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地理第0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卷新人教版必修1
第05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满分100分,测试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5分,20小题,共50分)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1~3题。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植株数量 灌木植物 1 1.00 1.00 1.00 1.00 草本植物 1 1.18 1. 20 1.21 1.23 地上生物量 灌木植物 1 1.09 1.10 1.12 1.11 草本植物 1 1.47 1.55 1.52 1.53 地下生物量 灌木植物 1 1.01 0.99 0.98 0.97 草本植物 1 1.21 1.29 1.42 1.58 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 【答案】1.A 2.D 3.D 10 量的持续下降,将会影响其生存,其将萎缩。 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4~5题。 4.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 5.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答案】4.B 5.C 【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知科隆群岛远离美洲大陆,自然环境单一封闭,生物进化慢,特有动物多。第5题,从图中可知科隆群岛受海洋影响大,气温日较差小;位于热带,海拔较低,气候垂直差异不明显;位于热带但有寒流经过,因此耐寒和喜暖的动物均可生存。 6.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 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 10 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 【答案】A 【解析】“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这里所说的分异是指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即属于这种分异规律,故A选项符合题意;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属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属于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属于非地带性现象,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7~9题。 7.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8.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9.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答案】7.C 8.D 9.C 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0~11题。 10 10.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11.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 A.日照更长 B.气温更高 C.植被更密 D.海拔更低 【答案】10.B 11.B 三江并流地区雪峰横亘,山高谷深,地貌类型多种多样。每年2至4月是云南的旱季,但下图中甲处却总会出现小雨季,导致怒江水位上涨,因正值沿岸桃花盛开,故称“桃花汛”。下图是沿27°N所作的部分地区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12~13题。 12.甲地出现“桃花汛”的主要原因是( ) A.春季气温回升,对流旺盛 B.春季气温回升,冰川消融 C.西南风带来水汽,地形抬升 D.东南风带来水汽,地形抬升 13.金沙江部分河谷出现了如图所示的垂直植被带逆向分布现象,其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10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坡度 分。 【答案】12.C 13.B 土壤有机碳(SOC)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最大最具活动性的生态系统碳库之一,和植被覆盖率呈正相关。下图为赣南地区不同成土母质发育林草地、灌草地、林下裸地的土壤总有机碳剖面分布情况统计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据图判断,关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 ) A.在第四纪红土0~20 cm深度,林下裸地>灌草地 B.在林草地,红砂岩>花岗岩>第四纪红土 C.在花岗岩成土母质条件下,林草地>灌草地>林下裸地 D.在不同植被条件下的0~20 cm深度,花岗岩>红砂岩 15.在红砂岩广布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最宜选择种植( ) A.林草 B.灌草丛 10 C.乔木林 D.牧草 【解析】第1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第四纪红土0~20 cm深度,林下裸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为6 g/kg左右,而灌草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为8 g/kg左右,故A项错误;在林草地中0~2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花岗岩>红砂岩>第四纪红土,故B项错误;在花岗岩成土母质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含量林草地含量最高,林下裸地含量最低,故C项正确;只有在林草地植被条件下的0~20 cm深度,花岗岩土壤有机碳含量大于红砂岩土壤有机碳含量。第15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在红砂岩广布地区,在灌草地植被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说明其保持水土能力最强,故B项正确。 【答案】14.C 15.B 读我国某区域自然带分布图,完成16~17题。 16.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区域南部是我国最大黄土分布区 B.夏季风为该区域带来丰富降水 C.该区域附近有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群 D.该区域地势南北较低,中间较高 17.关于3和7自然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3自然带的分布是因为地处阳坡,光照充足 B.3自然带的分布是因为地处山谷,气候干热 C.7自然带的分布是因为地处迎风坡,降水量大 D.7自然带的分布是因为地处山坡,水分不足 【答案】16.D 17.C 10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8.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特征 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垂直地带性规律 19.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 A.降水多集中夏季—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坏严重一易形成红色沙漠 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坡陡—河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答案】18.A 19.C 【解析】 19.图中P环节是在气候条件下,形成了对应的土壤,反映了气候和土壤的关系,A、B、D错。所属环节是高温多雨气候条件下,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形成了贫瘠的红壤,C对。 20.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 A.温暖湿润 B.温和干燥 10 C.高温多雨 D.高温干燥 【答案】D 【解析】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征利于减少水分蒸腾和储存水分,则岛上环境应该是高温干燥。 二、综合题(3小题,共50分) 21.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6分)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 【答案】(1)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海洋或河口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黄土高原。 (2)暴雨、洪涝。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解析】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第(1)题,根据图中海岸线的变化可判断该区域陆地变化的特点,黄河下游的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第(2)题,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包括干旱、暴雨等。干旱导致土壤缺水,易形成沙土,暴雨则容易导致地表泥土冲刷严重。 22.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回答问题。(16分) 10 (1)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是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是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简析其原因。 【答案】(1)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12、1、2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差异。 (2)该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常年流经,因此丙地的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相同。 23.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0 (1)简述本地区的地形地势特征。 (2)说明图中城市分布特点及原因。 (3)根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图中河流上游植被破坏所导致其他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 【答案】(1)自东向西逐渐降低,西部沿海地区以平原为主。 (2)沿交通线、沿河流、沿海分布。原因: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周边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3)河流中下游含沙量增大,流量的季节变化加大,易发生水旱灾害;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物种数量减少;地下水水量减小,水位下降;土壤侵蚀退化加剧,土壤肥力下降。 1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