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爱民区牡丹江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题(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爱民区牡丹江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题(文)

牡一中2018级高二学年10月月考政治试题(文科)‎ 一.单项选择题(30题,每小题,共60分)‎ ‎1.谈到哲学有人说荒诞不经的东西莫过于我们在哲学家的著作中所能见到的了。该观点 ‎①正确揭示了哲学家思考研究的对象 ‎②认为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生活的追问 ‎③否定了哲学是探究世界奥秘的学说 ‎④没有认识到哲学的任务是寻找光明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哲学家思考研究的并不是荒诞不经的东西,①错误。‎ ‎②:材料没有体现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生活的追问,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荒诞不经的东西莫过于我们在哲学家的著作中所见到的”认为哲学研究的是荒诞不经的东西,而否定了哲学是探究世界奥秘的学说,没有认识到哲学的任务是寻找光明,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下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思想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能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了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④来自于实践,是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经验的正确总结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真正的哲学,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能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①②正确。‎ ‎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实际不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③错误。‎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没有涉及关于中国革命的经验总结,④错误。‎ 故本题选A。‎ ‎3.下列哲学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①现实世界是人的主观感觉的产物 ‎ ‎②现实世界是客观理念世界的模仿和分有 ‎③世界是由水、土、火、气等构成的 ‎ ‎④世界是由形状大小不同的原子构成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肢①中,现实世界是人的主观感觉的产物,说明了人的主观感觉是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排除;题肢②中,现实世界是客观理念世界的模仿和分有,说明了客观理念通过模仿,分有了现实世界,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题肢②排除。世界是由水、火、土、气等构成,说明了世界是由物质构成,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题肢③说法正确;世界是由形状大小不同的原子构成的,说明了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题肢④说法正确。本题选择B选项。‎ ‎4.世界上永远存在未知之物,但是不存在永远不可知之物。这种观点属于 A. 彻底的不可知论 B. 不可知论 C. 不彻底的可知论 D. 可知论 ‎【答案】D ‎【解析】‎ ‎【详解】世界上永远存在未知之物,但是不存在永远不可知之物。这种观点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属于可知论,D项符合题意;ABC项均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绝大多数哲学家都对此作了肯定的回答,认为思维能够认识存在。也有一些哲学家如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则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他们的观点被称为不可知论。‎ ‎5.2019年4月10日,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在全球六地(中国上海和台北、日本东京和美国华盛顿等)同步发布。黑洞是一个多世纪前爱因斯坦提出的理论,这张照片帮助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理论之所以要证实,是因为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主观需符合客观 ‎③规律不可违背 ‎④意识能反映物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在全球六地(中国上海和台北、日本东京和美国华盛顿等)同步发布。黑洞是一个多世纪前爱因斯坦提出的理论,这张照片帮助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理论之所以要证实,是因为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①②符合题意。‎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③说法正确但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 ‎④:意识能反映物质不是理论之所以要证实的原因,排除④。‎ 故本题选A。‎ ‎6.科学研究发现:当人心怀善念、积极思考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免疫细胞也变的活跃,人就不容易生病;反之,负向系统被激发启动,身体机能的良性回圈会被破坏。这一发现表明 ‎①人的心理反应是意识产生的必要条件 ‎ ‎②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 ‎③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 ‎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材料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而没有涉及意识的产生和本质,人的心理反应是意识产生的必要条件,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①③不符合题意;当人心怀善念、积极思考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免疫细胞也变的活跃,人就不容易生病,反之,负向系统被激发启动,身体机能的良性回圈会被破坏,这表明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 ‎7.自动驾驶技术正在向我们走来。2019年2月,济南成为国内第七个进行无人驾驶路测的城市。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关键在于研发“驾驶脑”,用“驾驶脑”替代驾驶员驾驶认知,并获得驾驶知识和驾驶技巧,使得汽车成为驾驶员自己。材料表明 ‎①“驾驶脑”不等于人脑,只是驾驶员的智能代理 ‎②借助“驾驶脑”驾驶汽车,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 ‎③关键在于研发“驾驶脑”,体现了对本质和主流的把握 ‎④“驾驶脑”能模拟人的思维,具有主动创造性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意识的相关知识。根据题意,“发展自动驾驶技术,我们不但要解决‘车’的问题,将车做成软件定义的机器;还要解决‘人’的问题,用‘驾驶脑’替代驾驶员驾驶认知,并获得驾驶知识和驾驶技巧,使得汽车成为驾驶员自己。”这表明“驾驶脑”不等于人脑,只是驾驶员的智能代理,借助“驾驶脑”驾驶汽车,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关键在于研发“驾驶脑”体现了对主要矛盾的把握,而不是对本质和主流的把握;④说法错误,“驾驶脑”没有意识,不具有主动创造性。故本题选B。‎ ‎【点睛】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8.昙花是一种灌木状肉质植物,花开起来大而美丽。昙花一般不在白天开花,要到晚上八九点之后才会开,而且开放时间很短,敬称“昙花一现”。如今,花卉园艺学家采用“偷天换日”、“颠侧昼夜”的科学办法实现了昙花在白天开花,满足了赏花者白天赏花的需求。上述现象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  )‎ ‎①昙花独特的开花方式说明不同物质有着不同的反应特性 ‎②昙花可以依据周围环境的不同有意识地调控开花时间 ‎③园艺学家采用科学的办法改变昙花的生长规律 ‎④园艺学家能够充发挥主观能动性满足不同赏花者的需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反应特性,昙花之所以不同于其他花,原因在于其组成物质与其他花不同,①正确;‎ ‎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为人所特有,②错误;‎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不可改变。园艺学家是认识昙花的生长规律,合理利用取得成功,③错误;‎ ‎④: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园艺学家能够充发挥主观能动性满足不同赏花者的需求,④正确;‎ 故选B。‎ ‎9.近几年,徒步、登山和骑行等体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这些项目既充满活力又新鲜刺激,既放松精神又锻炼身体,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的。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对参与者而言最重要的是 A.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体能局限 B. 坚持从实际出发,理性评估自身状况 C. 认识潜在的优势,抓住时机赢得胜利 D. 劳逸结合,做到运动与休息相互协调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体能局限”违背了客观规律,A错误;“认识潜在的优势,抓住时机赢得胜利”说明要坚持矛盾观点、全面认识自身缺点与长处,遵循量变质变关系原理、抓住时机促成事物质变,材料未体现,C不符合题意;徒步、登山和骑行等体育旅游项目“并不是人人都适合”,说明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既要从体育旅游项目的特点出发,又要从自身的身体特点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B符合题意;“劳逸结合,做到运动与休息相互协调”说明规律是客观的,参与者按规律办事才能成功,D有一定道理;比较BD,设问要求对参与者而言“最重要”的,B项“理性评估自身状况”与“体育旅游项目并不是人人都适合”直接关联,是最佳选项。故选B。‎ ‎10.两条小鱼遇到一条大鱼,大鱼打招呼道:早上好,孩子们,这水怎么样?两条小鱼继续游了一会儿,终于,其中一条忍不住问另一条:什么是水?……不少人就像故事中的小鱼一样,生活在社会的“水”中太长时间,已不知道“水”是什么。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 A. 认识具有无限性 B.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 认识具有反复性 D.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点。认识具有无限性指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指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材料中有些人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水”中却不知道水是什么,没有体现对水的认识是否存在曲折性、也未体现对水的认识需要不断深化和拓展,AC不符合题意;“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说明物质决定意识,而材料侧重意识的反作用,B不符合题意;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指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材料中的人生活在社会的“水”中太长时间从而选择性的无视了“水”的存在,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D符合题意。故选D。‎ ‎11.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受到污水排放问题的困扰。一位“草根发明家”转变思路,经过反复试验,研制成无水清洗的废旧塑料自动化生产线,脏兮兮的废旧塑料进入生产线,变成了“新鲜、干净”的塑料颗粒。这表明 ‎①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 ‎②批判性思维能够促进认识发展和实践创新 ‎③观念创新决定着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 ‎④能否应用于实践是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以及创新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受到污水排放问题的困扰,这推动了“草根发明家”的创新,表明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①正确切题。“草根发明家”转变思路是其创新成功的重要原因,表明批判性思维能够促进认识发展和实践创新,②正确切题。③夸大了认识的作用,观念创新不能决定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实践决定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是正确指导实践,而不是能否应用于实践,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12.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一论述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 ‎②以实践为基础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 ‎④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习近平告诫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表明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求,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③④正确;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中的“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说法错误,且直接经验不一定是真理性认识,排除;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认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②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13.酒务头墓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经过考古发掘,确定这是一处商代晚期高等级墓地。在此之前,运城盆地几乎没有发现较大的商代晚期遗存,学术界也因此认为,这地带可能就没有商代晚期的遗存。酒务头墓地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修了学界以往认为晋南地区缺少晚商阶段遗存的认识。材料旨在强调 ‎①人类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 ‎②对晋南地区是否存在晚商阶段遗存的认识受实践水平的限制 ‎③考古发掘是晋南地区存在商代晚期遗存认识的基础 ‎④酒务头墓地验证了晋南地区没有商代晚期遗存认识的错误性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④选项错误,客观事物自身不能验证认识是否正确。经过考古发掘,学术界对运城盆地商代晚期遗存认识的变化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说明了对晋南地区是否存在晚商阶段遗存的认识受实践水平的限制,②③选项正确。选B。‎ ‎14.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天地不老——某市201路公交车上的最美寄语充满了诗情画意。从哲学角度看 ‎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②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 ‎③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 ‎④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天地不老”的现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天地不老”的现象,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②错误;人有主观能动性,人在红尘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③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说法错误。故选B。‎ ‎【点睛】物质的唯一特性与根本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从物质本质上讲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是怎样存在的,或者说“客观实在”本身有哪些属性。‎ ‎15.“蜜蜂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有统计显示,在人类利用的1330多种作物中,有1000多种需要通过蜜蜂来传授花粉。通过蜜蜂的异花授粉作用,既能提高授粉质量和作物产量,又能增强种子的生命力,还可以显著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材料表明 A. 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 把握联系多样性对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C. 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建立新的联系 D. 必须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来综合认识事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系统优化的方法。材料中的统计表明了联系的普遍性,未体现规律的客观性,A不符合题意;“在人类利用的1330多种作物中,有1000多种需要通过蜜蜂来传授花粉。通过蜜蜂的异花授粉作用,既能提高授粉质量和作物产量,又能增强种子的生命力,还可以显著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表明联系有直接与间接、本质与现象之分,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才能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B符合题意;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系统和要素的联系,没有反映要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综合认识事物,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16.随着消费升级的到来,以电视为主要入口的“客厅经济”正迎来新机遇。创维宣布了“硬件+系统+内容+AI算法”的新战略,同时宣布新的市场策略,每一位创维经销商都是创维旗下酷开电视的合伙人,以适合市场新的需求。创维制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策略是基于 ‎①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功能存在于各个部分之中 ‎②优化系统的内部结构可以更好地发挥整体的功能 ‎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的发展 ‎④部分影响整体,部分的发展有利于整体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说法错误,整体功能存在于各个部分的相互作用之中,但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②符合题意,“硬件+系统+内容+AI算法”的新战略体现了优化系统的内部结构可以更好地发挥整体的功能;③不合题意,题目主旨强调的是部分影响整体,没有涉及整体影响部分;④符合题意,部分影响整体,“每一位创维经销商都是创维旗下酷开电视的合伙人,以适合市场新的需求”体现了部分的发展有利于整体的发展。故选C。‎ ‎17.我国是爱玉之国,崇玉之邦,玉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宁为玉碎”的爱国气节;“瑕不掩瑜”的廉洁气魄;“润泽以温”的奉献品德……这种“寓德于玉,以玉比德”的“玉文化”随着时代更迭而经久不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寓德于玉”体现了“德”与“玉”的自在联系 ‎②“寓德于玉”中的“德”与“玉”之间相互决定 ‎③“以玉比德”的玉文化是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 ‎④“玉”的具体特性决定“以玉比德”的思想观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联系的客观性的相关知识。“德”与“玉”的联系是人为事物的联系,不是自在联系,①错误;物质决定意识,“寓德于玉”中的“德”与“玉”之间相互决定说法错误,②错误;“寓德于玉,以玉比德”的“玉文化”随着时代更迭而经久不衰,说明玉文化是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③符合题意;“宁为玉碎”的爱国气节;“瑕不掩瑜”的廉洁气魄;“润泽以温”的奉献品德……说明“玉”的具体特性决定“以玉比德”的思想观念,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8.“零和游戏”是指如果我们把赢棋计算为“+1分”,把输棋计算为“-1分”,那么,这两人得分之和就是1+(-1)=0。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是零。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零和游戏”‎ ‎①只反映了该事物数量的变化,忽视了事物的发展 ‎②是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理论和规律的的正确总结 ‎③缺乏辩证思维,片面地看待事物之间相互关系 ‎④反映事物内部要素此消彼长、优化组合的整体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零和游戏”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没有整体观念,因此做不到互利共赢,①③入选,不选④;②错在“正确总结”,不选。故选B。‎ ‎19.习近平在谈到领导工作的方法时强调,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要一以贯之地贯彻。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这一论述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①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 ‎③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 ‎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题中钉钉子的事例表明量变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入选。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题中事例钉钉子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是从量变到质变,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是从新的量变再到新的质变,说明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入选。①选项观点表述错误,对于事物的发展而言,量变和质变都很重要,不存在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的结论,排除。②选项观点表述错误,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实现质变,且量变既包括数量的增减,还包括场所的变化,并不是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量变与质变状态 ‎  ①含义: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引起质变,而且在事物总体数量不变,由于构成事物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  事物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质变又为新了量变开辟道路,是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由此循环,不断前进。‎ ‎③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要坚持适度原则。反对“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 ‎20.“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精妙的典故信手拈来,广博的引用贯穿古今,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一大特色。习总书记引用的许多诗词古语,意境深远,引人入胜。下列所用的典故中表达的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②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汉•王符《潜夫论•释难》)‎ ‎③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战国•荀子《荀子》)‎ ‎④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卡细。(春秋•老子《道德经》)‎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相关知识。“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①不合题意,“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体现的是物质决定意识,与题中寓意不一致。②不合题意,“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与题中寓意不一致。③④符合题意,“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和“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卡细”,都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与题中寓意一致。故本题选B。‎ ‎【点睛】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 ‎1.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这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客观事物质变创造条件。‎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要求我们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质变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1.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其他许多问题也就不易解决。”这表明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②无视次要矛盾就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③在解决问题时应着重抓住主要矛盾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主要矛盾的地位作用。“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其他许多问题也就不易解决。”这表明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在解决问题时应着重抓住主要矛盾,①③符合题意;“无视次要矛盾就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强调了次要矛盾的重要性,②不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是强调主要矛盾的重要性,而不是强调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转化,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某大学推出的“宿舍匹配系统”能将作息时间、卫生习惯、学习特点、社交偏好等方面相似度高的学生安排在同一间宿舍,这种人性化的管理系统获得了大学生的广泛好评。该管理系统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个性是矛盾斗争的根源,共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②具体分析事物的个性是把握事物间共性的前提和基础 ‎③挖掘共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把握个性和共性的联结,有利于正确认识事物间的联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矛盾的相关知识。宿舍匹配系统将相似度高的学生安排在同一间宿舍体现了具体分析事物的个性是把握事物间共性的前提和基础,②正确切题;也体现了把握个性和共性的联结,有利于正确认识事物及事物间的联系,④正确切题。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①说法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23.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海南省政府于2019年3月3日对外发布《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这标志着海南成为全国首个提出所有细分领域车辆清洁能源化目标和路线图的地区,也是率先提出2030年“禁售燃油车”时间表的省份。海南省制定这一规划 ‎①坚持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预见了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与趋势 ‎③着眼于关键部分,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 ‎④考虑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系统优化的方法、矛盾的斗争性。①正确,海南省之所以率先推广清洁能源汽车,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②正确,燃油车与清洁能源汽车是矛盾的关系,用清洁能源汽车最终代替燃油车,是正确预见了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与趋势;③错误,要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须着眼于事物整体;④不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主要矛盾。故选A。‎ ‎24.华为在其芯片业务起步时也不是容易的。为发展芯片业务,公司除了常规的大量的经费投入和引进全球优秀技术人才外,还派出许多技术人员到国外学习,并且积极进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华为芯片的研发过程说明 ‎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着事物的性质 ‎③矛盾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材料没有体现有多种矛盾,也没有多种矛盾的比较,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矛盾双方的比较,②不符合题意;具有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体现矛盾的特殊性,③符合题意;“常规的大量的经费投入和引进全球优秀技术人才”是企业经营的共性,是矛盾的普遍性,“还派出许多技术人员到国外学习,并且积极进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这是华为的个性,是矛盾的特殊性,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5.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国家将加大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落实对特殊贫困人口的保障措施,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这告诉我们,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①把握矛盾主要方面,加大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 ‎ ‎②坚持两点论,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 ‎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落实对特殊贫困人口的保障措施 ‎ ‎④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激活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加大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体现了抓主要矛盾,而不能体现把握矛盾主要方面,①不合题意;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体现了抓主要矛盾,不能体现坚持两点论,②不合题意;国家将加大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落实对特殊贫困人口的保障措施,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这告诉我们,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落实对特殊贫困人口的保障措施;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激活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26.“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在今天这样一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一些历史悠久的老字号,也改变了过去固有的思维,在坚守自己传统价值的同时,利用各种互联网平台有效扩大自己的影响,经济效益也随之不断提高。材料中蕴含的哲理是 ‎①创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③创新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辩证否定的含义、创新的社会作用。一些历史悠久的老字号,改变了过去固有的思维,在坚守自己传统价值的同时,利用各种互联网平台有效扩大自己的影响,经济效益也随之不断提高,说明创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①符合题意;一些历史悠久的老字号,一方面改变了过去固有的思维,一方面又在坚守自己传统价值的同时,利用互联网扩大自己的影响,说明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生产关系的改变,③不符合题意;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④错误。故选A。‎ ‎【点睛】辩证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要有革命批判的精神。‎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必须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 ‎27.“知识付费”正在成为中国互联网产业一个引人瞩目的发展趋势,只要人们轻点鼠标,花点儿小钱,一些自己不懂得问题就能快速得到专业人士的解答。不过,我们在轻松得到答案的同时,却失去了存疑、寻找、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对待知识付费应 ‎①坚持辩证否定观,支持新出现的事物 ‎②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③抓住重点,认识到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④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对待知识付费应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应是支持新事物而不是新出现的事物,①错误;对待知识付费属于认识世界,体现的是矛盾的主次方面,而未涉及主要矛盾,排除③。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如何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1)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它强调的是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许多矛盾的地位和作用不平衡,其中必有一种矛盾是主要的。‎ ‎(2)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它强调的是同一矛盾中,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有一方是主要方面。‎ ‎2、要从关键性词语上来区分:‎ ‎(1)主要矛盾常常用这样的词语:中心、关键、重点、重中之重等。‎ ‎(2)矛盾的主要方面常常用这样的词语:性质、本质、主流、方向、主体等。‎ ‎3、要从方法论上来区分:‎ ‎(1)主要矛盾一般适用于“办事情”,解决问题。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怎样集中力量找出问题的关键,抓住重点,解决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28.南宋学者陈善曾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乃尽读书之法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②读书的目的在于融会贯通,不断追求真理 ‎③入书与出书其实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 ‎④入书与出书的同一性寓于双方斗争性之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意思是如果不能深入理解书中的含义,就不知道写书的人究竟想说什么,不知道他的妙处,如果不能批判地重新审视书中的内容,就会人云亦云,不能创新和发展前人的想法,这说明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做到知行合一,说明入书与出书其实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①③符合题意;认识的目的在于实践,而不能说读书的目的在于融会贯通、不断追求真理,②不合题意,排除;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④表述错误,排除;本题选B。‎ ‎2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中国精品培育工程,加强对中华老等亏、地理标志等品牌培育和保护,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和民族品牌。中华老字号要成为“常青树”,需要不断创新。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①只有不断吐故纳新,事物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②事物优势和劣势相互转化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只要不断批判和否定,新事物就能保持质的稳定性 ‎④事物只有通过自我否定、自我超越才能得到不断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辩证的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事物只有通过自我否定、自我超越才能得到不断发展,中华老字号要成为“常青树”,就必须不断创新、吐故纳新,通过自我否定、自我超越实现不断发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①④符合题意。‎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客观事物的优势和劣势相互转化是客观的,不会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②说法错误。‎ ‎③:批判和否定是新事物保持质稳定性的要求,但并非只要不断批判和否定就能达到这个目标,选项表述不当,③说法错误。‎ 正确选项为B。‎ ‎【点睛】辩证的否定:‎ 原理内容:(1)辩证的否定是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的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业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 方法论:①要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为实。②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30.从智能可穿戴设备,到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智能医疗、AR/VR等热门词汇的兴起,人工智能产业正在引领一场新时代技术革命。人工智能,将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环节,催生新经济、新产业对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产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从哲学角度看,这意味着 ‎①实践创新推动人类思维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 ‎②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③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更新生产工具 ‎ ‎④观念创新助推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人工智能,将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环节,催生新经济、新产业对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产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从哲学角度看,这意味着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更新生产工具,实践创新推动人类思维能力和水平的提高,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题干主旨不涉及理论创新和观念创新,②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二.判断题:判断对错,正确的选正确,错的选错误,填写在答题卡上,每题,共10分)‎ ‎31.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答案】错误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运动和静止之间的关系为背景材料,从哲学生活角度设题,考查物质的运动的相关知识。‎ ‎【详解】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此论断错误。‎ ‎【点睛】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 ‎ 运动 静止 区别 含义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性质 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联系 ‎①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2.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科学实验。‎ ‎【答案】错误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实践活动内容为背景材料,从哲学生活角度设题,考查实践的相关知识。‎ ‎【详解】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实践,生产实践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践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即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如革命和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在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因为这个实践是其它两种实践形式的基础。‎ ‎ 故该命题错误。‎ ‎【点睛】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 ‎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提醒: 1、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 2、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33.不存在反映同一对象的相互矛盾的真理。‎ ‎【答案】正确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真理和谬误的关系为背景材料,从哲学生活角度设题,考查真理的客观性相关知识。‎ ‎【详解】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只有一个,所以说不存在反映同一对象的相互矛盾的真理。‎ ‎ 此观点正确。‎ ‎34.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答案】正确 ‎【解析】‎ 试题分析: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考点:对立统一规律 ‎35.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答案】错误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与矛盾问题的精髓为背景材料,从哲学生活角度设题,考查对立统一的相关知识。‎ ‎【详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从中国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它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此观点错误。‎ 三.主观题(共30分)‎ ‎36.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十五、十六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运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答案】①世界地图的绘制历史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世界地图的精确绘制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成的。‎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了世界地图的绘制日益精准。 ‎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绘制的世界地图是否与地理实际相符合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 ‎⑤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绘制世界地图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践需要。‎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地图为话题,考查学生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的理解,考查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识记和理解,属课本基本原理的运用,学生只要熟练掌握课本内容,并简单结合材料阐释一下即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表现在四个方面,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然后运用上述原理结合材料内容简单概括即可。‎ ‎37.‎ 面对经济全球化时代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顺应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我国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构想。‎ 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的“一带一路”,发展目标是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 中国坚持正确的义利观,道义为先、义利并举,向沿线发展中国家和友好邻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真心实意帮助这些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 如今,中国同沿线国家的全方位、多领域交流合作正如火如荼地深入推进。‎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建设“一带一路”。‎ ‎【答案】①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②建设“一带一路”,既要利用有利条件,又要克服不利条件,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 ‎③建设“一带一路”,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全面地审视和分析当今国内条件和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 ‎④建设“一带一路”,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从国内国际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正确的义利观。‎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一带一路”为话题,考查学生对联系多样性的知识的理解,考查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建设“一带一路”。‎ 首先,做这种题一定要熟悉联系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根据课本可知,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其次,结合材料对应相关知识,分析应如何建设“一带一路”。‎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升级是中国制造2025目标,高品质产品是制造强国的标志。‎ 有位学者认为,打造制造强国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工匠精神是一种专业精神,表现在对工作充满热爱与激情,工作中坚韧执着、精益求精、开拓创新,它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金钥匙。只有大国工匠才能支撑起中国精品。‎ 他论证说,历史上,中国工匠曾经名扬世界。但随着工业时代流水线生产代替传统手工生产,工匠角色逐渐淡出。‎ 近年来,一些企业片面追求即时效益,忽视产品灵魂——品质,靠“山寨”和低价竞争,造成产品品质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偏弱。淘汰一族不断扩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产品设计人性化不够,缺乏潮流引领、产品精细化不够,耐用性不强等问题。如何提高品质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做大做强中国企业,需要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在全社会倡导工匠精神,一个由工匠精神开启的高品质时代就会到来。‎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评析这位学者是否完整论证了他的观点。‎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该学者依据制造业现状,呼唤工匠精神回归,这一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②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他提出在全社会倡导工匠精神,以此开启中国制造业高品质时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③但是,使意识的能动作用变成现实,还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他在论点中提出了“打造制造强国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只有大国工匠才能支撑起中国精品”,而在论证中并没有涉及实践主体——匠人。缺少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仅仅倡导工匠精神,中国制造高品质时代还是无法开启。因而,该学者并未完整论证他的观点。‎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制造为话题,考查学生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的理解,考查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首先,明确试题设问范围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其次理解材料:该学者认为打造制造强国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匠人。从学者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我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培育工匠精神,这符合我国的国情,看到了物质的决定作用;同时也看到了工匠精神对我国发展的作用,也就是看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从这两点看,该学者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就这个观点而言,还是不够完整的,因为仅仅有工匠精神还远远不够,意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因此除了倡导工匠精神,还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只有有了人才能够通过发扬工匠精神推动中国实现制造业强国的梦想。‎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意识能动作用的理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但这种改造世界不是通过意识的能动作用直接实现的,而是必须经过实践这个桥梁才能实现的,该学者只是强调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忽略必须通过实践把意识变为现实这个关键点,从而导致了论述的不完整。‎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