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宁阳一中2018级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2019.05 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17世纪最后几十年,英国的自耕农(即独立农民)还比租地农民阶级的人数多……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 早期殖民 B. 宗教改革 C. 圈地运动 D. 工业革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涉及的是农民和耕地问题,早期殖民、宗教改革和题干无关,故A、B项错误。欧洲直通印度新航线的开通和美洲大陆的发现,使英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增长,进一步刺激了英国羊毛出口业和毛织业的发展。羊毛价格不断上涨,养羊业成为获利丰厚的事业。于是英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因此圈地运动也被称为“羊吃人的运动”,故C项正确。工业革命兴起是在18世纪60年代,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在1876年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的是最新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了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材料表明 A. 英国科技创新已落后美德 B.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C. 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D. 德国致力于军备竞赛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1776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英国停留在工业革命、德国工业革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占据先机。故选A。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成为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排除BC;D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发展不平衡 3.1624年英国议会颁布的《垄断法》规定,为新产品的第一个发明人授予专利证书,有效期14年。到1851年为止,总共颁布了一万多项专利。《垄断法》的实施 A. 推动了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 B. 导致了英国向外殖民扩张 C. 使英国打败了“无敌舰队” D. 标志着议会权力超过国王 【答案】A 【解析】 《垄断法》实施后,规定了授予发明人专利,这激发了发明人创造的动力,从而使得英国在17-19世纪出现大量发明创造,如珍妮机、蒸汽机等,由此引起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推动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发生,故A项正确。根据史实,英国对外殖民扩张主要是本国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和自身实力增强驱使的共同作用,而不是《垄断法》的颁布,故B项错误。英国打败“无敌舰队”是在1588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英国《权利法案》确定了议会主权,限制国王权力,这应当是议会权力超过国王的标志,而非《垄断法》的颁布,故D项错误。 4.有人评价某种经济现象既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材料描述的经济现象是 A. 手工工场 B. 机器工厂 C. 股份公司 D. 垄断组织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并概括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表格中的“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说明是垄断组织,故D项正确;手工场不能节制生产,故A错误;机器生产也是自由主义表现,故B错误;股份企业属于现代企业,不符合题意。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5.1884年,世界20多个国家的天文工作者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该决议得以通过,主要是由于 A. 钟表制造业发展 B. 美国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C. 与会各国的妥协 D. 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 【答案】D 【解析】 19世纪末,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国际标准时间的确定正是世界各地联系紧密的反映,故D项正确。A选项错误,钟表制造业在此之前就已经很发达,但是时间观念并没有建立;B选项错误,1884年美国还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霸主;C选项错误,这是一种一致的统一,没有妥协。 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时间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材料中给出的时间是1884年,这一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刚刚结束,第二次工业革命刚刚开始,美国还没有成为老大,钟表业早已技艺高超,由此可以排除很多选项。 6.下图是1843~1858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统计示意图。该图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 外商企业大量涌入 B. 洋务工业取得成效 C.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鸦片战争后,中国生丝出口数量大幅增长,这说明中国逐渐沦为外国的原料产地,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是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体现,D项正确。材料与外商企业大量涌入无关,A错误。洋务工业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而材料中的时间是1843-1858年,时间不符,故B错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是在19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C 错误。 7.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棉纺织企业。它们 A. 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 都推动了中国重工业的发展 C. 都是清政府创办的军事工业 D. 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无论是洋务企业还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D选项符合题意。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企业,A选项排除。大生纱厂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属于轻工业,B选项排除。大生纱厂属于清政府创办不符合事实,C选项排除。 8.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 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B. 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C. 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 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答案】B 【解析】 【详解】 “无心插柳柳成荫”指的是洋务运动的客观作用,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和民用工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故选B项。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是属于“花”,A错误。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比如轮船招商局,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错误。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但引进近代科学技术说法不符合材料内容,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影响。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9.《湖北工业史》载,1861年俄国茶商李凡诺夫在汉口开设顺丰砖茶厂。到1873年将原来的手工制作砖茶改为用蒸汽机器压制,从而成为湖北使用机器生产的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这表明 A. 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已合法化 B. 部分民族企业由手工工场转化而来 C.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D. 列强入侵客观上加速了近代化进程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设厂和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甲午战后,故AC项错误;材料“俄国茶商李凡诺夫在汉口开设顺丰砖茶厂”说明B项错误;材料“俄国茶商李凡诺夫在汉口开设顺丰砖茶厂”“成为湖北使用机器生产的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说明列强入侵客观上加速了近代化进程,故D项正确。 10.下图反映了19世纪60~80年代中国棉布、棉纱进口的变化,能够对这一变化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A. 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B. 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 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D. 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19世纪60-80年代中国棉布(成品)进口变化不大,而棉纱(原料)进口呈现上升趋势,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侵略有抵制作用,另一方面对外国廉价原料需求增加,故A答案正确;B答案错误,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排除;C答案错误,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与棉纱进口增加现象不符,排除;D答案错误,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成为西方廉价商品的侵销与中国棉布进口变大的现象不符,排除。故该题正确答案为A。 11.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 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 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 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 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答案】C 【解析】 张謇出身儒家,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即注重民生,故张謇创 办工厂关注民生。 12.1915年荣氏创立了申新纺织公司,到1918年盈利达到74.2%,随后申新发展成9个厂。申新纺织公司这一时期发展的原因有: A.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的推动 C.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发展 D. 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答案】B 【解析】 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从而放松了民间设厂的限制,A排除;辛亥革命后,尤其是在一战期间,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是推动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所以1918年前后荣氏创办的申新纺织公司的快速发展也正是这一因素推动的结果,B正确;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1月1日,结束于1912年3月12日,排除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始于1935年,故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 【名师点睛】 抓住关键时间信息“1918年盈利达到74.2%”,结合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分析解答。 13.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决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对粮食、矿产、税收、金融、交通、物价等实行全方位的管制。其影响是( ) ①促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②使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 ③加速了官僚资本的膨胀 ④为坚持抗战提供了物质条件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938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抗战时期国统区实行战时体制,这是出于抗战的需要,为坚持抗战提供了物质条件,但国民党官僚阶层却借此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从而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因此③④正确,故选D项。①项错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是在1937年前;②项是在解放战争时期。 14.1935一1937年中国工矿业生产简表(单位:吨) 年代 铜 生铁 煤 锰矿 1935年 256565 787061 36091747 31400 1936年 414315 809996 39902985 43400 1937年 556347 958683 37230469 79187 对上表蕴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政府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 B. 官僚资本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C. 政府实施“经济统制”政策 D. 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结合 【答案】D 【解析】 工矿业生产的数量都非常大,这是由于当时准备打仗,所以表格体现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结合,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工矿业生产属于重工业,和改善人民生活关系不大,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官僚资本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也未体现出经济统制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5.下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即自然经济、民族资本、外国资本、洋务资本与官僚资本的发展变化情况。那么,下列代表近代中国最先进经济成分的是 A. A线 B. B线 C. C线 D. D线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先进的经济成分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根据图表可知,A项是自然经济,排除;B项是洋务资本,排除;C项是外国资本,排除;D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符合题意。 16.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写给北京政府的信中写道:“今则外商烟厂林立于内地,就地行贿、具无征税……敝公司烟草既纳进口征税,复纳子口半税、杂捐、附加等税,负担既重,成本加多,虽出品优美,城难与外货竞卖”。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 民族工业在中国社会中发展艰难 B. 民族工业希望得到北京政府的保护 C. 外商企业得到不平等条约保护 D.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工业在中国社会中发展艰难属于现象,不是本质,排除A。材料主要涉及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国内政府的重税压制,难以与洋货竞争,没有涉及民族工业希望得到北京政府的保护,排除B。C项说法错误,且与材料信息“今则外商烟厂林立于内地,就地行销,具无征税”不符,排除。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国内政府的重税压制,难以与洋货竞争的根源在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D项正确。 17.1912年秋天,一位年轻人怅然若失地在其照片的背面留下题识:“壬子秋八月,将欲剪发(辫),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上之丽芙照像馆。”这实质上反映了 A. 剪辫易服难以推广 B. 变革心态新旧杂陈 C. 传统精华悉心保留 D.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描述的是一位年轻人剪辫子前还到照相馆照相留念,可以看出其心态是新旧杂陈,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与题干中剪辫子的实时不符;C项错误,长辫子不是传统精华;D项中“共和观念”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近现代物质生活习俗的变迁·习俗的变迁·断发 18.1918年7月,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根据列宁的提议,拟定了《俄国吸收外国资本的条件提纲》,10月又通过了向农民征收实物税的法令。这些举措表明苏俄 A. 决定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已意识到商品经济重要性 C.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方针 D. 作出废除余粮收集制的决定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中“吸收外资”和“实物税”等信息可知,当时苏俄已经意识到商品市场的重要作用,故选B项。材料所示内容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故A项错误;CD项符合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开始实施于1921年。 19.瞿秋白(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于1920年到苏俄考察,著有《俄乡纪程》,文中写道:“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立刻可以显示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这一言论 A. 基本上反映了当时苏俄的经济探索 B. 设想在中国进行新经济政策实验 C. 证明了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 是对斯大林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反思 【答案】A 【解析】 瞿秋白的认识基本与苏俄当时的形势相符,1920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希望通过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对社会生产带来严重的灾害,故选A。B项错误,斯大林模式是在20世纪30年代后确立的;CD项材料无法体现。 【点睛】.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不会使苏俄重新走回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新经济政策的前提是国家掌握经济命脉。新经济政策“新”的表现: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20.1930年秋,泰戈尔对苏联进行访问,他指出苏联经济建设的办法是治病的办法,短期是有效的,但“这种疗法不能持久”。“不能持久”的主要原因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 B. 苏联工业落后制约了农业的持续发展 C. 新经济政策中允许外国资本经营引发社会动荡 D.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阻碍了苏联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1930年秋,泰戈尔指出苏联经济建设的办法是治病的办法,短期是有效的,但“这种疗法不能持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能持久”主要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阻碍了苏联经济发展。因此选D。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弊端 21.下表是美国联邦政府雇员人数统计表。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933年 1936年 1938年 人数 603000 867000 920000 A. 政府管理机构的大量建立 B. 解决失业问题的客观需要 C. 现代文官管理制度的建立 D. 美国经济形势的根本好转 【答案】A 【解析】 【详解】 1933年到1938年,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对经济的干预导致大量政府管理机构的建立,使得美国联邦政府雇员人数显著增加,故A项正确。解决失业问题的客观需要是兴办公共工程,B错误。美国现代文官管理制度确立于19世纪晚期,且与题干无关,C错误。美国经济的根本好转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 错误。 22.美国学者狄克逊•韦克特在《大萧条时代》一书中评价道:“在新政的这段蜜月期里,总统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双方也许都有少许的不理性,相信对方是绝对可靠的。但话说回来,这毕竟是超越逻辑的。”这里“爱情婚配”体现“新政” A. 违背了自由主义经济理念 B. 站在了垄断资本家的对立面 C. 维护了广大劳工的权利 D. 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经验 【答案】C 【解析】 “爱情婚配”指的是总统和人民之间的爱情婚配,即总统通过“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广大劳工的权利,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维护广大劳工的权利而非违背自由主义经济理念,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新政”是维护垄断资本家的利益而非在了垄断资本家的对立面,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计划经济经验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3.罗斯福在新政不断遭到攻击时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这段话表明 A. 新政一直遭到资产阶级强烈反对 B. 美国30年代的大危机具有偶然性 C. 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 D. 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A错在资本家坚决反对的说法;B项错在偶然性;“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说明新政牺牲了资本家的部分利益,故C项错误;选择D项符合题意。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作用。 24.20世纪初,占有40%左右的股票才能控制一个公司,但在当今发达国家只要掌握某公司3%~5%的股票,就能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 资本家凭借政权操纵企业 B. 资本社会化的趋向加强 C. 工人掌握了企业的决策权 D. 股份制的作用逐渐减弱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民资本主义”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随着股票的分散化,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基本已经不存在,企业的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普通公民都是资本家,这种现象在发达国家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股票分散化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与题干信息不相关,排除;但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C项表述错误,排除;材料主旨不是在强调股份制的作用问题,排除D。故选B。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人民资本主义” 【名师点睛】本考点人民和人教两种版本教材选取的史实、陈述的内容差别较大,命题借助材料考查是一条必选之路。美国史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战后美国经济的“黄金时期”、经济滞胀、克林顿时期美国的“新经济”等。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新变化要考虑到命题人可能围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和“新经济”的出现等组织材料出题。 25.1984年,撒切尔夫人对企业领袖说:“我任职只有一个意图:改变英国,从仰赖他人转为自力更生。从‘拿来给我’的国家变为‘自己动手’……而不是等着东西掉到我们手上的国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她认为英国应该 A. 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B. 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C. 出售大型国有企业 D. 加大经济干预力度 【答案】B 【解析】 材料“仰赖他人”指的是福利政策的推行,材料“转为自力更生”即是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所以答案选B;A、C材料未涉及,D与题意相反,排除A、C、D。 【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从仰赖他人转为自力更生。从‘拿来给我’的国家变为‘自己动手’”结合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分析解答。 26.下图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1947年和1970年的主要工业门类净产值所占制造业比重图,由此可见 A. 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得以迅速恢复 B. 科技革命促使创新型经济逐渐兴起 C.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扩大 D.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整产业结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1947年和1970年的主要工业门类净产值所占制造业比重的变化并不能推断出整个西欧国家经济发展概况,故A项错误;电子工业、化学工业的大幅增长受制于战后科技革命的影响,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出现,故B项正确;材料论及的是关于秀发展国家在不同时的工业比重变化与发展中国家无关,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行政干预缺乏论据,故D项错误。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27.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苏联 A. 片面发展重工业 B. 忽视民主与法制 C. 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 D. 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造成经济困难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大多数人不想回复过去的苏联是因为苏联的斯大林模式造成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所以本题答案选C.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特别是社会缺乏活力。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危害 28.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 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B. 减少对企业行政干预 C. 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D. 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1971年”可知此时苏联正处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勃列日涅夫的改革虽触及斯大林体制,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仍然存在,这一点为五年计划报告内容所证实,其中“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体现了触及原有体制,“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是对原有体制坚守的体现,ACD三项与材料明显不符,B项正确。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 【名师点睛】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点: (1)相同点: ①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 ②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 ③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 ④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 (2)不同点: ①赫氏改革侧重农业,勃氏改革侧重重工业,戈氏侧重从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 ②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③前两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后者虽然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却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29.1953年2月,中央的一份文件指出:“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在这里,“组织起来”指的是 A. 建立农业合作社 B. 实行计划经济 C. 推行公私合营 D. 开展生产互助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可知,材料论述的是农业农民问题,组织起来就是学习苏联走农业集体化道路,建立合作社,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农业通过适当方式改造,服务工业化的需求问题,并未论及计划经济,故B项错误;推行公私合营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非农业,故C项错误;开展生产互助,是农业走向集体化的一种过渡,不是最终目的,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农业改造 30.下图为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从中可以看出 A. “一五”计划开局之年农业总产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B. “三大改造”期间的工业总产值始终不及农业总产值 C.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总产值进一步下降 D. 20世纪5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健康发展趋势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1958年我国开始发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结合变化图可以看出,农业总产值不断下降,故C项正确。“一五”计划是1953年开始的,从变化图上看农业总产值并没有明显下降,A错误。“三大改造”是1953年到1956年,从图上看1956年工业总产值就超过了农业总产值,B错误。1958年出现“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说明20世纪5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不是呈现持续健康发展趋势,故D 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社化运动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群众觉悟的思想水平,不切合实际,搞平均主义,实际了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利益,最终造成生产混乱、生产力水平下降,破坏了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它实际是大跃进在农村的翻版和扩大。 31.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 A. 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 B. 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 C. 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 D.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途径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包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都采取逐步的和平的方法,故D选项正确;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属于一五计划,故A选项错误;三大改造并未涉及利用沿海工业,故B选项错误;C选项的表述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故C选项错误。故选D。 32.“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这场运动 A. 实现了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 B. 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 推动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D. 极大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答案】C 【解析】 “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可以看出,是新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农业的发展,促进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土地公有,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是土地私有,仍是小农经济,A错误;1950-1952年土地改革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实质是土地私有,仍是小农经济,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极大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人民公社化体制下,土地仍是公有,只是扩大公有化程度,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33.“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再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 A. 优化工业分布格局 B. 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C. 奠定了工业化基础 D. 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一五”计划实施时,坚持“优先保证工业不在…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同时规定大部分工厂都建在远离沿海省份的内地城市,由此说明“一五”计划有利于工业布局的优化,故A项正确;B属于一五计划工业特点;C是一五计划影响;一五计划是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题干“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分析可知,一五计划使得新中国各地区均衡发展.本题注重对题干材料的分析理解,因此在复习中应注意对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 3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很快,像华为、中兴、三一重工和联想等企业,都是优秀的民企,对国民经济起着重要作用,在有些行业里是主力军。”该材料可以直接证明 A. 现代企业制度已在我国完全建立 B. 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私有制经济 C.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 我国已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像华为、中兴、三一重工和联想等企业,都是优秀的民企,对国民经济起着重要作用,在有些行业里是主力军”可知,反映的是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国经济的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故C正确。材料主要体现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地位,但是没有涉及企业制度的内容,A错误。国内经济组织的属性大体分为三种。一是公有制经济,二是非公有制经济,包括私有制经济、外资企业等。三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是既有公有制成份、又有非公有制成份的经济组织。所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并不是大力发展私有制经济,B错误。材料不能证明我国已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考查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查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和对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知识的把握。 35.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风云驰骋的企业都诞生在1984年。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公私合营的全面展开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目关键词是“企业”及“下海经商”,以及时间“1984年”,这是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开始的年份,故C项正确。公私合营是在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A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是1978年以后对农村改革,不符合题意,B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21世纪,与材料1984年不符,D错误。 36.到1987年,在生产领域中,国家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改革前的120种减少到60种,流通领域中国家计划管理的商品从改革前的188种减少到23种。这种情况说明 A. 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 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D. 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干中的指令性计划逐渐减少,计划供应的商品也在逐渐减少,这说明我国逐渐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扩大企业的自主权。答案为D。材料没有显现出现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的信息,A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是在21世纪,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C错误。 37.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改变。到1911年中国铁路的修筑简况: (1)材料一反映了1911年前中国铁路的投资状况怎样?这种投资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 孙中山非常重视铁路建设,他指出:“今日者,强邻环视,我国若不急急将铁路修成,则俄人必欲夺我蒙古铁道路线……英人必欲夺我西藏铁道路线……铁道为人所夺,国即为人瓜分。”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设计了中国铁路建设的总体方案,其中对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区,规划了包括16条线路的“高原铁路系统”。他认为,此区域农产最富,牧场最美、矿产丰富,于此兴建铁路,即使工程浩大,亦有良好的回报。 ——《孙中山全集》第二卷、第六卷 (2)依据材料二简析孙中山规划“高原铁路系统”的主要战略意图,他未能将方案付诸实施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一。作为近代中国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它还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如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卢新建主编《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历史》 (3)根据材料三简要探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4)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1)投资状况:以帝国主义直接投资和清政府贷款投资为主,中国人自筹自建铁路仅占很小比例。 说明: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加强,中国铁路修筑权大量丧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意图:维护国家主权,开发利用西部资源。 原因:民主革命未完成,国家未独立,也缺乏实际的资金和人力。 (3)地位:受压迫,在夹缝中生存。 作用:抵制外国经济侵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民主革命和思想解放进程。 (4)启示:只有首先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解析】 【详解】(1)投资状况:依据材料一“帝国主义直接投资占比46%”“依靠贷款修筑铁路占比40%”和“中国人自己修筑铁路14%”等信息,可见中国的铁路建筑以帝国主义直接投资和清政府贷款投资为主,中国人自筹自建铁路仅占很小比例。说明:结合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的变化和中国社会现状分析可以得出: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加强,中国铁路修筑权大量丧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意图:从材料二“铁道为人所夺,国即为人瓜分。”得出,孙中山有维护国家主权的意图。从材料“其中对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区,规划了包括16 条线路的‘高原铁路系统’。……矿产丰富。”,得出主张开发利用西部资源。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民国初年中国的社会性质、国际地位、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分析不能实现的原因。 (3)地位:从材料三“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可以得出受压迫,在夹缝中生存。作用:从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得出抵制外国经济侵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从材料“它还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奠定了物质基础。”得出民主革命和思想解放进程。 (4)从甲午战争到民国成立前铁路建设的投资,到孙中山的铁路构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可知当时所处的时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府没有自主权,受到列强的压迫,不能实现国家的兴盛发达,所以得出启示:只有首先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38.材料一 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年份 钢(万吨) 煤炭(万吨) 棉织物(亿平方米) 谷物(万吨) 1928年 425.1 3551 18.21 7330 1940年 1831.7 16592.3 27.15 9564 增幅(%) 330.08 367.25 49.09 30.48 ——据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材料二 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2)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对中国有何重要影响? 材料四 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 品种 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加 比旧中国最高年产量增加 粮 1.95亿吨 19% 30% 棉 164万吨 26% 93% 钢 535万吨 296% 580% 煤 1.3亿吨 96% 210% 电 193.4亿千瓦时 166% 320% 原油 146万吨 235% — (3)根据材料四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 作用:经济迅速增长(成工业强国);为粉碎法西斯奠定基础。 (2)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经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影响: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3)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经济和国防不能独立;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解析】 【详解】(1)方针:据材料一“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内容看出钢和煤炭的增长达到百分之三百多的增长,与材料二“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结合所学可知,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是重视重工业的发展。作用:斯大林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问题: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1952年,我国的经济成分主要有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公有制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到1956年,公有制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很少,这是三大改造完成后的结果。影响:根据所学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3)特点:根据材料四图表“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中钢增长580%,煤增长210%,可知这一时期工业的主要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建国初期中国的国情、苏联的帮助等角度分析即可。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经济和国防不能独立;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39.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材料二 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先后成立了民政工程署、工程兴办署、公共工程署、全国青年总署等机构,通过这些机构耗资上百亿美元雇佣了至少600万从业人口,将他们投入到3万个以上的工程中。 (2)根据材料概括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有何特点?从民生的角度分析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中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计划看成是绝对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真正的市场化改革,绝不会把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 ——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的演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两种经济体制的认识。 【答案】(1)改变: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2)特点:成立专门机构,兴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作用:以工代赈缓解了民生困难,政府投资扩大了内需,公共工程改善了社会环境,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 (3)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对恢复经济和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后来束缚了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放弃计划,而是把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机制结合起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大发展。 【解析】 【详解】(1)改变:从材料“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可得出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是允许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让制和租借制形式存在,实行国家资本主义,而斯大林经济政策只有一种公有制,即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新经济政策有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而斯大林经济政策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2)特点:从材料“罗斯福政府先后成立了民政工程署、工程兴办署……机构,……至少600万从业人口”可以总结出成立专门机构,兴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赈。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从民生角度分析,可以从经济和政治方面进行归纳,主要是有利于人民的生活,拉动消费,缓解经济方面叙述。 (3)认识:从材料看出中国的经济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结合所学知识,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不同作用加以分析。从材料“中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计划看成是绝对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可得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对恢复经济和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后来束缚了经济的发展。“真正的市场化改革,绝不会把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得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放弃计划,而是把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机制结合起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大发展。 40.材料一 (江浙一带)一闻有人①招雇女工,遂觉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于是相与连袂随裾,或行逐队以去……呼朋引类,②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唯恐不能入选。 ——1888年4月《申报》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 材料二 最惊人的变化首推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商店和办公室中的职业。……这个情形最明显的征兆是女子中学教育不寻常的扩展。在法国,女子公立中学,由1880年的一所也没有,增加到1913年的138所。 ——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材料三 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女学的兴起和女子受教育权利的确立,救亡图存的需要和女性自身的初步觉醒,使得女子将自身的解放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妇女解放不断地向前推进。 ——安徽人文讲坛《天下兴亡,匹“妇”有责》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妇女的地位发生变化的表现。并指出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因素。 (3)根据材料三,提炼推动近代中国妇女解放的社会原因。 材料四 城市化 互联网 时尚服装 时尚家居 A380客机 (4)根据材料四,说明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现象:广大妇女走出家门,纷纷放弃耕织生活而入厂做女工。 原因:随着西方列强侵略,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和近代经济的发展;西方思想传入中国,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 (2)就业机会增加,受教育机会增加。工业革命的开展和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3)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近代教育的发展,救亡图存的需要。 (4)变化:城市化迅速发展;互联网普及;服装日益时尚,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出行更为便捷。原因: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生产力水平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西方生活方式和观念的传入;科学技术的发展等。 【解析】 【详解】(1)现象:从材料一“ 招雇女工,遂觉勃然以兴,全家相庆,”表明妇女走出家门到工厂做工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从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西方思想的传播来分析。答案为:随着西方列强侵略,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和近代经济的发展;西方思想传入中国,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 (2)表现:从材料“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商店和办公室中的职业。”表明就业机会增加,从材料“在法国,女子公立中学,由1880年的一所也没有,增加到1913年的138所。” 表明受教育机会增加。因素:从材料出处“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可知此时期历史主要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从政治和经济方面表现为政治上此时的欧洲民主制的发展,经济是工业革命的扩展。 (3)从材料“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女学的兴起和女子受教育权利的确立,救亡图存的需要和女性自身的初步觉醒”可以总结出,近代中国妇女解放的原因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近代教育的发展,救亡图存的需要。 (4)变化:从材料“城市化率达到40.5%”“互联网”可以做各种事情;时尚服装、时尚家居和A380客机可以总结出城市化迅速发展;互联网普及;服装日益时尚,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出行更为便捷。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导致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西方生活方式和观念的传入等方面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