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精选 材料作文解析及例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 精选 材料作文解析及例文

高考语文 精选 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 ‎1.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答。‎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前段时间,一篇题为《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背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拋弃你》的朋友圈热文横空出世。整篇文章中,作者一直在用同龄人的“成功”与普通人的平凡进行对比,借此告诫人们:“不会再有匀速前进的同龄人,你要么一骑绝尘,要么被远远抛下。”在文章火爆的同时,舆论场上也是议论纷纷。‎ 读了上面这段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联系现实和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个众声喧嚣的时代里,信息更迭风馳云卷,消息传播也不过指尖一触。无论在大街小巷,还是地铁公交,那些曾经翻阅报纸杂志的人群,开始拿起手机,低着头,沉浸在“拇指阅读”的快捷与便利之中。与此同时,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8%,较2015年的58.4%上升了0.4个百分点。有学者将之定义为“纸质书阅读的回暖”。‎ 读了上面这段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我看阅读”或“我的阅读”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1)‎ 别在同龄人之争中迷失 近日,一篇题为《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背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朋友圈热文横空出世。整篇文章中,作者一直在用同龄人的“成功”与普通人的平凡进行对比,借此告诫人们:“不会再有匀速前进的同龄人,你要么一骑绝尘,要么被远远抛下。”然而,在文章火爆的同时,舆论场上也不乏批评之声,韩寒便发微博批判此文,指责其贩卖焦虑,制造恐慌。在围绕这篇文章的争议之中,“同龄人”触动了大家敏感的神经。‎ 姑且不论“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元”的说法是否是事实,一些年轻人通过创业获取了巨大的财富,的确让不少他们的同龄人产生焦虑。‎ 我们每个人总会在生活中陷入窘境,并被其他优秀的同龄人“超越”,但若仅凭一腔不甘现状的热血,就在缺乏深思熟虑的情况下走上了创业之路,那么最终极有可能让韩寒“春夏秋冬,造福房东”的话一语成谶。况且,人各有志,所谓的“同龄人”固然存在优秀与平庸的差异,但若将此解读为抛弃与被抛弃,无非是再次将社会达尔文主义、丛林法则这种野蛮的视角从历史的垃圾堆中挖掘出来而已。从这个视角看,韩寒对此文的批判不无道理,倘若一味追捧此文的价值观,难免误入歧途。‎ 然而,韩寒的见解固然中肯,但我们也不能把这样的文字当成单纯的“安慰”,而在不知不觉间忽视了努力的重要性。人们在赞赏韩寒犀利观点的同时,也别忽视了韩寒在自己微博下的评论:“以上文字,看着可能舒服些安慰人一些,但也不是你好吃懒做不思进取的借口。千万别从一碗鸡汤里爬出来,又掉进了另一碗鸡汤。”‎ 跳出事件本身,我们发现这一情景似曾相识: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多多少少都会被自己的父母拿来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在这种比较之下,我们的自尊常常会受到打击,感到委屈与恼怒。此时,假若有一名好心邻居站出来说出诸如“孩子不是用来和别人比的”等此类话语,我们当然会感到欣慰。但是,我们也不能只享受着这种话语中的安慰与舒适,而忘记了我们确实有不足之处,需要向别人学习。‎ 不是所有人能够将全部精力用于努力拼搏,但同时,也几乎没人会全然不思进取。即使一些 ‎“别人家的孩子”总能做得比我们更加优秀,我们也未尝不在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坚持奋斗。当“鸡汤”以急功近利的价值观令我们恐慌与焦虑的时候,这种恐慌和焦虑就很有可能将我们推向另一个极端,以另一种与其全然相悖的“鸡汤”进行反驳。‎ 其实,在围绕“同龄人”的争议之中,我们最佳的立足点不在于争端的任何一方。立足于自己的人生轨迹,相信自己的判断,根据自己的境遇而非他人的评价,不断调整自己前行的方向与努力的程度,才是我们最好的自处之道。‎ 我们的同龄人取得了巨大的财富,当然很了不起。但是,这并不足以成为动摇我们生活的理由。在社会舆论的洪流之中,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稳住自己,不因他人的鼓吹而随波逐流,也不因厌恶竞争便消极放弃。我们要做的,是以一种更加理性且稳健的姿态抵达我们所追求的人生彼岸,而不是在“同龄人之争”中迷失自我。‎ ‎(2)纸质阅读的价值守望 这个众声喧嚣的时代里,信息更迭风驰云卷,消息传播也不过指尖一触。八街九陌,车水马龙,那些曾经翻阅报纸杂志的人群,开始拿起手机,低着头,沉浸在“拇指阅读”的快捷与便利之中。‎ 当文明卷进科技变革的潮流漩涡里,城市开始拆除那些老旧的报刊亭,青山隐没,斜阳老去,我们也开始把情怀叠进抽屉。‎ ‎5日,新华电讯一篇名为《都市的报刊亭,请慢些拆慢些拆……》的报道,给这个争分夺秒的快节奏时代打了一管柔化剂,而其背后引发的是对坚守纸质阅读的价值思考。‎ ‎ “移动化”到不了的深度 当传统报业江河日下,纸媒传播跌价没落,寻求出口的新闻行业也顺应社会与科技的发展需求,开始开发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就这样,移动化的新闻,紧紧跟随日新月异的时代节奏,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在某一程度上预示着有朝一日纸质新闻的历史退出。‎ 然而细观当下,电子显示屏上出现的新闻阅读,总是以夺人眼球的标题吸引点击量,刺激视觉的图片博取关注度,而一旦人点击进入“阅读全文”,就会发现短短几百字,甚至几十字,叙述完讯息概要便再无其余细节与评述。‎ 新闻价值不止于简单的消息传播,更在其引发的深入思考,社会万象终究只是表面现状,普罗大众更需要的是揭开这张面具,审视个人价值与社会标准之间的平衡差距。‎ 而移动端的新闻多少因为电子显示的缘故无法有效地使人集中,去阅读成千上万字的深刻评述。相比之下,纸质报纸,拥有更细致的编辑排版,其平滑的纸张触感与印刷的墨色文字,往往可以让人更聚精会神,更沉浸其中。所以,现下的纸质报纸总是在隔天报道先前的新闻消息,但其一定会更细节化更深度化地去聚焦社会热点。‎ 同时,对于受众的群体,移动化的新闻大多会是“碎片式”阅读,这种文字汲取只能被认为是“知晓”,而很少能当作真正的“懂得”。这个追求快节奏的时代,同样也在追求深刻,它更需要人们去沉淀,去懂得。传统纸质阅读的价值,有着当下电子阅读无法企及的深度。‎ ‎ “煽动式”达不到的高度 诚然,这是个人人都拥有话语权的时代,但公知的价值引导往往具有更强大的渲染力。因而,比起对真相一知半解便议论纷纷的网络评论,这个社会更听信个别人的观念指南,于是现代人对知识的输入越来越趋于演变成听取某些公众号“煽动式”的看法。‎ 今天,标榜公知的群体之间,虽不乏专家学者的存在,但也有一些好煽动人群情绪的声音所在。虽然人人手握麦克风,但辐射音量因人而异。坐拥数万粉丝的公众号比起一个过往路人的评论,更容易受人追捧,数字化时代带来的话语平等背后往往是受众群体数量之间的高下较量。‎ 反之,专业出身的记者与编辑,使纸质新闻阅读,带来高质量的外界讯息,也筛选了过多的个体化思考,为阅读者保留了更多独立思考空间。没有他人煽动干扰的自我判断,才能算得上真正的思想自由。‎ 这个包罗多样的社会,追求拥有强大发声能量的精英文化,同时也追求大千世界的别样见解。纸质阅读,历经时光淘洗,引发了无数先贤后人的思索,不同生活背景下激起的思想火花,不应该被100000+的数字所一概而论,也不应该被多人点赞的文字先入为主,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产生独立思考的“惰性”。‎ 换言之,纸媒拥有的思想自由,是很多自媒体“煽动式”灌输达不到的高度。‎ ‎ “回读性”可抵达的远方 旧时,总有一群人,每天清晨,路过报刊亭,向老板要上一份最新的《参考消息》或是城市日报,然后夹着热腾腾的早餐和油墨味尚存的报纸,开始各自的一天;而一到放学,三五成群的少年会拥到书报前,指着要玻璃柜里或者墙上的漫画与杂志,然后一边走一边兴奋地翻看最新的一期连载……‎ 不知是恋旧还是恋物,许多人希望收藏好每一期购买的报纸杂志,厚厚地堆摞一叠,书页随时间泛黄,字迹依岁月暗淡,而一次偶然翻阅的回味,却带给人们不可言喻的怀念与成长后的二次收获。‎ 如果说当代人的情怀是在与时代博弈的一颗棋子,那么回读一本杂志,一篇文章就是这颗棋子在岁月纵横里一种守望的仪式。电子阅读带着这个时代的高效,也藏着这个时代的冰冷,而纸质阅读却给奔波劳累的当代人一个存放记忆的抽屉,那是唯有纸张可以抵达的远方。‎ 记忆中的都市报刊亭,守望一方留存之地;纸页翻飞的传统阅读,等待步履不停的城市旅人一份耐心与深沉。‎ ‎【解析】(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对《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背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拋弃你》这片文章的看法,立意很简单,或赞同,或反对,或辩证的分析,由此从赞同的角度可以立意为:社会上一些人事业上的成功可以刺激另一些情懒、懈息的同龄人,让他们看清差距、脱离安逸,激励他们奋发图强;社会总会有优胜劣汰,社会竞争仍很激烈,唯有不断奋斗、追逐成功,才可能不被同龄人远远抛下。从反对的角度可以立意为:每个人的成功标准不同,成功的定义也绝不仅仅是套现十几亿,不应将同龄人的“成功”与普通人的平凡进行对比,普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也有属于自己的成功;每个人的生活观不同,金钱不是衡量幸福感的唯一标准,金钱也不一定能带来幸福,普通人也有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从综合的角度可以立意为:每个人的成功都需要具备各种因素,而且成功的早晚也不同,不应以此制造焦虑和恐慌;成功无法复制,时代需要创造,只有保持自己的人生航向并不断努力,才能不被时代抛弃。行文时注意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逐层的加以论证,论证时注意自己和时新的材料,让文章有一定的深度同时有针对性。‎ 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注意角度立意行文即可。‎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的题目,材料是相关阅读方式的问题,是“纸质阅读”还是“拇指阅读”,要求以“我看阅读”和“我的阅读”为副标题写作,以“我看阅读”为副标题,可以立意为:纸质阅读有其自身的优势,因为纸质书籍更具质感和体验感,更能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享受到阅读的愉悦;拇指阅读因其快捷与便利而广为盛行,正是因为此种阅读方式契合当今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给人们的阅读带来诸多便利;纸质阅读和拇指阅读两种阅读方式各有千秋,二者在营造书香社会的过程中相得益彰,不应偏废。以“我的阅读”‎ 为副标题,可以写“我的阅读方式”,注意不是阅读的方法,而是采用“纸质”还是“拇指”阅读,然后介绍其优势。行文时注意明确观点,逐层的论证分析,分析时最好采用一分为二的方式,使文章论述严密。‎ 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最好从辩证的角度分析“纸质”和“拇指”阅读。‎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我们谈论读书时,我们读的只是教材、课本、《名师一号》或《红对勾》;当我们谈论阅读时,读的只是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当我们谈论经典时,谈论的只是成功学、升学宝典。当书对我们的意义是分数而不是滋养,当读书对我们是“晒”而不是“读”时,我们是否需要沉思。人丑就要多读书,“丑”不是指颜值低,而是指品位低下、见识浅薄和世界观狭隘。手术刀可以改变容貌,但有一些改造,却要由读书来完成。‎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文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背上“悦读”的行囊 天空深邃悠远,是因为它有飘逸的云儿和飞翔的小鸟;大海的广阔无垠,是因为它有跳动的浪花和畅游的鱼儿;草原的广袤葱绿,是因为它有茁壮的小草和驰骋的骏马。我快乐穿梭于天地,是因为我有“阅读”的行囊。   ‎ 仰望苍穹,浩瀚的宇宙中无数的星球,尘埃汇聚着,它们就是宇宙的内涵,就是大地的精华,就是生命的辉煌。。我们一个个如同宇宙一样,我们也拥有内涵、精华、辉煌。悦读是什么?其实是轻松快乐的阅读。以前的人总是喜欢拿着书本仔细品味,探索书中的奥秘;而如今的我们,快餐式的阅读方式,虽不能体会其中的真谛却也能或多或少地得到了一些快乐和享受。于是,我开始背上“悦读”的行囊,体会阅读所带来的幸福滋味。采撷一本唐诗宋词,寻觅一处安静的地方,轻轻地诵读着,笑容绽放于脸上。我体会到陶渊明“才菊东南下”的悠然;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旷达;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铁骨。在一次次品读中,我陶醉了。   ‎ 要想体会到这种幸福的滋味,我们必须选择有内涵的书,细细地品味,深深地汲取其中的精华,我不仅仅获得了享受,还得到了华美乐章、诗文的熏陶。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拥有了快生活,很少有时间去品味阅读所带来的快乐。浅阅读满足了我们,在闲暇时,携一本杂志,泡一杯清茶,简单轻松地读一篇文章,细细地回味。记得汪国真在《热爱生命》中写道:“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城,我不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这句话让我明白热爱生命,就像香港大学“荣誉院士”袁妹,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邮递员李顺友,飞行员李剑英。这些平凡人因为对生命怀着一份真挚的热爱之情,自己的生命绽放出了绚丽的火花。   ‎ 背上“悦读”的行囊,我穿梭于深阅读和浅阅读中。在深阅读中,我体会到古代文化的精髓和诗词的美妙,那种感觉如鱼得水,快乐自在。在浅阅读中,我拥有了短暂的享受,也品味到了一份感动和快乐。   ‎ 阅读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使我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也让我得到了更多。我背上“悦读”的行囊穿梭于书的海洋中,用“悦读”‎ 的力量航行于丰富的知识大洋中,徜徉于快乐中,走向成功的彼岸。‎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所给的材料是三句话,第一句话是说当谈论读书时,读的只是教材、课本、《名师一号》或《红对勾》;当谈论阅读时,读的只是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当谈论经典时,谈论的只是成功学、升学宝典。总之,在谈论读书、阅读、经典时,很多人的阅读都是低端阅读。针对这样的现象,材料指出:当书对我们的意义是分数而不是滋养,当读书对我们是“晒”而不是“读”时,需要的是阅读。材料对“丑”的概念进行了解释也给出了读书的好处:“丑”不是指颜值低,而是指品位低下、见识浅薄和世界观狭隘。手术刀可以改变容貌,但有一些改造,却要由读书来完成。综合材料看,本材料的关键词是:阅读;关键句是:手术刀可以改变容貌,但有一些改造,却要由读书来完成。这则材料的立意可以是:书籍是精神的最好的营养品,要热爱读书;高品位的阅读不仅美丽人的容颜,也可以丰盈人的心灵;高端的阅读才是高品位的阅读;等等。拟题:标题的好坏,对一篇文章的优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落俗套,散发着美丽馨香的标题自然会引起评卷人对文章的好感。如何给材料作文拟一个好标题呢?首先要有紧扣材料的关键字眼,保证标题正确无误;其次,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让其形象、生动。第三,要富有诗意,体现一定的文化底蕴;第四,要敢于想象,让标题插上放飞的翅膀。材料作文的写作:1.写议论文:(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2.写记叙文:(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3)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4)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要扣题目(中心),点题目(中心)。(5)文章中一般不需要出现材料。本题即此审题,写作即可。‎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 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材料的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次立主。九、求异同法。十、寻互补法。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中国古话说:“人穷志短。”‎ ‎②要引领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其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③最糟糕的贫困,莫过于智力贫乏。‎ ‎④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⑤有行为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当我们感觉自己拥有的某样东西(金钱、时间、健康和爱情等)不够时,这种感觉就会削弱我们的认知能力,影响我们做出明智的决定。‎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个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致富之路,我们都才刚刚开始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个“而”字用得并不好,让人们都觉得,造成礼崩乐坏人心不古的原因,就是仓廪不实、衣食不足的所谓“贫穷”。‎ 而我认为,这个地方应该用“乃”,不是表示充分性的“就”,而是表示必要性的“才”。仓廪实、衣食足只是人们脱离贫穷的必要的第一阶段。而我们是走在第二阶段的路途之上,我们身上的贫困却不为人所知。‎ 贫困是一种疲惫的滋味,生命只有奔波,而没有歇息。庄子有云:“贫也,非惫也。”在庄子看来,精神上的疲惫比生活上的拮据还可怕。当如日中天的张国荣淤积一腔难以言说的孤独在空中划出一道凄美的弧线,与梦中的《霸王别姬》一同浮沉,他一定明白了,肉体的拼搏怎释化得了精神的疲惫。疲惫并不一定只属于穷人,内心的困顿感总是能够穿越富与穷的界限。现代人学会过一种松弛而有朴素信仰的生活,其实就是脱贫。从地里走出来的人们,重拾一颗走回地里的心,就是精神上的贵族。‎ 贫困是无所事事,无所担负,生命只有索取,而没有奉献。每个人在生命历程中都会有所肩负。很多人错误地把这种肩负,当成了贫困,并不断抱怨。其实他抱怨的并不是肩负本身,而是自己的脆弱与无能。所以恰恰相反,能够有所肩负,扛起家庭的重担与社会的责任,让自己觉得“有用”,让家人觉得“安心”,让社会得到的,多于从社会汲取的,才会幸福相随,富贵相伴。现代人的财富并不是用实际占有的来度量,而是用实际施与的来度量,因为我们终于了解到,只有带来幸福感的财富,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 贫困是永远学不会满足,离不了一颗名利心。对于和平年代的现代人来讲,穷与富都是相对而言。那些成天念着“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往往并不是穷人。于丹在《百家讲坛》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狗问妈妈,“如果把我的尾巴比作幸福,为什么我拼命抓它都抓不到呢?”妈妈说:“不要紧,走走看。”狗走了几步,终于发现,他的幸福总是跟在他的身后。‎ 从杭州纵火案的保姆,到那位每月辛苦还六千房贷的教科书式老赖,他们拼命地想抓住幸福的尾巴,然而都事与愿违。一个人是不是困窘于贫困,其实在于他对所谓贫困的接受程度;是不是惶然于富贵,也在于他对失去富贵的接受程度。这其实是一种智慧,所以才有那句“最糟糕的贫困,莫过于智力贫乏”。如果保姆能安然歆享女主人和她的友谊,如果“老赖”能够依法缴纳赔偿金,如果刘鑫能够在第一时间抚平江歌妈妈的创伤,他们不仅不会撞见自己那么恐惧的所谓“贫穷”,人生反而可以走开去,而不必陷于如今的窘境。‎ 不得不承认,经济的问题、生存的困窘的确会牵累人的心灵选择。每个人都有心为形役的痛苦。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比任何世代,都更有条件拥有一个安稳坦荡的内心境界和无所拘囿的人生态度, 比任何世代,都更接近真正的富裕。‎ 致富之路,我们都才刚刚开始。‎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考生应该弄清楚每则材料的内涵或实质。材料中的②③④紧扣当今“脱贫攻坚”时事热点,从脱贫的观念、脱贫的本质和脱贫的目标三个方面,为考生呈现出作文材料的核心主体部分——“脱贫攻坚”工作。材料①利用古代熟语指出了“穷”和“志”的关系,材料⑤是从行为学和心理学角度,指出影响人的认知能力的因素。这两则资料其实是指出了人们在认知方面(穷与志)的一个普遍规律。其次,考生应该弄清楚这几则材料之间的关系。这些看似杂乱的几则材料,实则有着内在联系。总体来看,这五个材料可以分成两个大类。材料①⑤为一类,谈的是人类认知的普遍规律:人的处境困厄(拥有的东西少)时,其志向也就小(认知和判断力也就减弱)了。而材料②③④‎ 应该为一类,谈的是普遍认知规律下的社会实践工作。这两类材料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因为人类在认知方面存在“人穷志短”的普遍规律,因此,要达到“脱真贫、真脱贫”的目标,就应该转变贫困群众的观念,发挥贫穷者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改变扶贫的方向(“经济扶贫”到“智力扶贫”)。最后,要明确题干的要求——“以其中两三个材料为 基础确定立意”。也就是说,考生在立意时,不能只抓住五个材料中的一个材料来孤立地思考立意,应该至少抓住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材料来综合立意。因此,在立意时,理清所选材料之间的关系,是准确立意的关键。如抓住材料③④来立意,则可重点谈“扶贫当扶智”;再如抓住材料①和材料②来立意,则可重点谈“要脱贫、先扶志”。选择不同的材料组合,可能得出不同的立意,这也正是作文题目开放性的体现。但考生应该清楚,在自由组合材料进行立意时,应该明确这几则材料的重心(不应该忽视“脱贫”这一核心),并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因果、主次等)。选择其中的两三个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立意参考立意如下: 1、扶贫先扶“智”;2、扶贫先扶“志”;3、找准“精准扶贫”的关键点:立“志”与扶“智”;4、真正的“脱贫”在于思想上的脱贫(远大志向);5、脱真贫,要从“志”和“智”入手;6、脱贫工作始于“思想的改变”;7、人应该避免“穷”则志“短”;8、做人,应该有远大的志向;9、不要让贫穷把我们变得目光短浅。构思建议:1、由于题干没有对文体作出要求,因此,考生可以考虑写记叙文,也可以考虑写议论文,甚至写成其它体裁的文章。但一定要注意,下笔前一定要想好写什么体裁的文章,以免写成“四不像”。如果考生在记叙一件脱贫的事,和论述对脱贫的看法两方面,摇摆不定,则可能出现文体不明确的现象。2、如果写成记叙文或者叙事散文,则可以通过写一件“脱贫攻坚”的事或者几个“脱贫攻坚”的场景来表现思想主题,这类文章要想得高分的话,就应该在选材、构思、细节描写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力争有亮点。如果写成议论文,则可以按一般阐释性议论文写作,也可以按任务驱动型作文来写。但不管按哪种方式写作,都应该紧扣材料,从材料中提取观点,多层面、多角度加以论证。‎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被虚拟化,虛拟世界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人们较为关注的“虚拟世界关键词”有:互联网十、人工智能、个人信息、网络诈骗、信息共享、网络病毒、网购。 ‎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虚拟世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共享的信息化时代 日前,出现了越来越多大家可以共同享用的资源:ofo、小鸣、Evcard等等。这些共享资源正在潜移默化、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城市。‎ 自从20世纪70年代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诞生,人们的生活观念就有了巨大的改变,万维网、因特网的出现,将人们家庭的信息以一种似乎不可能达到的速度飞一般地传送到世界各地,传送到千家万户。‎ 正是因为这些互联网络的诞生,一些人们产生了“让资源共享”的理念。自2015年年末第一辆摩拜单车在北京诞生,人们的生活理念便出现了改变:自行车、雨伞等一些“私人财产”,因为受到了“共享理念”的影响,适用范围不再局限于家庭,而可以遍布整个城市使得家家户户都能享受到“共享资源”,我想,这应该就是“共享资源”最大的益处。‎ 一次在路边,我看见一位行色匆匆的路人,只见他不停向飞驰的出租车招手,可司机们就像是没有看到他似的。这时,他看见一旁有一辆名为“享骑”的电单车,只见他拿出手机,对车牌扫了扫码,不过几秒钟,便骑上车,扬长而去。现在“共享资源”的发达程度,虽说还不能取代人们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但却十分方便,这件事便是其中一个很好的论证。‎ 共享雨伞,共享单车,共享书店,共享汽车……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对我们十分重要的生活用具,甚至一些人们“竭尽财力”想要购得的“宝贵财产”,现在都变成了大家能够共同享用的资源,既低碳环保而又不浪费钱财,共享资源的许多优势,已经可以取代人们日常依赖的名牌豪车,私家宝马。‎ 截至目前,共享资源的范围已经遍及国外,在纽约,在伦敦,在阿拉斯加,在佛罗里达,共享资源都得到了外国友人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认可和喜爱。‎ 现在,这些共享资源正逐步地将我们的城市打造成一个共享化、信息化的现代化城市,无论男女老少,都能享用到共享资源带给他们的便利与快乐。相信在这个先进观念、先进思想的驱动下,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城市,我们的世界,都会变得更加灿烂,更加繁荣,更加美好!‎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中的关键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虚拟世界给人类带来便利的:互联网十、人工智能、网购信息共享;另一类是虚拟世界给人类带来的危机:个人信息、网络诈骗、网络病毒。写作时,可以选择其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关键词,互联网大数据推动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信息共享,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足不出户便购买到自己满意的产品,可以叫来订餐。与此同时,人工智能逐渐进入 人们的生活,逐渐解放了人类,让生活更加便利。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网络发展中,不法分子利用其漏洞制造了网络病毒致使多国网络核心受到威胁,人们应如何应对值得思考;从国内而言,山东徐玉玉案让人对信息安全越发关注,包括近段时间出现的李文星被害案,引发人们的担忧与焦虑。人们哪里是安全的?哪个人的信息不泄露?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成为国人、政府、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本题可写的东西很多,选择好自己了解并熟悉的关键词,完全可以写出好文章。 ‎ 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点睛:关键词、关键句的作文是2017年高考作文类型,此类型作文要写好首先是解读关键词句的意思,其次才可能结合关键词的内涵准确立意。而要真正理解关键词的内涵最好能结合关键词句产生的背景,以及材料中给这些关键词附加的限定来理解,如关键句的作者、创作背景,关键词产生的背景。忌望文生义,断章取义,主观臆断。如本题材料提供了七个“虚拟世界关键词”——互联网十、人工智能、个人信息、网络诈骗、信息共享、网络病毒、网购。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将其“一分为二”——“虚拟世界关键词”利与弊。然后选择一个自己更为熟悉的方面立意写作即可。‎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华严经》‎ ‎②某中学高二某班召开了“不忘初心,砥砺青春”的主题班会。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的初心或对初心的看法。有的说一直想学建筑,设计有中国特色的房子;有的说自己想学医,但家人反对,说学医太累;有的说,初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鲁迅就弃医从文了,关键是入一行爱一行。班主任老师就大家的发言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引用李大钊的名言寄语同学们:“‎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什么是初心?你对青年人应怎样保持初心有哪些深刻的思考?请联系实际,综合上面的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要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不忘初心 ‎《华严经》里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什么是初心?‎ ‎1912年春天,哈佛大学教授桑塔亚纳正站在课堂上给学生们上课,突然,一只知更鸟飞落在教室的窗台上,欢叫不停。桑塔亚纳被这只小鸟所吸引,静静地端详着它。过了许久,他才转过身来,轻轻地对学生们说:“对不起,同学们,我与春天有个约会,现在得去践约了。”说完,便走出了教室。‎ 那一年,49岁的桑塔亚纳回到了他远在欧洲的故乡,徜徉于自然美丽的风景,埋头于古老大陆璀璨的文化中。数年后,《英伦独语》诞生了,桑塔亚纳为他的美学绘上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原来,初心,就是在人生的起点所许下的梦想,是一生渴望抵达的目标。‎ 初心给了我们一种积极进取的状态。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说,创造的秘密就在于初学者的心态。初心正如一个新生儿面对这个世界一样,永远充满好奇、求知欲和赞叹。因为如此,乔布斯始终把自己当作初学者,时刻保持一种探索的热情,他总是说:“现在的我仍然在新兵营训练。”‎ 初心也给了我们成长的内在力量。84岁时,星云大师说:“我出家做和尚,是自愿的。人生经历这么多挫折,始终不忘记,最初为什么要出家。生活很辛苦,只要你不忘记最初为什么开始,就心甘情愿。不忘初心,就是力量。”‎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初心,它是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是恋爱时的第一次萌动,是梦想时的第一次出发。初心如此美好,难怪纳兰性德要说,“人生若只如初见”。‎ 在这个时代,初心常常被我们遗忘,正如纪伯伦所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因为忘记了初心,我们走得十分茫然,多了许多柴米油盐的奔波,少了许多仰望星空的浪漫;因为忘记了初心,我们已经不知道为什么来,要到哪里去;因为忘记了初心,时光荏苒之后,我们会经常听到人们的忏悔:假如当初我不随意放弃,要是我愿意刻苦,要是我有恒心和毅力,一定不会是眼前的样子。‎ 人生只有一次,生命无法重来,要记得自己的初心。经常回头望一下自己的来路,回忆起当初为什么起程;经常让自己回到起点,给自己鼓足从头开始的勇气;经常纯净自己的内心,给自己一双澄澈的眼睛。‎ 不忘初心,才会找对人生的方向,才会坚定我们的追求,抵达自己的初衷。就像一首诗中所言:从前,所有的甜蜜与哀愁,所有的勇敢与脆弱,所有的跋涉与歇息,原来,都是在为了,向着,初来的自己,进发。‎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是考查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不忘初心”是当下的一个热词。材料巧妙地将这个热词与青春联系起来,引发学生对青年人应该怎样保持一颗初心的深度思考。材料①是“不忘初心”的出处,“初心”是人的初发心,从芸芸众生的广义来说,就是一个人最初的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人格、操守等积极向上的东西。一个人不忘初心,才能时刻鞭策自己,有所收获,有所作为。这是“不忘初心”的内涵。材料②‎ 包括:班会主题,同学发言,李大钊的名言。同学们的发言实际上隐含了一种现象:一个人有自己的青春理想,可是理想会遇到现实问题。一方面是不忘初心,执着前行,才能成事;一方面是个人最初的理想、愿望可能因现实而改变。如何辩证看待初心?什么时候应该坚守?什么时候应该变通?是写好这篇文章需要思考的问题。李大钊的箴言体现的内容是青春时期必须树立远大理想,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青春时期,是人生的春天,是孕育理想,确立志向的最佳时期,人生的价值体现在对他人、对社会的奉献之中,这一箴言为我们提供了青春追求的更高境界,可以作为立意的一个大方向。‎ 点睛:什么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话题、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的嬗变。相较于话题作文那样放得过宽,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限制过多、文体单一等有很大优势,但其作文不确定的角度也为套作和宿构提供了空间。因此在新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这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近年在继承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增加如2015课标卷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来考查学生真正的作文能力。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 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 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1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2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展示自己的价值判断。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要转变观念,再不是那种抓住一个词就立意,准备几个例子就作文的时候了,必须按照指定的任务去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写法往往具有暗示性,比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2卷作文“你认为谁更有风采”中的“更”写法必须是比较、对比,从而确立自己的观点。‎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毛泽东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要弘扬“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往往正蕴藏在历代圣哲先贤、仁人志士的精神气节中:孔子、庄子、陶渊明、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陆游、岳飞……‎ 作为当代青年,应该具有怎样的“中国精神”?请结合材料中的两三个典型人物,谈一谈你对“中国精神”的理解和认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有了精神,别人就不会以轻蔑的目光看扁你,就不会以飘忽的眼神注视你,就不会以不屑的态度对待你。‎ 即使活得再累,也得有一点毅力。就像宁夏1993年“7.23”特大空难的亲历者王嘉鹏。“7.23”特大空难造成王嘉鹏腰椎爆裂骨折并伴下肢截瘫。但是凭着他那坚强的意志,成为了中国惟一考取挪威红十字挪迪克世界联合学院的学生,并在两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了业。此后,他参加了第36届瑞特尔耐特世界残疾人滑雪比赛,荣获两枚金牌,还应邀出席了1998年诺贝尔和平颁奖仪式。这是怎样的一种荣耀啊,而默默地支撑着他的,就是他那顽强的毅力和永不屈服的精神。‎ 逃避、哭泣、唉声叹气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乞求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只能使别人更看不起你。而能够感动人的,永远都是那些能够全力抵抗挫折,一次次倒下后又一次次奋力站起来的人。‎ 看过体操比赛的人一定不会不知道中国体操男团的领军人物李小鹏吧!雅典的失败好似暗藏在角落中的黑影,猛然抡起铁棒,冷不防给了小鹏重重一击,使他在雅典的美梦化为青烟。“失败不一定是坏事,及时总结原因也是一种收获。”小鹏很坦诚,虽然他惯于将自己的想法“雪藏”‎ ‎,但重整河山的信念却从他坚毅的目光中表露无遗。看着回国第二天就进训练馆训练的李小鹏,你会相信鹏鸟依旧翱翔。他只不过是暂时遇到了暴风雨,不能伸展开湿淋淋的双翼,但是绝对没有丧失旺盛的斗志和孤傲。尽管失意雅典,尽管伤病缠身,但李小鹏从不言弃,并已表示要坚持到2008年。这是怎样的一种坚强啊,而在08奥运梦的背后,小鹏又将付出怎样的艰辛和努力;在这茫茫的荆棘路上,又将遇到多少泥地与沼泽?!然而小鹏却越挫越勇,凭着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毅然踏上了08的征途……‎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现提出“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然后分析原因: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要弘扬“中国精神”;再分析如何获得“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往往正蕴藏在历代圣哲先贤、仁人志士的精神气节中,再提出写作要求从“孔子、庄子、陶渊明、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陆游、岳飞”中选取两三个人物,谈谈对“中国精神”的理解。可见写作首先要选取人物,然后谈他们的“精神”,再分析其“中国精神”对自己的启示,如孔子、司马迁结合可谈“做事“要‘有为’当先”;杜甫、陆游、岳飞组合可谈“精忠报国,心忧天下”;庄子、李白、苏轼、陶渊明组合可谈“要求有一个淡泊、豁达之心”。行文时注意现提出观点,然后结合人物的事迹谈其“精神”,再分析其当代的意义,做到中心明确,符合题目的任务要求。‎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材料一:3月2日,电影《厉害了,我的国》震撼上映,影片由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网、中国港开始,接着以全方位的视角深层次地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大国重器、创新科技、幸福小家、和谐中国、大国外交等方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影片所展现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在观众中引发强烈反响,观众们纷纷为祖国“点赞”。 ‎ 材料二:《谢谢了,我的家》是由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最近推出的季播节日,节目围绕每位嘉宾成长经历中与家人相关的故事展开访谈,从中挖掘家庭、家风对成长的重要意义,深受观众喜爱。 ‎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或思考?请选择其中一则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触或思考。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父母爱的重要性 父爱如山,母爱似水。这刚与柔的结合,才成就了独一无二的孩子,才成就了孩子的健全。‎ 虽然爱的方式不同,但皆出自真心。‎ 父亲更趋向于理性。理性的父亲总是那样的严肃,对孩子的教育决不放水,引导孩子的价值观。‎ 而母亲趋于感性。感性的母亲总是那样的温柔,呵护着孩子的一点一滴。‎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的严父慈母已演变为“虎妈猫爸”。母亲更加强势,而父亲却开始溺爱孩子,这并不畸形,只是女性意识逐渐增强,而男性则愿意去享受一份独特的父爱。现在孩子与父母不再是处于绝对的被管教育 与管教的角色上,而是趋于一种平等,他们可以坐下来,面对面的、心平气和的交流,即使意见上有一些不统一也可以协调,不再是绝对的服从。‎ 现在的父母与孩子更像是朋友,一对父子可以一同在电脑前比赛打游戏,一对母女可以在厨房里切磋厨艺,他们是平等的。现在的父母更喜爱以平等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因为即使只是一个小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与尊严。所以,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尊重你。‎ 前大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男子挣钱养家,女子相夫教子。而现在都是夫妻齐上阵,于是,孩子不论是对于父爱还是对于母爱,获得的都更少,于是出现了许多想以各种不良方式吸引父母注意的问题少年。‎ 他们只是缺少爱。但请要相信父母对自己的爱,他们的忙碌只是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好,他们的爱是毋庸置疑的,只是不说出口的爱会令成长中的孩子没有归属感,所以,即使忙,也要多花点时间在孩子身上。‎ 父母的爱如蓝色的海洋,幽远而可贵。虽有时方式不对,可作为孩子的我们更要学会体谅,尝试着沟通,亲情会变得更加美好。‎ 爱不是一种束缚,它只是一个人心灵的港湾,最坚实的后盾。所以千万不要以爱为名,束缚孩子的发展。‎ 亲情如歌,一路悠扬;亲情如诗,深远宁静。‎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一,要求考生围绕“国”做文章。或对国人深情赞美伟大祖国,或向世界隆重介绍伟大祖国赞美或介绍祖国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发展变化和巨大成就:或科技创新成果(包括中国桥、路、车、网、港等);或建设幸福家庭、创建和谐中国的丰功伟绩;或大国外交的巨大成就。或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力量等。材料二,要求考生围绕“家”做文章。或谈家庭给子女以温情的作用;或谈父母对子女关爱的重要性;或谈兄弟姐妹互相帮助的好处;或谈家风对子女成长的意义;或谈家教对子女的影响;或谈对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感恩、感激;等等。题干要求考生“选择其中一则材料”写文章谈感受,建议考生从这两则材料中选择自己感受较深的一则来写,如写议论文要注意观点鲜明,论证有力,如写记叙文则要注意以小见大。‎ 立意角度参考:‎ 材料一:赞美祖国的富饶美丽,表达自豪感;今昔对比,赞美祖国外交的巨大成就;阐述中国精神;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等等。‎ 材料二:家风对子女成长的意义,对社会的作用;家是温暖的港湾;珍惜亲情,等等。‎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本题所给两则材料都可以多角度立意,考生可选择自己感受较深的一则材料,确定一个小角度,以小见大,表达对“国”或“家”的情感与认识。‎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近期,《寻找手艺》这部纪录片意外走红。这部片子历时3年,辗转23个省,用接近原始的镜头语言,记录下199位手艺人和144项传统手艺。该片导演原本是个司机,为了拍这部纪录片自筹经费,卖了房子,历经千辛万苦。或许正是因为主创们在拍摄作品时,不首先考虑拿它去换取市场、兑现名利,这部纪录片才保持了可贵的“初心”。‎ 材料二:央视的《朗读者》节目利用“朗读亭”将朗读热从线上推延至线下,形成人际传播格局,在社会的非触网人群中也产生了强烈反响。‎ 材料三:央视财经频道的《魅力中国城》将创作视野转向城市文化,采用“文化+旅游”双管齐下的模式,深入挖掘城市的厚重内涵和独特魅力。‎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莫忘初心 人是社会的,但它更是人性的。马斯洛从人本心理学的角度如是说。诚然,认识社会中的一元,但他终归是人本的,人性的。人的初心,本不该在历史的暗角独自流泪。‎ 看那追求自我的葡萄藤,他拘于自己的意志,一心向上攀爬,却在恍惚中忘却了开花结果的本心。‎ 在看那追求子我的狂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风驰电掣,却忘记了他们最本真的初心---享受生活。‎ 人生不过是一场无比真实的梦。人的本心,便是人性。王阳明说:为善去恶是格物。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卢梭说:人性本善。尼采说:上帝已死,我是超人。弗洛伊德说:我生终结,无怨无悔。不管是阮籍的登高狂啸,穷途悲哭;还是岱康在洛阳城外的寒风中打铁叮叮。不管是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壮怀激烈,还是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的逍遥浮游。不管是风动帆动,还是我动心动。都是光明的本心,光明的人性。‎ 本心是什么?是呐喊,是咆哮;是阳春,是白雪;是烽火狼烟,是万箭齐发;是清霜紫电,是倚天太阿;是飞影大宛,是爪黄的卢;是爽籁发而清风生,是烟光凝而白云遏;是风萧萧兮易水寒,是探虎穴兮入蛟宫。纵使在风暴中迷失了方向,在寒流中灭去了焰火。还会有一个声音坚定的呼喊着,那便是本心的呼唤。‎ 在社会的沙漠里,最容易干枯的,便是那可初心。在流俗中被污染,在利益中被尘封。社会太纷乱,人心太聒噪。人的初心,又受到了怎样的污染,我不得而知。但我清楚的知道,只有保持这本心,光光明明,干干净净,才是人生真正的答案。‎ 有人问:人生的价值是什么?不管是奉献还是教育;是思考,还是劳动,是爱还是牺牲,那都不是本真,不是真正的初心。真正的初心不是别的,是-----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本题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题,在审题立意时,要找出这三则材料的契合点。仔细阅读这三则材料,可以得出:材料一侧重指出保护传统文化应保持“初心”,摒弃功利之心。材料二侧重指出传承传统文化的形式发生变化,越来越接地气。材料三重在指出传承传统文化要有多变的形式,更要彰显其内涵和魅力。综合三则材料,我们可以找出其中的共性,即传承传统文化要不拘一格,有多变的方式、方法。可参考以下立意:①传承传统文化要保持初心,不拘一格;②接地气的文化传承方式才是人们最喜欢的;③“变”是一种智慧能有效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阅读的意义。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终于迎来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也进入就业观念不断变化的时代,由铁饭碗到自由职场,由给人打工到自己当老板,创业已经成为大多数年轻人的梦想,而“大众创业”更是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 年轻人把创业当做一种实现自身价值的崭新方式,面对创业,机遇、资金、创新、政策、环境、心态、知识、关系、经验等等因素,你认为什么最重要?请从中选择两三个词语来表达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词语,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抓住机遇 当透明的玻璃轻盈地坠落大地,依然裂而不破时,你是静静地拿起它放回,抑或是留个小小的问号于心间呢?当红澄澄的苹果顽皮地碰到你脑袋时,你是满怀愤恨地将其啃掉,抑或是贴上一个小小的问题标签呢?‎ 殊不知,多少的机遇与创新正与你失之交臂时,可就有人却抓住了。别捏迪克因那片玻璃的坠落而获得在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他将一个个小小的问号常驻于心间,用不断的思考将一个个问号变为了惊叹号,完成了一项华丽的转变。牛顿同样抓住了,苹果坠地,多么平凡的现象可他却细心钻研,耐心探索,让那些问题标签灰飞烟灭,换之以无尽的荣誉与桂冠,将机遇无限地放大,创造无穷的奇迹!‎ 机遇确实导致了成功,可它并不是成功的捷径。机遇的背后凝聚了太多的辛酸与苦楚,耗费了太多的精力与时间。试想要是别捏迪克、牛顿没有长期的科学研究与独立的思维探索,又如何能从如此细小的生活现象抓住机遇的尾巴呢?看来,机遇只属于那些做好准备的人!当人们在惊羡郎朗美妙的钢琴独奏时,可曾想到他是如何走上这一步的呢?他总是默默地将曲子练得炉火纯青,又正好碰上安德鲁的缺憾,一瞬间震惊全座,若不是无数次的演奏,又如何能将这次的缺憾转变成机遇呢?“台上一分钟,台上十年功。”可别把机遇想得太容易,它好似横空出世的闪电,稍不注意就消失于天际,关键在于你是否有准备,有耐心,坚持不懈地干下去!‎ 当然,努力贮备这些是必不可少的,那么留意生活的细节对机遇更显得尤为重要。‎ 熟悉的《二泉映月》流入你心扉的同时,你是否感觉到了阿炳新平如水的淡然,这便是他扎根于民众,在生活中寻找独特细节的魅力,折射出他自身的人格。牛顿、别捏迪克他们又谁没有留意生活的细节,而抓住细节的呢?机遇的产生不是凡尔纳的幻想,也不是源自于空中楼阁的梦想,更不是尼采“幻化为太阳”的痴想,机遇的产生是以生活为基础的。生活之于机遇,如土壤之于种子,水分之于花朵……‎ 机遇就像一架梯子,双手插于口袋的人是怎样也爬不上的,那么就让我们不要再对晚霞抱有幻想,努力对着朝霞干吧!‎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所给的材料讲的是改革开放后,就业观念不断变化:由铁饭碗到自由职场,由给人打工到自己当老板,创业已经成为大多数年轻人的梦想,而“大众创业”‎ 更是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年轻人把创业当做一种实现自身价值的崭新方式。写作要求:从机遇、资金、创新、政策、环境、心态、知识、关系、经验等等这些因素中,选择两三个词语表达考生面对年轻人创业的思考。要求选好词语,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可以选择两个词语,如选择“环境、机遇”立意为:国家宽松的环境就是创业的机遇;如选择“政策、机遇”立意为:抓住国家鼓励性的政策就是在抓住了创业的机遇;选择“知识、经验”立意为:创业成功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经验;选择“心态、创新”立意为:创业又有创新的思维和拼搏的心态;等等。可以选择三个词语,如“机遇、心态、环境”,可以写在有利的创业环境中,要具有创新的思维,不走老路的心态。总之,选择的几个词语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要是创业的必备要素。在作文时,要阐述不同的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它们对创业所起的不同作用和意义。材料作文的写作:1.写议论文:(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2.写记叙文:(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3)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4)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要扣题目(中心),点题目(中心)。(5)文章中一般不需要出现材料。本题即此审题,写作即可。‎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书者,著也,以手执笔,着于竹帛。”曾经,写得一手好字是很多人的梦想,在文明的薪火相传中,书法更作为一门艺术,成为中华文明的一大特色。‎ 在今天,无论是研墨润笔,或者拿硬笔书写,在很多时候都已经可遇而不可求。相反,在键盘上敲打、在手机上按压,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的“常态”,“失写症”成为了“键盘族”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如今这些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了国人的重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失写症”是一种可怕的社会病 随着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与此前河南卫视《汉字英雄》的热播,我们生活中天天使用,又常常忽视的汉字成了热门话题。虽然节目里是一群中学生在比拼,但对成年观众造成的冲击也不小——不少人开始反省,自己是否有提笔忘字的尴尬。有专家认为,“失写症”已成为一种时代现象,根本解决办法是从现在开始,让孩子们练好“童子功”。‎ 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随着电脑的普及,“无纸化”办公,一切全都在电脑中操作。“无纸化”办公公“无笔化”写字也进入百姓家,电脑对我们学习和工作来说带来很大,但也正是由于这种方便,助长了人们懒惰和僵化,“失写症”‎ 也随之而生。一项千百年来被人们运用自如的汉字手写艺术,却在电脑和网络普及应用的一二十年间就陷入尴尬境地,完全归因于新技术的罪过乃是推脱我们自身传承文化的使命与责任。‎ 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大学生对电脑等数码多媒体有依赖感,遇到结构稍微复杂一点的汉字就要借助手机和电脑来“救助”。还呈现出一种越来越年轻化甚至是儿童化的趋势,实在是一种悲哀。这样的“写字困境”频现,已经成为一种可怕的“社会病”。不仅隐藏着学校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中文教育的失落与迷失,也意味着传统的汉字书写艺术及其所传承的中国语言文化也在离我们渐行渐远,值得我们反思和重视。‎ 汉字博大精深,底蕴丰厚,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象征。文字是传承、是文明,传承中国古老的成文化。华夏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与浩如烟海的母语文献代代相传是分不开的。“失写症”提笔忘字,乃至错别字连天,仍然让人感到尴尬。俗语常说:“字如其人”,尊重文字其实就是等于尊重与你交流联系的文字接收者,我们不能要求执笔者都写出一手漂亮工整的字词,但希望提笔忘字者至少能够在表达自己意见的同时写出一个或一段规范的字句。‎ 我们在享受网络时代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我们中华民族所拥有的、独特的美好享受——汉字书写。解决“提笔忘字”的根本还在于让书写教育回归学生课堂,回归到人们日常的工作生活当中。拿起纸笔,从你我做起,开始书写,享受书写!‎ ‎【解析】试题分析:1、从命题形式上看,本次考试仍然是材料作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题目开放性较大,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 ‎2、此次作文命题,也体现了命题者对今年高考作文的大胆预测,这对后期作文冲刺复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材料要求考生就汉字“手写”与“打字”谈自己的见解,因此,考生可从赞成“手写(继承传统文化)”、赞成“打字(顺应现代科技发展)”,或者辩证地看待“二者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三个角度去审题立意。‎ ‎【参考立意】‎ 一、赞成“手写汉字”:‎ ‎(1)汉字书写,需要回归手写 ‎(2)让传统书写技艺世代传承 ‎(3)我们应重视汉字手写 ‎(4)手写汉字,不应衰落的文明素养 ‎(5)传统文化不可轻易抛弃 ‎(6)莫让现代科技淹没传统文化 ‎(7)“失写症”当警惕 ‎……‎ 二、赞成“打字”:‎ ‎(1)不必恐惧“失写症”‎ ‎(2)打字,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打字”成为常态未尝不可 ‎(4)“打字”并不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 ‎……‎ 三、辩证看待二者:‎ ‎(1)“手写”与“打字”同等重要 ‎(2)“传统文化”应与“现代科技”携手发展 ‎(3)在继承传统文化(技艺)的同时,还应兼顾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与需要 ‎……‎ ‎【写作提示】‎ ‎1、最好按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行文;‎ ‎2、行文逻辑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3、审题立意时,最好能辩证地看待二者(“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与“现代科技的发展”)关系。‎ 材料主要展示了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下,一些传统文化技艺正在逐渐被冷落的现象。该如何在传承传统文化技艺(文明)的同时,又能兼顾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与需要,这不仅是命题者提出的主要问题,也应是考生立意时的主要思考点。‎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为世人呈现了灿烂的文化。古代,丝绸、瓷器是中华文化输出的载体,中国一度成为西方人眼中文明富足的象征;近些年,孔子学院、影片《红海行动》、旗袍唐装、中华美食等再度出海,刮起了一股“中国风”;近日,抖音(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在海外平台上线新产品,通过制作纪录片,定制兵马俑、肉夹馍的特效贴纸等方式演绎中华文化。‎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中国符号 ‎29个巨大的脚印,沿着北京的中轴线,从永定门、前门、天安门、故宫、鼓楼一步步走向奥运会主会场,象征着第29届奥运会一步步走进中国、走进北京。脚印由火焰组成,代表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火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杰出的成就,它大大推进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一幅中国画卷从纸张制作、文房四宝到落墨着色、装裱成轴的全部过程,预示着文艺表演的整体美学品格,画卷中央铺放着一张白纸,画纸四周的绫子上,流淌着中国文化起源和发展的图案,有岩画、陶器和青铜器„„《画卷》表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起源和发展: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岩画是中国先民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陶器是中国古老的工艺美术品,中国古代青铜器,是中国古人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是孔子《论语》中的名句,由他的“三千弟子”吟诵,穿越历史,来到现代。‎ 一幅长达70米的画卷缓缓打开,伴随着悠扬的琴声,20多名舞蹈演员如飞般地舞动,一幅水墨画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原本铺在地上的水墨画瞬间缓缓立起。巨大的舞台上,孔子的弟子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而一个个活体字印刷的表演,既像古代的活字字盘,又像现代的电脑键盘。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古老的汉字承载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一个巨大的中国古代的“和”字出现在人们面前,又一个中国古代的“和”字展现在眼前,第三个现代的“和”字再次出现,三个“和”字,表现了中国汉字的演化过程,也表达了孔子的人文理念——“和为贵”。‎ 一幅巨大的地图出现在观众面前,展现出了中国古老的“丝绸之路”。‎ ‎2000多年前,中国的商队就经常带着贵重的丝绸由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丝绸之路”成为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这时候,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也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海上交通的路线,当年郑和就是通过这条海上之路下的西洋。长幅画卷上,出现了茶叶和陶瓷,一名女子捧指南针,她在为勇士指明方向。‎ 一道耀眼的焰火在体育场上方滚动,激活了古老的日晷。日晷将光反射到场地的缶上,缶是中国古老的打击乐器,由陶土或青铜制成。据了解,早在夏、商时代,就有了“击缶而歌”的演奏。光的律动,传达了“光阴”的概念。日晷是中国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铿锵的京剧锣鼓和悠扬的胡琴共同响起,拉开戏曲表演大幕。中国地域广阔,戏曲历史悠久,方言众多,因此,中国戏曲也衍生出了数百个品种,而京剧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种。兵俑是兵马俑的一种,陕西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称为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迹”。灯光渐渐聚集,两名演员柔声吟唱,古老的昆曲萦绕在人们的耳畔。昆曲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已选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地面上,中国最有名的五幅长卷《游春图》、《清明上河图》、《大驾卤簿图》、《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乾隆八旬万寿图卷》一一呈现,它们分别来自唐、宋、元、明、清五大朝代,在古典舞的陪衬下,再现了古代中国礼仪之邦的盛世气象。‎ ‎《自然》环节表演太极,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拳路,它的特点是“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灯光亮起,“八卦”呈现,生动再现了中国古老的哲学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008名太极演员排成圆阵,体现了“天圆地方”。古画日月山川图,被孩子们染成了绿色,表达了环保的愿望,也体现了中国太极的核心观念:天人合一。‎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任务是“对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首先来看材料内容,抓住关键语句,提取有效信息。‎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为世人呈现了灿烂的文化”说明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内容纷呈。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而且中华文化以一贯之,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从来没有中断过 ,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可从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等角度立意。‎ ‎“古代,丝绸、瓷器是中华文化输出的载体,中国一度成为西方人眼中文明富足的象征;……定制兵马俑、肉夹馍的特效贴纸等方式演绎中华文化”,这段文字主要是论述中华文化输出的方式,从古代的丝绸、瓷器,到近年来的孔子学院、影片、旗袍唐装、中华美食等,再到近日的抖音,可以说中华文化的输出方式越来越多样,内容越来越丰富,这也说明了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从这个角度立意,参考立意有:‎ ‎(1)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2)立足中国实际,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借鉴世界先进文化的长处 不断创新新文化。(3)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传统是我们进行当代中国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4)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地创新。(5)在封闭的状态中发展自己的文化是不可能建设先进文化的。(6)让传统文化在我们手中继续传下去,千年万世,造福中华。(7)文化输出的方式、内容要有民族特色,文化传统。‎ 点睛:时事新闻类材料审题立意的方法。 ‎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 ‎ 我们知道,许多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因此,面对一件事情,我们首先应当“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探究其内在原因。也就是说,面对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首先可以考虑从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反映的本质这一角度立意。 ‎ 二、辩证角度析问题 ‎ 时事类作文材料中的事件,很多情况下是利弊互见,见仁见智,以使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对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从而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平常我们在QQ群里或微信群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人在讲道理、作分析时,观点过于偏激,总会对事物的某一方面过分的强调,把话说得太绝对;对某件事情要么大吹特吹,要么全盘否定。对于利弊互见的时事,我们必须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用辩证的角度来审题立意,来分析问题,才能使文章的观点更加客观真实,也更具说服力。 ‎ 三、明确主体作分析 ‎ 众所周知,一件事情会涉及不同的主体。因此,对于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涉事主体出发,引发不同的议论角度。 ‎ 四、联系现实求拓展 ‎ 为了增强作文的思想深刻性,使作文更具现实意义(这也应当是时事类作文的考查目标之一),时事类作文还须在就事论事之外,联系现实作拓展议论。 ‎ 当然,以上所说四种方法并不是孤立运用的,而是互相交叉,互相融合,相辅相成的。在对时事类作文材料进行审题立意的构思时可以综合运用其中两种以上的方法。‎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的教材以及古今中外的名著中都有很多典型的文学形象,请从下面的文学形象中任选一个,表达你的思考或看法。‎ 祥林嫂 林冲 林黛玉 卡西莫多 高觉新 要求:选好角度,观点明确,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祥林嫂我想对你说 祥林嫂:‎ 听闻你的不幸遭遇,我心底油然而生一种同情与怜悯。天灾,人祸,当这一切的苦难接二连三的发生在你身上时,或许心灵的堤坝远比肉体的更早崩裂吧……‎ 或许,你一直相信——“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吧。鲁镇,是你做女工的地方,你,日日,月月,在这里干活,难道你与这里还不够熟悉吗?既然熟悉,为何不肯为自己辩白?!或许,在争取一下,挽救的就是自己的一条性命啊!‎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确如此。‎ 他们歧视你,贬低你,说你克夫,克子又败坏了风气,玷污了伟大神圣的祭祀,又不干不净的像个瘟神……你为什么不站出来,说明自己从来没有伤害过任何人,你为何要为这些莫须有的罪名买单?那是因为你太早的认了命,不再为自己的心声而呐喊!而如今想来,那些相克的道理岂不是很可笑?退一步说吧,既然有相克,又为何没有相生?相生相克之类,大多是相对的,难道真有一个没用的劳什子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只为终日浑浑噩噩的费尽心思妨碍他人?“天生我材必有用”靠你自己一双勤劳的双手,吃苦耐劳的精神,何愁活不下去?可惜啊,你没有这样想。你一言不发,深深的沉浸在自责当中,默认了他们的一切指责,自己亲手把自己推入了无尽的深渊之中,打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你自己已然否认了自己,又让别人如何相信你帮助你?!一个自暴自弃之人,哪有资格告诫他人不要看贬自己?‎ 四叔四婶歧视你,不让你参加“祝福”,你既然尝试了“捐门槛”赎罪却无果,那么在你完全放弃之前,为什么就不肯为自己说一句话呢?告诉他们,你没有妨碍任何人,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至于再嫁,他们该懂的,你是被逼迫的啊。‎ 祥林嫂啊祥林嫂,某种程度上你的悲剧的造就难道不是你的原因?的确,社会的压抑,众人的歧视,观念的束缚……但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内心的软弱,是你面对封建思想的屈服……这一切的一切,着实怪不了别人。如果再重来一次,你且把心中所有的愤恨说出来吧!你且把胸中所有的痛楚讲出来吧!你也且把眼中忍回的泪水全部倾泻出来吧!到那时,即使仍免不了一死也将无憾了。因为你至少曾经拼搏过,斗争过 ,努力过!‎ 一个对你既怜又恨的人。‎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要求从“祥林嫂”“林冲”“林黛玉”“卡西莫多”“高觉新”的文学形象中任选一个,表达你的思考或看法。此题答题的关键首先要明确形象的特征,然后立意,“祥林嫂”可从其死因分析“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进而拓展到批判现在还有人搞迷信行为;也可探究“封建女性”的悲惨境遇,进而联系当今女性的权利保障问题。“林冲”可以探究其“造反”的心理过程,突出官逼民反的主题;“林黛玉”可以探究其悲剧的根源“自身的弱点和特殊的环境”。“高觉新”可以探究其性格中的“革命性”和“软弱性”。“卡西莫多”可以探究“美”和“丑”‎ 的错位以及如何审视一个人的问题。行文时注意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内容要围绕原著中的人物展开,既要忠于原著,还要跳出原著,体现自己的思考。‎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中国是诗的故乡。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栏目从《中国诗词大会》到《经典咏流传》,让古典诗词又一次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只是人们关注的取向各有不同:不少考生怀揣《中国古代古诗文64篇》期待拿分,荣获《中国诗词大会》第三期冠军的快递哥雷海为背诗抄诗只是喜爱,支教老师梁俊为古诗词谱曲并领着孩子们吟唱是为传承……‎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结合自己的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要求:选好角度,立意自定;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经典永流传 去年年初,中央一套的一档大型文化类栏目《中国诗词大会》迅速霸屏,除了让主持人董卿甚至于她的口红火得一塌糊涂外,更像是一股涓涓的清泉,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而今年春节刚过,中央一套又推出了一档“和诗以歌”的文化类栏目《经典咏流传》,更是以“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用更容易流传、更朗朗上口的歌唱的形式,再次为大家献上了一道文化大餐。《明日歌》、《将进酒》、《三字经》、《定风波》……我们曾经那么熟悉的经典诗词,没想到以这样的形式表达出来更令人回味无穷。‎ 对古诗词的赏析,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代爱国诗人的智慧和情怀中吸允滋润、涵养心灵。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传统源远流长,精彩鲜艳。‎ ‎《经典咏流传》是广大作曲者和演唱者,用现代优美的吭腔,把古诗词唱出了“厚重的文化情感,也注入了磅礴的现代风范”。主持人和四位鉴赏评论专家,真是“让观者听者心灵俱醉”,每首唱完之后,演播大厅的观众为之动容,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致敬。‎ 李白的《将进酒》,他“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潇洒洒,“用乐观好施肯定人生,肯定自我”,真是令人赞叹。《三字经》《木兰诗》《鹊桥仙》《梁祝》《明月歌》《静夜思》《别君叹》《秋思》等咏唱经典,每一首都充满着多元传统文化。特别那首用800年前的古琴和鸣《别君叹》,唱尽了大漠柔情和古道苍茫,让你“声声入耳,句句入心”。鉴赏员曾宝仪也感染得不禁潸然泪下。主持人撒贝宁说:“‎ 聆听历久弥新的经典咏唱,可以拂去我们记忆上的灰尘,让古代文人的情怀和智慧照亮我们美好的生活。”‎ 以当年的盛世文化,拥抱今天的文化盛世,连续在国家主流媒体推出的此类文化栏目,除了让我们明白,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外,更传递了一种信息——那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复兴已然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成为必然。‎ 这次《经典咏流传》,又是一次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它“不但把古诗词唱出了厚重的文化情感,也注入了磅礴的现代风范……”我们将在这里得到民族自信与民族魂的滋养,让经典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欣赏中华民族的“伟大与曼妙”!‎ 随着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国家日益强盛,文化自信的需求越发强烈。我们应该顺应潮流,积极运用各类平台媒体,尽其所能,大力弘扬我们五千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孔子云:“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伟大的时代赋予了我们伟大的使命,“士不可以不弘毅”尽管“任重而道远”我们也应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谈的是人们对关注古典诗词的态度。材料中列出了三种态度,其一是“不少考生怀揣《中国古代古诗文64篇》期待拿分”,他们只是把诗词当作提高分数的手段,学习古典诗词的目的是应付考试,他们的做法并不是真正的喜爱经典、传承经典,然而他们的做法在客观上却也能起到使经典流传的作用;其二是像雷海为一样的人,他们热爱经典,把经典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无意识地去传承经典;其三是像支教老师梁俊一样的人,他们自觉自发有意识地担负起了传承经典的责任。题干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写成文章,考生可以从上述三种态度中选择一种作为自己文章的立意来写,也可以独辟蹊径谈出自己的特有感受。总之,只要围绕对古典诗词的态度来写,都是符合要求的。‎ 立意角度参考:做经典的传承者,传承源自热爱,功利目的对传承经典的作用,等等。‎ 点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如题干要求“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结合自己的体验”这就是要求写作时学生有个性化的思考。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过去我们熟悉的是信封信纸,现在熟悉的是飞信微信;过去熟悉的是笔墨纸砚,现在熟悉的是鼠标键盘;过去熟悉的是书香墨宝,现在熟悉的是手机电脑。‎ 现在与过去对比,会引起我们许多联想和感慨。‎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守住传统文化 如今相对开放的国际环境,使得各种地域文化交汇融合,过各种洋节日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渐渐地不被重视。现今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着的使命。‎ 中国的传统和文明需要传承。这些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存和发展的产物。现在的中国人,未来的中国人,若是无法了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发展,轻视这些传统和文明,那么这样的中国人也就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品性的紧密联系,也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容被西化。中秋节寄托了游子对家的思念;端午节展现了耕作的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喜悦;清明节表达了亲人对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则体现了人民向往和平快乐生活的朴素愿望。这些节日背后所存在的意义,是任何一个洋节日无法替代的。‎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保护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从原来没有节假日变成了休假一天,电视媒体也日益加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提高人们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在这个受到外来文化强烈冲击的21世纪,我们太多地关注于西方万圣节的南瓜;情人节的玫瑰;圣诞节的白胡子老人。从而忽略了新年的“福”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饼,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都是一种本土文化的丢失,没有了这些文化和传统,我们也将丢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处于现今社会的我们依然要懂得不崇洋的道理。外国的传统和特色往往不适合拥有古老历史的中国。就像君主立宪制不适用于中国;刀叉无法成为中国人吃饭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说话方式无法改变中国人的婉转一样,洋节日也不应该成为中国人的节日。‎ 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历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长期积淀和凝聚之后又经后人总结和实践而成的,从种种节日风俗里,后世的人们可以清晰地体验到先民生活的历史文化图景。当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节日不再受重视,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被遗忘,中国“文明古国”的盛誉也将不复存在。‎ 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与弘扬,从自身做起,坚守中国传统文化。‎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暗含任务驱动。首先分析材料,材料用对比的方式展示文化的变化,“过去我们熟悉的是信封信纸,现在熟悉的是飞信微信;过去熟悉的是笔墨纸砚,现在熟悉的是鼠标键盘;过去熟悉的是书香墨宝,现在熟悉的是手机电脑”,信封信纸、笔墨纸砚、书香墨宝,代表的是传统文化;飞信微信、鼠标键盘、手机电脑是现代科技,这则材料实际上引导我们如何看待两者的关系。考生可以从“守住传统文化”的角度立意,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传统文化不能丢,应该坚守。还可以从“没有发展便没有一切”的角度立意,如果一味抓住传统文化而不知变通,势必会造成畏步不前的情况,因此,要注重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考生可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来谈,既要注重传统文化,又要重视科技发展,两者并不是水火不容,矛盾对立的。‎ 参考立意:‎ ‎1、守住传统文化;‎ ‎2、没有发展便没有一切;‎ ‎3、发展才是硬道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礼,指个人在待人接物、言语交流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如恭敬、和顺、谦让等等。然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人不会说话,豆腐心,偏偏有一张“刀子嘴”,恶意总能表达得很精准,善意的话说出口就变了味一一明明是关心,让对方感受到的却是抱怨和厌烦。事实上,只要我们稍稍改变一下用词,比如把“谢谢”改成“谢谢你”,把“随便”改成“听你的”,把“我不会”改成“我可以学”,把“听明白了吗”改成“我说明白了吗”,把“关我屁事”变成“你开心就 好”,把“关你屁事”变成“你猜呢”,表达的效果可能就会大不一样。‎ 对于现实里言语交谈中的失“礼”现象,你有什么样的体会?请结合生活实际,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重视礼仪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文明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 ,现在不管是乡村还是城市都掀起了一片“文明 热”我们杜尔伯特县还被评为:“全国的文明城市 ”作为一名公民,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春天,这意味着我们应该有一个崭新面貌。那么怎么才能使文明礼仪 洋溢在美丽的校园里呢?我们学生要穿着得体,符合学生身份,体现出新世纪学生篷勃向上的风采,因为仪表、仪容、仪态可以让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养。升旗仪式,最为庄严。这凝聚了文明与热血的国旗,在礼仪的包围中更显得鲜艳。此时此刻,国旗下的我们要严肃认真、精神饱满、高唱国歌,不负于“礼仪之邦”这个美誉。   ‎ 课堂礼仪对老师的教学影响很大,它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的荣誉与凝聚力,体现这个班的班风班貌。校园礼仪就更重要了,下课后的休息时间,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不拿粉笔头玩、上下楼梯一律右行、见老师和客人要用普通话主动问好。我们还应该爱护花草树木和一切设施,不穿越绿化带,爱护清洁卫生,服从老师管理和接受值周学生的批评劝阻。受到老师的帮助,应主动诚恳地说谢谢。同学之间也离不开礼仪,它会让我们在友好,合谐的的环境里健康成长。 真希望我们在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人能抛掉坏毛病、养成好习惯,不容“小恶”,不拒“小善”,让不文明的画面、不和谐的音符,少些,再少些。 ‎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那我们纵然拥有了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人对已对社会又有何用?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 清洁环境,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同学们,我们现在的时代是人生最美丽的春天,春天的天空湛蓝明亮,春天的太阳灿烂辉煌,春天的清风唤醒万物,春天的小草萌发新芽。而文明礼仪却是一棵种有生命的种子,只要适时播下这粒种子,它就会在我们的心灵里生根,并在青春花季结出丰硕的果实。因此,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从讲文明,讲礼貌出发,手拉手,肩并肩一起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解析】试题分析: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所给的材料的关键词是“礼”。围绕“礼”,材料指出了它的内涵、日常表现形式。材料还提到了做到“礼”的方法,比如改变日常用语,这样会收到大不一样的表达的效果。写作要求:对于现实里言语交谈中的失“礼”现象,你有什么样的体会?请结合生活实际,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立意可以是:改变用词,加强道德修养;怎样做到制止失礼;拥有“礼”是人的道德体现;……。构思:首先要指出现实里人与人之间的言语交谈中存在着失“礼”现象,然后分析产生这种失“礼”现象的根本原因是道德修养的缺失,不懂得恭敬、和顺、谦让等。最后提出解决失“礼”现象的办法。‎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种种“无人”值守的公共设施或公共服务已在我们身边悄然兴起,从无人售票公交、无人售货机、无人银行柜员机,直到眼下的无人值守图书馆、无人便利店、无人超市……对此,我们或许会联想到:便捷、规则、管理、信任、自律、道德、进步、时尚、创新、失业……‎ ‎ 某网站开辟“我也来说说‘无人……’”专栏,现在请你来发声。你可以将最熟悉的某些“无人”公共设施与某一个词或几个词语连结起来,展开思考与联想,表达你独到的看法或体验。‎ ‎ 注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答案】参考文章 值得推崇的“无人”行业 随着时代的发展,种种“无人”值守的公共设施或公共服务在我们身边悄然兴起,我认为,这一类服务是值得推崇的,理由如下:‎ ‎ “无人”行业的发展是一种创新的表现,与以往每家店都有着固定的员工值守不同的是,许多“无人”值守的店面开启二维码时代,前不久,马云创办的无人商店启用二维码支付形式,顾客在结束购物时只需拿出手机进行二维码扫描完成支付,耗时不到一分钟便可完成支付离开商店,与传统的人工收银相比,这一创新的支付方式解决了“无零钱”、“排队难”的收银弊端,在科技、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国家制定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无疑是鼓励大家创新,而“无人”值守的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无疑是一种创新,一种发展。‎ ‎ “无人”行为极大提升了社会信任度,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在社会各方面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不断降低,“老人摔倒不敢扶”等缺乏信任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缺乏信任,人们对陌生人变得越来越冷漠,而“无人”商店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商家信任消费者,才会采取“无人”值守的模式,而消费者获得这份信任便将这份信任传播出去,由此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由此可见“无人”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出现,增强了社会信任度。‎ ‎ “无人”行业为市民提供了很多便捷,没有导购员的推荐,消费者可以在“无人”商店中选购自己需要的东西,可在仓促时间内快速完成一次必需的选购,不必考虑排队、买单等浪费时间,这无疑为广大市民提供许多便捷。‎ 上述提到了许多“无人”行业的优点,但世上没有东西是十全十美的,一些地方出现的不买单案例,需要政府、商家出台有效的管理制度,社会进行道德教育,共同打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设一个良好的“无人”秩序。‎ 总的来说,“无人”公共设施与公共服务的兴起与发展,是十分值得推崇的。‎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篇现实性很强的材料作文,考生首先要弄清材料的大概情节,材料的内容是在说当下科技、经济发展下的“无人”现象。其次考生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便捷、规则、管理、信任、自律、道德、进步、时尚、创新、失业。这些关键词是无人给当下带来的影响,同时也是考生写作的立意的角度,比如说“无人要靠信任支持”“无人给人带来了便捷”“无人对就业的冲击”这些都可以作文学生写作的角度。最后考生要注意作文中要求“表达你独到的看法或体验”,这就要求考生要结合自身的切身体会,结合当下的社会现实对“无人”现象做深刻的总结和分析,考生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当下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的便捷和困惑,只有写这些内容,作文内容才能显得深刻。‎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 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根据材料看,作文供料的关键词:便捷、规则、管理、信任、自律、道德、进步、时尚、创新、失业。以上这些关键词可以成为学生立意的关键角度,同时也是给学生作文内容提供的最后的素材。考生要注意紧扣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写作,写作的时候要多关注社会现实,这样作文才能升格。‎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十九大绘就了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某班学生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小江说:“再有不到20年,我们国家将实现现代化,那时我们才30多岁,真是幸运的一代啊。”‎ 小张说:“进入现代化,都实现了高收入,人工智能,我们到时候就不用干活了,我看现在也不用费劲学习了。”‎ 小王说:“现代化不可能从天而降,还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就像登山,越到高处越不敢松劲。”‎ 小李说:“这个好像和我们个人没多大关系吧,我们只管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 小赵说:“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前几代人的奋发图强换来的,我们不能辜负前辈,要担起这历史性的责任。”‎ 对于以上同学的讨论,你有怎样的观点与态度?请选择其中一个角度,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幸福来自脚踏实地 俗话说得好:“无志者常立志。”感觉这句话哲理无限。看看 吧,那些整天信誓旦旦,说着豪言壮语的“有志者”们,有几个实 现了梦想?“梦想”二字到底是他们努力的代名词还是挥霍时光的 借口?想那些身在云端的梦想,还不如做会儿白日梦,要想实现梦 想,就只有八个字——脚踏实地,做好自己。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过:“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这句话更充分的说明了脚踏实地。当一个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 孩子还在练习的初期,让他叫爸爸妈妈可能不算难,但让他说一段 很长的话就吃力了,让他慢慢悠悠的走两步也还行,但让他奔跑那 就有“惨剧”发生了。每一样东西,都需要我们从初级学起。世界 上不可能有一生下来就会说六种语言的天才,成长的过程就是我们 学习的过程,只有脚踏实地的学习,才会有可能成功,如果从一开 始每个人都想着开飞机,那这世界不还得乱成一团? 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是挥汗如雨的艰难。被人们称为天才的爱 因斯坦曾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简短的话语 ,反差极大的数字向我们有力的证明了天才的真正含义。那些荣耀 的背后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那种身在云端的美妙感觉需要在地 上磨砺多久?每一个人只有脚踏实地的在地上练习,才有资格在云 端做****的自己!有的同学在考试中为了自己的利益,想尽一切办 法作弊,那么,“偷”来的分数有何用之?为了一点渔翁之利就亲 手毁了自己的未来,我也只能道一句:悲哀。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个人把一句歌词改编为“我要飞 得更高,摔得更惨。”初听这个笑话感觉这个人太恶作剧了,竟然 把这么励志的歌词改变成这样,但现在细细回味,其实还是有道理 的。生活中总是有这么一些人,取得了好成绩就骄傲自满,自负的 认为自己是“拿破仑再世”,而事实上呢?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再厉害的人也会遇到强劲的对手那便是——骄傲。骄傲本身没有什 么可怕之处,无非是人的一种心理罢了,真正可怕的是“骄傲使人 落后”这个真谛。一个人,无论有多么杰出,一旦被“骄傲”的病 魔缠身,就很难找到前进的方向。所以,人处世要记得四字——戒 骄,戒躁。 “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再一次品味这句意味深 长的话语,那八个字便更加明朗——脚踏实地,做好自己。‎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前先审读材料,理解材料的内容。材料中某班同学围绕十九大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同学们各抒已见,看法不一。有充满期待憧憬的,认为生逢盛世,幸运之至。这一角度可以立意为赞美祖国的发展和进步,歌颂祖国的巨变。有认为到时收入高,用人工智能,现在可以不用学了。这一角度立意,应该是否定和批评。任何时候人都不能失去学习的能力,我们要与时俱进,这样人工智能才能得以不断发展。也有同学认为现代化也要靠脚踏实地地努力才能取得。这一角度可以立意为,踏实进取;善始善终等。还有同学认为与自己无关,管好自己就行了。这一角度可以立意为,小我与大我;个人与国家。还有同学认为不能辜负前辈,因为这是前几代人的奋发图强换来的。这一角度可以立意为,肩负历史的责任(使命);感恩的心等。当然其他立意只要符合材料要求,都可以。‎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全称是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质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说“时评类”作文,其本质还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因此,在写作这类作文时,有些基本的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要素,才能达到要求;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框架,才能在考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哪些构件组成呢?笔者认为,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 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多了。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一篇习作具备了上述五个部件构建而成,已是有模有样、中规中矩,若能加上一些必备的调味品,如菜肴之于姜葱蒜,而后定然可取得高分好评。‎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思想家孔子:“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也。”‎ 意大利报人兼发行人朗根尼西:“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 文学家歌德:“接受忠告,就是增进一个人自己的能力。”‎ 批评家罗伯特•林德:“友谊绝不会忍受长期和频繁的忠告。”‎ 认真领会上面四句名言的含意,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选立意,自拟题目,不得脱离材料的含意和范围,不得抄袭或套作。‎ ‎【答案】正确把握忠告,走好人生十字路 漫漫人生路上,总有许许多多的人生十字路等你面临。左面也许是平坦宽阔的康庄大道,右面也许是充满玄机的万丈深渊,朝左还是朝右?这时候常常收到“忠告”,为你选择,替你指路。正确把握忠告,是选好路口的良药。‎ 曾经年少轻狂,独自闯荡:曾经破釜沉舟,身先士卒:也曾经大破秦兵二十余万,使各方霸主俯首称臣的西楚霸王,面对淮阴侯的大军压境,楚歌四起,士兵逃散,他迷茫了,属下们“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是听还是不听?最终他选择了血染乌江,留下了英雄的美名。‎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一直是项王的人生理念,乌江口岸,失败的他想了许久,天下百姓们已经经不起连年战争,江东父老们也等不了自己东山再起了。项王不再迷茫,选择了血溅乌江,正确把握了“忠告”,实现了人格的超越。‎ 面对举剑欲杀,他稳如泰山:面对赐名封王,他视如浮云:面对荣华富贵,他没被迷惑。苏武北海牧羊十九年,持旌节矗立于冰雪中,其间妻离子散,令他伤心欲绝。朋友们一次又一次地劝他投降于匈奴,可他就是不听,他不愿接受“弃节操而享富贵”的忠告,忍受煎熬,终于不辱使命,回归祖国。‎ 李陵等人心疼苏武,不停地给予忠告,苏武却不为之动容。他时刻思念祖国,面对诱惑,面对忠告,他以节照明月,以心载乾坤。虽未实现满腔报国的热忱,但他的忠贞不屈还是赢得了天下人的敬仰。‎ 可见,正确把握好忠告,走好人生的十字路,值得我们深思借鉴。‎ 岳飞在小重山下,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还是听从忠告领旨回京?充满玄机的十字路口,岳飞正确地把握忠告,为苍生洒下了一腔热血。‎ 但正确把握忠告不是拒绝忠告,胡长清怀抱美女时,不听朋友的忠告,痴迷得忘记了自我;王怀忠索贿拒谏时,不听家人的忠告,疯狂得不知何为党纪国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们没有正确把握忠告,将自己的人生埋葬在了错误的拐点。‎ 几句忠告,或益或弊,值得深思。不要一味听信忠告,那会使自己无法超越自我;也不要一味拒绝忠告,接受忠告会增进一个人的能力。正确把握好忠告,走好人生十字路口,让忠告为你我铺就一条值得奋斗的道路。‎ ‎【解析】试题分析:本次作文为材料作文。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首先要分析材料的性质是相同或相反,如果相同,就从同一的角度立意,如果相反,首先提炼观点,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进行立意,最好是对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辩证的分析,进行辩证的立意,这样文章会显得深刻、全面,能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立意时首先抓住材料中的词语,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写作前先审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涵。这道作文属于意义相近的材料,注意抓住相同点“忠告”进行立意行文。导入语由四句名言构成,这四句名言其实告诉了我们:生活中或人生道路上,有时需要“听听忠告”,有时又不能被“忠告”束缚,关键是看什么样的“忠告”,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的“忠告”。读懂了材料的这个中心,便可以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人生路上或者生活中有哪些忠告,这些忠告来自哪里;二是什么样的“忠告”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的“忠告”该听或者不该听。这些“忠告”对现实生活有怎样的意义。‎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二、命题作文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阅读被称为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之举。‎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让生命貌美如花。‎ 要求:请以“我读了一本好书”为题,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我读了一本好书 我向大家我推荐《三国演义》这本好书,因为《三国演义》这本书的作者把里面的人物的样子、动作和心理等描写刻画得非常精美详细,所以我推荐它给大家!‎ 这本书里主要写的内容大多数都是打仗的动作画面,里面有很多篇文章。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诸葛亮使用《草船借箭》这一招的那篇。‎ ‎《草船借箭》主要讲了因为周瑜不服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所以在诸葛亮游说他和刘备合作时故意刁难诸葛亮。周瑜对诸葛亮说:“如果你有办法在十天内为我军造出十万支箭的话,我才会和刘备合作攻打曹操。”周瑜心想:这肯定可以把你难倒了!但是诸葛亮推算了一下天气等就对周瑜说:“我只用三天时间就可以为您的军队带来十万支箭了。”周瑜听了后不以为然地说:“哼!如果你三天之后不能给我十万支箭的话,那就留下你的人头吧!”诸葛亮谦虚地对周瑜说:“好的!但如果我在三天内为您带来十万支箭的话,您就不能不守信诺,务必要和刘备合作,攻打曹操哦。”周瑜高兴地说:“好的!我在等你人头落地的那刻!”‎ 诸葛亮和周瑜达成协议后就悠悠然然地回到驿馆。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诸葛亮在第一二天里什么都没做,既没买材料也没招工匠。周瑜看着心里偷乐!他想:我的死对头就只剩一天的时间啦!过完明天就可以把他的头给砍下来了!到时就不会再有智慧凌驾于我之上的人存在了,真高兴!‎ 可是到了第三天的一大早,诸葛亮突然让士兵把几百只船驶入江里,船上放满稻草人!这时,天气突然起雾,而且越来越大。诸葛亮命人把这几百只草船乘风驶向曹操的阵地。同时派了几十船鼓子手在草船队后敲响战鼓,让曹操方误以为有强敌进攻。因为大雾,曹操军队看不清楚江面的情况,把草船上的稻草人误以为是敌人,纷纷把箭一批一批地射向稻草人!很快,草船上的稻草人身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从曹操军营里射出的箭。就这样,诸葛亮轻易地从曹操那借到十万支箭!‎ 当诸葛亮把十万支箭交给周瑜时,周瑜非常愕然,同时也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谋略!‎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是“我读了一本好书”,前面的提示材料是“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让生命貌美如花”,讲读书的作用,大和题目的关系不大,管家还是从标题本身分析,“我读了一本好书”题目的关键是“好”,即突出“这本书好在哪里”,结合提示可以分析“对我有什么影响”,尤其是“对自己的精神世界”的影响。行文时首先明确这本书是什么,然后阐述书中哪些情节对自己产生影响,也可结合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的主题分析。‎ 点睛:命题作文常用“明确重心法”审题立意,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如“我读了一本好书”,题目的关键点在于“好”,从“好”字立意行文。‎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伴着《黄河大合唱》的旋律,一群人一边吼着“年终奖,年终奖,我们在嚎叫,我们在嚎叫”,一边摇头晃脑故作癫狂,时而瞪大眼时而张大嘴,时而扭动屁股乱舞手臂……最近,一个“年终奖”‎ 版的《黄河大合唱》视频流传在网络上。低俗的歌词、夸张的表演,大多数观众看后不仅没有发出笑声甚至想“咆哮”:“怎么能这样糟蹋我们的经典歌曲!”‎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体会?请你结合材料的内容及生活实际,以“恶搞《黄河大合唱》之我见”为副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黄河大合唱》被“恶搞”:是对历史的亵渎 ‎——“恶搞《黄河大合唱》之我见”‎ 人民日报客户端评论:伴着《黄河大合唱》的旋律,一群人一边吼着“年终奖,年终奖,我们在嚎叫,我们在嚎叫”,一边摇头晃脑故作癫狂,时而瞪大眼时而张大嘴,时而扭动屁股乱舞手臂……最近,一个“年终奖”版的《黄河大合唱》视频流传在网络上。低俗的歌词、夸张的表演,大多数观众看后不仅没有发出笑声甚至想“咆哮”:“怎么能这样糟蹋我们的经典歌曲!”‎ 恶搞式表演,在生活中时常可以看到。能逗乐别人固然好,但表演形式和内容本身并非没有底线。以恶搞经典作品的形式取乐观众,既不是传承经典,也绝非艺术再创作。《汉书•艺文志》在2000年前就提到了“哗众取宠”的问题,以浮夸的言行迎合观众,借此骗取信赖和支持,说白了就是一种对观众的欺骗。生活的确需要逗笑和欢笑,但一种表演能否达到逗笑别人的效果,靠的是实实在在的功力和水平。一位老艺术家提醒过,“歌词最容易写,歌词最不容易写好”。娱乐有娱乐的底线,严肃有严肃的必要,调侃经典作品、愚弄历史严肃,既僭越了娱乐的边界也亵渎了艺术的神圣,根本无法传递会心的笑声。‎ 之所以说恶搞经典作品危害甚深,不仅因为恶搞本身的解构负能量很大,也在于“集体无意识”的破坏力量不容小觑。不可否认,恶搞在表演时可能激起一些廉价笑声。正因为解构和恶搞经典来得容易,博得的笑声也很廉价,所以表演形式容易被更多人所模仿。有记者发现,恶搞《黄河大合唱》不仅堂而皇之出现在某些公司年会上,还出现在幼儿园、中学、大学等教育机构的晚会上,甚至登上了电视荧幕。嘻嘻哈哈一场看似无足轻重,但廉价笑声中所传播的,并不是什么娱乐精神或者欢笑氛围,而是价值的愈发虚无,道义的愈发破落。以毫无所谓的态度恶搞和篡改经典作品,会在温水煮青蛙中撕毁所本应坚守和捍卫的道义底线、价值认同,从而拉低人们的审美品位,混淆正常的社会认知。由此而言,抵制恶搞和解构,人人都有责。‎ 历史不是一个什么都可以装的“空袋子”,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的文艺作品,同样不是什么都可装的“空袋子”、想怎么改就怎么改的“草稿纸”。《黄河大合唱》中所歌唱的,是八路军东渡黄河、饮马太行抗击日寇的坚定决心,是全民族觉醒、同日寇抗战到底的不屈精神,说它是“民族之魂”“不朽之作”毫不夸张。为图搞笑而篡改这一反映民族救亡之声的代表作,显然是一种对历史的亵渎、对民族精神的挥霍,与浑浑噩噩的“蓬间雀”何异?军人常常说,和平年代尤需警惕“和平积习”。对我们每个人而言,同样需要保持对历史冷漠病和虚无症等和平积习的警惕。‎ ‎“不懂自己出生前历史的人,永远是个孩子。”对待先辈们燃烧生命谱写的历史,抱持温情与敬意是最起码的要求。历史里不仅有先辈的奋斗,更维系着我辈的过去和未来;经典作品承载着的不仅是艺术创作的高峰,更有民族的兴衰和荣辱。尊重历史、尊重经典,其实就是对自己的尊重,对未来的尊重。‎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以“恶搞《黄河大合唱》之我见”为副标题。材料主要讲“年终奖”‎ 版的《黄河大合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以恶搞经典作品的形式取乐观众,既不是传承经典,也绝非艺术再创作。调侃经典作品、愚弄历史严肃,既僭越了娱乐的边界也亵渎了艺术的神圣,根本无法传递会心的笑声。恶搞本身的解构负能量很大,不可否认,恶搞在表演时可能激起一些廉价笑声。以毫无所谓的态度恶搞和篡改经典作品,会在温水煮青蛙中撕毁所本应坚守和捍卫的道义底线、价值认同,从而拉低人们的审美品位,混淆正常的社会认知。抵制恶搞和解构,人人都有责。《黄河大合唱》中所歌唱的,是八路军东渡黄河、饮马太行抗击日寇的坚定决心,是全民族觉醒、同日寇抗战到底的不屈精神,说它是“民族之魂”“不朽之作”毫不夸张。为图搞笑而篡改这一反映民族救亡之声的代表作,显然是一种对历史的亵渎、对民族精神的挥霍。对我们每个人而言,同样需要保持对历史冷漠病和虚无症等和平积习的警惕。经典作品承载着的不仅是艺术创作的高峰,更有民族的兴衰和荣辱。尊重历史、尊重经典,其实就是对自己的尊重,对未来的尊重。‎ 点睛:命题作文需要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展开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巧妙构思,化抽象为具体。 ‎ 三、小作文 ‎21.请就“知识是否需要付费”的辩题,针对正方的辩词,任选一个角度,为反方写一段反驳正方观点的文字。要求:①运用反问句式;②不少于50字。‎ 正方:知识需要付费,这是对知识生产者的尊重,若不给他们报酬,他们生产知识的积极性就会削弱。在知识爆炸、泡沫不断的时代,知识付费使用的形式一定可以帮助消费者筛选更有质量的知识。‎ ‎【答案】示例1:难道知识生产者没有获得报酬,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一定就会削弱吗?在知识共享时代,基于精神驱动的免费横式绝不会拜倒在金钱之下。‎ 示例2:难道知识生产者获得报酬就会创造更优质的知识吗?由子金钱的诱惑,虚假夸大抄袭的现象必然会出现,知识生产和传播的环境将会变得更加复杂浑池。‎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为微作文,要求考生针对题干中的辩题,针对正方的辩词“知识需要付费”,选取一个角度,为反方写一段批驳的文字,反方的观点和立场是“知识不需要付费”,分析时注意选取有利于批驳对方观点,同时又有利于表达已方观点的角度,要运用反问句式。批驳时要有针对性,观点鲜明。同时要留心字数要符合要求。比如,可以写,难道知识生产者获得报酬就会创造更优质的知识吗?由子金钱的诱惑,虚假夸大抄袭的现象必然会出现,知识生产和传播的环境将会变得更加复杂浑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