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5月)段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5月)段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5月)段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共同点的是 A. 联会 B.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C. 着丝点分裂 D. 交叉互换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联会与交叉互换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A、D错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B错误;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C正确。‎ ‎2.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行为是(  )‎ A. 复制→分离→联会→分裂 B. 联会→复制→分离→分裂 C. 联会→复制→分裂→分离 D. 复制→联会→分离→分裂 ‎【答案】D ‎【解析】‎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顺序是先所有染色体复制,然后是同源染色体联会,移到细胞的中央,再是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所以选D。‎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某生物体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AA′BB′,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可能的走向是 A. 有可能走向两极的均为A与B′ B. 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 C. A与A′走向一极,B与B′走向另一极 D. 走向两极的均为A、A′、B、B′‎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详解】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所形成的子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AB或AB′或A′B或A′B′,即子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此时每条染色体均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因此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完全相同,均为A与B或A与B′或A′与B或A′与B′。综上分析,A正确,B、C、D均错误。‎ ‎4. 某同学学完“减数分裂”一节后,写下了下面四句话,请你帮他判断一下哪句话是正确的( )‎ A. 我细胞内的染色体中来自爸爸的比来自妈妈的多 B. 我和弟弟的父母是相同的,所以我们细胞内的染色体也是完全一样的 C. 我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是父母共同提供的 D. 我弟弟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大小都是相同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其细胞内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爸爸一半来自妈妈,故A错误。他和弟弟的父母是相同的,但因为减数分裂时的基因重组和受精时的随机作用,其细胞内的染色体不可能完全一样,故B错误。其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故C正确。其弟弟细胞内的常染色体大小相同,但性染色体有所不同,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分析能力。‎ ‎5.下图中甲—丁为某动物(染色体数=2n)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错误的是 A. 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 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C. 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 D. 丁图可表示精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柱形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详解】甲图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n,与体细胞相同,染色单体数与DNA分子数均为4n,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或整个减数第一次分裂,所以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 正确;乙图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n,是体细胞的一半,染色单体数与DNA分子数均为2n,可能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即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B正确;丙图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与体细胞相同,但没有染色单体,可能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有丝分裂间期中的DNA复制之前,即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某一阶段,C错误;丁图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均为n,是体细胞的一半,没有染色单体数,因此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后形成的精细胞,D正确。‎ ‎【点睛】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而结合图像呈现的信息作答。若能将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在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变化的图像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进行准确定位,就会大大提升解答此类问题的效率 ‎6.果蝇的体细胞有8条染色体,在一般情况下,它的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所含有的DNA分子数依次是 A. 16、8、4 B. 16、16、4 C. 8、4、4 D. 8、8、8‎ ‎【答案】A ‎【解析】‎ 初级精母细胞中DNA分子数是体细胞的两倍,即16个;次级精母细胞中DNA分子数与体细胞相同,即8个;精子是DNA分子数是体细胞的一半,即4个。‎ ‎7.对某动物器官的组织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如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细胞都是处于减数分裂的过程中 B. 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有甲、乙、丙、丁 C. 丁细胞中染色体互换的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不一定相同 D. 乙细胞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细胞分裂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详解】甲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丁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错误;甲、丙、丁细胞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可能存在相同的基因,也可能存在等位基因,因此丁细胞中染色体互换的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不一定相同,C正确;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据此可判断显微观察的是某雄性动物器官的组织切片,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乙细胞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但不可能是极体,D错误。‎ ‎【点睛】分裂图像的辨析 ‎①细胞分裂方式的判断(根据染色体的形态的辨别方法:“三看法”)‎ ‎②各分裂时期图像的判定,则根据上述“三看”分辨法,再加上“姐妹染色单体的有无”及“染色体在细胞中的排列方式”等进行确定。染色体散乱排布为前期,向赤道板集中,即“排队”为中期,染色体移向两极,即“分家”为后期。‎ ‎8.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 A. 受精卵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 B. 受精时,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 C. 合子中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一致 D. 合子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受精时只有精子头部(含有细胞核)进入卵细胞内,尾部留在外面。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这样,受精卵(合子)中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本物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其中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染色体也是如此,可见,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细胞质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卵细胞。综上分析,A错误,B、C、D均正确。‎ ‎9.豌豆的矮茎和高茎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杂交实验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A. 高茎×高茎→高茎 B. 高茎×高茎→301高茎+101矮茎 C. 矮茎×矮茎→矮茎 D. 高茎×矮茎→98高茎+107矮茎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高茎×高茎→高茎,说明高茎可能为隐性纯合子或为显性纯合子或高茎亲本之一为显性纯合子,因此不能确定高茎是显性还是隐性,同理,矮茎×矮茎→矮茎,也不能确定矮茎是显性还是隐性,A、C错误;高茎×高茎→301高茎+101矮茎,即子代高茎:矮茎≈3:1,说明亲本高茎是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因此能判定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性状,B正确;高茎×矮茎→98高茎+107矮茎,即子代高茎:矮茎≈1:1,说明亲本之一为杂合子,另一为隐性纯合子,但不能确定高茎和矮茎谁是显性谁是隐性,D错误。‎ ‎【点睛】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的方法:‎ ‎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 ‎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 ‎10.小鼠中有一种黄色毛皮的性状,其杂交实验如下:‎ 实验一:黄鼠×黑鼠→黄鼠2 378只,黑鼠2 398只,比例约为1∶1‎ 实验二:黄鼠×黄鼠→黄鼠2 396只,黑鼠1 235只,比例约为2∶1‎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鼠毛皮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B. 小鼠毛皮的黑色对黄色为显性 C. 小鼠中不存在黄色纯种个体 D. 小鼠中不存在黑色纯种个体 ‎【答案】C ‎【解析】‎ 实验二中两只黄鼠杂交,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2∶1,说明小鼠毛皮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且黄色对黑色为显性、显性基因纯合致死,所以不存在黄色纯种个体,A、B项错误,C项正确;小鼠中存在黑色纯种个体,D项错误。‎ ‎11.某种鸟(2N=80)的羽毛颜色由三种位于Z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如图所示),D+控制灰红色,D控制蓝色,d控制巧克力色,D+对D和d显性,D对d显性。下列推论合理的是 A. 巧克力色鸟的基因型只有1种 B. 灰红色雄鸟的基因型只有2种 C. 蓝色个体间交配,F1中雌性个体都呈蓝色 D. 灰红色雌鸟与蓝色雄鸟交配,F1中出现灰红色个体的概率是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伴性遗传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依题意可知:巧克力色鸟的基因型有2种,即ZdZd和ZdW,A错误;灰红色雄鸟的基因型有3种,即ZD+ZD+、ZD+ZD、ZD+Zd,B错误;蓝色雌鸟的基因型为ZDW,蓝色雄鸟的基因型为ZDZD或ZDZd,二者交配,F1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ZDW或ZdW,表现型为蓝色或巧克力色,C错误;灰红色雌鸟的基因型为ZD+W,蓝色雄鸟的基因型为ZDZD或ZDZd,二者交配,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ZD+ZD∶ZDW=1∶1或ZD+ZD∶ZDW∶ZD+Zd∶ZdW=1∶1∶1∶1,其中ZD+ZD与ZD+Zd均为灰红色,所以F1出现灰红色个体的概率是1/2,D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从题意中提取关键信息,知晓该种鸟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明辨ZdZd和ZdW表现为巧克力色,ZDZ_和ZDW表现为蓝色,ZD+Z_和ZD+W表现为灰红色,据此可确定该种鸟的各种羽色的基因型。在此基础上,围绕“伴性遗传”的知识对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 ‎12.紫茉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紫茉莉种群中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型有3种类型,即RR、Rr、rr,它们对应的花色分别为红色、粉色、白色。让红花紫茉莉与白花紫茉莉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下列关于F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F2的表现型有3种,比例为1∶2∶1 B. F2中红花植株占1/4‎ C. F2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 D. 亲本红花紫茉莉的基因型为RR和Rr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依题意可知:亲本红花紫茉莉的基因型为RR,白花紫茉莉的基因型为rr,二者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Rr;F1自交所产生的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RR∶Rr∶rr=1∶2∶1。可见,F2的表现型有3种,比例为红色∶粉色∶白色=1∶2∶1,其中红花植株占1/4,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综上分析,A、B、C均正确,D错误。‎ ‎13.下列概念图中错误的是 A. ①④⑤ B. ①③④ C. ⑤⑧ D. ⑦⑧‎ ‎【答案】C ‎【解析】‎ ‎①有丝分裂的实质是着丝点分裂,①正确;②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②③正确;④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其中一半染色体来源于父方,一般来源于母方,同源染色体汇合,④正确;⑤染色体复制形成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相同的基因,⑤错误;⑥基因分离的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时间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⑥正确;⑦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⑦正确;⑧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时间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并不是受精作用过程中,⑧错误.‎ ‎【考点定位】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受精作用 ‎【名师点睛】本题以概念图的形式,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 基因分离规律实质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等位基因分离;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4.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子代中黄色的概率为a,绿色的概率b,圆粒的概率为c,皱粒的概率为d。那么子代单显个体所占的概率是 A. ad+bc B. ac C. a+c D. b+d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豌豆的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性。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子代中黄色的概率为a,绿色的概率b,圆粒的概率为c,皱粒的概率为d,则子代单显个体中,黄色皱粒的概率为ad,绿色圆粒的概率为bc。可见,子代单显个体所占的概率是ad+bc,A正确,B、C、D均错误。‎ ‎15.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CCDd的个体自交后( 每对基因独立遗传但是A对a完全显性,D对d完全显性),其后代性状表现的比例接近于 A. 9:3:3:1 B. 3:3:1:1 C. 1:2:1 D. 3:1‎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依题意可知: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CCDd的个体自交后,其后代性状表现的比例约为A_bbCCD_∶A_bbCCdd∶aabbCCD_∶aabbCCdd=9∶3∶3∶1,A正确,B、C、D均错误。‎ ‎16.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A. 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B. 成对的基因、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 C. 基因有显性和隐性,染色体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D. 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二者都是单一存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表现在:①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②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都只含有成对中的一个;③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④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综上所述,基因有显性和隐性,染色体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C正确,A、B、D均错误。‎ ‎17.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各种生物的细胞中都含有性染色体 B. ZW型性别决定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 C. X和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它们含有的基因都是成对的 D. 男性X染色体上的基因只能遗传给他的女儿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识记和理解决定性别的内涵及常见的决定性别方式、伴性遗传的概念及其常见的实例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详解】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雌雄同株的植物(如水稻)无性染色体,A错误;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其雌性的体细胞中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用Z和W表示),而雄性的体细胞中则含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用Z和Z表示),B错误;X和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它们的大小不同,含有的基因不都是成对的,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其等位基因,C错误;男性X染色体上的基因只能遗传给他的女儿,Y染色体上的基因只能传给他的儿子,D正确。‎ ‎18.在细胞正常分裂的情况下,雄性果蝇精巢中一定含有两个Y染色体的细胞是 A.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 B. 有丝分裂中期的精原细胞 C.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次级精母细胞 D. 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和末期的精原细胞都只含有1个Y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1个Y染色体或不含Y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2个Y染色体或不含Y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含有2个Y染色体.‎ 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只含有1个Y染色体,A错误;‎ B、有丝分裂中期的精原细胞只含有1个Y染色体,B错误;‎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精母细胞可能含2个Y染色体,也可能不含Y染色体,C正确;‎ D、有丝分裂前期的精原细胞只含有1个Y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考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19. 适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是( )‎ A.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B.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C. 蛙的红细胞 D. 马蛔虫的受精卵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真核生物的细胞增殖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只有真核生物才能进行有丝分裂。  (2)只有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才具有有丝分裂过程,成熟的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在分裂。‎ ‎【详解】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丧失了分裂能力,A不符合题意;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丧失了分裂能力,B不符合题意;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C不符合题意;马蛔虫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经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其可以进行有丝分裂,D符合题意。‎ 故选D。‎ ‎20.在血友病患者的家系调查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患者绝大多数是男性 B. 男性患者(其妻正常,非携带者)的子女都正常 C. 男性患者(其妻正常,非携带者)的外孙可能患病 D. 患者的外祖父一定是血友病患者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知道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详解】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即患者绝大多数是男性,A 正确;男性患者的妻子正常,而且不是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说明其妻子的两个X染色体上均含有显性正常基因,因此该男性患者的子女都正常,但女儿是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该男性患者的外孙可能患病,B、C正确;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母亲,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母亲和父亲,即患者的母亲是携带者或血友病患者,如果患者的母亲是携带者,则患者的母亲的血友病基因可能来自患者的外祖母,或者来自患者的外祖父,因此患者的外祖父不一定是血友病患者,如果患者的母亲是血友病患者,则患者的母亲的血友病基因来自患者的外祖母和外祖父,此种情况下,患者的外祖父一定是血友病患者,D错误。‎ ‎21. 一对夫妇生的“龙凤”双胞胎中一个正常,一个色盲。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 A. XBY、XBXb B. XbY、XBXb C. XBY、XbXb D. XbY、XbXb ‎【答案】D ‎【解析】‎ 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若父母均为色盲患者,则后代子女中均患病,与题意不符。‎ ‎22.果蝇的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A. 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 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 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 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于伴性遗传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要求雌雄果蝇的表现型不同,则雌果蝇必须是纯合子。‎ ‎【详解】“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即子代雌性和雄性的果蝇眼色不同。假设红眼由基因A控制、白眼由基因a控制。XAXa×XAY→雌性都是红眼,雄性1/2红眼、1/2白眼,不能根据眼色判断子代果蝇性别,A不符合题意; XaXa×XAY→雌性都是红眼,雄性都是白眼,可根据眼色判断子代果蝇性别,B符合题意;XAXa×XaY→后代雌雄各1/2红眼和1/2白眼,不能根据眼色判断子代果蝇性别,C不符合题意;XaXa×XaY→后代全是白眼,不能根据眼色判断子代果蝇性别,D不符合题意。‎ ‎23.某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形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表格数据的分析,错误的是 ‎ ‎ ‎ A. 仅根据第2组实验,无法判断两种叶形的显隐性关系 B. 根据第1或第3组实验可以确定叶形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 用第1组子代的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中窄叶植株占1/4‎ D. 用第2组子代的阔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后代中窄叶植株占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文描述和表中信息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并理解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雌雄个体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掌握伴性遗传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表中信息显示:第2组的窄叶父本与阔叶母本杂交,子代无论是雌株还是雄株,阔叶∶窄叶都约为1∶1,因此仅根据第2组实验,无法判断两种叶形的显隐性关系,A正确;第1组的两个阔叶亲本杂交,子代有窄叶植株,说明阔叶对窄叶为显性,又因为子代雌株均为阔叶,雄株的阔叶∶窄叶都约为1∶1,说明叶形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因此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第3组的阔叶父本与窄叶母本杂交,子代雌株均为阔叶,雄株均为窄叶,说明叶形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因此可以确定叶形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若控制叶形的基因用B、b表示,则第1组阔叶母本的基因型为XBXb,阔叶父本的基因型为XBY,子代阔叶雌株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子代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二者杂交,后代中窄叶植株占1/2×(1/4XbY+1/4XbXb)=1/4,C正确;第2组窄叶父本与阔叶母本的基因型分别为XbY、XBXb,子代的阔叶雌株与阔叶雄株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二者杂交,后代中窄叶雄株(XbY)占1/4,D错误。‎ ‎【点睛】以题意信息和表格中呈现的“亲代与子代的表现型及子代的株数”为切入点,明辨控制叶形的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进而推知双亲与子代的基因型。在此基础上,围绕“伴性遗传”等知识对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 ‎24.图为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遗传病的谱系图,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7号的致病基因是由 A. 1号遗传的 B. 2号遗传的 C. 3号遗传的 D. 4号遗传的 ‎【答案】B ‎【解析】‎ 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为隐性伴性遗传病,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5号,5号的致病基因来自2号,故选B ‎25.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 A. 孟德尔用山柳菊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土壤、水和空气 C. 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D. 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孟德尔用豌豆为实验材料,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土壤和水,B错误;沃森和克里克以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提供的DNA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为基础,推算出DNA双螺旋结构,建立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因此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C正确;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让它们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证明了T2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26.下列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 ‎①艾弗里将S型细菌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成分分别加入到培养基中培养R型细菌 ‎ ‎②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 ‎③DNA双螺旋模型的构建 ‎ ‎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 ‎⑤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 ‎⑥禽流感病毒感染家禽细胞的实验 A. ④⑥ B. ③④⑤⑥ C. ②④⑥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病毒的遗传物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艾弗里将S型细菌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成分分别加入到培养基中培养R型细菌,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①正确;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依据实验结果,格里菲思推测,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内有“转化因子”,促进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该实验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②错误;沃森和克里克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成果,推算出DNA双螺旋结构,进而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但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③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用35S标记蛋白质的T2噬菌体和32P标记DNA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没有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短时间保温、搅拌和离心后,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强度,从而证明了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④正确;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但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⑤错误;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不含DNA,因此禽流感病毒感染家禽细胞的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⑥错误。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A、B、C均错误,D正确。‎ ‎27.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③用14C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 A. 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 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C. 沉淀、上清液、沉淀 D. 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噬菌体的结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原理、方法、过程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将DNA注入到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菌细胞外;在噬菌体DNA的控制下,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进而组装成子代噬菌体;因细菌的质量重于噬菌体,所以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蛋白质外壳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①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③用14C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用14C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沉淀物和上清液中都有放射性。综上所述,B正确,A、C、D均错误。‎ ‎28.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病毒的遗传物质只能是DNA或RNA B.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C. 除少数病毒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D.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生物的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①明确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遗传物质是DNA;②知道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病毒的遗传物质就是其所含有的核酸;③理解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过程和结论。‎ ‎【详解】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含有DNA的病毒,其遗传物质是DNA,含有RNA的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即病毒的遗传物质只能是DNA或RNA,A正确;除了极少数含有RNA的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C正确;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没有证实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 ‎29.下列能体现DNA分子特异性的是 A. A/T B. A+T/G+C C. A+G/T+C D. G/C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及其特异性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在双链DNA分子中,A=T,C=G。可见,A/T、A+G/T+C和G/C 的比值,在所有的双链DNA分子中均等于1,不能体现DNA分子特异性,A、C、D 均错误;A+T/G+C的比值,在不同的双链DNA分子中存在差异,能体现DNA分子特异性,B正确。‎ ‎【点睛】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或碱基)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明确DNA分子的特异性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含义,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 ‎30.DNA分子某片段包含m个碱基,其中胞嘧啶n个。该片段复制2次,需要消耗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 A. (m−2n)/2 B. (3m−6n)/2 C. m−2n D. 2m−4n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相应的计算的能力。‎ ‎【详解】已知DNA分子某片段共有A+T+G+C=m个碱基,其中C=n个碱基。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在该DNA分子片段中,C=G=n个,A=T=(m-2n)/2个。1分子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脱氧核糖和1分子胸腺嘧啶组成,因此该DNA分子片段共含有(m-2n)/2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若该片段复制2次,则需要消耗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22-1)×(m-2n)/2=(3m-6n)/2个,B正确,A、C、D均错误。‎ ‎31.细胞内构成核酸的核苷酸、五碳糖和碱基种类分别有 A. 5、2、5 B. 8、1、8 C. 8、2、5 D. 2、2、8‎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核酸的种类及化学组成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五碳糖包括核糖与脱氧核糖。细胞内含有2种核酸:DNA和RNA。构成DNA的核苷酸是4种脱氧核苷酸;1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脱氧核糖和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组成脱氧核苷酸的含氮碱基包括T、A、G、C。构成RNA的核苷酸是4种核糖核苷酸;1分子的核糖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核糖和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组成核糖核苷酸的含氮碱基包括U、A、G、C。可见,细胞内构成核酸的核苷酸、五碳糖和碱基种类分别有8、2、5,C正确,A、B、D均错误。‎ ‎【点睛】识记并理解核酸的种类和化学组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2.某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a,其中一条链上鸟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则互补链中鸟嘌呤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为 A. a/2—b/2 B. a—b C. (a—b)/(1—a) D. b—a/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鸟嘌呤与胞嘧啶分别是G 、C,他们互补配对,因此全部的G的含量是1/2a,其中一条链上鸟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的b,那么占整个分子的1/2b,因此互补链中鸟嘌呤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为1/2(a-b)。A正确。‎ 考点:DNA分子的结构 ‎33. “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的双螺旋结构,核糖与磷酸分子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内侧的碱基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这段关于DNA结构的说法有几处错误( )‎ A. 1处 B. 2处 C. 3处 D. 没有错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可知,题干对于DNA分子结构的描述有三处错误,①是“同向平行的”应该是“反向平行:,②是“核糖与磷酸分子交替排列”应该是“脱氧核糖与磷酸分子交替排列”,③是“碱基对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应是“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故选:C.‎ ‎34.下列实验中,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恰当是 A. 用15N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研究DNA的复制 B. 用16O标记的CO2研究光合作用CO2的固定和还原 C. 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用32P标记S型细菌的DNA D. 用3H标记亮氨酸,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核酸的种类及化学组成、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但不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因此不能用15N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研究DNA的复制,A错误;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等用14C标记C0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转化为有机物中的碳的转移途径,即用14C标记的CO2研究光合作用CO2的固定和还原,B错误;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没有用32P标记S型细菌的DNA,C错误;科学家在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途径时,用3H标记的亮氨基注射到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追踪不同时间放射性元素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D正确。‎ ‎35.蚕豆根尖细胞在含 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 A. 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 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 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 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分子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即DNA复制成的新DNA分子的两条链中,有一条链是母链,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子链。有丝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出现染色单体,到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且每条单体含有一个DNA分子。‎ ‎【详解】蚕豆根尖细胞染色体DNA原来不含3H,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作为合成DNA原料,由于DNA为半保留复制,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细胞每条染色体的每个DNA都含3H(一条链含3H,另一条链没有)。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单体,1条单体的DNA一条链含3H,另一条链没有,即该单体含3H;另一条单体的DNA两条链都不含3H,即该单体不含3H。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DNA复制等知识,首先要求考生掌握DNA分子复制 特点和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其次要求考生能将DNA分子复制和有丝分裂过程结合,判断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放射性情况。‎ ‎36.对某一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对细菌的氨基酸用15N标记,让已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已标记的细菌,最后释放出200个噬菌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全部噬菌体都有标记的32P B. 2个噬菌体含32P C. 全部噬菌体都不含15N D. 2个噬菌体含15N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来自细菌,因此并不是全部子代噬菌体都有标记的32P,A错误;亲代噬菌体含有32P标记的DNA分子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由于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子代噬菌体中有2个含有32P,B正确;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来自细菌,因此全部子代噬菌体均含有15N,C错误;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来自细菌,因此全部子代噬菌体均含有15N,D错误。‎ 考点:DNA的复制 ‎37.有100个碱基对的某DNA分子片段,内含6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若连续复制n次,则在第n次复制时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________个 A. 40n-1 B. 40n C. 40×2n-1 D. 40×(2n-1)‎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相应的计算的能力。‎ ‎【详解】已知某DNA分子片段共含有A+T+G+C=200个碱基,其中C=60个。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在该DNA分子片段中,C=G=60个,A=T=40个。1分子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脱氧核糖和1分子胸腺嘧啶组成,因此该DNA分子片段共含有40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若该片段连续复制n次,则在第n次复制时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2n-1)×40-(2n-1-1)×40=40×2n-1个,C正确,A、B、D均错误。‎ ‎38.豌豆的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的根本区别是 A. 基因D能控制显性性状,基因d能控制隐性性状 B. 基因D、基因d所含的碱基种类不同 C. 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 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与DNA分子的关系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明确基因与等位基因概念的内涵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详解】显性基因D能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d能控制隐性性状,这是对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功能的描述,不是它们的根本区别,A错误;基因D、基因d所含的碱基种类相同,都是T、A、G、C,B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的根本区别是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C正确;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D错误。‎ ‎39.研究发现,鸡的性别(ZZ为雄性,ZW为雌性)不仅和性染色体有关,还与只存在于Z染色体上的DMRT1基因有关,该基因在雄性性腺中的表达量约是雌性性腺中表达量的2倍。该基因在雄性中的高表达量开启睾丸(性腺)发育,而在雌性中的低表达量开启卵巢(性腺)发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性染色体缺失一条的ZO个体性别为雌性 B. 性染色体增加一条的ZZW个体性别为雌性 C. 性染色体缺失一条的WO个体可能不能正常发育 D. 母鸡性反转为公鸡可能与DMRT1的高表达量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明确ZW型性别决定的方式,据此以题意呈现的信息“DMRT1基因的表达量与开启发育性腺的种类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判断各选项。‎ ‎【详解】依题意可知:只DMRT1基因存在于Z染色体上,性染色体缺失一条的ZO个体,DMRT1基因的表达量低,开启卵巢发育,因此性别为雌性,A正确;性染色体增加一条的ZZW个体,DMRT1基因的表达量高,开启睾丸发育,所以性别为雄性,B 错误;性染色体缺失一条的WO个体,没有z染色体,也就没有DMRT1基因,可能不能正常发育,C正确;已知DMRT1基因在ZZ个体的表达量高,表现为雄性,而在ZW个体的表达量低则表现为雌性,母鸡性反转为公鸡可能与特殊条件下DMRT1的高表达量有关,D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从题意中提取关键信息,知晓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 DMRT1基因只存在于Z染色体上,该基因在鸡胚雌雄性腺中表达量不同导致开启发育的性腺种类不同。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即可对各选项做出准确的判断。‎ ‎40.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分别取决于( )‎ A. 碱基对不同的排列顺序、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B. 细胞分裂的多样性、DNA复制的稳定性 C. 碱基对不同的排列顺序、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旋酶的特异性 ‎【答案】A ‎【解析】‎ 碱基对的不同排列顺序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二、填空题 ‎41.下图表示某哺乳动物的细胞分裂图示。据图回答:‎ ‎(1)图3细胞中含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_______条染色单体。‎ ‎(2)图4细胞所处的时期为_________________,其子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1曲线中B1C1对应的确切数值为_________,C1D1段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孟德尔定律发生于图2曲线中的___________段(用图2中字母编号作答)。对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_______________维持了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 ‎(5)若图3中染色体①是X染色体,图中表示性染色体的编号还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4 (2). 0 (3).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4). 次级精母细胞 (5). 2 (6). 着丝点分裂 (7). A2B2 (8). 受精作用 (9). ④⑤⑧‎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切入点是图1和图2曲线的变化趋势、图3和图4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特点和行为变化等信息,据此准确判断图1、图2曲线的各段形成的原因及其所对应的细胞分裂时期和图3、图4细胞所示的细胞分裂方式及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进而围绕题意对相关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 ‎【详解】(1) 图3细胞中,不存在染色单体,每一极2条大的染色体是1对同源染色体,2条小的染色体也是1对同源染色体,因此图3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0条染色单体。‎ ‎(2) 图4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又因其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进行均等分裂,所以图4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由初级精母细胞所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 ‎(3) 图1曲线中的B1C1段,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为最大值,说明存在染色单体,因此对应的确切数值为2。C1D1段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减少一半,说明姐妹染色单体消失,其变化的原因是发生了着丝点分裂。‎ ‎(4) 图2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其中A2B2C2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C2D2E2F2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孟德尔定律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即发生于图2曲线中的A2B2段。对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5) 图3中的①与④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两极对应的染色体是由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而后经着丝点分裂而形成的。可见,若图3中染色体①是X染色体,则图中表示性染色体的编号还有④⑤⑧。‎ ‎【点睛】若要正确解答本题,需要熟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的变化规律,能结合各问题情境准确判断曲线图中各区段曲线代表的时期以及各细胞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42.下图中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Ⅱ-4无致病基因。‎ ‎(1)甲病致病基因是______性基因,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Ⅲ-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3)如果Ⅲ-2与Ⅲ-3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生出男孩正常的概率为_______。‎ ‎(4)若Ⅱ-2的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后产生了2个基因型为AXbY的精子(染色体组成见上图,其他染色体暂不考虑),产生异常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上图中画出另外2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并标注基因位置__________(其他染色体暂不考虑)。‎ ‎【答案】 (1). 显 (2).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3). AaXbY (4). aaXBXb (5). 7/32 (6). 3/16 (7).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bY未正常分离进入了同一个子细胞 (8). ‎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遗传系谱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的判断、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伴性遗传、减数分裂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理清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种类及其遗传特点,据此,由系谱图呈现的亲子代的表现型推知甲病、乙病的遗传方式是解答(1)至(3)的关键。解答(4)至(5)题的关键是以2个异常精子的基因型(AXbY)为切入点,依据Ⅱ-2的基因型和图示呈现的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推知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点。‎ ‎【详解】(1)系谱图显示:Ⅱ-3为女性甲病患者,其儿子Ⅲ-4和Ⅲ-5均不患甲病,说明甲病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又因为Ⅱ-4无致病基因,但其女儿Ⅲ-3患有甲病,说明Ⅲ-3携带有一个甲病的致病基因,甲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进而推知: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即甲病致病基因是显性基因。Ⅱ-4无致病基因,Ⅱ-3和Ⅱ-4均不患乙病,其儿子Ⅲ-4患有乙病,说明乙病的遗传方式为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 Ⅱ-2为两病兼患的男性,其女儿Ⅲ-1正常,据此结合对(1)的分析可推知:Ⅱ-2的基因型为AaXbY,Ⅲ-1的基因型为aaXBXb。‎ ‎(3)若只考虑甲病,由“Ⅱ-1和Ⅱ-4均正常”可推知:甲病患者Ⅲ-2与Ⅲ-3的基因型均为Aa,二者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aa;若只考虑乙病,Ⅱ-4与Ⅲ-2的基因型均为XBY,由乙病男性患者Ⅲ-4的基因型为XbY可推知Ⅱ-3的基因型为XBXb,进而推知Ⅲ-3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所以Ⅲ-2与Ⅲ-3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1/2×1/4XbY=7/8,所生男孩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BY∶XbY=(1/2XB×1/2Y+1/4XB×1/2Y)∶(1/4Xb ‎×1/2Y)=3∶1,即生出男孩正常的概率为3/4。综上分析,Ⅲ-2与Ⅲ-3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7/8=7/32,生出男孩正常的概率为1/4×3/4=3/16。‎ ‎(4) Ⅱ-2的基因型为AaXbY。Ⅱ-2的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后产生了2个基因型为AXbY的精子,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在由该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所形成的初级精母细胞中,b基因所在的X染色体与Y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是与A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进入了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与此同时产生的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a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含有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这两条子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因此,产生了2个基因型为AXbY的异常精子,而同时产生的另外2个精子的基因型均为a。‎ ‎(5)结合对(4)的分析可知:另外2个精子含有a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有关的染色体组成并标注基因的位置图,‎ ‎【点睛】疑难辨析——遗传系谱图题的解题技巧 ‎(1)遗传系谱图的解题思路 ‎ ‎①寻求两个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②找准两个开始:从子代开始;从隐性个体开始。‎ ‎③学会双向探究:逆向反推(从子代的分离比着手);顺向直推(已知表现型为隐性性状,可直接写出基因型;若表现型为显性性状,则先写出基因型,再看亲子关系)。‎ ‎(2)对于系谱图中遗传病概率的计算。若不知道遗传方式,则首先要依据系谱图中亲子代的表现型判断出该病的遗传方式,再结合系谱图写出双亲的基因型,最后求出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已知遗传方式,则需结合系谱图写出双亲的基因型,最后求出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果是两种遗传病相结合的类型,可采用“分解组合法”,即从每一种遗传病入手,算出其患病和正常的概率,然后依题意进行组合,从而获得答案。‎ ‎43.下图表示与遗传物质相关结构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____________,由②到①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的_______期。‎ ‎(2)请按照自上向下的顺序写出⑤中碱基的序列____________。‎ ‎(3)DNA分子复制时,图中④处____________(化学键名称)发生断裂。A与T碱基数量相等,G与C碱基数量相等,说明DNA分子的合成遵循_________________原则。‎ ‎(4)图中③的骨架是磷酸基团和______________交替连接。除了①,DNA还分布于植物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该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含胞嘧啶m个,如该DNA分子连续复制3次,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染色体 (2). 前 (3). TAC (4). 氢键 (5). 碱基互补配对 (6). 脱氧核糖 (7). 线粒体和叶绿体 (8). 7a/2-7m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与遗传物质相关结构的示意图”为主线,,考查学生对细胞的有丝分裂、DNA分子的结构及其复制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由图示信息,准确明辨①~⑤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质、DNA分子、氢键和脱氧核苷酸链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1) 图中①表示染色体,②为染色质。由②到①过程为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前期。‎ ‎(2) 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⑤中碱基的序列自上向下的顺序是TAC。‎ ‎(3) DNA分子复制时,DNA分子首先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进行解旋,此过程导致图中④处的氢键发生断裂。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时的一一对应关系,即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可见,A与T碱基数量相等,G与C碱基数量相等,说明DNA分子的合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 图中③为双螺旋的DNA分子,其骨架是磷酸基团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DNA除了分布在①所示的染色体上外,还分布于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 (5) 已知该DNA分子共有A+T+G+C=a个碱基,其中C=m个碱基。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在该DNA分子中,C=G=m个,A=T=(a-2m)/2个。1分子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脱氧核糖和1分子胸腺嘧啶组成,因此该DNA分子共含有(a-2m)/2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如该DNA分子连续复制3次,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23-1)×(a-2m)/2=7a/2-7m个。‎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DNA分子的结构与分布、DNA分子的复制过程、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含义等相关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和从图示中提取的有效信息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44.某种开花植物细胞中,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将纯合的紫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与纯合的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杂交,F1全开紫花,自交后代F2中,紫花∶红花∶白花=12∶3∶1。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植物花色性状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定律。F2紫花中纯合子占________,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紫花和红花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2紫花∶1红花∶1白花。则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现有一紫花植株,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或Aabb。为确定基因型,可将该植株与白花植株进行_____________实验。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如下。‎ ‎①若子代植株全为紫花,则待测紫花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②若子代植株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则待测紫花的基因型为AaBB;‎ ‎③若子代植株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则待测紫花的基因型为_______。‎ ‎【答案】 (1). (基因的)自由组合 (2). 1/6 (3). 紫花 (4). Aabb (5). aaBb (6). 测交 (7). AABB (8). 紫花:红花=1:1 (9). 紫花:白花=1:1 (10). Aabb ‎【解析】‎ ‎【分析】‎ 由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由题意“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可知:该种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据此依据题意呈现的亲本的表现型与基因型、F2的性状分离比即可作答。‎ ‎【详解】(1) 依题意可知:控制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说明该种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的紫花植株与基因型为aaBB的红花植株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全开紫花;F1自交后代F2中,紫花∶红花∶白花=12∶3∶1(为9∶3∶3∶1的变式),说明F2紫花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2∶2∶4∶1∶2,其中纯合子占1/6,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表现型为紫花。‎ ‎(2) 若紫花(A_B_或A_bb)和红花(aaB_)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2紫花∶1红花∶1白花,说明双亲各产生两种比值相等的配子,进而推知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 ‎(3) 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现有一紫花植株,其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或Aabb。为确定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可将其与白花植株进行测交。‎ ‎①如果待测紫花的基因型为AABB,则其与白花植株进行测交,子代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全为紫花。‎ ‎②如果待测紫花的基因型为AaBB,则其与白花植株进行测交,子代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1∶1,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红花=1∶1。‎ ‎③如果待测紫花的基因型为Aabb,则其与白花植株进行测交,子代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1∶1,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白花=1∶1。‎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传宗接代中的传递规律。本题易错点在于不能从题意呈现的信息中准确判断“花色与基因组成”的关系:以亲本的基因型和F2的性状分离比为切入点,据此可推知,紫花为A_B_或A_bb,红花为aaB_,白花为aabb,由此可将各种花色的基因型分析清楚,进而围绕“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