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8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解析版)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2016-2017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 ‎ 一、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21~30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下列遗传基本问题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B.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而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C.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D.性状分离是指杂种的后代中出现不同基因型个体的现象 ‎2.孟德尔遗传规律不适合原核生物,其原因是(  )‎ A.原核生物没有遗传物质 B.原核生物主要进行无性生殖 C.原核生物没有膜性细胞器 D.原核生物是单细胞生物 ‎3.某种家鼠中的短尾类型相交,子代中总是出现的短尾(T)和的正常尾(t),短尾类型与正常尾类型相交,子代中短尾与正常尾各半.与此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短尾与正常尾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该种类的家鼠中的短尾均为杂合子 C.就短尾基因T的致死作用看.T基因是显性纯合致死 D.短尾类型相交时的性状分离比不是3:1,原因是雌雄配子的结合不是随机的 ‎4.阳阳做了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在2个小桶内各装入20个等大的方形积木(红色、蓝色各10个,分别代表“配子”D、d).分别从两桶内随机抓取1个积木并记录,直至抓完桶内积木.结果DD:Dd:dd=12:6:2,他感到失望.下列给他的建议和理由中不合理的是(  )‎ A.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 B.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 C.重复抓50﹣100次,保证实验统计样本数目足够大 D.将某桶内的2种配子各减少到一半,因为卵细胞的数量比精子少得多 ‎5.下列关于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B.精子的形成要经过变形阶段 C.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分裂不均等 D.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 ‎6.如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 ‎ ‎(2)动物卵巢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3)③所示的细胞中有2个四分体; ‎ ‎(4)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为①和③.‎ A.(1)(2)(3) B.(1)(2)(4) C.(1)(3)(4) D.(2)(3)(4)‎ ‎7.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的小孩,该小孩的性别以及色盲所遵循的遗传规律分别是(  )‎ A.女性,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男性,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女性,伴性遗传定律 D.男性,基因的分离定律 ‎8.有关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与基因无关 B.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C.人类的性染色体X、Y形态大小差异很大,但它们是同源染色体 D.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 ‎9.下列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需要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 B.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离心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C.用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两实验均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10.如图为DNA分子(片段)平面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1、2、3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叫脱氧核苷酸 B.若3表示胸腺嘧啶,则4表示鸟嘌呤 C.3与4通过氢键连接起来 D.1和2相间排列构成了DNA的基本骨架 ‎11.如图表示脱氧核苷酸、基因、DNA和染色体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是脱氧核苷酸,其种类取决于C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F片段 C.基因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D.用吡罗红可以检测F在细胞中的分布 ‎12.如图描述了遗传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其中⑤不属于中心法则 B.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C.正常人体细胞内可能发生的过程有①、②、③‎ D.某些原核生物细胞有④和⑤‎ ‎13.水毛茛伸展在空气中和浸在水中的叶形态不同,其根本原因是(  )‎ A.空气中的叶进行光合作用,水中的叶主要是吸收水分 B.组成两种叶的蛋白质不同 C.组成两种叶的遗传物质不同 D.组成两种叶的遗传物质相同,受环境影响基因表达结果不同 ‎14.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B.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C.基因突变的普遍性是指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D.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基因 ‎15.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基因组计划只需要对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进行测定 B.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C.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相同 D.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即为三倍体 ‎16.对如图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甲是交叉互换,图乙是染色体易位 B.前者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后者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C.前者只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后者只发生在真核细胞中 D.两者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发生改变 ‎17.下列育种目标与采取的育种方式相匹配的是(  ) ‎ 选项 育种目标 育种方式 A 集中亲本优良性状 诱变育种 B 将不同物种的性状结合在一起 单倍体育种 C 产生出新的性状 杂交育种 D 使营养器官增大 多倍体育种 A.A B.B C.C D.D ‎18.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  )‎ A.在细胞内将DNA进行重组,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 B.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 C.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DNA上 ‎19.据你所知道杂交选育新品种之外,杂交的另一个结果是获得(  )‎ A.纯种 B.杂种表现的优势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变异 ‎20.用二倍体西瓜植株做父本与另一母本植株进行杂交,得到的种子种下去,就会长出三倍体植株.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A.父本植株杂交前需去除雄蕊,杂交后需套袋处理 B.母本植株正常体细胞中最多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C.三倍体植株的原始生殖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D.三倍体无子西瓜高度不育,但其无子性状可遗传 ‎21.如图是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绘出的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图(部分),据图不能推出的结论是(  )‎ A.某一性状可能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B.染色体上有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呈线性排列 C.该染色体可能是果蝇的Y染色体 D.果蝇细胞内的基因数远多于染色体数 ‎22.图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带“?”的个体为胎儿.已知A、a是与半乳糖血症有关的基因,且1号和2号不携带半乳糖血症的致病基因.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用B和b表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半乳糖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12号的基因型是AAXBY或AaXBY C.图中“?”患半乳糖血症的概率为 D.图中“?”可能既患红绿色盲又患半乳糖血症 ‎23.自然界的大麻为雌雄异株植物,如图为其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Ⅱ﹣1、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在研究中发现,大麻种群中的雌雄个体均有抗病和不抗病个体存在,已知该抗病性状受显性基因B控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 B.控制大麻是否具有抗性的基因不可能位于Ⅱ﹣2片段 C.雄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Ⅰ片段 D.位于Ⅰ片段上的基因,杂交组合的雌雄后代性状表现上没有差异 ‎24.如图所示是研究DNA复制方式的实验,根据这些实验结果进行的推论,正确的是(  )‎ ‎①丙是转入14N培养基中复制一代的结果 ‎ ‎②乙是转入14N培养基中复制二代的结果 ‎③出现丁的结果至少需要60分钟 ‎ ‎④戊图表示复制三代后不再具有15N标记DNA.‎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5.囊性纤维病的致病原因是由于基因中缺失三个相邻碱基,使控制合成的跨膜蛋白CFTR缺少一个苯丙氨酸.CFTR改变后,其转运Cl﹣的功能发生异常,导致肺部黏液增多、细菌繁殖.下列关于该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FTR蛋白转运Cl﹣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该致病基因中缺失的3个碱基构成了一个密码子 C.该变异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一样,均是基因突变 D.该病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性状 ‎26.如图表示某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双链只在细胞核中合成,多肽链只在细胞质中合成 B.图中酶b代表RNA聚合酶 C.转录形成mRNA时,游离的核糖核苷酸有序地与DNA链上的碱基相撞 D.结构c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2个tRNA的结合位点 ‎27.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及医疗条件的改善,传染性疾病逐渐得到了控制,但遗传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对遗传病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苯丙酮尿症不能通过B超检查确定 B.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调查可以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 C.人类遗传病都有其特定的致病基因 D.研究某遗传病的发病率,一般选择某个有此病的家族,通过统计计算出发病率 ‎28.如图为DNA分子的某一片段,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某种酶的作用部位,则相应的酶依次是(  )‎ A.解旋酶、限制酶、DNA聚合酶 B.DNA酶、解旋酶、DNA连接酶 C.解旋酶、限制酶、DNA连接酶 D.限制酶、DNA连接酶、解旋酶 ‎29.科学家在细胞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线粒体因子﹣﹣MTERF3,这一因子主要抑制线粒体DNA的表达,从而减少细胞能量的产生,此项成果将可能有助于糖尿病、心脏病和帕金森氏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根据相关知识和以上资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DNA也含有可以转录、翻译的功能基因 B.线粒体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C.线粒体因子MTERF3直接抑制细胞呼吸中酶的活性 D.糖尿病、心脏病和帕金森氏症等疾病可能与线粒体功能受损相关 ‎30.下列有关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B.沃森和克里克使用模型建构法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C.孟德尔通过对减数分裂的研究,并用假说﹣演绎法揭示了两大遗传定律 D.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 ‎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0分)‎ ‎31.某植物茎秆有短节与长节,叶形有皱缩叶与正常叶,叶脉色有绿色和褐色,茎秆有甜与不甜.下面是科研人员用该植物进行的两个实验(其中控制茎秆节长度的基因用A和a表示,控制叶形的基因用B和b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l)【实验一】纯合的短节正常叶植物与纯合的长节皱缩叶植物杂交,F1全为长节正常叶植株,F2中长节正常叶:长节皱缩叶:短节正常叶:短节皱缩叶=9:3:3:1.‎ ‎①F2长节正常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 ‎②画出实验一中F1所涉及两对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用“|”表示染色体,用“.”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 ‎(2)【实验二】纯合的绿色叶脉茎秆不甜植株与纯合的褐色叶脉茎秆甜植株杂交,F1全为绿色叶脉茎秆不甜植株,F2中只有两种表现型,且绿色叶脉茎秆不甜植株:褐色叶脉茎秆甜植株=3:1(无突变、致死现象等发生).‎ ‎①与实验一的F2结果相比,请尝试提出一个解释实验二的F2结果的假设  .‎ ‎②根据你的假设,实验二中F1产生配子的种类有  种.‎ ‎③为验证你的假设是否成立,可采用  法,若实验结果为  ,则假设成立.‎ ‎32.如图中编号①~⑤的图象是显微镜下拍到的二倍体百合(2n=24)减数分裂不同时期图象.请回答问题:‎ ‎(1)将捣碎的花药置于载玻片上,滴加  染色1~2min,制成临时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可通过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  的变化来判断该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 ‎(2)请将上述观察到的细胞图象按减数分裂的时序进行排序:①→  .‎ ‎(3)图③细胞中含姐妹染色单体  条,有  个染色体组.‎ ‎(4)有可能发生基因重组导致变异的是图  (填编号).‎ ‎(5)已知某个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YyRr,由它形成的四个精子中有一个精子的基因组合是Yr,那么其余三个精子的基因组合分别是  .‎ ‎33.等位基因S、s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图1为某一生理过程简图,基因S在编码蛋白质时,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2所示(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请据图回答:(注:脯氨酸密码子为CCG,精氨酸密码子为CGG,丙氨酸密码子为GCC,甘氨酸密码子为GGC)‎ ‎(1)图1中的甲结构代表的是一个  分子的结构简图,图中被运输的氨基酸是  .这个氨基酸与前面的氨基酸是通过  反应连接在一起的.‎ ‎(2)图1所示为  过程,图1中显示了两类碱基互补配对关系,它们分别发生在  之间.‎ ‎(3)基因S发生转录时,作为模板链的是图2中的  (填“a”或“b”)链.‎ ‎(4)一个信使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  ,同时进行多肽链的合成,因此少量的信使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34.如图中的曲线表示三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某一小组同学对一个乳光牙女性患者的家庭成员的情况进行调查后的结果如表所示(空格中“√”代表乳光牙患者,“○”代表牙齿正常).‎ 祖父 祖母 外祖父 外祖母 父亲 母亲 姐姐 弟弟 女性患者 ‎○‎ ‎√‎ ‎√‎ ‎○‎ ‎√‎ ‎√‎ ‎○‎ ‎○‎ ‎√‎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得出,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  .‎ ‎(2)图中,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发病风险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这是因为大多数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  的,患病胎儿在出生前就死亡了.‎ ‎(3)从遗传方式上看,遗传性乳光牙属于  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4)同学们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后得知,遗传性乳光牙是正常基因中第45位决定谷氨酰胺的一对碱基发生改变,引起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合成终止而导致的,已知谷氨酰胺的密码子为CAA、CAG,终止密码子为UAA、UAG、UGA.那么,该基因突变发生的碱基对变化是  ,与正常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比,乳光牙致病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进而使该蛋白质的功能丧失.‎ ‎35.油菜是一种常见的经济作物,科学家应用多种育种技术,培育出抗除草剂、抗虫等油菜新品种.‎ ‎(1)抗除草剂油菜的培育可应用诱变育种方法或转基因技术.前者是利用物理、化学因素提高  .后者应用的原理是  .‎ ‎(2)科研人员以纯合的抗线虫病(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萝卜和不抗线虫病油菜为亲本杂交,通过如图所示途径获得抗线虫病油菜.‎ ‎①F1植株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  ,因而高度不育.用  处理,形成异源多倍体.‎ ‎②BC1在产生配子时,R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随机分配到细胞任意一极,其它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分配正常.选择染色体数为39的抗线虫病BC2植株自交,正常情况下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若染色体数为38的后代植株也具有抗线虫病的特性,则可能原因是  .‎ ‎ ‎ ‎2016-2017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21~30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下列遗传基本问题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B.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而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C.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D.性状分离是指杂种的后代中出现不同基因型个体的现象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解答】解:A、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棉花的细绒与粗绒,短绒与长绒,A错误;‎ B、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而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般相同,如果环境不同,表现型也可能不同,B错误;‎ C、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C正确;‎ D、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D错误.‎ 故选:C.‎ ‎ ‎ ‎2.孟德尔遗传规律不适合原核生物,其原因是(  )‎ A.原核生物没有遗传物质 B.原核生物主要进行无性生殖 C.原核生物没有膜性细胞器 D.原核生物是单细胞生物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这两大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此,孟德尔遗传规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 ‎【解答】解:A、原核生物有遗传物质,A错误;‎ B、孟德尔遗传规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而原核生物进行无性生殖,B正确;‎ C、原核生物含有核糖体一种无膜细胞器,但这不是孟德尔遗传规律不适用于原核生物的原因,C错误;‎ D、原核生物是单细胞生物,但这不是孟德尔遗传规律不适用于原核生物的原因,D错误.‎ 故选:B.‎ ‎ ‎ ‎3.某种家鼠中的短尾类型相交,子代中总是出现的短尾(T)和的正常尾(t),短尾类型与正常尾类型相交,子代中短尾与正常尾各半.与此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短尾与正常尾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该种类的家鼠中的短尾均为杂合子 C.就短尾基因T的致死作用看.T基因是显性纯合致死 D.短尾类型相交时的性状分离比不是3:1,原因是雌雄配子的结合不是随机的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符合孟德尔的测交实验;而短尾类型相交配,子代中有一类型死亡,能存活的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结果不是3:1,说明有个体死亡.‎ ‎【解答】解:A、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符合孟德尔的测交实验,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 B、短尾类型相交,子代中总是出现的短尾(T﹣)和 的正常尾(tt),如果亲本有纯合子,则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该实验中亲本短尾基因型全为Tt,他们之间杂交的后代基因型比例为TT:Tt:tt=1:2:1,又因为第二代杂交结果是短尾比正常是2:1,可以推出不能存活的基因型为TT,则家鼠中的短尾均为杂合子,B正确;‎ C、就短尾基因T的致死作用看.T基因是显性纯合致死,C正确;‎ D、短尾类型相交时的性状分离比不是3:1,原因是TT死亡,而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错误.‎ 故选:D.‎ ‎ ‎ ‎4.阳阳做了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在2个小桶内各装入20个等大的方形积木(红色、蓝色各10个,分别代表“配子”D、d).分别从两桶内随机抓取1个积木并记录,直至抓完桶内积木.结果DD:Dd:dd=12:6:2,他感到失望.下列给他的建议和理由中不合理的是(  )‎ A.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 B.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 C.重复抓50﹣100次,保证实验统计样本数目足够大 D.将某桶内的2种配子各减少到一半,因为卵细胞的数量比精子少得多 ‎【考点】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 ‎【分析】实验结果失败的原因是:(1)方形积木不易混匀,导致实验误差较大;(2)每次抓取后没有将抓取的积木放回原桶,使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不相等.‎ 分离定律的内容是在杂合体进行自交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产生的两种配子比例为1:1,产生的后代性状比例为1:2:1.‎ ‎【解答】解:A、使用方块可能使两种积木混合不均匀,因此应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A正确;‎ B、如果每次抓取后没有将抓取的积木放回原桶,会使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不相等,所以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以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A正确;‎ C、继续重复抓取,保证足够大的样本数,以减少实验误差,C正确;‎ D、小桶中配子的数目若过少,误差将会增大,不能保证两种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且该学生抓取的结果不符合1:2:1,是因为其抓取的次数太少,D错误.‎ 故选:D.‎ ‎ ‎ ‎5.下列关于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B.精子的形成要经过变形阶段 C.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分裂不均等 D.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 ‎【考点】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分析】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不同点 形成部位 精巢 卵巢 过 程 变形期 无变形期 性细胞数 一个精母细胞形成四个精子 一个卵母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 细胞质的分配 均等分裂 不均的分裂 相同点 成熟期都经过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解答】解:A、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形成4个精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A正确;‎ B、精子形成需要经过变形,但卵细胞的形成不需要,B正确;‎ C、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分裂(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不均等,C正确;‎ D、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D错误.‎ 故选:D.‎ ‎ ‎ ‎6.如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 ‎ ‎(2)动物卵巢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3)③所示的细胞中有2个四分体; ‎ ‎(4)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为①和③.‎ A.(1)(2)(3) B.(1)(2)(4) C.(1)(3)(4) D.(2)(3)(4)‎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分析题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答】解:(1)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1)正确; ‎ ‎(2)原始生殖细胞可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因此动物卵巢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2)正确;‎ ‎(3)③表示的是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四分体,(3)错误; ‎ ‎(4)由分析可知,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为①和③,(4)正确.‎ 故选:B.‎ ‎ ‎ ‎7.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的小孩,该小孩的性别以及色盲所遵循的遗传规律分别是(  )‎ A.女性,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男性,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女性,伴性遗传定律 D.男性,基因的分离定律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其特点:‎ ‎(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2)隔代、交叉遗传;‎ ‎(3)若母亲有病,则儿子一定有病;父亲正常,则女儿一定正常.‎ ‎【解答】解: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则这对正常夫妇的基因型应为XBX_×XBY,它们生了一个色盲小孩,则这个色盲小孩的基因型只能是XbY.因此,该小孩的性别是男性.又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所以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故选:D.‎ ‎ ‎ ‎8.有关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与基因无关 B.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C.人类的性染色体X、Y形态大小差异很大,但它们是同源染色体 D.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1、人类的染色体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无论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都同时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2、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 ‎【解答】解:A、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并受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A错误;‎ B、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表现为伴性遗传,B正确;‎ C、人类的性染色体X、Y形态大小差异很大,但它们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能发生联会,是同源染色体,C正确;‎ D、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D正确.‎ 故选:A.‎ ‎ ‎ ‎9.下列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需要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 B.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离心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C.用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两实验均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3、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 ‎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陡.‎ 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 ‎②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解答】解:A、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需要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A正确;‎ B、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离心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B错误;‎ C、用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部分蛋白质外壳未与细菌分离,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C正确;‎ D、两实验均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B.‎ ‎ ‎ ‎10.如图为DNA分子(片段)平面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1、2、3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叫脱氧核苷酸 B.若3表示胸腺嘧啶,则4表示鸟嘌呤 C.3与4通过氢键连接起来 D.1和2相间排列构成了DNA的基本骨架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双链DNA分子片段的平面结构模式图,其中1为磷酸,2为脱氧核糖,3和4为含氮碱基,由于3和4之间有3个氢键,因此3和4为C、G碱基对.‎ ‎【解答】解:A、图中1、2、3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叫脱氧核苷酸,A正确;‎ B、由于3和4之间有3个氢键,因此3和4为C、G碱基对,B错误;‎ C、3与4通过氢键连接起来,C正确;‎ D、1(磷酸)和2(脱氧核糖)相间排列构成了DNA的基本骨架,D正确.‎ 故选:B.‎ ‎ ‎ ‎11.如图表示脱氧核苷酸、基因、DNA和染色体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是脱氧核苷酸,其种类取决于C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F片段 C.基因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D.用吡罗红可以检测F在细胞中的分布 ‎【考点】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分析】基因与DNA分子、染色体、核苷酸的关系:‎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2)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3)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据图示可知,C为含氮碱基,D为脱氧核苷酸,F为DNA,G为蛋白质,它们共同构成F染色体.‎ ‎【解答】解:A、据分析可知,D是脱氧核苷酸,其种类取决于C碱基,A正确;‎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正确;‎ C、基因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并在其上呈线性排列,C正确;‎ D、F为DNA,可用甲基绿可以检测DNA在细胞中的分布,D错误.‎ 故选:D.‎ ‎ ‎ ‎12.如图描述了遗传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其中⑤不属于中心法则 B.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C.正常人体细胞内可能发生的过程有①、②、③‎ D.某些原核生物细胞有④和⑤‎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描述了遗传信息传递的方向,图中①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翻译过程;④为逆转录过程;⑤为RNA分子的复制过程.其中④和⑤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 ‎【解答】解:A、⑤属于中心法则,A错误;‎ B、中心法则包括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还包括DNA分子的复制、逆转录和RNA分子的复制,B错误;‎ C、根尖的分生区细胞分裂能力旺盛,能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有①、②、③,C正确;‎ D、④和⑤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D错误.‎ 故选:C.‎ ‎ ‎ ‎13.水毛茛伸展在空气中和浸在水中的叶形态不同,其根本原因是(  )‎ A.空气中的叶进行光合作用,水中的叶主要是吸收水分 B.组成两种叶的蛋白质不同 C.组成两种叶的遗传物质不同 D.组成两种叶的遗传物质相同,受环境影响基因表达结果不同 ‎【考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生物体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不仅要受到内在因素基因的控制,还要受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例如,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就表现出了两种不同的形态.前者呈扁平状,后者深裂而呈丝状.‎ ‎【解答】解:同一株水毛茛中所有的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呈扁平状,而浸在水中的叶呈丝状,这种现象表明,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种基因型的个体,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型.因此,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故选:D.‎ ‎ ‎ ‎14.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B.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C.基因突变的普遍性是指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D.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基因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 ‎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4、体细胞突变一般不遗传给子代,生殖细胞突变一般可以遗传给子代.‎ ‎5、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解答】解: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其方向和环境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A正确;‎ B、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分子水平,B正确;‎ C、基因突变的随机性是指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C错误;‎ D、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也能产生新的基因型,D正确.‎ 故选:C.‎ ‎ ‎ ‎15.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基因组计划只需要对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进行测定 B.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C.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相同 D.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即为三倍体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1、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2、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体细胞中可以含有1个或几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雄蜂也是单倍体,仅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是单倍体.‎ ‎3、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二倍体.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都属于二倍体.‎ ‎4、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多倍体.如香蕉是三倍体,马铃薯是四倍体,普通小麦是六倍体.‎ ‎【解答】‎ 解:A、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出人类基因组DNA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其中包括22常染色体和XY两条性染色体,而不是对一个染色体组(23条染色体)进行测序,A错误;‎ B、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正确;‎ C、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大小、形态各不相同,C错误;‎ D、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不一定是三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三倍体,D错误.‎ 故选:B.‎ ‎ ‎ ‎16.对如图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甲是交叉互换,图乙是染色体易位 B.前者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后者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C.前者只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后者只发生在真核细胞中 D.两者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发生改变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分析】1、基因重组的类型:‎ ‎(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2、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 ‎(2)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解答】解:A、图甲中的变异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是交叉互换;图乙中的变异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染色体易位,A正确;‎ B、图甲中的变异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图乙中的变异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B正确;‎ 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只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只发生在真核细胞中,C正确;‎ D、图甲中的变异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是交叉互换,不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D.‎ ‎ ‎ ‎17.下列育种目标与采取的育种方式相匹配的是(  ) ‎ 选项 育种目标 育种方式 A 集中亲本优良性状 诱变育种 B 将不同物种的性状结合在一起 单倍体育种 C 产生出新的性状 杂交育种 D 使营养器官增大 多倍体育种 A.A B.B C.C D.D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几种常考的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 (1)杂交→自交→选优(2)杂交 ‎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 ‎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 理 ‎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优 点 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可集中于同一个体上 ‎ 提高变异频率,出现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营养器官增大、提高产量与营养成分 ‎ 缺 ‎ 技术复杂,成本 点 ‎ 时间长,需要及时发现优良性状 ‎ 有利变异少,需要处理大量实验材料,具有不确定性 高 ‎ 技术复杂,且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在动物中难以实现 举例 高杆抗病与矮杆抗病小麦杂产生矮杆抗病品种 高产量青霉素菌株的育成 三倍体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抗病植株的育成 ‎【解答】解:A、杂交育种能集中亲本的优良性状,A错误;‎ B、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错误;‎ C、诱变育种能产生新的性状,C错误;‎ D、多倍体育种可培育出多倍体,而多倍体的营养器官较大,D正确.‎ 故选:D.‎ ‎ ‎ ‎18.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  )‎ A.在细胞内将DNA进行重组,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 B.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 C.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DNA上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的别名 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操作环境 生物体外 操作对象 基因 ‎ 操作水平 DNA分子水平 基本过程 剪切→拼接→导入→表达 结果 人类需要的基因产物 原理 基因重组 ‎【解答】解:A、基因工程是在生物体外将DNA进行重组,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A错误;‎ B、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B正确;‎ C、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这属于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与基因工程技术无关,C错误;‎ D、噬菌体可作为目的基因的运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而不是噬菌体将自身DNA导入受体细胞,D错误.‎ 故选:B.‎ ‎ ‎ ‎19.据你所知道杂交选育新品种之外,杂交的另一个结果是获得(  )‎ A.纯种 B.杂种表现的优势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变异 ‎【考点】杂交育种.‎ ‎【分析】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除了可以选育新品种,杂交育种还可以获得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杂合体在一种或多种性状上优于两个亲本的现象.例如不同品系、不同品种、甚至不同种属间进行杂交所得到的杂种一代往往比它的双亲表现更强大的生长速率和代谢功能,从而导致器官发达、体型增大、产量提高,或者表现在抗病、抗虫、抗逆力、成活力、生殖力、生存力等的提高.‎ ‎【解答】解:A、杂交育种的另一个结果是获得杂种优势,A错误;‎ B、杂交育种除了可以选育新品种,还可以获得杂种优势,B正确;‎ C、基因突变是诱变育种的原理,不是杂交育种的结果,C错误;‎ D、染色体变异是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不是杂交育种的结果,D错误.‎ 故选:B.‎ ‎ ‎ ‎20.用二倍体西瓜植株做父本与另一母本植株进行杂交,得到的种子种下去,就会长出三倍体植株.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A.父本植株杂交前需去除雄蕊,杂交后需套袋处理 B.母本植株正常体细胞中最多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C.三倍体植株的原始生殖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D.三倍体无子西瓜高度不育,但其无子性状可遗传 ‎【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1、秋水仙素能够抑制有丝分裂前期时的纺锤体形成,导致细胞不能分裂,最终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2、无籽西瓜是多倍体育种的结果,它是利用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产生不了正常的生殖细胞,从而不能形成正常种子的原理制成的.‎ ‎【解答】解:A、母本植株杂交前需去除雄蕊,杂交后需套袋处理,A错误;‎ B、此处的母本为四倍体,因此母本植株正常体细胞中最多会含有八个染色体组,即有丝分裂后期,B错误;‎ C、三倍体植株的原始生殖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C错误;‎ D、三倍体无子西瓜由于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即高度不育,但其无子性状可遗传,如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正确.‎ 故选:D.‎ ‎ ‎ ‎21.如图是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绘出的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图(部分),据图不能推出的结论是(  )‎ A.某一性状可能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B.染色体上有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呈线性排列 C.该染色体可能是果蝇的Y染色体 D.果蝇细胞内的基因数远多于染色体数 ‎【考点】基因与DNA的关系.‎ ‎【分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有时,一个性状可能由多个基因控制,一个基因也可能影响多个性状.‎ ‎【解答】解:A、由题图可知,果蝇的眼色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A正确;‎ B、由题图可知,果蝇的同一条染色体上含有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 C、该染色体的形态与果蝇的Y染色体的形态不同,因此不可能是Y染色体,C错误;‎ D、由题图可知,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因此果蝇细胞内基因数多于染色体数,D正确.‎ 故选:C.‎ ‎ ‎ ‎22.图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带“?”的个体为胎儿.已知A、a是与半乳糖血症有关的基因,且1号和2号不携带半乳糖血症的致病基因.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用B和b表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半乳糖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12号的基因型是AAXBY或AaXBY C.图中“?”患半乳糖血症的概率为 D.图中“?”可能既患红绿色盲又患半乳糖血症 ‎【考点】伴性遗传;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根据题意和遗传系谱图分析可知:9号为患半乳糖血症的女孩,而其父母正常,所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 ‎【解答】解:A、根据图中3号、4号都正常,9号为患半乳糖血症女性,可判断半乳糖血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l号和2号不携带半乳糖血症的致病基因,可推测7号的基因型是AAXb Y;由9号为半乳糖血症患者,可推出3号和4号关于半乳糖血症的基因型都为Aa,进一步推出8号关于半乳糖血症的基因型是AA或Aa,由此可求得12号关于半乳糖血症的基因型是AA或Aa;又因为12号不患色盲,因此其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B正确;‎ C、由l0号患半乳糖血症,可推出5号和6号关于半乳糖血症的基因型都为Aa,进而推出11号关于半乳糖血症的基因型为AA、Aa,由此可求得图中“?”患半乳糖血症的概率为××=,C错误;‎ D、仅分析色盲遗传,由于5号为红绿色盲患者,由此可确定11号的基因型为XBXb,再结合上述分析,可确定图中“?”若为男孩,则可能既患红绿色盲又患半乳糖血症,D正确.‎ 故选:C.‎ ‎ ‎ ‎23.自然界的大麻为雌雄异株植物,如图为其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Ⅱ﹣1、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在研究中发现,大麻种群中的雌雄个体均有抗病和不抗病个体存在,已知该抗病性状受显性基因B控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 B.控制大麻是否具有抗性的基因不可能位于Ⅱ﹣2片段 C.雄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Ⅰ片段 D.位于Ⅰ片段上的基因,杂交组合的雌雄后代性状表现上没有差异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分析题图:Ⅱ﹣1片段是雌性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雄性患病率高于雌性,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雄性患病率低于雌性.‎ Ⅰ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患病率与性别有关,但雄性患病率不一定等于雌性,如①XbXb ×XbYB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雄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雌性;②XbXb×XBYb 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雌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雄性.‎ Ⅱ﹣2片段是雄性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雄性性别决定的基因,而且Ⅱ﹣2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雄性.‎ ‎【解答】解:A、大麻的性染色体为X和Y,说明其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A正确;‎ B、Ⅱ﹣2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段,其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属于伴Y遗传,而大麻种群中的雌雄个体均有抗病和不抗病个体存在,说明控制大麻是否具有抗性的基因不可能位于Ⅱ﹣2片段,B正确;‎ C、雄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同源区段,即Ⅰ片段,C正确;‎ D、Ⅰ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片段,所以位于Ⅰ片段上的基因X、Y染色体上都会有,与常染色体类似,但杂交组合的雌雄后代的性状表现不一定完全相同.例如XbXb ×XbYB后代中雌性个体均为隐性性状,雄性均为显性性状,存在性别差异,D错误.‎ 故选:D.‎ ‎ ‎ ‎24.如图所示是研究DNA复制方式的实验,根据这些实验结果进行的推论,正确的是(  )‎ ‎①丙是转入14N培养基中复制一代的结果 ‎ ‎②乙是转入14N培养基中复制二代的结果 ‎③出现丁的结果至少需要60分钟 ‎ ‎④戊图表示复制三代后不再具有15N标记DNA.‎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 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中DNA为全重,乙中是重、中,丙中是全中,丁中是中、轻,戊中为全轻.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①由于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而丙中DNA是全中,所以丙是转入14N培养基中复制一代的结果,正确;‎ ‎②乙中是重、中,而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复制后不可能有全重的DNA存在,错误;‎ ‎③丁中是中、轻,说明DNA已复制2次,而复制一次需要30分钟,所以出现丁的结果至少需要60分钟,正确;‎ ‎④戊中为全轻,表示不具有15N标记DNA;而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15N标记DNA两条链一直存在,错误.‎ 所以正确的有①③.‎ 故选:B.‎ ‎ ‎ ‎25.囊性纤维病的致病原因是由于基因中缺失三个相邻碱基,使控制合成的跨膜蛋白CFTR缺少一个苯丙氨酸.CFTR改变后,其转运Cl﹣的功能发生异常,导致肺部黏液增多、细菌繁殖.下列关于该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FTR蛋白转运Cl﹣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该致病基因中缺失的3个碱基构成了一个密码子 C.该变异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一样,均是基因突变 D.该病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性状 ‎【考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1、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2、基因通过中心法则控制性状,包括两种方式:‎ ‎(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解答】解:A、CFTR蛋白转运Cl﹣体现了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跨膜运输的功能,A错误;‎ B、密码子是mR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连续3个碱基,B错误;‎ C、该变异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一样,均是基因突变,C正确;‎ D、该病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D错误.‎ 故选:C.‎ ‎ ‎ ‎26.如图表示某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双链只在细胞核中合成,多肽链只在细胞质中合成 B.图中酶b代表RNA聚合酶 C.转录形成mRNA时,游离的核糖核苷酸有序地与DNA链上的碱基相撞 D.结构c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2个tRNA的结合位点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原核生物内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图中酶a为解旋酶,酶b是RNA聚合酶,结构c表示核糖体.‎ ‎【解答】解:A、DNA双链合成是DNA复制,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多肽链合成是翻译,场所是在细胞质,A错误;‎ B、图中酶a代表解旋酶,酶b代表RNA聚合酶,B正确;‎ C、RNA聚合酶在转录时催化DNA解旋和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合成RNA,但核糖核苷酸随机地与DNA链上的碱基相撞,C错误;‎ D、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6个碱基的位置,2个tRNA的结合位点,D正确.‎ 故选:BD.‎ ‎ ‎ ‎27.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及医疗条件的改善,传染性疾病逐渐得到了控制,但遗传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对遗传病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苯丙酮尿症不能通过B超检查确定 B.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调查可以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 C.人类遗传病都有其特定的致病基因 D.研究某遗传病的发病率,一般选择某个有此病的家族,通过统计计算出发病率 ‎【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分析】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 ‎【解答】解:A、苯丙酮尿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不能通过B超检查确定,A正确;‎ B、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调查可以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B错误;‎ C、人类遗传病包括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遗传病,其中染色体遗传病不含特定的致病基因,C错误;‎ D、研究某遗传病的发病率,一般在人群中随机调查,通过统计计算出发病率,D错误.‎ 故选:A ‎ ‎ ‎28.如图为DNA分子的某一片段,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某种酶的作用部位,则相应的酶依次是(  )‎ A.解旋酶、限制酶、DNA聚合酶 B.DNA酶、解旋酶、DNA连接酶 C.解旋酶、限制酶、DNA连接酶 D.限制酶、DNA连接酶、解旋酶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DNA分子的片段,其中①‎ 为氢键,是解旋酶的作用位点;②为磷酸二酯键,是限制酶的作用位点;③是断裂开的磷酸二酯键,是DNA连接酶、DNA聚合酶的作用位点.据此答题.‎ ‎【解答】解:①为氢键,是解旋酶的作用位点;‎ ‎②为磷酸二酯键,是限制酶的作用位点;‎ ‎③是DNA连接酶、DNA聚合酶的作用位点,能连接形成磷酸二酯键.‎ 故选:C.‎ ‎ ‎ ‎29.科学家在细胞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线粒体因子﹣﹣MTERF3,这一因子主要抑制线粒体DNA的表达,从而减少细胞能量的产生,此项成果将可能有助于糖尿病、心脏病和帕金森氏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根据相关知识和以上资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DNA也含有可以转录、翻译的功能基因 B.线粒体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C.线粒体因子MTERF3直接抑制细胞呼吸中酶的活性 D.糖尿病、心脏病和帕金森氏症等疾病可能与线粒体功能受损相关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细胞质遗传,孟德尔遗传定律的使用范围,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 ‎【解答】解:A、线粒体是一种半自主细胞器,含有DNA,能够完成转录、翻译等过程,A正确;‎ B、线粒体内的基因的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正确;‎ C、线粒体因子MTERF3主要抑制线粒体DNA的表达,不能合成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从而减少细胞能量的产生,而不是直接抑制呼吸酶的活性,C错误;‎ D、线粒体因子MTERF3可能有助于糖尿病、心脏病和帕金森氏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说明这些疾病与线粒体的功能有关,D正确.‎ 故选:C.‎ ‎ ‎ ‎30.下列有关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B.沃森和克里克使用模型建构法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C.孟德尔通过对减数分裂的研究,并用假说﹣演绎法揭示了两大遗传定律 D.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 ‎【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4、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5、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解答】解:A、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A正确;‎ B、沃森和克里克使用模型建构法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B正确;‎ C、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并用假说﹣演绎法揭示了两大遗传定律,C错误;‎ D、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D正确.‎ 故选:C.‎ ‎ ‎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0分)‎ ‎31.某植物茎秆有短节与长节,叶形有皱缩叶与正常叶,叶脉色有绿色和褐色,茎秆有甜与不甜.下面是科研人员用该植物进行的两个实验(其中控制茎秆节长度的基因用A和a表示,控制叶形的基因用B和b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l)【实验一】纯合的短节正常叶植物与纯合的长节皱缩叶植物杂交,F1全为长节正常叶植株,F2中长节正常叶:长节皱缩叶:短节正常叶:短节皱缩叶=9:3:3:1.‎ ‎①F2长节正常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 ‎②画出实验一中F1所涉及两对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用“|”表示染色体,用“.”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 ‎(2)【实验二】纯合的绿色叶脉茎秆不甜植株与纯合的褐色叶脉茎秆甜植株杂交,F1全为绿色叶脉茎秆不甜植株,F2中只有两种表现型,且绿色叶脉茎秆不甜植株:褐色叶脉茎秆甜植株=3:1(无突变、致死现象等发生).‎ ‎①与实验一的F2结果相比,请尝试提出一个解释实验二的F2结果的假设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 ‎②根据你的假设,实验二中F1产生配子的种类有 2 种.‎ ‎③为验证你的假设是否成立,可采用 测交 法,若实验结果为 绿色叶脉茎秆不甜:褐色叶脉茎秆甜=1:1 ,则假设成立.‎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1、纯合的短节正常叶植物与纯合的长节皱缩叶植物杂交,F1全为长节正常叶植株,说明长节相对于短节为显性性状,正常叶相对于皱缩叶为显性性状,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 ‎2、纯合的绿色叶脉茎秆不甜植株与纯合的褐包叶脉茎秆甜植株杂交,F1全为绿色叶脉茎秆不甜植株,说明绿色相对于褐色为显性性状,不甜相对于甜为显性性状.‎ ‎【解答】解:(1)①F2中长节正常叶:长节皱缩叶:短节正常叶:短节皱缩叶=9:3:3:1,所以在F2长节正常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②由以上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F1自交,F2中长节正常叶:长节皱缩叶:短节正常叶:短节皱缩叶=9:3:3:1,说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因此F1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如图所示:.‎ ‎(2)①F1自交,F2中只有两种表现型,且绿色叶脉茎秆不甜植株:褐色叶脉茎秆甜植株=3:1(无突变、致死现象),说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②假设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1能产生2种配子.‎ ‎③验证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通常采用测交的方法,若实验结果为绿色叶脉茎秆不甜:褐色叶脉茎秆甜=1:1,则说明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否则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故答案为:‎ ‎(1)①‎ ‎②‎ ‎(2)①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2‎ ‎③测交 绿色叶脉茎秆不甜:褐色叶脉茎秆甜=1:1‎ ‎ ‎ ‎32.如图中编号①~⑤的图象是显微镜下拍到的二倍体百合(2n=24)减数分裂不同时期图象.请回答问题:‎ ‎(1)将捣碎的花药置于载玻片上,滴加 碱性染料(龙胆紫或醋酸洋红均可) 染色1~2min,制成临时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可通过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 形态、数目和位置 的变化来判断该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 ‎(2)请将上述观察到的细胞图象按减数分裂的时序进行排序:①→ )③→②→⑤→④ .‎ ‎(3)图③细胞中含姐妹染色单体 48 条,有 2 个染色体组.‎ ‎(4)有可能发生基因重组导致变异的是图 ②③ (填编号).‎ ‎(5)已知某个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YyRr,由它形成的四个精子中有一个精子的基因组合是Yr,那么其余三个精子的基因组合分别是 Yr、yR、yR .‎ ‎【考点】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细胞的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过程;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在相差显微镜下拍到的二倍体百合某个细胞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其中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⑤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答】解:(1)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中,需用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或醋酸洋红)对染色体进行染色,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确定细胞所处的时期.‎ ‎(2)图示是在相差显微镜下拍到的二倍体百合某个细胞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其中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⑤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分裂图的先后顺序为①→③→②→④→⑤.‎ ‎(3)由于二倍体百合(2n=24),图③细胞中含姐妹染色单体48条,有2个染色体组.‎ ‎(4)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则有可能发生基因重组导致变异的是图②③.‎ ‎(5)已知某个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YyRr,由它形成的四个精子中有一个精子的基因组合是Yr,那么其余三个精子的基因组合分别是Yr、yR、yR.‎ 故答案为:‎ ‎(1)碱性染料 (龙胆紫或醋酸洋红均可) 形态、数目和位置 ‎(2)③→②→⑤→④‎ ‎(3)48 2 ‎ ‎(4)②③‎ ‎(5)Yr、yR、yR.‎ ‎ ‎ ‎33.等位基因S、s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图1为某一生理过程简图,基因S在编码蛋白质时,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2所示(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请据图回答:(注:脯氨酸密码子为CCG,精氨酸密码子为CGG,丙氨酸密码子为GCC,甘氨酸密码子为GGC)‎ ‎(1)图1中的甲结构代表的是一个 tRNA 分子的结构简图,图中被运输的氨基酸是 丙氨酸 .这个氨基酸与前面的氨基酸是通过 脱水缩合 反应连接在一起的.‎ ‎(2)图1所示为 翻译 过程,图1中显示了两类碱基互补配对关系,它们分别发生在 tRNA和mRNA之间,tRNA内局部折叠片段之间 之间.‎ ‎(3)基因S发生转录时,作为模板链的是图2中的 b (填“a”或“b”)链.‎ ‎(4)一个信使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 核糖体 ,同时进行多肽链的合成,因此少量的信使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分析图1:图1为tRNA结合示意图.tRNA为单链结构,也存在局部双链,因此含有氢键.‎ 分析图2: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则转录起始密码子的模板链是TAC或CAC,分析基因中的a链和b链,ATC位于b链,因此转录的模板链是b链;基因S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转录形成的mRNA该该处顺延一个碱基,该处的密码子变成GUU.‎ ‎【解答】解:(1)图1为三叶草结构,是tRNA;tRNA上一端的3个碱基构成反密码子,且反密码子的读取方向为“3′端→5′端”,因此其对应的mRNA上的密码子是GCC,携带的氨基酸是丙氨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连接在一起.‎ ‎(2)由图可知,图1为翻译过程,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tRNA分子内局部折叠链片段之间、tRNA的反密码子与mRNA的密码子之间.‎ ‎(3)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则转录起始密码子的模板链是TAC或CAC,分析基因中的a链和b链,ATC位于b链,因此转录的模板链是b链.‎ ‎(4)一个信使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肽链的合成,因此少量的信使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故答案为:‎ ‎(1)tRNA 丙氨酸 脱水缩合 ‎(2)翻译 tRNA和mRNA之间,tRNA内局部折叠片段之间 ‎(3)b ‎(4)核糖体 ‎ ‎ ‎34.如图中的曲线表示三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某一小组同学对一个乳光牙女性患者的家庭成员的情况进行调查后的结果如表所示(空格中“√”代表乳光牙患者,“○”代表牙齿正常).‎ 祖父 祖母 外祖父 外祖母 父亲 母亲 姐姐 弟弟 女性患者 ‎○‎ ‎√‎ ‎√‎ ‎○‎ ‎√‎ ‎√‎ ‎○‎ ‎○‎ ‎√‎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得出,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 成年人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 ‎(2)图中,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发病风险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这是因为大多数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 致死 的,患病胎儿在出生前就死亡了.‎ ‎(3)从遗传方式上看,遗传性乳光牙属于 显性 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 常 染色体上.‎ ‎(4)同学们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后得知,遗传性乳光牙是正常基因中第45位决定谷氨酰胺的一对碱基发生改变,引起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合成终止而导致的,已知谷氨酰胺的密码子为CAA、CAG,终止密码子为UAA、UAG、UGA.那么,该基因突变发生的碱基对变化是 G﹣C突变成A﹣T ‎ ‎,与正常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比,乳光牙致病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进而使该蛋白质的功能丧失.‎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基因突变的原因.‎ ‎【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1分析可知:各类遗传病在青春期发病风险都很低;多基因遗传病在成年人中发病风险最高;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在出生前发病风险最高;单基因遗传病在儿童时发病风险最高.‎ ‎2、根据表格绘出遗传系谱图,并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出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3、先根据题意判断出基因突变后密码子可能发生的变化,然后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写出基因突变前后的碱基序列,然后解答问题.‎ ‎【解答】解:(1)由图甲中信息可知,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是成年人中发病个体数量明显增多.‎ ‎(2)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发病风险在出生后就大幅度下降,原因是大多数在胚胎期就死亡了.‎ ‎(3)父母均患病,生有正常的女儿,可以判断出此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4)由题意知,谷氨酰胺的密码子为CAA、CAG,终止密码子为UAA、UAG、UGA,mRNA上的碱基在基因突变前后的变化最可能是C→U,那么基因中碱基对的变化是由C/G碱基对突变成T/A碱基对;由于基因突变使谷氨酰胺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翻译过程提前结束,因此基因突变后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减少,分子量减小,蛋白质功能异常.‎ 故答案为:‎ ‎(1)成年人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2)致死 ‎ ‎(3)显性   常   ‎ ‎(4)G﹣C突变成A﹣T  减小 ‎ ‎ ‎35.油菜是一种常见的经济作物,科学家应用多种育种技术,培育出抗除草剂、抗虫等油菜新品种.‎ ‎(1)抗除草剂油菜的培育可应用诱变育种方法或转基因技术.前者是利用物理、化学因素提高 基因突变率 .后者应用的原理是 基因重组 .‎ ‎(2)科研人员以纯合的抗线虫病(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萝卜和不抗线虫病油菜为亲本杂交,通过如图所示途径获得抗线虫病油菜.‎ ‎①F1植株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 同源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 ,因而高度不育.用 秋水仙素 处理,形成异源多倍体.‎ ‎②BC1在产生配子时,R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随机分配到细胞任意一极,其它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分配正常.选择染色体数为39的抗线虫病BC2植株自交,正常情况下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抗线虫病:不抗线虫病=3:1 .若染色体数为38的后代植株也具有抗线虫病的特性,则可能原因是 抗线虫病基因易位到油菜染色体上 .‎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诱变育种.‎ ‎【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依据原理 常用方法 优点 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 杂交→自交→选育→自交 将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 诱变育种 基因突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作物空间技术育种 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加速育种进程.‎ 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 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再经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处理 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 多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幼苗 器官巨大,提高产量和营养成分 ‎【解答】解:(1)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化学因素提高基因突变率和染色体畸变率;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2)①F1植株不含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联会),因而高度不育.用秋水仙素处理,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进而形成异源多倍体.‎ ‎②选择染色体数为39的抗线虫病BC2植株(AACC+1)自交,相当于杂合子自交,根据基因分离定律,正常情况下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抗线虫病:不抗线虫病=3:1.若染色体数为38的后代植株也具有抗线虫病的特性,则可能原因是抗线虫病基因易位到油菜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基因突变率 基因重组 ‎(2)①同源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联会) 秋水仙素 ‎②抗线虫病:不抗线虫病=3:1 抗线虫病基因易位到油菜染色体上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