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度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度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度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 一、 选择题(30*2=60分)‎ ‎1、华夏万姓,同宗同源;慎终追远,不忘祖根。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众多华夏子孙来到黄帝出生地寻根谒祖。这种现象源自( )‎ A.井田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宗法制 ‎2、西周时期为巩固政权采取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中央集权制度 D.分封制 ‎3、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4、西周时期确立的宗法分封制,有力地巩固了奴隶制国家政权,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局面。但该制度并非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是因为宗法分封制( )‎ A. 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各诸侯国互不统属,都听命于周天子 B.依靠血缘宗亲建立起严格的等级秩序,排除了异姓贵族参与政权 C.使土地和人口层层向下分封,中央权力随之逐级弱化,形成“国中有诸侯国”的局面 D.激化了西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加速了西周的灭亡 ‎5、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他自称“朕”,其命令称为“制”或“诏”,印称为“玺”,任何人对皇帝的名字都要避讳。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体现皇帝与一般官员的区别 B.体现皇帝与一般百姓的区别 C.显示皇权神圣不可侵犯 D.显示皇帝权力来之不易 ‎6、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 A.《汉书》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史学家的研究论文 D.秦简的记载 ‎7、观察下图,图中的人物在秦代曾“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由此我们可判断他曾担任( )‎ ‎ ‎ 李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奉常 ‎8、《荀子·君道》写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 )‎ A.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9、三省六部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重要里程碑,该制度( )‎ A.从根本上避免了中央政权决策的失误 B.显示了古代中国政权的民主性 C.标志着古代中国国家机构的不断严密 D.是用相权制约皇权的重要尝试 ‎10、表1 唐代士族、寒族登科对比表 科目 年代 出身 ‎618‎ 至 ‎649‎ ‎650‎ 至 ‎683‎ ‎684‎ 至 ‎709‎ ‎710‎ 至 ‎732‎ ‎733‎ 至 ‎755‎ ‎756‎ 至 ‎779‎ ‎780‎ 至 ‎805‎ ‎806‎ 至 ‎826‎ ‎827‎ 至 ‎846‎ ‎847‎ 至 ‎873‎ ‎874‎ 至 ‎906‎ 合计 进士 士族 ‎3‎ ‎14‎ ‎34‎ ‎32‎ ‎23‎ ‎37‎ ‎45‎ ‎72‎ ‎121‎ ‎128‎ ‎70‎ ‎589‎ 寒族 ‎2‎ ‎5‎ ‎21‎ ‎19‎ ‎7‎ ‎11‎ ‎15‎ ‎21‎ ‎18‎ ‎4‎ ‎9‎ ‎132‎ 此表反映出( )‎ A.科举考试选拔程序不公 B.世家大族仍有巨大优势 C.社会阶层分化日益严重 D.科举成为选官主要途径 ‎11、宋代在各州郡设置通判,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宋统治者的这种做法( )‎ A.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B.削弱了地方割据的军事基础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行政控制 D.加强了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 ‎1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此项制度”指的是( )‎ A.三公九卿制 B.察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13、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会导致“天下骚乱”。由此可知朱元璋废丞相的主要原因是( )‎ A.宰相胡惟庸乱政 B.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 C.朱元璋性格多疑 D.削弱诸侯势力的需要 ‎14、《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15、明朝废除丞相并设立内阁,清朝设置了军机处,二者体现出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 A.皇权不可僭越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相权逐渐削弱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16、 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场景在历史剧拍摄中不应出现的是:( ) ①《封神榜》中烽火戏诸侯  ②《汉武大帝》中卫青出任枢密使  ‎ ‎③《大宋提刑官》中内阁首辅专权  ④《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7、“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 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 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 C.古代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18、“军人和一切公职人员都由国家支付薪金。这样,一般公民也能当军人、法官、议员了。”这一现象开始于( )‎ A.雅典城邦形成时期 B.梭伦执政时期 C.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 D.伯利克里执政时期 ‎19、古希腊城邦国家雅典的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下列有关雅典民主政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雅典人享有公民权利 B.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C.实行间接民主的代议制度 D.梭伦改革彻底废除了奴隶制度 ‎20、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罗马法( )‎ A.注重证据 B.主张重罪轻罚 C.纵容犯罪 D.维护贵族利益 ‎21、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 A.近代欧洲继承了罗马法的具体条文 B.罗马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 C.罗马法奠定了近代欧洲法律的基础 D.罗马法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22、《十二铜表法》规定:“若(当事人双方)不能和解,则(他们)应在午前到市场或会议场进行诉讼。出庭双方应依次申辩(自己案件)。”这反映出当时的司法审判( )‎ A.侧重于当事人的申辩 B.确保审判结果的公正 ‎ C.遵循严格的司法程序 D.体现保护私产的原则 ‎23、下图为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刊行译书分类示意图。它主要表明当时( )‎ A.翻译的书籍类型齐全 B.向西方学习思潮开始兴起 C. 社会科学思想于中国无益 D.学习西方更注重实用技术 ‎24、韩愈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 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 不得其传焉。”其所指的道统是 ( )‎ A.孔孟的仁义道德 B.中国的传统文化 C.魏晋玄学风盛行 D.隋唐时三教合流 ‎25、明清时期江南丝织品的输出,“北趋京师;东北并高句丽、辽、沈;西北走晋、绛,逾 大河,上秦、雍、甘、凉;西抵巴蜀;西南之滇、黔;南抵五岭、湖湘、豫章、南浙、七闽,‎ 溯淮、泗,道汝、洛。”据此推知,该时期( )‎ A.已形成重要商品的市场网络 B.长途贩运推动工商市镇兴起 ‎ C.农产品商品化受到地域限制 D.水运成为货品运输主要形式 ‎26、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 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27、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民族融合的过程实质上是(  )‎ 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 ‎28、《悲剧,从丢失民心开始》一书认为:(王安石)下令各地必须贷出多少钱,给下面下指标,这样一来地方官就硬性摊派了,除了一般的农民要其贷款,连中农、富农、地主都必须接受贷款。对此以下看法不正确的是( )‎ A.改革方法“一刀切”的做法使解困之举变成了变相剥削 B.地方吏治腐败,使真正有需要的农民无法获得低息贷款 C.地方官怕农民不能及时还款,就强制富农和地主贷款 D.地方官办事不当,引起民众不满 ‎29、针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与1905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关系,列宁精辟地指出:“1861年诞生了 1905年。”这一结论的真正含义是( )‎ A.1905年革命是在1861年不断高涨的农民革命潮流中发生的 B.1861年改革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成为1905 年革命的根源 C.1905年革命是在1861年改革后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基础上产生的 D.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为1905年革命准备了条件 ‎30、维新变法是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摸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次爱国运动。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运动表现在(  )‎ A.维新变法运动和救亡运动相结合 B.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C.维新变法与传播新式文化相结合 D.维新变法运动与思想启蒙运动相结合 一、 非选择题(31题15分,32题10分,33题15分。共计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建制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在任用地方行政长官上有何特点?(3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秦朝郡县制的推广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9分)‎ ‎32、阅读材料“苏格拉底案”,回答下列问题。‎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1000多年后,一位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这么不忠实于自己呢?”‎ ‎(1)当时审判苏格拉底的机构是什么?(2分)最早是由谁建立的?(2分)‎ ‎(2)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入选陪审团?(2分)‎ ‎(3)透过苏格拉底案,你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4分)‎ ‎33、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走上了强国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国初期,秦国虽有一定的地缘政治优势,却是华夏体系中的落后国家,当时地处中原的国家都以“戎翟”这个贬义词来称呼秦国。‎ 商鞅确定的改革方略是:首先,只有国家强大,才能在战争中有立足之地;其次,只有改革落后的制度,秦国才能强大;再次,只有摧毁落后和保守的秦国宗氏制度,改革才能进行。为此,商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农耕、军功、法治、集权四大方略。具体而言就是以重农主义为取向的农耕政策,以国家主义为取向的集权政策,以平民主义为取向的军功政策,以法治主义为取向的以法治国方略。‎ 商鞅新法推行10年,使秦国从原来的“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一个极其落后的国家,变成“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摘编自叶自成《商鞅的创新精神与秦国对大国的超越》‎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5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在“农耕、军功、法治、集权”四个方面所推行的具体举措。(8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商鞅变法使秦国走向富强的主要因素。(2分)‎ ‎‎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30*2=60分)‎ 1- ‎--5 DDCCC 6--10 DACCB 11-15 CDBDB 16-20 DCDBA 21- ‎-25 CCDAA 26-30 CACDA 二、非选择题(31题15分,32题10分,33题15分。共计40分)‎ ‎31.参考答案:(1)变化:地方出现郡、县建制(3分)。特点: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3分)‎ ‎(2)秦朝郡县制的推广,基本上解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有利于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郡县制既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9分)‎ ‎32.参考答案:(1)陪审法庭。(2分)梭伦。(2分)‎ ‎(2)③40岁雅典男性公民。(2分)‎ ‎(3)苏格拉底最终被判处死刑,表明直接民主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苏格拉底一案的审判过程显示,程序公正并不表示结果必然公正。(4分)‎ ‎33、答案:(1)背景:战国时期的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诸侯争霸,战乱频繁,生产力发展,社会变革蓬勃兴起);秦国落后于东方诸国,渴望国家强大。(结合材料和选修课本知识点,言之有理即可)(5分)‎ ‎(2)农耕: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法治:严刑峻法,推行法治;集权:废分封,行县制。(8分)‎ ‎(3)因素: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改革坚持诚信和创新。(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