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主题四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中西方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主题四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中西方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学案

主题四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中西方思想的交流与碰撞 ‎[主干链接]‎ ‎(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2)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形成发展演变的地位、特点及特征。‎ ‎(3)近代儒学地位的变化及当代儒学的现代价值。‎ ‎(4)明清之际科技东传与儒学思想对启蒙运动的影响。‎ ‎(5)近代中国中西思想文化的交流(新思潮萌发、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传播等)。‎ ‎(6)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兴起与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拓展延伸]‎ ‎1.儒学思想古今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 ‎(1)儒家在古代社会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 ‎①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在根本上都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 ‎②儒家思想强调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自我更新。‎ ‎(2)儒家近代以来逐渐边缘化的原因 ‎①儒家属于农业社会的产物,它所反映的是古典精神,是农民意识。因此,在以工业文明为追求的现代化时期,儒家只能退居边缘。‎ ‎②现代民主政治和科学精神的传播及广泛的认同。‎ ‎(3)儒家逐渐现代化的原因 ‎①儒家在建设现代化社会的今天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换言之,儒家是可以和现代社会相融的。‎ ‎②从历史上看,儒家曾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进行自我更新,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③可以用儒家价值理想的合理成分去化解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如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极端个人主义等。 ‎ ‎2.对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整体认识 ‎(1)中国近代社会思潮演进的四大特点 ‎①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救亡与启蒙相结合。‎ ‎②以向西方学习为主,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主流。‎ ‎③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的逐渐深入,中国社会对西方文化制度经历由抗拒、排斥到逐渐接受,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过程。‎ ‎④每一次的探索都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并且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探寻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2)近代西学东渐的两点影响 ‎①西学的传入是在侵略及不平等的条约基础之上的,带来了破坏和灾难。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较为严重,便利了西方思想文化方面的侵略。‎ ‎②西学东渐客观上有利于西方先进的技术、思想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例如:洋务运动、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 ‎ ‎3.近代中西方思想交流与碰撞的反思与启示 ‎(1)“师夷长技―→中体西用―→改革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与全盘西化―→从双重文化危机到接受马克思主义”。如果把近代中西方文化冲突与交融比作由上述环节组成的链索,那么可以这样认为:发展中的每一个文化环节,既保留了上一环节遗留下的痕迹和未了的任务,又孕育了下一环节行将到来的中西方文化冲突与交融的种子。‎ ‎(2)中国近代文化正是在新陈代谢中更替发展的 ‎①这个过程又是和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过程同步发展的。体现出学习西方文化从感性到理性,从物质到精神,从形式到内容,从现象到本质,不断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认识过程。‎ ‎②社会实践的检验和救亡图存的筛选说明:必须从提高国民素质、改善社会文化机制的高度,来处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来促进中国社会的根本改造。‎ ‎[考题例解]‎ ‎(2018·4月浙江选考,T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瓜分危机加速了这场已经积蓄了十年动力的运动的到来,自1885年中国在中法战争失败后,有限现代化的弱点已很明显,1894年的那场大败更“成中国之巨祸”,无可否认地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尽管他们对变革的性质、范围和领导权的问题存有分歧。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拯救中国。进步人士倡导体制重组;激进人士则主张革命,以中华民国代替清王朝。在战后中国,政治运动主要由这两股潮流构成。‎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整理 材料二 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惊醒于民族危机。他们处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成中国之巨祸”的历史事件,概述“激进的改革”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的历史动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试论维新变法思想的历史作用。‎ ‎[解析] (1)由材料信息“1894年的那场大败更‘成中国之巨祸’,‎ 无可否队地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可知该历史事件为中日甲午战争;从洋务运动的失败、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等角度思考历史动因。(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从进步思想、直接动员和指导维新变法及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的客观作用等角度作答。‎ ‎[答案] (1)事件:中日甲午战争。‎ 动因:洋务运动失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加剧。‎ ‎(2)爱国;进步;启蒙。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跟踪训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矛盾的。认为应该拥护西方文化, 甚至全盘西化,正因为如此,要“打倒孔家店”,甚至主张废除汉字等等。但即便是最激进的西化论者的陈独秀也规劝青年人要以孔子、墨子为榜样,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还将勤、俭、廉、洁等儒家思想信条视为“救国之要道”,为何如此?这是由儒家思想内容的两面性加上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形势的复杂性决定的。‎ 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中的破“四旧”使传统文化受创,导致改革开放初期,物质进步而道德滑坡,再兴儒学成为时代需要。国际社会儒风大兴,纷纷建立“孔子学院”,新加坡在80年代将现代企业管理和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与儒学相结合,发展新儒学,这给新时期我国的文化建设以不少启示。1995年,《中华儒学文化系列丛书》出版:《儒学与企业管理》《儒学与现代公关》《儒学与生态环境》等。电视、网络等媒体也纷纷介入新儒学的建设中。 ‎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新儒学兴起的原因。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述你对当代振兴儒学的建议。‎ 解析 (1)第一小问态度,根据材料一信息得出其态度;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信息及所学知识从儒家思想内容和作用及当时社会形势两大部分进行分析,当时社会形势则可从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两面性上进行分析。(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从政治运动、改革开放、国际形势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建议,根据材料二结合上述回答做出阐述。‎ 答案 (1)态度:否定传统文化的同时注意借鉴和利用儒家思想中的优秀成分。‎ 原因:儒家内容方面,具有两面性,既有勤、俭、廉、洁等积极内容,又有维护封建专制、压抑人性、迷信落后等消极内容。‎ 社会形势方面,①经济上,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政治上,资产阶级队伍的日益壮大;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③文化上,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2)原因:①破“四旧”造成了传统文化受创;②改革开放初期,物质进步而道德滑坡;③受国际社会儒风大兴的影响。‎ 建议:①将企业管理、现代公关、生态环保等融入儒学体系中;②利用书刊、现代媒体等途径建设新儒学;③对儒学采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④借鉴国际社会发展儒学的经验。‎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