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竞培中心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竞培中心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ww.ks5u.com 安徽省阜阳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竞培)‎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8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一、单选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填写在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某地地形剖面图以及气温、降水量随地形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有关图中山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山肯定位于北半球 B. 该山出现永久积雪的最低海拔约为3 000米 C. A、B两坡随高度增加降水量增加 D. A、B两坡雪线较高的是A坡 ‎2. 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山麓B的自然带最可能是 (   )‎ A. 温带草原带 B. 亚寒带针叶林带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 热带雨林带 ‎【答案】1. D 2. C ‎【解析】‎ ‎【分析】‎ 考查坐标图的判读,影响雪线的因素,气候类型及自然带的判读。‎ ‎【1题详解】‎ 根据气温曲线图,7月气温低于1月气温,图中山地位于南半球,A错误;永久积雪雪线最低处,应当是该地区最热月0℃等温线分布处,在左侧纵轴找到0℃点,做水平线与1月均温线的0℃点相交于两点,从两交点做垂线,与地形剖面线也有两点相交,取最低点对应的海拔,即为雪线最低的地方,其海拔约为5000米,B错误;从地形剖面曲线最高点作垂线与年降水量曲线相交,观察该交点两侧的剖面曲线与年降水量曲线变化可知,A 坡随高度增加降水量增加,但B坡随高度增加降水量先增加后减小,C错误;从剖面曲线与年降水量曲线变化可知,A坡年降水量明显大于B坡,说明B坡位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较低,A坡位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较高,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山麓B地对应1月、7月气温分别约为25℃、10℃,年降水量约为700mm,判断此处全年最低温高于0℃低于15℃,为亚热带气候类型,结合选项,自然带可能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能利用图示准确判断气温和海拔高度的判读,结合气候资料判断气候类型和自然带。该题可通过1月与7月气温高低判读半球,利用“作图法”寻找山体出现永久积雪的高度,根据气温和降水判断山麓气候类型及自然带。‎ ‎2018年1月初至2月初,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先后出现大雪或暴雪,强降雪导致这些地区部分房屋、农业和电力基础设施受损,局部地区群众和车辆出行受阻。但冬天的降雪对于农作物越冬是有利的,“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谚语就是具体表现。‎ 据此回答下列各小题。‎ ‎3. 上述谚语最适用的省区是( )‎ A. 黑、吉 B. 新、湘 C. 豫、晋 D. 冀、赣 ‎4. 关于冬雪对越冬作物的好处描述正确的是( )‎ A. 冬雪覆盖地面时可以反射大量太阳辐射,导致地温低,可以冻死害虫 B. 冬雪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起到保温作用 C. 冬季部分积雪融化,缓解了一年中主要的旱情 D. 覆盖的冬雪融化后可以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答案】3. C 4. B ‎【解析】‎ 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先后出现大雪或暴雪,上述谚语最适用的省区是应位于中东部地区,包括豫、晋、冀、鲁等省。赣属于中部地区,无大雪、暴雪天气。冬雪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起到保温作用。‎ ‎3题详解】‎ 根据材料,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先后出现大雪或暴雪,上述谚语最适用的省区是应位于中东部地区,可能是豫、晋,C对。黑、吉属于东北地区,A 错。新指新疆,属于西北地区,B错。赣是江西,属于亚热带地区,无大雪、暴雪天气,D错。‎ ‎【4题详解】‎ 冬雪覆盖地面时可以反射大量太阳辐射,但是,冬雪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起到保温作用,A错误,B正确。中东部地区一年中主要的旱情发生在春季,春季积雪融化,缓解旱情,C错误。覆盖的冬雪融化后,不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D错误。‎ 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读下图“我国东部某省(市)2006—2014年人口增长率变动图”。‎ 回答下列各题。‎ ‎5. 该省(市)2010年以前人口总量( )‎ A. 先增后减 B. 先减后增 C. 持续上升 D. 持续下降 ‎6. 下列属于该省(市)在2006—2010年期间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主要诱因的是( )‎ A. 劳动密集型产业 B. 水陆交通便利 C. 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收入高 D. 城镇房价增长快 ‎【答案】5. C 6. A ‎【解析】‎ ‎1.一个区域人口总数的变化受人口机械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共同影响,如果两者之和为正值,人口总数增加,反之减少。分析图中信息可知,2012年以前,该省人口机械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之和为正值,说明人口总数增加,2012年以后,该省人口机械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之和为负值,说明人口总数减少。所以2010年以前是持续上升,C对。‎ ‎2.该省位于我国东部,早年因改革开放,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就业机会多,吸引内地其他省区劳动力,人口机械增长呈正增长,故A对、D错。交通便利是人口迁入的一个原因但并非主因,B错。城镇房价增长快不是人口迁入的原因,C错。故选A。‎ ‎【5题详解】‎ 影响区域人口总数的变化的因素有人口机械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如果两者之和为正值,人口总数增加,反之减少。读图可知,2012年以前,该省人口机械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之和为正值,说明人口总数增加。所以2010年以前人口总数持续上升,C对。A、B、D错。‎ ‎【6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省位于我国东部,2006—2010年期间,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吸引内地其他省区劳动力迁入,人口机械增长呈正增长,A对,C错。水陆交通便利是人口迁入的一个原因但并非主因,B错。城镇房价增长快可能导致人口迁出,D错。‎ 点睛:了解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个方面,两者合是正值,人口总数增加,反之减少。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导致大量劳动力人口迁移。‎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不管距离多远,在外的游子们都渴望回家和家人团聚,每年数以亿计的人群集中在春节期间往返于家乡和工作地点,形成了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的春运。读2018年(预测)与2017年全国春运旅客发送量比较表(见下表)和2017年春节前后春运迁徙情况统计图(见下图)。‎ 回答下面小题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2018年比2017年春运交通压力明显减轻 B. 2018年比2017年春运旅客平均在途时间缩短 C. 2018年春运道路发送旅客数量下降与私家车保有量增加无关 D. 高铁会逐渐成为未来几年春运的最主要交通工具 ‎8. 2017年2月1日前后人口迁徙数量较多的主导因素是( )‎ A. 经济因素 B. 传统文化 C. 春运政策 D. 天气因素 ‎【答案】7. B 8. A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表格信息,2018年铁路、民航、水运运送人次均大于2017年,因此,2018年比2017年春运交通压力并未明显减轻;2018年比2017年乘坐民航与高铁的人数增加,因此春运旅客平均在途时间缩短;道路发送旅客数量与私家车保有量增加密切相关;高铁会逐渐成为未来几年春运的主要交通工具,但道路发送量最大,说明公路运量依然最大。‎ ‎【8题详解】‎ ‎2017年2月1日前后为正月初五,各行各业基本开工,此时人口迁徙数量较多源于节后返程务工,因此人口迁徙数量较多的主导因素为经济因素,所以A正确。‎ ‎【点睛】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分布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动,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 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的主要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 站点的用地面积 B. 周边的人流量 C. 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 周边的环境质量 ‎10. 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A. 中心商务区 B. 森林公园 C. 大型住宅区 D. 产业园区 ‎11. 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A. 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 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 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 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答案】9. B 10. A 11. C ‎【解析】‎ ‎【9题详解】‎ 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交通通达度和客流量,地铁站点交通便利,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客流量,也就是周边的人流量,B正确。故选B。‎ ‎【10题详解】‎ 图中甲、乙、丙站点都是一级站点,客流量大,且位于地铁线与环线交汇处,交通便利,最可能为中心商务区,A正确。故选A。‎ ‎【11题详解】‎ 从图中看该城市有多个一级站点,也就是有多个核心,城市空间形态最可能是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C正确。故选C。‎ 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珠江三角洲的广东九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城市群。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连接香港、澳门、珠海的粤港澳大桥即将建成。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 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预计将来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 )‎ A. 一城独大 B. 分工协作 C. 模式趋同 D. 同业竞争 ‎13. 粤港澳大桥建成后,大湾区内部( )‎ A. 政治界限消失 B. 消费差异加大 C. 区域融合加快 D. 交通更加拥堵 ‎14.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将首先辐射到( )‎ A. 东南亚 B. 中亚 C. 南亚 D. 澳大利亚 ‎【答案】12. B 13. C 14. A ‎【解析】‎ ‎【12题详解】‎ 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在城市群内部的分工更加明确,加强区域内部的联系与协作,各自优势、特色更加鲜明,发展模式各具特色,模式不会相同, 故选B。‎ ‎【13题详解】‎ 粤港澳大桥建成后,大湾区内部的界线不会消失,A错。整个区域联系更加紧密,消费和生活方式趋同,B错。区域之间的相互融合加快,C对。交通更加便捷,D错。故选C。‎ ‎【14题详解】‎ 粤港澳大湾区,以珠江航运带动内陆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地区内陆航运与国际航运承接作用,将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纵深支撑覆盖到整个华南地区。同时境内通过京九、京广等诸多铁路,形成以广州为中心,联通全国的高速铁路网络。尤其是广州至昆明的高铁开通后,进一步有利支撑了一带一路战略,正在逐步形成珠三角与东南亚的陆路交通网络,粤港澳大湾区与东南亚距离近,联系紧密,会首先受到辐射,故选A。‎ 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处于 ( )‎ ‎①大城市化 ‎ ‎②郊区城市化 ‎ ‎③逆城市化 ‎ ‎④再城市化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16. 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 ‎①交通通达性差 ‎ ‎②地价昂贵 ‎ ‎③污染严重 ‎ ‎④远离商业中心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15. C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由图可知,在阶段Ⅰ,城市中心人口多,城市规模在加大,这是城市化的初期阶段;阶段Ⅱ中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这是发达国家目前的城市化状况。我国目前的整体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处于阶段Ⅰ。从图中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看,在阶段Ⅰ,城市的人口分布特征为:距市中心越近,人口密度越大,城市向大城市演化,部分大城市中心人口较多,人口逐渐向郊区递减,这是城市化初期人口分布的显著特点。据此分析①②符合目前我国状况,选C。‎ ‎16题详解】‎ 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是逆城市化的主要表现,逆城市化的原因:一是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而市中心地价上升,环境污染严重,郊区环境优美;二是郊区和小城镇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中心和郊区的交通较为便捷。商业中心依然会占据市中心及交通通达度较好的位置,这不是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原因。据此分析②③对,选B。‎ ‎【点睛】城市化不同阶段特点、出现问题及发展趋势和地区差异: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功能区混杂分布,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此阶段。中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化进程较快,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郊区和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部分产业和人口迁往郊区,出现郊区城市化。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此阶段,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处于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增长缓慢甚至停滞,城市中心问题突出,人口不断外迁至更远的郊区和乡村地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处于此阶段。‎ 自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次年五月中旬返回温州。据此完成题。‎ ‎17. 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 A. 西瓜品种优 B. 种植成本低 C. 种植利润高 D. 市场需求大 ‎18. 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时间 A. 温州正值农忙季节 B. 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 C. 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 D. 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 ‎【答案】17. C 18. D ‎【解析】‎ 考查农业的区位选择。‎ ‎【17题详解】‎ 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由于海南气候条件好,生长快,成熟早,获得利润高,C 正确;根据题干的提示“瓜农在海南岛承包土地,销往全国各地”,西瓜品种优、种植成本低和市场需求大不是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的原因。故选C。‎ ‎【18题详解】‎ 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是因为此时间其它地区西瓜已经成熟了,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D正确。故选D。‎ 近年来“互联网+农业”蓬勃发展,农民通过网络获取市场信息,寻求技术支持;通过“智慧农业”平台管理温室大棚生产、开展网络销售,与网络联合举办农业生态旅游节。吸引城市居民前去观光采摘。‎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9. 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相比。“互联网+农业”给农业带来的显著变化是(  )‎ A. 农业生产规模缩小 B. 市场定位更加精准 C. 农业布局日趋集中 D. 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20. “互联网+农业”时代,下列农业区位因素中,影响力明显增强的是(  )‎ A. 自然 B. 劳动力 C. 交通 D. 科技 ‎【答案】19. B 20. D ‎【解析】‎ 试题分析:‎ ‎【19题详解】‎ 由材料“农民通过网络获取市场信息、寻求技术支持”可知,“互联网+农业”给农业带来的显著变化是市场定位更加精准,B正确。‎ ‎【20题详解】‎ 由材料“通过“智慧农业”平台管理温室大棚生产、开展网络销售”可知,“互联网+农业”时代,影响力明显增强的是科技,D正确。‎ ‎【考点定位】农业区位因素 图8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9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4~16题。‎ ‎21. 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a B. b C. c D. d ‎22. 若图9中箭头线q表示产品流量最大,则该经营方式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a B. b C. c D. d ‎23. m、n两地均盛产葡萄。两地相比,m地的区位优势是 A. 交通便捷 B. 市场广阔 C. 鲜果上市早 D. 技术条件好答案:C ‎【答案】21. C 22. B 23. C ‎【解析】‎ 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的掌握情况。图8中农业地域类型可以理解为:a是地中海沿岸亚热带水果,b欧洲谷物与乳畜混合农业,c乳畜业,d林业。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应该是乳畜业,在欧洲典型分布的国家有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故14题选C。图9反映的农业类型可以理解为混合农业,q表示大量谷物供应到市场,可见当地的谷物农业商品率较高,因此在欧洲平原地区,适宜大规模发展,第15题选B。西班牙m和法国n两地均盛产葡萄。m纬度低,故鲜果上市早,第16题选C。‎ 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的特征。回答下列各题 ‎24. 二十四节气可以指导农业生产。如在山东、河南一带种植冬小麦是“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但向北到北京一带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那么向南到江苏、安徽等江淮地区“种麦正当时”是( )‎ A. 秋分 B. 霜降 C. 寒露 D. 白露 ‎25. 从5月20日开始,1万多台收割机陆续赶赴麦田进行一年的夏粮抢收,金黄的麦田与青山绿水相辉映,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道风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吉林 B. 山东 C. 北京郊外 D. 安徽 ‎【答案】24. B 25. D ‎【解析】‎ 试题分析:‎ ‎【24题详解】‎ 根据材料,从山东向北移到北京一带,种植节气要提前一个节气。所以向南移就要推后一个节气,在江淮地区是霜降“种麦正当时”,B对。A、C、D错。‎ ‎【25题详解】‎ 吉林麦收季节在8月份,A错。山东、北京郊外属于华北地区,在6、7月份收获,B、C错。安徽位于江淮地区,在5月下旬收获,D对。‎ 考点: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季节性,不同区域气候差异。‎ 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6. 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A. 市场指向型 B. 劳动力指向型 C. 动力指向型 D. 原料指向型 ‎27. 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A. 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 B. 产品科技含量高 C. 以航空运输为主 D. 需要原料和能源少 ‎28. 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 A. 环渤海地区 B. 长江三角洲地区 C. 珠江三角洲地区 D. 中、西部地区 ‎【答案】26. D 27. A 28. D ‎【解析】‎ ‎【26题详解】‎ 从图中看甲类工厂原料投入比例最高,代表的工业类型是原料指向型,D正确;乙类为技术指向型工业,丙类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ABC错误。故选D。‎ ‎【27题详解】‎ 乙类工业投入构成的主导因素为科技,故判断为技术指向型工业,由于原料、产品“轻、薄、短、小”运量小,而产品的科技含量高,故产品价格较高,故该类产品尽管使用空运为主,但运费低,故与A项无关。故选A。‎ ‎【28题详解】‎ 从图中看丙类工厂工资投入比例最高,代表的工业类型是劳动力指向型,适宜布局在我国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的中、西部地区,D正确;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高,不适合布局劳动力指向型工业,ABC错误。故选D。‎ ‎【点睛】1、劳动力指向型: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企业,比如:服装制造业;‎ ‎2、原料指向型:工厂设置在原料基地或附近的,比如:制糖企业;‎ ‎3、市场指向型:市场决定了收益,对市场的要求高,比如:饮料制造工业;‎ ‎4、动力指向型:即资源指向型,企业需要大量的矿产资源支持,比如:炼铝,冶金;‎ ‎5、技术指向型:科技力量为其作支持,一些精密仪器和高端产品,比如:美国硅谷,德国慕尼黑。‎ 下图为某类工业在我国不同区域所占比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 ‎29. 该类工业最有可能是 A. 钢铁工业 B. 电子工业 C. 制糖工业 D. 乳制品工业 ‎30. 该类工业在①区域所占比重大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 原料 B. 市场 C. 劳动力 D. 技术 ‎【答案】29. D 30. B ‎【解析】‎ ‎【29题详解】‎ 根据该类工业在各区域所占比重,西藏生态环境脆弱,科技水平低,没有钢铁工业、电子工业,A、B错。制糖工业是原料指向型,西藏、新疆等没有制糖工业,C错。该类工业最有可能是乳制品工业,靠近原料地或消费市场分布,D对。‎ ‎【30题详解】‎ 结合上题,该类工业是乳制品工业。①区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距原料产地远,消费市场广阔,该类工业所占比重大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B对。原料、劳动力、技术不是主导因素,A、C、D错。‎ 点睛:根据各区域环境特点,结合工业部门特点,排除不可能分布的产业类型。西藏生态环境脆弱,科技水平低,钢铁工业污染严重,电子工业技术水平高,所以西藏没有钢铁工业、电子工业。制糖工业是原料指向型,西藏、新疆等没有制糖工业。‎ 第Ⅱ卷 二、综合题(共3题,总分40分)‎ ‎31.读我国部分农产品优势产区布局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东北粮食优势产区粮食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 ‎(2)试比较东北牛奶优势产区和京津沪牛奶优势产区的形成条件。‎ ‎(3)与长江流域粮食优势产区相比,东北粮食优势产区粮食单产较低,而商品率较高,请说明理由。‎ ‎(4)简述近年来东北三江平原大面积种植水稻的社会经济原因。‎ ‎【答案】(1)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土壤肥沃,几乎无需施用化肥。‎ ‎(2)东北地区草原广阔,饲料是影响奶牛养殖的主要条件;京津沪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乳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市场是影响奶牛养殖的主要条件。‎ ‎(3)单产低:东北地区农业土地资源丰富,历史上农业总产值的提高主要依靠扩大耕地面积,耕作较为粗放,农田基本建设差,投入低,加上春旱、秋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频繁。‎ 商品率高:东北大型国营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总产量大,人均粮食占有量大。‎ ‎(4)我国粮食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实现;水稻品种的改良和种植技术的提高;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便于北粮南运。‎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东北和京津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差别及区位条件等知识点。‎ ‎【详解】(1)东北粮食优势产区粮食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可以从气候、农作物生长期、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东北地区纬度较高,作物生长期长,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且气温低,农作物病虫害少,同时黑土广布,土壤肥沃,几乎无需施用化肥,污染小,因此粮食品质优良。‎ ‎(2)市场和饲料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的区位因素。据图分析可知,东北牛奶优势产区主要分布在草原牧区,因此主要区位是饲料。京津沪牛奶优势产区主要面向城市市场,乳畜产品需求量大,因此区位主要是市场。‎ ‎(3)东北粮食优势产区粮食单产较低与耕地面积广、粗放耕作、农田基本建设差以及自然灾害频繁有关:东北地区历史上主要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农业总产量的,耕作较为粗放,农田基本建设差,投入低,加上春旱、秋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频繁,因此单产较低。商品率较高与其农业机械化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总产量大、人均粮食占有量大有关。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技术进步,东北大型国营农场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逐步高,需要的劳动力少,粮食总产量大,人均粮食占有量大,因此商品率高。‎ ‎(4)市场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近年来东北三江平原大面积种植水稻,说明我国粮食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市场需求量大;同时种植规模扩大,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实现;近年啦我国水稻品种的改良和种植技术的提高,水稻产量增加,农民经济效益提高,因此东北三江平原大面积种植水稻。‎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 材料二: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年来此过冬养老人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 材料三:如下图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下表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1)攀枝花发展成为“钢城”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作为老工业基地,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 ‎(2)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______、______。‎ ‎(3)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阳光花城”的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 ‎【答案】(1)煤铁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经济增长乏力 产业结构单一 环境污染严重 ‎(2)冬季气温较高 晴天多,光照充足 交通便利 环境优美 旅游资源丰富 ‎ ‎(3)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 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解析】‎ ‎【分析】‎ 考查工业区位的有利条件,老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条件,人口迁移对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 ‎【详解】(1)攀枝花附近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即炼钢的原料和燃料丰富;靠近河流,水资源充足;靠近铁路及长江,交通便利;是形成钢城的有利条件。‎ 老工业基地是建立在煤或铁矿资源基础上的,长期开发会面临资源短缺问题;当地是以钢铁为主的重工业,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增长乏力动力,是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冬季寒冷,不利于老年人过冬;攀枝花是亚热带气候,又地处河谷地带,冬季气温较高,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对老人生活健康有利。到达攀枝花的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当地环境优美,利于休养过冬;该地旅游资源丰富,也是吸引人的重要因素。‎ ‎(3)大量外来人口迁入对该地的房地产、旅游有促进作用,老年人迁入对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大量的外来人口迁入,也带来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人口的增加带动了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旅游和养老产业的兴起,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同时也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集群化效应初步显现,基本形成了以东北、京津、中部、西南、”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的六大汽车产业集群。同时,中国还有一些地区也逐渐形成汽车产业集群,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 材料二 我国六大汽车产业群地区分布图。‎ ‎(1)结合图示总结我国汽车产业群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共同区位条件。‎ ‎(2)经验证明,汽车产业是一个关联度高、资本密集、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产业,适合以产业集群的模式发展,试评价这种发展模式的好处。‎ ‎(3)当前,我国汽车消费火爆,私人汽车的迅猛增长,极大地促进了相关工作及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弊端。简述我国汽车消费迅猛增长带来的问题。‎ ‎【答案】(1)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地区。‎ 共同区位条件:科技人才实力雄厚;产业基础好;市场腹地更广阔;交通便利;。‎ ‎(2)有利于资源共享、相互协作,形成规模效应。‎ ‎(3)加剧城市交通的压力;加大了对环境的污染;加剧石油能源的供需矛盾;修建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多,占地多。‎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汽车产业群分布的特点、区位因素及产业集群的好处等知识点。同时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以东北、京津、中部、西南、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的六大汽车产业集群,根据图示位置分析,主要分布在东北、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和西南、中部等沿江地区的交通、经济都发达的区域。汽车产业群分布的共同区位条件主要从交通、市场、工业基础、资金、技术等方面分析。主要是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基础条件好。经济发达,资金充足,技术条件好等。‎ ‎(2)当产业集群形成后,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降低成本、刺激创新、提高效率、加剧竞争等,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能力,并形成一种集群竞争力。提高了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加强了集群内企业间的有效合作,增加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促进企业增长,发挥了资源共享效应。‎ ‎(3)我国汽车消费迅速增长,私人汽车数量增加,加剧城市交通的压力。尾气排放量增大,加大了对环境的污染。能源消耗增多,加剧石油能源的供需矛盾。需要大量修建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占地多。‎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