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2019届高三5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杭州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5月 语文月考试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处(chǔ)暑。处暑分三侯:“一侯鹰乃祭鸟,二侯天地始肃, 三侯禾乃登。”“禾乃登”指处处(chù)可见农作物黍稷麦等的成熟景象。 B. 当初贝聿铭先生应(yìng)法国总统邀请对卢浮宫进行改建扩建,修建方案中金字塔形象引起轩然大波,但建成之后傲慢的法国人收回指责,算是对贝聿铭以及他的建筑设计艺术的积极回应(yìng)。 C. 天上星星和它们所倚依的令人着(zháo)迷的头顶星空,构成了这个世界存在的秩序,提供了一个无 比深遂的宽广维度,让生命有了着(zhuó)落点。 D. 当加缪在思考“荒谬感”时,大脑空(kōng)白,原先世界开始崩溃,脚下的地面开始摇晃,权威失 去了至高无尚的地位,之后重建的一切才不致沦为空(kōng)洞的理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常见的字音字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学生必须要有大量的字音字形等基础知识的积累,然后在做题目时,仔细核对认真辨别,主要采用排除法和直选法。本题要求选出“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A项,“侯”应为“候”;C.项,“深遂”应为“深邃”;D项,“空kòng白”,“至高无尚”应为 “至高无上”。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不久前我在拙著《懒寻旧梦录》的自序中有过一段反思独白:“我又想起了五四时期就提过的科学与 民主这个口号,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还会遭遇比法西斯更野蛮、更残酷的浩劫,为什么这场内 乱会持续了十年之久?【甲】我从痛苦中得到了解答:科学与民主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这种思想,没有在中 国人民的心中扎根。两千多年的封建宗法思想阻碍了民主革命的深入,解放后十七年,先是笼统地反对资 本主义,连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东西也统统反掉。【乙】60年代,“以阶级斗争为纲”又提了 “斗私批修” “兴无灭资”之类的口号,相反,十七年中却没有认真批判过封建主义。我们这些人也真的认为封建主义这座大山早已经推到了,【丙】其结果呢,封建宗法势力,却‘我自岿然不动’……我们这些受过‘五四’洗礼的人,也推波助澜,逐渐成了‘驯服工具’,而丧失了独立思考的勇气。” - 25 - 2. 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阻碍 B. 也 C. 岿然不动 D. 推波助澜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D 3. B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现代汉语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学生要把所给词语带入到具体语境中去考虑是否合适,重点要考虑词意轻重,程度大小,适用范围,感情色彩,有无固定搭配等。本题要求选出“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D项,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属贬义词,这里感情色彩有误,应改为“随波逐流”。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掌握标点符号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把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判断所给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即可。本提要求选出“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B项,乙处只是一般的句中停顿,并不是一句话结束,应将“。”改为“,”。故选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千年之约·梦幻龟兹》由浙江援疆资金扶持打造,整台演出以塔里木歌舞团为班底,融合龟兹乐舞、胡旋舞等多种绚丽多姿的舞蹈,重现了我国汉唐时期阿克苏地区所在的龟兹、姑墨、温宿等地的辉煌盛景。 B. 近日,由省教育厅推出了《浙江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微动漫正式发布,该微动漫作品针对中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差异,以微动漫的形式分学段演绎,让中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认知相关要求。 C. 《何以为家》揭露了一个悲惨的现实,不但贫困的父母不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只会给他们带来苦难和折 磨,他们眼里女孩是一种商品,可以换钱;男孩是一种工具,负责养家糊口。 D. 中美经贸摩擦发生在全球化的时代,那种机械地用进出口数额多少进行胜负推算的观点,其与当下情况存在本质的差异,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与事实不符的。 【答案】A - 25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改病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明白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题干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B项,结构混乱,“推出了”改为“推出的”;C项,搭配不当,应改为“贫困的父母不但”;D项,成分赘余,去掉“其”。故选A。 5.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南京夫子庙秦淮礼物店推出各种状元、科举题材的文创产品,其中一枚“盐水鸭别针”出人意料地成为人气最高的产品。 这种别针一改常见的“体育跑道”形状,把整个轮廓改成一只煮熟的盐水鸭。在店中,几乎每个看到别针的顾客第一反应是“扑哧”一笑。因为鸭子的造型“太写实”:鸭掌、翅尖、翅中这些可以卖出好价钱的“部件”已经去掉,长脖子往看不见的“钩子”上一穿,鸭头就耷拉在另一边,尖尖的鸭屁股也表现 出来一一这可是不少食客的“心头好”。整只鸭子就像刚从卤菜店拎出来的一样。对于南京人,一目了然。 说不定个别吃货看了,耳边已经响起“要一只还是半只”的招呼声了。 请你分析“盐水鸭别针”这一文创产品的创意之处。 - 25 - 【答案】①外形设计上,突破以往“体育跑道”的惯例,选用南京地方特产一一盐水鸭矮乎乎、胖墩墩的可爱幽默、风趣形象。②效果上,融入了南京地方特色,贴近百姓生活,给人 以亲切、接地气的感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首先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然后结合题目要求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材料,认真筛选标注有用语料,并揣摩思考加以整合,最后按照题目要求认真构思作答。本题要求分析“盐水鸭别针”这一文创产品的创意之处。首先“盐水鸭别针”作为文创产品,它的创意点就在于“别针”造型,“这种别针一改常见的“体育跑道”形状,把整个轮廓改成一只煮熟的盐水鸭”,结合图片信息可见盐水鸭矮墩墩胖乎乎,“几乎每个看到 别针的顾客第一反应是“扑哧”一笑”,这就鲜明的体现了盐水鸭别针外形可爱幽默、风趣形象的特点;其次,“盐水鸭”是南京特产,“盐水鸭别针”选用地方特产,融入地方特色,从效果上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充满烟火气,给人平易亲切、接地气的感受。 6.高三张敏同学数学作业未及时上交,补做后由课代表王亮代为上交。恰好蒋老师不在, 王亮就写了一张便签条放在蒋老师办公桌上,但其中有3处语言不得体,请分别找出并修改。 蒋老师阁下: 因张敏同学身体不适未能及时完成作业,现由我代他上交补好的作业。未能谋面,留此便条,望您知悉。 您的学生:亮 【答案】①“阁下”,敬辞,多用于外交场合,此处不当,去掉“阁下”即可。②“谋面”,见面相识,不合语境,改为“见面”。③“亮”,落款应为姓名全称,改为“王亮”。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1)“阁下”,敬辞,多用于外交场合,此处是口语语体,使用不当,可去掉“阁下”。(2)“谋面”,见面相识,书面语体,不合语境,可改为“见面”。(3)“亮”,落款应为姓名全称,否则不能明确知道是谁,要改为“王亮”。 - 25 - 【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内容(词语、句子、段落和整体和谐)、场合(时间、地点、氛围),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一注意场合,审时度势;二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三掌握谦敬,注意礼貌。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苏童与王宏图关于南方精神的对话 王宏图:你曾写过谈论南方精神的文章,能否详细谈谈。 苏童:在每一个生活在南方的作家眼里,他们的南方都是不同的。我所叙述的南方非常杂乱,也非常具体,这恰好是我能做的,也是我认为贴切的表达,我没法赋予它一个有条理的、整体性的概念。 我从自己非常熟悉的一条狭窄破旧的小街落笔,它是多少年来被市政建设所遗忘的一条街。我凝望着这条街时,想起了许多往事,那全是些日常生活的镜头,说不上有多少美,但 里面透出鲜活的生命气息。那条小街的日常生活节奏非常缓慢,像一只老式的钟,走得很慢,但镇定自若,它与大都市中的快节奏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王宏图:从大处着眼,你对南方有些什么看法? 苏童:要想用几句话勾勒出南方的整体特征非常难。在南方,语言都不太能交流。比如在我从小生活的苏州,翻过一座山,过一条河,人们说的话就互不相同。我觉得,南方的杂乱无章也并不全是坏事,假如从文学汲取营养这方面着眼,它就有着积极的意义,它就可以演变成非常丰富的素材。那些素材之所以丰富正是因为南方杂乱。但是,从小生长在此的作家,会觉得没有几条线索可以轻易表达他所生长的地域环境,因而对自己写好地域的信心不大。 也因为南方人多,地域广阔,思想纷杂,工业基础发达,人的精神面目就不是清澈见底 的了。南方从来没有一个正统观念,就像两个家庭主妇吵架,她们每次吵架的主题都不是相 同的。比如苏州人吵架,总是横生枝节,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道理,结果很杂乱。 王宏图: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消费观念也大不一样。 - 25 - 苏童:南方人想法多,点子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南方的生存环境有关。在南方,人口密集,导致每个人的生存空间变得非常狭小,而每一个人都想得到最好的生存环境,这样就势必促使他们在脑子里、肚子里做文章,尽可能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南方人的精神世界的线条难以勾画,我从来不觉得我在自己的作品里对南方的塑造是成功的。从社会学维度来看,南方人的精神气质是积极向上的。南方人的脑子活络,他们特有的生存境遇,造就了他们对环境特殊的反应方式,他们必定要永远和人打交道,否则就无法在此立足。这培养了智慧和思维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南方人比北方人精明,完全是被环境逼出来的。 南方城市里的小巷曲曲折折,一眼根本望不到底,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那么多的人都要 生存,那么多的人在有限的地方都在扩充自己的生存空间,见缝插针,所以平直的巷子在那 么多人争夺生存空间的战争中变得弯曲起来。 另外南方的精神同北方是有差别的,南方没有发生过集体大迁徙,南方人可以义无反顾 地抛弃自己的故土,作为生活的必由之路。比如说皖南人在20世纪前半叶所过的漂泊生活,漂泊已经成为他们某个阶段的生活定式。这是一种非常极端的南方精神。他们可以不吝惜自己的故土,可以不断发展,漂泊是他们的命运。过去的皖南人一直在漂泊,没有大规模的迁徙,是自觉地寻求发展和生存。我想正因为这样南方人的思维比较适合现代工业社会。 7. 下列说法不符合作家苏童心中南方地域特征的一项是() A. 南方杂乱又具体,无法用一个条理性、整体性的概念表述。 B. 南方充满了鲜活的生命气息,节奏缓慢,与大都市的快节奏生活不同。 C. 南方的语言相互间都很听不懂,翻一座山,一条河,说的话就互不相同。 D. 南方在作家笔下是无法表达的地域,在作品中必须要用多条线索创作。 8. 下面对南方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南方人的精神面貌模糊不清,对待事物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 B. 南方人为了寻求发展,可以干脆利落地远离自己的故土。 C. 南方巷子曲曲折折,一眼望不到底,也是南方人生存智慧的一种体现。 D. 南方人比北方人精明,一个重要因素是南方人口密集,生存空间小。 9. 请概括对话中作家苏童对南方精神的理解。 【答案】7. D 8. A 9. ①南方人的精神世界复杂,难以勾画。②南方人的精神气质是积极向上的。③南方人的智慧和思维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④南方人不断发展,自觉地寻求发展和生存,比较适合现代工业社会。 - 25 -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中重要概念在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然后结合上下文认真揣摩理解,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列说法不符合作家苏童心中南方地域特征的一项”。D项,“在作品中必须要用多条线索创作”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会觉得没有几条线索可以轻易表达他所生长的地域环境”。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要求选出“下面对南方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项,“对待事物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偷换概念,原文只是说“南方从来没有一个正统观念”。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通读原文,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按图索骥,筛选相关信息并锁定答题区间,最后按照题干要求概括归纳意思作答即可。本题要求概括对话中作家苏童对南方精神的理解。仔细搜索和南方精神有关的内容概括整理即可。原文中“南方人的精神世界的线条难以勾画,我从来不觉得我在自己的作品里对南方的塑造是成功的”,可见南方人的精神世界复杂,难以勾画。“过去的皖南人一直在漂泊,没有大规模的迁徙,是自觉地寻求发展和生存。我想正因为这样南方人的思维比较适合现代工业社会”,可见南方人不断发展,自觉地寻求发展和生存,比较适合现代工业社会。“从社会学维度来看,南方人的精神气质是积极向上的”,可见南方人的精神气质是积极向上的。“这培养了智慧和思维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南方人比北方人精明,完全是被环境逼出来的”,可见南方人的智慧和思维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 - 25 - 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晶莹的泪珠 陈忠实 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务处走着。 我要求休学一年。我写了一张要求休学的申请书。我在把书面申请交给班主任的同时, 又口头申述了休学的因由,发觉口头申述因为穷而休学的理由比书面申述更加难堪。好在班 主任对我口头和书面申述的同一因由表示理解,没有经历太多的询问便在申请书下边空白的 地方签写了“同意该生休学一年”的意见,自然也签上了他的名字和时间。他随之让我等一 等,就拿着我写的申请书出门去了,回来时那申请书上就增加了校长的一行签字,比班主任的字签得少自然也更简洁,只有“同意”二字,连姓名也简洁到只有一个姓,名字略去了。班主任对我说:“你现在到教务处去办手续,开一张休学证书。” 我敲响了教务处的门板,一位年轻的女先生正伏在米黄色的办公桌上,手里捉着长杆蘸 水笔在一厚本表册上填写着什么,并不抬头。我走到她的办公桌前鞠了一躬:“老师,给我 开一张休学证书。”然后就把那张签着班主任和校长姓名和他们意见的申请递放到桌子上。 她抬起头来,诧异地瞅了我一眼,拎起我的申请书来看着,长杆蘸水笔还夹在指缝之间。 她很快看完了,又专注地把目光留滞在纸页下端班主任签写的一行意见和校长更为简洁的意 见上面,似乎两个人连姓名在内的十来个字的意见批示,看去比我大半页的申请书还要费时 更多。她终于抬起头来问: “就是你写的这些理由吗?” “就是的。” “不休学不行吗?” “不行。” “亲戚全都帮不上忙吗?” - 25 - “亲戚……也都穷。” “可是……你休学一年,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见得能改变,一年后你怎么能保证复学呢?” 于是我就信心十足地告诉她我父亲的精确安排计划:待到明年我哥哥初中毕业,父亲谋 划着让他投考师范学校,师范生的学杂费和伙食费全由国家供给,据说还发三块钱零花钱。 那时候我就可以复学接着念初中了。我拿父亲的话给她解释,企图消除她对我能否复学的疑 虑:“我伯伯说来,他只能供得住一个中学生;俺兄弟俩同时念中学,他供不住。” 我没有做更多的解释,我不想再向任何人重复叙述我们家庭的困窘。 她放下夹在指缝间的木制长杆蘸水笔,合上一本很厚很长的登记簿,站起来说:“你等等,我就来。”我就坐在一张椅子上等待,总是止不住她出去干什么的猜想。过了一阵儿她回来了,情绪有些亢奋也有点激动,一坐到她的椅子上就说:“我去找校长了……”我明白了她的去处,似乎验证了我刚才的几种猜想中的一种,心里也怦然动了一下。她没有谈她找校长说了什么,也没有说校长给她说了什么。她现在双手扶在桌沿上低垂着眼,久久不说一句话。她轻轻舒了一口气,扬起头来时我就发现,亢奋的情绪已经隐退,温柔妩媚的气色渐渐回归到眼角和眉宇里来了,似乎有一缕淡淡的无能为力的无奈。 她又轻轻舒了口气,拉开抽屉取出一本公文本在桌子上翻开,从笔筒里抽出那支木杆蘸水笔,在墨水瓶里蘸上墨水后又停下手,问:“你家里就再想不出办法了?”我看着那双带着忧郁气色的眼睛,忽然联想到姐姐的眼神。这种眼神足以使任何被痛苦折磨着的心平静下来,足以使任何被痛苦折磨得心力交瘁的灵魂得到抚慰,足以使人沉静地忍受痛苦和劫难而不至于沉沦。我突然意识到因为我的休学致使她心情不好这个最简单的推理,而在校长班主任和她中间,她恰好是最不应该产生这种心情的。她是教务处的一位年轻职员,平时就是在教务处做些抄抄写写的事,在黑板上写一些诸如打扫卫生的通知之类的事,我和她几乎没有 说过话,甚至至今也记不住她的姓名。我便说:“老师,没关系。休学一年没啥关系,我年 龄小。”她说:“白白耽搁一年多可惜!”随之又换了一种口吻说,“我知道你的名字也认 得你。每个班前三名的学生我都认识。”我的心情突然灰暗起来而没有再开口。 她终于落笔填写了公文函,取出公章在下方盖了,又在切割线上盖上一枚合缝印章,吱 吱吱撕下并不交给我,放在桌子上,然后把我的休学申请书抹上浆糊后贴在公文存根上。她 做完这一切才重新拿起休学证书交给我说:“装好。明年复学时拿着来找我。”我把那张硬 质纸印制的休学证书折叠了两番装进口袋。她从桌子那边绕过来,又从我的口袋里掏出来塞 进我的书包里,说:“明年这阵儿你一定要来复学。” - 25 - 我向她深深地鞠了躬就走出门去。我听到背后咣当一声闭门的声音,同时也听到一声“等等”。她拢了拢齐肩的整齐的头发朝我走来,和我并排在廊檐下的台阶上走着,和我同时走出学校大门。 她这时才有一句安慰我的话:“我同意你的打算,休学一年不要紧,你年龄小。” 我抬头看她,猛然看见那双眼睫毛很长的眼眶里溢出泪水来,像雨雾中正在涨溢的湖水,泪珠在眼里打着旋儿,晶莹透亮。我迅即垂下头避开目光。要是再在她的眼睛里多驻留一秒,我肯定就会嚎啕大哭。我低着头咬着嘴唇,脚下盲目地拨弄着一颗碎瓦片来抑制情绪,感觉到有一股热辣辣的酸流从鼻腔倒灌进喉咙里去。我后来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发生过多少次这种 酸水倒流的事,而倒流的渠道却是从十四岁刚来到的这个生命年轮上第一次疏通的。第一次 疏通的倒流的酸水的渠道肯定狭窄,承受不下那么多的酸水,因而还是有一小股从眼睛里冒 出来,模糊了双眼,顺手就用袖头揩掉了。我终于扬起头鼓起劲儿说:“老师……我走咧……” 她的手轻轻搭上我的肩头:“记住,明年的今天来报到复学。” 我看见两滴晶莹的泪珠从眼睫毛上滑落下来,掉在脸鼻之间的谷地上,缓缓流过一段就 在鼻翼两边挂住。我再一次虔诚地深深鞠躬,然后就转过身走掉了。 我今天终于把几近四十年前的这一段经历写出来的时候,对自己算是一种虔诚祈祷,当 各种欲望膨胀成一股强大的浊流冲击所有大门窗户和每一个心扉的当今,我便企望自己如女 老师那种泪珠的泪泉不致堵塞更不敢枯竭,那是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也是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哦…… (有删节) 10. 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亢奋的情绪已经隐退。 (2)而倒流的渠道却是从十四岁刚来到的这个生命年轮上第一次疏通的。 11. 文章第2段写到班主任和校长有何作用? 12.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3. 结合全文,阐释“晶莹的泪珠”的多重意蕴。 【答案】10. (1)极度兴奋,她竭力与校长陈情,为不让我休学而做努力。(2)因休学而产生的自卑痛苦、对未来前途担忧等压抑的情绪因得到理解和安慰而释放。 11. ①内容上:交代了班主任和校长在我休学证明上快速签字同意的情况。②结构上:为下文写教务处年轻职员对我休学一事的高度重视和想努力劝说、帮助我的行文做铺垫。③主题上:通过对比,突出教务处年轻职员对学生的关心、爱护,表达了“我”对她的感激之情。 - 25 - 12. 动作描写,通过“绕过来” “掏出来塞进”等动作,表现了女教员的细致、谨慎,体现了她对我的呵护,唯恐“我”把休学证明放在比书包浅许多的口袋中而丢 失;语言描写,慎重强调,希望“我” 一定要准时回来复学,体现了女教员对我的真切关心和期待。 13. ①年轻女教学为“我”休学、为自己不能给予“我”帮助而难过流下“晶 莹透亮”的眼泪。②“晶莹透亮”的眼泪代表的是对弱者的同情、理解和关爱。③这种纯真、无私的情感在各种欲望膨胀的当下尤显稀缺,它是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也是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大意和中心,然后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词语语境中的含意,最后按照题目要要求认真作答即可。本题要求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亢奋的情绪已经隐退”,联系上文她说去找校长可以得知,这里的“亢奋”表层含义是极度兴奋,实际上表明她去找校长讲明情况,这个词写出了她为不让我休学而做出的努力和工作;“而倒流的渠道却是从十四岁刚来到的这个生命年轮上第一次疏通的”,这一句上文的语境是年轻的女先生叮嘱我一定复学,并且为“我”留下了同情的泪水,“疏通”本意是清除阻塞,使水流或交通畅通,句中的含义是在得到女先生安慰和理解后,自己因为贫穷而不得不休学产生的自卑感和对未来前途的不确定性,压抑感随着泪水流出而得到了释放。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关于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上去考虑,内容的作用常常与对比(或反衬)的作用综合起来进行考查。结构上的作用比较复杂,涉及的主要有:承上启下、铺垫、伏笔、照应、点题、引出下文等。本题要求说明文章第2段写到班主任和校长有何作用。从内容上看,作者写到班主任和校长,主要是写了班主任和校长在我休学申请上签字的情况,交代了他们签字很迅速;从结构上看,下文写了教务处年轻女先生对我休学反复劝说我帮助我,并且去找校长陈述情况,对这件事高度重视,这样写班主任何校长为下文写女先生做铺垫;从主题角度,班主任和校长的草率做法与女先生谨慎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教务处年轻的女先生对学生的关心爱护,更有利于表达“我”对女先生的感激之情。 【12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作者什么情感。本题要求赏析划线的句子。画线的句子为“我把那张硬质纸印制的休学证书折叠了两番装进口袋。她从桌子那边绕过来,又从我的口袋里掏出来塞 进我的书包里,说:‘明年这阵儿你一定要来复学’”。句中“绕过来”“掏出来”“塞进书包”等一系列动作描写,细致刻画了女教员把我的休学证明从口袋中拿出来放到书包,担心我把休学证明丢了,这集中表现了女教员的小心谨慎,体现了对我的关心爱护;“明年这阵儿你一定要来复学”则是语言描写,“明年这阵儿”强调时间,“一定”是加强语气,希望我一定准时回来复学,直接表现了女教员对我的关心和期望。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章标题意蕴的能力。解答时可从以下五个角度分析:一是思考标题的表层含义和在文中的含义;二是思考题目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或写作内容;三是思考题目是否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四是思考题目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五是思考题目是不是文章的线索。本题要求结合全文,阐释“晶莹的泪珠”的多重意蕴。首先从表层含义,小说写了我休学,年轻的女教育为“我”休学而自己不能给“我”提供任何帮助而感到难过,这“晶莹的泪珠”代表了女教师的难过的心情;从深层含义上看,这“晶莹的泪珠”是因女教师对“我”苦难遭遇而流下的,所以这“晶莹透亮”的眼泪代表的是对弱者的同情、理解和关爱;从写作目的来看,“当各种欲望膨胀成一股强大的浊流冲击所有大门窗户和每一个心扉的当今,我便企望自己如女老师那种泪珠的泪泉不致堵塞更不敢枯竭,那是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也是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表明这种纯真、无私的情感在各种欲望膨胀的当下尤显稀缺,它是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也是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代表着作者对这种纯真无私情感的呼唤。 三、古诗文阅读(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万侍郎书① [明]归有光 居京师,荷蒙垂盼,令十余年故知,殊不以地望逾绝而少变。而大臣好贤乐善、休休有容之度,非今世之所宜有也!有光是以亦不自嫌外,以成盛德高谊之名,令海内之人见之。 有光晚得一第,受命出宰百里;才不逮志,动与时忤。然一念为民,不敢自堕于冥冥之 中,拊循劳徕,使鳏寡不失其职。发于诚然,鬼神所知,使在建武之世,宜有封侯爵赏之望。 今被挫诎如此,良可悯恻。流言朋兴,从而信之者十九;小民之情,何以能自达于朝廷?赖 阁下桑梓连壤,所闻所见,独深知而信之。时人以有光徒读书无用,又老大,不能与后来英 - 25 - 俊驰骋,妄自测傲,不待问而自以为甄别已有定论矣。夫监郡之于有司之贤不肖,多从意度; 又取信于所使咨访之人,祗如不嗜其人之面,望其影而定其长短妍丑,亦无当矣。如有加以 私情爱憎,又如所谓流言者,使伯夷申徒狄复生于今,亦不免于世之尘垢,非饿死抱石,不 能自明也。 昨者大计群吏,仅免下考。今已见谓不能为吏,又使匍匐于州县,使益困迫而失其所性, 辗转狼狈,不复能自振于群毁之中。夫以朝廷爱惜人才,当使之无失其所。如有光垂老,不肯自摧挫,以求进于天子之科目,至三十年而不退却。一旦得之,使之从百执事,齿于下列。 不敢望公孙丞相桓少傅,仅如冯都尉白首郎署,亦足以少答天下之士,弹冠振衣,愿立于朝 之志矣。今之时独贵少俊耳,汉李太尉尝荐樊英等,以为一日朝会,见诸侍中,并皆年少, 无一宿儒大人,可以备顾问者,怅然为时惜之。有光顾何敢自列于昔贤之所荐,而番番良士, 膂力既愆②,我尚有之,以为国家用老成长厚之风,此亦当今公卿大臣之所宜留意者也。有 光今已摧残至此。夫士之所负者气耳,于其气之方盛,自以古人之功业不足为,其稍歉则犹 欲比肩于今人,其又歉则视今人已不可及矣。方其久诎于科试,得一第为州县吏,已为逾分; 今则顾念养生之计。欲得郡文学,已复不可望。计已无聊,当引而去之。譬行舟于水值风水之顺快可以一泻千里至于逆浪排天篙橹倶失前进不止未有不没溺者也。不于此时求住泊之所,当何所之乎? 兹复有渎于阁下者,自以禽鸟犹爱其羽,修身洁行,白首为小人所败。如此人者,不徒 欲穷其当世之禄位,而又欲穷其后世之名,故自托于阁下之知,得一言明白,则万口不足以 败之。假令数百人见誉,而阁下未之许,不足喜也;假令数百人见毁,而阁下许之,不足惴也。故大人君子一言,天下后世以为准。有光甘自放废,得从荀卿屈原之后矣! 今兹遣人北上,为请先人勅命,及上解官疏,并道所以。轻于冒渎,无任惶悚。不宣。 注释: ①万侍郎,即万士和,明嘉靖年间进士,隆庆时升任户部右侍郎,不久改任礼部侍郎。归有 光(1506-1571),明代著名散文家,此信写于隆庆二年(1568),归有光六十岁才中进士被授 予长兴县令,在任时,因采取了不利于豪门大户的措施而遭怨恨,改任副职通判。对此归有 光颇多怨言,曾两次上疏请求辞职。②膂(1ǔ)力既愆,体力不支、衰老。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被挫诎如此 枉曲、冤枉 B. 齿于下列 羞耻 C. 夫士之所负者气耳 依仗 - 25 - D. 轻于冒渎 轻慢、亵渎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有光是以亦不自嫌外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B. 又使匍匐于州县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 当引而去之 其疾病而死 D. 不于此时求住泊之所 之二虫又何知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信中作者陈述了为长兴县令时一心为民的政绩,本应有“封侯丹赏之望”,但却受到不 公平的待遇和不应有的打击,其怨与伤的感情溢于言表。 B. 作者揭露了官场上流言诽镑,巡按御史甄别官吏“多从意度”,偏听“咨访之人”的不 良风气,并以东汉李太尉举荐樊英等老臣为例,希望朝廷能重用老臣。 C. 行文结束时,作者以“禽鸟犹爱其羽”相喻,认为万侍郎一生修身养性,洁身自爱,他 一定能赏识和理解自己。 D. 该文感情真挚,文风委婉曲折,作者悒悒不得志的心态跃然纸上,但使人感受到他深沉 坚毅、不屈服于权势与恶运的性格。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譬行舟于水值风水之顺快可以一泻千里至于逆浪排天篙橹 俱失前进不止未有不没溺者也。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光晚得一第,受命出宰百里;才不逮志,动与时忤。 (2)假令数百人见誉,而阁下未之许,不足喜也;假令数百人见毁,而阁下许之,不足惴也。 【答案】14. B 15. A 16. C 17. 譬行舟于水值风水之顺快可以一海千里至于逆浪排天篱橹俱失前进不止未有不没溺者也。 18. (1)我到晚年才中进士,受命为长兴县令;但是我的才能远不及志向高,行为与时代潮流 相违背。 (2)假如有几百人称誉我,而您没有赞扬我,也不值得高兴;假如有几百人诋毁我,而您赞 许我,便不必担忧害怕。 【解析】 【14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B项,“齿于下列”中“齿”是排列的意思。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虚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常用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有:词性分析法、位置分析法、温故求新法、语境判定法、语法切入法、标志识别法等,一般采用排除法或者直选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A项,两个“以”都是介词,因。B项,“于”,第一个是介词,在;第二个是介词,被。C项,“而”第一个是连词,表承接;第二个是连词,表因果。D项,“之”,第一个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代词,这。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作者以“禽鸟犹爱其羽”相喻,认为万侍郎一生修身养性,洁身自爱,他 一定能赏识和理解自己”张冠李戴,结合文本可见,作者以“禽鸟犹爱其羽”相喻,认为自己一生修身养性,洁身自爱,希望能得到对方的赏识和理解。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要求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句中,“行舟于水”是句意完整的分句,后面要断开;“顺快”是“风水”的谓语,后面断开;“至于”表示“到”,引出下一分句,前面要顿开;“逆浪排天”和“篱橹俱失”是并列分句,中间和后面都要顿开;“未有不没溺者也”也是独立分句,前面也要断开。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晚”时间副词,晚年;“第”动词,考中进士;“百里”名词,借指县;“逮”动词,及,到;“忤”动词,违背。(2)中的“见”偏指一方,我;“未之许”宾语前置;“惴”动词,担心,害怕。 - 25 -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您在京城为官,承蒙您还挂念着我,不忘我们三十多年的旧交情,我们之间的感情并没 有因为您的地位和名望超过我很多而发生什么变化。然而大臣喜爱有才能的人,乐于做善事, 内心安闲,对下属很宽容,并不是现在这个世道所应该有的!我因此也不见外,希望能够成 就高盛的品德和名望,让天下人看。 我到晚年才中进士,受命为长兴县令;但是我的才能远不及志向高,行为与时代潮流 相违背。然而一想到身为百姓的父母官,不敢自甘沉沦,于是抚慰百姓,恤其勤劳,招来逃 走的百姓,使鳏寡之人生活有所依托。我的所为是真诚的,连鬼神都知道,假使在中兴之世, 应该可以封侯赏爵。而我现在却受挫被贬,确实感到很悲伤。有关我的流言很多,以至相信 的人有十分之九;我的情况,又怎么能够直接让朝廷知道呢?好在您的家乡与我所在的长兴 县接界,以您所听到的所见到的,唯独您深深地了解我,相信我。时下人们认为我只会读书 没有什么才能,年纪又大,不能与年轻后生们相比,便毫无根据地猜测,我不用问也知道他 们对我早就有定论了。巡按御史对于官吏是否贤德,大多只凭主观想象;又听信所派出查 访人员的话,这就如同没有看到人的面孔,只看他的身影便确定他的高低美丑,也是不适 当的。如果再加以私人的爱憎之情,又听信流言蜚语,假使是伯夷、申徒狄再生,也避免不 了蒙冤尘世,非饿死、抱石投河自杀不能明志。 此前朝廷考察外放官员,只免去了对我的考核,如今我已不能为官了,又在州县之间奔 忙,使我更加困迫,失掉了原本书正直、清高的本性,到处奔波狼狈已极,使我不能再抵御 流言而自我振作。朝廷爱惜人才,应当使他不失去自己所拥有的。我虽然已经老了,却不愿 蹉跎,仍求上进参加科举考试,即使经过30年也不退缩。一旦考中,仅委我以低微的官职。 - 25 - 我不敢指望能像公孙丞相、桓少傅那样高的职位,即使像冯都尉头发发白时,才由郎署升任 都尉,也足以回报天下的读书人希望入朝为官的志向了。现在只有年轻人显贵,东汉时,李 太尉曾向顺帝举荐樊英等人,认为有朝一日,大臣们参见皇帝时,如果看到周围的人都是年轻人,而没有一个旧儒老臣可以做顾问,实在让人感到失意、可惜。我不敢和过去的贤人们 所举荐的人才相比,那些已经白了头发的贤士,已经衰老了,我却还有精力,我认为国家重 用年长的大臣,也应当是公卿大臣们应该留意的。我现在却受挫被贬到这种地步。人所拥有 的是气,在血气方刚的时候,总以为古人所成就的功业不够自己做的,等到气稍微有所欠缺 时,仍然想和当今的人相比,气再欠缺时,就连当今的人也赶不上了。我多次参加科举考试, 能考中进士而成为州县的官吏,我认为已经是过分了;如今我只想能够养家,即使只想做府 州县的学官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既然觉得做官已没什么希望,就应当退下来离开。这就如 同船在水中行走,顺风而行则快,可以一泻千里;逆风浪而行,连撑船的篙橹都丢了,船便 不能前进,只能被水淹没。不在这个时候寻求停泊之处,还应当到哪里去呢? 在此我再次冒犯您,我自以为禽鸟还爱惜他的羽毛,何况人呢?我一生修身养性,洁身 自爱,但我这个白发之人却被小人所害。像我这样的人,不但要追求当世的功名利禄,而且 还要追求后世的名声。所以仗着您能了解我,只要您能说一句话为我表白,再多的流言也难 以击败我。假如有几百人称誉我,而您没有赞扬我,也不值得高兴;假如有几百人诋毁我, 而您赞许我,便不必担忧害怕。所以大人君子的一句话,天下以至后代的人都做为准则。 我甘愿被废弃,跟随在荀卿和屈原之后! 今派人北上,为的是请父亲的敕命,呈上请求辞官的上疏,并说明缘由。如有冒犯之处, 不胜惶恐。不再一一细说。 阅读下面这首曲子,完成下面小题。 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元]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 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 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19. 全曲塑造了____________这一人物形象。 20. 请赏析这首元曲的语言特色。 - 25 - 【答案】19. 思妇(怨妇) 20. ①上片大量使用叠词,如“隐隐、粼粼、滚滚、醺醺、阵阵、纷纷”,语言生动形象,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②下片前四句运用反复(复沓)的手法,如“黄昏”“销魂” “啼痕”“断肠人”,有一唱 三叹之妙,说明主人公柔肠寸断的相思之意。③全首曲子口语化,如“更那堪”“忽地” “怎地”等,使得意思显豁,明白如话,读起来 使人感到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④化用诗句,如“怕黄昏”化用李清照词《声声慢》中“到黄昏点点滴滴”;“对桃花”暗用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语意;“销魂”化用江淹《别赋》“黯然 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香肌瘦”化用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巧妙化用使全曲充满文学韵味,丰富了内涵。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并进而推断诗人的身份和形象。本题要求把握全曲塑造了的人物形象。仔细研读诗歌,“自别后”可见是描写相思之苦,“透内阁香风 阵阵”身份为女性,“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可见此人满腹惆怅,据此推断抒情主人公为思妇或者怨妇形象。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语言特色的能力。考查诗歌的语言特色,角度很多,从语言角度,诗歌语言的整体风格常常成为高考的命题置疑点,特别要关注作谓语的动词、形容词和作修饰语的数词、叠词、表颜色的词和包孕性强的虚词;从捕捉意象角度,一类以意象单纯、内涵丰富取胜;另一类意象繁富,结构复杂,又不难把握其内在、清晰的情感脉络;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四种表达方式,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衬托、渲染、动静、点面结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从修辞角度,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反问、用典、反复、起兴等;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联想、想象、比兴、虚实相生、托物言志、衬托、渲染、象征、白描、抑扬、照应等;从诗歌结构、篇章的角度,常用的结构方式有:并列结构、层递结构、对比结构、回环结构、开阖聚散结构等。本题要求赏析这首元曲的语言特色。首先从元曲本身而言,比较俚俗,口语化较重,本曲中“更那堪”“忽地” - 25 - “怎地”等口语的使用,让语言明白如话,读起来有一种浓浓的烟火气息;其次从语言形式上,上片大量运用了叠词,如“隐隐、粼粼、滚滚、醺醺、阵阵、纷纷”,音节和谐,富有音乐美;下片前四句“黄昏”“销魂” “啼痕”“断肠人”等词语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一唱三叹,精妙的传达了抒情主人公的相思之苦;大量的化用古诗句,增添了语言的文采和表现力,让曲子充满文学韵味,如“怕黄昏”化用李清照词《声声慢》中“到黄昏点点滴滴”;“对桃花”暗用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语意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秦伯》)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论语•子路》) 21. “士不可以不弘毅”中“弘毅”是指____________。 22. 结合两则材料,请简要分析儒家对“士”的要求。 【答案】21. “弘毅”是指心胸开阔、意志坚毅。 22. ①有责任感,勇于担当。②有羞耻心(侧重个人修养),出使各国, 不辱君命(侧重社会责任)。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所给名著语料,仔细揣摩理解期中的含义,并认真审读题干,按照题干要求认真书写作答。本题要求理解“士不可以不弘毅”中的“弘毅”的意思。《论语•秦伯》中“士不可以不弘毅”的意思是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忍的品质。这里“弘”是宽广之意,“毅”是强忍之意,具体到“弘毅”就是心胸开阔,意志坚定。 【22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目的要求,然后到文本中寻找相对应的内容,最后分析概括,结合文本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本题要求结合两则材料,请简要分析儒家对“士”的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强调士人要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勇担责任;“行己有耻”,从个人修养方面,要知羞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是说出使国外,不能辱没国君的命令,这是从社会责任方面而言。这两则材料都强调“士”要有责任担当,勇于任事。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苏洵《六国论》) (3)锦城虽云乐,_________________。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王勃《滕王阁序》) (5)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论语》) (6)娉娉袅袅十三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二首(其一)》) 【答案】 (1). (1)舞幽壑之潜蛟 (2). 泣孤舟之嫠妇 (3). (2)洎牧以谗诛 (4). 邯郸为郡 (5). (3)不如早还家 (6). 侧身西望长咨嗟 (7). (4)北海虽赊 (8). 扶摇可接 (9). (5)浴乎沂 (10). 风乎舞雩 (11). (6)豆蔻梢头二月初 (12). 春风十里扬州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幽壑、嫠妇、洎、谗、邯郸、咨嗟、赊、舞雩、豆蔻、梢头。 - 25 -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一一《黄帝内经》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一一东汉•班固《汉书•伍被传》 事物的发展总会经历一个阶段,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高明的大夫能够在一个更长的时 间段中把握人体的生长规律,从而做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而普通的医生只能被动地应付疾病。 这也是我们时常提到的把握历史规律和大势的道理,“于无声处听惊雷”,这是真正的大智慧。 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有怎样的体验?产生怎样的思考?请根据以上材料包含的意思,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培根说过:“愚者等待机会,智者造就机会。”生活中,很多人觉得科学家的发现和发明都是偶然,这是说不通的。那么他们为什么取得成功呢?因为他们做好了准备! 钢琴家朗朗曾在他的自传中写道,他刚开始只是一名替补,还是第七替补。这意味着只有当演奏家和六位替补全部病倒他才有机会上场,这样的机会几乎为零。但他从没有放弃过,他夜以继日地练习。终于他的韧劲打动了一个著名的音乐家,将他提升到第一替补的位置。在一次偶然上台演奏时,一曲终了,全场听众起立为他鼓掌整整七分钟。他就是抓住这一次机会一炮走红,成为了世界著名的钢琴家。试想,如果不是他从未因为是第七替补放弃,如果没有夜以继日地练习,就算得到了这样的机会,他又如何能够弹奏出一鸣惊人的曲子呢?这告诉我们,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成功绝非偶然,它的背后一定埋藏着长久的努力和坚实的基础。生活中一些人总在抱怨,为什么别人能抓住机遇,而自己无法得到呢?其实很多时候,机遇就摆在眼前,只是自己没有抓住。事实上,每个人一生中都可能出现几次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但是常常只有少数人会抓住机会并取得成功。一名哈佛大学的教授曾经这样讲:“人生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有可能是一次巨大的机会。”的确,连一件小事情都做不好的人能够成就什么大事呢? - 25 - 放眼我们的学习生活,作为学生,学习就是我们最大的机会!如果现在不趁这大好时光,抓紧这个唯一能够全部把握好的机遇,那么对于志在四方的我们都会是一种极大的损失。每当我们看到班里第一名同学的成绩,也许会震惊、羡慕,会发出赞叹声,但他们只是把握了每一次考试机会,对事情有认真专一的态度,长此以往养成了遇到问题就会多动脑筋爱思考的习惯。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就好比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你的好习惯都是你平常实际生活中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转变而来的,而就是这些好习惯会带着你走向属于你的每一次机遇。 机会偏爱有心人,它只留意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只垂青那些懂得追求它的人,只喜欢有理想的实干家。倘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或遇到逆境悲观失望,灰心丧气,机会是不会自动来拜访的。 你准备好了吗?你准备用绝对的自信和实力来迎接每一次机遇了吗?你准备好用年轻踏实的心去创造每一次机遇了吗?现在就开始准备吧!因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在读了上述材料后有怎样的体验,产生怎样的思考,要请根据以上材料包含的意思,写一篇文章,这是明确的任务。材料中,第一则《黄帝内经》强调治疗疾病要预防为主,第二则班固《汉书•伍被传》强调聪慧明智往往有先见之明;然后导语中又强调“把握历史规律和大势的道理,“于无声处听惊雷”,这是真正的大智慧”。这些都是强调了想问题做事情要预先做好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做到把握历史规律,顺势而为。 供选立意有:1、凡事预则立;2、成功偏爱有准备的人3、把握规律,顺势而为;4、准确预判,事半功倍;5、未雨绸缪,遇事不慌等等。 参考素材:1、雏鹰扇动翅膀,跃跃欲飞,那是它为搏击长空做好准备;蒲公英随风飞扬,落入泥土,那是它为新的萌发做好准备;毛毛虫忍受黑暗,几经苦难,那是它为蜕变成蝶做好准备,世间万物皆亦如此,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获得卓越的成绩。 2 - 25 - 、著名舞蹈家邰丽华在很小的时候就因高烧而丧失了听力。在聋哑学校就读期间,她热爱上了舞蹈,梦想着成为一位优秀的舞蹈家。接下来的日子里,她便不断地为梦想拼搏,为梦想做充分的准备,她把自己幻想成一只旋转的陀螺,全身心投入到舞蹈事业中。她从生命的低谷到达事业的巅峰,她穿越荆棘,舞出强者的气魄,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充分的准备成就了她完美的理想。 3、残奥会游泳冠军何军权令我们钦佩,他不屈不挠的毅力令我们感动。虽然身体上有缺陷,但是他却从不放弃自己,但困难的处境中他仍旧要闯出自己的一片天。他刻苦训练,从不言败,虽然他花费在训练上的时间比一般人多,虽然他要浪费很大的精力才会获得稍许的进步,但是他无怨无悔。正是由于平常做了充分的准备,他才会在赛场上笑到最后,在残奥会四项游泳赛事中均获得冠军的称号。他一次次用金牌捍卫了自己的尊严,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假使他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我相信,成功一定不会属于他。 4、作家张洁在她的一篇散文里说到:“找到了水源却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初想这是多么的无知。可过了一段时间的沉淀后在想,却发现它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做好准备在出发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5、李宁,是大家所熟悉的体育名将,连续征战几届奥运会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有体操王子的美誉。真是令人羡慕啊!诚然,这与他的天赋有关。可想取的这么好的成绩也与他平时的刻苦训练是分不开的。而这些刻苦训练就像成功之前的准备一样。他准备充分了也就达到了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于是他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他成功了。 6、现实中却往往有人等不及,虽然他也取得了成功,可他却付出了比做好充分准备都得多的代价。古代就有两个人,一个是贫穷的,而另一个个人却是富有的。有一天,穷人对富人说:“我要去南海”。而那个富人却不屑一顾的说:“就你?你带什么去?”穷人回答说:“一杯,一钵足矣”。富人很是吃惊,可他却故作镇定的说:“在等两年吧,我造好了船送你去”。穷人什么也没说就走了。一年后,穷人回来了,而富人却羞愧难当。不光是人,就连动物也有心急的时候。有一种蝴蝶在没有完全长成的情况下,就忍不住寂寞破茧而出了,虽然不用再忍受被茧包围的痛苦,却造成了它今日的残缺,让人生憾啊!是啊,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准备充分了,机会成熟了。便可静极而动,取得成功。我们不要像残蝶那样忍受不了寂寞,就毁了自己。让人生憾啊! - 25 - 行文结构:首先引用名人名言开门见山切入中心——因为他们做好了准备!接下来通过钢琴家郎朗的具体事例论述“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接下来通过讲道理论证“成功绝非偶然,它的背后一定埋藏着长久的努力和坚实的基础”,接下来联系学生学习实际,阐明“学习就是我们最大的机会”,从而激励读者抓住机遇努力学习,最后再以排比句重申“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并以设问的形式引起读者思考,让结尾照应开头,总结全文,并点题收束全篇。 - 25 - - 2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