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16)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诗词鉴赏 作业 一、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题目。 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诗前两句写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后两句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是写作者送别魏二时感叹唏嘘的情感。 B.刘诗首联描写氛围,日落西山,暮霭沉沉,旅人扬帆,送者星散,此时尚留在江头,江水自然流淌,即将分手的诗人与裴郎中又不禁更加动情。 C.刘诗基本上采用了直陈其事的赋体,紧扣江边送别的情景来写,使写景与抒情自然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挚意深,别有韵味。前人论刘长卿“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 D.两首送别诗都写了猿声,对猿声的写法有虚实的不同,王诗是写别后“忆”友,虚写猿声,深化惆怅别情,刘诗实写送别分手时,两岸的猿声,渲染了离别时的悲凉。 ※【答案讲评】B (刘诗首句描写氛围,第二句是以无情水流反衬人之“伤心”。) 2.第一首诗中的“江风引雨入舟凉”与第二首诗中的“青山万里一孤舟”都写得景中有情。请对此分别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王诗写送友人上船,风雨入舟,凉意逼人的秋风秋雨凄凉景象之中寓有悲凉别绪。刘诗以“青山万里”与“一孤舟”的景象,既写友人被贬的遥远与途中孤寂的情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的同情和送别时恋恋不舍之深情。情景结合,别有韵味。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西江月 阻风三峰①下 张孝祥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 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②更好,今朝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 ①三峰:即黄陵山。词人因改官被调离湖南,途经洞庭湖畔黄陵山时遇风受阻,泊舟山下,而作此词。②风回:指风向转为顺风。③准拟:一定能。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风尚未起时的风光。水光山色,交相辉映,船上人心旷神怡,其乐无穷。此二句纯属写景,而词人欣悦之情尽在其中,即所谓借景抒情。 B.“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两句写泛舟湘江一路行来的景色。只写“一船明月”“千里秋江”,其他美景堪收、旅怀足慰之事,不必细数。两个对偶句用“满载”和“平铺”相对,将湖光和山色一并画出,构成美丽景致。 C.“波神”二句说,水神有意留住我观看夕阳下的美景,放起鱼鳞般的波纹。这两句以幽默的手法写航船遇风受阻被迫停泊的情景,反衬出作者此时的心境十分安闲自在。 D.“水晶宫”一句,照应“波神”,眼前似乎是水府鱼宫伴着秋风,轻打着木船,发出阵阵声响,就像是水族们演奏的《霓裳羽衣曲》,美妙动听。 (2)这首词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请对此做简要分析。 答:………………………………………………………. 解析:(1)A项,“借景抒情”错误,应是“景中有情(寓情于景)”。 答案:(1)A (2) 作者实写“明月”“秋江”“斜阳”“细浪”,以及泊船后听到的涛声,在眼前景物的基础上,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与水神“看斜阳”,听到“水晶宫”里奏乐,明日抵达“岳阳楼”等情景,以实写虚,虚中有实,表现了对洞庭山水的热爱。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酒楼秋望 华岳【注】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 华岳:南宋诗人。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西风、远天、秋水、暮霞、红日等意象,勾勒出天朗气清、辽阔浩远、水天一碧、生机盎然的意境。 B.颔联写景抒情精妙。秋水连天,角度俯视、仰视相结合,空间层次由高到低。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层次分明。 C.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诗中以“碧”“红”二字分别描绘秋水、云霞之色,使画面色彩鲜明艳丽,富有美感。 D.作者以哀景写哀情,诗中的歌舞之软反而更增“恨多少”的感慨,衬托出诗人感时忧国之心情和由此而产生的愁苦忧思。 (2)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本诗尾联抒情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1)B项,“空间层次由高到低”有误,应为“由低到高”;C项,“比喻的手法”有误,应为“色彩对比的手法”;D项,“哀景写哀情”应为“乐景写哀情”。 (2)这首诗的尾联没有以景结情,而是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作答时,要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找出两者的异同。 答案:(1)A (2)与《过零丁洋》尾联的直抒胸臆不同。本诗尾联前句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后句间接抒情,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表达的感情更加激越。 四.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后面的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 渔夫 白朴 黄芦岸白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1)下列对这首小令的分析与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选用“黄”“白”“绿”“红”这样色彩鲜明的字眼,展现了渔夫生活环境的优美,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 B.“烟波钓叟”就是诗人在这首小令中着力表现的渔夫,因为渔夫不识字,没文化,所以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 C.这首小令语言平实自然,风格清新质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像白鹭沙鸥那样生活自由自在、行为狂放不羁的渔夫形象。 D.“点秋江白鹭沙鸥”用“秋”修饰“江”,既点明了季节是秋季,也写出了江面上点点鸥鹭飞翔的凄凉肃杀的景色。 (2)有人认为,“钓叟”是小令作者白朴用以自比的形象,这和柳宗元《江雪》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以“蓑笠翁”自比是一样的。请问:我们可以从“钓叟”和“蓑笠翁”身上看到两作者怎样的相同情怀与不同情怀? 答:……………………………………………………… 解析:(1)B项,“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错,准确理解应是:渔夫虽然不识字,但他自在美好的生活足以让人间的万户侯羡慕。C项,“行为狂放不羁”错,这里只能说成是“行动无拘无束”。D项,“凄凉肃杀的景色”错,结合小令意境理解,应该是白鹭沙鸥点秋江的生动美妙的情景。 答案:(1)A (2)相同情怀——远离世事(远离纷扰、远离尘嚣、不满于现实),崇尚自然(钟情自然、寄情山水)。 不同情怀——白朴有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于淡泊宁静,崇尚逍遥自在生活的情怀;柳宗元虽孤寂郁愤,但却仍有着清高而孤傲的情怀。 五.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满江红 中秋寄远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注】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注】 玉斧修:这里指“玉斧修月”。传说唐代有一人游嵩山,见一枕幞而眠者。其人告诉他说,月由七宝合成,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后因有“玉斧修月”之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就中秋月来写,起韵即激情喷涌,以一“快”字催促,表达要上西楼赏月的酣畅兴致。而一“怕”字,又泄露出词人担心中秋月不够明朗的心思。 B.“问嫦娥”句由无边的月色回转到月亮本体,追问月宫里独处的嫦娥有没有愁恨,其实词人问讯嫦娥的目的,并不止于发一发绮情幽思,而有借之诉愁的用意。 C.下阕,词人由此中秋明月夜、歌舞助兴人想到的是令自己牵情的远人,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人们不珍惜此夜月色好景的深沉叹息。 D.“人情”一句,虽像是对于人间常情的遗憾,却实际上是指向词人所痴情的那个人。意谓一旦离别,别人在心里未必与自己一样珍惜护持这段感情。 (2)同是望月怀远,这首词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答:………………………………………………………. 解析:(1)C项,“人们不珍惜此夜月色好景的深沉叹息”错误,应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的深沉叹息”。 答案:(1)C (2)①苏词认为即使远隔千里也能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表现出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以及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②辛词以“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人情未必看承别”叹息月亮圆时少、缺时多,情人之间不得如愿长聚的遗憾。结句又化幽怨的情感为对相逢的期待,想象相聚时向情人尽情诉说的相思之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