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0届高三高考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0届高三高考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文科综合试卷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总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考生作答时,请 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做选考题时,考生须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这种变化说明 A.史书体例有所创新 B.新式选官制度建立 C.社会阶层发生变动 D.统一历史趋势显现 ‎25.汉武帝以前丞相权重。从汉武帝开始到汉宣帝,为削夺相权,将一些待从委以重任,让他们参与谋议国家政事.逐渐形成一个起决策作用的中朝官系统。此做法 A.使决策机制逐步走向专业化 B.旨在调整中央决策体系 C.致力于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D.缓和了中央各部门矛盾 ‎26.中国古代书画发展到宋代,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与此同时,宋代书直也出现作伪高潮,以致出现了以佛真伪为主要内容的文物鉴赏著作《洞天清录》。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宋代 A.城市经济发展 B.中央集权加强 C.科举制度完善 D.重文轻武盛行 ‎27.明朝时期,北方延绥镇兵马云集,其军需全赖商人接济,每年有定额,往往招集山西商人,领认淮、浙二盐,输粮于各堡仓给(盐)引,然后前去江南盐运使司,领盐发卖,大获其利。这一现象 A.打破了私人对贩盐业的垄断 B.推动了地方商业中心形成 C.抑制了徽商经济实力的增强 D.优化了政府对经济的管控 ‎28.下面是1873~1930年中国外贸情况表。由此推知,当时中国 年份 农副产品和矿产品出口 ‎(占出口总额百分比)‎ 鸦片和工业品进口 ‎(占进口总额百分比)‎ ‎1873‎ ‎2.6%‎ ‎91.9%‎ ‎1893‎ ‎15.6%%‎ ‎91.6%‎ ‎1910‎ ‎39.8%‎ ‎85%‎ ‎1930‎ ‎49.7% ‎ ‎70%以上 A.鸦片贸易受到了限制 B.呈现出半殖民地化特征 C.农产品加工体系建立 D.近代工业结构日益合理 ‎29.陈独秀指出,阶级战争的观念确是中国人应该发达的了,再睁开眼睛看看我们有产阶级的政治家政客的腐败而且无能和代议制度的信用,民主政治及议会政策在中国比在欧美更格外破产了。这实际上反映了当时 A.革命方向出现了转变趋向 B.民主宪政出现危机 C.资产阶级丧失革命领导权 D.国共矛盾日益加剧 ‎30.毛泽东在给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的指示信中,要求各地各级政府发布命令。规定“过去分好了的田,即算分定,这田由分得田的人私有,别人不得侵犯……田中出产,除交土地税于政府外,均归农民所有;吃不完的,任凭自由买卖”。这一指示 A.为大革命赢得了农民的广泛支持 B.沿袭了太平天国的土地分配制度 C.保护了农民自由支配土地的权利 D.使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迅速确立 ‎31.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 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A.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不再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努力构建全方位的多边外交格局 D.实行同大国战略结盟的外交方针 ‎32.亚里士多德评论梭伦改革:其“最重要的一点是禁止借贷以人身为担保,接下来是凡愿意者皆被允许替遭受不公正对待的人申冤,第三点,人们说最主要的是凭借这一点大众才获得了力量——向陪审法庭申诉的制度”。这说明梭伦改革 A.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进程 B.协调了债权者与债务者的关系 C.缓和了雅典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D.促使雅典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 ‎33.孟德斯鸠认为,贵族是对王权最自然的阻碍和中间力量,坚持在君主国为保障自由首要的是依靠贵族,因为这股中间力量的存在,君主国家比专制国家更为稳定。他的主张旨在 A.倡导建立共和立宪政体 B.摆脱教会思想的束缚 C.缓和各个阶级间的矛盾 D.否定专制制度合理性 ‎34.下图反映了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占整个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据图可知 A.德国经济跃居欧洲第 B.日本经济增长速度缓慢 C.美国的殖民地最为广阔 D.世界工业格局发生变动 ‎35.经过这场危机,卡斯特罗深感古巴不过是超级大国棋盘上的一枚棋子,他不仅更加不信任美国,而且对盟友苏联也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这场危机 A.推动了古巴走上独立道路 B.客观上使得美苏走向缓和 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 D.表明美苏冷战的中心转移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1933年6月的“农业信贷法令”把信贷业务合并为土地银行、生产信货、中级信贷和合作信贷等四类,并且大大地扩大了当时的信贷范围。农业调整局把注意力集中于棉花、小麦、玉米和烟草的减产。联邦剩余产品公司收买剩余产品。把他们分配给各州教济机关;通过防洪工程划拨大批款项修筑各州之间的公路,以及划拨大量資会使农村电气化以大力支持农业。‎ ‎——《美国经济史》‎ 注:据李明海《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农业改革及评价》整理注;据《中华人民具和国经济年鉴》编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新政中的农业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1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53-1958年中苏农业发展的共同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11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阶段 类型 代表作 特色 秦汉时期 远古神话 ‎《燕丹子》‎ 幻想方式、叙事方式 魏晋南北朝 志怪小说 干宝《搜神记》‎ 以写神仙鬼怪为主 志人小说 刘义庆《世说断语》‎ 以人物的琐闻轶事为主 隋唐时期 传奇小说 白行简《李娃传)等 以才子佳人和帝王将相为主 宋元时期 语本小说 ‎《三国志平话》等 白话小说出现,以平民为对象 明清时期 短篇小说 三言二拍、(聊斋志异》等 以白话为主,以市井小民为对象 长篇小说 ‎《三国演义》《西游记》等 章回体,白话小说,题材众多 ‎——整理自孙宏哲著的《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透析》‎ 上表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报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事实依据)‎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题计分。‎ ‎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改变以后,下诏废各省学校,然民间私立者,尚纷纷可见,亦由民智已开,不可遏制。”梁启超将教育制度改革提到变法的根本高度,也不能不说是维断派的远见卓识。早期革命派通过集合演讲、文字宣传等“社会教育”的形式向属于“下等社会”和“中等社会”的广大人民宣传其革命思想。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民国教育部官职令》等一系列教育法令对清末旧教育进行改革,并从7月开始重新规划学校系统。教育总长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指出:清末的教育宗旨中,“忠君”与共和不符,“尊孔”与信仰自由相违,应予以废除,代之以“培养公民道德”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教育宗旨。9月2日,教育部正式公布新的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至此,近代资产阶级教育体系初步确立。‎ ‎——摘編自李韧青(中国近代文化变迁与教育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教育改革的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初教育改革的意义。(9分)‎ ‎4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德军席卷西欧,震撼美国人心,孤立主义势力受到打击。 1940年6 月3日,美国鉴于英法式器在敦刻尔克丢失殆尽,决定将首批军火以私营公司名义转卖给英法。11月5 日,罗斯福第三次当选总统。为冲破法律障碍,说服国会和人民,他连续发表讲话。他说:“就是从美国防御的自私观点出发,我们也应该尽力帮助大英帝国保卫它自已。”1941年3 月,《租借法草案》由总统签署生效,主要内容是,总统有权向“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并且能“给美国带来好处”的国家“出售、交换、租给、借予或转让任何军需产品”。其适用范围后 来逐渐扩大到40余国。美国总统杜鲁门说:“通过《租借法》而装备起来的每一个俄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士兵,当他们投入战斗的时候,就会大大减少我国青年在争取战争胜利中所面临的危险。”‎ ‎——摘編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六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租借法》出台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台(租借法》的影响。(6分)‎ ‎4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王艮开创的泰州学派,是明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派,也是明末具有强烈“异端”色彩的思想派别……王民的“百姓日用即道”,从思想渊源和理论形式看,虽然与古代儒家的传豌思想和王守仁的“良知”说有关,但是在实际内容上却有着重大的区别……王艮认为,“日用”就是“本体”。他所说的“百姓”,不仅是指受压迫的下层群众,而且包括广大士、农、工、商;“道”,亦非传统儒家所提倡的“君子之道”,而是指百姓日用常行之道,即人的自然本能和生命价值,人们的吃饭、穿衣等日常物质生活需要。“圣人之道”,就是“百姓日用”。如果不能保障百娃的物质生活需要,使他们丧失生存权利,挨饥受冻,那就不是“圣人之学”了。‎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王艮开创的泰州学派思想主张的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艮开创的泰州学派思想的意义。(9分)‎ 文科综合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24. C由各国公卿之“语”到游士之“策”反映的是知识分子阶层“士”的崛起,说明社会阶层发生变动,故C项正确。其他三项材料无法体现。‎ ‎25. B材料表明汉代皇帝通过建立“中朝”削弱丞相的决策权,以加强皇权,故选B项。中朝官系统的出现是为了分割丞相的权力,不能说中央决策机制走向专业化,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决策机制的变化,由此不能推断政府效率的变化,故C项错误; D项扩大了材料中做法针对的对象,且有材料难以说明矛盾得到缓和,故D项错误。‎ ‎26. A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带来了书画市场的活跃,供销两旺,随之而起的是造假成风,故A项正确。书画的发展与作伪之风的兴起与中央集权及科举制无直接关系,故B、C两项错误;D项不是主要原因。‎ ‎27. D依据题千中“输粮于各堡(给(盐)引,然后前去江南盐运使司,领盐发卖”的信息,可知明政府需要商人运输物资,开放盐业,引导商人卖粮贩盐,这优化了政府对经济的管控,故选D项。A项错在“打破私人垄断”不合题意;B 项在题干中体现不出;C项曲解了题干的主旨。‎ ‎28. B表格信息显示1873-1930年中国农副产品等原料出口在外贸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品在进口中所占比重一直很大,可知近代中国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故选B项。材料无推断出A、C两项;D项与当时史实不符。‎ ‎29. A“阶级战争(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同时材料信息显示了陈独秀对当时中国政治不满,主张以阶级斗争反对资产阶级民主,说明陈独秀当时已接受了马克思主义,A项正确郴陈独秀是对当时国家政治状况不满,继续探索新的出路以实现中国的民主政治,因此排除B项; 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30. C材料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对农民土地所有权和产品支配权的肯定,保护了革命根据地农民的利益,故C项正确。这一指示是在土地革命期间发出的,A项错误;中共的土地革命不同于太平天国的绝对平均分配方式,B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D项错误。‎ ‎31. C根据材料“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等信息,可以看出当今的中国在努力构建全方位的多边外交格局,故C 项正确。A项材料信息未体现,排除; B、D项明显错误。‎ ‎32. A本题考查梭伦改革。材料中的“禁止借贷以人身为担保”即“废除了债务奴隶制,……申冤 ……申诉”说明平民可参与司法和行政事务,由此可知,梭伦改革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故A项正确。B、C两项虽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 D项表述错误。‎ ‎33. D由“贵族是对王权最自然的阻碍和中间力量,君主国家比专制国家更为稳定”可知,孟德斯鸠认为贵族的存在可以对君主的权力形成制约,从而构建良好的民主政治秩序,故D项正确。材料旨在否定专制制度,没有提出建立共和制,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教会思想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仅提到统治阶级,故 C项错误。‎ ‎34. D由图表信息可知,在1913年,美国、德国工业生产的比重超过了英法这两个传统工业大国,故D项正确。材料仅反映的是工业生产比重,并非整个国民经济,看不出经济增长速度,故A、 B两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 ‎35. 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评述的是美苏对抗在古巴引发的导弹危机,由于两国认识到核战争的危险,危机过后双方都主动缓和了关系,B项正确。古巴独立在1962年之前已经完成,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阵营分裂不是古巴导弹危机导致的,故C项错误;冷战的中心或重心始终在欧洲,故D项错误。‎ ‎41.(1)措施:增加对农业信贷;调整农业生产;收购剩余产品;加大对农村资金投入。 (6分,答出三点即可)‎ 意义:‎ 为农业提供了资金保障;扩大了农产品市场;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促进了交通的改善;加速了农村的近代化。 (8分,答出四点即可)‎ ‎(2)共同趋势:中苏两国粮食总产量总体都呈现增长趋势。 (3分) ‎ 原因:苏联:赫鲁晓夫推行以农业为重点的改革: 苏联实行开荒运动,增加了粮食的总产量。 (4分)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有利于农业机器的推广;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计划经济体制的推动;等等。 (4 分)‎ ‎42.‎ 示例一 论题:中国古代小说体现世俗化的发展趋向。 (3分)‎ 阐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表现为由神话志怪转向才子佳人,再到市井平民,说明小说的服务对象日益世俗化;(3分)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产品市场化;(3分)隋唐以后随着市民阶层的兴起和壮大,为小说市场化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从而也促进了小说的描写对象面向广大的市民阶层,以白话为主,古代小说走向世俗化。 (3分) ‎ 示例二 论题: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日益走向成熟。 (3 分)‎ 阐述:中国古代隋唐以前小说处于萌发阶段,小说多以幻想神怪和人物的琐闻轶事为主,说明小说创作还没有成熟;(3分) 隋唐以后小说创作由短篇转向长篇、由上层社会对象转向平民阶层,尤其是明清长篇小说的大量创作,说明小说创 作日益成熟;(3分)‎ ‎ 这是因为小说创作在隋唐朝以前还是文学创作的末流分支,而宋代及以后小说开始面向市场创作,因而作家开始将小说创作作为谋取经济利益的手段,加大了对小说创作的研究与发展,从而促进了小说创作的日益成熟。 (3分)‎ ‎45. (1)背景:民族危机加重,应对危机的需要;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希望革新体制;中外交流频繁,民主自由思想传播。(6分)‎ ‎(2)意义:对教育性质进行重新定位,力图建立国民教育;有利于近代资产阶级教育体系的确立;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发 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否定了清末“忠君”“尊孔”的封建教育宗旨,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9‎ ‎46. (1) 背景:德国法西斯主义在欧洲的猖獗,使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受到打击;二战爆发后,英法遭到重大失利;德、意、日三国结成军事同盟,威胁到美国的海外利益。(9分)‎ ‎(2)影响: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使受援国依赖于美国,加强了战后美国在世界的地位。 (6分)‎ ‎47. (1)特点:体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将儒学伦理民生化;蕴含人文色彩。 (6分)‎ ‎(2)意义:泰州学派的思想批判了宋明理学“灭人欲”的主张;推动了儒学与百姓生活的结合;有利于当时工商业经 济的发展和人性的解放;体现了儒学在新时代的发展。 (9分,答对三点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