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学案

考点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师独具)‎ ‎(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的考点。修辞不但在“语言文字应用”中常考查,而且在阅读和写作中也常考查,善用“修辞”是学好语文的基本素养之一,无论是从显性考查的角度,还是从隐性考查的角度,都有必要对修辞进行专门研究。‎ 一、掌握9种修辞手法 ‎(一)比 喻 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打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但是有些比喻句中三者并不同时出现。‎ 构成比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着相似之处,但一般来说,本体和喻体又必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 ‎2.分类 ‎(1)明喻 明喻是用“像、如、似、若、似的、跟……似的、如同……一样”等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是较明显的打比方,其连接本体、喻体的比喻词就明确表示了两者的相似关系。例如:‎ 五颜六色的云彩(本体),看起来跟彩色的羽毛(喻体)似的,飘浮在天上。‎ ‎(2)暗喻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比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这是一类隐性的比喻词,其打比方的意图不如明喻明显,因此,暗喻又叫隐喻。例如: ‎ 生活(本体)是海洋(喻体)。‎ ‎(3)借喻 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较之明喻和暗喻,借喻形式最为简短,比喻也最为隐蔽。所以它的使用常借助于一定的语言环境,才能让人易于理解。‎ 例如:不能让这些充满暴力的漫画毒害我们的幼苗(喻体)。‎ ‎“幼苗”(喻体)借喻儿童(本体)。‎ ‎(二)借 代 借代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借用与所指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借体)来代替所指事物(本体)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句子结构上一般只出现借体,不出现本体。‎ ‎2.分类 ‎(1)特征代本体 包括用事物的特征、标识、牌号、商标以及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如服装、饰品、嗜好等)来代替人或事物,一般要求选取最鲜明突出、最有代表性的特征来作借体。‎ 例如:看着看着,绿军装(借体)竟然向我们走过来了。‎ ‎“绿军装”(借体)代指穿军装的人(本体)。‎ ‎(2)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借体)。‎ ‎“雷锋”(借体)是一个人的名字,在上述语境中成了一类人(本体)的名称。‎ ‎(3)处所代本体 包括用人的处所,人的出生地、任职地,物品的产地等代替人或事物。‎ 例如:两杯龙井(借体)。‎ ‎“龙井”(借体)代“龙井茶”(本体),“龙井”是这种茶的产地。‎ ‎(4)部分代整体 例如:吟罢低眉(借体)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眉”(借体)代“头”(本体)。‎ ‎(5)具体代抽象 例如:尽管战争近在咫尺,这儿却没有一点火药味(借体),倒是夜夜艳歌(借体),日日浪舞(借体)。‎ ‎“火药味”(借体)代“战争气氛”(本体),“艳歌”(借体)、“浪舞”(借体)代“太平景象”(本体)。‎ ‎(6)结果代原因 例如:大家都为你捏着一把汗(借体)。‎ ‎“捏着一把汗”(借体)是“紧张、担心”(本体)的结果。‎ ‎(7)以材料、工具代事物 以制造该事物所用的原料、材料、工具等代替事物。‎ 例如:住房的事是笔杆子(借体)们要那样吹,与周志允同志本人无关。‎ ‎“笔杆子”(借体)是写文章的人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工具,用来代文人、作者、记者(本体)等。‎ ‎(三)比 拟 比拟指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1.特点 有本体和拟体,拟体虽然是明确的,但一般不出现,而只是把适用于拟体的词用在被拟体上。‎ ‎2.分类 ‎(1)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使物具有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音容笑貌。拟人,是人格化的手法,可以把无生命的物写得栩栩如生,也可以把有生命的物写得可爱可憎。可分为动物拟人、植物拟人、具体事物拟人、抽象事物拟人几种。例如:‎ ‎①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②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 ‎(2)拟物 赋予人以物的特性,把人当作物一样来描述,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述。根据被比拟对象的属性,拟物又可分为人物拟物和事物拟物两小类。例如:‎ ‎①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人物拟物:以某种动物警听之态来比拟人物的聆听) ‎ ‎②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事物拟物:以鸟自由地飞翔来比拟“布鲁诺的思想”在人民中的广泛传播)‎ ‎(四)夸 张 夸张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或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故意夸大或者缩小事物的形象、数量、特征、作用等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夸张的基础是真实性,被夸张的事物不是真如此,而是经过作者丰富想象的主观感受。‎ ‎2.分类 ‎(1)扩大夸张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缩小夸张 例如:天是那样蓝,几乎是透明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 ‎(3)超前夸张 例如:他酒没沾唇,心早就醉了。‎ ‎(五)对 偶 对偶是两个短语或句子相对称地组织在一起,表示相关或相对内容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从形式上看,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必须字数相等,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词性相同,平仄相对;从内容上看,对偶句表达的是相关或相对的内容。‎ ‎2.分类 从形式上可分为严对和宽对。‎ ‎(1)严对 就是严格的对偶。“严”表现在三个方面:语音方面不仅要求音节相等,而且要求平仄相对;词汇方面,要求上下联不能出现相同的词,且对应的词在意义上要有一定的联系;语法方面,要求对应的词词性相同,语法结构也必须相同。‎ 例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宽对 与“严对”相对,在形式上不需要像“严对”那样严格,语法结构大致相当即可;不必讲究平仄和词性,字面上也可出现个别词的重复。‎ 例如:‎ 权力使人昏迷了,派性叫人发狂了。‎ ‎(六)排 比 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或段落成串地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式。‎ ‎1.特点 形式上,构成排比的语句至少要有三项,而且结构相似,一般带有相同的提挈语;内容上,构成排比的各项在语意上是相同或相关的。‎ ‎2.分类 ‎(1)短语排比 以短语形式组成的排比,充当句子的某一成分。‎ 例如:‎ 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中的火把,雪天里的煤炭,大旱后的甘霖。‎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的排比。‎ 例如:‎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 ‎(3)单句排比 由几个句子构成的排比。‎ 例如:‎ 天太大。海太阔。人太老。游泳的姿势和动作太单一。胆子和力气太小。舌苔太厚……(王蒙《海的梦》)‎ ‎(4)段落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近的段落组成,段落的开头和结尾常用相同的句子提领。‎ ‎(七)反 复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式或段落。‎ ‎1.分类 ‎(1)连续反复 ‎ 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如:‎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间隔反复 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 例如:‎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 ‎2.反复和排比的区别 词语或句子出现两次,即可构成反复;排比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才能构成。构成反复的,可以是词,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而且词、短语、句子是完全相同的;构成排比的只有短语和句子,短语、句子只是结构相仿。反复既可连续反复,也可间隔反复;而排比只能是连续排比。‎ ‎(八)设 问 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自问自答是设问的主要形式,它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一问一答 ‎ 提出一个设问句,紧跟着一个答句。此种设问,能迅速集中读者注意力和吸引读者兴趣。‎ 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2)几问一答 先集中提出一连串设问句,然后,集中加以回答。此种设问,能增强论辩力量,引人深思。‎ 例如:啊,是谁,这么早就把那亲爱的令人心醉的乡音送到我的耳畔?是谁,这么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个青年人。‎ ‎(3)连续问答 连续地使用一问一答式设问。此种设问,能造成一种步步紧逼、势不可挡的气势,具有强大的论辩力量。‎ 例如:蒋介石总是要强迫人民接受战争,他左手拿着刀,右手也拿着刀。……他手里拿的是什么?是刀。刀有什么用处?可以杀人。他要拿刀杀谁?要杀人民。‎ ‎(九)反 问 反问一般是用否定的问句表肯定或用肯定的问句表否定,作者不作回答而句意已明确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义,答案由句子本身阐明。‎ ‎2.分类 ‎(1)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 例如:‎ ‎①人被压迫了,为什么不斗争?‎ ‎②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自豪吗?‎ ‎③啊,黄继光、刘胡兰……不都是党亲手培育的用共产主义的甘霖灌溉出来的鲜花吗?‎ ‎(2)肯定形式的反问,表示否定的内容 例如:‎ ‎①嘴里天天说“唤起民众”,民众起来了又害怕得要死,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 ‎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凡属炎黄子孙,谁愿成为民族的千古罪人?‎ ‎[即时训练]‎ ‎1.下面的句子都是同学们在日常习作中对“父亲”的描写,请判断他们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①父亲是一头勤勤恳恳的老黄牛,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岁月里,默默开垦自己的一片土地,从不抱怨。‎ ‎②父亲一生保守,视新思想为毒蛇猛兽,他对这些迷人心智的东西从来都是避而远之。‎ ‎③父亲出身贫寒,祖祖辈辈都是布衣短褐,除了躬耕桑麻,实在不知还能干些什么。‎ ‎④每到傍晚,那杆烟枪就开始了与父亲的交谈,在“咕噜咕噜”的吞云吐雾间,解读着父亲的内心世界。‎ ‎⑤一向安静无声的父亲突然震怒起来,冲着我和母亲狂吠:“滚,都给我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暗喻 ②暗喻 ⑧借代 ④拟人 ⑤拟物 ‎2.(2016·江苏卷)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解析】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借代。A项,出自《鸿门宴》,将他人比作“刀俎”,自己比作“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使用了比喻的手法。B项,出自《孟子·告子下》,意思是人人都可以做尧舜那样的贤人。“尧”和“舜”指代贤人,有作为的人,使用了借代的手法。C项,出自《淮南子·原道训》,指把战争或争斗变为和平、友好。“干戈”,盾牌和戈,泛指武器,多借指战争;“玉帛”,古时国与国间交际时用作礼物的玉器和丝织品,代指和平、友好。本句使用了借代的手法。D项,“情人眼里出西施”是谚语。“西施”原是春秋末期越国的美女,后来代指心上人。此句表示由于有感情,觉得对方无处不美,使用了借代的手法。‎ ‎【答案】 A ‎3.(2015·湖南卷,改编)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百废待兴,中国人民奋发图强;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光耀在我们的眼前……‎ 下列选项对语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A.比喻 排比     B.对偶 比喻 C.排比 夸张 D.夸张 对偶 ‎【解析】 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判断。“梦想是……源泉”“梦想的太阳……”两句是暗喻,将“梦想”分别比喻成“源泉”“太阳”。三个“面对……”,属于排比。‎ ‎【答案】 A 二、区别4组易混修辞手法 ‎(一)比拟VS比喻 ‎ 比拟和比喻的不同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喻本体,重点在“喻”。‎ ‎2.比喻是“以此喻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且喻体必须出现;比拟是“拟此为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一般不出现。如“风愤怒的时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即时训练]‎ ‎1.(2016·山东卷)拖延症的表现是,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 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请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拖延症的危害。不超过4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题干来看,“拖延症”的表现为“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据此可分析出“拖延症”的危害:会使计划落空,会使理想付诸东流,会使本来可以成功的事情失败,而且会使人明知犯了错误还不改正。答题时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把上述危害表述出来即可。‎ ‎【答案】 (示例)拖延症是生命的窃贼,它会在不知不觉中,盗取你的热情,偷走你的机会。‎ ‎(二)借喻VS借代 区别借喻和借代的方法有三种:‎ ‎①看实际上是两种事物还是一种事物。借喻所用的喻体和本体是两种事物,而借代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原来事物的一部分来指代该事物。‎ ‎②看它们构成的基础。构成借喻基础的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本体和喻体这两种事物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异,而借代中的本体和借体之间却基本上指的是同一事物,构成借代的基础则是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相关性。‎ ‎③看能否变成明喻。凡借喻大都可以变成明喻,而借代则不能。‎ 如下面的两个例子:‎ 例1: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将会照遍全球!‎ ‎“毒蛇猛兽”借喻那些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可改为明喻“那些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像毒蛇猛兽一样”。‎ ‎“鲜红的太阳将会照遍全球”借喻自由平等的美好社会将会出现于全世界,可改为明喻“自由平等的美好社会将会出现于全世界,就像鲜红的太阳将会照遍全球”。将改后的明喻代入原句,换掉原句喻体,原句依然流畅。‎ 例2: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是冤枉?‎ ‎“三道头”指当时上海租界里的外国警察头目,因为他们的臂章上有三条人字形的标志,所以叫他们“三道头”。含厌恶、鄙视的意味。试着改成明喻,可为:像“三道头”的外国警察头目。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人”不会像“人字形的标志”。‎ ‎[即时训练]‎ ‎2.下列各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林冲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D.上面坐着两位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解析】 A项的“琼” “玉”是比喻,B项的“黄发垂髫”、C项的“锦鳞”、D项的“马褂”“西装”都是借代。‎ ‎【答案】 A ‎(三)对偶VS排比 对偶和排比不同。对偶仅限于两项,排比必须是三项或三项以上;对偶一般要求字数相等,最好不出现相同词语,排比可以字数参差,长短不齐,常常要重复某些词浯。‎ ‎[即时训练]‎ ‎3.把下面画线处的语句改写为对偶句。‎ 这座小村庄,面临着碧波荡漾的大海,背靠着高山,高山上林木苍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面临碧波荡漾的大海,背靠林木苍翠的高山。(或:面临大海,大海碧波荡漾;背靠高山,高山林木苍翠。)‎ ‎4.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 ‎【导学号:35900214】‎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源于灵感;至于画家,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一般人的灵感常成为霎时的喜悦。‎ 四、对偶VS对比 对偶和对比的不同点:‎ ‎1.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即时训练]‎ ‎6.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式。‎ ‎①华彩翰章乃思想映现,鸿篇巨制是情感铸就。‎ ‎②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身价低贱的山野小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句的前后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是对偶;②句的前后意义相反,结构并不相同,是对比。‎ ‎【答案】 ①句是对偶,②句是对比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