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沙漠玫瑰”因原产地接近沙漠且红如玫瑰而得名,喜高温干燥,耐酷暑,不耐寒。在索科特拉岛(1800万年以前,从非洲大陆分离)的悬崖上,直接嵌进石头里,完全不需要土壤,树皮像橡胶一样闪闪发亮,枝干顶端长出漂亮的粉红色花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索科特拉岛植被为 A. 热带雨林 B. 热带草原 ‎ C. 热带荒漠 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 “沙漠玫瑰”粗大的树干可有利于 A. 散热 B. 防风 ‎ C. 耐寒 D. 防沙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地典型植物——“沙漠玫瑰”,喜高温干燥,且从图片中发现叶子很少,说明当地炎热干燥,故为热带沙漠气候,因此对应植被为热带荒漠。故选C。‎ ‎【2题详解】‎ ‎“沙漠玫瑰”粗大的树干主要集中在底部,联系北印度洋季风环流知识可知,该地风力作用强,故主要作用是防风。故选B。‎ 读某区域等压线(单位:百帕)图,回答下面小题。‎ ‎3. 关于图中A、B两处等压线数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A处的数值为1 004  ②A处的数值为1 012 ‎ ‎③B处的数值小于1 020  ④B处的数值大于1 020‎ A. ①③ B. ①④ ‎ C. ②③ D. ②④‎ ‎4. 关于C、D两地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地常年盛行东南风 B. C地在图示季节吹西北风 C. D地在图示季节吹西南风 D. D地常年盛行东北风 ‎【答案】3. D 4. C ‎【解析】‎ ‎【3题详解】‎ 等压线之间的差值是相等的,A等压线位于1004和1020之间,1004和1020相差16,故1004和A线,A线与1020都相差8,故A等压线是1012。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可知,B处的数值大于1020。故选D。‎ ‎【4题详解】‎ 读图可知,C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及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影响,夏季盛行西北季风,冬季盛行东南风,A错。图示季节澳大利亚大陆为高压,C盛行东南风,B错。D位于北半球,此时为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盛行西南风,C对。冬季D处盛行东北风,D错。故选C。‎ 读北半球某区域简图(虚线框内为某河道局部放大图,H为一河心沙洲)。回答下列各题。‎ ‎5. 有关图中区域的地形特征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山脊大致为南北走向 ‎ B. 地势中部高,南北两侧低 C. 地形类型为山间盆地 ‎ D. 山谷大致为东西走向 ‎6. 有关甲、乙、丙、丁四地此时天气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地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 B. 乙地气温高,气压低,风力大 C. 丙地位于冷锋锋后,降水较多 ‎ D. 丁地吹偏西风,降水概率较小 ‎7. 对于虚线框内河段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河段大致为自北向南流 B. P河道为该河主航道,Q河道将慢慢变浅 C. 若在该河段上游修筑水坝,则H的面积可能减小 D. 若在该河段上游修筑水坝,则该河段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答案】5. B 6. D 7. C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可知,河流自中间向南北分流,中间为山脊,走向与指向标垂直,山脊为东西走向,中间高,南北低,山谷流向大致为南北走向,故选B。‎ ‎【6题详解】‎ 甲位于冷锋后,有降水天气,故不符合题意;乙位于冷锋后,有降水天气,受冷气团影响,温度低,故不符合题意;丙位于冷锋前,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故不符合题意;等压线图上具体一点风向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北半球向右偏转,根据指向标可以判断丁地吹偏西风;丁位于冷锋前,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故正确。故选D。‎ ‎【7题详解】‎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该河段自南向北流动,A错。受地偏力影响,Q为主航道,P将慢慢变浅,B错。若在河段上游修建水坝,泥沙在库区淤积,携带的泥沙减少,H面积减小,C对。上游修建水坝,河段下游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D错。故选C。‎ 读“我国110°E以东地区的月降水量(毫米)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M处降水偏大的原因是 A. 台风 B. 准静止锋 C. 暖锋 D. 地形雨 ‎9. 如果某年夏季风偏强,那么A段和B段的长度最有可能 A. A段变小, B段变大 B. 都变小 C. A段变大, B段变小 D. 都变大 ‎【答案】8. B 9. A ‎【解析】‎ ‎【8题详解】‎ 五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六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 图中M处为6-7月,此时受准静止锋影响,雨带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形成梅雨,降水偏大。故选B。‎ ‎【9题详解】‎ 如果夏季风偏强,则锋面雨带在北方停留时间长,导致北方降水多,雨季时间较长,南方雨季时间短,降水较少,那么A 段长度会变小,B段长度会变大,故A项正确。‎ 下图示意某季节某大洋局部洋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 ‎10. 图示洋流环流系统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A. 3月 B. 10月 ‎ C. 6月 D. 12月 ‎11. 图中①处东部沿岸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处寒、暖流交汇处 B. 刚果河带来较多的营养物质 C. 离岸风和上升流影响显著 D. 地处浅海大陆架,光照充足、水温适宜 ‎【答案】10. C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图示洋流位于北印度洋,属于季风环流。根据洋流的流向,呈顺时针方向,应是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是6月,C对。12月吹东北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D错。3月、10月环流流向不明显,A、B错。‎ ‎【11题详解】‎ 图中①处是索马里半岛,东部沿岸海域受离岸风和上升流影响显著,底层的营养盐类泛到表层,鱼类饵料丰富,导致区域的渔业资源丰富,C对。该地是季风洋流,不是寒、暖流交汇处,A错。与刚果河无关,B错。大陆架、光照、水温不是该地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D错。‎ 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2. 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 A.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 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C. 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D. 美洲板块、亚欧板块 ‎13. M、N两处板块边界类型图示依次是 A. ①② B. ②③ ‎ C. ①④ D. ②①‎ ‎【答案】12. B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图示中甲乙的位置可知,甲乙分别位于阿拉伯半岛、北非,结合六大板块分布图可知,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选B。‎ ‎【13题详解】‎ M位于红海附近,处于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N处位于地中海,处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据此结合选项选D。‎ 下面为过M点(128°E,48°N)沿经线和纬线作的相同长度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 若①、②为同一山脉,则该山脉的走向大体为 A. 南北走向 B. 东西走向 C. 西北—东南走向 D. 东北—西南走向 ‎15. 关于图中M地附近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流量小,含沙量大 B. 结冰期长 C. 汛期只出现在夏季 D. 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答案】14. C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①地M地东面,②地在M地北面,①②连线走向就是山脉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故选C。‎ ‎【15题详解】‎ M地位于我国东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流量较大;东北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A错;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结冰期长,B对;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降水集中,形成夏汛,河流有两个汛期,C错;流量较大,但季节变化大,D错。故选B。‎ 下图是我国东南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该河流的流向是 A. 自东北向西南 B. 自东南向西北 C. 自西南向东北 D. 自西北向东南 ‎17. 下列关于图中的推断科学合理的是 A. 断裂下沉是东南岸阶地形成的主因 B. 图中岩层的颗粒由①~④逐渐变粗 C. 图中M阶地比②岩层形成的时间晚 D. 图中M阶地是聚落的集中分布区域 ‎18. 近年来,M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沉积物减少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A. 上游拆除水电站 B. 上游城市化进程加快 C. 下游修建跨河大桥 D. 下游整治疏通河道 ‎【答案】16. A 17. C 18. D ‎【解析】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16题详解】‎ 该图为我国东南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结合指向标,河流流向与剖面线方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右岸侵蚀,左岸堆积,东南岸是左岸,该河流的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故选A。‎ ‎【17题详解】‎ 图中东南岸的岩层没有错动和位移,阶地是流水侵蚀形成,A错;图中岩层不是同一时期形成,不能判断颗粒大小变化,B错;图中M阶地覆盖在②岩层上,比②岩层形成的时间晚,C对;图中M阶地丰水期时被淹没,不适宜聚落分布,D错。故选C。‎ ‎【18题详解】‎ 近年来,M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沉积物减少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上游建设水电站,调蓄径流,A错;上游城市化进程加快,植被破坏,可能径流增大,B错;下游修建跨河大桥,不影响上游径流量,C错;下游整治疏通河道,径流下泄通畅,流速快,沉积少,D对。故选D。‎ 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歌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9. 图甲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是 A. 风力堆积形成 B. 风力侵蚀残留 C. 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 D. 流水沉积作用 ‎20. 图乙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是 A. 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B. 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C. 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D. 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答案】19. D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在极干旱地区,干涸的湖底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然后经历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了这种顶部平坦的平顶山状雅丹地貌,故本题选D。‎ ‎【20题详解】‎ 鲸背状雅丹地貌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由于高速大风的长期吹拂,导致迎风坡的岩石侵蚀比较严重,逐渐形成了陡峭的地形,另一侧由于位于背风坡,侵蚀作用较弱,因此地势相对和缓,故本题选B。‎ 拦门沙是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受径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下图为我国华南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与甲时期相比,乙时期河口区 A. 径流量大,来沙量多 B. 河流的堆积作用强 C. 海水侵蚀作用强 D. 盐度低,水位高 ‎22. 由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 A. 外坡受侵蚀 B. 高度降低 C. 向外海推移 D. 体积增大 ‎23. 对河口拦门沙进行整治,产生的影响有 A. 利于海水自净 B. 增强航行安全 C. 阻碍鱼类洄游 D. 不利泄沙排洪 ‎【答案】21. C 22. A 23. B ‎【解析】‎ ‎【21题详解】‎ 甲时期的沙坎位置更偏向外海说明河流径流作用更强,内侧粗沙为陆地径流产生流水侵蚀,外侧细沙为沉积形成,故沙坎向外海移动,而乙时期,沙坎离海岸近,且外侧为细泥沙,表明径流作用小于海流作用,证明河流流量减少,因此河流的堆积作用弱,带来泥沙减少,A、B错误;潮流增强,海水的侵蚀作用较强,C正确;河口受海水影响跟明显,盐度上升,D错误。故选C。‎ ‎【22题详解】‎ 从图中可读出,由甲到乙时期,拦门沙向内陆推移,高度升高,外坡由细泥沙变为粗泥沙,说明海水作用强,外坡受侵蚀,体积减小,A正确。‎ ‎【23题详解】‎ 拦门沙阻挡河水流入海洋,不利于泄沙、排洪,不利于航行安全,对海水自净和鱼类洄游影响不大,B正确。‎ 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4. 太白山 A. 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 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 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 D. 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 ‎25. 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 ①② B. ②③ ‎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24. C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太白山的北坡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山麓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上为针叶林带;而山中腰树木茂密,降水较多;树木大稀大矮为高山灌木。故选C。‎ ‎【25题详解】‎ 过渡猎狼,会使植食动物增多,导致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会使狼数量减少,甚至灭绝,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而生物资源的破坏,会减少环境承载力;对人们的消费观念,影响不大。故选D。‎ 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该山地南坡属于 A. 阳坡和背风坡 B. 阴坡和背风坡 C. 阴坡和迎风坡 D. 阳坡和迎风坡 ‎27. 图中①②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 A. 高山草甸 B. 高寒荒漠 C. 针阔叶混交林 D. 高山针叶林 ‎【答案】26. D 27. B ‎【解析】试题考查山地垂直分异规律。‎ ‎【26题详解】‎ 图中3℃等温线南坡分布在4800~5500米之间,北坡分布4800米,南坡分布高,说明南坡为阳坡;图中雪线南坡分布在5500米,北坡分布高于5500米,南坡雪线低,为迎风坡,C正确。‎ ‎【27题详解】‎ 图中①②间自然带位于雪线以下,海拔在4800~5500米之间,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其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高寒荒漠,B正确。‎ 同一座山脉影响雪线的因素中,温度和降水的作用结果相矛盾时,降水起主导作用。‎ 图甲为黄土高原局部黄土分布等值线图,实线是黄土表面等高线,虚线是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单位米)。图乙为丙地(36°N)和某地A (6°N)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差(ΔH=HA-H丙)随时间变化图,①-⑤为二分二至日。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8. 图甲中丁处黄土层的最大厚度可能达到 A. 28 B. 39‎ C. 53 D. 61‎ ‎29. 12月22日傍晚,图1中最有可能看到日落的地点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0. 图乙中②日期为 A. 秋分日 B. 冬至日 C. 春分日 D. 夏至日 ‎【答案】28. C 29. A 30. D ‎【解析】‎ ‎【28题详解】‎ 实线是黄土表面等高线,虚线是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丁处等高线是860-870米,丁处基岩表面高度是810-820米,由此可知丁处黄土层的厚度为40-60米,结合选项最大厚度可能达到53米。故选C。‎ ‎【29题详解】‎ ‎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全球各地太阳从西南落下;甲在西部的山脊上,位置高可见日落;乙在山丘东侧,被小山挡住视线,看不见日落;丙在山的东北部,看不见日落;丁在山顶附近的东侧山坡,也看不见日落。选C正确。‎ ‎【30题详解】‎ 正午太阳高度:H=90°-| 纬差|(纬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纬度与当日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 。图乙为丙地(36°N)和某地A (6°N)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差(ΔH=HA-H丙)随时间变化图,①-⑤为二分二至日,结合正午太阳高度可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6°N以南地区时,ΔH不变,太阳直射点由6°N向北回归线移动时,ΔH减少,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6°N移动时,ΔH增大,当图乙中②日期,ΔH为-5,说明H丙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为北半球夏至日。故选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四大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四大题,共40分)‎ ‎31.下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读图回答问题。‎ ‎(1)结合地形条件,说明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 ‎(2)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 ‎【答案】(1)地势低,气温偏高;地形封闭,水汽不足。‎ ‎(2)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秋季河流水位下降,玉石出露。‎ ‎【解析】本题以和田玉为材料,考查冰川的形成和外力作用。‎ ‎(1)冰川是由终年积雪形成的,故冰川形成条件是有降水(降雪)、气温低;结合甲地等高线分布可知识,甲处狭长区域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地带,地势低,气温偏高;两侧山地海拔高,甲处地形封闭,水汽难以进入,水汽不足。‎ ‎(2)玉石为变质岩,出露地表必然经过岩体的破坏(风化、侵蚀)过程;源自4000m以上的昆仑山的玉石,到达乙所在河滩,必然经历了河流的搬运与沉积过程。该地区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秋季河流水位下降,玉石出露为最佳拾玉季节。‎ ‎32.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温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1月份等温线的总体分布特征并指出影响因素。‎ ‎(2)简述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3)甲地与乙地纬度仅相差2°,但气温差异却很大,试分析甲地冬季气温低的原因。‎ ‎【答案】(1)数值上从南往北递减;等值线向北凸出。 原因:纬度和地形(山脉背风坡)。‎ ‎(2)西高东低,以山地和平原为主;温带季风气候;多中小河流,急促;植被为针阔混交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或土壤为黑土(黑钙土、沼泽土)。‎ ‎(3)甲(位于大兴安岭西侧的内蒙古高原)海拔相对较高;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离冬季风源地近,温度低。‎ ‎【解析】‎ ‎(1)根据图示1月份等温线分布,数值上从南往北递减;等值线向北凸出。原因:图示区域位于大兴安岭东侧的平原地带,受冬季风影响较小,所以1月份气温较同纬度两侧区域高,即地形(山脉背风坡)。‎ ‎(2)从图中河流的流向可以看出,河流主要从西向东流,地势西高东低,主要包括大兴安岭和东北平原,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为针阔混交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土壤为黑土(黑钙土、沼泽土);受地形影响,多中小河流,水流急促。‎ ‎(3)甲地的纬度略高位于大兴安岭西侧的内蒙古高原,海拔相对较高;冬季盛行西北风,甲地靠近冬季风源地,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温度低,乙地由于大兴安岭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故甲地与乙地纬度仅相差2°,但气温差异却很大。‎ ‎33.读“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B二点间冲积扇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黄河冲积扇沉积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 ‎(2)分析黄淮海平原土地盐碱化严重的原因。‎ ‎【答案】(1)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减小,自西向东沉积物厚度逐渐变小。原因是:黄河冲出山口后进入地壳下沉的冲积平原,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变慢;搬运能力减弱,促使从黄土高原带来的大量物质以山口为顶点向外沿程逐渐沉积下来;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 ‎(2)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洼灌,只灌不排等。‎ ‎【解析】‎ ‎(1)读右图的剖面图,可以看到,冲积扇沉积颗粒物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减小,沉积物厚度自西向东逐渐变小。 因为黄河冲出山口后,地形变得比较平坦,流速逐渐降低,河流携带泥沙的能力下降,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所以颗粒魇沉积在西部、在下面,颗粒小的沉积在东部、在上面。‎ ‎(2)黄淮海平原土地盐碱化地区位于黄河冲积扇,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该地区春季气温高,蒸发量大,地下水位较高,不合理灌溉容易导致地下水上升,盐分被带到地表,造成土壤盐碱化。‎ ‎34.【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7年7月8日,厦门鼓浪屿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1届大会顺利通过审议,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鼓浪屿位于北纬24°26′、东经118°03′,素有“海上花园”之称,位于厦门岛西南侧,隔鹭江与厦门岛相望,距离为600m,通过船渡到达鼓浪屿只需要几分钟船程。鼓浪屿面积1.78平方公里,岛上居民2万多人,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年均游客量基本保持在500万左右,日均上岛游客达1.33万人次,已经成为厦门旅游业的支柱。‎ 根据材料说出鼓浪屿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并分析该岛以短期一日游为主的主要原因。‎ ‎【答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地域组合较好(或集群状况好),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知名度高, 游览价值高;距离厦门市区近,有广阔的客源市场;原因:岛屿面积小;游览接待能力有限,环境承载力小。‎ ‎【解析】旅游资源开发首先要明确旅游资源评价,其次要进行景区内、外基础高施建设,同时注意旅游地区环境容量和地区接待能力。厦门鼓浪屿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多,旅游资源丰富;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景观知名度好,独特游览价值高,地域组合较好(或集群状况好);位于厦门岛西南侧,隔鹭江与厦门岛相望,距离为600m,通过船渡到达鼓浪屿只需要几分钟船程,距离城市厦门近,有广阔的客源市场,交通便利。短期一日游为主的主要原因可从岛屿面积、接待能力以及环境承载力等方面分析。鼓浪屿面积1.78平方公里,岛屿面积小;岛上居民2万多人,日均上岛游客达1.33万人次,游览接待能力有限,环境承载力小。‎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