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37讲 课内文言文阅读《穿井得一人》
第37讲 课内文言文阅读 《穿井得一人》 开篇语 你知道下面两幅图画的是哪两个寓言故事吗?请给大家介绍一下故事内容并说说其寓意。 (1)滥竽充数: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凑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 寓意:①讽刺那些没有真才实学,靠蒙混过关的人。②讽刺那些虚荣,对人不加以鉴别而重用的掌权者。 (2)自相矛盾: 寓意:①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②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 启示:不要夸过头,免得喧宾夺主。 (3)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 知识梳理 一、作家作品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 姜姓,吕氏,名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原为大商人,在赵国首都,遇见做人质的秦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认为奇货可居,入秦为之游说,使之归国继位(即庄襄王)。 《吕氏春秋》: 也称《吕览》,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使其门客各著所闻,集论成书,全书二十六卷,内分十二记、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史记·吕不韦列传》说,书写成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所以后人用“一字千金”来形容文辞高妙,不可更改。 二、文章及其翻译 1、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①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②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翻译: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浇田,因此,(他家)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有人听到这话后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播着,这件事很快被宋国国君听见了。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3、重点词语解释: 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之:的。 而:连词,表顺承。 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居:停留。 及:待,等到。 其:代词,他。 告:告诉。 闻:听到。 传:传播。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谈论。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于,当“被”讲。 令:派。 于①:向。 对:应答,回答。 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于②:在。 不若:不如。 文言文知识小结 一词多义: (1)之:闻之于宋君( 代词 ,这件事) 得一人之使(助词,的) (2)闻:有闻而传之者(听到) 闻之于宋君(使听到) (3)于:闻之于宋君(介词,当“被”讲,表被动)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向) 非得一人于井中(在) 文章理解 1、“穿井得一人”误会产生在哪里? 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丁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神奇的汉语】 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你的牙真好看!”“哦,那是假的。”“啊,真的假的?”“真的。”问:牙是真的还是假的? 2、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1)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2)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3)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3、小哲理大智慧: 《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慎行就是行为谨慎检点。“察”即细查明辨,“传”即传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也不要瞎传,一定要详察。寓言的本义是为了说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引申到做学问既要注意“经典”的原意,又要躬身实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