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一棵杨树的结构层次为 A. 细胞→器官→组织→系统→个体 B.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C. 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D. 细胞→器官→系统→个体 ‎【答案】C ‎【解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因此一棵桃树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故选C。‎ ‎2.下列关于病毒,说法正确的是 A.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B. HIV病毒可寄生于人体所有活细胞中 C. 每种病毒都具有两种核酸,DNA 和RNA D. 人工合成病毒,不等于人工制造了生命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病毒的结构及其化学组成、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关系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A错误;HIV病毒主要寄生于人体的T细胞中,B错误;每种病毒都具有一种核酸,DNA 或RNA,C错误;病毒是营寄生生活的生物,独立存在时没有生命活动,因此人工合成病毒,不等于人工制造了生命,D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含有一种核酸、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②HIV主要破坏T细胞。在此基础上,分析判断各选项。‎ ‎3.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A. 噬菌体和根霉 B. 枯草杆菌和念珠藻 C. 蓝藻和酵母菌 D. 衣藻和变形虫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枯草杆菌、蓝藻和念珠藻均为原核生物,根霉、酵母菌、衣藻和变形虫均为真核生物。综上分析,A、B、C均错误,D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准确记忆和理解各生物类群的归属。‎ ‎4.以下关于细胞学说,说法错误的是 A. 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B.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 C. 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D. 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观察了木栓组织并命名了“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细胞学说的内容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细胞学说的内容之一是: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A正确;细胞学说阐明了动植物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揭示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B正确;细胞学说主要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建立的,C正确;英国科学家虎克观察了木栓组织并命名了“细胞”,D错误。‎ ‎【点睛】准确记忆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细胞学说的内容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5.“黄金搭档”维生素片中含Ca、Fe、Zn、Se等元素,其中属于组成生物体大量元素的是 A. Ca B. Fe C. Zn D. Se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Ga、Mg,微量元素有Fe、Mn、Zn、Cu、B、Mo。‎ 考点:本题考查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 关于“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碳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最多 B. 组成细胞的重要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 C.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D. 组成多糖的单糖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答案】A ‎【解析】‎ 碳元素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元素,但不是含量最多的元素,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A错误;组成细胞的重要有机物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因此都含有碳元素,B正确;蛋白质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C正确;多糖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D正确。‎ ‎【考点定位】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 ‎【名师点睛】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有:C、H、O、N、P、S,其中氧元素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碳元素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元素;生物体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有糖类、蛋白质和核酸,其中多糖、蛋白质和核酸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7.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化学成分时,发现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都存在,只是含量不同,以上事实主要说明 A.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没有差别 B. 生物来源于非生物 C.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 D.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中的化学元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都存在,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但两者的含量不同,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又具有差异性,A、B、D均错误,C正确。‎ ‎【点睛】疑难辨析——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8.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肌肉中的肌动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不同的原因,下列解释最正确的是 A. 两种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数目不同 B. 两种蛋白质所含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C. 两种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 两种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都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组成血红蛋白和肌动蛋白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以及二者的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导致二者的结构和功能不同,A、B、C均错误,D正确。‎ ‎【点睛】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与功能的关系:‎ ‎9.某多肽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多肽由两种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称为二肽 B. 该多肽由肽键连接而成,肽键可用CO-NH表示 C. 该多肽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36‎ D. 该多肽具有3个游离的氨基和3个游离的羧基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某多肽分子结构示意图”为主线,考查学生对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分析图示可知:该多肽中含有两个肽键(-CO-NH-),氨基酸的R基由左至右依次是-H、-CH3、-H,说明该多肽是由两种、三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三肽,A错误;肽键可用-CO-NH-表示,B错误;该多肽形成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3-1=2,因此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36,C正确;该多肽具有1个游离的氨基和1个游离的羧基,D错误。‎ ‎【点睛】明确脱水缩合的内涵,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据此准确判断图中的肽链含有的氨基酸数目及肽键数目,再分析判断各选项。‎ ‎10.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下列关于核酸说法正确的是 A. 核酸包括两大类,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 B. 一条核苷酸长链中,一个五碳糖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 C. 在大多数生物中,DNA由两条链构成,RNA由一条链构成 D. DNA与RNA含有的五碳糖不同,其他成分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核酸的种类、化学组成及结构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核酸包括两大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A 错误;一条核苷酸长链中,除了位于一端的一个五碳糖外,其余的五碳糖都连着两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B错误;在大多数生物中,DNA由两条链构成,RNA由一条链构成,C正确;DNA与RNA含有的五碳糖不同,含氮碱基也不完全相同,D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D选项的判断,熟记并理解核酸的种类及化学组成是判断的关键。‎ ‎11. 组成DNA的成分是 A. 脱氧核糖、核酸和磷酸 B. 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 C. 核糖、碱基和磷酸 D. 核糖、嘌呤、嘧啶和磷酸 ‎【答案】B ‎【解析】‎ 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组成。‎ ‎12.下列哪一个选项中所列的物质均属于动物或植物常利用的能源物质 A. 淀粉糖原纤维素脂肪 B. 淀粉糖原磷脂脂肪 C. 淀粉糖原葡萄糖脂肪 D. 淀粉糖原核糖脂肪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不能提供能量,A错误;磷脂是生物膜的组成成分,不是常用的能源物质,B错误;淀粉是植物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的储能物质,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C正确;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之一,不是能源物质,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糖类的分类和功能、脂质的分类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3.为了预防婴幼儿佝偻病的发生,医生常常建议年轻的妈妈要常带孩子在室外活动,理由是 A. 有利于骨细胞的分裂增生 B. 有利于维生素D的吸收 C. 有利于Ca、P的吸收 D. 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姿态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脂质的种类及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婴幼儿易发生佝偻病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维生素D而导致机体缺Ca所致。孩子常在室外活动,在紫外线的作用下,皮肤中的一种胆固醇可以转变为维生素D,而维生素D能够促进小肠对Ca、P的吸收,从而有效预防婴幼儿佝偻病的发生。综上分析,A、B、D均错误,C正确。‎ ‎【点睛】知道婴幼儿易发生佝偻病的主要原因以及经常晒太阳可促进皮肤中的某种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据此围绕“维生素D”的功能分析判断各选项。‎ ‎14.生物体内的含水量可以变化,自由水和结合水可以相互转化,如图所示曲线不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其中自由水是主要的存在形式,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化学反应,自由水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与细胞代谢活动强弱有关,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低,细胞代谢不旺盛,但抗逆性增强。‎ ‎【详解】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有两种,即自由水与结合水,代谢加快,自由水的含量增加,结合水的含量降低, A正确;幼年时期谢旺盛,‎ 所以自由水含量高,老年时期代谢谢减弱,自由水含量降低,因此随着年龄的增加,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降低,B正确;小麦开花后细胞内水分逐渐减少,有机物积累逐渐增加,C正确;随温度降低,植物体内自由水含量降低,结合水含量升高,因此植物体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升高,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及功能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例与代谢的关系。‎ ‎15. 一匹马突然得病,并全身抽搐,兽医除对症下药外还要注射( )‎ A. 食盐水 B. 葡萄糖酸钙溶液 C. 葡萄糖溶液 D. 青霉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一匹马突然得病,并全身抽搐,说明该马患病的同时,体内血浆中钙离子的浓度过低,因此兽医除对症下药外还要注射葡萄糖酸钙溶液,补充钙离子.‎ 故选:B.‎ ‎16.细胞内的无机盐离子的主要生理作用不包括 A. 维持细胞形态 B. 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C. 是细胞结构物质之一 D. 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中的无机盐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无机盐离子能够维持细胞的渗透压,进而维持细胞形态,A正确;许多无机盐离子对于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B正确;无机盐不属于细胞的结构物质,C错误;有的无机盐离子在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D正确。‎ ‎【点睛】理清细胞中无机盐的功能的相关知识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17.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 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C. 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D. 癌细胞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膜的成分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A正确;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可见,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B错误;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C正确;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D正确。‎ ‎【点睛】对于组成细胞膜的成分的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并与生活建立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18.下列关于制备细胞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制备时应该选择哺乳动物的红细胞 B. 制备过程中需要使用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C. 制备细胞膜的原理是红细胞吸水涨破,内容物流出,即可制得细胞膜 D. 制备细胞膜应该用生理盐水稀释,以使细胞涨破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制备细胞膜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也就没有细胞膜和核膜,易制得纯净的细胞膜,因此制备时应该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A错误;制备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B错误;制备细胞膜的原理是:将成熟的红细胞放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细胞将吸水涨破,细胞内容物流出,即可制得细胞膜,C正确,D错误。‎ ‎【点睛】理清制备细胞膜的实验原理及流程、选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并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 ‎19.人体注射卡介苗后,经过一段时间,血液中就会出现抗结核杆菌的抗体。抗体由免疫细胞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这体现了细胞膜的哪一种功能 A.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B.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人体注射卡介苗后血液中会出现抗结核杆菌的抗体”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细胞膜的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抗体的产生,不能体现细胞膜的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的功能,A错误;抗体在免疫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B正确;注射的卡介苗被机体的免疫细胞的识别过程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但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没有体现该功能,C错误;抗体由免疫细胞产生后,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细胞膜的功能,并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建立联系,据此以题意“抗体由免疫细胞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为切入点准确判断各选项。‎ ‎20.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A. 高等植物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B. 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 C. 胰岛细胞形成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组织细胞 D. 肝细胞吸收并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降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在相邻的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可以通过该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A错误;同种生物的精子与卵细胞的相互识别,离不开精子与卵细胞的细胞膜接触进行信息交流,B错误;胰岛素作用于组织细胞,与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C错误;肝细胞吸收葡萄糖,离不开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没有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D正确。‎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知道动物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主要依靠信号分子(激素等)被靶细胞的细胞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而实现信息传递,植物细胞间的识别主要是通过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来实现的。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 ‎21.下列有关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线粒体和叶绿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以表达出来 B. 线粒体和叶绿体膜上蛋白质种类相同 C. 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叶绿体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 D. 蓝藻没有叶绿体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含有少量的DNA,DNA携带的遗传信息都可以表达出来,A正确;线粒体和叶绿体膜上的蛋白质种类不同,B错误;线粒体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叶绿体内的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C正确;蓝藻没有叶绿体,但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需要识记和理解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功能等基础知识并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此外还需要与原核细胞的结构建立联系。‎ ‎22.下列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 取菠菜叶一小块置于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在高倍镜下观察 B. 临时装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 C. 健那绿染液能杀死细胞破坏细胞膜,从而保证染色成功 D. 配置健那绿染液时,将健那绿溶于蒸馏水中室温下充分溶解即可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详解】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需用镊子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放入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在高倍镜下观察,A错误;临时装片中的材料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以保持细胞的活性,进而保证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正常形态,B正确;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不能杀死细胞,C错误;配置健那绿染液时,将‎0.5g健那绿溶于50mL生理盐水中,加温到30~‎40℃‎,使其充分溶解,D错误。‎ ‎【点睛】‎ 理解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以达到举一反三。‎ ‎23. 下列细胞结构中,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分辨不出的是 A. 染色体 B. 液泡 C. 核糖体 D. 叶绿体 ‎【答案】C ‎【解析】‎ 染色体通过染色可以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A错误;液泡体积在细胞内最大,有时还带有色素,可以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B错误;核糖体在细胞内体积较小且不带颜色,无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C正确;叶绿体体积较大且含有色素,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结构 ‎24.图为某些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概念与a、b、c、d、e依次相对应的一组是 A. 个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B. 有机物、脂质、蛋白质、胆固醇、固醇 C. 细胞、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液泡 D. 生态系统、种群、无机环境、群落、个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概念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中的化合物、真核细胞的结构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的正确顺序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系统由器官组成,因此系统和器官之间是包含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A 错误;有机物包括脂质、蛋白质等,固醇属于脂质的种类之一,固醇包含胆固醇,B错误;真核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液泡属于细胞器的范畴,C 正确;生态系统是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种群是在一定的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图示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即图中a包含b、c、d、e,b、c是并列关系,b包含d,d包含e,再依据这一信息,围绕“生命系统的结构层、细胞中的化合物、真核细胞的结构”来分析各选项。‎ ‎25.“分子伴侣”在细胞中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一定部位结合,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或转运,但其本身不参与最终产物(蛋白质)的形成。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分子伴侣”主要存在于 A. 核糖体 B. 内质网 C. 溶酶体 D. 高尔基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分子伴侣”为素材,考查学生对细胞器的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但核糖体不能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或转运,A错误;内质网能对多肽进行加工,所以由题意“分子伴侣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可推知:“分子伴侣”主要存在于内质网,B正确;溶酶体是“消化车间”,不能对多肽进行加工,C错误;高尔基体对蛋白质有加工和转运的功能,但不能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D错误。‎ ‎【点睛】识记和理解各种细胞器的功能,据此以题意信息“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或转运”为切入点,判断分子伴侣主要存在的部位,对各选项进行准确的判断。‎ 二.非选择题 ‎26.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生物。图中的A、B、C、D是4种不同类型的生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D图所示中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__(填代号),这是因为在其细胞内含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__,它在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A细胞中位于拟核区域的是_______________。‎ ‎(3)由结构判断,C生物是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4)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正确的步骤是__________。‎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载玻片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⑤ C.⑤④③②  D.④⑤①③‎ ‎(5)如果以A细胞为实验材料观察“DNA与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实验中分别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剂进行染色 B.在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染成绿色的DNA分子和染成红色的RNA分子 C.实验中盐酸的作用之一是促进染色质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 D.实验结果表明RNA分布于细胞质中 ‎【答案】 (1). B (2). 藻蓝素 (3). 叶绿素 (4). A、B (5).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6). 裸露的DNA分子(或DNA) (7). 病毒 (8). 无细胞结构 (9). C (10). 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病毒的结构、高倍显微镜的使用、观察DNA与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1) 分析图示可知:A、B、C、D依次是细菌、蓝藻、病毒、高等动物细胞的模式图。因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所以B所示的蓝藻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 ‎(2) 结合对(1)的分析可知:A和B均属于原核细胞。原核细胞在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所示的细菌细胞中位于拟核区域的是裸露的DNA分子(或DNA)。‎ ‎(3) 图中C 生物没有细胞结构,据此可推知:该生物是病毒。‎ ‎(4) 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是: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然后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高倍镜下的视野较暗,需要调节光圈,增加进光量,以增加视野的亮度,同时,需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综上所述,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⑤④③②,C正确,A、B、D均错误。 ‎ ‎(5) 在观察“DNA与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加入的染色剂是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液,即两种试剂应同时加入,A错误;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而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所以在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染成绿色的细胞核和染成红色的细胞质,B错误;水解时加入8%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体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C正确;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D错误。‎ ‎【点睛】以题意和图示信息为解题的切入点,据此准确定位图A、B、C、D中所示生物或细胞类型,围绕“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病毒的结构、高倍显微镜的使用、观察DNA与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等相关知识,进而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27.生物体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可表示如下,据图回答:‎ ‎(1)A的功能多样性是由A的__________多样性决定的,其中A3‎ 指的是__________,可以用__________试剂检测A物质,产生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 ‎(2)小分子a的名称为__________,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 ‎(3)B如果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则b是__________,在动物细胞中B有两种,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如果B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则B是__________。‎ ‎(4)小分子c的名称为__________,C1的中文名称为__________。‎ ‎(5)与B物质有相同的元素组成,被称为细胞内良好储能物质的是__________,可用__________试剂检测,产生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 ‎【答案】 (1). 结构 (2). 血红蛋白 (3). 双缩脲 (4). 紫色 (5). 氨基酸 (6). (7). 葡萄糖 (8). 肝糖原 (9). 肌糖原 (10). 纤维素 (11). 核苷酸 (12). 脱氧核糖核酸 (13). 脂肪 (14). 苏丹Ⅲ(或苏丹Ⅳ) (15). 橘黄色(或红色)‎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细胞内的有机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肪)的化学组成及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 分析图示可知:A为蛋白质,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是由其结构的多样性决定的,其中有运输氧气功能的A3是血红蛋白。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2) 小分子a为氨基酸,其结构通式见答案。‎ ‎(3) 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B如果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则B为多糖,小分子b是葡萄糖。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是糖原,有肝糖原和肌糖原两种。植物细胞的多糖主要是淀粉和纤维素,其中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 ‎ ‎(4) 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的小分子c为核苷酸,C是核酸,其中C2所示的极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则C1为DNA。DNA的中文名称为脱氧核糖核酸。‎ ‎(5) 脂肪是细胞内良好储能物质。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点睛】以图示中有关化合物的元素组成、A1~A5的功能、C2是极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为解题的切入点,准确定位各物质名称;在此基础上,依据蛋白质、糖类、脂肪和核酸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其功能等相关知识,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28.下图表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1)A细胞为__________细胞,A细胞中不含磷脂分子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2)硝化细菌细胞中具有上图细胞的哪种细胞器[ ]__________。‎ ‎(3)以上细胞中具双层膜的细胞器[ ]__________、[ ]__________。‎ ‎(4)若B细胞是西瓜的红色果肉细胞,则色素存在于细胞器__________(填名称)。如果B细胞是西瓜植株根尖分生区细胞,则没有细胞器__________(填序号)。‎ ‎(5)在合成分泌蛋白的过程中,与之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__________合成和加工,以及__________合成的“车间”。‎ ‎(7)在细胞中,许多细胞器都有膜,这些细胞器膜和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答案】 (1). 动物 (2). 11核糖体 (3). 13中心体 (4). 11核糖体 (5). 4叶绿体 (6). 9线粒体 (7). 液泡 (8). 2和4 (9). 核糖体 (10). 内质网 (11). 高尔基体 (12). 线粒体 (13). 蛋白质 (14). 脂质 (15). 核膜 (16). 细胞膜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详解】(1) ‎ 分析图示可知:A细胞为动物细胞。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及各种细胞器膜等膜结构的重要成分。图中的细胞器[11]核糖体与[13]中心体均没有膜结构,因此都不含有磷脂分子。‎ ‎(2) 硝化细菌为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原核细胞中只具有上图细胞的[11]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3) [4]叶绿体与[9]线粒体都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 ‎(4) 西瓜的红色果肉细胞含有的色素为水溶性色素,存在于液泡中。西瓜植株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2]液泡与[4]叶绿体。‎ ‎(5)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依次通过的细胞结构是:[11]核糖体→[8]内质网→[5]高尔基体→[1]细胞膜,整个过程需要[9]线粒体提供能量。在上述过程所涉及到的细胞结构中,只有细胞膜不是细胞器,所以在合成分泌蛋白的过程中,与之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与线粒体。‎ ‎(6) 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7) 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点睛】此类问题常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此类问题的技巧是:一是明辨各种细胞结构,正确识别各种细胞器;二是准确掌握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分布及特点,并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建立联系,在此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29.据药理研究,一种茅草的根内含有降血糖的因子及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成分,某公司将它开发成一种保健饮料。该产品是否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作为研究课题,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鉴定报告。‎ ‎(1)实验目的:鉴定一种茅草的根是否含有还原性糖和淀粉。‎ ‎(2)实验原理:还原性糖可用__________试剂,淀粉可用__________来检测。‎ ‎(3)实验器材:一种茅草根、所需试剂、研钵、烧杯、试管、沙布、漏斗、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滴管等。‎ ‎(4)实验步骤:‎ ‎①用研钵将一种茅草根磨碎,过滤,取其滤液。‎ ‎②取A、B两支试管,各加入2mL滤液。‎ ‎③往A试管中加入1mL斐林试剂,摇匀,_______________,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④往B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5)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及分析 ‎①如果A试管__________,说明这种茅草的根__________;如果A试管__________,说明这种茅草的根___________。‎ ‎②如果B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斐林试剂 (2). 碘液 (3). 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分钟 (4). 2滴碘液 (5). 出现砖红色沉淀 (6). 含有还原性糖 (7). 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8). 不含有还原性糖 (9). 如果B试管出现蓝色,说明这种茅草的根含有淀粉;如果B试管不出现蓝色,说明这种茅草的根不含有淀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鉴定一种茅草的根是否含有还原性糖和淀粉”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的实验原理、流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详解】(2)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50~‎65℃‎)的条件下会生成砖红色沉淀;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可见,该实验的原理是: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来检测,淀粉可用碘液来检测。 ‎ ‎(4) 由实验目的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A、B试管中加入的检测试剂不同。依据给出的不完善的实验步骤可推知:A试管中应加入1mL斐林试剂,摇匀,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分钟,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B试管中应滴加2滴碘液,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5) 因该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其结论是未知的,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时,应从可能的情况入手加以讨论,据此得出相应的结论。该实验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有:①若该茅草的根含有还原糖,则A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若不含还原糖,则A试管不出现砖红色沉淀。②若该茅草的根含有淀粉,则B试管内出现蓝色;若不含有淀粉,则B试管内不出现蓝色。‎ ‎【点睛】本题实则是对教材中“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的实验进行的变式训练。在审题时,可依据“找出关键词语→弄清答题的方向和要求→找准试题设问和教材知识和技能的结合点”的审题程序。理解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等,由题意准确把握实验目的,以此为切入点,找出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结合给出的不完善的实验步骤并围绕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补充并完善实验步骤,进而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