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地质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地质二中高二年级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地理试卷 2018.10 命题人:张珍 校稿人:刘芳蕾、郭术军 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题2分,共64分) 下表为江西赣南地区2010、2015年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数据(单位:km2),其中耕地转化为林地、居民及工矿用地的面积分别为3176.06km2 、542.70km2。完成下面小题。 1.赣南地区在2010年至2015年的五年中,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地类型是( ) A. 草地 B. 耕地 C. 林地 D. 未利用地 2.造成赣南地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围湖造田 ②毁林开荒 ③城镇建设 ④生态建设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我是京东智能配送机器人,已顺利抵达您的楼下,请凭提货码提取商品。”这是在北京海淀区一居民楼下发生的一幕。这些配送机器人可以识别、躲避障碍物,辨别红绿灯,还能规划路线、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等。完成下面小题。 3.这些配送机器人完成快递工作,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 RS B. GPS C. GPS、GIS D. RS、GIS 4.下列城市管理工作中,未来最先可能被智能机器人取代的是( ) A. 道路清扫 B. 医疗救护 C. 幼儿看护 D. 事故处理 下图是11月24日至26日中国局地降雪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影响甲、乙两地降雪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 B. 地形 C. 大气环流 D. 海陆位置 6.该时期( ) A. 甲地土壤温度日变化较小 B. 乙地春小麦干旱缺水 C. 丙地作物受冻害最严重 D. 丁河段今年首次发生凌汛 7.次年春季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可能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8.表中空格①、②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 A. 地形 热量 B. 热量 水分 C. 水分 热量 D. 海陆位置 纬度位置 9.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 B.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C. 热带气旋的形成 D. 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0.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 ) ①降水丰富②热量充足③光照充足④气温日较差大⑤土壤肥沃⑥灌溉水源充足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⑥ D. ③④ 读我国干湿地区分布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 A. 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 B. 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C. 不同区域的面积是相等的 D.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12.我国东部季风区的珠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农业生产方式不同,北方以旱作农业为主,南方以水田农业为主,这种差异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 海陆位置的差异 B. 气候条件的差异 C. 地形的差异 D. 矿产资源的差异 读“我国东部某地1月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3.判断图中①②两地的气温( ) A. ①处在0 ℃以上,②处在4 ℃以上 B. ①处在0 ℃以下,②处在4 ℃以上 C. ①处在0 ℃以下,②处在4 ℃以下 D. ①处在0 ℃以上,②处在4 ℃以下 14.下列叙述不恰当的是( ) A. ②处可能为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地形 B. 图示地区的耕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 C.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①处的降水量稍多 D. 如果该地的植被遭到破坏,会导致土地的荒漠化 2017年共享汽车成为共享经济领域获投金额最高的行业,分时租赁共享电动汽车发展势头迅猛。完成下面小题。 15.在陌生地点,共享汽车驾驶员快速、准确找到停车位,利用了地理3S技术中的( ) A. GIS、GPS B. GPS C. RS、GIS D. RS 、GPS 16.分时租赁共享电动汽车( ) A. 最终可取代私家车 B. 是一种绿色低碳出行方式 C. 是共享汽车的唯一模式 D. 主要为用户提供城市间的长途服务 某市将该市河道,山坡及松散土石分布状况的相关信息数字化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处理分析得出左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 ) A. 甲、庚 B. 丙、庚 C. 乙、丁 D. 戊、辛 18.上图的4幅图中,符合该市河流流向的是( ) A. a B. b C. c D. d 近年来,鄱阳湖地区的生态问题引起社会关注。结合鄱阳湖位置图和鄱阳湖多年平均最高水位演变趋势图,完成下面小题。 19.鄱阳湖多年平均最高水位逐步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 湖泊淹没范围扩大 B. 泥沙沉积,湖底抬高 C. 流域内多年降水量大增 D. 流域内土壤含水率增大 20.近期,江西省计划在鄱阳湖湖口修建水闸,这种做法带来的影响有( ) A. 调节湖泊汛期最高水位 B. 湖泊泥沙淤积明显减少 C. 增加本省水电资源利用率 D. 增加长江下游水资源利用量 读雨林被破坏前后对环境的影响对比图,完成下面小题。 21.雨林植被高大茂密的主要原因是( ) ①热量充足 ②降水充沛 ③生长季节连续 ④土壤肥沃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2.图中直接反映出的雨林对地表土壤的影响包括( ) ①使土壤免受暴雨冲刷 ②使土壤免受烈日暴晒 ③使地表水下渗量增大,增加土壤中的水分含量 ④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3.雨林大面积被毁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①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②生物多样性锐减 ③“厄尔尼诺”现象频发 ④流经雨林地区河流的径流量变化不大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②④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下面小题。 24.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季风风向 ②距海远近 ③地质地貌 ④纬度位置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25.三江平原湿地形成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 ①气候冷湿 ②地势低平不易排水 ③土壤存在冻土层,不利于地表水下渗 ④河流较多,降水较多 ⑤植被稀少 ⑥地处高纬正午太阳高度小 A. ①②③⑤⑥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26.划分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主要依据是( ) A. 植被和土壤 B. 地形和人类活动 C. 气候和地形 D. 土壤和地貌 27.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红色荒漠”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 ①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 ②地表变得崎岖不平 ③淤积下游河道和湖泊 ④空气湿度增大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8.我国最大的“城中湖”——武汉东湖,已建设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东湖总面积33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城中湖”,其湿地生态系统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据此回答下题。 有关东湖湿地的发展方向较为合理的为( ) ①利用大面积水域适当发展水产业②建成当地最大的水产养殖中心③ 利用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发展旅游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29.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面积最大的雨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近些年却遭到严重破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 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B. 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了当地的降水 C. 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有关系 D. 热带雨林能储存大量的水分,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 30.读“世界热带雨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热带雨林作为我们地球生物圈中的重要角色,它不仅养育着数量庞大的动物种群,其本身在生长过程中还向大气中源源不断地供给着生命赖以生存的氧气。在热带雨林系统中,你认为最主要且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是( ) A.热带雨林的土壤层 B.热带雨林的地上植物 C.热带雨林的动物 D.热带雨林的根系 地理标志是指标志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决定的,地理标志已成为区域形象名片,比如,浙江绍兴市——绍兴黄酒,吉林延边州——延边苹果梨,宁夏中宁县——中宁枸杞,黄山市——黄山毛峰茶等。完成下面小题。 31.黄山毛峰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被誉为茶中精品,定为国家礼品茶。 黄山毛峰滋味甘醇,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等特有品质主要得益于黄山独特的( ) A.市场优势 B.历史悠久的文化优势 C.科技优势 D.地理环境优势 32.关于黄山毛峰茶产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地质二中高二年级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答题卡 2018.10 命题人:张珍 校稿人:刘芳蕾、郭术军 一、 选择题(共32小题,每题2分,共6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二、综合题(共36分) 31.阅读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并回答问题。 (1) 归纳图中甲、乙两地形区中的种植业区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8分) 32.结合以下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在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中,西北地区的水资源问题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西北地区水资源天然禀赋差,配置极不平衡,加之受人类活动因素影响,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加剧,生态环境退化严重。水资源与人口、经济、生态环境、产业结构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材料二 西北地区部分河流不同年代径流量统计表(单位:亿m3) 年代 河流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塔里木河 56.2 53.2 43.3 44.8 39.2(1990年~1995年) 黑河 12.3 11.1 9.8 11.2 6.9(1990年~1994年) 石羊河 5.47 4.31 3.15 2.29 0.63(1999年) 材料三 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及流域内水资源利用结构图 (石羊河流域用水结构图) (1) 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西北地区河流径流量变化特点及原因。(6分) (2) 简述西北地区河流径流量变化带来的环境问题。(4分) (3) 结合材料三,分析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问题的途径。(4分)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 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4分) (2) 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6分)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4分) 地质二中高二年级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答题卡 2018.10 命题人:张珍 校稿人:刘芳蕾、郭术军 一、 选择题(共32小题,每题2分,共6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C A B A D B D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B D A B D A B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B C A B C A B A B 31 32 D C 二、综合题(共36分) 31.阅读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并回答问题。 (1) 首先回答图中甲、乙两地形区中的特色农业以及种植业区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8分)甲地区位于新疆,特色农业为绿洲农业,分布在盆地周围山麓地带;原因是气候干燥,制约的主要条件是水分,山麓地带灌溉水源充足。乙地区位于西藏,特色农业为河谷农业,分布在河谷地区,青藏高原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热量,河谷热量相对较好。 32.结合以下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在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中,西北地区的水资源问题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西北地区水资源天然禀赋差,配置极不平衡,加之受人类活动因素影响,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加剧,生态环境退化严重。水资源与人口、经济、生态环境、产业结构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材料二 西北地区部分河流不同年代径流量统计表(单位:亿m3) 年代 河流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塔里木河 56.2 53.2 43.3 44.8 39.2(1990年~1995年) 黑河 12.3 11.1 9.8 11.2 6.9(1990年~1994年) 石羊河 5.47 4.31 3.15 2.29 0.63(1999年) 材料三 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及流域内水资源利用结构图 (石羊河流域用水结构图) (1) 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西北地区河流径流量变化特点及原因。(6分) 径流量逐年减少 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萎缩,冰川融水量减少;随着人口的不段增长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流域内用水量快速增加。 (2) 简述西北地区河流径流量变化带来的环境问题。(4分) 湖泊萎缩、干涸;地下水位下降;河水水质下降;天然植被萎缩、死亡;土地沙漠化、盐渍化进程加快。 (3) 结合材料三,分析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问题的途径。(4分) 改进灌溉技术,大力发展滴灌、喷灌,发展节水、高效农业;推广耐旱作物;实行退耕还草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 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4分) 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2) 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6分) 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破碎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停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回复与扩展。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4分) 合理规划道路,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