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4-3河流地貌的发育(练习)-2020年领军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4-3河流地貌的发育(练习)-2020年领军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作业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3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解析版)‎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1—3题。‎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答案】1.C 2.B 3.B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贺兰山地势较高,河流主要东流,且短小流急,加之东侧降水偏多,山麓地带沟谷众多,导致贺兰山东麓泥沙堆积,冲积扇集中连片分布。故选C。‎ ‎2.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河流相对较长,根据图中低山和中高山图例,可以看出甲处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流域内地势起伏小,水流速度较缓,河流的侵蚀、搬运能力弱,所以在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故选B。‎ ‎3.从题干材料中可知,贺兰山东麓洪积扇中,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故以砾石为主的冲积扇土层浅薄,耕地条件差,耕地较少。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关键是要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不少考生重图轻文字,只是千方百计想从图上获取信息,忽视了文字材料。文字材料中有“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一段话,从中明显可以看出,大多数洪积扇的堆积物以砾石为主,土层薄,耕种条件差。‎ 牛轭湖是弯曲河流发生自然裁弯后的遗留河道,原河道的进、出口发生泥沙淤积,经历若干年后变成封闭的浅水湖泊。辽河下游平原区水系密布,河流众多,水流较缓,河曲发育,河道变迁频繁,平原上遗留很多废河道和牛轭湖,下图示意不同年代下辽河下游的河道演变过程。‎ 据此完成4-6题。‎ ‎4.右图中甲乙丙丁表示1984、1988、1992、2002年辽河下游河道,其对应正确的是 A.甲—1984年 B.乙—1988年 C.丙—1992年 D.丁—2002年 ‎5.在辽河下游地区,牛轭湖演变最缓慢的时期是 A.1963年—1975年 B.1975—1984年 C.1984-2002年 D.2002-2013年 ‎6.牛轭湖形成后,新的河道 A.流速增大 B.流程延长 C.流量减小 D.河床变浅 ‎【答案】4.C 5.D 6.A ‎【解析】本题考查河流地貌。‎ ‎4.牛轭湖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道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根据牛轭湖的形成过程判断,其发展先后顺序对应是:1984年——丁,1988年——‎ 甲,1992年——丙,2002年——乙。故选C。‎ ‎5.辽河下游牛轭湖50年(1963—2013年)演变呈减缓趋势。其中,1963—1984年期间已形成的牛轭湖不断演变消亡,新的牛轭湖快速发育;1984—2002年期间已形成的牛轭湖逐渐消亡, 少有新的牛轭湖形成;2002—2013年,牛轭湖的演变近乎停滞。故选D。‎ ‎6.牛轭湖的形成与曲流发展有关。牛轭湖形成后,河道裁弯取直,较原有河道,新河道流程变短,流速、流量增大;原河道的进、出口发生泥沙淤积,新的河道泥沙淤积减少,河床变深。故选A。‎ ‎ ‎ ‎【湖北省武汉市2019届高中毕业生5月训练】疏勒河源自祁连山区,河流出山口后,分别流向东北、北、西北三个方向。清代,为解决流域内日益增长的灌溉需求,在出山口修建了大坝,大坝建成后对下游影响显著,形成如今的疏勒河水系格局(如下图)。‎ 据此7-9题。‎ ‎7.大坝下游附近的地貌类型及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三角洲流水堆积作用 B.戈壁滩风力堆积作用 C.冲积扇流水堆积作用 D.河漫滩流水堆积作用 ‎8.大坝建成后,库区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的是 A.土地沙化 B.土地盐碱化 C.生物数量 D.上游来水量 ‎9.大坝建成后,导致大坝下游地区 A.耕地面积缩小 B.湿地面积缩小 C.蒸发能力增强 D.城市用水紧张 ‎【答案】7.C 8.D 9.B ‎【解析】‎ ‎7.根据图示等高线等信息可知,大坝下游附近位于出山口,呈现出类似扇形的景观,为山前冲积扇地貌,主要是河流携带的物质在河流流经出山口后,流速减弱,物质堆积形成,C对。三角洲地貌形成与河流入海口,戈壁滩一般以风蚀作用为主;河漫滩是形成于河床和谷坡之间的平坦的低地,这种低地在枯水期出露,洪水期被淹没,图示的地貌位于山前且经常性存在,不是河漫滩。据此分析选C。‎ ‎8.大坝建成后,库区会拦截上游的来水来沙,导致库区的淤积增加,土地沙化;由于水源供给增多,库区地下水位增高,区域气候干旱,春夏秋蒸发量大,导致极易形成土地盐碱化。水库的修建,改变了库区的生态环境,进而影响到生物数量;水库的调蓄功能主要是对其下游地区的调蓄,上游来水量不会受到水库的影响。据此分析选D。‎ ‎9.大坝建成后,库区的水源更好地得到控制和保证,会使大坝下游地区的耕地获取较为稳定的灌溉水源,从而扩大耕地面积;由于大坝拦截其上游水体及蓄水会导致下游湿地的补给水源减少,从而使得下游地区的湿地面积缩小;下游地区的水体总量减小,使得蒸发能力减少;大坝距城市较近,大坝建成后会对下游水量调节,使城市用水得到更好的保证。据此分析选B。‎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下图为黄河某河段河谷剖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八个堆积面T1—T8,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1。读图完成10-12题。‎ ‎10.地壳最稳定的时期是 A.T2形成时期 B.T4形成时期 C.T6形成时期 D.T8形成时期 ‎11.抬升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是 A.T8—T7时期 B.T6—T5时期 C.T4—T3时期 D.T2—T1时期 ‎12.T2—T3时期河道弯曲凸出方向是 A.东 B.西 C.南 D.北 ‎【答案】10.D 11.B 12.B ‎【解析】10.据已掌握知识可知,地壳稳定时期则表现为以流水沉积和侧蚀作用为主,河流阶地产生,地壳最稳定的时期河流阶地沉积物应最厚。据图可知,T8形成时期沉积物最厚。故选D。‎ ‎11.地壳抬升时以流水下蚀作用为主,无明显河流阶地产生,比较无河流阶地产生时期河流下蚀的距离,即河谷上下相邻阶地之间的距离,距离最大者表明地壳抬升持续时间最长,故选B。‎ ‎12.根据图中方向指向标,T2、T3分布于河谷东侧,该时期西侧未出现河流阶地及堆积物,说明河谷西侧为侵蚀岸、凹岸,东侧为堆积岸、凸岸,即河谷向西侧弯曲凸出,故选B。‎ ‎【安徽省马鞍山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燕山山脉以南地区在第四纪发生山区、平原分异,以山前断裂为界,山区隆升、山前地区下降,是冲积扇发育的地点.下图为燕山山前构造单元图(左图)和Z地钻孔沉积物垂直剖面分布图。‎ 据此完成13-15题.‎ ‎13.燕山缓慢隆升时期对甲河流的影响有 A.流量减少 B.汛期变长 C.流程变短 D.泥沙增加 ‎14.山前平原的主要形成过程 A.褶皱—一断裂 下陷——流水堆积 B.断裂——褶皱—一隆升——流水侵蚀 C.断裂 下陷——褶皱——流水堆积 D.褶皱——断裂—一下陷——流水侵蚀 ‎15.Q1至Q4沉积层形成时期Z钻孔河段水流速度最缓的为 A.Ql B.Q2 C.Q3 D.Q4‎ ‎【答案】13.D 14.A 15.B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及其影响。‎ ‎13.山区隆升、山前地区下降,燕山成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增多,河流流量加大,落差增大,水流速度加快,侵蚀作用加强,冲积扇发育,泥沙含量增加,位置没有变化,汛期和流程不会有变化,D正确。‎ ‎14.山前断裂带南北两侧均有褶皱,故先出现褶皱现有断裂,材料中指出以山前断裂为界,山区隆升、山前地区下降,是冲积扇发育的地点,故下陷后沉积,A正确。‎ ‎15.流速比较快,沉积的物质以颗粒大的物质为主,它的重力比较大,不容易携带。而流速减慢,沉积的物质颗粒较小,黏土颗粒最小,故Q2水流速度最缓,B正确。‎ ‎【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19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下图为甲河干流某河段沿东南一西北方向上的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16-17题。‎ ‎16.若在图示①河段发现漂浮的污染物,则该污染物 A.可能将继续漂移到②河段 B.可能将继续漂移到③河段 C.可能是由②河段漂移过来 D.可能来自③河段,漂向②河段 ‎17.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河段水土流失严重 B.该河段所在地形以平原为主 C.该河段干流河道平直 D.枯水期湖泊对甲河径流调节作用明显 ‎【答案】16.C 17.B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并分析信息的能力及对河流特征的理解程度。‎ ‎16.首先审题,题目要求考生通过把握河段整体流向进而判断漂浮物的移动方向。解题的关键是获取三条干流河道的河床及水位的高低信息,判断河流流向是由③经②流向①。C正确。‎ ‎17.根据对图中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及比例尺等信息可以判断,该地为平原地区。该河段位于平原地区,因此该河段水土流失不严重,A错。沿着一个方向多次出现同一条干流河道,说明该地河道弯曲,C错。图中河流的河床明显高于湖泊水面,因而枯水期湖泊很难补给甲河,径流调节作用不大,D错。故选B。‎ 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运动是间歇性上升时,那么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向北汇入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中,下图为某科考队绘制的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床至阶地剖面示意图。‎ 据此回答18-20题。‎ ‎18.低阶地表层沉积物分选性明显较高阶地差的原因是 A.大陆性气候风速多变 B.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明显 C.沉积物质来源复杂 D.物理风化作用较强 ‎19.科考队发现该地阶地下部存在古老的砾石沉积层,其原始地貌可能是 A.风积沙丘 B.风蚀沟谷 C.冲(洪)积扇 D.三角洲 ‎20.高阶地与中阶地相对高差和表面大小不同是由于地壳抬升的 A.高度 B.速率 C.规模 D.年代 ‎【答案】18.C 19.C 20.B ‎【解析】本题考查河流阶地。‎ ‎18.由图可知,高阶地表层沉积物以沙丘沙为主,这是风力沉积物,而低阶地沉积物既有风力沉积的沙丘,又有河流沉积的粉砂-粘粒,来源较高阶地复杂,所以沉积物均匀程度较差,据此选C。‎ ‎19.根据文字材料可知,该剖面图绘制于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流刚出山,携带的大量砾石、泥沙等在河流出山口会大量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或洪积扇,据此选C。‎ ‎20.由图可知,高阶地落差较大,表面倾角大,说明地壳抬升较快,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强烈;中阶地落差小,表面倾角小,说明地壳相对稳定,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所以影响因素是地壳抬升的速率不同,选B。‎ ‎【点睛】‎ 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 ‎【福建省泉州市2019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格尔木河位于柴达木盆地属内流河,下图示意格尔木河流域 2008—2012 年洪水期地下水平均抬升幅度。据此回答21-23题。‎ ‎21.图示区域的地貌是 A.冰碛平原 B.三角洲 C.洪积扇 D.风蚀洼地 ‎22.图中甲处地下水位抬升幅度较高,主要是因为该地 A.沉积物颗粒大,下渗强 B.沉积物厚度大, 储量大 C.降水丰富,补给充足 D.农业活动少,耗水少 ‎23.本区农场的灌溉水源主要利用地下水而不是河水,推测其主要原因是地下水比河水 A.水量更大 B.水质更好 C.水温更高 D.盐度更低 ‎【答案】21.C 22.A 23.A ‎【解析】该题考察河流地貌及内流区水文特征。‎ ‎21.根据图像信息,该干旱半干旱区域地下水由下往上逐渐抬升,地下水平均抬升幅度等值线呈扇形,扇状区域内有河流流经。说明该区地势由下往上升高,应为山前洪积扇,因此答案选C。‎ ‎22.甲处为洪积扇扇顶,扇顶沉积物颗粒较大,空隙多,水源下渗强,且该地地势较高,因此地下水水位高,埋藏深,A正确;扇顶沉积层厚,蓄水能力强,颗粒物上大下细,利于地表水下渗,使下层地下水沿地势流向扇缘,但不能说明地下水抬升变化幅度大,B与题干无关;此处为柴达木盆地,降水较少,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C排除;扇顶沉积物颗粒大,土壤层薄,不利于种植业发展,因而该地地下水抬升变化并非由于农业活动造成,D排除。‎ ‎23.该地地处我国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河流水量小,农业生产所需的灌溉水源多来之高山冰雪融水;本区地貌为洪积扇,高山冰雪融水沿冲积扇下流同时也在下渗,地下径流受地势影响流向扇缘,故扇缘地下水丰富,扇缘自然条件优越,本区农场主要位于扇缘;A正确。该区地表水由于蒸发量大,故地表水水质差、水温高、盐度高,不适宜灌溉,而高山冰雪融水经下渗净化后,地下水资源水质较好,水温较低,盐度较低,B、C、D错。故正确答案为A。‎ ‎ ‎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9届高三月考(八)文科综合】下图示意某区域两个不同地质时期河流地貌发育情况。读图完成24-25题。‎ ‎24.前期图中,河漫滩最宽阔的河段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5.该区域水文水系特征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A.甲河由于溯源侵蚀产生袭夺现象 B.乙河段相比前期流量大增 C.丙处山体滑坡堵塞河道使河流改向 D.区域内河流径流总量增加 ‎【答案】24.B 25.A ‎【解析】本题考查河流地貌.‎ ‎24.河漫滩指汛期时被洪水淹没,枯水期露岀水面的滩地,是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图中②处河流最弯曲,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使河流越来越弯曲,河漫滩最宽阔,B对。其他三地河道较直,说明水流快,河漫滩发育少,A、C、D错。‎ ‎25.据图可知,由于南侧甲河流的溯源侵蚀,使得甲河流与北侧河流连接,形成河流袭夺,改变了河流的水系结构,A对。乙河段相比前期流量不变;丙处由于被袭夺使河流改向;区域内径流总量不变,故B、CD错。‎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二、综合题 ‎26.【2019年3月2019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Ⅰ卷)】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沱沱河、当曲、通天河交汇的区域,地形开阔,河道宽浅,流水如发辫。三条流向不同的河流与两侧的山体之间,形成了三个不同地貌的三角区:沱沱河—通天河北岸三角区主要为山地,当曲—通天河区南岸三角区则分布大片沼泽,沱沱河—当曲之间的三角区则以台地为主,统称为通天河三角区。该三角区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台地上常年有藏野驴和藏原羚在驰骋;山地是岩羊和雪豹活动的场所;辫状河道附近常有警觉而善泳的白唇鹿在觅食,还有远处的狼在伺机而动;几十米高的断崖下,有斑头雁在飞掠,向南的远处便是藏羚羊活动的草原地带了……‎ ‎(1)指出通天河三角区地形多样的原因。‎ ‎(2)分析沱沱河、当曲、通天河交汇的区域辫状河系形成的条件。‎ ‎(3)说明通天河三角区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4)分析辫状河道附近有利于白唇鹿活动的条件。‎ ‎【答案】(1)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带,地壳抬升,地势起伏大;地势落差大,河流侵蚀切割作用强烈,山高谷深;地处高原,高山、峡谷、滩地、台地、陡崖等地形多样。‎ ‎(2)河流含沙量大;河谷比较开阔,地形平坦,河流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流域降水季节差异明显,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景观。‎ ‎(3)地形多样,导致气候条件差异大,为不同野生动物提供了多样化的环境和丰富的食物;位于青藏地区,人类活动干扰小,保证了生态系统的原始性和完整性;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4)附近有草甸(水草丰美),可以提供丰富的食物;辫状河道附近地形平坦开阔,易于发现潜在威胁;(白唇鹿善泳,发现潜在的威胁后)可以快速逃避到辫状河道的中央(辫状河道是它们抵御外来威胁的天然屏障)。‎ ‎【解析】本题考查青藏地区地形、河流的相关知识。‎ ‎(1)通天河三角区地形多样是要依据材料中的地形地貌特征从内外力作用方面作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天河三角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带,地壳抬升,地势起伏大;且地势落差大,河流侵蚀切割作用强烈;高山、峡谷、滩地、台地、陡崖等地形多样。‎ ‎(2)图示河流流经高山峡谷,比降大,河流含沙量大。结合材料“沱沱河、当曲、通天河交汇的区域,地形开阔,河道宽浅”可知河谷比较开阔,地形平坦,河流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沙洲;另外该地区降水季节变化明显,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景观。‎ ‎(3)通天河三角区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的原因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影响进行分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区地形多样,水热条件不同,导致气候条件差异,为不同野生动物提供了多样化的环境和丰富的食物;该地区位于青藏地区,人类活动干扰小,保证了生态系统的原始性和完整性;且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4)辫状河道附近常有白唇鹿活动的原因要结合当地的环境特点和白唇鹿的生活习性来分析。首先是辫状河附近有草甸(水草丰美),可以提供丰富的食物;因远处有狼,而辫状河道附近地形平坦开阔,易于发现潜在威胁;白唇鹿善泳,发现潜在的威胁时可以快速逃避到辫状河道的中央。‎ ‎27.【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得分训练】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上有许多谷地,从形态上看,有“U”型谷,如挪威峡湾;有“V”型谷,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有“”型谷,如东非大裂谷。谷地对气候、生物、水文等影响很大,河谷往往也是人类活动集中的地区。‎ 材料二:图甲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某河谷剖面简图,该谷地沿线无断层。‎ 材料三:图乙为美国西北部奎茨河及等高线分布图,该河谷植被茂密,被称为温带“雨林”,是美国大陆“最潮湿”的地方。‎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图甲中该形态河谷的形成过程。‎ ‎(2)河谷地区有大量河底沉积物,请你指出河底沉积物在空间上和颗粒上的特点。‎ ‎(3)河谷地区往往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河谷地带对古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 ‎(4)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角度,说明奎茨河谷“最潮湿”的原因。‎ ‎【答案】(1)冰川侵蚀作用,形成有“U”型谷;后来冰川消退,谷地中的河流的下蚀作用明显,形成“V”型河谷 (2)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的磨圆度越来越好,颗粒越来越细;沉积物有层理结构,分选性好 (3)河谷海拔较低,热量充足;谷坡有森林、草地,提供木材、牧场和狩猎;谷地中的河流,提供饮用、灌溉水源,便于捕鱼和运输;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谷底,提供肥沃土壤,有利于发展种植业,提供粮食 (4)奎茨河谷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终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降水较多;该河谷位于太平洋东北岸,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增温增湿;谷地向西敞开,谷底呈西南——东北走向,有利于西风沿河谷深入,抬升作用明显,多地形雨,水汽充足;奎茨河谷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温低、蒸发弱;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强。‎ ‎【解析】(1)读图,根据左上图河谷形态分析,该河谷先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U”型谷。后来,冰川后退,谷地中河流的下切侵蚀,形成“V”型河谷。‎ ‎(2)河床沉积物特点是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的磨圆度越好,越细。沉积物有层理结构,分选性好。下面的沉积物颗粒较大,上面的沉积物颗粒小。‎ ‎(3)河谷地带的资源环境特点,可以结合食物来源分析。河谷地区的海拔低,热量充足。谷坡有森林和草地,提供木材、牧场和狩猎。谷底中的河流,可提供饮用、灌溉水源、捕鱼和运输。河流带来泥沙堆积谷底,提供肥沃的土壤,有利于种植业,提供粮食。‎ ‎(4)读图,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判断,奎茨河谷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较多。该河谷位于太平洋东北岸,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对沿岸气候增温增湿作用明显。从地形角度分析,谷地向西敞开,谷底呈西南—东北走向,有利于西风沿河谷深入,抬升作用明显多地形雨,水汽充足。影响奎茨河谷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晴天少气温低,蒸发弱。该河谷的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强。‎ 点睛:利用图示信息,分析河谷形态特点及形成原因。了解河相沉积物颗粒变化特点,具有分选性是河相沉积的特征。古人类文明发祥地,资源条件中,首先是食物来源,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区域潮湿环境,主要从气候、地形角度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