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 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2. 掌握速度公式的推导,并能够应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3. 能识别不同形式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 [教学重点] 1. 推导和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2.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 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物理意义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什么是瞬时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瞬时速度有什么不同? 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运动中的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中的瞬时速度 是不变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瞬时速度是时刻改变的。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是怎么样的呢?如图 1,一条平行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的 速度不随时间变化 上节课做了实验,得出了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象又是怎么样的呢?大家画出 的图象多如图 2 所示: 0 图 1 t/s v/(m.s-1) v 0 图 3 tΔt t/s v/(m.s-1) v4 v3 v2 v1 v0 0 图 2 t t/s v/(m.s-1) v v0 图 2: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在图象上无论Δt 取多大,对应的速度变化量Δv 与Δt 之比都是一样的,即物体在任一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加速度均相等(也即直线上各点的斜率相 等)。 我们把物体沿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v-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 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少 练习: A、B、C、D 四个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 题: (1)哪个物体的加速度为零而速度不为零? (2)哪一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同而加速度不同? (3)同一时刻,哪两个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但速度不相同? (4)同一时刻,哪一物体的加速度比另一物体小,但速度比另一物体大? [来源:学科网] 讨论:当 V—t 图象是曲线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如何变化的?(图 4) 1、相同的时间间隔Δt内增加的速度Δv 不同,所以不同时间段内平均加速度不同。 2、曲线上某点的斜率就是对应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如果Δt 取得极短,那么曲线可看 作直线,物体在这非常短的时间内做匀变速运动,此时,用极短时间内的匀加速运动的加速 度代替某时刻的瞬时加速度),所以图象是曲线,说明物体的运动是瞬时加速度不断变化的 变速运动。 3、斜率为正,加速度为正,物体加速运动,斜率为负,加速度为负,物体减速运动。 三、速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图 2) 由图 2我们看到,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故由一次函数方程“y=kx+b”得“v=at+v0”(由 以上分析,直线的斜率 k 代表加速度 a),即:v= v0+ at。 或者,如果已知开始计时(t=0)时刻的瞬时速度为 V0,t时刻的瞬时速度为 V,那么由 a=Δv/Δt=(v-v0)/(t-0)得 v= v0+ at。 这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对速度公式的理解和计算: 1、由于 a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所以 at 就是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的 变化量,再加上运动开始时物体的速度 v0,就得到 t 时刻物体的速度。[来源:Z|xx|k.Com] 2、v0为开始计时时刻的速度,v 是经过t 后的瞬时速度。 3、规定正方向,用正负号代入,由于 v、 v0、a 都是矢量,故在运算时要规定正方向, 确定各物理量的正负号之后再代入公式,一般以 v0为正方向,匀加 a>0,匀减 a<0,计算 v>0, 说明与 v0同向,v<0,说明与 v0反向解题时要画运动过程示意图,要在图上标出正方向与各物 理量的符号及方向。[来源:学|科|网 Z|X|X|K] 4、v= v0+ at 不仅适用于匀加速,也适用于匀减速。 让学生自己阅读书上 2 个例题 解题规范: 1、画出简单的物理模型 2、列出已知量(注意符号),列出所用公式 3、代入数据,计算 4、验证合理性 两个重要推论:(只适用与匀变速直线运 动) 1、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此段时间初速度与未速度的平均值,即: V 平均=(v+v0)/2 (非匀变速直线运动不适用) 用类比法证明:一共有 7 根柱子,长度分别为:3 米、4米、5 米、6 米、7米、8 米,9 米,即柱子的高度是均匀增加的,求这些柱子的平均高度是多少?(算法:全部相加除以 7 即得,与第 1 根和最后一根的平均高度相同)。 2、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即 Vt/2= V平均=(v+v0)/2=s/t, 证明: 如图,前 t/2 阶段,初速度为 Vo,未速度为 Vt/2 加速度为 a,时间为 t/2,故有 Vt/2 =Vo+a.t/2,后 t/2 阶段:v= Vt/ 2+ at/2,两式相减即得结果。 Vo Vt/2 v O t/2 t 例题讲解 解析:由速度公式 vt=v0+at 可知,在任意时间 t内,v 为任意值,所以 A错;在一定时 间 t 内的速度增量Δv=v -v0=at,它的大小既与 a 有关,又与 t 有关,当 t为任意值时,Δv 也为任意值,因此 B错;当 t=1s,a=2m/s2时,Δv=2m/s,即末速度比初速度大 2m/s,所以 C 正确;由于第 ns 初和第(n-1)s 末是同一时刻,同一时刻对应的速度是相同的,因此,D错。 答案:C 拓展:学习物理公式,不仅要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还要明确它们之间的约束关 系;对时间、时刻和物体的运动过程,大脑中要有清晰的物理图景。 例 2 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 1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 5s 后作匀速直线运动, 最后 2s 内速度均匀的减少到零,则质点匀速运动的速度是多大?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是多 大? [来源:Z,xx,k.Com] 解析:质点的运动过程包括加速→匀速→减速三个阶段,如图 2-2-3 所示,AB 段为加速 阶段,BC 为匀速阶段,CD 为减速阶段,匀速运动的速度即为加速阶段的末速度 v 。 故 v =v0+at=0+1×5=5m/s,而质点作减速运动的初速度即为匀速运动的速度,即:vB=v =5m/s。在 CD 段的减速运动过程中:末速度 vD=0,由 v =v0+at 得 a=(vD-vC)/t=(0-5)/2=-2.5 (m/s2),负号表示 a 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拓展:解题时要正确分析题意,画出物体运动过程的草图,展示物体的运动过程,再运 用相应的物理公式来求解;对于分段运动,一定要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如前一段的末速度 大小等于后一段初速度的大小。 巩固练习: 1、已知物体的初速度是 18km/h,加速度是 0.5m/s2,问经过 20s 后物体的速度大小是多 少? 2、一辆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 15m/s,加速度大小为 3 m/s2,求 (1)第 6 秒未的瞬时速度。 (2)汽车未速度为零时所需的时间。 3、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 5s 内的平均速度为 18m/s,则物体运动 的加速度多大?10 秒未的速度多大? 小结: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1、公式;vt=v0+at 从此式可以推导出:t=(vt-v0)/a 2、当初速度 v0为零时,这个公式变为 v =at。 3、物体做匀加速运动,a 取正值;物体做匀减速运动,a 取负值。[来源:学§科§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