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0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泰安三模)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2020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泰安三模)化学试题

山东省2020年高考全真模拟题 化学试题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是 A. 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尾气的排放 B. 红葡萄酒中充入的少量SO2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C. 消毒液长时间敞开保存会增强其消毒效果 D. 作为医用呼吸机原材料之一的ABS树脂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C ‎【解析】‎ ‎【详解】A. 使用清洁能源,可以保护空气,保护环境,节约化石燃料,减少尾气的排放,故A正确;‎ B. 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具有抗氧化作用,故B正确;‎ C. 消毒液长时间敞开保存会挥发、分解、变质等,故其消毒效果会减弱,故C错误;‎ D. ABS树脂是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共聚物,故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D正确;‎ 故选C。‎ ‎2.以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高锰酸钾晶体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灼烧”时,可在玻璃坩埚中进行 B. “浸取”时,可用无水乙醇代替水 C. “转化”反应中,通入CO2的目的是提供还原剂 D. “浓缩结晶”的目的是分离提纯KMnO4‎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流程可知,灼烧在铁坩埚中进行,结合浸取后生成K2MnO4,可知M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氯酸钾中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转化中CO2与K2MnO4发生反应3K2MnO4+2CO2═2KMnO4+MnO2↓+2K2CO3,过滤分离出MnO2,对滤液浓缩结晶得到 KMnO4,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 “灼烧”时,由于KOH可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因此灼烧不能在玻璃坩埚中进行,可在铁坩埚中进行,故A错误;‎ B. “浸取”时,不能用无水乙醇代替水,因K2MnO4不易溶于乙醇,且转化时生成的高锰酸钾与乙醇反应而导致高锰酸钾变质,故B错误;‎ C. “转化”中CO2与K2MnO4发生反应3K2MnO4+2CO2═2KMnO4+MnO2↓+2K2CO3,CO2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故不作还原剂,故C错误;‎ D. 由流程可知,“浓缩结晶”的目的是分离提纯KMnO4,故D正确;‎ 故选D。‎ ‎3.现有常用实验仪器:试管、烧杯、锥形瓶、导管、尾接管、酒精灯、表面皿、胶头滴管。非玻璃仪器任选,补充下列仪器后仍不能完成对应实验或操作的是 A. 蒸馏烧瓶------分离酒精和水 B. 分液漏斗-----分离用CC14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后的水层与油层 C. 玻璃棒-----用pH试纸测定酸雨的pH D. 酸(碱)式滴定管-----酸碱中和滴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A. 酒精和水为互溶的液态混合物,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二者,蒸馏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蒸馏烧瓶、温度计、直形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故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有温度计、直形冷凝管,因此补充了蒸馏烧瓶后仍不能完成该操作,故A符合;‎ B. 分离用CC14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后的水层与油层用分液的方法即可,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分液漏斗,因此补充了分液漏斗后能完成该操作,故B不符合;‎ C. 用pH试纸测定酸雨的pH需要的玻璃仪器有表面皿、玻璃棒,因此补充了玻璃棒后能完成该操作,故C不符合;‎ D. 酸碱中和滴定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酸(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因此补充了酸(碱)式滴定管后能完成该操作,故D不符合;‎ 故选A。‎ ‎4.磷烯(如图)是由磷原子六元环组成的蜂巢状褶皱二维晶体,它是白磷()‎ 的同素异形体。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3.1‎g白磷中含P—P键的数目为0.3NA B. ‎6.2g磷烯中含六元环的数目为0.1NA C. 0.1molP4与0.6molH2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P4+6H24PH3,生成PH3分子的数目为0.4NA D. 0.1molP4发生反应P4+5O2=2P2O5,转移的电子数为20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 ‎3.1‎g白磷的物质的量为,一分子白磷中含有6根P—P键,则‎3.1g白磷中P—P键的数目为0.025×6NA=0.15NA,故A错误;‎ B. ‎6.2g磷烯的物质的量为0.2mol,根据均摊法知,一个六元环含有P原子的数目为,则‎6.2g磷烯含六元环的数目为0.1NA,故B正确;‎ C.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因此生成PH3分子的数目应小于0.4NA,故C错误;‎ D. P元素的化合价从‎0升高为+5价,O元素的化合价从0降低为-2价,则1molP4失电子数目为20N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数=还原剂失电子数=转移电子数,则0.1molP4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故D错误;‎ 故选B ‎5.萘普生可用作消炎镇痛药,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C14H12O3‎ B. 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C. 分子中最少有11个C原子共平面 D. 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2molBr2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 根据结构简式可知,该分子中含C、H、O三种元素,其分子式为C14H14O3,故A错误;‎ B. 该有机物可以燃烧,则可以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误;‎ C. 苯环上的原子均共平面,因此该分子中至少共平面的C原子个数表示如图所示:,故C正确;‎ D. 该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故不能和Br2发生加成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C。‎ ‎6.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Y位于不同周期,Y与W位于同一主族,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它们的内层电子总数之和,W在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基态原子中第一电离能最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与X同主族的元素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所占轨道呈球形 B. Y、Z、W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的p区 C. 仅由Z、W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止一种 D. 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为强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与W位于同一主族,W在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基态原子中第一电离能最大,则Y为F元素,W为Cl元素,X与Y位于不同周期,X为H元素,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它们的内层电子总数之和,则Z为P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由以上分析知,X为H元素,Y为F元素,Z为P元素,W为Cl元素,‎ A. 与H同主族的元素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所占的轨道为s轨道,呈球形,故A正确;‎ B. F、P、Cl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的p区,故B正确;‎ C. 仅由P、Cl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以是PCl3、PCl5等,不止一种,故C正确;‎ D. P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磷酸,属于中强酸,不是强酸,故D错误;‎ 故选D。‎ ‎7.BF3与一定量的水形成(H2O)2·BF3,一定条件下(H2O)2·BF3可发生如图转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H2O)2·BF3熔化后得到的物质属于离子晶体 B. (H2O)2·BF3分子间存在着配位键和氢键 C. BF3是仅含极性共价键的非极性分子 D. 基态B原子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5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 从题干给定的转化可以看出,(H2O)2·BF3熔化后得到的物质为,虽然其由阴、阳离子构成,但其为液体,故其不属于离子晶体,故A不正确;‎ B. (H2O)2·BF3分子间的H2O与H2O之间形成氢键,分子中O原子提供孤电子对,B原子提供空轨道,O与B原子之间存在配位键,但分子间不存在配位键,故B错误;‎ C. BF3采用的是sp2杂化类型,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结构对称,是仅含B-F极性共价键的非极性分子,故C正确;‎ D. 基态B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1,占据的原子轨道为3个,其空间运动状态应有3种,故D错误;‎ 答案选C。‎ ‎8.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向苯与液溴的混合液中加入铁粉,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AgNO3溶液中 验证液溴与苯发生取代反应 B 向5mL浓度为0.5mol·L-1的KI溶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铁溶液,再加入少量淀粉溶液,振荡 比较I-、Fe2+的还原性强弱 C 向5mL浓度为0.2mol·L-1的MgCl2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待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再滴加0.2mol·L-1的CuCl2溶液 比较Cu(OH)2、Mg(OH)2溶度积的大小 D 向乳浊液中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 验证与H+的结合能力:>‎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 液溴易挥发,向苯与液溴的混合液中加入铁粉发生反应过程中,除了产生HBr以外,还有挥发的溴蒸气,若将混合气体直接通入AgNO3溶液中,会观察到有淡黄色沉淀生成,但不能说明液溴与苯发生的是取代反应,溴蒸气会干扰实验的检验,符合题意,故A选;‎ B. 向5mL浓度为0.5mol·L-1的KI溶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铁溶液,会发生化学反应:2Fe3++2I-2Fe2++I2,再加入少量淀粉溶液,振荡后溶液变蓝,则可证明还原性:I->Fe2+,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故B不选;‎ C. 向5mL浓度为0.2mol·L-1的MgCl2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生成Mg(OH)2‎ 白色沉淀,再滴加0.2mol·L-1的CuCl2溶液,白色沉淀变成蓝色沉淀,实现了沉淀的转化,又Cu(OH)2、Mg(OH)2属于同一类型,则可通过实验比较Cu(OH)2、Mg(OH)2溶度积的大小,不符合题意,故C不选;‎ D. 向乳浊液中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会发生反应:+CO32-=HCO3- +,乳浊液变澄清,可证明与H+的结合能力:>,不符合题意,故D不选;‎ 答案选A。‎ ‎9.Na2S2O3可用作氰化物中毒的解毒剂,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醇。取Na2SO3(s)、S、蒸馏水于烧杯中,在‎105℃‎左右反应后过滤Ⅰ,将滤液Ⅰ浓缩、冷却,待晶体析出后过滤Ⅱ、洗涤,低温干燥可得Na2S2O3·5H2O晶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采用酒精灯加热时需使用外焰加热 B. 将滤液Ⅰ浓缩至溶液变浑浊,再冷却可析出晶体 C. 反应原理为Na2SO3+S=Na2S2O3‎ D. 过滤Ⅱ后得到的晶体先浓硝酸洗后水洗 ‎【答案】D ‎【解析】‎ ‎【详解】A. 采用酒精灯加热时需使用外焰加热,故A正确;‎ B. 应将滤液Ⅰ浓缩至溶液表面出现晶膜,再冷却可析出晶体,防止杂质析出,故B正确;‎ C. 已知反应物为Na2SO3(s)、S,生成物为Na2SO3,发生归中反应,则反应原理为Na2SO3+S=Na2S2O3,故C正确;‎ D. 浓硝酸能氧化Na2S2O3,且Na2S2O3易溶于水,因此不能用浓硝酸、水洗涤Na2S2O3·5H2O晶体,Na2S2O3几乎不溶于乙醇,因此可以用乙醇洗涤,故D错误;‎ 故选D。‎ ‎10.硼氢化钠(NaBH4)具有强还原性,在工业生产上广泛用于非金属及金属材料的化学镀膜、贵金属回收、工业废水处理等。工业上采用的Bayer法制备NaBH4通常分两步(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用B2O3代替Na2B4O7也可制得NaBH4 ‎ B. 两步的总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 将SiO2粉碎能增大得到熔体的速率 D. 由图可知该工艺过程中无污染性物质产生,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工艺流程可知,工业上采用的Bayer法制备NaBH4第一步为:Na2B4O7(可表示为Na2O·2B2O3),与SiO2在高温下反应得到熔体,第二步则是熔体与Na和H2在400~500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NaBH4与Na2SiO3的过程,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绿色化学的概念等知识分析作答。‎ ‎【详解】A. Na2B4O7可表示成Na2O·2B2O3的组成形式,则在制备NaBH4过程中,也可用B2O3代替Na2B4O7作原料,故A正确;‎ B. 两步的总反应中B元素化合价未变,氢气中H元素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作氧化剂,而Na元素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作还原剂,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B错误;‎ C. 将SiO2粉碎,可增大反应中固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可增大得到熔体的速率,故C正确;‎ D. 由图可知该工艺过程整个制备过程中无污染性物质产生,则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D正确;‎ 答案选B。‎ ‎11.对氨基苯甲酸()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产品和医药中间体,以对硝基苯甲酸()为原料,采用电解法合成对氨基苯甲酸的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子由金属阳极DSA经导线流入直流电源 B. 阴极的主要电极反应式为+6e-+6H+→+2H2O C. 每转移1mole-时,阳极电解质溶液的质量减少‎8g D. 反应结束后阳极区pH增大 ‎【答案】AB ‎【解析】‎ ‎【分析】‎ 该装置为电解池,右侧生成氧气,则右侧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左侧为阴极,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 该电解池右侧为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电子由金属阳极DSA经导线流入直流电源,故A正确;‎ B. 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氨基苯甲酸,则阴极的主要电极反应式为+6e-+6H+→+2H2O,故B正确;‎ C. 阳极发生反应,氢离子移动向阴极,当转移4mole-时,阳极电解质溶液减少2mol水,则每转移1mole-时,阳极电解质溶液减少0.5mol水,质量为‎9g,故C错误;‎ D. 阳极发生反应,氢离子移动向阴极,则反应结束后阳极区硫酸浓度会增大,pH减小,故D错误;‎ 故选AB。‎ ‎12.国产航母山东舰已经列装服役,它是采用模块制造然后焊接组装而成的,对焊接有着极高的要求。实验室模拟在海水环境和河水环境下对焊接金属材料使用的影响(如图)。下列相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由图示的金属腐蚀情况说明了Sn元素的金属性强于Fe元素 B. 由图示可以看出甲是海水环境下的腐蚀情况,乙是河水环境下的腐蚀情况 C. 两种环境下铁被腐蚀时电极反应式均为Fe-3e-=Fe3+‎ D. 为了防止舰艇在海水中被腐蚀,可在焊点附近用锌块打“补丁”‎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两图中被腐蚀的都是Fe,说明Fe是负极,Sn为正极,说明金属性,A错误;‎ B.从腐蚀程度来讲,乙明显比较严重,因海水中含有较多的盐分,腐蚀速率比河水快,故乙是海水环境下的腐蚀情况,甲是河水环境下的腐蚀情况,B错误;‎ C.铁被腐蚀时电极反应式应为 ,C错误;‎ D.金属性,用锌做补丁,Zn做负极被腐蚀,可以保护,D正确;‎ 答案选D。‎ ‎13.近代化学工业的基础是“三酸两碱”,早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人通过煅烧绿矾并将产生的气体溶于水中的方法制得硫酸,该法制备硫酸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反应Ⅰ:2FeSO4·7H2O=Fe2O3+SO2↑+SO3↑+14H2O↑;‎ 反应Ⅱ:SO3+H2O=H2SO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生成标准状况下气体‎22.4L时,转移1mol电子 B. 6.4gSO2中所含的质子数与6.4gSO3中所含的质子数相等 C. SO2、SO3的中心原子杂化类型不同 D. 目前,工业上制硫酸的吸收阶段是采用浓硫酸吸收SO3‎ ‎【答案】BD ‎【解析】‎ ‎【分析】‎ 反应Ⅰ:2FeSO4·7H2O=Fe2O3+SO2↑+SO3↑+14H2O↑是氧化还原反应,Fe由+2价变为+3价,S由+6价变为+4价,生成的SO2和SO3的比例为1:1。‎ ‎【详解】A.标准状况下的SO3为固态,当生成标准状况下气体‎22.4 L时,即SO2为1 mol,S由+6价变为+4价,转移2 mol电子,A错误;‎ B.‎6.4g SO2为0.1 mol,其中所含的质子数为(16+8×2)×0.1=3.2 mol;‎6.4g SO3为0.08 mol,其中所含的质子数为(16+8×3)×0.08=3.2 mol,前后两者相等,B正确;‎ C.SO2中S是sp2杂化,有一个电子对是孤对电子,所以分子构型是V型,SO3也是sp2杂化,但三个电子对全成键,其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形,SO2、SO3的中心原子杂化类型相同,空间构型不同,C错误;‎ D.吸收塔中SO3若用水吸收,发生反应:SO3+H2OH2SO4,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易导致酸雾形成,阻隔在三氧化硫和水之间,阻碍三氧化硫的被吸收;而浓硫酸的沸点高,难以气化,不会形成酸雾,同时三氧化硫易溶于浓硫酸,所以工业上从吸收塔顶部喷洒浓硫酸作吸收液,得到“发烟”硫酸,D正确;‎ 答案选BD。‎ ‎14.已知草酸(H‎2C2O4)为二元弱酸,‎25℃‎时,Ka1(H‎2C2O4)=5.9×10-2,Ka2(H‎2C2O4)=6.4×10-5。用NaOH溶液滴定草酸氢钾(KHC2O4)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随加入NaOH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混合时溶液温度的变化),其中N点为反应终点。下列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A. M点粒子浓度:c(K+)>c()>c()>c(H‎2C2O4)‎ B. N点时存在:c(Na+)+c(K+)<‎2c()+‎2c()‎ C. 从N点到P点的过程中溶液中一定存在:c(Na+)+c(H‎2C2O4)>c()‎ D. 水的电离程度大小顺序:P>N>M ‎【答案】AC ‎【解析】‎ ‎【分析】‎ M点时还未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系中为KHC2O4溶液,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判断水解和电离程度的大小;N点为反应终点:2NaOH+2KHC2O4=2H2O+ K‎2C2O4+ Na‎2C2O4,P中存在K‎2C2O4、Na‎2C2O4和过量的NaOH,可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酸和碱抑制水的电离,由此进行解题。‎ ‎【详解】A.M点时还未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系中为KHC2O4溶液,HC2O4-会水解: +H2O⇌H‎2C2O4+OH-, Kh( )= = = =1.7×10-13,HC2O4-也会电离:⇌+H+,由于Kh(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