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第一次月考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形式为在线考试。‎ 一、选择题 ‎1.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 D.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提到,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前者是分封制下的贵族政治,后者是中央集权制下的官僚政治,故B正确;分封制后期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排除;只有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故C排除;只有中央集权制下的官僚政治才维护了封建统治,故D排除。‎ ‎2.中国传统工艺常常出现失传现象。如蜀锦某些制作工艺在古代就已失传。中国古代传统工艺失传的原因最有可能是因为 A. 国家对技术传承重视不够 B. 传统制作工艺难教难学 C. 官营手工业技术的封闭性 D. 市场缺乏对传统工艺品的需求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传统工艺常常出现失传”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相关内容——“工官”“匠户”制度及其影响。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D三项的表述,均具有片面性,排除。C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3.如下图为<唐朝长安城示意图>。图中有四个标注①市,②坊,③会馆,④青花瓷作坊。其中有两处错误。分别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市坊分开的限制,因此①②是符合史实的,会馆是在明清时期出现的,元朝的青花瓷最为著名,因此③④不符合史实,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B。‎ ‎4.某学者就楷书在唐代的流行说道:“凡高文大册、殿宇庙堂之中记铭、纪功颂德之碑文,必都以楷书为主”。唐人崇尚楷书主要是因为其 A 笔画圆匀,便于装饰 B. 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C. 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D. 通俗易识、端重庄严 ‎【答案】D ‎【解析】唐代是我国封建经济的繁盛时期,根据材料中崇尚楷书的原因可以看出,楷书在当时主要用于记铭、碑刻等,这和楷书的端重庄严有关。故答案选择D项。A项是小篆的特点;B、C项是草书的特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5. “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毛泽东对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论述主要运用的是 A. 文明史观 B. 现代化史观 ‎ C. 全球史观 D. 阶级斗争史观 ‎【答案】D ‎【解析】阶级斗争史观认为,人类历史的进步都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 ,材料“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体现的就是这一点,故D项正确。‎ ‎6. 清代《韵鹤轩杂著》一书描述当时的苏州“士之事贤友仁者必于苏,商贾之籴贱贩贵者必于苏,百工杂技之流其售奇鬻异者必于苏。”从中反映出明清时期的苏州 A. 开始成为商业大都会 B.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 社会活动有严格的区域限制 D. 经济文化十分繁荣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苏州的繁荣景象,是贤人、士大夫的聚集之地,是商贾的聚集之地,是百工杂技买卖珍奇物品的地方;这体现了苏州经济文化的繁荣。故选D。A项只是反映了苏州经济的繁荣;B、C两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 ‎7.今年6月19日瑞典公主大婚,皇室送给各国要人的尊贵国礼是来自中国唐山的陶瓷制品。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制瓷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向瓷的过渡阶段 B. 宋代民窑超过官窑,处于瓷器生产的主导地位 C. 宋元以后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D. 清朝前期瓷器只能通过广州销往国外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A.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向瓷的过渡阶段、C.宋元以后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D.清朝前期瓷器只能通过广州销往国外,以上三项都是符合史实的。B.宋代民窑超过官窑,处于瓷器生产的主导地位,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应是明代中叶以后才超过。故此题应选B项。‎ ‎8.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科技著作。下图为书中的“斩竹漂塘”、“荡料入帘”插图,图片所反映的这项古代中国重要发明 A. 最早产生于隋唐时期 B. 经毕昇改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 C. 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D. 在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中“斩竹漂塘”、“荡料入帘”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该发明为造纸术。造纸术在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B选项错误,毕昇改进的是活字印刷术。C选项错误,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9. 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使这位诗人感到愤闷的历史事件是 A. 火烧圆明园1860 B. 清政府割让台湾1895‎ C. 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 D. 国民党败退台湾1949‎ ‎【答案】B ‎【解析】 “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里的内容涉及到日本,同时也涉及到海战,结合所学,这与甲午战争,清政府割让台湾有关,故B项正确。‎ ‎10. “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这一言论 ‎ A. 是洋务派对洋务运动所进行的宣传 B. 批评了顽固派的冥顽不化 C. 反映了维新派与革命派的激烈交锋 D. 指出了洋务运动的致命局限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可知这一言论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优于他国,只有近代化装备比不上他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并未触动本国的封建制度,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到对自强、求富口号的宣传,A选项排除。材料与顽固派无关,B选项排除。材料体现的中体西用思想,与维新派、革命派无关,C选项排除。‎ ‎11. 以下事件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是 ‎①列强侵华战争 ②洋务运动 ③辛亥革命 ④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列强侵华战争是对全国经济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故应该排除;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辛亥革命和实业救国思潮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所以正确选项是D项。‎ ‎12. 研究性学习中,老师希望学生以民族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历史为素材做一小论文,要求学生自行搜集材料。下列四位同学的研究方法最能客观反映大生纱厂历史的是 A. 甲生想以纱厂的档案为主要材料,因为这最能反映当时工厂的生产经营活动 B. 乙生想利用该纱厂职工的回忆录,因为这是当事人留下的文字材料,最可信 C. 丙生想访谈南通地区的老人,因为这些人目睹纱厂营运,所做的口述最翔实 D. 丁生想以当时各种报刊杂志为主要材料,藉以了解并掌握该工厂的发展状况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材主干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记忆。依据所学可知: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即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即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由此分析可知当时的档案文件是最可信的, A符合题意,而回忆录、口述、报刊杂志均属于二手资料,排除BCD。故选A。‎ ‎13.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孙中山的这一“办法”是指 A.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B. 核定地价,国民共享 ‎ C.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D. 主权在民,民族平等 ‎【答案】C ‎【解析】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故答案为C项。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属于三大政策的内容,排除A项;核定地价由国民共享的是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排除B项;主权在民,民族平等不属于民生主义的内容,排除D项。‎ ‎14. “打土豪,要归公,买卖要公平;工农的东西,不可拿毫分。”这首能够体现人民军队严明纪律的歌词最早产生于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B ‎【解析】土地革命主要任务是打土豪、分田地以及废除封建剥削制度,B正确;A是1924-1927年;C是1937-1945年,由于民族矛盾大于阶级矛盾,对于地主实行减租减息政策,D是1946-1949年,不符合材料主旨。‎ ‎15.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经历了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到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转变。这一转变反映出的显著变化有 ‎①中国革命的性质 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中共的政治斗争策略 ④中共的中心任务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民主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①错误。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的政治斗争策略,由工农武装割据、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也随之发生变化,故②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 ‎16.邮票可以反映历史,也是设计者所处时代和设计者本人思想认识的反映。下图为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对邮票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①邮票上的人物Sun Yat—Sen和Lincoln分别是中美两国“国父”‎ ‎②邮票设计者将“民族、民权、民生”与“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并列,表明中国曾经追求过“美国式”的民主 ‎③邮票突出“抗战建国”反映了当时中美两国有共同的利益和要求 ‎④邮票设计者将台湾列入中国版图是因为台湾已经回归中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①不符合史实,错在美国的国父是华盛顿不是林肯,②正确,孙中山提倡的三民主义,借鉴林肯演讲词,③符合1942年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时代主题,正确④时间错误,台湾光复发生在1945年10月,所以正确答案是C项。‎ ‎17.一本史书描述道:“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组建联合国军,介入此次冲突。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军事联合行动。”这次“冲突”是 A. 朝鲜战争 B. 柏林危机 C. 古巴导弹危机 D. 海湾战争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抓住关键词“联合国军”、“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的军事联合行动”,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二战后初期形成了两极格局,美国主导联合国,组建联合国军,介入了朝鲜战争,故选A。‎ ‎18.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次建交高潮。与这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的选项是 A. 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 B. 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 C. 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D. 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多哈会议 ‎【答案】A ‎【解析】中国建国后经历了三次建交的高潮:第一次是新中国成立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一次是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后;另一次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以后。故A项正确。‎ ‎19. 口号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鼓动方式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下列口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革命无罪,造反有理 ‎②发展是硬道理 ‎③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④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③② ‎ C. ③④①② D. ①④③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准确记忆,解题的关键是理清新中国后发展脉络,①是发生在文革时期,②是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南巡时提出的,③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④是1958年大跃进时的口号,因此上述的先后顺序为④①③②,故选B。‎ ‎20.下列歌谣能够反映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中国社会风尚的是 A. 就业当工人,嫁女嫁英雄 B. 一朵棉花织匹布,一粒棉籽油一缸 C. 走路不湿鞋,做饭不用柴 D. 少生孩子多读书,农民家庭建书屋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国内进行一五计划,国际上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是对小农经济的描述,排除;C选项是对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描述,排除;D选项是对计划生育时期的描述,排除。故答案为A。‎ ‎2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我国法制建设中涉及该制度的法律文献有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④《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属于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群众自己的事情,促进农村基层社会主义民主和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一部法律,不符合题意要求。其他三个都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涉及,故选C。‎ ‎22.北京各界2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联欢大会,北京市市长彭真在会上宣布:我们的首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材料所呈现的历史场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A. 1949年 B. 1953年 ‎ C. 1954年 D. 1956年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选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选项错误,排除。故答案为D。‎ ‎23.下图为“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示意图”,对此图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率先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 ‎②逐渐开放到东部沿海地带 ‎③进一步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 ‎④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图示可以看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是:设立经济特区、开放东部沿海港口城市、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内地省会城市、延边城镇和沿江城市,从而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①②③④项表述均正确,故D选项正确,故A、B、C选项错误。‎ ‎24.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0级地震,引起世界广泛关注。500多年前,海地岛曾被命名为“伊斯帕尼奥拉岛”(意为“西班牙的岛”)。此命名由来的历史依据是 A. 西班牙语当地通用语言 B. 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到达海地 C. 哥伦布发现此岛宣布为西属殖民地 D. 土著印第安人对该岛称呼的音译 ‎【答案】C ‎【解析】材料中涉及到海地这个国家,是属于北美洲,最早到达的航海家是哥伦布,故C说法正确、B错误;当地属于土著印第安人,所以A、D错误。故答案为C。‎ ‎25. “自公元1651年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英国政府的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打击 A. 西班牙 B. 荷兰 ‎ C. 法国 D. 北美殖民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航海条例》内容的准确理解。解题时抓住关键信息“自公元1651年起及从此以后”,英国在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开始了荷兰控制世界的时代,A在时间上不合题意,排除; 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载运,打击了荷兰的海上霸权,B符合题意; 1763年英国取得“七年战争”的胜利,签订《巴黎和约》,英国不仅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还确立了在印度的优势,并成为海上霸主,C不合题意;D北美殖民地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B。‎ ‎26. 卢梭的理想社会是“既没有乞丐,也没有富豪”,“没有一个公民可以富得足以购买另一个人,也没有一个公民穷得不得不出卖自身”。这实质上反映了他主张( )‎ A. 经济平等 B. 消灭私产 C. 主权在民 D. 社会契约 ‎【答案】A ‎【解析】“没有一个公民可以富得足以购买另一个人,也没有一个公民穷得不得不出卖自身”表现的是公民经济上的平等。所以本题选A。B、C、D项虽然是卢梭的主张,但题中材料没有体现。‎ ‎27.以下内容摘自某论著的目录:“议会之母”“驴象之争”“一票共和”“国家干预”“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据此判断该论著的名称可能是 A. 《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B. 《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透视》‎ C.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 D. 《现代西方经济制度考量》‎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议会之母”指的是英国的政治制度,“驴象之争”指的是美国的两党制,“一票共和”指的是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国家干预”指的是现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指的是古代罗马法。‎ 由此可知,《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最为全面,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东方的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中还涉及古代和现在的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28. 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有些经济学者就提议实行财政扩张政策——增加政府开支扩大公 共工程,甚至不惜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曾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说明罗斯福 A. 率先提出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B. 上台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 当时未理解该意见的积极意义 D. 永远不可能采用这种经济观点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罗斯福的批注可知此时他对扩大公共工程等措施是持反对态度的也即为理解该意见的积极意义。选择C项。A项错在“率先”,B项不符合事实。D项说法太绝对。‎ ‎29.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②和周期⑤的经济增长波峰分别凸显了“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的到来。其标志分别是 A. “世界工厂”、“美元帝国”形成 B. 殖民帝国建立、罗斯福新政 C. 代议制确立、美国独立 D. 垄断组织形成、“冷战”开始 ‎【答案】A ‎【解析】根据图中的信息,“英国世纪”是指在19世纪中期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后成为世界工厂 的时期, “美国世纪”是指在二战结束初期,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霸主的地位,所以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30.有人概括战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是“基础殷实,决策正确,动力巨大,高新技术”。下列图示中比较符合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 A. ‎ B. ‎ C. ‎ D. ‎ ‎【答案】A ‎【解析】二战后,美国经济经历了长达20年的经济繁荣时期,70年代初经济出现“滞胀”现象,80年代美国经济复苏,90年代重新进入繁荣时期。因此选A。‎ ‎31. “欧洲无产阶级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这里的“科学”指的是 A.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 法国的启蒙思想 C.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 德国的古典哲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科学社会主义 理解。解题时抓住关键词“欧洲无产阶级”、“人类友谊”,结合已学知识可判断指的是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他们共同创立的科学指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即马克思主义。而A不合题意,其是空想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与恩格斯无关;B是法国的启蒙运动,与欧洲无产阶级无关;D是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与题意无关。故选C。‎ ‎32. 马克思曾指出,运用《共产党宣言》原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事件可以作为上述观点证据的是 ‎①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 ②巴黎公社革命 ‎ ‎③十月革命胜利 ④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表明的含义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国情适时调整,根据所学,③十月革命胜利、④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均是根据国情的正确实践。‎ ‎33. 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你们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按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 ‎①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 ‎②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 ‎③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④结论:落后的俄国难以建成社会主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据材料“(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可知,当时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是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②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都正确。农业集体化政策是斯大林时期提出来的,排除③;④的说法明显错误,故选A。‎ ‎34.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下列国际组织能够反映这一趋势的有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贸易组织在推动全球自由贸易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D选项符合题意;亚太经合组织具有政府间多边论坛性质,属于区域性组织,A选项排除;世界银行主要解决的是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发展问题,B选项排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解决的是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C选项排除。故答案为D。‎ ‎35.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文学的主流着力于表现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罪恶。属于这一文学主流的名著是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表现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罪恶是属于批判现实主义的风格,《红楼梦》正是这种风格的作品,故B项正确。‎ 二、填空题 ‎36.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洗血了________捍卫了________。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________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________得到提高。抗战的胜利为________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答案】(1). 民族耻辱 (2). 民族尊严 (3). 世界 (4). 国际地位 (5). 民主革命(新民主革命)‎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洗血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抗日战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 ‎37.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________》,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确立了的________政治体制,还规定实行________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成为近代中国________进程的一座丰碑。‎ ‎【答案】(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 三权分立 (3). 责任内阁制 (4). 民主化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政体是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实行的是责任内阁制,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38.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确立了________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会议制定了《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答案】(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 人民民主 (4). 社会主义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会议上制度的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的是原则是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39.1949年9月,毛泽东发表《________》,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________学说。十年探索时期,毛泽东发表《________》,毛泽东强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必须严格区分并正确处理矛盾和矛盾;《________》,提出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特别是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答案】 (1). 《论人民民主专政》 (2). 国家学说 (3).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4). 《论十大关系》‎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提出必须严格区分并正确处理矛盾和矛盾;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主要是为了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40.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________,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________和尊严,肯定人的欲望,反对教会的________,抨击教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提倡________,追求知识。‎ ‎【答案】 (1). 人文主义 (2). 人的价值 (3). 禁欲苦行 (4). 科学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肯定的是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的是教会的禁欲苦行,提倡对幸福的追求,崇尚科学和理性,追求知识。‎ ‎41.1803年,美国工程师________制成汽船。1814年,英国人________研制成功蒸汽机车。1866年,德国工程师________制成发电机。1876年,美国人________发明电话机。不久,他建立了电话公司。1903年,美国________设计制成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开创了人类交通事业的新纪元。1946年,________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答案】 (1). 富尔顿 (2). 史蒂芬孙 (3). 西门子 (4). 贝尔 (5). 莱特兄弟 (6). 美国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汽船是富尔顿发明的;火车是史蒂芬孙发明的;发电机是西门子发明的;电话是贝尔发明的;飞机是莱特兄弟发明的;美国在1946年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42.完成表格 领域 时间 成就 国防 ‎1958年 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________‎ ‎1964年 第一颗________爆炸成功,标志着中国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7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发射成功 医学 ‎1965年 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农业 ‎1973年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________‎ ‎【答案】 (1). 原子能时代 (2). 原子弹 (3). “东方红一号” (4). 籼型杂交水稻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个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