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后作业专题8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8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年秋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后作业专题8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8

‎ 8.3 打破隔离的坚冰 ‎[学业达标]‎ ‎1.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发展的因素有(  )‎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 ②第三次科技革命 ③两次世界大战 ④垄断资本主义形成 ⑤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A.①②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⑤‎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称为“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的是(  )‎ A.罗曼·罗兰 B.海明威 C.德莱塞 D.泰戈尔 ‎3.海明威是20世纪中期美国文学的杰出代表。他娴熟地运用一种叫“冰山原则”的创作手法,通过描写人与自然的艰苦搏斗,表现当时的社会现实并蕴含作者对人生的态度。这种创作手法典型地表现在(  )‎ A.《太阳照样升起》 B.《永别了,武器》‎ C.《老人与海》 D.《丧钟为谁而鸣》‎ ‎4.20世纪印度文学巨匠泰戈尔的长篇小说《戈拉》和中国文学革命的巨匠鲁迅的《呐喊》均引起很大的社会轰动,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 A.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B.描写了本国近代社会的演变和发展 C.反映了当时下层人民的精神面貌 D.其作品均被编成剧本搬上了荧幕 ‎5.“他忠实地立足于日本的古典文学,维护并继承了纯粹的日本传统的文学模式。”‎ 这则196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评价的应是(  )‎ A.泰戈尔 B.川端康成 C.鲁迅 D.高尔基 ‎6.被列宁称赞为“一本非常及时的书”,奠定了社会主义现实文学基础的作品是(  )‎ A.《母亲》 B.《狂人日记》‎ C.《童年》 D.《在人间》‎ ‎7.1892~1894年期间,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创作了交响诗音乐《牧神午后》。这一音乐作品(  )‎ A.标志着印象派艺术的诞生 B.是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作 C.确立了印象派音乐的地位 D.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8.艺术大师吴冠中回忆他少年时期听到人们对欧洲某画派的评价是“远看西洋画,近看鬼打架”。这里评价的画派是(  )‎ A.浪漫主义 B.印象派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9.评论家沃赛尔认为布拉克的作品“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以下作品风格与之最为相近的是(  )‎ A.《少女肖像》 B.《日出·印象》‎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向日葵》‎ ‎10.毕加索以反传统绘画技法完成的肖像画(见右图)的特点是(  )‎ A.画中有诗,歌颂伟人 B.色彩艳丽,光彩照人 C.真实反映人物形象 D.视觉异常,有支离破碎之感 ‎[能力提升]‎ ‎11.在《午后之死》《老人与海》等作品中,作者把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从中可见作者认为文学应该(  )‎ A.在表现社会现实中蕴含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B.以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侧面彻底检视社会 C.以嘲讽的态度展示对社会的批判和不满 D.揭露社会黑暗并对之进行深入剖析和批判 ‎12.1913年,印度泰戈尔的《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说明当时世界文学发展的特点是(  )‎ A.东方文学开始赶超西方 B.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流 C.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东方文化得到世界的承认 D.现代主义文学成为主流 ‎13.欧·亨利是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善于描写小人物的不幸命运,揭示资本主义的不平等与虚伪;还以准确的细节描写,制造与再现气氛,特别是大都会夜生活的气氛。下列作品与欧·亨利的创作艺术风格有相同之处的是(  )‎ A             B C             D ‎14.“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 A.“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 B.“光是画中的主角”‎ C.“如实地表现我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和思想面貌”‎ D.“我不爱理性的绘画”‎ ‎15.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就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某种艺术是和某种时代精神同时出现,同时消亡的。”下图作品表达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是(  )‎ A.人文主义对文学艺术的深远影响 B.工业革命后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C.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矛盾激化 D.法西斯暴行遭到了国际舆论谴责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泰戈尔 材料二 从19世纪中叶起,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上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与交流着。‎ ‎(1)指出材料一中《老人与海》的创作风格及泰戈尔的文学地位。‎ ‎ ‎ ‎ ‎ ‎ ‎ ‎ ‎ ‎ ‎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促使两个时期文化交流加速的原因。‎ ‎ ‎ ‎ ‎ ‎(3)面对19世纪中期以来的世界文化交流,有人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等国的文化侵略,应该抵制;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被侵略国家应当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发展本国文化。你认为哪种说法更合理?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 ‎ ‎ ‎ ‎ ‎ ‎ ‎ ‎ ‎ 答案精析 ‎1.B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三次科技革命不符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间段,与题干强调的时间不相符。]‎ ‎2.A [本题考查罗曼·罗兰在世界文学史中的地位。]‎ ‎3.C [A、B、D三项都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反战情绪,而《老人与海》则采用“冰山原则”的创作手法。]‎ ‎4.A [泰戈尔是印度近现代文学的光辉代表,为印度现代民族主义奠定了基础。其代表作《戈拉》塑造了爱国的印度民族主义知识分子形象。泰戈尔是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作家。鲁迅是中国文学革命的巨匠,他的《呐喊》,唤起国人斗争的勇气,昭示着中国新文学时代的到来。故应选A。]‎ ‎5.B [从材料中“日本”“诺贝尔文学奖”等信息可知B项正确。A、C、D三项都与日本文学无关。]‎ ‎6.A [高尔基的名作《母亲》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自觉为社会主义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被公认为社会主义现实文学的奠基之作,受到列宁的赞誉,故选A项。]‎ ‎7.C [《牧神午后》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是在印象派绘画的影响下诞生的,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与印象派绘画相关;B项与勋伯格的作品有关;D项是贝多芬的音乐贡献。]‎ ‎8.D [“鬼打架”即以抽象的几何图形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说明了现代绘画艺术的特征,属于现代主义画派的特点。]‎ ‎9.A [“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体现了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格,只有A项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 ‎10.D [根据所学,立体派运用一种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以表示物体的几何空间,由于画面破坏了人的正常视觉,所以会有支离破碎的感觉,故本题选D项。]‎ ‎11.A [《午后之死》《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其创作手法带有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B项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C项是美国“黑色幽默”文学流派的特征;D项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故选A项。]‎ ‎12.C [泰戈尔是东方文学大师,诺贝尔文学奖是西方设立的文学奖项,泰戈尔用英文写作并获得该奖项说明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13.B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现代主义作品,法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现实主义作品,高尔基的《母亲》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故选B项。]‎ ‎14.A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20世纪初期,有些画家反对传统模拟自然的手法,他们将自然事物分解为几何切面,把前后左右在画面上交错、重叠,来表现物体的结构,这就是立体派。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15.D [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通过一系列变形的图案组合,控诉了法西斯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的罪行。故选D项。]‎ ‎16.(1)《老人与海》是现代主义风格。‎ 泰戈尔是印度近代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也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 ‎20世纪50年代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 ‎(3)第二种说法。看法:资本主义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被侵略国家要辩证地看待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交流中充实和发展自己。‎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