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浙江省嘉兴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嘉兴市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水在生物体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良好的溶剂 B. 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 C. 催化细胞内化学反应 D. 缓和温度的变化 【答案】C 【解析】1、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其主要功能: (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2)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 (3)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4)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 2、结合水:细胞内的一部分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它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详解】A、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A正确; B、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动,是细胞内主要的物质运输介质,B正确; C、催化细胞内化学反应的物质是酶,其本质是蛋白质或RNA,C错误; D、水的比热较大,能缓和温度的变化,D正确。故选C。 2.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Fe3+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 B. Mg2+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C. 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 D 哺乳动物血液中Ca2+含量过低会引起抽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功能,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有的无机盐是某些大分子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的无机盐还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详解】A、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A错误; B、Mg2+是叶绿体中叶绿素的必需成分,故植物体缺镁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进而影响光合作用,B正确; C、细胞中的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离子,C正确; D、哺乳动物的血液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钙离子,如果钙离子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症状,D正确。故选A。 3.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单糖可以被进一步水解 B. 纤维素由葡萄糖聚合而成 C. 蔗糖水解生成两分子葡萄糖 D. 糖元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贮能物质 【答案】B 【解析】1、葡萄糖不能水解,可以直接被细胞吸收,像这样不能水解的糖类就是单糖。 2、二糖由两分子的单糖形成,主要有麦芽糖、蔗糖和乳糖。 3、多糖有纤维素、淀粉和糖原,其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糖原是动物体内特有的多糖。 【详解】A、单糖不可以被进一步水解为更简单的化合物,A错误; B、纤维素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纤维素由葡萄糖聚合而成,B正确; C、蔗糖可以水解为一分子果糖和一分子的葡萄糖,C错误; D、糖元是动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D错误。故选B。 【点睛】二糖有麦芽糖、蔗糖和乳糖;麦芽糖由两分子葡萄糖构成;蔗糖由一分子果糖一分子葡萄糖构成;乳糖由一分子葡萄糖一分子半乳糖构成。 4.如图表示二肽分子的结构,①②③④中含有肽键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氨基酸的结构和二肽的结构,属于识记范围。 【详解】①是侧链基团(R基),②是氨基,④是羧基,③是肽键—CO—NH—,故选C。 5.下列关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8种 B. 蛋白质的结构差异只是R基团的不同 C. 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正确的三维结构有关 D. 蛋白质控制和决定着细胞及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 【答案】C 【解析】1、构成生物体内蛋白质的氨基酸越有20种,氨基酸种类的不同由于R基不同。 2、蛋白质结构的差异主要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3、蛋白质的功能:结构蛋白、催化功能、免疫功能、调节功能、运输功能。 【详解】A、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A错误; B、蛋白质化学结构的差异主要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B错误; C、正确的三维结构是蛋白质表现其特有的生物学活性所必需的,C正确; D、蛋白质不是遗传信息物质,遗传物质控制和决定着细胞及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D错误。故选C。 6.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蓝细菌含有光合色素 B. 大肠杆菌内有核糖体 C. 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 线粒体是原核细胞进行细胞呼吸的场所 【答案】D 【解析】1、蓝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属于原核生物。 2、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型的细胞核。 【详解】A、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具有藻蓝素和叶绿素,A正确; B、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唯一细胞器是核糖体,B正确; C、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型的细胞核,C正确; D、原核细胞不含有线粒体,D错误。故选D。 7.某同学以黑藻为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选材时,应选择幼嫩的小叶 B. 制片时叶片应保持干燥 C. 观察时,直接用肉眼观察 D. 可以观察到叶绿体的双层膜 【答案】A 【解析】观察叶绿体 (1)制片: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取一片藓类的小叶或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放入水滴中,盖上盖玻片。 (2)低倍镜观察: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然后换用高倍镜。 (3)高倍镜观察:调清晰物像,仔细观察叶片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 【详解】A、选取一片幼嫩的小叶制成临时装片进行显微观察,A正确; B、将黑藻的叶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B错误; C、观察时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C错误; D、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D错误。故选A。 【点睛】黑藻属于高等植物,是真核生物,不要误以为是原核生物。 8.19世纪50年代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细胞学说,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细胞学说基本观点的是( ) A. 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B. 细胞是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C. 细胞必定由已存在细胞产生 D. 所有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答案】A 【解析】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细胞学说中没有将细胞划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不属于细胞学说内容,A正确; B、细胞学说第二点内容可以说明细胞是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单位,B错误; 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属于细胞学说的内容,C错误; D、细胞学说第一点内容可以说明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组成,D错误。故选A。 9.下图是某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是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 B. ①~⑦中没有膜结构的只有③ C. 植物细胞中不一定含有⑥ D. 动物细胞中一般没有③和⑦ 【答案】D 【解析】由图分析,①是内质网、②高尔基体、③中心体、④细胞核、⑤线粒体、⑥叶绿体、⑦液泡。由于此细胞含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和众多细胞器,所以是植物细胞。 【详解】A、此细胞含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和众多细胞器,所以是植物细胞,A正确; B、①~⑦中没有膜结构的只有中心体③,B正确; C、植物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但植物根细胞中不含有叶绿体,C正确; D、动物细胞中不含有⑦液泡,但含有③中心体,D错误。故选D。 【点睛】液泡和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细胞器。中心体是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不具有膜结构。 10.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葡萄糖通过易化扩散进入线粒体 B. 线粒体中的部分蛋白质在线粒体内合成 C. 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有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 D. 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 【答案】A 【解析】线粒体是含有DNA的半自主细胞器,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具有双层膜结构,内膜向内凹陷成嵴,为酶提供附着位点。 【详解】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而葡萄糖不进入线粒体,A错误; B、线粒体为半自主性细胞器,基质中有核糖体,能进行部分蛋白质合成,B正确; C、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内膜面积,为酶提供的更多的附着位点,有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C正确; D、心肌的代谢比腹肌旺盛,代谢旺盛的需要的能量多,线粒体是提供能量的细胞器,含量显著较多,D正确。故选A。 11.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是两条细线 B. 一个横纹肌细胞中只能看到一个细胞核 C. 宜选择血涂片中细胞不太密集的区域进行观察 D. 高倍镜下无法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油脂颗粒 【答案】C 【解析】1、一般情况下,一个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核,但有的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有的细胞中有多个核(横纹肌细胞)。 2、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显微结构,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亚显微结构。 【详解】A、高倍镜下观察不到细胞膜,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胞膜,A错误; B、人的横纹肌细胞中有多个细胞核,B错误; C、观察血涂片需选择细胞不太密集的区域,首先用低倍镜找到物像,然后将要观察的物体移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镜,C正确; D、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花生子叶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D错误。故选C。 12.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叙述不支持此观点的是( ) A. ATP中所含能量不多 B. ATP的水解和合成迅速 C. ATP是细胞可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 D. ATP中磷酸基团之间的连接十分稳定 【答案】D 【解析】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ATP分子由1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更易水解,释放能量。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ATP与ADP的转化速率是很迅速的。 【详解】A、ATP是细胞中普遍使用的能量载体,所含能量不多,A错误; B、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ATP与ADP的转化速率是很迅速的,B错误; C、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是细胞可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C错误; D、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更易水解,D正确。故选D。 13.需氧呼吸是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在需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都会产生[H],[H]最终在第三阶段被消耗。在此过程中,氧气的作用是( ) A. 促进酶的催化作用 B. 氧化葡萄糖形成丙酮酸 C. 与葡萄糖中的碳结合生成CO2 D. 在电子传递链的末端与[H]结合生成水 【答案】D 【解析】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详解】A、氧气不促进酶催化作用,A错误; B、葡萄糖形成丙酮酸在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不需要氧气参与,B错误; C、二氧化碳形成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不需要氧气参与,C错误; D、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和氧结合形成水分子,D正确。故选D。 14.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酿酒过程中要严格密封发酵罐 B. 酸奶制作是利用乳酸菌的厌氧呼吸 C. 新鲜蔬菜的最佳保存条件是干燥和无氧 D. 种子商店中保存的种子已停止细胞呼吸 【答案】B 【解析】1、酵母菌酿酒过程中,首先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进而大量繁殖,不能产生酒精;而后隔绝空气,可让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2、乳酸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从而制作酸奶和泡菜。 3、新鲜蔬菜保存条件低温、低氧、湿度适宜条件。 4、晒干种子由于自由水减少,代谢减弱,有机物分解少。 【详解】A、酿酒过程中,需要先通气,促进酵母菌大量繁殖,后密闭让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更多的酒精,A错误; B、制作酸奶时,可利用乳酸菌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乳酸,B正确; C、干燥会使蔬菜失去水分,无氧条件可能会使蔬菜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不利保存,蔬菜的保存要求低氧、湿度适宜,C错误; D、晒干种子由于自由水减少,代谢减弱,有机物分解少,可以延长保存期限,但种子并未死亡,D错误。故选B。 15.绿茶是我国重要的茶类之一,基本加工工艺为“摊放→杀青→揉捻→干燥”。其中采用高温进行杀青的主要目的是( ) A. 减少茶叶中的水分,利于保存 B. 破坏茶叶中的叶绿素,保证汤色红亮 C. 提高酶活性,产生更多茶多酚等营养成分 D. 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保持茶叶色泽和风味 【答案】D 【解析】绿茶都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制成,绿茶先经高温杀青,维持了鲜叶的绿色。绿茶能保持绿色应该与高温破坏了分解叶绿素的酶有关。 【详解】A、干燥过程是为了减少茶叶中的水分,利于保存,A不符合题意; B、高温杀青,维持了鲜叶的绿色,所以并不是要破坏叶绿素,B不符合题意; C、高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C不符合题意; D、高温杀青破坏了分解叶绿素的酶的空间结构,保持茶叶色泽和风味,D符合题意。 故选D。 16.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类囊体叠在一起形成的基粒彼此独立 B. 光被叶绿体内膜上的色素吸收并转化 C. 白天叶绿体基质中的蔗糖浓度不断增加 D. 叶绿体基质中含有CO2还原为糖所需的酶 【答案】D 【解析】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含有色素(可吸收光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叶绿体基质是进行暗反应的场所。 【详解】A、基粒与基粒之间有膜片层相连,基粒之间并不是彼此独立,A错误; B、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B错误; C、蔗糖的合成应该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C错误; D、CO2还原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所以叶绿体基质中含有催化所需的酶,D正确。故选D。 17.在蝌蚪发育成蛙的过程中,蝌蚪的尾会逐渐消失,这一现象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凋亡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凋亡受细胞自身基因的调控 B. 细胞凋亡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C. 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发生细胞调亡 D. 发育成蛙后还存在细胞凋亡 【答案】C 【解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细胞凋亡受细胞自身基因的调控,是基因调控下的编程性死亡,A正确; B、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也称细胞编程性死亡,B正确; C、蛙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亡的结果,C错误; D、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发育成蛙后还存在细胞凋亡,D正确。故选C。 18.癌症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下列关于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癌症大多可通过呼吸道传播 B. 某些无机物也可能导致细胞癌变 C. 癌细胞分裂50~60次后停止分裂 D. 癌细胞通过增加粘连蛋白使其容易转移 【答案】B 【解析】1、细胞癌变的原因分为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2、癌细胞的特征: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细胞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癌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易分散和转移。 【详解】A、癌症不是传染性疾病,不通过呼吸道传播,A错误; B、化学致癌因子中有砷化物、铬化物都是无机物,B正确; C、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C错误; D、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其容易转移,D错误。故选B。 19.20世纪50年代初期,科学家将胡萝卜根中的细胞取出,放在培养基中培养,最后形成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株形成过程中细胞结构发生差异 B. 细胞在培养基中的分化不受基因控制 C. 植株形成过程中需要培养基提供无机盐 D. 植株形成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B 【解析】将胡萝卜根中的细胞取出,放在培养基中培养,最后形成植株。是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植物组织通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形成根和芽,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利用的原理为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植物细胞表现全能性的条件有: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详解】A、植株形成过程中细胞发生分化,所以其结构结构发生差异,A正确; B、细胞在培养基中的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错误; C、通过上述分析,植株形成过程中需要培养基提供无机盐等营养成分,C正确; D、植物组织培养利用的原理为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D正确。故选B。 20.关于“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实验,下列结果不可能的是( ) A. 没有煮过的玉米胚着色较深,胚乳着色较浅 B. 煮过的和没有煮过的玉米胚乳着色都较深 C. 没有煮过的少数玉米胚和胚乳着色都较深 D. 煮过的玉米胚着色较深,没有煮过的玉米胚着色较浅 【答案】A 【解析】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玉米成熟的种子中有胚和胚乳,胚细胞具有生命活性,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胚乳细胞已经死亡。 【详解】A、没有煮过的玉米胚具有活性,着色较浅;胚乳细胞膜失去选择性着色较浅,A错误; B、成熟的胚乳细胞丧失了选择性,煮过的和没有煮过的玉米胚乳着色都较深,B正确; C、可能少数玉米种子已经死亡,没有煮过的少数玉米胚和胚乳着色都较深,C正确; D、煮过的玉米胚着色深,没有煮过的玉米胚着色浅,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D正确。故选A。 【点睛】玉米成熟的种子中有胚和胚乳,胚细胞具有生命活性,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胚乳细胞已经死亡,细胞膜具有全透性。 21.在四分格培养皿中加入含有淀粉和琼脂的混合液(如下图),待其冷却凝固后分别在4个区域中加入0.1mL不同的液体并涂布均匀,然后将其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1小时后均加入0.1mL碘-碘化钾溶液,结果如下表所示。 区域 涂布的液体 实验结果 ① 蒸馏水 蓝黑色 ② 新鲜唾液 红棕色 ③ 煮沸的新鲜唾液 蓝黑色 ④ 蔗糖酶溶液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37℃保温的目的是为酶促反应提供适宜温度 B. 若增加混合液的淀粉含量,应适当延长保温时间 C. 区域②和①的结果不同,可证明酶具有高效性 D. 区域④的结果为蓝黑色,是因为酶具有专一性 【答案】C 【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详解】A、酶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保持活性,37℃保温的目的是为酶促反应提供适宜温度,A正确; B、增加混合液的淀粉含量,反应物的量增加,反应时间增加,所以应适当延长保温时间,有利于反应充分进行,B正确; C、酶催化具有高效性体现在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①中只有蒸馏水,没有和无机催化剂进行对比,C错误; D、淀粉遇碘液变蓝,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蔗糖酶不具有分解淀粉作用, 所以区域④的结果为蓝黑色,体现酶具有专一性,D正确。故选C。 22.甲溶液、乙溶液、甲乙混合液中加入不同试剂,检测结果如下表。 溶液 双缩脲试剂 碘液 本尼迪特试剂 甲 + - - 乙 - ++ - 甲、乙混合液 + + + 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溶液含有淀粉 B. 乙溶液含有还原糖 C. 混合液不含淀粉 D. 混合液含有淀粉酶 【答案】D 【解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甲中加入碘液后没有出现蓝色,说明甲中不含淀粉,A错误; B、乙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后无颜色反应,说明其中不含还原糖,B错误; C、混合溶液加入碘液后出现蓝色,说明其中含有淀粉,C错误; D、甲中含有蛋白质,乙中含有淀粉,甲、乙混合后产生还原糖,说明混合溶液中含有淀粉酶,可将淀粉水解为还原糖,D正确。故选D。 【点睛】分析表格: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出现颜色反应,说明其中含有蛋白质;乙中加入碘液后出现颜色反应,说明其中含有淀粉;甲、乙混合后与三种试剂都有颜色反应,说明混合液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还原糖。 23.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旺盛,是“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的理想材料。下图所示是实验中观察到的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丙细胞中的DNA的数目因着丝粒分裂而加倍 B. 甲、乙、丙、丁四幅图像不可能来自同一个细胞 C. 图甲细胞所处时期发生DNA复制及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D. 装片制作过程中需用清水漂洗根尖,使细胞恢复分裂能力 【答案】B 【解析】由图分析甲图有丝分裂前期,乙图是有丝分裂中期,丙图是有丝分裂后期,丁图是有丝分裂末期。 【详解】A、DNA数目在有丝分裂间期增加,在有丝分裂后期DNA的数目并没有因着丝粒分裂而加倍,A错误; B、“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中,装片中的细胞已经死亡,所以我们观察到的是不同细胞中染色体的情况,B正确; C、DNA复制及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分裂间期,而图甲是分裂前期,C错误; D、装片制作过程中需用清水漂洗已解离的根尖,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便于染色,D错误。故选B。 24.物质出入细胞与质膜的结构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变形虫摄食可使质膜的面积变小 B. 离子逆浓度梯度转运过程中,膜中的载体蛋白发生形变 C. CO2分子从线粒体出来的同时也有CO2分子进入线粒体 D. 洋葱表皮细胞在高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D 【解析】胞吞、胞吐过程会分泌囊泡,使细胞膜面积发生改变;载体蛋白在行使功能时候,其结构发生改变;气体分子可以通过扩散作用进出半透膜,只有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 【详解】A、变形虫摄食是一个胞吞的过程,质膜包裹食物进入细胞内,导致质膜面积变小,A正确; B、离子逆浓度梯度转运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运输,载体蛋白在运输物质的过程中形状发生了变化,B正确; C、CO2分子进出膜结构是通过自由扩散的形式,所以CO2分子从线粒体出来的同时也有CO2分子进入线粒体,C正确; D、洋葱表皮细胞在过碱的环境中会死亡,不会发生质壁分离,D错误。故选D。 25.某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受到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叶绿素含量 B. 遮光处理可减少低温对叶绿素的影响 C. 第4组处理前后叶片吸收红光的量不变 D. 该植物较适宜在光强度较低环境中生长上 【答案】B 【解析】实验中的自变量有光照有无和温度,因变量为叶绿素含量;将1和4进行对比,发现温度影响叶绿素含量变化;将3和4对比,发现光照有无影响叶绿素含量。 【详解】A、由图分析,自变量有温度和光的有无,叶绿素的含量为因变量,A错误; B、将曲线3和4进行对比,同在00C,有光的情况下随时间增加叶绿素含量减少较多,在暗的情况下叶绿素减少较少, 所以遮光处理可减少低温对叶绿素的影响,B正确; C、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第4组处理后叶绿素含量减少,红光吸收减少,C错误; D、通过对比发现第1组叶绿素含量最高,所以适宜生长条件是在有光温度较高(200C)时适宜生长,D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 26.下图是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组成物质。 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被大家公认的细胞膜的结构模型被称为________。若②为载体蛋白,需要其参与的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为________。 (2)巨噬细胞能够吞噬衰老的细胞以及侵入人体的病菌,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识别功能,与识别功能有关的是________(填图中数字)。 (3)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把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经________作用吸水,一段时间后破裂,除去细胞内的其他物质,即可制得。 (4)③是细胞膜中最基本的部分,为什么磷脂分子的头部面向细胞膜内外的两侧?________ 【答案】 流动镶嵌模型 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 ① 渗透 磷脂分子头部有亲水性,尾部有疏水性,而细胞内外都含有水 【解析】由图分析,①是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②是蛋白质,③磷脂双分子层; 【详解】(1)被大家公认的细胞膜的结构模型是流动镶嵌模型,载体蛋白参与的运输方式有主动运输和易化扩散。 (2)细胞膜的识别功能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①有关。 (3)水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所以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经渗透作用吸水。 (4)磷脂分子头部有亲水性,尾部有疏水性,细胞内部是细胞质基质,含有水;细胞外部是内环境,也含有水,所以细胞内外都含有水,所以磷脂分子的头部面向细胞膜内外的两侧。 【点睛】记住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质、磷脂和糖类;以及成分的功能,糖蛋白起到识别功能,有些蛋白质起到运输功能;理解磷脂分子的头部面向细胞膜内外的两侧的原因:磷脂分子头部有亲水性,尾部有疏水性,而细胞内外都含有水。 27.在建国70周年之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荣誉称号,以表彰他对解决人类粮食问题作出的重要贡献。下图甲是水稻晴朗夏日一天中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图乙是幼嫩水稻叶与成熟水稻叶的色素比较。 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高产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光合作用产物的大量积累。与光合作用速率有关的外部因素有________等。(写出2种因素即可)。 (2)光合作用速率的检测指标可以是________。14:00时光合作用速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水稻在成熟过程中,叶片逐渐转黄,有人认为是成熟过程中合成了大量类胡萝卜素,掩盖了原有的绿色,也有人不这么认为。他们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乙所示。 ①在研磨叶片时,需加入95%的乙醇。乙醇的作用是________。 ②色素分离实验时,将划有滤液细线(色素量足够)的滤纸条放入________液中,经过10分钟后观察。若未观察到分离的色素带,可能原因是________。 ③根据结果分析,叶片转黄的原因是________。 (4)科学家目前还在研究可在盐碱地中种植的海水稻。普通水稻在盐碱地中难以存活的原因之一是盐碱地中盐浓度过高导致________,植株枯萎。 【答案】光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水 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或氧气的产生速率 光照过强,叶面温度过高,为减少水分散失气孔关闭,导致叶肉细胞可利用的二氧化碳减少 溶解色素 层析 滤液细线浸没到层析液中 叶绿素a和b含量减少,从而使类胡萝卜素的颜色显现出来 细胞失水 【解析】分析图甲,曲线表示光合作用速率,在14:00时光合速率下降原因:光照过强,叶面温度过高,为减少水分散失气孔关闭,导致叶肉细胞可利用的二氧化碳减少。 分析图乙,从上往下的色素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幼嫩水稻叶肉细胞中叶绿素含量多,成熟水稻叶肉细胞中叶绿素含量少。 【详解】(1)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水等因素。 (2)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或氧气的产生速率可以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的检测指标;在14:00时光合速率下降原因:光照过强,叶面温度过高,为减少水分散失气孔关闭,导致叶肉细胞可利用的二氧化碳减少。 (3)①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中,酒精的作用是溶解色素;②色素分离实验时,将划有滤液细线的滤纸条放入层析液中,若未观察到分离的色素带,可能原因是滤液细线浸没到层析液中,使色素溶解在了层析液中。③通过乙图对比可知,叶绿素a和b含量减少,从而使类胡萝卜素的颜色显现出来。 (4)盐碱地中使细胞外浓度过高,从而会使细胞会失水。 【点睛】色素分离原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这样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而分离。 28.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揭示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机制所做的贡献。研究表明,肾脏细胞内的缺氧诱导因子(HIF)在缺氧条件下被激活,导致细胞核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基因表达,EPO能够增强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活动,最终保证氧气的供应。 肿瘤细胞也同样具有感知氧的机制。当肿瘤增长超过了血管供应能力,肿瘤内部会缺氧。肿瘤细胞HIF激活,可促进血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CF)含量增加,促进血管生成。回答下列问题: (1)国家为提高中长跑等耐力项目运动员竞技水平,建立了云南海埂等体育训练高原基地。原因是运动员在高海拔地区训练时相比于低海拔地区更易处于________状态,HIF被激活,促进肾脏细胞EPO基因表达,EPO促进造血干细胞________,产生更多的红细胞,提高运输氧气的能力。运动员比赛时氧气供应充足,提高________速率,获得更充足的能量,有利于提高比赛成绩。 (2)根据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机制,提出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设想,并解释原因。________ 【答案】缺氧 分裂分化 需氧呼吸 研制药物定向抑制肿瘤细胞中的HIF活性。HIF是肿瘤细胞氧感知机制的关键,一旦破坏将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氧气及营养物质供应不足。肿瘤细胞代谢速率减慢,细胞增殖被抑制 【解析】理解好“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机制”:肾脏细胞内的缺氧诱导因子(HIF)在缺氧条件下被激活,导致细胞核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基因表达,EPO能够增强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活动,最终保证氧气的供应。 【详解】(1)海拔高的地方氧气含量较少,高海拔地区训练时相比于低海拔地区更易处于缺氧状态,根据题干描述“EPO能够增强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活动,最终保证氧气的供应”,说明造血干细胞分化形、分裂形成红细胞进行氧气运输。运动员比赛时氧气供应充足,提高需氧呼吸速率,获得更充足的能量,有利于提高比赛成绩。 (2)根据题意,肿瘤内部缺氧时,肿瘤细胞HIF激活,可促进血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CF)含量增加,促进血管生成。所以,可研制药物定向抑制肿瘤细胞中的HIF活性。HIF是肿瘤细胞氧感知机制的关键,一旦破坏将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氧气及营养物质供应不足,肿瘤细胞代谢速率减慢,细胞增殖被抑制。 【点睛】理解好正常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机制,是增强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活动,使其分化为红细胞运输氧气,最终保证氧气的供应。肿瘤细胞感知氧的机制,促进血管生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