛摸,惹急了免不了鸡飞狗跳的。二贵又嘟哝说:“小刚说,去年形势就不怎么好,那个厂今年怕呆不下去了!” 春分说:“是吗?换个厂也好,地不换茬不长,人不挪窝不旺,儿子想换新环境跟这韭菜地换茬不也一样吗?”一茬一茬剪得齐齐整整的韭菜根带着芽就在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的闲话中重新排进了土。 小刚的电话又来了,这次是打给春分的,小刚说:“娘,我联系了个新厂!新厂离市区远,我不想在厂里住,条件差!” 春分冷了口气说:“那你回来住吧,家里条件不差,有爹有娘侍候着!”小刚没了声音,挂了电话,小刚听出娘是话里有话。二贵说:“你咋这样跟孩子说话呢?”春分说:“出门在外就要吃得苦,不然啥能耐也不会长!” 二贵还要说话,春分说:“你忘了去年那畦萝卜啊!”二贵就想起来了,去年入秋时,二贵把一车鸡粪全肥进那畦萝卜地里,结果腊月里,那萝卜全烧得空了心。 - 24 - “莫非你也想儿子出去几年成个空心萝卜回来?”春分又白了一眼二贵,二贵就悻悻地闭了嘴。反正是春酒没得吃了,二贵干脆一甩外套:“做就做个够,顺手把那行葱也给分了吧!”二贵知道眼下分葱还早了点,故意拿话挤兑春分。 哪知春分一拍手,说:“我正想说呢,这几天我听了天气预报,说一周内温度回升,分葱正是时候呢!” 二贵懊恼地拍了一下自己脑门,咋睁着眼往枪口上撞呢,二贵毕竟不是懒人,一旦干顺了手,就觉得眼里的活都该干。当春分还在排葱时,二贵已抽空回了趟家。春分以为二贵口渴了回去喝茶,没曾想二贵却从屋里拎了水桶和瓢来,他是给韭菜浇定根水呢。 二贵三两瓠就把韭菜地给浇了,.跟着又气喘吁吁拎了桶要浇刚分好的葱。 春分手一伸:“别添乱,这葱不能浇的!” 二贵很奇怪,说:“咋啦,韭菜能浇,葱不能浇?” 春分说:哪韭菜是老根,水分少,老根扎进新土,得定根,让芽吸收水分往上长,这葱就不一样。” “这葱就不一样啊?”二贵爱想到,种个菜还那么多学问。 “葱白里水分多,你就是挖起来放-边剪掉叶,过三五天它也会从里面长出新叶的!”春分说。二贵一想也是的,放久了的蒜啊葱啊还真是这么回事,能从里面长出新叶。 “还有一宗你不晓得,”春分停了一下又说,“这刚分的葱得等上面的叶给太阳晒破叶管,新叶才能钻出来,有时候,环境恶劣点也未必是坏事!” “万物有万物的活法呢!”二贵感叹说。 “所以啊!”春分意味深长看一眼二贵,“我先前才会那样口气给小刚说话” 二贵放下水桶,憨憨地笑,说:“我咋就没想到刚才对小刚是话里有话呢!” “你啊,是吃春酒吃昏了头!” 春分说完扛起锹,大步跨过那畦菜地。 一阵风吹过,新排的韭菜和葱苗舒伸开来,一片新绿呢! (有删改)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贵以“春捂秋冻”作为自己不情愿刨园子的借口,而春分则以“你自己想捂酒杯子”奚落二贵,使他无言以对,只得跟着春分去干活。 B. 小说的语言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如“男人的徳行得顺了毛摸心地不换茬不长,人不挪窝不旺”“结果腊月里,那萝卜全烧得空了心”等。 C. 小说对小刚的描写虽只有寥寥数笔,但刻画了一个既想进取又不肯吃苦的年轻人形象, 对母亲春分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衬托作用。 - 24 - D. 小说先写二贵不得不跟着春分分韭菜,然后写二贵主动积极地分葱,丈夫对待农活前 后态度的对比,表现了春分对丈夫的感化与影响。 13. 请结合全文内容,简析小说标题“换茬”的丰富意蕴。 14. 赏析小说结尾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 【答案】12. D 13. “换茬”既指给庄稼地换茬,又指给人换茬:支持小刚换新环境,并让小刚吃苦以免成为“空心萝卜”;“换茬”不仅表现了主人公春分熟悉农事,勤劳能干,还表现了她善于教育引导孩子吃苦耐劳;“换茬”作为标题,蕴含了小说的主旨。 14. (1)在人物塑造上,通过景物描写来衬托主人公春分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2)在情节结构上,用景物描写收束全文,照应上文排韭菜,分葱的情节,和小说开篇的景物描写形成呼应。 (3)在主题表达上,暗示小说主题。“新排的韭菜和葱苗舒展伸开,一片新绿”暗示人也需要换茬才能茁壮成长。 (4)在艺术表现上,一片舒伸开来的、新绿的韭菜和葱象征了小刚在春分的严厉教导下的成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D项,“然后写二贵主动积极地分葱,丈夫对待农活前后态度的对比”错误。结合“反正是春酒没得吃了,二贵干脆一甩外套:‘做就做个够,顺手把那行葱也给分了吧!’二贵知道眼下分葱还早了点,故意拿话挤兑春分”分析,二贵对待分葱并非积极主动的,和前面的“分韭菜”并不形成对比关系。 故选D。 【13题详解】 - 24 -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本标题内涵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结合全文内容,简析小说标题‘换茬’的丰富意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结合“春分把锹递给二贵,说:‘你把韭菜给全挖出来,我把根分一分,去掉老根老系,选那壮实的,芽旺的,重新排!’”“二贵又嘟哝说:‘小刚说,去年形势就不怎么好,那个厂今年怕呆不下去了!’”“春分说:‘是吗?换个厂也好,地不换茬不长,人不挪窝不旺,儿子想换新环境跟这韭菜地换茬不也一样吗?’”分析,“换茬”既指给庄稼地换茬,又指给人换茬。 结合“春分说:‘出门在外就要吃得苦,不然啥能耐也不会长!’”“二贵还要说话,春分说:‘你忘了去年那畦萝卜啊!’二贵就想起来了,去年入秋时,二贵把一车鸡粪全肥进那畦萝卜地里,结果腊月里,那萝卜全烧得空了心”“莫非你也想儿子出去几年成个空心萝卜回来?”分析,“换茬”不仅表现了主人公春分熟悉农事,勤劳能干,还表现了她善于教育引导孩子吃苦耐劳。“换茬”蕴含了小说的主旨。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赏析小说结尾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需要结合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发展、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 结合“春分把锹递给二贵,说:‘你把韭菜给全挖出来,我把根分一分,去掉老根老系,选那壮实的,芽旺的,重新排!’”“二贵只好快快下了锹,气不顺使劲就大,一锹翻起一大丛韭菜根来,春分弯下腰,那丛韭菜,用铲子敲散土,把韭莱一根一根理开,剪去根须,往一边放,准备待会排”“二贵毕竟不是懒人,一旦干顺了手,就觉得眼里的活都该干。当春分还在排葱时,二贵已抽空回了趟家。春分以为二贵口渴了回去喝茶,没曾想二贵却从屋里拎了水桶和瓢来,他是给韭菜浇定根水呢”等分析,通过景物描写来衬托主人公春分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结合“春酒还没吃完,春分就开始刨园子了”“不过都像钮扣似的扣在地上,春寒刚过,还没来得及舒展叶片”分析,用景物描写收束全文,照应上文排韭菜,分葱的情节等。 “新排的韭菜和葱苗舒展伸开,一片新绿”,韭菜和葱苗“换茬”后茁壮成长,暗示人也需要换茬才能茁壮成长,象征了小刚在春分的严厉教导下的成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 - 24 - )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史学创新要坚持正确方法 王曾瑜 对于任何学科发展来说,创新都是内在要求。就史学研究而言,创新主要体现为提供新的史料、进行新的论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补充、有所进展甚至开拓新的领域,形成新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甚至是推翻旧说的研究成果。创新的最大意义在于“新的”比“旧的”好,而不是相反。但从史学创新的实际情况看,并非没有在创新的名义下走向反面的情况,这是推进史学创新需要注意的问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创新是要突破陈规,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一切规矩。就中国古代史研究而言,经过长期发展,在微观上已经积累了一套必须遵循的研究规矩。比如,史讳、年代、地理、职官、版本目录、古汉语训诂等一整套科研基本功或曰史学专门知识,是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时必.须遵循的,需要经过较长时期的知识积累方能了然于胸。如果在这方面想通过“创新”来规避基本功的修炼,就会出现硬伤。例如,“邱”字是清朝为避孔丘名讳而新造的字,在清代之前并无此字。清人习惯于依据自己的名讳改古书。如果今天的学者不注意这一点,在研究清代之前的史学作品中使用诸如“雍邱县”“闾邱”之类的称谓,就会成为硬伤。举此例是要说明,史学创新要有必需的基本功和细致扎实的研究,要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 推进史学创新,更为重要的问题是要有正确的史观和史识。就中国古代史研究而言,近年来这方面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例如,在一些文章中出现了一种论调,认为只有摆脱意识形态的主宰,史学方能创新。所谓意识形态,对治史者而言,主要是指史观和史识。自古迄今,任何史家治史均不可能不受本人史观和史识的影响。那些主张在史学研究中摆脱意识形态主宰的人,看他们的作品,又何尝没有他们本人的意识形态在主宰呢? - 24 - 就治史而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至今仍然颠扑不破。现在,有的人为了史学创新而刻意放弃唯物史观的指导作用,这无疑是南辕北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我们可以在史学研究中分辨主流与支流、本质与现象、共性与个性。如此,才能分析和判断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抓住历史的本质。比如,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对于我们研究历史具有重要作用。 史观和史识不正确,创新还会出现许多乱象。比如,近些年来,史学界出现了一种怪现象,污蔑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这种所谓的“创新”,事实上所要贬损和否定的是中华民族的爱国正气和优良传统。 再说一点文风问题。目前,追求文字的生僻、晦涩和朦胧甚至刻意创造一些新词,逐渐成为某些史学作品的一种时髦,成为其“创新”的一种表现。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必然需要不断创造新词。但是,新词应当含有旧词不具备或不能包容的词义。如果词义与旧词相同,那似乎无须多此一举。但目前有的学者以编造一大堆生僻、晦涩的新词为荣,似乎此类新词创造得愈多,自己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就越强。这显然不是一种正确的倾向。 治史者都希望求得学术上的创新,但真正拿出经得起推敲的史学研究创新成果又很不易。正因为不易,更需治史者潜心努力。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01月14日) 15.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目前有的学者喜欢编造一大堆生僻 、晦涩的新词,似乎此类新词创造得愈多,自己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就越强。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倾向。 B. 作者认为“新的”比“旧的”好是创新的全部意义所在,这是推进史学创新需要注意的问题。 C. 那些主张在史学研究中摆脱意识形态主宰的人,看他们的作品,已经摆脱了本人史观和史识的影响。 D. 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时必须遵循相应的研究规矩,这需要经过较长时期的知识积累才能实现,但有时也能通过“创新”来规避基本功的修炼。 16.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史学创新要坚持正确方法”为中心论点,阐述了史学创新存在的问题以及正确的做法,论述严谨、条理清晰。 B.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使用了许多具体可考的事例,如第二段中列举“邱”字是清朝为避孔丘名讳而新造的字,来证明史学创新要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 C. 有的人为了史学创新而刻意放弃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作用,是一种极端的做法,而且容易导致史学界的许多乱象。 D. 作者认为,当今的史学界存在刻意创造新词的文风问题,对于史学创新而言,不需要创造新词。 - 24 - 17.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治史者如何才能做到学术上的创新。 【答案】15. A 16. D 17. ①创新是要突破陈规,要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②要有正确的史观和史识;③注意文风,经得起推敲,不刻意追赶时髦。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项,“作者认为‘新的’比‘旧的’好是创新的全部意义所在”错误。从第一段“创新的最大意义在于‘新的’比‘旧的’好,而不是相反”来看,可知并非“全部意义”应为“最大意义”。 C项,“已经摆脱了本人史观和史识的影响”错误。第三段说的是“那些主张在史学研究中摆脱意识形态主宰的人,看他们的作品,又何尝没有他们本人的意识形态在主宰呢”,“何尝没有”是反问,其意思应该是有“他们本人的意识形态在主宰”。 D项,“有时也能通过‘创新’来规避基本功的修炼”错误。由“如果在这方面想通过‘创新’来规避基本功的修炼,就会出现硬伤”可知,“有时也能通过‘创新’来规避基本功的修炼”错误。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不需要创造新词”错误。文章第六段说的是“目前,追求文字的生僻、晦涩和朦胧甚至刻意创造一些新词,逐渐成为某些史学作品的一种时髦,成为其‘创新’的一种表现。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必然需要不断创造新词。但是,新词应当含有旧词不具备或不能包容的词义。如果词义与旧词相同,那似乎无须多此一举”,并非不需要创造新 词,而是新词应当含有旧词不具备或不能包容的词义。 故选D。 【17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到文中圈出相关的信息,如直接指明做法的内容以及治史者存在的误区,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①由第二段“创新是要突破陈规,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一切规矩……举此例是要说明,史学创新要有必需的基本功和细致扎实的研究,要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可以提炼:创新是要突破陈规,要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 ②由第三段“推进史学创新,更为重要的问题是要有正确的史观和史识”可以提炼:要有正确的史观和史识 ③由第六段“再说一点文风问题”,第七段“治史者都希望求得学术上的创新,但真正拿出经得起推敲的史学研究创新成果又很不易” 可以提炼: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注意文风,经得起推敲,不刻意追赶时髦。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希格斯粒子是粒子物理“标准模型”预言中解释物质质量起源的粒子。经过全世界物理学家近半个世纪的努力,2012年欧洲核子中心宣布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实验发现了希格斯粒子。这项成果标志着“标准模型”的完成,开启了粒子物理学研究的新时代。随后,中国高能物理学家提出建造大型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计划,CEPC研究团队用两年多时间发布了《初步概念设计报告》。之后,又用三年时间,正式完成《概念设计报告》。 按照概念设计,CEPC将是一个埋在地下100多米深处、周长100公里的“大圈”,至少会有两台探测器同时进行科学实验。CEPC以秦皇岛地质结构为参考,进行了概念设计可行性研究,预期于“十四五”开始建设,并于2030年前竣工,大约将耗资300多亿人民币。 这个“大圈”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加速器,另一部分是探测器。加速器主要负责产生正负电子并加速,最终精确聚焦对撞,制造极端环境,产生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理事件。加速器主要由一个小型直线加速器和一个与对撞储存环同样长度的增强器组成,把正负电子的能量提高到研究所需的值。能量达到研究所需后,粒子就会进入两个储存环进行对撞。探测器则相当于可以高速、高精度拍照的立体显微镜,由多种不同的子探测器组成,用来记录带电和不带电的各种微观粒子。同时,这个“照相显微镜”也会采用最新的软件技术,与最新的大数据、机器学习等发展紧密相关。 - 24 - 在设计CEPC大致模样的同时,研究团队还规划了前10年的实验内容。最初的7年内,CEPC将在质心能量2400亿电子伏特处运行,以研究希格斯粒子。随后2年,CEPC将在910亿电子伏特处运行,以研究Z玻色子和重味物理。另外一年时间,CEPC计划在1600亿电子伏特附近研究W玻色子物理。而在这10年后,CEPC未来可能发展方向之一是升级为一个超级质子对撞机,质心能量将达到100万亿电子伏特,以便在大范围内直接寻找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 有科学家立足于当下认为,造巨型对撞机是“进无底洞”,建造花费巨大,将会影响其他基础科学的发展;高能物理学的重大成就对人类生活短期内好处不明显。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则认为,对于中国的高能物理来讲,这是一个绝佳的历史机遇,该方案可以进一步理解希格斯粒子的性质、宇宙早期演化、反物质丢失、寻找暗物质和真空稳定性等一系列未解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寻找新的物理规律。目前国家在立项方面还没有给出明确的信号,科学家们期待着以政府间合作的形式推动CEPC的预研和建设。 对物质根本结构的研究引领了数百年来科学的发展。二战后,基于加速器的粒子物理研究则引领了对物质根本结构的研究。在过去六十多年里,美国、欧洲各国及日本等科技发达国家均投入巨资,不断建造各种大型加速器。诺贝尔物理学奖方面30%的奖项与加速器直接相关,诺贝尔化学奖方面多个奖项也得益于加速器设施。如果CEPC能够建成,无疑能让中国拥有世界级大型加速器基地,成为该领域全世界的领跑者。 18.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欧洲核子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实验发现了希格斯粒子,让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预言成为现实,开启了粒子物理学研究的新时代。 B. 中国高能物理学家提出CEPC计划,认为秦皇岛地质大致具有在地下100多米深处建一个周长100公里“大圈”的条件。 C. CEPC中的探测器采用最新的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手段,由多种不同的子探测器组成,用来记录带电和不带电的各种微观粒子。 D. 基于加速器的粒子物理研究能引领科学发展,美国、欧洲各国及日本等科技发达国家为此不惜投入巨资不断建造各种大型加速器。 19.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概念设计报告》指出,CEPC将是一个埋在地下的“大圈”,由加速器和探测器两大部分组成,探测器相当于“照相显微镜”。 B. CEPC计划最初以发现并研究希格斯粒子为主,然后再研究Z玻色子和重味物理,最后研究W玻色子物理,设计思路清晰。 C. CEPC计划的实施需要投入巨资,将会影响其他基础科学的发展,同时高能物理学的重大成就对人类生活短期内好处不明显,有科学家从而提出不同看法。 - 24 - D. CEPC应用前景广阔,如果CEPC能够建成,中国将和美国、欧洲各国及日本等科技发达国家一样,在粒子物理研究方面拥有先进的实验平台。 20. 中国建造大型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有哪些意义?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答案】18. C 19. B 20. ①为研究各种微观粒子提供实验平台,能在大范围内直接寻找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②抓住机遇,能使中国列于世界大型加速器研究领域的前列;③以加速器建设为重点,能让中国高能物理研究更具有前瞻性。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二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项,“CEPC中的探测器采用最新的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手段”表述错误,原文是“会采用最新的软件技术”。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B项,“最后研究W玻色子物理,设计思路清晰”与原文不符,应是:最后可能升级为超级质子对撞机,研究领域更广阔。故选B。 【20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中国建造大型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有哪些意义?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还可以圈出现在中国建造大型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所面临的问题,根据这些进行归纳总结。本题中,由原文“能量达到研究所需后,粒子就会进入两个储存环进行对撞。探测器则相当于可以高速、高精度拍照的立体显微镜,由多种不同的子探测器组成,用来记录带电和不带电的各种微观粒子”,可见:为研究各种微观粒子提供实验平台,能在大范围内直接寻找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由“如果CEPC能够建成,无疑能让中国拥有世界级大型加速器基地,成为该领域全世界的领跑者”可知:中国建造大型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能使中国列于世界大型加速器研究领域的前列,同时能让中国高能物理研究更具有前瞻性。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八、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咸味太平凡了,平凡到容易被忽略。但是深思起来,“甜”“酸”有时都可以不。因为它们都带有一点装饰性,咸味好像才是踏踏实实的生活,好像才是不可或缺的。 【答案】平凡的咸味 生活——五味杂陈,酸`、甜、苦、辣、咸。我们通常将“酸”、“甜”放在前面。而却将“咸”置于最后,因为它太平凡,平凡到我们都将其忽略。 然而有人却认为“酸”与“甜”,都带有一点装饰性,有时甚至可以不用而咸才是不可或缺,才是踏踏实实的生活。 在文学领域中,或许更注重的便是“咸”——才能凸显出平凡的,踏实的,真实的生活。矛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中,有一部名叫《平凡的世界》的小说,其中描写的便是80年代黄土高坡上,一个村庄脱贫致富的故事。他们很贫穷,吃的是干硬的黑馍馍,穿的是打满补丁的衣服,住的是夏热冬寒的窑洞。兄弟二人却要撑起一大家子的生活担子,他们只是当时那个社会时代下平凡而普通人的缩影。他们的生活没有“甜”和“酸”,作者下的他们没有华丽的装饰,更没有华美的修饰,但他们就是那个时代中最真实的底层人民的象征,也被大多数人忽略。 他们踏实做事,认真生活,弟弟边学习边还要帮助别人——掏烟囱。进入大城市后成为农民工,最后还深入矿洞中挖煤,与此同时,哥哥也带动全村人一同走上致富之路,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得到了尊重。他们的生活是“咸”的,他们的生活更是踏实而平凡的,但他们的内心却是充实的。他们中曾有人说过:“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平凡的人也可以过得不平凡。”他们踏实地生活,让生活中的“咸”变得与众不同,变得不再平凡,不带任何装饰。 - 24 -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曾写道:“悲剧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但中国人往往都想要一个大团圆。”然而鲁迅就不要大团圆,屈原也不愿团圆,孔尚任、白先勇不要大团圆,他们保存废墟,深化悲剧,于是便成为了更为深刻的“深沉文学”。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都有这样的“咸”,平凡而踏实的生活,却最终都没能有很好的回报,然而这恰恰是对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也正是因为这种“咸”和悲剧的力量,使我们为之震撼。 悲剧文化源于“咸”味生活,从而带来了让人心酸的感伤。“咸”是出于生活的真诚,然后踏踏实实地生活,从而带来了“甜”和“酸”。拥有“咸”味的画家,得以名传千古,比如齐白石;拥有“咸”味的建筑师,得 以流芳百世,比如丹尼尔;拥有”咸“味的雕塑家,得以流传百世,比如罗丹。真实、踏实的咸味,的确平凡,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算平凡如“咸”,也可以成就不平凡。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审题立意提示:材料的主体对象是“咸味”,与“咸味”作对比的有“甜”“酸”。对于“咸味”,“有的人”的观点有二:其一是“太平凡,平凡到容易被忽略”,其二是“才是不可或缺的”,总结起来应该是“咸味=平凡+不可或缺(重点在‘不可或缺’)”。同时,材料讲的是“咸味”,是“酸甜苦辣”中的一种,但我们不能仅仅只是局限于“味道”,它还具有象征意味。五味中“咸”平凡,容易被忽略却又不可或缺,那么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平凡容易被忽略却又不可或缺”的呢?其实思考到这一层,文章就很容易架构了,就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可以去思考,比如说:衣服款式、色彩十分吸引人,但得体保暖才是最真;电影名星联袂、科技特效等虽然抢眼,但故事的生动、主题的深刻却是不可或缺的;产品包装外饰固然能吸引人,但实际的功能却是第一的;生活中鲜花和掌声令人目眩,但那鲜为人知的默默奋斗才是真谛……平凡才踏实,才不可或缺。其中蕴含的道理:生活基于平凡,平凡孕育伟大。核心立意参考:安于平凡,做好平凡的事。 【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 - 24 - 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材料的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次立主。九、求异同法。十、寻互补法。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 24 - - 2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