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区域。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 第Ⅱ卷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卷指定区域内。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宫斗剧”的文化本质 顾名思义,“宫斗剧”,比如《后宫》《甄嬛传》《芈月传》等,其中几乎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与世隔绝的后宫中,“斗”是其核心情节和叙事重心。而在这个尔虞我诈的战场上厮杀的,是一群原本娇弱的贵族女性。她们拼死争斗的目标只有一个:皇帝的雨露和恩宠。在这些后宫女子的人生中,只要是为了争宠和固荣,一切手段与权谋都被认为是合理的。故事中的所有人物都表现出对这种价值观的绝对认同,没有质疑和反叛,没有对与错、善与恶的区分,所异者只有手段的高下与计谋的成败,以及由此带来的命运的迥然分野。但即便如此,这些智计百出的女子在强大的男权和君权面前,仍然是不堪一击的。她们的得势与失宠,都在皇帝的一念之间。尊贵如皇后、贵妃,渺小如宫女,都不过是帝王手中的一颗棋子。身处其中的女性,因而对自身的险恶处境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和高度的敏感,种种拿不上台面的阴狠伎俩,正是她们在“斗争”中寻找到的应对之策。换句话说,她们不过是在重演“以恶制恶”的套路。 从本质上看,“宫斗剧”属于娱乐至上的“戏说历史”,虽然不承担再现真实的任务,但也存在着如何选择和利用历史资源的问题。换句话说,电视剧想象力的匮乏和创作水准的低下,只是宫斗题材重复出现的表面原因,更为深层和隐藏的因素,则与我们面对历史的态度密切相关。事实上,“宫斗剧”不过是类型剧的一种。在“宫斗剧”盛行之前,宫廷题材历史剧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以《汉武大帝》《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为代表的“帝王系列”,着力展示当权者称霸天下的雄心和治理江山的艰难,重在塑造开疆拓土、守业有成的明君和廉政清明、以民为先的能臣,与主流意识形态重塑国家和民族认同感的精神吁求一脉相承。而以《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为代表的“戏说系列”,则延续了古已有之的“明君清官侠客梦”的叙事模式,其中隐含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批判性。即便是备受争议的《还珠格格》,也不乏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动机与心理诉求。 就其审美接受效应的本质看,“宫斗剧”中所呈现的文化心态和价值观念,暗合了当今社会成功至上、唯金钱论、男性中心等潜在的社会心理。例如,商业社会中越来越强大的男性话语权,就有意无意地鼓励女性学习后宫嫔妃的“隐忍”与“奉献”,促使她们按照男性的意愿,而不是女性的独立意识来塑造自己。而后妃娘娘们施展各种手段去争宠,则与当下社会中复杂的男女关系颇为相似,甚至其“高明”的手段可资借鉴。至于那些人情算计和权利博弈,又有和所谓职场政治对号入座的可能。无论是情场还是职场,古代的后宫纷争一旦和这些现实情境挂钩,一系列“宫斗”作品,也就顺理成章地转变为白领女性的“心灵鸡汤”和人生教科书了。 1. 下列对于“宫斗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宫斗剧”就是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与世隔绝的后宫中的,是以后宫为背景的,以“斗”为其核心情节和叙事重心的剧种。 B. “宫斗剧”是以一群原本娇弱的贵族女性为主角,把皇帝的雨露和恩宠作为她们拼死争斗的唯一目标而进行厮杀的剧种。 C. “宫斗剧”中,无论是尊贵的皇后、贵妃,还是渺小的宫女,都不过是帝王手中的一颗棋子,这些智计百出的女子在强大的男权和君权面前,仍然是不堪一击的。 D. “宫斗剧”中,这些后宫女子的人生中都表现出一种价值观的绝对认同:只要是为了争宠和固荣,一切手段与权谋都被看作是合理的。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宫斗剧”属于“戏说历史”,娱乐至上,不承担再现真实的任务,很多剧情也可以虚构。 B. “宫斗剧”题材不断重复出现,不只是因为电视剧想象力的匮乏和创作水准的低下,更为深层和隐藏的原因,则是与我们面对历史的态度密切相关。 C. “帝王系列”的历史剧重在塑造开疆拓土、守业有成的明君和廉政清明、以民为先的能臣,与主流意识形态重塑国家和民族认同感的精神吁求一脉相承。 D. 虽然《还珠格格》还在一直备受人们争议,剧情虚构的成份过多,但也不乏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动机与心理诉求,所以从艺术上还是可以借鉴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今社会成功至上、唯金钱论、男性中心等潜在的社会心理,可以从“宫斗剧”所呈现的文化心态和价值观念中,找到合理的解读。 B. 随着男性在商业社会中的权力越来越强大,男性就有意无意地鼓励女性学习后宫嫔妃的“隐忍”与“奉献”,迫使她们按照男性的意愿,而不是女性的独立意识来塑造自己。 C. 当下社会中复杂的男女关系和“宫斗剧”后妃娘娘们施展各种手段去争宠,颇为相似; 而剧中那些人情算计和权利博弈,又有和所谓职场政治对号入座的可能。 D. 古代的后宫纷争一旦和现今社会的情场与职场这样现实情境挂钩,一系列“宫斗”作品,也就顺理成章地转变为白领女性的“心灵鸡汤”和人生教科书了。 【答案】1. A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于“宫斗剧”的表述不正确的,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表述不准确,原文第一段是““宫斗剧”中几乎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与世隔绝的后宫中,“斗”是其核心情节和叙事重心。”是“几乎所有”,不是所有,这里属扩大了范围。所以选A。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A项表述不准确,原文第一段是““宫斗剧”中几乎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与世隔绝的后宫中,“斗”是其核心情节和叙事重心。”是“几乎所有”,不是所有,这里属扩大了范围。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选项D “一直备受”的说法在原文无据,此外,第二段未谈艺术上的借鉴,因果判断不妥。所以选D。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如本题D项结合文本内容“即便是备受争议的《还珠格格》,也不乏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动机与心理诉求”可知,表述不准确,“一直备受”的说法在原文无据,此外,第二段未谈艺术上的借鉴,因果判断不妥。所以选D。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B项结合文本内容“商业社会中越来越强大的男性话语权,就有意无意地鼓励女性学习后宫嫔妃的“隐忍”与“奉献”,促使她们按照男性的意愿,而不是女性的独立意识来塑造自己”可知,“男性就有意无意地鼓励”不符合原文大意,应为“社会”有意无意地鼓励。所以选B。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结合文本内容“商业社会中越来越强大的男性话语权,就有意无意地鼓励女性学习后宫嫔妃的“隐忍”与“奉献”,促使她们按照男性的意愿,而不是女性的独立意识来塑造自己”可知,“男性就有意无意地鼓励”不符合原文大意,应为“社会”有意无意地鼓励。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本报北京2月14日电(记者李韵)】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 2011年6月1日,《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有2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法规共72部。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施后制定的。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7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 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731万元,有10省(市)累计投入5000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截至2016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492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达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2月15日) 材料二: “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 (摘编自《大众日报》2017年2月15日《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地圈粉。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 (摘编自“南方网”《落实<非遗法>还需做加法》2017年2月16日) 4.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区、市)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这是可喜的现象。 B. 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面临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是大众不接受传统文化造成的。 C. 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就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现代时尚,成为网红。 D. 三则材料表明,非遗保护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他们有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精神。 5.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旨在引起地方政府对非遗保护的重视。 B. 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 C. 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D.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通俗,三者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 6. 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 A 5. A 6. ①政府推进立法工作,增加保护经费;②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非遗传承人也要坚守传统文化,并创新传统手艺及经营方式;③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吸引大众关注。④需要有更多社会力量投入非遗保护中。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理解正确。B项,说“大众不接受传统文化”显得过于绝对,材料二中只是说“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并非“不接受”;C项,材料三只是说借助现代传播手段,而不是说要改变非遗文化的内容,因此选项中“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改变”的说法就是错误的。D项,三段材料都没有要非遗传承人不计报酬的意思,“是资金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这个问题目前无法解决”材料并未提及,无法推断。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A项分析正确;B项,材料二并没有批评大众的意思;C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较多,材料二和材料三只是从一个角度探寻出路,并没有给出所有问题的解决办法;D项,材料三使用了一些网络语言,如“网红”“圈粉”等,不能说语言风格与其他两则材料一致。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探究题,首先要有明确的观点,然后在文章中找出证明自己观点的论据。探究题是一种个性化阅读,必须有理有据。但不要脱离文本,更不要背离主流观点作答。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政府、非遗传承人、大众、社会力量共同努力。分析材料一可知,政府需要推进立法工作,增加非遗的保护经费。分析材料二可知,非遗传承人要坚守传统文化,不可为了利益,而影响本职。也呼吁社会力量投入,加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分析材料三可知,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形式上不断创新,需要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吸引大众关注。要从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即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秋的气味 林海音 秋天来了,很自然地想起那个地方──西单牌楼。 无论从哪个方向来,到了西单牌楼,秋天,黄昏,先闻见的是街上的气味。炒栗子的香味弥漫在繁盛的行人群中,赶快朝向那熟悉的地方看去,和兰号的伙计正在门前炒栗子。和兰号是卖西点的,炒栗子也并不出名,但是因为它在街的转角上,最是扎眼,就不由得就进去买。 来一斤吧!热栗子刚炒出来,要等一等,倒在箩中筛去裹糖汁的沙子。在等待称包的时候,另有一种清香的味儿从身边飘过,原来眼前街角摆的几个水果摊子上,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全都上市了。香味多半是梨和葡萄散发出来的。沙营的葡萄,黄而透明,一撅两截,水都不流,所以有“冰糖包”的外号。京白梨,细而嫩,一点儿渣儿都没有。“鸭儿广”柔软得赛豆腐。枣是最普通的水果,郎家园是最出名的产地,于是无枣不郎家园了。老虎眼,葫芦枣,酸枣,各有各的形状和味道。“喝了蜜的柿子”要等到冬季,秋天上市的是青皮的脆柿子,脆柿子要高桩儿的才更甜。海棠红着半个脸,石榴笑得露出一排粉红色的牙齿。这些都是秋之果。 抱着一包热栗子和一些水果,从西单向宣武门走去,想着回到家里在窗前的方桌上,就着暮色中的一点光亮,家人围坐着剥食这些好吃的东西的快乐,脚步不由得加快了。身后响起了铛铛的电车声,五路车快到宣武门的终点了。过了绒线胡同,空气中又传来了烤肉的香味,是安儿胡同口儿上,那间低矮窄狭的烤肉宛上人了。 门前挂着清真的记号,他们是北平许多著名的回教馆中的一个,秋天开始,北平就是回教馆子的天下了。矮而胖的老五,在案子上切牛羊肉,他的哥哥老大,在门口招呼座儿。他的两个身体健康、眼睛明亮,充分表现出回教青年精神的儿子,在一旁帮着和学习着剔肉和切肉的技术。炙子上烟雾弥漫,使原来就不明的灯更暗了些,但是在这间低矮、烟雾的小屋里,却另有一股温暖而亲切的感觉,使人很想进去,站在炙子边举起那两根大筷子。 老五是公平的,所以给人格外亲切的感觉。它原来只是一间包子铺,供给附近居民和路过的劳动者一些羊肉包子。渐渐地,烤肉出了名,但它并不因此改变对主顾的态度。比如说,他们只有两个炙子,总共也不过能围上一二十人,但是一到黄昏,一批批的客人来了,坐也没地方坐,一时也轮不上吃,老五会告诉客人,再等二十几位,或者三十几位,那么客人就会到西单牌楼去绕个弯儿,再回来就差不多了。没有登记簿,他们却是丝毫不差地记住了先来后到的次序。没有争先,不可能插队,一切听老五的安排,他并没有因为来客是坐汽车的或是拉洋车的,而有什么区别,这就是他的公平和亲切。 一边手里切肉一边嘴里算账,是老五的本事,也是艺术。一碗肉,一碟葱,一条黄瓜,他都一一唱着钱数加上去,没有虚报,价钱公道。在那里,房子虽然狭小,却吃得舒服。老五的笑容并不多,但他给你的是诚朴的感觉,在那儿不会有吃得惹气这种事发生。 秋天在北方的故都,足以代表季节变换的气味的,就是牛羊肉的膻和炒栗子的香了!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海棠红着半个脸,石榴笑得露出一排粉红色的牙齿”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海棠和石榴人格化,形象地生动地说明北京秋果的成熟以及对人的诱惑力。 B. 北京城很大,作者只选取西单牌楼和安儿胡同口儿上的烤肉铺来写,因为这两处地方最能体现出北京的特色,是季节变换的代表。 C. 文章要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秋的气味”应该够大,但作者围绕“炒栗子的香”和“牛羊肉的膻”着笔,这样的细节写出了作者的欣喜和欲望,足以让人玩味不已。 D. 本文语言精炼,娓娓道来,本色真实,自然天成。作者笔调平实,京味儿纯正,文化底蕴厚重。 8. 下面对老五的人物形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五是一位手艺精湛的生意人,文章借助他儿子在一旁学习剔肉和切肉技术来表现老五手艺精湛,属于对老五形象的正面描写。 B. 老五烤肉出名后,没有改变对主顾的态度,也没有因为来客地位、身份的高低,而有什么区别,可以看出老五公平、亲切。 C. 老五不虚报价格,而且价钱公道,他笑容不多,但给人以诚朴的感觉。 D. 老五性格随和、诚朴。在那里,吃饭不会惹气,在那里,房子虽然狭小,却吃得舒服,也可以看出老五性格的随和、诚朴。 9. 《秋的气味》中“气味”具有哪些含义?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 【答案】7. B 8. A 9. (1)既指“西单牌楼”处栗子、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的香味,也指“安儿胡同口儿上”烤羊肉味。 (2)指家庭和睦、快乐的祥和之味。 (3)指老五的公平、亲切所带来的和谐氛围之味。 (4)借写北京秋的气味,来展现北京人和平共处的精神状态。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因为这两处地方最能体现出北京的特色,是季节变换的代表”有误。从文中来看,文章最后一段说“秋天在北方的故都,足以代表季节变换的气味的,就是牛羊肉的膻和炒栗子的香了”,可见“西单牌楼和安儿胡同口儿上的烤肉铺”这两处地方不是最能体现出北京的特色,而是最能体现出北京的秋味;也不是季节变换的代表,是季节变换的气味的代表。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A项,“正面描写”错误,是侧面描写。如“他的两个身体健康、眼睛明亮,充分表现出回教青年精神的儿子,在一旁帮着和学习着剔肉和切肉的技术”,作为生意人,他的手艺高超,待客的态度公平亲切,文中在对他进行描写的同时还借助对他两个儿子的描写进行衬托。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本标题中重要词语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题干问的是“《秋的气味》中‘气味’具有哪些含义?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这是针对文章标题设题,要求理解“气味”的含义。首先要理解“气味”的本义,即具体的味道,从文中来看,主要指““西单牌楼”处 栗子、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的香味,也是指“安儿胡同口儿上”烤羊肉味;然后要分析其内在的含义,如第四段,买完东西后,回家的途中想象家人的场景;“气味”更指老五的公平、亲切所带来的和谐的氛围之味,文章通老五他的行为、性格、品质,如“他并没有因为来客是坐汽车的或是拉洋车的,而有什么区别”,“没有虚报,价钱公道”,“房子虽然狭小,却吃得舒服”等,体现出他带来的“和谐氛围之味”。考生还可以从北京人的角度分析,“一到黄昏,一批批的客人来了,坐也没地方坐,一时也轮不上吃,老五会告诉客人,再等二十几位,或者三十几位,那么客人就会到西单牌楼去绕个弯儿,再回来就差不多了。没有登记簿,他们却是丝毫不差地记住了先来后到的次序。没有争先,不可能插队,一切听老五的安排”“在那里,房子虽然狭小,却吃得舒服”“在那儿不会有吃得惹气这种事发生”,这“气味”还指“北京人和平共处的精神状态”。解答本题,应从具体到抽象、由个体到群体,进而挖掘创作主旨。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 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11. 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 ) A. 中国古代纪年采用“干支”纪年和“年号”纪年,成化二年采用的就是“干支”纪年。 B.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C. 荀子是战国末期赵国人,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今存《荀子》,是荀子及其门人所写的。 D. 古代大夫之死为“卒”,帝王之死为“驾崩”,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 12.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地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 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设法最终予以解决;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进行了大力裁减,但是没有成功。 C. 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 韩文刚者易析,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答案】10. C 11. A 12. B 13. (1) 韩文请求提前发放三个月的军饷,户部认为有困难。 (2)从此以后才知道未以前根本没有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这时才开始。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八人”是对前面“刘瑾等”的概括,不应该断开,排除D项。 “导帝”的主语是“刘瑾等八人”,“日”前面需要断开;“辄”是连词,便、就,前面需要断开,排除A项、B项。 句意:而这时青宫原有宦官刘瑾等八人号称“八虎”,天天引诱皇帝逐狗跑马、放鹰猎兔、莺歌燕舞、沉迷角抵,不理朝政。韩文每次退朝,对同僚谈及此事,便伤心落泪。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成化二年采用的就是‘干支’纪年”错误。成化是明朝时期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的年号。起止时间为成化元年(1465年)至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共使用23年。这是“年号”纪年。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进行了大力裁减”错误。在原文中,对于“冗员渐增”的现象,韩文只是“力请裁汰”,文中并未写皇帝的答复,也没有涉及韩文“他进行了大力裁减”的行为。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请”,请求;“预发”,提前发放;“饷”,军饷;“难”,意动,以……难,认为……困难;“之”,代词,指“预发军饷三月”。(2)“然后”,从此以后,这样以后;“向”,以前;“游”,游览;“于是”,从这时(古今异义词);“始”,开始。 【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参考译文: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考中进士,授予工科给事中官职,中,出任湖广右参议。中贵人督太和山,侵吞公款。韩文竭力制止,并用余钱换万石米,用来防备赈贷灾荒。九溪土司与邻境部落因争夺土地相互攻打,韩玄前往训谕,交战双方都表示服从。过了七年,转任左参议。弘治十六年,任南京兵部尚书。此年收成不好,米价高涨。韩文请求提前发放三个月的军饷,户部认为有困难。韩文说:“救灾如救火,如有罪责,由我承担。”于是打开粮仓发放十六万石粮食,米价恢复正常。第二年任命为户部尚书。 韩文为人凝重敦厚,和蔼纯美,平时谨慎谦虚。而到面临大事,坚决果断不妥协。武宗即位,赏赐及修建皇家陵墓、完成大婚的各项费用,需要银一百八十多万两,国库无力供给。韩文请求先启用承运库,皇帝下诏不允许。韩文说:“府藏空虚,赏赐除京边军士以外,请分别给银钞,略加一些内库及内府钱。并暂时借用勋臣外戚赐庄的田税,然后下令承运库内官核实库内储积的金银,记录于簿籍,并全部取消各种不急需的开支。”按旧有规定,监局、仓库内官不能超过二三人,后来逐渐增加,有的一仓十多人,韩文竭力请求裁减冗员。淳安公主赏赐三百顷土地,又想夺取任丘百姓的田产,韩文竭力抗争才停止。主持国家经济两年,竭力遏制权贵幸臣,权贵幸臣对他深恶痛絶。而这时青宫原有宦官刘瑾等八人号称“八虎”,天天引诱皇帝逐狗跑马、放鹰猎兔、莺歌燕舞、沉迷角抵,不理朝政。韩文每次退朝,对同僚谈及此事,便伤心落泪。郎中李梦阳进言说:“您是大臣,按义当与国事休戚与共,光哭有什么用?谏官上疏弹劾这些宦官,执政大臣予以有力支持。您如果在此时率领大臣坚决抗争,除去‘八虎’也很容易的。”韩文捋须挺胸,毅然改变容色说:“好!即使事不成功,我这个年纪死也无憾了,不死不足以报效国家。”于是偕同诸大臣直接上疏皇帝,奏疏呈进,皇帝震惊哭泣不能进食。刘瑾等人非常恐惧。刘瑾特别恨韩文,天天派人探察韩文的过失。一个月后,有人把假银输入内库,于是以此作为韩文的罪状。皇帝下诏降韩文一级官职退休。刘瑾并未解恨,以遗失户籍档案定罪,逮捕韩文入钦犯监狱。几个月后才释放,罚米一千石输送到大同。不久又再次罚米,家业荡然无存。刘瑾被诛杀后,恢复原官,退休。韩文于嘉靖五年去世,时年八十六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 韦应物 试吏向嵩阳,春山踯躅①芳。腰垂新绶色,衣满旧芸香②。 乔树别时绿,客程关外长。只应传善政,日夕慰高堂。 【注】①踯躅: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山红。②芸香:书香,芸草香味能杀死书虫,读书人就把其夹在书中,时间久了书也有了这种味道。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中的“试吏”即出任官吏,表明黎六郎刚刚被任命为阳翟少府,这与颔联的“新绶”相照应。 B. “春山踯躅芳”写黎六郎赴任途中看到杜鹃花漫山遍野,于是心情极为舒畅,这是以景衬情。 C. 腰垂新绶、衣满芸香,是对黎六郎赴任时的状貌的描写,说明他并没有因为做官而忘了读书。 D. 第五句“乔树别时绿”照应了题目中的“送”字,同时写出了为黎六郎送行时的自然环境。 15.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对朋友的祝贺与赞美之情。“腰垂新绶色”写朋友新官赴任,字里行间透露出欣慰之意。对朋友的依依惜别和关杯之情。“客程关外长“对朋友路途遥远的牵挂之意。对朋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勉励之情,尾联写希望朋友有好的政绩,表明了作者的希望。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B项,“赴任途中看到杜鹃花漫山遍野,于是心情极为舒畅”,时间有误,此时正在送别,黎六郎尚未起程。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情感态度的能力。“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题步骤为:①总说全诗(诗歌的某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具体的意象、诗句进行分析。答题时要从多个角度分析,注意题目、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这首诗是作者送朋友黎六郎赴阳翟少府做官时所写的一首送别诗。因为是送别诗,应有惜别和关怀之情,又因为是送朋友去做官,应有对朋友祝贺和勉励之情,“腰垂新绶色”写朋友新官赴任,字里行间透露出欣慰之意。“客程关外长”既表达对朋友此去路途遥远的挂念之意,又表达了朋友能够担当起自己的责任,为一方百姓造福的勉励之情。尾联“只应传善政,日夕慰高堂”突出作者对友人的殷切希望。 【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 (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 (2 )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 (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课内诗歌赏析 16.下列诗句全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的一项是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②面写琴技④写琵琶女的身世。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点评:本题要了解侧面烘托的手法,其次要找到原句。 17.下列对《声声慢》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词艺术地表现了作者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 B. 词的上片写秋天里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等,是对开头的阐释与补充。 C. 词的下片写菊花“如今有谁堪摘”,表现作者因郁闷已不再为花凋谢感到惋惜。 D. 作者的生活遭遇,能让人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是本词动人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 项,“表现作者因郁闷已不再为花凋谢感到惋惜”错误。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故选C。 18.名言名句默写: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美人烘托英雄人物,表现周瑜年轻英俊、奋发有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正面描写了琵琶女在诗人再三邀请下出场时那种羞怯的表情。 (6)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答案】 (1). 万类霜天竞自由 (2). 同心而离居 (3). 忧伤以终老 (4). 半壁见海日 (5). 空中闻天鸡 (6). 小乔初嫁了 (7). 雄姿英发 (8). 千呼万唤始出来 (9). 犹抱琵琶半遮面 (10). 佛狸祠下 (11). 一片神鸦社鼓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竞”“壁”“初”“始”“佛”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第Ⅱ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毕业后他的大学同学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中。 ②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③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④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这块神奇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搭配恰当。改换门庭,意思有二:①改变出身门第,提高社会地位。②投靠新的主人或势力,以图维持发展。句中语境为改换专业,因此不能用,错因是对象错误。“刮目相看”意为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与句意不符,错因是不合语境。“涣然冰释” 涣然:流散的样子;释:消散。象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句中用为冰雪消融意,错因是望文生义。奉为圭臬:把某些言 论或事物奉为准则。正确。空谷足音:在空旷的山谷里听到的脚步声。比喻极难得的音讯或言论。正确。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书籍等多得无法计算。正确。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不文明旅游行为表现了众多游客的浮躁之气和焦虑心理,其产生原因是缺乏对旅行意义的理解、从容淡定的心态和自我约束的修养造成的。 B. 当今,网络阅读、微博阅读等多种阅读方式盛行,但这种碎片化、快餐式阅读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因而纸质书的阅读仍需要鼓励和提倡。 C. 落后的教育机制是制约我国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只有突破这一瓶颈,引入竞争机制,才能提高高校办学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D. 要认真落实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整合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完善对举报人的奖励和保护措施,减轻消费者的维权成本和举证难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A项,“其产生原因是缺乏对旅行意义的理解、从容淡定的心态和自我约束的修养造成的”结构混乱,“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 B项,“鼓励和提倡”语序不当,应是“提倡和鼓励”; D项,“减轻消费者的维权成本和举证难度”搭配不当,“减轻”改为“降低”。 故选C。 2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徐志摩诗歌艺术成就是在性灵、意象、音律三方面,这三者在他诗中实际上是不可分割地统一在一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他的诗不仅在艺术上享有较高的地位,而且给中国新诗的发展带来了某些有普遍艺术的经验,做出了其他一些诗人未能做出的贡献。 ①意象,也需要通过音乐美这个重要的方面去完成 ②性灵,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意象来体现 ③它们共同构成了徐志摩诗歌艺术的整体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这段文字的首句从“性灵、意象、音律”三个方面介绍,横线处也应与其对应,②①两句的排列符合这一要求;③句是总说,与后句紧密相连。综合分析B项正确。 故选B。 2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诗歌305首,又被称作《诗三百》。 B. 词原是配合音乐而创作的歌词,后来演化为一种诗歌体裁。《稼轩长短句》就是辛弃疾的词集。 C. 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名家并称,如“李杜”就是李白、杜甫,“小李杜”就是李商隐、杜牧,“苏辛”就是苏轼和辛弃疾。 D. “元白”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两员主将元稹、白居易的合称。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是对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优秀传统的继承。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是对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优秀传统的继承”错误。应该是“现实主义”。“为时而著”的“时”,即时代之意也。对于读书人而言,它意味着自己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一方面是反映时事,另一方面是为现实而作。故选D。 23.从下列两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个,根据要求写作。 (1)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11月23日,27岁的清华大学博士后万蕊雪荣获2018年度全球青年科学家大奖。万蕊雪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时,就定下了做科研的初心,读大三时她了解到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院士的研究方向和实验室,就鼓起勇气给施老师发邮件,争取到了去施老师的实验室做毕业论文研究的机会,毕业后在清华大学读博。读博期间在老师和学长指导下万蕊雪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在研究中她不怕失败,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最终在RNA剪接体研究方面取得了世界认可的成果。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的哪些感悟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请把“陪伴我成长的——”补充完整,然后以之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自定立意;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答案】纵白云苍狗,初心依旧 一条路如何走是抵达?一种智慧如何做是圆满?可人们从未问过为什么要抵达,为什么要圆满。时代幻变,白云苍狗,若能不忘初心,才会拥有前进的方向,才不会褪去真正的自我。 时年27岁的万蕊雪荣获2018年度全球青年科学家大奖,一路走来,荆棘遍地,唯有初心始终,方可步步生莲,终放葳蕤。 时代浮躁不安,人们的灵魂如暑天的蒸蒸热浪不得安适,而坚守初心正如潇潇大浪,卷卷波涛。一项数据表明,播放量超过百万的知识短视频平均时长3分钟48秒,一旦超过四分钟,这颗诱人的知识胶囊便会咂摸出一丝苦味,我们的好奇心如此强炽,而耐烦心已成为强弩之末了吗?而薛兆丰,一位经济学博士,却坚守本心,传播知识;他是《奇葩说》第五季的导师,正如高晓松所说:“薛教授初心未变,在传播知识这条路上,他从未缺席。” 初心依旧,拥一身薄薄心壁。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先生曾言:“心壁的厚度决定灵魂的高度,孩子心壁最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汲汲于名利;但音乐家不同,只有拥有薄薄心壁才能有所创作。”盛先生慕名到世界多地义演,创立多个慈善基金会,始终未忘初心。诚然,环境不如人愿,或许世俗会遮蔽你的视线,但朱光潜先生说,要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不正是指初心吗? 初心依旧,发一言掷地有声。苏老师是一名普通大学教授,面对学生抱有“三年血战,享受一生”的态度而不刻苦,甚至抄袭的境况,他说:“凡抄袭者,一经查实,不问考勤,皆黜落,以儆效尤。”或许拥有初心而不畏“水课”遮羞布的他才是新时代当之无愧的精英教师吧。 初心依旧,守一岛终生无悔。一座岛,两个人,三生不弃!王继才夫妇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被国家派往南海一岛上巡视,整整三十七年,多少次回到大陆的机会被王继才白白放弃,他说:“人活一世,如草生一秋,党派我巡查此岛,那这辈子,这岛都不会出问题。”是初心令王继才有这样的坚守。 同为青春芳华,万蕊雪不忘科研初心,携手施一公,纵有艰难险阻已成盛果。 纵千古,横八荒,如白云,似苍狗,时代浮躁,人心妄动;您亦可掸去一身尘埃, 呷上一口清茶,于无人处,查问自己: 初心几何? 陪伴我成长的老先生 “却说张飞横刀立马怒目圆睁,好家伙,‘哇呀呀呀--’” 上次听评书,大抵是在一个停电的夏夜了。那时烛火跳动,夜幕如丝,老先生还健在,手机里传出不知他何时录制的略沙哑的声音。我和爸爸守着温柔的黑暗,却努力睁大眼睛,眼前一副壮阔画卷--金戈铁马,刀光剑影,侠肝义胆,家国情怀……那是永远不会终结的悠长绵远的甜蜜回忆。 老先生的声音太过深刻地镌在我的脑海里,以致于我虽知他是个老人却忘了他的年岁,以致于我在电视上终于看到他的名字被细长、细小却又坚不可摧的白色框框起时,老先生,就这样……走了? 他是一个符号,是一种象征,是一段岁月,是一卷历史啊--可他,也会和世界上所有所有人一样,不可避免地老去啊。我忘记了,他早已白发苍苍,早已疾病缠身,早已……讲不动了啊。 老先生。单田芳老先生。 陪我十四年成长的老先生。 知道他每天早上四点钟就起床为录制评书做准备,我便想向他学习,现在做一个勤奋学习的人,将来做一个爱岗敬业的人。知道他为了传播传统文化带病给小学的孩子们讲评书,我便想向他看齐,对传统文化有了不可抑制的近乎痴迷的热爱。听到他口中的英雄人物,我便情不自禁地热血沸腾。听到他口中的奸诈小人,我便难以控制地义愤填膺。他的故事明我是非,教我善恶,喻我以理,晓我以情。 老先生。单田芳老先生。 陪我十四年成长的老先生啊。 初三生活紧张枯燥,学校没有食堂,父母就天天给我送饭。冬日坐在车里,总与他沙哑却温暖的声音在饭桌的热气氤氲里响荡,荡得生活多彩,日子有味。那是一副调味剂:那听书的时候,是我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那温暖的记忆,是生命中至上的珍宝。 老先生啊。单田芳老先生。 陪我十四年成长的老先生啊。 一方小小讲台,老先生一站,站成了大好河山千般风景万种风情,一面薄薄纸页,老先生一讲,讲成了广阔人间江湖梦近侠义尚存。他的声音总是暖的,暖透了心田;他的声音总是哑的,哑尽了沧桑,是几代人不可磨灭的文化记忆,是我童年美好时光的见证。 “一身青袍走南北,再无先生解下回。”一字一字地咬得直泛泪光。又是一个冬日,想起老先生,竟不知所云。悲念至此,不知老先生在天可笑余否? 走好,陪我成长的老先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人生,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材料主要讲27岁的清华大学博士后万蕊雪荣获2018年度全球青年科学家大奖。本科就定下了做科研的初心,读博期间在老师和学长指导下万蕊雪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在研究中她不怕失败,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这则作文题首先非常契合高中学生的阶段特点,给予了学生选择的自由和写作的空间。题一虽然比较适合写作议论文,但是没有审题难度,同时,这是一则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的材料,学生可以围绕多个立意展开写作,学生也有话可说。 参考立意:名师出高徒;不忘初心,坚持到底;平台对人的成长成功重要;机会是自己争取来的;不畏失败,愈挫愈勇;成功需要确立并坚持正确的方向。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确定主题“在挫折中愈挫愈勇”。开头可以用一些精彩的语句,如“人生路上,坎坎坷坷,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只有在挫折中奋进,在挫折中坚持,一个人才能真正的成长”等。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事例阐述,如考试的失败,登山的经历等,引发自己的思考。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如“人生路上,坎坎坷坷。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只有坚持不懈的奋进,努力奋斗,才能取得成功。也只有在挫折中愈挫愈勇,我们才能真正的成长”。 【素材】伟大的作家曹雪芹,早年遭遇家庭的变故,生活陷入困窘,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可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他创作了不朽的巨作《红楼梦》,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许多。但是说明的只是一个道理,就是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让他经受失败与磨难。坚持过去了,也就成功了。平庸的人各有各的平庸,但成功的人肯定会傲视一切的挫折。就象爱迪生,曹雪芹,孙中山……历史已成过去,留给后人的却是不尽的思考。 当今之世,正逢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愿我们广大的青少年要像前人一样,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失败中找原因,愈挫愈勇。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添砖加瓦。 处于学习阶段的我们,初心肯定是为了读好书而学习,可是有些人为了贪图享乐,把心思放在了玩上,不为学习,为了一时的轻松而浪费了青春,最终迷失了自我,随波逐流。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坚持自己的目标。 天文学家哥白尼为了坚持自己提出的日心说,不顾一切代价,最终被教徒活活烧死,哥白尼为宇宙的奥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正是以日心说为基础才有了之后一系列的发现,哥白尼坚持了自己的目标,不忘初心,不被教徒的利益所迷惑,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被世人永远铭记,假如哥白尼怕死而放弃了研究,那么宇宙的种种秘密或许还会再晚那么几十年才被人们解开。 钱学森曾经说过:“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诚如斯言,我们需要坚持自己的初心,坚持自己的目标,那么相信自己,你很快就会有成果的。不坚持目标就犹如船只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犹如沙漠中无水的人;犹如汽车没有轮胎,始终前进不了。 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每天坚持摆手,第二天每个弟子都会做到,而到了第100天却只有一个弟子做到了,那位弟子后来成为了大哲学家,他的名字是——柏拉图。由此可见,坚持目标对一个人来说有多么的重要,目标对人的激励是十分巨大的,倘若没有坚持目标,那就只能碌碌无为,最终安慰自己平凡可贵了。 不忘记记最初的梦想,坚持自己的目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我相信终有一天会收获累累,获得成功的。 第二题 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①确定文章体裁;②划定取材范围;③掌握写作重点。 审题: 请把“陪伴我成长的 ”补充完整,材料二则契合了必修一二课本对学生的要求——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同时,补写式的作文也给了学生宽泛的联想和思考空间,便于学生调动积累,灵活选材。其次,也非常体现这次的命题目的——既体现高考题型,又贴近课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着别人的关怀,首先是父母,其次是师长,还有同伴甚至社会人士,这就是“伴”的意思。成长是一条道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人的“相伴”,很多情感的“相伴”。题意明确了,那么文章就好写了。可以从三个方面(父母时时关爱、师长日日教诲、同学随时帮助)各选一事例,写母爱、师情、友情对自己成长的影响,也可以就其中一个方面重点写一两件事,点面结合,说明它们在时刻陪伴着我走成长之路。所要注意的是,文题要突出“伴”的事物,语言要生动,含义要丰富,文章中在叙事写人时,要适当地抒情,赞美这些美好的“相伴”。本作文不难写,可选的角度比较多,生活中的材料比较多。学生们写作文在叙事上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只注意把事件“叙完”,而不注意“叙好”,这个“好”,不仅是指语言要生动,还指方法上的巧妙运用,比如叙一件事,不足以说明一段生活的状况,多叙几件又比较麻烦,所以就要采用详略结合的写作,叙写一件事以后,再“推导”一下,再“引申”一下,再“联想”一下,把事件的“点”引到生活的“面”上去,这样文章的内容就丰富了,意义就深刻了,文章就写“好”了。题目二的区分重在选材选角度,角度小而新为上乘之作,如陪伴我成长的青石小路,淡淡墨香,半亩方塘等,看题即令人上眼;选材多集中在亲情、诗书、友情等,但角度决定了高度,品味决定了境界。例如,写父爱却从反面着笔,欲扬先抑,结尾反转,构思巧妙,可谓上乘之作。 参考立意:伴我成长的那个人;陪伴我成长的银杏树;成长的陪伴;陪伴的重要性;亲情的陪伴,助我成长等。 行文结构:确定标题《陪伴我成长的诚信》。开头可以写“诚信”的名言或精彩语句,如“人而无信,不知其所也”“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诚实守信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无数中国人的立身之本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然后可以写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如曾参杀猪取信的故事,宋庆龄小时侯的故事等,引发自己的思考。最后可以写自己的做法或感悟等,如“咱们现在要从小做到诚实守信,不说谎。拥有诚信,你的世界会无限美好,精彩”“在人生之路上,我一定要带着诚信上路,踏出一路风光”。 素材: 在宋庆龄小的时候,一天早晨,一家人正准备去李伯伯家做客。突然,她告诉父母:“我和小珍约好,今天上午我要教她叠纸花,我不去李伯伯家了。”爸爸说:“以后再教吧!明天再和她解释一下,再说,李伯伯家有你喜欢的鸽子,你不去会后悔的!”“不会。”宋庆龄想了想,说:“你们去吧,我在家等她,我不能失信。”妈妈想了想,说:“就按她的意思吧!有句话说:‘言必信,行必果’。一个有道德的人要讲信用,不能自食其言。”就这样,宋庆龄一个人在家等小珍。11点了,小珍还没来,宋庆龄十分失望。中午,父母回来了,听宋庆龄说小珍没来,爸爸说:“唉!要知道她不来,就不等她了。” 宋庆龄却说:“不。没有来,我也要等。虽然没有等到,但我心里很坦然。”宋庆龄就是这样,从幼年起,终身都要求自己恪守信用,决不自食其言。 意大利的薄伽丘说过: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光是值得特别推崇,而且值得永远赞扬。他是慷慨和荣誉的母亲,是感情和仁慈的姐妹,是憎恨贪婪的死敌。它时刻准备舍己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是啊,友谊就是一种如此神圣、如此伟大的情感。 友谊是如此纯洁,如此的神圣,如此的没有瑕疵,带给我无穷的欢乐。 世上最棒的演绎家是妈妈,而世上最为动人的,是陪伴我成长的那首童谣——《虫儿飞》。无论是岁月的摩擦,或是时光的洪流,都冲刷不了我对这首童谣的热爱。 【点睛】(1)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2)半命题作文要求补填的内容往往是写作的中心内容。在完成补题的同时实际上也就是确定了写作的素材或明确了写作的中心。在拟题时,首先必须进行选材上的思考,然后根据所选材料再去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要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注意题目所提供的选择范围和提示的情境,抓住关键信息,充分吸取其中的有用信息:或有关文章体裁,或暗示作文中心、感情,或框定了选材范围,或明确了填词拟题的要求。半命题作文在调动学生生活储存方面,为同学们作文提供了方便、自由。所以作文时要考虑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要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选择最真实、最有个性的材料,并据此确定自己在题目中要补填的词语或短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