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阆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阆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阆中中学校2019年秋高2018级入学教学质量检测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两只白羊交配,其子代有白羊和黑羊两种表现型,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A. 显性遗传 B. 隐性遗传 C. 性状分离 D. 相对性状 ‎【答案】C ‎【解析】‎ ‎【详解】两只白羊交配,其子代有白羊和黑羊两种表现型,这种不仅出现了亲本类型的性状,还出现了非亲本类型的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故选C。‎ ‎2.下列有关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实验的解释,错误的是()‎ A. 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B. F1细胞中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相互融合在一起,不是独立的 C. 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 D. F2 中有 16 种组合、9 种基因型和 4 种表现型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要求考生理解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和解释,识记相关基因型及表现型的种类及比值,此题难度不大。‎ ‎【详解】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且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F1细胞中控制两对性状的遗传因子是相对独立的,且互不融合,B错误;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C正确;后代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D正确。‎ ‎3.豌豆中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圆粒(R)对皱粒(r)是显性。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一株黄色皱粒豌豆杂交,其子代黄圆占3/8,黄皱占3/8,绿圆占1/8,绿皱占1/8,则两亲本基因型为( )‎ A. YyRR YYRr B. YyRr YyRr C. YYRR yyrr D. YyRr Yyrr ‎【答案】D ‎【解析】‎ 据题意可知:豌豆种子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让黄色圆粒豌豆与黄色皱粒豌豆杂交,后代中黄色和绿色两种豌豆的数量比为(3/8+3/8):(1/8+1/8)=3:1,则亲本中黄色的基因型都为Yy;后代中圆粒和皱粒两种豌豆的数量比为(3/8+1/8):(3/8+1/8)=1:1,则亲本中圆粒和皱粒的基因型为Rr×rr;综合来看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选D。‎ ‎4.人类对遗传奥秘的探索之路,充满艰难曲折,又精彩绝伦,许多科学家在探索之路上作出了极大贡献。下列对遗传学家及其所取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 摩尔根利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C. 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转化因子 D. 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两大遗传定律,即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4、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在遗传因子的发现过程中,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杂交试验,运用假说—演绎法,成功揭示了遗传的两条基本规律: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 ‎、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通过研究果蝇眼色的遗传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错误;‎ C、艾弗里在格里菲思的实验基础上继续研究,通过将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纯和鉴定,再分别加入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证明了DNA才是使得R型细菌产生稳定性变化的物质,C正确;‎ D、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通过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B。‎ ‎5.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B. 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会导致基因重组发生 C. 减数分裂结束后,产生的配子染色体数目减少,对生物的遗传不利 D. 雄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得到的精细胞有2对染色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1、配子具有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分为两种类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导致基因自由组合;(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减数分裂是指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难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 ‎【详解】A、减数分裂是指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A正确;‎ B、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不会导致基因重组发生,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B错误;‎ C、减数分裂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使合子中染色体数目恢复,所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能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故减数分裂结束后,产生的配子染色体数目减少,对生物的遗传有利,C错误;‎ D、雄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得到的精细胞有4条非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A。‎ ‎6.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图1中DE段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 图2中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 C. 图2中细胞含8个DNA分子、8条染色单体 D. 图1中BC段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为1:2‎ ‎【答案】C ‎【解析】‎ 图1中DE段可表示着丝点分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图2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处于图1中的DE段,B正确;图2中细胞含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不含有染色单体,C错误;图1中BC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因此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为1:2,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读懂曲线CD段变化的原因以及代表的分裂时期。‎ ‎7.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及性染色体上基因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的生物都含有性染色体 B.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能决定性别 C. 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遗传给他的儿子,体现出交叉遗传的特点 D. 鸟类中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性别决定的方式有XY型(XX为雌性、XY为雄性)和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 ‎ ‎2、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 ‎【详解】A、有些生物雌雄同体,没有性染色体,如水稻,A错误;‎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比如人的色盲基因,但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相关联,B错误;‎ C、男性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只能遗传给他的女儿,Y染色体只能传给儿子,C错误;‎ D、ZW型性别决定生物的雌性体细胞中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ZW,,而雄性个体中含有两条同型性染色体ZZ,D正确。‎ 故选D。‎ ‎8.下列为卵巢中一些细胞图像,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甲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产生的 B. 细胞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C. 细胞乙、丙、丁都含同源染色体 D. 细胞丁所处时期能够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答案】A ‎【解析】‎ 细胞甲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可能是由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产生的,A正确;由于细胞乙无同源染色体,故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B错误;细胞乙无同源染色体,丙和丁含同源染色体,C错误;细胞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不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准确理清细胞图像分裂方式的判断方法,总结如下:‎ ‎9.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脱氧核苷酸链上相邻的碱基被两个核糖连在一起 B. 每个磷酸基团上均连着两个五碳糖 C. DNA分子的特异性是指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 D. 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嘌呤数与嘧啶数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在外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构成碱基对。‎ ‎【详解】A、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相邻的碱基被“-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在一起,两条链上相邻的碱基被氢键连在一起,A错误;‎ B、DNA链末端的磷酸基团上连着一个五碳糖,B错误;‎ C、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C错误;‎ D、双链DNA分子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且总是嘌呤和嘧啶配对,所有每个DNA分子中嘌呤数与嘧啶数相等,D正确。‎ 故选D。‎ ‎10.一个双链均被31P标记的DNA由3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30%。将其置于只含32P的环境中复制3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DNA分子中含有7.2×103个氢键 B. 复制过程需要8.4×103个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C. 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7∶1‎ D. 子代DNA分子中含31P的DNA分子数与含32P的DNA分子数之比为1∶3‎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该DNA中含有3000个碱基对,A=T=30%×6000=1800个,则C=G=3000-1800=1200个,放在32P的环境中复制3次,共形成23=8个DNA,其中2个DNA是31P32P的杂合链,6个DNA双链均为32P。‎ ‎【详解】由上分析可知,该DNA含有A-T碱基对1800个,C-G碱基对1200个,则氢键的数目为:1800×2+1200×3=7200个,A正确;由于DNA中含有鸟嘌呤的数目为1200个,故该DNA复制三次需要消耗的鸟嘌呤核苷酸的数目为:(23-1)×1200=8400个,B正确;8个子代DNA中,2个DNA是31P32P的杂合链,6个DNA双链均为32P,含32P的单链(14条)与含31P的单链(2条)之比为7∶1,C正确;子代DNA分子中含31P的DNA为2个,含32P的DNA为8个,故二者的比例为2:8=1:4,D错误。故选D。‎ ‎11.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由受精卵发育成生物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B. 由配子发育成的生物体,细胞中无论有几个染色体组也只能叫单倍体 C. 获得多倍体只能用秋水仙素处理 D. 单倍体一般高度不育,多倍体一般茎秆粗壮,果实、种子较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根据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可以知道,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无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为单倍体。‎ ‎2、单倍体往往是由配子发育形成的,无同源染色体,故高度不育,而多倍体含多个染色体组,一般茎秆粗壮,果实种子较大。‎ ‎【详解】A、根据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可以知道,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A正确;‎ B、根据单倍体的概念可以知道,由配子发育成的生物体,细胞中无论有几个染色体组也只能叫单倍体,B正确;‎ C、获得多倍体除了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也可以用低温诱导处理,C错误;‎ D、单倍体往往是由配子发育形成的,无同源染色体,故高度不育,而多倍体含多个染色体组,一般茎秆粗壮,果实种子较大,D正确。‎ 故选C。‎ ‎12.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对于生物个体是利多于弊 B. 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C. 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 D. 基因重组普遍发生在体细胞增殖过程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基因突变一般有害的,对于生物个体是弊多于利;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能产生新的基因型;基因重组不发生在体细胞增殖过程中,只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所以A、C、D都不正确。选B。‎ 考点:生物的变异 点评:本题是容易题,考查学生对生物的变异相关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了解生物的变异的类型。‎ ‎1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 B.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C. 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D. 人类基因组测序测的是24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或畸变)所引起的疾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异常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通常具有垂直传递的特征。人类遗传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类。‎ ‎【详解】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A正确;‎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使蛋白质的结构发生了改变,B正确;‎ C.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C错误;‎ D由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是异型同源染色体,因此人类组测序是测定人的22条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1条Y染色体,共24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D正确;‎ 故选:C。‎ ‎【点睛】注意:由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是异型同源染色体,因此人类组测序是测定人的22条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1条Y染色体,共24条染色体。‎ ‎14.下列哪项是基因工程中使用到的工具酶(  )‎ A. DNA连接酶 B. DNA聚合酶 C. 解旋酶 D. RNA聚合酶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详解】A、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A正确;‎ B、DNA分子复制时需要DNA聚合酶,B错误;‎ C、DNA分子复制时需要解旋酶,C错误;‎ D、DNA分子转录过程或者RNA复制时需要RNA聚合酶,D错误。‎ 故选A。‎ ‎15.豌豆的圆粒和皱粒产生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皱粒豌豆的产生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 此题能够表现基因对生物性状的直接控制 C. 插入外来DNA序列导致基因数目一定增加 D. 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圆粒豌豆的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能够编码淀粉分支酶,催化淀粉的合成,从而使得豌豆吸水膨胀;而皱粒豌豆的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外来DNA序列插入,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导致淀粉含量降低而蔗糖含量升高,豌豆吸水减少甚至失水皱缩。‎ ‎【详解】A、插入外来DNA序列导致皱粒豌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 B、该事实说明基因能够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B错误;‎ C、插入外来DNA序列导致基因突变,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是基因的数量不一定增加,C错误;‎ D、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D正确。‎ 故选D。‎ ‎16.果蝇的体色有黄身(A)、灰身(a)之分,翅形有长翅(B)、残翅(b)之分。现用两种纯合果蝇杂交,因某种精子没有受精能力,导致F2的4种表现型比例为5:3:3: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果蝇体色、翅形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 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不可能为AABB C. 基因型为AaBb的雄果蝇进行测交,其子代有3种表现型 D. F2黄身长翅果蝇中双杂合子个体占2/5‎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基因的遗传定律及相关计算。分析题干:两种纯合果蝇杂交,F2出现的4种表现型比例为5:3:3:1,为9:3:3:1的变形,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基因型为AaBb;因某种精子没有受精能力,F2表现型比例为5:3:3:1,说明没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基因组成为AB,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 ‎【详解】由于F2出现4种类型且比例为5:3:3:1,所以果蝇体色与翅型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也就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由分析可知,说明基因组成为AB的精子没有受精能力,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不可能为AABB,B正确;基因型为AaBb的雄果蝇进行测交,测交父本产生的精子中能受精的只有Ab、aB、ab三种,所以其子代基因型有Aabb、AaBb、Aabb,表现型有3种,C正确;F2黄身长翅果蝇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比例为1:1:3,所以双杂合子个体占3/5,D错误;故错误的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干中的F2出现4种类型且比例为5:3:3:1,确定该比例是9:3:3:1的变形,推导出无受精能力的精子基因组成为AB。‎ 二、填空题 ‎17.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回答)。‎ ‎(2)对于真核生物来说,a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的_________期,基因突变发生于_______过程中(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3)在真核细胞中,a和b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也存在于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中。‎ ‎(4) 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_____种,能特异性识别信使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_____。‎ ‎(5)在人体内不存在中心法则中的________过程(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答案】 (1). c (2). 间 (3). a (4). 细胞核 (5). 线粒体或叶绿体 (6). 61 (7). tRNA (8). d、e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中心法则图解,其中a表示DNA分子的复制;b表示转录过程;c表示翻译过程;d表示逆转录过程;e表示RNA分子的复制。其中d和e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 ‎【详解】(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a过程);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b过程)和翻译(c过程)过程;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即RNA的复制(e过程);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从RNA流向DNA,即逆转录过程(d过程)。在翻译过程中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 ‎(2)DNA复制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分裂的间期,在间期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3)真核细胞中,DNA复制和转录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此外线粒体和叶绿体也能进行DNA复制和转录,被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4)信使RNA分子上的密码子有64种,其中有三种为终止密码子,没有决定对应的氨基酸,故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tRNA能特异性识别信使RNA分子上的密码子并转运氨基酸。‎ ‎(5)RNA逆转录和复制只能发生在RNA病毒中,所以人体中不存在RNA复制和逆转录的过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心法则,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8.图1为五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A、D途径表示杂交育种,一般从F2开始选种,这因为_______。‎ ‎(2)如图2若亲本的基因型有以下四种类型:‎ ‎①若甲、乙两亲本杂交,则后代表现型比例是______。‎ ‎②选乙、丁为亲本,经A、B、C途径可培育出________种纯合植物。该育种方法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 ‎ ‎(3)下列植物中,是通过图中F方法培育而成的植物是________。‎ A.太空椒 B.抗虫棉 C.矮秆抗病小麦 D.四倍体葡萄 ‎(4)G涉及的生物工程技术是________。‎ ‎【答案】 (1). 从F2开始出现性状分离 (2). 3:1 (3). 4 (4).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5). D (6). 基因工程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以知道:“亲本→A→D新品种”是杂交育种,“A→B→C→新品种”是单倍体育种,“种子或幼苗→E→新品种”是诱变育种,“种子或幼苗→F→新品种”是多倍体育种,G植物细胞导入其他生物基因表示植物基因工程育种.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详解】(1)从F2才发生性状分离,开始出现所需要的表现型,所以从F2开始选种. ‎ ‎(2)①若甲、乙两亲本杂交,所选的两亲本具有一对相同的杂合基因,后代表现型比例是3:1,而另一对基因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为一种,则后代表现型比例是3:1。‎ ‎②乙丁为亲本,代中有AaBb和Aabb。而AaBb可产生4种配子,所以经A、B、C 途径可培育出4种纯合植物。该育种方式为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最突出的优点为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 ‎(3)“种子或幼苗→F→新品种”是多倍体育种。. ‎ A、太空椒是利用的诱变育种,A错误; ‎ B、抗虫棉利用的基因工程育种,B错误; ‎ C、矮秆抗病小麦是利用的杂交育种,C错误; ‎ D、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的多倍体育种,D正确。‎ 故选D。 ‎ ‎(4)G过程表示将其他生物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涉及的生物工程技术是基因工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几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包括原理、步骤、优点、缺点以及举例,再结合图示分析,一一对应进行解题。‎ ‎19.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致盲眼底病。研究者发现一名男性患者,该患者的家族系谱如图甲所示,相关基因用B、b表示,图甲中Ⅱ1为该患病男子,基因检测发现其父不携带致病基因,Ⅱ4的母亲是该病患者。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甲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遗传。‎ ‎(2)Ⅲ3的致病基因最终来自于_______(填家系中的个体编号),Ⅱ4的基因型为_______,Ⅱ3与Ⅱ4生一个儿子正常的概率为______,其生育前应通过_______和产前诊断(基因诊断)等手段对该遗传病进行监控和预防。‎ ‎(3)Ⅱ5个体一个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有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如图乙所示,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4)研究还发现,多个来自英国、北美、德国及日本等地的RP患者家系,都是同一基因发生了不同的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的特点。‎ ‎【答案】 (1). 伴X染色体隐性 (2). I2 (3). XBXb (4). 1/2 (5). 遗传咨询 (6). B基因或b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7). 不定向性 ‎【解析】‎ ‎【分析】‎ 结合题意和遗传和系谱图分析,图中为该患病男子,其双亲均正常,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而其父不携带致病基因,说明该男子的致病基因只来自其母亲,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结合系谱图中各个体的表现型可得,I1和I2的基因型分别为XBY、XBXb;Ⅱ1和Ⅱ3的基因型XbY、XBY;根据患病3的基因型为XbY可推知,Ⅱ5和Ⅱ6的基因型为XBXb、XBY。‎ ‎【详解】(1)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该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根据Ⅲ3的基因型为XbY可推知,Ⅱ5的基因型为XBXb,结合系谱图中各个体的表现型可得,I1和I2的基因型分别为XBY、XBXb,故Ⅲ3的致病基因来自Ⅱ5,最终来自I2。Ⅱ4的母亲是该病患者,其表现正常,故Ⅱ4的基因型为XBXb,Ⅱ3的基因型为XBY,所以他们生一个儿子正常的概率为1/2。其生育前应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对该遗传病进行监控和预防。‎ ‎(3)Ⅱ5的基因型为XBXb,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同一染色体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其原因只能是B基因或b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因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4)研究发现RP患者家系都是同一基因发生了不同的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在于推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突破口在系谱图中正常夫妇I1和I2生出一个患病的Ⅱ1,推出为隐性遗传;再结合题干信息“Ⅱ1的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推出为伴X染色体遗传。‎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