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选修)试题
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试题(选修)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习近平总书记说,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思想的充沛,可以告诉我们前进的方向。这说明( ) A. 思想是世界本原和前进力量之源 B. 哲学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C. 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总和 D. 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B: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明哲学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思想的充沛,可以告诉我们前进的方向,B符合题意。 A: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社会实践是前进力量之源,A说法错误。 C: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不是具体知识的总和,C说法错误。 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哲学的作用 (1)对人生——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 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对社会——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①批判功能: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塑造功能: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③激励功能:哲学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2.下列对哲学、世界观及方法论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②世界观决定于方法论 ③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④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①③说法正确。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而不是决定于方法论,②说法错误。 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人们在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3)二者的辩证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2019年4月29日,教育部、科技部等13个部门正式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拨尖“计划2.0,其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首次增加了心理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下列就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具体指导 B.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C. 哲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总和 D.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答案】B 【解析】 【详解】A: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而不是具体指导,A错误。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B正确。 C:哲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其总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C错误。 D: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但哲学不一定是科学,D错误。 故选B。 4.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生万物”;英国哲学家贝克莱主张“物是观念的集合”;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客观世界是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究其本质,他们都共同回答了 A. 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 B.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C. 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材料中三个哲学家共同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A: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这只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一个方面,不是三个哲学家共同回答的问题,A不符合题意。 B: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回答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错误。 C: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这只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一个方面,不是三个哲学家共同回答的问题,C不符合题意。 D:泰勒斯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贝克莱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康德的观点属于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可见,材料中三个哲学家共同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哲学的基本问题 1.含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物质和意识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2.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的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思维和存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从生活实践看: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从哲学研究看:首先遇到且必须回答。 5.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就要贻误大事!这一要求是基于 ①哲学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哲学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④真正的哲学能为社会变革提供正确的指导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就要贻误大事!这一要求是基于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光明生活的路途上点亮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真正的哲学能为社会变革提供正确的指导,①④适合题意;哲学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②错误;③说法正确但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故选B。 6.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弗朗西斯·培根 ②理胜万物,理主动静——朱熹 ③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毛泽东 ④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④—①—③ D. ④—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④: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①: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弗朗西斯·培根。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③: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毛泽东。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②:理胜万物,理主动静——朱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由此可知,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④—①—③。 故本题选C。 【点睛】唯物主义分为三种,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但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局限性)但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7.生命或许是宇宙中最复杂、最多样化的现象,它展现出了大大小小、纷繁异常的组织、功能和行为。据统计,地球上有超过800万个不同的生物物种。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生物物种的共性是 A. 具体物质形 态的集合 B. 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C. 抽象的、不可提摸的 D. 依赖于意识而存在 【答案】B 【解析】 【详解】A错误,都是具体物质形态,而不是具体物质形态的集合。B符合题意,材料“据统计,地球上有超过800万个不同的生物物种。” 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生物物种的共性是都具有客观实在性。C错误,这些生物物种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不可提摸的。D错误,物质不依赖于意识。故答案为B。 8.2019年4月18日13时01分,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6.7级地震。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这告诉我们( )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②运动是静止的一种特殊状态 ③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这告诉我们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万事万物都在运动,①③符合题意。 ②: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②说法错误。 ④: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载体、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9.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经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一基本方略的哲学依据是 ①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人的需要和意志规定了自然界存在和发展的方向 ③尊重自然规律是人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④人的正确理念是自然规律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因为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尊重自然规律是人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①③符合题意。 ②: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的需要和意志规定了自然界存在和发展的方向”这是唯心主义观点,②错误。 ④:规律是客观的,人的理念不是自然规律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0.意识的本质是( ) A.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人脑特有的机能 C. 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 主观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C: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符合题意。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强调的是意识的产生,不是意识的本质,A与题意不符。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讲的是意识的生理基础,不是意识的本质,B与题意不符。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本质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意识的本质: ⑴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 ⑵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而不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⑶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本质/内容) 意识根源于客观存在,其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11.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级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胜利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就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再次向世界宣示了新时代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这是因为 ①正确的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②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③精神力量有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月 ④正确的价值观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选项错误,正确的意识能够能动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③选项“决定作用”的表述错误。题目中,我国改革开放的这条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说明了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也说明了正确的价值观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故②④选项入选。选C。 12.国家主席习近平2019年3月18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主席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启示我们意识 ①能促进客观事物的进步与发展 ②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对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④具有自觉选择性和直接现实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习主席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启示我们,意识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②③符合题意。 ①: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进步与发展,错误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进步与发展,①说法错误。 ④: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不同于动物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3)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13.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是( ) A.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 马克思主义哲学 C. 发挥主观能动性 D. 高昂的精神 【答案】A 【解析】 【详解】A: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A符合题意。 B: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指导我们的实践,但不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B说法错误。 C: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需要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不是前提和依据,C说法错误。 D:高昂的精神是第二位的东西,不能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要学习和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辩证唯物主义并不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而是认为这种反作用有时是十分巨大的。我们党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第一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 14.港珠澳大桥从最早提出设想到设计,再到开工、全线贯通、正式通车,历时35载。面对港珠澳大桥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工程建设者们开展了百余项试验,克服说不完的困难,战胜数不尽的挑战,将梦想变成了现实。这主要说明( ) ①实践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②实践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物质性相统一的活动 ③研究中获得的认识能够促进实践水平的提高 ④实践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主要说明实践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物质性相统一的活动,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①②符合题意。 ③:研究中获得的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认识能够促进实践水平的提高,③说法错误。 ④: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它们都是客观的。 ②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人的孤立的活动,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15.下列关于认识和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认识是一个过程,真理是不变 B.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C. 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而真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D. 真理是一种认识,而认识不一定都是真理 【答案】D 【解析】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真理并不是不变的,A项错误;真理和认识的内容都是客观的,B项错误;认识中也包含了真理,不能说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C项不选;真理是一种认识,而认识不一定都是真理,D项正确。 16.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 A. 条件性 B. 客观性 C. 具体性 D. 正确性 【答案】B 【解析】 17.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实践深入,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不断深化,从当年的“两个文明”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今天的“五位一体”,这一深刻转变体现了 ①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②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④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产生主体差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实践深入,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不断深化,从当年的“两个文明”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今天的“五位一体”,这一深刻转变体现了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②③符合题意。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①说法错误。 ④:材料强调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在实践中发现和发展真理,不体现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产生主体差异,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①从认识的主体看,认识总要受到现实具体的认知水平、实践水平、思维能力、生理因素等条件的制约; ②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因此人类对事物的探索具有反复性,并非一帆风顺,不可能一蹴而就。③认识的客体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时代延续的。因此,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无限发展的,具有无限性。人类探索世界的过程永无止境,时代延续。 1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联系的观点 B. 发展的观点 C.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 矛盾的观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C: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有两个,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C符合题意。 A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AB说法不准确。 D: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唯物辩证法主要有四观: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原理多,内容丰富。其中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 19.自从国家将“互联网+物流”划入重点规划后,物流飞速发展并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这说明 ①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人们能够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促进事物发展 ④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联系的条件性、联系的客观性。国家将互联网+物流划入重点规划体现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体现了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们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造福人类,选A;③不选, 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也可能阻碍事物的发展;④与材料主旨无关。 【名师点睛】关于联系特点的比较 联系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强调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联系的条件性强调的是新的具体联系的建立必须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20.下图喻示管理学理论中经典的“木桶原理”,即木桶的蓄水量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这蕴涵的哲理是( ) A.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B. 事物发展不平衡 C. 矛盾双方对立统一 D. 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D:“木桶的蓄水量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说明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D符合题意。 A: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A观点错误。 B:材料没有体现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B与题意不符。 D:材料没有体现矛盾双方既对立又同一,C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21.联合国《2018 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明确指出,全球经济增长趋强,东亚和南亚仍是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区域,中国2017年对全球的经济贡献约占三分之一.这说明 A.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C. 新事物因得到人民拥护而具有强大生命力 D. 各国既对立又统一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 【答案】B 【解析】 材料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正是由于东亚、南亚和中国等较强的增长态势,才使得全球经济增长趋强,B项符合题意;ACD项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正确选项为B。 22.习近平十分关心青年的成长,在对青年寄语时说到,“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幸福布会从天降”,“我们要树立必胜信念、继续埋头苦干”,“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我们得到的人生启示是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应该矢志不渝、埋头苦干 ②事物的变化必然带来发展,我们要踏踏实实、接部就班 ③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带来质变,实现人生价值我们应坚持付出和奉献 ④意识具有能动性,青年人要树立爱好和平、亲仁善邻理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幸福不会从天降”,“我们要树立必胜信念、继续埋头苦干”,这启示我们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应该矢志不渝、埋头苦干,①项符合题意;“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这启示我们是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带来质变,实现人生价值我们应坚持付出和奉献,③项符合题意;事物的变化不一定带来发展,只有前进上升的变化才是发展,我们要踏踏实实,并勇于创新促进事物发展,②项观点错误;材料没体现青年人要爱好和平、亲仁善邻,④项不合题意。答案选A。 23.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A. 普遍性与特殊性 B. 斗争性与同一性 C. 统一 D. 对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B: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与同一性,B符合题意。 A: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而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A说法错误。 CD: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与同一性,统一和对立是不可分离的,CD说法不准确。 故本题选B。 【点睛】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4.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是( ) A.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B.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 C. 承认矛盾的特殊性 D. 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源泉和动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B: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B符合题意。 A: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A说法错误。 C: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C说法错误。 D: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但不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 ①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还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全面的观点)。 反对: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 25.当前,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着不顾当地的人文、自然景观,一味仿古的倾向,导致“千城”一面。这种做法有违于唯物辩证法的( ) A. 规律客观性原理 B. 一切从实际出发 C. 联系普遍性原理 D. 矛盾特殊性原理 【答案】D 【解析】 【详解】D: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着不顾当地的人文、自然景观,一味仿古的倾向,导致“千城”一面的做法没有坚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违背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特殊性原理,没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符合题意。 A: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属于唯物论,不属于唯物辩证法,A与题意不符。 B: 一切从实际出发属于唯物论,不属于唯物辩证法,B与题意不符。 C:材料没有体现任何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没有体现联系的普遍性,C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26.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性质主要是由 A.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 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决定的 C. 主要方面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D. 主要方面的次要矛盾决定的 【答案】A 【解析】 略 27."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这一说法体现的哲理是() A. 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起主导作用 B.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C. 要善于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D. 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答案】B 【解析】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这一说法体现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是做好工作的关键,B项符合题意;题目不体现矛盾的主要方面道理,A项与题意不符;题目强调抓主要矛盾,C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要坚持重点,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好主要矛盾。 28.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是( ) A. 辩证的否定 B. 否定 C. 肯定 D.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案】A 【解析】 【详解】A:辩证的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A符合题意。 BC: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不是只有肯定或否定,其实质是扬弃,BC说法错误。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但不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辩证的否定: 原理内容:(1)辩证的否定是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的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业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辩证否定实质就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 方法论:①要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为实。②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9.人们望着遗弃的村舍、农田、村落,担心乡土的记忆将会终结。这一担心是因为记忆 A. 具有相对独立性 B. 可以预测社会发展的方向 C. 是一种社会存在 D. 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D 【解析】 记忆属于社会意识,人们望着遗弃的村舍、农田、村落,担心乡土的记忆将会终结,是因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D选项符合题意;A在本题中没有体现,C本身说法错误,B说法不准确,正确的社会意识可能会预测社会发展的方向。故本题答案为D。 3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已经开展了两轮土地承包。第一轮从1978年开始,承包期15年,最早的1993年到期;第二轮从1993到1998年开始,承包期30年,也就是说,从2023年开始,承包陆续到期。现在中央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 ①能进一步巩固农村上层建筑以促进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在物质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 ③体现群众观点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④可以更好地发挥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土地承包关系属于生产关系,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体。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发挥人民群众在物质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②④适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不属于上层建筑;③错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故本题答案选D。 31.现阶段我国基本矛盾的解决之所以可以通过改革来实现,是因为 A. 我国已没有了阶级斗争 B. 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C. 我国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 D.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A:我国已没有了阶级斗争的说法错误,该选项的说法不符合事实,A错误。 B:现阶段我国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是人民内部矛盾,可以通过改革来解决,B正确。 C:选项C强调的是主要矛盾,构不成通过改革解决基本矛盾的原因,C不选。 D: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并不是所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D错误。 故本题选B。 32.周恩来总理曾说,“下山不忘山,进城不忘乡”“如果忘了,就是忘本”。周总理一生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经常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在生命的最后时期,还抱病操劳、心忧百姓。周总理用行动告诉我们,广大党员应 ①清醒认识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③鼓励人民群众发挥主人翁精神保障和维护自身权益 ④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不是人民群众,①错误。 ②④:周总理一生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经常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心忧百姓,这告诉广大党员要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②④符合题意。 ③:题干并未涉及鼓励人民群众发挥主人翁精神保障和维护自身权益,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33.“在小溪里,鱼常常感觉自己很大,等到了大海里它才知道其实自己很小。”这句话说明 A. 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B.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 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特征 D. 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答案】D 【解析】 A错误,意识有正误之分,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选项BC与题干主旨不符,故排除;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表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题干中强调因地点的变化而感受不同,表明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故D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点睛】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关系: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价值选择,价值选择体现价值判断 (2)产生: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3)特征: ①社会历史性(客观因素) ②主体差异性(主观因素) 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4)标准 ①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客观标准) 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最高标准) 34.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是( ) A. 提高自身素质 B. 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C. 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D. 放弃自我价值 【答案】C 【解析】 【详解】C: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C符合题意。 A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但这不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AB说法错误。 D: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实现人生价值并不是要放弃自我价值,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根本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①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意味着他为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就越大,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 ②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爱我们的家人,爱我们的朋友,爱我们的事业,爱我们的祖国,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35.近日,习近平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老英雄张富清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这表明 A.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B. 社会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前提 C.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的素质 D. 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和享受价值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相关知识。老英雄张富清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这表明我们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A项正确;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前提条件,B项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的素质,C项正确但材料未体现,排除;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D项中的“人的真正价值在于……享受价值”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2.价值观对人生的重要向导。 方法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 简答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简要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小题,36题9分,37题9分,共18分) 36.英国前外交大臣、伦敦前市长鲍里斯·约翰逊7月23日当选执政党保守党领袖,在获得英女王批准后接替特雷莎·梅出任英国首相。英国原定今年3月29日正式“脱欧”,但由于“脱欧”协议连续遭到议会下院否决,“脱欧”进程陷入停滞。英国“脱欧”期限已延长至10月31日。持续了三年的英国脱欧危机可能加剧,因为约翰逊承诺不论能否达成协议都将在10月31日离开欧盟,这将有违欧盟其他27国领导人和英国议会的意愿。英国新首相将使“无协议脱欧”风险大幅提升,英国进入了一个非常脆弱的时刻。2019年10月31日,英国首相约翰逊表示,就英国脱欧以及国家的未来,公众必须有选择权。约翰逊希望,大选将赋予他新授权,推进脱欧协议,打破议会目前的僵局。这一僵局已经导致英国脱欧推迟到2020年1月30日。 结合材料,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在议会制国家,政府首脑是如何产生的?分析英国脱欧历程为何如此艰难? 【答案】第一问:①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政府首脑一般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 第二问:英国首相的权力虽然很大,但要受到种种制约:议会是最高立法机构,主要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有权监督内阁和首相,“脱欧”协议连续遭到议会下院否决,“脱欧”进程陷入停滞。舆论和反对党随时关注首相举动,制约其行为,执政的保守党失去议会多数党席位,反对党工党不支持脱欧协议,阻挠脱欧。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英国脱欧为背景材料,考查议会制国家的特点、英国的政体等。 可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知识,从议会制国家中由议会产生政府,政府首脑一般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等方面,说明政府首脑是如何产生的。 并结合材料中英国脱欧的过程,从议会有权监督内阁和首相、舆论和反对党随时关注首相举动,制约其行为等方面,分析英国“脱欧”协议连续遭到议会下院否决,执政的保守党失去议会多数党席位,反对党工党不支持脱欧协议,阻挠脱欧,因此使脱欧历程非常艰难。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知识,说明在议会制国家,政府首脑是如何产生的。并分析英国脱欧历程为何如此艰难。 可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在议会制国家,议会产生政府,政府首脑一般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 从材料可以看出,英国首相的权力虽然很大,但要受到种种制约:“脱欧”协议连续遭到议会下院否决,执政的保守党失去议会多数党席位,反对党工党不支持脱欧协议,阻挠脱欧,“脱欧”进程陷入停滞。 可从议会是最高立法机构,有权监督内阁和首相、舆论和反对党随时关注首相举动,制约其行为等方面,分析英国脱欧历程为何如此艰难。 【点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特点及实质 (1)英国君主立宪制国家的主要机构有国王、议会和内阁。其中,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主要扮演立法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从议会产生,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国王只是“虚位元首”。 (2)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实质是一种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37. 2019年9月5日,唐真亚获得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唐真亚是洪泽区邮政局老子山支局支局长兼投递员。20年来,他坚持在做好投递工作的同时,全心全意为湖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将党的声音、致富信息、亲人问候送到湖区滩头,用双臂划出了30万公里的“水上爱心邮路”,被湖区百姓亲切称为“大湖鸿雁”。他不仅是邮递员,更是群众欢迎的采购员、送货员、服务员。唐真亚每天穿梭于水陆之间,为散居在芦苇和滩涂之间的渔民船民义务捎带柴米油盐等生活用品,帮助不识字的渔民船民念信写信,帮他们存款、交水电费、充话费。他多方奔走,帮助联系相关部门和机构,2012年以来,已助力19名湖区困难家庭子女入学。 结合材料中唐真亚的事迹,说说作为青年学生应该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答案】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探究题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唐真亚的事迹为背景材料,考查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 可结合材料,从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贡献,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等方面,说明作为青年学生应该如何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中唐真亚的事迹,说说作为青年学生应该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从材料可以看出,唐真亚20年来始终坚持在做好投递工作的同时,全心全意为湖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将党的声音、致富信息、亲人问候送到湖区滩头,用双臂划出了30万公里的“水上爱心邮路”,被湖区百姓亲切称为“大湖鸿雁”。他不仅是邮递员,更是群众欢迎的采购员、送货员、服务员。 可从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等方面,说说作为青年学生应该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点睛】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与途径(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1)(根本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①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意味着他为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就越大,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 ②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爱我们的家人,爱我们的朋友,爱我们的事业,爱我们的祖国,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客观条件)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3)(主观条件)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4)(主观条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三、探究题:本题12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38.2019年7月5日软件定义卫星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称,“今年,我们将要发射嫦娥五号,软着陆在月球上,随后取样返回。”而中国将于2020年探测火星,通过火星卫星、火星着陆器、火星车天地联合探测火星,目前火星车已经做好。中国已经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被认为是工程 技术和空间科学的双重跨越和创新。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技术水平,中国的“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部曲,陆续由 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和五号完成。其中,尚未发射的嫦娥五号将实现“回”的目标。嫦娥四号则是正在开展的探月工程的重要阶段,其承载了众多“首次”,而且任务艰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探月工程的实施,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哪些道理? (2)上述料反映出实践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国探月工程立足国情确定任务; ②人能够能动的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国探月工程围绕目标任务分段实施; ③要把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中国探月工程实施,在明确任务的基础上不断取得进展。 (2)①探月工程的主体、对象和手段都是客观的,反映出实践具有客观性; ②探月工程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反映出实践具有能动性; ③探月工程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不断发展的,反映出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探月工程的实施为背景材料,考查辩证唯物论道理、实践的基本特点等。 第(1)问可结合材料,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把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等方面,说明中国探月工程的实施所体现的辩证唯物论道理。 第(2)问可结合材料,从实践具有客观性、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等方面,说明探月工程的主体、对象和手段都是客观的,探月工程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探月工程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详解】(1)本题要求回答中国探月工程的实施,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哪些道理。 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探月工程立足国情确定任务,围绕目标任务分段实施,在明确任务的基础上不断取得进展。 可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人能够能动的认识和改造世界、要把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等方面,说明中国探月工程的实施所体现的辩证唯物论道理。 (2)本题要求说明上述料反映出实践具有哪些特点。 从材料可以看出,探月工程的主体、对象和手段都是客观的,探月工程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探月工程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并不断发展的。 可从实践具有客观性、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等方面,说明上述料反映出实践具有的特点。 【点睛】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它们都是客观的。 ②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人的孤立的活动,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