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8届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 ‎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D.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2.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做遗传实验,得到的F2的部分基因型结果如下表(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配子 YR Yr yR yr YR ‎1‎ ‎2‎ YyRr Yr ‎3‎ yR ‎4‎ yr yyrr A.表中Y、y、R、r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表中Y、y、R、r基因的载体有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 C.1、2、3、4代表的基因型在F2中出现的概率大小为3>2=4>1‎ D.F2中出现的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比例是或 ‎3.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同学的实验只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 C.甲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D.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Dd和AB组合的概率约为和 ‎4.在阿拉伯牵牛花的遗传实验中,用纯合红色牵牛花和纯合白色牵牛花杂交,F1全是粉红色牵牛花.将F1自交后,F2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比例为1:2:l,如果将F2中的所有粉红色的牵牛花和红色的牵牛花均匀混合种植,进行自由受粉,则后代应为(  )‎ A.红色:粉色:白色=9:6:1 B..粉红色:红色=1:1‎ C.红色:白色=3:1 D.红色:粉红色:白色=4:4:1‎ ‎5.人类的肤色由A/a、B/b、E/e三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A/a、B/b、E/e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AABBEE为黑色,aabbee为白色,其他性状与基因型的关系如图所示,即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如基因型为AaBbEe、AABbee与aaBbEE的肤色都是一样的.若双方均含3个显性基因的杂合体婚配(AaBbEe×AaBbEe),则子代肤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数目分别有(  )‎ A.27,7 B.16,9 C.27,9 D.16,7‎ ‎6.控制植物果实重量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和C/c,对果实重量的作用相等,分别独立遗传.已知基因型aabbcc的果实重120克,AABBCC的果实重210克.现有果树甲和乙杂交,甲的基因型为AAbbcc,F1的果实重135﹣165克.则乙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 A.aaBbCc B.AaBbcc C.AaBbCc D.AabbCc ‎7.下列是某个高等动物的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细胞不可能代表浆细胞、效应T细胞 B.乙细胞含有的两条X染色体不属于同源染色体 C.丙细胞的子细胞为卵细胞、极体或精细胞 D.丁细胞不可能发生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的分离 ‎8.如图表示某动物的精原细胞,该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则由该细胞形成的精子类型可能是(  )‎ A. B. C. D.‎ ‎9.下列关于配子基因型异常发生时期的判断,正确的是(  )‎ 选项 个体基因型 配子基因型 异常发生时期 A DD D、d 减数第一次分裂 B AaBb AaB、AaB、b、b 减数第二次分裂 C XaY XaY、XaY 减数第一次分裂 D AaXBXb AAXBXb、XBXb、a、a 减数第二次分裂 A.A B.B C.C D.D ‎10.“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够说明遗传物质应具备的一些特点,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得到的结论 A 加热杀死的S型菌仍能使R型菌的后代转化为S型菌 DNA的分子结构比较稳定 B 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只有噬菌体的DNA,但是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却具有与亲代相同的蛋白质外壳 DNA在亲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 C 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的DNA,但产生的部分子代噬菌体也具有放射性 DNA能储存遗传信息 D 将S型菌的DNA与R型菌一起培养,有S型菌生成 D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A.A B.B C.C D.D ‎11.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入细菌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 ‎ ‎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③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 ‎ ‎④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以上4个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离心,检测到放射性主要部位是(  )‎ A.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C.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 D.沉淀、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12.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的异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材料都是原核生物 B.都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C.都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实验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蛋白质和DNA分开 ‎13.已知果蝇基因B和b分别决定灰身和黑身,基因W和w分别决定红眼和白眼.如图表示某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和部分基因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萨顿用类比推理法得出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结论 B.基因B、b与W、w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基因B与b的不同主要在于基因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D.若对此果蝇进行测交,后代出现黑身白眼雄果蝇的概率是 ‎14.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在果蝇野生型与白眼雄性突变体的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结果是(  )‎ 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1:1‎ B.F1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 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1:1‎ 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雄性,野生型全部雌性 ‎15.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与眼色相关的基因用B、b表示,与体色相关的基因用A、a表示)(  )‎ 组合 P F1‎ ‎①‎ ‎♀灰身红眼、♂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灰身红眼 ‎②‎ ‎♀黑身白眼、♂灰身红眼 ‎♀灰身红眼、♂灰身白眼 A.果蝇的灰身、红眼是显性性状 B.由组合②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C.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 D.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 ‎16.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h)控制的遗传病.图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患者,Ⅲ﹣2和III﹣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非血友病的儿子(Ⅳ一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Ⅳ﹣2性染色体异常是因为Ⅲ﹣2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Y没有分开 B.此家族中,Ⅲ﹣3的基因型是XHXh,Ⅳ﹣1的基因型是XHXH或XHXh C.若Ⅲ﹣2和Ⅲ﹣3再生育,Ⅳ﹣3个体为男性且患血友病的概率为 D.若Ⅳ﹣1和正常男子结婚,所生育的子女中患血友病的概率是 ‎17.为了鉴定如图中男孩8与本家族的亲子关系,需采用特殊的鉴定方案.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 A.比较8与2的线粒体DNA序列 B.比较8与3的线粒体DNA序列 C.比较8与5的Y染色体DNA序列 D.比较8与2的X染色体DNA序列 ‎18.如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有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 A.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 B.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 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 D.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 ‎19.假如某大肠杆菌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期相对分子质量为a,用14N标记后的相对分子质量是b,现将用15N标记后的大肠杆菌,培养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子一代、子二代的DNA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 A., B.a+b,a+3b C., D.a+b,(a+b)3‎ ‎20.洋葱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转入不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第二代,如图则经过两代培养后获得的子细胞内DNA分子的标记情况不可能为(只考虑其中一对染色体上的DNA分子)(  )‎ A. B. C. D.‎ ‎21.假设将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并供给含14N的原料,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中,只含15N标记的DNA的精子所占比例为(  )‎ A.0 B.25% C.50% D.100%‎ ‎22.图甲所示为某种生物的基因表达过程.图乙为中法法则.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人体神经细胞中,①﹣⑤过程都存在 B.图甲可以看出该类生物边转录边翻译 C.图乙中的②③可表示图甲所示过程 D.图乙中过程①﹣⑤都涉及碱基配对 ‎23.如图表示某个正在分化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字母表示细胞结构或物质,数字表示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D可携带细胞质中的多种氨基酸 B.该细胞中核基因种类数多于B种类数 C.遗传信息在①和②过程中没有任何损失 D.硝化细菌中遗传信息的表达与图示完全相同 ‎24.在某反应体系中,用固定序列的核苷酸聚合物(mRNA)进行多肽的合成,实验的情况及结果如下表:请根据表中的两个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实验序号 重复的mRNA序列 生成的多肽中含有的氨基酸种类 实验一 ‎(UUC)n,即UUCUUC…‎ 丝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 实验二 ‎(UUAC)n,即UUACUUAC…‎ 亮氨酸、苏氨酸、酪氨酸 A.上述反应体系中应加入细胞提取液,但必须除去其中的DNA和mRNA B.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密码子可能有:UUC、UCU、CUU 和UUA、UAC、ACU、CUU C.通过实验二的结果推测:mRNA中不同的密码子有可能决定同一种氨基酸 D.通过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能够推测出UUC为亮氨酸的密码子 ‎25.纳米技术是跨世纪新科技,将激光束的宽度聚焦到纳米级范围内,可修复人体已损坏的器官,对DNA分子进行超微型基因修复,把尚令人无奈的癌症、遗传病彻底根除.对DNA进行修复属于(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互换 D.染色体变异 ‎26.有性生殖生物的后代性状差异,主要来自于基因重组,下列过程中哪些过程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 ‎27.观察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发生于Ⅰ过程,基因重组发生于Ⅱ过程 B.Ⅲ过程是在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基础上进行的 C.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变异性 D.由于有性生殖方式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过程 ‎28.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能导致染色体的结构或基因序列的变化.下列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种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模式,丙、丁、戊图表示某染色体变化的三种情形.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B.乙可以导致丙的形成 C.甲可以导致丁的形成 D.乙可以导致丁或戊两种情形的产生 ‎29.美国《科学》杂志报道过“人的卵细胞可发育成囊胚”,有人据此推测,随着科学的发展,将来有可能培育出单倍体人.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 C.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 D.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30.如图为利用纯合高秆(D)抗病(E)小麦和纯合矮秆(d)染病(e)小麦快速培育纯合优良小麦品种矮秆抗病小麦(ddEE)的示意图,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进行①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 B.②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实施③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增殖 D.④过程的实施中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 ‎ ‎ 二、非选择题 ‎31.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表.‎ 基因型 A_bb A_Bb A_BB、aa_‎ 表现型 深紫色 淡紫色 白色 ‎(1)推测B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位于  上,并且该蛋白质的作用可能与  有关.‎ ‎(2)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作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  .‎ ‎(3)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利用淡紫色红玉杏(AaBb)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让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红玉杏花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 实验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  ,则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  或  ,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4)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取(3)题中淡紫色红玉杏(AaBb)自交.F1中白色红玉杏的基因型有  种,其中纯种个体占  .‎ ‎32.果蝇的卷曲翅(A)对正常翅(a)为显性,现有表中四种果蝇若干只,可选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 序号 甲 乙 丙 丁 表现型 卷曲翅♂‎ 卷曲翅♀‎ 正常翅♂‎ 正常翅♀‎ ‎(1)若表中四种果蝇均为纯合子(XAY、XaY视为纯合子),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基因A、a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可设计如下实验:‎ 选用序号  为亲本进行杂交,如果子代雌、雄果蝇性状分别为  ,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若不确定表中四种果蝇是否为纯合子,但已确定A、a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为进一步探究该基因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胚胎致死),可设计如下实验:‎ 选取甲和乙做亲本杂交,如果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存在显性纯合致死,否则不存在.‎ ‎(3)若已确定A、a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选用卷曲翅果蝇中的白眼(XbXb)与红眼(XBY)杂交,F1中,卷曲翅白眼果蝇的基因型是  ,正常翅红眼果蝇占F1的比例为  .‎ ‎(4)某基因型为XBXb的果蝇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一个正常,另一个丢失了一条X染色体,导致该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左侧躯体正常而右侧躯体为雄性(XO型为雄性)的嵌合体,则该嵌合体雄果蝇右眼的眼色为  .‎ ‎33.某二倍体植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4,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请根据图完成问题:‎ ‎(1)图中A所小的细胞分裂方式主要是  .‎ ‎(2)产生的花粉基因型有  种,由花粉发育成的单倍体有哪几种基因型?  .‎ ‎(3)若C处是指用秋水仙素处理,则个体①的体细胞中含染色体  条,通过这种方法最终获得个体1的育种方法的优势是  .‎ ‎(4)若该植物进行自花传粉,在形成的以个体②组成的群体中可能有几种基因型?  .‎ ‎(5)若A表示水稻的高秆基因,a表示水稻的矮秆基因;B表示水稻的抗病基因,b表示水稻的不抗病基因,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那么该水稻自花传粉的后代中,矮秆抗病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若要获得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水稻,应让矮杆抗病的水稻进行自交,在自交的后代中纯种的矮秆抗病水稻所占比例为  .‎ ‎(6)若要尽快获得纯种的矮杆抗病水稻,则应采用图中  (填字母)过程进行育种,这种育种方法称为  .‎ ‎ ‎ ‎2016-2017学年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D.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分析】孟德尔在做豌豆杂交实验时,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得F1,然后让F1自交,发生性状分离,经思考提出问题;孟德尔所作假设包括四点: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3.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解答】解: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的说法,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改名为基因,故A错误;‎ B、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故B正确;‎ C、假说内容包括四点:“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故C正确;‎ D、孟德尔在做豌豆杂交实验时,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得F1,然后让F1自交,发生性状分离,经思考提出问题,故D正确.‎ 故选:A.‎ ‎ ‎ ‎2.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做遗传实验,得到的F2的部分基因型结果如下表(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配子 YR Yr yR yr YR ‎1‎ ‎2‎ YyRr Yr ‎3‎ yR ‎4‎ yr yyrr A.表中Y、y、R、r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表中Y、y、R、r基因的载体有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 C.1、2、3、4代表的基因型在F2中出现的概率大小为3>2=4>1‎ D.F2中出现的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比例是或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知1(YYRR)的概率为;2(YYRr)的概率为;3(YyRr)的概率为;4(yyRr)的概率为.亲本的性状为YYRR和yyrr或YYrr和yyRR,后代重组性状占.‎ ‎【解答】解:A、表中Y、y、R、r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表中的基因都是核基因而非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基因,所以其载体只能是染色体,B错误;‎ C、表中1的概率,2的概率是,3的概率是,4的概率是,所以1、2、3、4代表的基因型在F2中出现的概率大小为3>2=4>1,C正确;‎ D、如果亲本基因型是YYRR×yyrr,表中出现的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比例是,如果亲本基因型是yyRR×YYrr,表中出现的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比例,D正确.‎ 故选:B.‎ ‎ ‎ ‎3.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同学的实验只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 C.甲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D.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Dd和AB组合的概率约为和 ‎【考点】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 ‎【分析】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解答】解:A、乙同学的实验模拟了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随机结合的过程,A错误;‎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但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总数不一定要相等,B错误;‎ C、Ⅰ和Ⅱ中的D和d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所以甲同学的实验不能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C错误;‎ D、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其中Dd概率约为,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其中AB组合的概率约,D正确.‎ 故选:D.‎ ‎ ‎ ‎4.在阿拉伯牵牛花的遗传实验中,用纯合红色牵牛花和纯合白色牵牛花杂交,F1全是粉红色牵牛花.将F1自交后,F2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比例为1:2:l,如果将F2中的所有粉红色的牵牛花和红色的牵牛花均匀混合种植,进行自由受粉,则后代应为(  )‎ A.红色:粉色:白色=9:6:1 B..粉红色:红色=1:1‎ C.红色:白色=3:1 D.红色:粉红色:白色=4:4:1‎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F2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说明红色对白色不完全显性.假设红色是AA,白色是aa,F1是Aa,F2就是AA:Aa:aa=1:2:1.‎ ‎【解答】解:按遗传平衡定律:假设红色牵牛花基因型为AA、粉红色牵牛花基因型为Aa,F2中红色、粉红色牵牛花的比例(AA:Aa)为1:2,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a的基因频率为,子代中AA占×=,Aa占2×=,aa占=,则红色(AA):粉红色(Aa):白色(aa)=4:4:1.‎ 故选:D.‎ ‎ ‎ ‎5.人类的肤色由A/a、B/b、E/e三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A/a、B/b、E/e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AABBEE为黑色,aabbee为白色,其他性状与基因型的关系如图所示,即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如基因型为AaBbEe、AABbee与aaBbEE的肤色都是一样的.若双方均含3个显性基因的杂合体婚配(AaBbEe×AaBbEe),则子代肤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数目分别有(  )‎ A.27,7 B.16,9 C.27,9 D.16,7‎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人类的肤色由三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且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又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即数量遗传,所以子代表现型由显性基因的数目决定.‎ ‎【解答】解:根据一对杂合体Aa×Aa的子代基因型为AA、Aa和aa三种,所以双方均含3个显性基因的杂合体婚配(AaBbEe×AaBbEe),子代肤色的基因型有3×3×3=27种.又子代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由于有三对等位基因控制,所以显性基因个数有6个,5个,4个,3个,2个,1个,0个7种情况,共7种表现型.‎ 故选:A.‎ ‎ ‎ ‎6.控制植物果实重量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和C/c,对果实重量的作用相等,分别独立遗传.已知基因型aabbcc的果实重120克,AABBCC的果实重210克.现有果树甲和乙杂交,甲的基因型为AAbbcc,F1的果实重135﹣165克.则乙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 A.aaBbCc B.AaBbcc C.AaBbCc D.AabbCc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控制植物果实重量的两对等位基因对果实重量的作用相等,aabbcc的果实重120克,AABBCC的果实重210克,每个显性基因增重÷6═15克.又知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果实重135克,则含有的显性基因个数为÷15=1个;果实重165克,则含有的显性基因个数为÷‎ ‎15=3个.又已知甲的基因型为AAbbcc,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中只含1个显性基因,因此乙产生的配子按显性基因的个数分,应是0个显性基因(abc),一个显性基因,两个显性基因三种.‎ ‎【解答】解:A、aaBbCc产生配子按显性基因的个数分为0个显性基因(abc),一个显性基因,两个显性基因,A可能;‎ B、AaBbcc产生配子按显性基因的个数分为0个显性基因(abc),一个显性基因,两个显性基因,B可能;‎ C、AaBbCc产生配子按显性基因的个数分为0个显性基因(abc),一个显性基因,两个显性基因,三个显性基因,C不可能;‎ D、AabbCc产生配子按显性基因的个数分为0个显性基因(abc),一个显性基因,两个显性基因,D可能.‎ 故选:C.‎ ‎ ‎ ‎7.下列是某个高等动物的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细胞不可能代表浆细胞、效应T细胞 B.乙细胞含有的两条X染色体不属于同源染色体 C.丙细胞的子细胞为卵细胞、极体或精细胞 D.丁细胞不可能发生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的分离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丁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解答】解:A、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而浆细胞、效应T细胞已高度分化,不能进行有丝分裂,A正确;‎ B、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B正确;‎ C、根据乙细胞的不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为雌性动物.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称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卵细胞和第二极体或第二极体,C错误;‎ D、丁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不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因为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正确.‎ 故选:C.‎ ‎ ‎ ‎8.如图表示某动物的精原细胞,该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则由该细胞形成的精子类型可能是(  )‎ A. B. C. D.‎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在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如果不发生交叉互换.四个精细胞中两两相同.‎ ‎【解答】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且两两相同,发生交叉互换后,有两个精子中含有互换的片段,故为4种类型.‎ 故选:B.‎ ‎ ‎ ‎9.下列关于配子基因型异常发生时期的判断,正确的是(  )‎ 选项 个体基因型 配子基因型 异常发生时期 A DD D、d 减数第一次分裂 B AaBb AaB、AaB、b、b 减数第二次分裂 C XaY XaY、XaY 减数第一次分裂 D AaXBXb AAXBXb、XBXb、a、a 减数第二次分裂 A.A B.B C.C D.D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熟练掌握减数分裂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 ‎【解答】解:A、基因型为DD的个体,产生的配子为Dd,说明发生异常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时,基因发生了突变,A错误;‎ B、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为AaB、AaB、b、b,说明等位基因Aa没有分离,则发生异常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含Aa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B错误;‎ C、基因型为XaY的个体,产生的配子为XaY、XaY,说明XY染色体没有分离,则发生异常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XY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C正确;‎ D、基因型为AaXBX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为AAXBXb、XBXb、a、a,说明XBXb没有分离,则发生异常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又AA没有分离,则发生异常的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含有A基因的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D错误.‎ 故选:C.‎ ‎ ‎ ‎10.“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够说明遗传物质应具备的一些特点,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得到的结论 A 加热杀死的S型菌仍能使R型菌的后代转化为S型菌 DNA的分子结构比较稳定 B 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只有噬菌体的DNA,但是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却具有与亲代相同的蛋白质外壳 DNA在亲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 C 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的DNA,但产生的部分子代噬菌体也具有放射性 DNA能储存遗传信息 D 将S型菌的DNA与R型菌一起培养,有S型菌生成 D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A.A B.B C.C D.D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解答】解:A、加热杀死的S型菌仍能使R型菌的后代转化为S型菌,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能具有活性,这说明DNA的分子结构比较稳定,A正确;‎ B、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只有噬菌体的DNA,但是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却具有与亲代相同的蛋白质外壳,这说明DNA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B错误;‎ C、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的DNA,但产生的部分子代噬菌体也具有放射性,这说明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C错误;‎ D、将S型菌的DNA与R型菌一起培养,有S型菌生成,这说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错误.‎ 故选:A.‎ ‎ ‎ ‎11.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入细菌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 ‎ ‎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③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 ‎ ‎④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以上4个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离心,检测到放射性主要部位是(  )‎ A.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C.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 D.沉淀、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噬菌体是由蛋白质和DNA构成的,根据元素组成可确定,35S标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当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注入到细菌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因此离心时,细菌沉在底部,蛋白质外壳在上清液中.‎ ‎【解答】解:①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35S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 ‎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 ‎③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3H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 ‎④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由于15N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蛋白质外壳出现在上清液中,15N标记的噬菌体DNA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和上清液中检测到放射性.‎ 故选:D.‎ ‎ ‎ ‎12.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的异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材料都是原核生物 B.都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C.都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实验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蛋白质和DNA分开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利体内转化实验是1928年由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等人进行,结论为在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体外转化实验是1944年由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进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侵染过程中,只有32P进入细菌,而35S未进入,说明只有亲代噬菌体的 DNA 进入细胞.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 DNA 遗传的. 因此得出结论: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解答】解: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利用的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中的细菌,而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中的噬菌体属于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A错误;‎ B、只有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中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故B错误;‎ C、这两个实验均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故C错误;‎ D、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艾弗里设法将S型细菌的蛋白质和DNA分开,然后单独的和R型细菌混合;噬菌体在浸染细菌的过程,DNA注入到细菌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故D正确.‎ 故选D.‎ ‎ ‎ ‎13.已知果蝇基因B和b分别决定灰身和黑身,基因W和w分别决定红眼和白眼.如图表示某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和部分基因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萨顿用类比推理法得出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结论 B.基因B、b与W、w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基因B与b的不同主要在于基因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D.若对此果蝇进行测交,后代出现黑身白眼雄果蝇的概率是 ‎【考点】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1、果蝇的性别决定是XY型,其中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形态相同,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形态不同,是异型染色体;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该果蝇的两条性染色体相同,属于雌果蝇.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4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 ‎【解答】解:A、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等人选择果蝇作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结论,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A错误;‎ B、基因B、b与W、w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C、基因B与b是等位基因,其不同主要在于基因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C正确;‎ D、若对此果蝇进行测交,后代出现黑身白眼雄果蝇的概率是=,D正确.‎ 故选:A.‎ ‎ ‎ ‎14.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在果蝇野生型与白眼雄性突变体的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结果是(  )‎ 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1:1‎ B.F1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 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1:1‎ 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雄性,野生型全部雌性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在摩尔根的野生型与白眼雄性突变体的杂交实验中,F1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1:1,说明野生型相对于突变型是显性性状;F1‎ 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解答】解: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1:1,只能说明野生型相对于突变型是显性性状,不能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 B、F1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说明这一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且雌雄果蝇具有该性状,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 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1:1,这属于测交类型,仍不能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错误;‎ 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雄性,野生型全部雌性,能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不是最早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结果,D错误.‎ 故选:B.‎ ‎ ‎ ‎15.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与眼色相关的基因用B、b表示,与体色相关的基因用A、a表示)(  )‎ 组合 P F1‎ ‎①‎ ‎♀灰身红眼、♂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灰身红眼 ‎②‎ ‎♀黑身白眼、♂灰身红眼 ‎♀灰身红眼、♂灰身白眼 A.果蝇的灰身、红眼是显性性状 B.由组合②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C.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 D.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 ‎【考点】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通过组合①可知灰身红眼为显性性状,通过组合②‎ 可知眼色遗传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A、根据实验①♀灰身红眼×♂黑身白眼的后代只出现灰身红眼,说明灰身、红眼是显性性状,A正确;‎ B、由于组合②的后代中,雌性个体只有红眼,雄性个体只有白眼,因此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 C、组合①的F1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雌蝇中纯合的灰身红眼占=,C错误;‎ D、组合②的F1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蝇中黑身白眼占=,D正确.‎ 故选:C.‎ ‎ ‎ ‎16.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h)控制的遗传病.图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患者,Ⅲ﹣2和III﹣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非血友病的儿子(Ⅳ一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Ⅳ﹣2性染色体异常是因为Ⅲ﹣2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Y没有分开 B.此家族中,Ⅲ﹣3的基因型是XHXh,Ⅳ﹣1的基因型是XHXH或XHXh C.若Ⅲ﹣2和Ⅲ﹣3再生育,Ⅳ﹣3个体为男性且患血友病的概率为 D.若Ⅳ﹣1和正常男子结婚,所生育的子女中患血友病的概率是 ‎【考点】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伴性遗传﹣﹣血友病,明确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A、Ⅳ﹣2性染色体异常是因为Ⅲ﹣2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Y没有分开或Ⅲ﹣3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X没有分开,A错误;‎ B、此家族中,Ⅲ﹣3的基因型是XHXH或XHXh,而由于Ⅲ﹣2是血友病患者,所以Ⅳ﹣1的基因型是XHXh,B错误;‎ C、若Ⅲ﹣2(基因型为XhY)和Ⅲ﹣3(基因型为XHXH或XHXh)再生育,Ⅳ﹣3个体为男性且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2×1/2=1/4,C错误;‎ D、若IV﹣1(基因型为XHXh)和正常男子(基因型为XHY)结婚,所生育的子女中患血友病的概率是1/4,D正确.‎ 故选D.‎ ‎ ‎ ‎17.为了鉴定如图中男孩8与本家族的亲子关系,需采用特殊的鉴定方案.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 A.比较8与2的线粒体DNA序列 B.比较8与3的线粒体DNA序列 C.比较8与5的Y染色体DNA序列 D.比较8与2的X染色体DNA序列 ‎【考点】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分析】DNA分子具有特异性,遗传居有它独特的单一性,检测者的叔叔与父亲都继承了爷爷的Y染色体,所以叔叔的Y染色体上的基因是最接近8号的染色体对照样本.‎ ‎【解答】解:A、2的线粒体能传给6号,但6号不能传给8号,所以比较8与2的线粒体DNA序列是不可行的,A错误;‎ B、3号线粒体不能传给7号,再传给8号,所以比较8与3的线粒体DNA序列是不可行的,B错误;‎ C、8号的Y染色体来自6号,6号和5号的Y染色体都来自1号,所以比较8与5的Y染色体DNA序列的方案可行,C正确;‎ D、2号的X染色体不能传给8号,所以比较8与2的X染色体DNA序列是不可行的,D错误.‎ 故选C.‎ ‎ ‎ ‎18.如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有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 A.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 B.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 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 D.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 ‎【考点】真题集萃;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分析系谱图:图示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用A、a表示),则Ⅰ﹣1和Ⅰ﹣3的基因型均为aa,Ⅱ﹣2、Ⅱ﹣3、Ⅱ﹣4、Ⅱ﹣5的基因型均为Aa,Ⅲ﹣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Aa.据此答题.‎ ‎【解答】‎ 解:A、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无论I﹣2和I﹣4是否纯合,II﹣2、II﹣3、II﹣4、II﹣5的基因型均为Aa,故A选项错误;‎ B、若 II﹣1、Ⅲ﹣1纯合,则Ⅲ﹣2是Aa的概率为、Ⅳ﹣1是Aa的概率为;Ⅲ﹣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Aa,若Ⅲ﹣4纯合,则Ⅳ﹣2为Aa的概率为,所以Ⅳ代中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是=,与题意相符,故B选项正确;‎ C、若Ⅲ﹣2和Ⅲ﹣3一定是杂合子,则无论Ⅲ﹣1和Ⅲ﹣4是同时AA或同时Aa或一个是AA另一个是Aa,后代患病概率都不可能是,故C选项错误;‎ D、Ⅳ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概率与II﹣5的基因型无关;若Ⅳ的两个个体都是杂合子,则子代患病的概率是,故D选项错误. ‎ 故选:B.‎ ‎ ‎ ‎19.假如某大肠杆菌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期相对分子质量为a,用14N标记后的相对分子质量是b,现将用15N标记后的大肠杆菌,培养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子一代、子二代的DNA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 A., B.a+b,a+3b C., D.a+b,(a+b)3‎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DNA的半保留复制,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则:‎ ‎(1)DNA分子数:①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 ‎②含有亲代DNA链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个.‎ ‎③不含亲代链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2)个.‎ ‎(2)脱氧核苷酸链数:‎ ‎①子代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链数目为2n+1条 ‎②亲代脱氧核苷酸链为2条 ‎③新合成脱氧核苷酸链为(2n+1﹣2)条.‎ ‎【解答】解:将含15N的 DNA大肠杆菌再培养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子一代 ‎ DNA分子的一条链含有N15,一条链含有N14,含有15N的每条链相对分子质量为,含有14N的每条链相对分子质量为,因此该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复制2次形成的4个DNA分子中共8条单链,其中含有2条含有N15,6条链含有N14,因此每个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故选:A.‎ ‎ ‎ ‎20.洋葱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转入不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第二代,如图则经过两代培养后获得的子细胞内DNA分子的标记情况不可能为(只考虑其中一对染色体上的DNA分子)(  )‎ A. B. C. D.‎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DNA复制: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 ‎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 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 DNA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因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所以第一次分裂结束后的第一代DNA分子,一条链有放射性标记,另一条链没有放射性标记;之后,转入不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第二代,复制后在所得到的第二代DNA分子中,两条链均不含放射性的占,只有一条链有放射性的也占;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所形成的子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最终得到的子细胞内DNA分子的标记情况会出现A、C、D三项所示的结果.‎ 故选:B.‎ ‎ ‎ ‎21.假设将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并供给含14N的原料,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中,只含15N标记的DNA的精子所占比例为(  )‎ A.0 B.25% C.50% D.100%‎ ‎【考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分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细胞中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体的复制),而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即一个DNA分子复制后形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均有一条链是母链,一条链是新合成的子链.‎ ‎【解答】解:根据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可知,模板链含15N,原料含14N,复制一次后,每个DNA分子的两条链,一条含有15N,另一条含有14N,因此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中,每一个精子中的所有DNA都是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14N.因此,只含15N标记的DNA的精子所占比例为0.‎ 故选:A.‎ ‎ ‎ ‎22.图甲所示为某种生物的基因表达过程.图乙为中法法则.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人体神经细胞中,①﹣⑤过程都存在 B.图甲可以看出该类生物边转录边翻译 C.图乙中的②③可表示图甲所示过程 D.图乙中过程①﹣⑤都涉及碱基配对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分析图甲:图甲为基因表达过程,图中转录和翻译过程在同一时空进行,发生在原核细胞中.‎ 分析图乙:①为DNA分子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翻译过程;④为RNA分子复制过程;⑤为逆转录过程.‎ ‎【解答】解:A、④和⑤过程只能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A错误;‎ B、由图甲可知,该生物边转录边翻译,B正确;‎ C、图甲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即图乙中的②③过程,C正确;‎ D、图乙中过程①②③④⑤都涉及到碱基互补配对,D正确.‎ 故选:A.‎ ‎ ‎ ‎23.如图表示某个正在分化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字母表示细胞结构或物质,数字表示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D可携带细胞质中的多种氨基酸 B.该细胞中核基因种类数多于B种类数 C.遗传信息在①和②过程中没有任何损失 D.硝化细菌中遗传信息的表达与图示完全相同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知,本题是关于转录和翻译的题目,结合题图梳理相关的知识点,然后根据选项描述分析综合,对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解:A、由题图知,D是转运RNA,一种转运RNA知转运一种氨基酸.所以A错误.‎ B、由于基因是选择表达的,B是对核基因选择转录形成的,所以B正确.‎ C、由于该细胞正在分化,基因是选择表达的,遗传信息在①和②过程是也是有选择的.所以C错误.‎ D、此题是真核细胞的转录和翻译过程,硝化细菌是原核细胞,转录与翻译同时进行,与此图不同.所以D错误.‎ 故应选B.‎ ‎ ‎ ‎24.在某反应体系中,用固定序列的核苷酸聚合物(mRNA)进行多肽的合成,实验的情况及结果如下表:请根据表中的两个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实验序号 重复的mRNA序列 生成的多肽中含有的氨基酸种类 实验一 ‎(UUC)n,即UUCUUC…‎ 丝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 实验二 ‎(UUAC)n,即UUACUUAC…‎ 亮氨酸、苏氨酸、酪氨酸 A.上述反应体系中应加入细胞提取液,但必须除去其中的DNA和mRNA B.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密码子可能有:UUC、UCU、CUU 和UUA、UAC、ACU、CUU C.通过实验二的结果推测:mRNA中不同的密码子有可能决定同一种氨基酸 D.通过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能够推测出UUC为亮氨酸的密码子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分析表格:密码子是指mRNA上能决定氨基酸的相邻的3个碱基.实验一的密码子可能有三种,即UUC、UCU、CUU;实验二的密码子可能有4种,即UUA、UAC、ACU、CUU,但生成的多肽中含有的氨基酸种类只有3种,所以mRNA中不同的密码子有可能决定同一种氨基酸.‎ ‎【解答】解:A、正常细胞内的DNA能转录合成mRNA,所以除去细胞提取液中的DNA和mRNA,避免干扰实验,故A正确;‎ B、密码子是指mRNA上能决定氨基酸的相邻的3个碱基,则实验一的密码子可能有三种,即UUC、UCU、CUU,实验二的密码子可能有4种,即UUA、UAC、ACU、CUU,故B正确;‎ C、实验二的密码子可能有4种,而生成的多肽中含有的氨基酸种类只有3种,所以mRNA中不同的密码子有可能决定同一种氨基酸,故C正确;‎ D、实验二的密码子中没有UUC,但生成的多肽中含有亮氨酸,所以不能推测出UUC为亮氨酸的密码子,故D错误.‎ 故选D.‎ ‎ ‎ ‎25.纳米技术是跨世纪新科技,将激光束的宽度聚焦到纳米级范围内,可修复人体已损坏的器官,对DNA分子进行超微型基因修复,把尚令人无奈的癌症、遗传病彻底根除.对DNA进行修复属于(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互换 D.染色体变异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分析】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据此答题.‎ ‎【解答】‎ 解: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可以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但不会实现基因之间的重新组合,A错误;‎ B、该技术中,DNA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上,并与染色体DNA重组形成重组DNA,属于基因重组,B正确;‎ C、基因互换是两个基因互换位置,并没有实现基因的重新组合,C错误;‎ D、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D错误.‎ 故选:B.‎ ‎ ‎ ‎26.有性生殖生物的后代性状差异,主要来自于基因重组,下列过程中哪些过程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分析】基因重组的概念: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发生时间:减数分裂过程中.‎ 类型:共分为两种:(注意发生的两个时期) ‎ ‎1、简单来说就是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前期); ‎ ‎2、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解答】解:据图分析:①②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③是受精作用,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即①②中.‎ 故选:A.‎ ‎ ‎ ‎27.观察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发生于Ⅰ过程,基因重组发生于Ⅱ过程 B.Ⅲ过程是在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基础上进行的 C.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变异性 D.由于有性生殖方式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过程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豌豆的生活史,其中Ⅰ→Ⅱ表示原始生殖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Ⅱ→Ⅲ表示原始生殖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Ⅲ→Ⅳ表示受精作用;Ⅳ→Ⅰ表示合子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 ‎【解答】解:A、基因突变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即Ⅰ过程,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Ⅰ过程,A错误;‎ B、Ⅲ表示个体发育,是在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基础上进行的,B正确;‎ C、有性生殖过程中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变异性,C正确;‎ D、由于有性生殖方式的出现,能产生基因重组等变异,加快了生物进化的过程,D正确.‎ 故选:A.‎ ‎ ‎ ‎28.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能导致染色体的结构或基因序列的变化.下列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种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模式,丙、丁、戊图表示某染色体变化的三种情形.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B.乙可以导致丙的形成 C.甲可以导致丁的形成 D.乙可以导致丁或戊两种情形的产生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分析】甲表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乙表示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丙表示重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丁表示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所以甲可以导致丁的形成;戊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所以乙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解答】解:A、从图可知,甲图表示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进行的交叉互换,即等位基因发生了互换,戊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A错误;‎ B、乙图表示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染色体片段互换(即易位),最终导致非等位基因发生互换,丙表示重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 C、从图可知,甲图表示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进行的交叉互换,即等位基因发生了互换,结果如图丁所示,C正确;‎ D、乙图表示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染色体片段互换,最终导致非等位基因发生互换,结果如图戊所示,D错误.‎ 故选:C.‎ ‎ ‎ ‎29.美国《科学》杂志报道过“人的卵细胞可发育成囊胚”,有人据此推测,随着科学的发展,将来有可能培育出单倍体人.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 C.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 D.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 ‎1、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体细胞中可以含有1个或几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雄蜂也是单倍体,仅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是单倍体.‎ ‎2、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二倍体.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都属于二倍体.‎ ‎3、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多倍体.如香蕉是三倍体,马铃薯是四倍体,普通小麦是六倍体.‎ ‎【解答】解:A、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A正确;‎ 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不一定是单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二倍体,B错误;‎ C、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只是细胞,而单倍体是个体,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直接发育的个体一定都是单倍体,C错误;‎ D、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不一定是单倍体.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它的花药离体培养发育的个体含有3个染色体组,是单倍体;三倍体生物体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但不是单倍体,D错误.‎ 故选:A.‎ ‎ ‎ ‎30.如图为利用纯合高秆(D)抗病(E)小麦和纯合矮秆(d)染病(e)小麦快速培育纯合优良小麦品种矮秆抗病小麦(ddEE)的示意图,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进行①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 B.②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实施③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增殖 D.④过程的实施中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 ‎【考点】杂交育种.‎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图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②过程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导致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③过程是花药离体培养,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④过程是染色体加倍,实施中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 ‎【解答】解:A、①过程是让两纯合亲体杂交,所以图中进行①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A正确;‎ B、②过程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即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B正确;‎ C、③过程是花药离体培养,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 D、④过程是染色体加倍,实施中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D正确.‎ 故选:C.‎ ‎ ‎ 二、非选择题 ‎31.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表.‎ 基因型 A_bb A_Bb A_BB、aa_‎ 表现型 深紫色 淡紫色 白色 ‎(1)推测B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位于 液泡膜 上,并且该蛋白质的作用可能与 H+跨膜运输 有关.‎ ‎(2)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作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 AABB×AAbb或aaBB×AAbb .‎ ‎(3)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利用淡紫色红玉杏(AaBb)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让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红玉杏花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 实验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 深紫色:浅紫色:白色=3:6:7 ,则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 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2:1 或 淡紫色:白色=1:1 ,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4)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取(3)题中淡紫色红玉杏(AaBb)自交.F1中白色红玉杏的基因型有 5 种,其中纯种个体占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1、分析题文: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结合表格,深紫色为A﹣bb,淡紫色为A﹣Bb,白色为A﹣BB和aa﹣﹣,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9:3:3:1的变式.‎ ‎2、两对基因的存在情况可能有三种:①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②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A和B连锁;③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A和b连锁.此时需分情况讨论.‎ ‎【解答】‎ 解:(1)植物花的颜色是由液泡中的色素体现的,又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说明液泡膜能控制H+进出液泡.因此,推测B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位于液泡膜上,并且该蛋白质可能与H+跨膜运输有关.‎ ‎(2)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和aabb三种,纯合深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而淡紫色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所以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AABB×AAbb或aaBB×AAbb.‎ ‎(3)①如果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AaBb自交,子代表现型深紫色(A﹣bb):淡紫色(A﹣Bb):白色(A﹣BB+aa﹣﹣)=3:6:(3+4)=3:6:7.‎ ‎②如果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AaBb自交,当A、B在一条染色体上时,子代表现型淡紫色(AaBb):白色(AABB+aabb)=2:2=1:1;当A、b在一条染色体上时,子代表现型深紫色(AAbb):淡紫色(AaBb):白色(aaBB)=1:2:1.‎ ‎(4)由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淡紫色植株(AaBb)自交后代中,子代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1AABB、2AaBB、1aaBB、2aaBb、1aabb共5种,其中纯种个体大约占.‎ 故答案为:‎ ‎(1)液泡膜 H+跨膜运输 ‎ ‎(2)AABB×AAbb或aaBB×AAbb ‎ ‎(3)①深紫色:浅紫色:白色=3:6:7 ②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2:1 淡紫色:白色=1:1 ‎ ‎(4)5 ‎ ‎ ‎ ‎32.果蝇的卷曲翅(A)对正常翅(a)为显性,现有表中四种果蝇若干只,可选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 序号 甲 乙 丙 丁 表现型 卷曲翅♂‎ 卷曲翅♀‎ 正常翅♂‎ 正常翅♀‎ ‎(1)若表中四种果蝇均为纯合子(XAY、XaY视为纯合子),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基因A、a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可设计如下实验:‎ 选用序号 甲×丁 为亲本进行杂交,如果子代雌、雄果蝇性状分别为 雌性全为卷曲翅,雄性全是正常翅(卷曲翅,正常翅) ,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若不确定表中四种果蝇是否为纯合子,但已确定A、a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为进一步探究该基因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胚胎致死),可设计如下实验:‎ 选取甲和乙做亲本杂交,如果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卷曲翅:正常翅=2:1 ,则存在显性纯合致死,否则不存在.‎ ‎(3)若已确定A、a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选用卷曲翅果蝇中的白眼(XbXb)与红眼(XBY)杂交,F1中,卷曲翅白眼果蝇的基因型是 AaXbY ,正常翅红眼果蝇占F1的比例为  .‎ ‎(4)某基因型为XBXb的果蝇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一个正常,另一个丢失了一条X染色体,导致该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左侧躯体正常而右侧躯体为雄性(XO型为雄性)的嵌合体,则该嵌合体雄果蝇右眼的眼色为 红色或白色 .‎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确定基因位置的方法:‎ ‎(1)正反交法:若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一致,则在常染色体上,否则在X染色体上.‎ ‎(2)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在雌雄性别中的比例是否一致进行判定:若后代的表现型在雌雄性别中的比例一致,则说明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否则在X染色体上;‎ ‎(3)选择亲本杂交实验进行分析推断:对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可选项隐性雌性个体和显性雄性个体进行杂交;对于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可选项显性雌性个体和隐性雄性个体进行杂交.‎ ‎【解答】解:(1)判断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可用显性雄性(卷曲翅雄性)与隐性雌性(正常翅雌性)杂交,即甲×丁,若子代性状与性别无关则为常染色体上,若子代雌性全是显性(卷曲翅),雄性全是隐性(正常翅)则为伴X染色体遗传.‎ ‎(2)假设存在显性纯合致死,则卷曲翅得基因型都为Aa,若不存显性纯合致死,则卷曲翅的基因型有AA或Aa两种可能,可用卷曲翅与卷曲翅进行交配来验证,即甲×‎ 乙,若子代卷曲翅:正常翅=2:1,则存在显性纯合致死,否则就不存在.‎ ‎(3)A、a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卷曲翅果蝇中的白眼(XbXb)与红眼(XBY)杂交,F1中则卷曲翅的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正常翅的比例为,红眼的比例为,所以正常翅红眼果蝇占F1的比例为×=.‎ ‎(4)该果蝇右侧躯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其上可能携带B或b基因,所以可能是红眼也可能是白眼.‎ 故答案为:‎ ‎(1)甲×丁 雌性全为卷曲翅雄性全是正常翅(卷曲翅,正常翅)‎ ‎(2)卷曲翅:正常翅=2:1‎ ‎(3)AaXbY ‎ ‎(4)红色或白色 ‎ ‎ ‎33.某二倍体植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4,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请根据图完成问题:‎ ‎(1)图中A所小的细胞分裂方式主要是 减数分裂 .‎ ‎(2)产生的花粉基因型有 4 种,由花粉发育成的单倍体有哪几种基因型? AB、Ab、aB、ab .‎ ‎(3)若C处是指用秋水仙素处理,则个体①的体细胞中含染色体 24 条,通过这种方法最终获得个体1的育种方法的优势是 后代都是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 ‎(4)若该植物进行自花传粉,在形成的以个体②‎ 组成的群体中可能有几种基因型? 9种 .‎ ‎(5)若A表示水稻的高秆基因,a表示水稻的矮秆基因;B表示水稻的抗病基因,b表示水稻的不抗病基因,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那么该水稻自花传粉的后代中,矮秆抗病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若要获得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水稻,应让矮杆抗病的水稻进行自交,在自交的后代中纯种的矮秆抗病水稻所占比例为  .‎ ‎(6)若要尽快获得纯种的矮杆抗病水稻,则应采用图中 A、B、C (填字母)过程进行育种,这种育种方法称为 单倍体育种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A表示减数分裂,B表示花药离体培养,C表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ABC表示单倍体育种过程.D表示受精作用,E表示个体发育过程.‎ ‎【解答】解:(1)植物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因此图中A为减数分裂过程.‎ ‎(2)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的高秆抗病普通水稻经减数分裂能产生AB、Ab、aB、ab四种配子,所以由花粉粒发育成的单倍体也有AB、Ab、aB、ab四种基因型.‎ ‎(3)高秆抗病普通水稻的体细胞中含有2n=24条染色体,则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配子中含12条染色体.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若C处是指用秋水仙素处理,则个体Ⅰ的体细胞中含染色体24条,这属于单倍体育种,其优点是后代都是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4)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其进行自花传粉,后代有3×3=9种基因型.‎ ‎(5)该水稻自花传粉的后代中,矮秆抗病个体(aaB_)所占比例是aaB_=×=,若要获得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水稻,应让矮秆抗病的水稻进行自交,在自交的后代中纯种的矮秆抗病水稻(aaBB)所占比例为aaBB+aaBb×=.‎ ‎(6)由于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迅速获得纯合体,加快育种进程.因此,若要尽快获得纯种的矮秆抗病的水稻,则应采用图1中的ABC过程进行单倍体育种.‎ 故答案为:‎ ‎(1)减数分裂 ‎ ‎(2)4 AB、Ab、aB、ab ‎ ‎(3)24 后代都是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 ‎(4)9种 ‎(5)‎ ‎(6)A、B、C 单倍体育种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