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高考总复习历史试题 (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人教版高考总复习历史试题 (4)

单元提升练(五)‎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共计50分)‎ ‎1.(2016·广东四校期末)1947年杜鲁门总统发表国情咨文,并将其作为“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由此判断冷战的根源是(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 B.苏联保障国家安全与美国称霸全球的碰撞 C.二战后实力大大膨胀的美国试图控制苏联 D.共同敌人法西斯被打败后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解析 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在二战中与美国结成同盟,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有着根本的区别,故A项正确;B项是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控制苏联”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D项不是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 A ‎2.(2017·吉林调研)1946年,美国驻苏外交官乔治·凯南在发给美国国务院的“八千字电报”中指出,“这个思维并不代表俄国人民的自然思维”;“只是体现了那些由政府宣传机器向大众坚持不懈灌输所展现的信条,这样的政党路线对那些权力机器的主宰者们——包括政党、秘密警察和政府——的思维和行为,却具有约束力,而我们所不得不要应付的也就是这样一部分人”。材料中的“思维”指的是(  )‎ A.推行冷战政策 B.遏制共产主义 C.遏制资本主义 D.防止“和平演变”‎ 解析 材料中的“思维”是指反对资本主义、遏制资本主义势力发展的苏联政府的思维,C项符合题意。推行冷战政策是美苏双方的一种对抗方式,排除A项;B项结论错误,排除;“和平演变”政策是由美国国会议员杜勒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排除D项。‎ 答案 C ‎3.(2016·江西南昌十校联考)《时代》杂志将1947年视为美国“承担世界领导责任的又一重要时机”,称“这个国家正面临新的角色和责任”。其意在(  )‎ A.为美国国会通过“欧洲复兴计划”制造舆论 B.称颂美、英等国签订的《北大西洋公约》‎ C.为美国政府干涉朝鲜内战推波助澜 D.促建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47年”可知A项符合题意。1947年,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也就是“马歇尔计划”,意在控制西欧、领导世界。‎ 答案 A ‎4.(2017·山西四校联考)1947年6月,美国政府提出了著名的“马歇尔计划”,对战后世界经济与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关于“马歇尔计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战后德国经济复兴的重要因素 C.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D.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其背景 解析 “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扶持西欧、遏制苏联的重要步骤,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马歇尔计划”是对欧洲进行援助的计划,客观上有利于西欧经济的复兴,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马歇尔计划”是针对欧洲的,与中国无关,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马歇尔计划”提出时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建立,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5.(2017·山东济宁调研)1949年4月4日,12个国家正式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此后,该组织不断吸纳新的成员国,下表反映出(  )‎ 时间 新加入国家 ‎1952年 土耳其、希腊 ‎1955年 联邦德国 ‎1982年 西班牙 ‎1999年 波兰、匈牙利、捷克 ‎2004年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A.西方冷战意识的加深 B.全欧洲实现了军事一体化 C.北约军事战略的调整 D.两极格局实质上依然存在 解析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1999年及2004年,有更多的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因此不能反映出西方冷战意识加深,故A项错误;B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反映的信息可以看出是北约不断调整军事战略的体现,故C项正确;当前世界格局是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 C ‎6.(2016·豫晋冀调研)有学者曾说:“苏联虽然成为一个政治大国,但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和国家组织中,处于少数和孤立地位,很难发挥作用;苏联无疑是一个军事大国,但是它缺乏战略空军和有效的天空防御能力;苏联的经济尚待恢复。”该学者意在说明(  )‎ A.战后形成的两极是不对称的两极 B.战后的苏联实力大减 C.社会主义阵营不足以抗衡美国 D.苏联政治上孤立无援 解析 材料信息“苏联……很难发挥作用”“苏联……缺乏战略空军和有效的天空防御能力”“苏联的经济尚待恢复”等说明美苏势力不均衡,A项正确。战后苏联实力大减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社会主义阵营,C项错误;苏联政治上有社会主义阵营,不是孤立无援,D项错误。‎ 答案 A ‎7.(2016·湖北华中师大考试)下图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我比你更疼》。反映了(  )‎ A.古巴国家安全受到巨大损害 B.苏联和古巴之间关系紧张 C.苏联在危机中落败实力受损 D.古巴成为危机的最大赢家 解析 古巴导弹危机主要是苏美之间的对抗,故A项错误;苏古两国是合作关系,有共同对付美国的需要,故B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最终以苏联撤出导弹结束,苏联处于劣势,故C项正确;古巴遭到美国的封锁,受到损失,故D项错误。‎ 答案 C ‎8.(2016·湖北武昌调研)20世纪60年代中期,众多领域的学者们在发展贫困人民的事业时经常使用“帝国主义剥削”、“新殖民主义”、“核心与外围”、“盈余分配”、“两极分化”、“主导依赖关系”和“屈从的发展”等术语。这些“术语”的出现反映了(  )‎ A.西方优势地位的最终形成 B.经济全球化加剧南北矛盾 C.福利国家的建设势在必行 D.冷战格局下国际形势紧张 解析 西方优势地位的形成大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两极格局下,世界被日益分为两个部分,其他社会矛盾都掩盖在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之下,而且通过材料中的“术语”,也不能表明属于南北矛盾,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建设福利国家的信息,故C项错误;通过材料“术语”从政治、经济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对抗性来,结合“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时代大背景,可知这是冷战的产物,故D项正确。‎ 答案 D ‎9.(2017·贵州调研)“冷战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中一段特殊时期。冷战双方处在特殊环境中,它们用特殊的语言、特殊的武器、特殊的意识形态反对它们各自设定的敌人。但最特别的是冷战双方既没有赢者,也没有输家,彼此都在默认一种特殊的游戏规则,以此保持一种特殊的力量平衡。”以下解释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 A.文化是冷战期间一种特殊武器 B.双方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对抗 C.冷战对抗的双方没有经济往来 D.冷战期间世界维持了相对和平 答案 D ‎10.(2017·湖南衡阳模拟)1962年年中,戴高乐到法国中部视察期间,在利莫日发表讲话强调说,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这表明法国(  )‎ A.宣称要与美苏决裂 B.倡议建立欧洲联盟 C.企图称霸欧洲大陆 D.主张欧洲独立自主 解析 材料“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说明法国极力主张欧洲的合作和独立自主,故D项正确。‎ 答案 D ‎11.(2016·晋冀豫三省联考)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1974年英国设立了两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负责审读有关欧共体的文件和制定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英国议会审读机制的建立(  )‎ A.不利于英国进一步地融入欧共体 B.为英国退出欧共体埋下了伏笔 C.为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相应保障 D.是对“孤立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答案 C ‎12.(2017·东北师大附中模拟)“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 A.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B.美苏两极格局已为多极格局所取代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答案 A ‎13.(2017·福建莆田模拟)1969年尼克松政府上台后,对美国的东亚政策开始做出重大调整,主要是从这一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同日本的关系,使美日关系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这反映了(  )‎ A.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B.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C.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D.国际形势和美日双方力量的变化 解析 在两极格局下美国的战略重心始终是欧洲,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冷战在欧洲、亚洲全面展开,故B项错误;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C项错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日本实力增强,美国陷入越南战争之中,实力下降,故调整了对东亚的政策,故D项正确。‎ 答案 D ‎14.(2017·湖南永州调研)1974年,日本三木武夫内阁提出以日美关系为基础,对中苏两国采取“不偏不倚”的“等距离外交”政策。此后,又提出“全方位外交”、“多边均衡外交”。这说明日本(  )‎ A.外交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 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意图挑战现存的两极格局 D.政治大国地位得到国际上承认 解析 20世纪70年代随着经济的崛起,日本调整其外交政策,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外交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故A项正确;日本的外交仍然以日美关系为基础,外交上没有摆脱美国的影响,没有体现独立自主,故B项错误;日本的外交客观上冲击现存的两极格局,但没有主观上的挑战,故C项错误;日本还没有取得政治大国地位,故D项错误。‎ 答案 A ‎15.(2017·河南洛阳模拟)二战后,日本政府进行经济改革,下令解散工商业中享有特权的家族型私人垄断企业。此项举措(  )‎ A.进一步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 C.清除了法西斯势力的经济基础 D.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解析 材料中体现不出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下令解散工商业中享有特权的家族型私人垄断企业”说明打击传统封建贵族垄断势力,故B项正确;日本法西斯一直没有消除,故C项错误;材料中举措没有涉及全球化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 B ‎16.(2016·全国名校联盟)它的“成立是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自强的新开端,在支持和巩固成员国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维护成员国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直要作用,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材料中的“它”(  )‎ A.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B.推动新军事同盟成立 C.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D.表明多极化发展加强 解析 据材料“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自强的新开端”可知,它是指1961年诞生的不结盟运动,A项在材料中没有与之相符的信息,故A项错误;不结盟运动是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争,希望在国际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的地位,采取不与大国结盟的外交政策,而非军事同盟,故B项错误;不结盟运动与壮大社会主义力量无关,故C项错误;据材料“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可知,不结盟运动反映了多极化发展加强,故D项正确。‎ 答案 D ‎17.(2017·黑龙江大庆模拟)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指出,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是国际局势紧张和冲突的根源,还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国际经济领域“新秩序”的口号。这反映了不结盟运动(  )‎ A.要求打破大国对国际政治的垄断 B.希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由反对霸权主义到谋求经济发展 D.主持国际正义、维护世界和平 解析 A项符合题干中的“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是国际局势紧张和冲突的根源”,但不能体现“建立国际经济领域‘新秩序’的口号”,故错误;B项全面概括了题干关于政治和经济的要求,故B项正确;解读题意可知反对霸权与谋求经济发展是同时提出的,故C项错误;D项在题中没有体现,错误。‎ 答案 B ‎18.(2017·山东菏泽模拟)下表数据来源:杨国昌著《当代世界经济概论》所反映现象的合理推论是(  )‎ 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为顺差,-为逆差) ‎ 年代 ‎1950‎ ‎1960‎ ‎1970‎ ‎1973‎ 与日本的贸易 ‎+2.4‎ ‎+2.0‎ ‎-15.9‎ ‎-19.4‎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2.0‎ ‎+10.7‎ ‎-5.8‎ ‎-17.8‎ A.促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B.强化了美国对西欧和日本的同盟关系 C.经济多极化有力地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D.加速欧共体变成经济兼政治性质的组织 答案 C ‎19.(2016·四川内江四模)美国总统奥巴马仍在坚持1992年提出的沃尔福威茨理论,即通过武力在全世界保持一种美国领导的单极态势,遏制其他强国的崛起。沃尔福威茨理论提出的背景是(  )‎ A.东欧剧变 B.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世界两极格局崩溃 答案 D ‎20.(2017·内蒙古呼伦贝尔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材料表明(  )‎ A.两极格局瓦解 B.多极化趋势出现 C.世界新格局形成 D.区域集团化发展 解析 根据材料中欧洲崛起和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可以判断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极格局瓦解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A项错误;随着欧洲的崛起,推动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故B项正确;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处于新旧交替时期,并未形成新的格局,故C项错误;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发展的趋势,与题目中政治多极化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21.(2017·广东揭阳调研)“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尼克松回忆录》节选)材料中所说的“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是指(  )‎ A.经济全球化趋势 B.区域集团化趋势 C.政治多极化趋势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答案 C ‎22.(2016·陕西宝鸡质检)西方学者劳伦斯·萨默斯曾说,300年后的历史书会把冷战的结束作为第三等重要的事件,把伊斯兰世界和西方世界的关系作为第二重要的事件,而头等重要的事件是包括中国、印度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它们与发达国家的关系。这说明在作者看来(  )‎ A.冷战的影响在短期内将会持续存在 B.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 C.世界格局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D.中国与印度将是主导未来世界的两大关键力量 解析 “300年后的历史书会把冷战的结束作为第三等重要的事件”,说明冷战将对后世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否存在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作者认为头等重要事件是发展中国家崛起,这就说明了发展中国家将在以后历史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与世界格局多极化联系不大,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讲中国与印度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将会产生重要影响,但没有讲他们是未来世界主导力量,故D项错误。‎ 答案 B ‎23.(2016·江西赣州期末)关于多极化未来有哪些极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三极论”(美国、欧洲、东亚)、“五极论”(美、日、欧、俄、中)和“六极论”(前五极加印度)等争议,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 A.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 C.美国综合实力的衰弱 D.一超多强局面的基本瓦解 解析 推动世界多极化的根源是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A项正确;伴随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虽然获得发展,但是五极论还是六极论中所占的比例较小,故B项错误;无论三极论、五极论还是六极论,美国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故C项错误;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这种局面并没有瓦解,故D项错误。‎ 答案 A ‎24.(2017·天津模拟)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认为,“文化的全球化”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是“界定全球化的真正核心”。他还预言“文化全球化”的后果,是美国的大众文化模式取代世界上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预言主要基于(  )‎ A.全球史观 B.文明史观 C.现代化史观 D.民族史观 解析 民族史观以本民族的观点和视角来看历史,“美国的大众文化模式取代世界上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现的是以美国民族文化来看待历史,故D项正确。‎ 答案 D ‎25.(2017·广东清远模拟)对下图漫图关于当前国际关系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冷战结束后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 B.动荡紧张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主流 C.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趋严重 D.民族、宗教、领土争端等矛盾及大国插手使世界局势动荡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2分,共计50分)‎ ‎26.(2017·哈尔滨三中模拟)(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联人民举国欢庆。而当时担任美国驻苏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二 基辛格曾在美国尼克松政府中担任国务卿。对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所面临的局势,他这样谈道:“‎ 我们正处在一个令人痛苦的调整时期,来适应世界政治的深刻变化;我们不得不面对我们的历史和我们的新的需要这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我们正变得像其他国家一样,需要承认我们的力量虽大,但还是有限度的。我们的能力和我们的问题相比,再也不是无限度的了;相反,无论是在才智上,还是在物质上,我们都必须规定一个轻重缓急。”‎ 材料三 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两个“战争”分别指什么?概括分析促成第二个“战争”的原因。(10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当时国际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由此,美国的对外政策进行了哪些调整?(6分)‎ ‎(3)综合以上材料归纳影响一国对外关系的决定因素和关键因素。(4分)‎ 答案 (1)分别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二战后的美苏冷战。原因: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增强,其称霸世界的野心空前膨胀,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不断增强;确立了在美苏划分势力范围基础上的雅尔塔体系;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2)变化:美国的霸主地位相对衰落;西欧、日本等力量崛起,冲击两极格局。‎ 调整:美国调整全球战略部署,从越南战争中脱身,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推行对苏“缓和”外交。‎ ‎(3)决定因素:国家利益。关键因素:国家实力。‎ ‎27.(2017·湖南郴州模拟)(18分)20世纪,随着一流强国力量对比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利害关系的变化,国际关系格局几经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当今世界,一方面,世界各国在事关人类生存问题如反恐、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但另一方面,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美国多次发动局部战争,特别是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以南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阿尔巴利亚族人为借口,对南联盟进行了狂轰滥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 ‎——根据人教版历史教材改编 ‎(1)依据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图一所反映的国际关系格局形成过程。(8分)‎ ‎(2)依据所学知识,说明图二所处历史时期的欧洲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4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世界怎样才能构建和平与安全?(6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图一是《北约与华约的对峙》,反映了两极格局的形成。联系所学知识,过程包括四步:盟友变成对手,美国发动冷战,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两极格局形成。第(2)问,根据材料一的图二,“独联体”是解题的突破口,当时两极格局瓦解,具体表现在:东欧剧变、德国统一、苏联解体和欧洲联合。第(3)问,属于开放性的问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可从加强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发挥联合国作用等角度回答。‎ 答案 (1)过程:二战后,美苏从战时的盟友变成对手,矛盾加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2)变化:东欧剧变;两德统一;苏联解体;西欧向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 ‎(3)主张:加强合作与对话,反对对抗;客观公正对待冲突双方,彼此理解对方诉求;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发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 ‎28.(2017·陕西五校联考)(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它把自己看作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它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作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虚弱之时,它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评析材料中亨廷顿关于中国在冷战中以及冷战后外交政策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观点:中国在冷战中的外交政策是“随机应变”的,冷战后中国要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评价:(1)亨廷顿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在冷战时期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中国实行了“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中国积极发展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新时期,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推进新型区域合作;(2)但亨廷顿的“中国要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冷战结束后,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推进新型国家关系,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也是促进大国关系良性互动的发展,这不是要恢复我国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言之有理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