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西藏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西藏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西藏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 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 C. 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时,反应吸热,ΔH>0‎ D. 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无关 ‎【答案】C ‎【解析】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发生能量变化,A错误;B、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时,反应为放热反应,B错误;C、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时,反应吸热,ΔH>0,C正确;D、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有关系,D错误,答案选C。‎ ‎2. 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ΔH为“-”时,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 等量H2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H2O(g)与生成H2O(1)放出的能量相同 C. 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无关 D.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答案】D ‎【解析】A.△H<0为放热反应,则当△H为负值时,表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B.等量H2在O2中完全燃烧,由于气态水能量大于液态水,则生成H2O(g)与生成H2O(1)放出的能量不相同,故B错误;C.反应热(△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则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具有的能量有关,故C错误;D.反应热的大小取决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与过程无关,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故D正确;故选D。‎ ‎3. 已知:H2O(g)═H2O(l)△H1=﹣Q1kJ•mol﹣1(Q1>0)‎ C2H5OH(g)═C2H5OH(l)△H2=﹣Q2kJ•mol﹣1(Q2>0)‎ C2H5OH(g)+3O2(g)═2CO2(g)+3H2O(g)△H3=﹣Q3kJ•mol﹣1(Q3>0)‎ 依据盖斯定律,若使23g液态乙醇完全燃烧并恢复至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单位:kJ)( )‎ A. Q1+Q2+Q3 B. 0.5(Q1+Q2+Q3)‎ C. 0.5Q1﹣1.5Q2+0.5Q3 D. 1.5Q1﹣0.5Q2+0.5Q3‎ ‎【答案】D ‎【解析】已知:‎ ‎①H2O(g)═H2O(l)△H1=﹣Q1kJ•mol﹣1(Q1>0)‎ ‎②C2H5OH(g)═C2H5OH(l)△H2=﹣Q2kJ•mol﹣1(Q2>0)‎ ‎③C2H5OH(g)+3O2(g)═2CO2(g)+3H2O(g)△H3=﹣Q3kJ•mol﹣1(Q3>0)‎ 依据盖斯定律可知③-②+①×3即得到热化学方程式C2H5OH(l)+3O2(g)═2CO2(g)+3H2O(l)△H=(﹣Q3+Q2-3Q1)kJ•mol﹣1,23g乙醇的物质的量是23g÷46g/mol=0.5mol,因此若使23g液态乙醇完全燃烧并恢复至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0.5mol×(Q3-Q2+3Q1)kJ•mol﹣1=(1.5Q1﹣0.5Q2+0.5Q3)kJ,答案选D。‎ ‎4. “美丽中国”是十八大提出的重大课题,她突出了生态文明,重点是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 A. 推广“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B. 开发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C. 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 D. 关停化工企业,消除污染源头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推广“低碳经济”,节约化石能源,合理的开发新能源,推广清洁能源,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故A正确;B.开发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洁净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主题,故B不选;C.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主题,故C不选;D.关停化工企业,不符合经济发生的需求,属于消极做法,故D选;答案为D。‎ 考点:考查环境保护 ‎5. 25℃、101 kPa下,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H2(g)+O2(g) == 2H2O(1) △H= ―285.8kJ/mol B. 2H2(g)+ O2(g) == 2H2O(1) △H= +571.6 kJ/mol C. 2H2(g)+O2(g) == 2H2O(g) △H= ―571.6 kJ/mol D. H2(g)+1/2O2(g) == H2O(1) △H= ―285.8kJ/mol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放出热量说明反应热△H<0,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说明消耗1molH2,放出285.8 kJ·mol-1,故选项D正确。‎ 考点:考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6. 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H =+131.3kJ/mol表示( )‎ A. 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 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 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 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 ‎【答案】C ‎ ‎ 考点:考查热化学方程式意义 ‎7. 下列能正确表示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过程中能量变化的示意图是(  )‎ ‎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氢气与氯气反应是放热反应,图中反应为吸热反应,A错误;B、氢气与氯气反应是放热反应,B正确;C、断键需要吸收能量,成键需要放出能量,C错误;D、断键需要吸收能量,成键需要放出能量,D错误。答案选B。‎ 考点:反应热 ‎8.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B. 100 mL 2 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C. 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的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D. 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答案】D ‎【解析】A.浓硫酸和Fe发生钝化现象且二者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和铁片制取氢气,应该用适当提高稀硫酸浓度来加快反应速率,故A错误;‎ B.加入适量氯化钠溶液,氢离子浓度减小,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个数减小,所以反应速率降低,故B错误;‎ C.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所以反应速率加快,故C错误;‎ D.该反应方程式为2NO+2CO⇌N2+2CO2,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减小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个数,所以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故D正确;‎ ‎9. 将2 mol SO2和1 mol O2充入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下列物理量不再改变时,并不能说明化学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混合气体的密度 B. 混合气体的压强 C. 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D.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密度=总质量÷体积,总质量不变,体积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故A选;B.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等,故容器总压强不随时间改变可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故B不选;C.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可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故C不选;D.平均分子量=总质量÷总物质的量,总质量不变,总物质的量会变,故反应混合气平均分子量不再改变不可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故D不选,故选A。‎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10. 在高温下,反应2HBr(g) H2(g)+Br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达到平衡时,要使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且使Br2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可采取的方法是(  )‎ A. 减小压强 B. 缩小体积 C. 升高温度 D. 增大氢气浓度 ‎【答案】B ‎【解析】A、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浓度减小,颜色变浅,A错误;B、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缩小体积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Br2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但浓度增大,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B正确;C、正反应吸热,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Br2的百分含量升高,C错误;D、增大氢气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Br2的百分含量升高,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明确反应的特点以及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变化规律是解答的关键,注意混合气体的颜色深浅只与气体的浓度大小有关系,与平衡移动方向没有关系,不要把二者混为一谈。‎ ‎11. 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 2SO3(g) ΔH<0。下列各图表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 A. 图Ⅰ表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B. 图Ⅱ表示t0时刻使用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 图Ⅲ表示t0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 图Ⅳ中a、b、c三点中只有b点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图Ⅰ中乙到达平衡时间较短,乙的温度较高,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SO3的转化率减小,乙的温度较高,故A错误;B.图Ⅱ在t0时刻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仍相等,平衡不发生移动,应是加入催化剂的原因,故B正确;C.增大反应物的浓度瞬间,正反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之后逐渐增大,图Ⅲ改变条件瞬间,正、逆速率都增大,正反应速率增大较大,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应是增大压强的原因,故C错误;D.曲线表示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曲线上各点都是平衡点,故D错误。故选B。‎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的综合应用 ‎【名师点睛】‎ ‎1.分析反应速度图像:‎ ‎(1)看起点:分清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减小的是反应物,浓度增大的是生成物,生成物多数以原 点为起点。 ‎ ‎(2)看变化趋势:分清正反应和逆反应,分清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时,△V吸热>△V 放热。 ‎ ‎(3)看终点:分清消耗浓度和增生浓度。反应物的消耗浓度与生成物的增生浓度之比等于反应方程 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 ‎(4)对于时间—速度图像,看清曲线是连续的,还是跳跃的。分清“渐变”和“突变”、“大变”和 ‎“小变”。比如增大反应物浓度V正突变,V逆渐变;升高温度,V吸热大增,V放热小增;使 用催化剂,V正和V逆同等程度突变。 ‎ ‎2.化学平衡图像问题的解答方法: ‎ ‎(1)三步分析法:一看反应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二看△V正 、△V逆的相对大小;三看化学平 衡移动的方向。‎ ‎(2)四要素分析法:看曲线的起点;看曲线的变化趋势;看曲线的转折点;看曲线的终点。‎ ‎(3)先拐先平:对于可逆反应mA(g) + nB(g)pC(g) + qD(g) ,比如在转化率—时间—压强曲线 中,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它所代表的压强大,如果这时转化率也高,则反应中 m+n>p+q,若转化率降低,则表示m+n<p+q。‎ ‎(4)定一议二: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12. 在A(g)+ 2B(g)3C(g)的反应中,经2秒后C的浓度增加0.6 mol/L,则用B浓度的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是( )‎ A. 0.1‎‎ mol·L-1`s-1 B. 0.2 mol·L-1`s-1 C. 0.3 mol·L-1`s-1 D. 0.4mol·L-1`s-1‎ ‎【答案】B ‎【解析】经2秒后C的浓度增加0.6 mol/L,则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B的浓度是0.4mol/L ‎,因此用B浓度的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mol/L÷2s=0.2 mol·L-1·s-1,答案选B。‎ ‎13. 可逆反应2A+3B2C+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分别是 ‎① v (A)=0.5mol/ (L·min) ② v (B)=0.6mol/ (L·min)‎ ‎③ v (C)=0.35mol/ (L·min) ④ v (D)=0.4mol/ (L·min)‎ 则该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解析】如果都用物质B表示反应速率,则根据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①~④中的反应速率分别是[mol/(L·min)]0.75、0.6、0.525、1.2,所以反应速率最快的选项④,答案选D。‎ 点睛: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所以比较反应速率快慢时,应该根据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先换算成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然后才能直接比较速率数值。‎ ‎14. 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 A. 抗氧化剂 B. 调味剂 C. 着色剂 D. 增稠剂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抗氧化剂能减少食品与氧气的接触,延缓氧化的反应速率,A项正确;B.调味剂是为了增加食 品的味道,与速率无关,B项错误;C.着色剂是为了给食品添加某种颜色,与速率无关,C项错误;D.增稠剂是改变物质的浓度,与速率无关,D项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食品添加剂。‎ ‎15. 下列生产、生活等实际应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 + 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 合成氨工业中使用铁触媒做催化剂 C. 合成NH3反应,为提高NH3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低温度的措施 D. 对2HI(g)H2(g)+I2(g),保持容器体积不变,通入氢气可使平衡体系颜色变浅 ‎【答案】B ‎【解析】略 二 填空题(共55分)‎ ‎16. 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 mol N2(气态)与适量H2(气态)起反应,生成NH3(气态)放出92.2 kJ的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 ‎(2)1 mol N2(气态)与适量O2(气态)起反应,生成NO(气态)需吸收68 kJ的热量__________________。‎ ‎(3)1 mol Cu(固态)与适量O2(气态)起反应,生成CuO(固态)放出157 kJ的热量_____________。‎ ‎(4)1 mol C(固态)与适量H2O(气态)起反应,生成CO(气态)和H2(气态),需要吸收131.3 kJ的热量________。‎ ‎(5)卫星发射时可用肼(N2H4)为燃料,1 mol N2H4(气态)在O2(气态)中燃烧,生成N2(气态)和H2O(气态),放出534 kJ的热量_______。‎ ‎【答案】 (1). N2(g)+3H2(g)===2NH3(g) ΔH=-92.2 kJ/mol (2). N2(g)+O2(g)===2NO(g) ΔH=+68 kJ/mol (3). Cu(s)+O2(g)===CuO(s) ΔH=-157 kJ/mol (4). C(s)+H2O(g)===CO(g)+H2(g) ΔH=+131.3 kJ/mol (5). N2H4(g)+O2(g)===N2(g)+2H2O(g) ΔH=-534 kJ/mol ‎【解析】(1)1molN2(气态)与适量H2(气态)起反应,生成NH3(气态)放出92.2 kJ的热量,因此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ΔH=-92.2 kJ/mol;(2)1 mol N2(气态)与适量O2(气态)起反应,生成NO(气态)需吸收68 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O2(g)===2NO(g) ΔH=+68 kJ/mol;(3)1 molCu(固态)与适量O2(气态)起反应,生成CuO(固态)放出157 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1/2O2(g)===CuO(s) ΔH=-157 kJ/mol;(4)1 molC(固态)与适量H2O(气态)起反应,生成CO(气态)和H2(气态),需要吸收131.3 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H2O(g)===CO(g)+H2(g) ΔH=+131.3 kJ/mol;(5)卫星发射时可用肼(N2H4)为燃料,1 molN2H4(气态)在O2(气态)中燃烧,生成N2(气态)和H2O(气态),放出534 kJ的热量,因此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g)+O2(g)===N2(g)+2H2O(g) ΔH=-534 kJ/mol。‎ ‎17.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 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t ℃‎ ‎700‎ ‎800‎ ‎830‎ ‎1 000‎ ‎1 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某温度下,各物质的平衡浓度符合下式:3c(CO2)·c(H2)=5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_____。‎ ‎(4)若830 ℃时,向容器中充入1 mol CO、5 mol H2O,反应达到平衡后,其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1.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830 ℃时,容器中的反应已达到平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容器的体积。平衡____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6)若1 200 ℃时,在某时刻平衡体系中CO2、H2、CO、H2O的浓度分别为2 mol·L-1、2 mol·L-1、4 mol·L-1、4 mol·L-1,则此时上述反应的平衡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填“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移动”)。‎ ‎【答案】 (1). (2). 吸热 (3). 700 ℃ (4). 等于 (5). 不 (6). 逆反应方向 ‎【解析】(1)化学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和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因此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平衡常数逐渐增大,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所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3)某温度下,各物质的平衡浓度符合3c(CO2)·c(H2)=5c(CO)·c(H2O),则此时浓度熵是[c(CO)·c(H2O)]/[c(CO2)·c(H2)]=0.6,所以此时的温度为700℃。(4)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系,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则反应达到平衡后,其化学平衡常数K等于1.0。(5)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容器的体积,平衡不移动。(6)若1 200 ℃时,在某时刻平衡体系中CO2、H2、CO、H2O的浓度分别为2 mol·L-1、2 mol·L-1、4 mol·L-1、4 mol·L-1,则此时浓度熵是[c(CO)·c(H2O)]/[c(CO2)·c(H2)]=4>2.6,所以上述反应的平衡移动方向为逆反应方向。‎ ‎18. 在一定条件下,xA+yBzC的反应达到平衡。‎ ‎(1)已知A、B、C都是气体,在减压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x、y、z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C是气体,且x+y=z ‎,在增大压强时,如果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一定向_____________移动;‎ ‎(3)已知B、C是气体,当其他条件不变,增大A的物质的量时,平衡不发生移动,则A是_____________态物质。‎ ‎(4)若加热后C的质量分数减少,则正反应是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答案】 (1). x+y>z (2). 逆反应方向 (3). 固态或液态 (4). 放热 ‎【解析】(1)已知A、B、C都是气体,在减压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这说明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则x、y、z之间的关系是x+y>z;(2)已知C是气体,且x+y=z,在增大压强时,如果平衡发生移动,这说明A和B一定不能都是气态,则平衡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3)已知B、C是气体,当其他条件不变,增大A的物质的量时,平衡不发生移动,则A是固态或液态物质。(4)若加热后C的质量分数减少,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19. 汽车尾气里含有NO气体是由于内燃机燃烧的高温引起氮气和氧气反应所致:N2(g)+O2(g)2NO(g) ΔH>0。已知该反应在2 404 ℃时,平衡常数K=64×10-4。请回答:‎ ‎(1)某温度下,向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N2和O2各1 mol,5分钟后O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则N2的反应速率为___。 ‎ ‎(2)假定该反应是在恒容条件下进行,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___(填字母序号)。 ‎ A.消耗1 mol N2同时生成1 mol O2‎ B.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2v正(N2)=v逆(NO) ‎ ‎(3)将N2、O2的混合气体充入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下列变化趋势正确的是__(填字母序号)。 ‎ ‎(4)向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N2和O2,达到平衡状态后再向其中充入一定量NO,重新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与原平衡状态相比,此时平衡混合气体中NO的体积分数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5)该温度下,某时刻测得容器内N2、O2、NO的浓度分别为2.5×10-1 mol·L-1、4.0×10-2‎ ‎ mol·L-1和3.0×10-3 mol·L-1,此时反应________________(填“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或“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0.05 mol·L-1s-1 (2). AD (3). AC (4). 不变 (5). 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6). 根据计算得浓度商Qc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