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一)语文试题(Word版)
2018-2019学年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一)语文 第I卷 阅读题(71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古典诗文中的“扁舟”意象 “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也不具备悲凉或者超脱的韵味。《史记》载:“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这里的“扁舟”有隐遁之味,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它随着无数文人跌宕坎坷命运的无限延伸,演化为一种绝处逢生的处世观。在儒家提倡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准则支配下,古代文人或积极入世,或隐身出世。对于潦倒困厄的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漂泊”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宿命,也是“扁舟”意象的基本蕴含。古代知识分子或为生计、或为科举、或被放逐,他们背井离乡,天涯漂泊,充满无尽的羁旅乡愁。“扁舟”既是游子漂泊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托。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的诗句,其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出现得最频繁,表现漂泊思乡的意绪也最强烈。他诗中的“扁舟”意象,承载着诗人生活的苦难和不幸,是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理想、历尽艰辛的典型写照。 “扁舟”意象的另一典型蕴含是“自由”。庄子说“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现实有太多压抑和束缚,他们渴望在“扁舟”中获得精神的自由。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一境象,表达了他面对被贬谪的处境,渴望摆脱精神苦闷,追求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以温和沉浸的心态,表达了与苏轼同样的心境:“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一条小船附着于万顷碧波之上,在碧波中自由自在地轻漾,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和自由精神。 隐居是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归宿,是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扁舟”意象中既蕴含着他们人生的理想与期冀,也蕴含着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范蠡是古代文人功成身退的典范,但更多人却是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扁舟”成为他们仕途失意而隐居的一个意象。苏轼被贬黄州,写下“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的诗句,流露出过隐居生活的念头。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表明了他在现实压抑下,欲放浪江湖,过隐逸生活的强烈愿望。 在常见的“扁舟”意象中,无论是矢志漂泊,还是追求自由,抑或是失意隐居,无不是中国古代文人心路历程的写照,虽蕴含仕途坎坷失意的无奈与消极,但为后世树立了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光辉典范。 1.关于“扁舟”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诗文中“扁舟”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寄托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 B.对潦倒困厄的古代文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心路历程的写照,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C.在中国古代文人眼里,“扁舟”不仅是一只小船,主观上它已经演化为文人在跌宕坎坷命运中绝处逢生的处世观。 D.“扁舟”意象,从始至终蕴含着隐遁之味,也充溢着浓浓的悲凉或超脱的韵味。 2.关于“最常见的扁舟意象蕴含”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羁旅乡愁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成为羁旅之愁的寄托。 B.范蠡、李白和苏轼一样,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扁舟”成为他们仕途失意而隐居的意象。 C.“扁舟”意象的典型蕴含寄托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自由生活、渴望摆脱精神苦闷的愿望,具有一种皈依自然的意识。 D.常见的“扁舟”意象往往蕴含着古代知识分子过隐逸生活的愿望,让人感受到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扁舟” 意象蕴含着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而隐居成为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 B.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最强烈地表现了漂泊思乡的意绪,蕴含着作者生活的苦难和不幸。 C.“扁舟”这一意象,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它涂满了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D.常见的“扁舟”意象蕴含了古代知识分子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情怀,也流露出了仕途坎坷失意的倾诉。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天启壬戌进士,授工部主事。御史黄尊素坐忤魏忠贤,下狱。石麒为尽力,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崇祯中,起官南京,历十二年,始入为通政司,升刑部侍郎、署部事。时帝以刑威驭下,法官引律大抵深文①;石麒多所平反。寻进尚书,论诛兵部尚书陈新甲。后有熊、姜之狱,卒以执法去位。 江南立国,起右都御史,未至,改吏部尚书。再疏力辞,举郑三俊自代,不允。乃入朝,即奏陈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七事,皆褒纳之。石麒方以进贤退奸为任,而马士英、阮大铖植党树私,货贿公行,权倾中外;石麒时以祖宗之法裁之。士英欲得侯封,讽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请加恩定策,五等延世。石麒奏曰:“世宗以外藩入继,将封辅臣伯爵,而杨廷和、蒋冕谦不受。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士英恶之,凡所上考选,少所称可。 先是,御史刘宗周秉公甄别,拟庄元辰等十三人为科道,士英庇其私人,更易殆半。御史黄耳鼎、陆朗有物议,石麒以例出之;朗急贿阉人内侍留用。石麒愤甚,因发朗内通之罪;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疾乞休。无何,耳鼎亦两疏劾石麒,士英助之。石麒益愤,因力请罢斥,卒引疾去。去后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 明年南都亡,石麒移居嘉兴城外,扁舟水宿。及城守将破,至城下呼曰:“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时闰六月二十七日也。僧真实藏之柜中,逾二旬始殓,颜色如生。仆祖敏、李升从死。闽中唐王立,谥“忠襄”。 石麒立朝刚方清介,值权奸用事,郁郁不得志。中贵田成辈纳赂请属,皆拒不应,且疏劾之。其博闻强识,尤长于国家典制。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下吏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节选自《南疆逸史》,有删改) 【注】深文:引用法律过于严苛。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御史黄尊素坐忤魏忠贤 坐:犯……罪 B.访风景于崇阿 崇:高大 C.《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 D.恨晨光之熹微 恨:遗憾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B.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C.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D.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6.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启,是明朝皇帝的年号,下文的崇祯也是明朝皇帝的年号。 B.出,指罢黜官职,与“罢、除、夺、左迁”等词一样都是用于罢免官职的词。 C.旬,是计时间的单位,在这里,一旬是指十天,二旬就是指二十天。另外,一旬还可以指十岁,如八旬老人。 D.谥,也称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改任吏部尚书后,徐石麒向皇帝陈奏了有关官吏考核任用的七件事,都被皇帝采纳了。 B.徐石麒死后,真实和尚把他的尸身藏在柜子中,二十天后入殓,面色还和活着一样,很有传奇色彩。 C.马士英上疏向皇帝讨要封赐,徐石麒坚决反对,认为在这个时候这样做很不合适,因而被马士英怀恨在心。 D.徐石麒博闻强识,明晓典律,爱人荐贤,为官清正刚直,却因奸臣当道,屡遭排挤打击。 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 (2)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下吏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第9、10题。 秦楼月 向子湮①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②,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① 向子湮: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虏去,中原尽失。1129年,金兵进湖南围长沙,他曾率军民与金兵血战八昼夜。 ② 乾龙节:古人以“乾龙”喻帝王。乾龙节,指宋钦宗赵桓的生日,此时他已被俘虏。 9.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达伤心之“切”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5分) 答: 10.“晓风残月”这一意象曾出现在我们学过的哪首作品中?它和本词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5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1.补充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自己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点出“乐天安命”的思想,卒章显志的语句是 , 。 (2)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文中“ , ”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 (3)庄子在《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4)在《逍遥游》中,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禁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李济:中国考古学之父 这个年轻的中国学生在“自撰简历”的最后写道:“要是有机会,还想去新疆、青海、西藏、印度、波斯去刨坟掘墓、断碑寻古迹,找些人家不要的古董来寻绎中国人的原始出来。”那一年,他22岁,即将去哈佛攻读人类学。后来,他果真去“刨坟掘墓寻古迹”了,只不过并没有去新疆、青海、西藏、印度或是波斯,而是在中原的河南、山西和山东。 1926年主持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发掘,他成为第一位挖掘考古遗址的中国学者。1930年主持济南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发掘,他让龙山文化呈现于世人面前。如今,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已成为中国远古历史的标志性术语,许多对考古学一窍不通的人竟也耳熟能详。只不过,大多数人对他却是闻所未闻。 1928年至1937年,他主持了震惊世界的河南安阳殷墟发掘,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史,并由此将中国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直至今日,它依旧被视为人类文明史上最重大的发掘之一。 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名字———李济。 我们关于商代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是由李济给我们划定的。他领导的安阳发掘,对20世纪整个下半世纪的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包括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前所长夏鼐、台湾中研院史语所前所长高去寻在内的中国考古学界领袖人物,都曾受李济指导,在安阳接受过考古学训练。 已故的考古人类学大家张光直以台湾中研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的权威身份,曾对自己的导师李济做过评价:近60年的岁月里,一开始作为中国考古学之父,随后又作为中国考古学掌门人,他的学术思想一直在中国这门学问的发展中占据支配地位。 如果不将张光直所说的“中国学界”缩小为台湾学界,那么他的判断显然过于乐观了。李济在1948年年底随史语所迁台,这一选择很难以优劣论,但其所造成的尴尬局面却是显而易见的。 1959年,以《考古》杂志为代表的大陆考古学界对李济发起了猛烈的“围剿”。李济的儿子李光谟甚至还收藏了当年的一期《考古》,整整一期都在批判李济。此后,和许多政治上选择错误的著名学者一样,这个名字逐渐消逝在我们的阅读视野中。不知道李济对于此种“围剿”的反应如何,但他曾对1949年后大陆的考古发掘报告提出过严厉的批评,认为其中缺乏实际材料,充满了政治术语,对出土地、器物、尺寸等内容居然都号称“保密”。 “我想,按照他一贯的标准,这些根本都够不上考古学。”李光谟对记者感叹道。据说,直到后来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报告出来以后,李济对大陆考古学的印象才有所改变,他自己的文章中也开始引用大陆学界的资料。在儿子的眼中,李济相当固执,总是直道而行。“他不知道拐弯的,有时候。” 李济去世后,人们回忆:“他是一个被上级、同僚、晚辈、学生害怕的人,但他对待真心为学的人则给予最大的帮助。”其实岂止“害怕”,在一些人眼中,此人简直就是可恶。台湾名人李敖就曾写过文章,称李济为“最后一个迷人的学阀”。李济因固执而获罪为“学阀”,但饶是刻薄如李敖,也从不否认他身上“迷人”的一面。李济人生最辉煌的一页是在殷墟,此后,考古学家和他发掘的遗址天各一方,路途迢迢。身不能回大陆的李济,晚年心中是否牵挂殷墟?隔海相望殷墟,心中是怎样一番滋味? 这些问题,由于长期的两岸阻隔,甚至连李光谟也无法回答,但他说:“1977年,李济生前最后一本著作是《安阳》,可见殷墟在他心中的位置。” (选自《民国那些人》,有删改) 相关链接 1949年社会巨变,中国学术一分为二,胡适、钱穆、李济、傅斯年等一批学人离开大陆,其中不少人在台湾传薪播火。自此以后,殊途发展,虽为异流,却显同归之势。殷墟的不少资料以及李济在台湾,使海峡对岸仍有不少学者继续着对殷墟的研究。这种研究,不仅是学术,还分明包含着对乡土的牵挂,对故园的思念。《中国文明的开始》和《安阳》等学术著作,均为李济去台后的心血结晶,可见古老的殷墟,仍然是他学脉所牵、心魄所系。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2分) A. 李济原来的梦想是去新疆、青海等地寻绎中国人的原始出来,后来由于中国人的历史起源于夏商周,所以决定改去河南、山西和山东。 B. 如果没有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殷商的文化也只能以传说的形式出现;它的成功发掘,使得中国的信史又向前推移了数百年。 C. 安阳殷墟的发掘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前所长夏鼐、台湾史语所前所长高去寻和考古人类学家张光直,都曾受李济的指导,在安阳接受过训练。 D. “如果不将张光直所说的‘中国学界’缩小为台湾学界,那么他的判断显然过于乐观了”,作者的意思是,李济的学术影响只限于台湾学界。 E.本文简述了李济的考古贡献并展现了其高尚的学养人品,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并不为很多人所知,却在考古学界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科学家形象。 (2)李济为什么被张光直称为“中国考古学之父”?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文中多处引用了别人评价李济的话,这些引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6分) (4)李敖称李济是“一个迷人的学阀”,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结合材料谈谈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79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结果却是_________,到头来圈住的定会是自己。 ②机器能够为人类造福,但如果将来机器发展得足够智能,那么人工智能就是“人类最大的潜在威胁”,玩弄人工智能等同于“召唤恶魔”,_________。 ③作为城里人如果错误地认为农村远离城市,对农村污染视而不见,甚至把城市污染物转移到农村,终究要_________,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 A.作茧自缚 自食其果 玩火自焚 B.玩火自焚 自食其果 作茧自缚 C.自食其果 玩火自焚 作茧自缚 D.作茧自缚 玩火自焚 自食其果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各级各类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网络技术、业务精湛的教师,以便扎实有效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工作。 B.“单独两孩”政策实施至今已将近一年多,根据全国多地反馈的数据,公众对生第二个孩子的反应,却未如预期中的“热烈”。 C.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D.汪勇同志的先进事迹就是一本活生生的人生教科书,全国政法机关要通过开展广泛向汪勇同志学习的活动,形成学赶英模、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15.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陶先生继承经典文化之精髓而更新两点,将大学对人民的关怀视为现代大学理念的根本。21世纪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新使命是什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大学的领导者不约而同提出了大学的新功能: 。 A.大学不但要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而且应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 B.大学除了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之外,还应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 C.大学应在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和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这两方面并重。 D.大学除了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之外,还应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对于学生减负,现在实际上存在一种误区,那就是总拿教材开刀。 ① ,就是学生负担轻了。因此,才会出现教材总是修修补补的问题。古诗词在学生教材中存在的目的, ② ,而是让学生通过古诗词学习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这种古诗文的熏陶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百利而无一害。从某种意义上讲,古诗在教材中的比例不但不应该删除,而是应该增加比重。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教材编写者只关注了减少生字的问题, ③ 。 ①(2分) ②(2分) ③(2分) 17.请仔细阅读下面的这幅漫画,要求: (1)拟写标题(10字以内); (2)写出漫画的寓意(25字以内)。(4分) (1)标题: ( 1分) (2)寓意: (3分) 五.作文(60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风从水上吹过,留下了粼粼波纹; 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了缕缕温暖; 骆驼从沙漠走过,留下了深深蹄印; 鸽子从天空飞过,留下了声声鸽哨; 岁月从树林中走过,留下了圈圈年轮…… 啊,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留下了什么呢?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答案 1-7题,13-15题,均为每小题3分,单项选择题共30分 1.答案D(最早的扁舟不具备悲凉或超脱韵味) 2.答案B(“范蠡是功成身退的典范”) 3.答案C(文中说“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4.答案A 坐,因为 5.答案B 6. 答案B 出,是京官外调。除是授予官职。 7. 答案C 马士英没有直接上疏向皇帝讨要封赐。 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5分)“我是国家的大臣,不能死在城外,应当与城池共存亡。”又到城中居住。(城池被攻破时),徐石麒身着朝服上吊自杀。(采分点:“吾大臣”为判断句,1分;野死——死在城外,死在野外,1分;朝服——作动词用,穿上朝服,1分;缢死——吊死,1分。全句意1分) (2)(5分)(徐石麒)性情乐观随和关爱他人,和人交谈整天也不厌倦。(对于)那些有才能的低级官吏和贫寒之士,他都不遗余力地加以引荐。(采分点:乐易——乐观随和,1分;移日——整日,1分;下吏寒士有才者——定语后置,1分;汲引——引荐,1分;全句意1分) 【参考译文】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天启壬戌年进士,被授予工部主事。御史黄尊素因为触犯魏忠贤,被关进监狱。徐石麟为他出力奔走,魏忠贤非常生气,用贪污的罪名诬陷他,剥夺了他的官职。崇祯年间,被重新起用到南京任职,经过了十二年,才进京任通政司。以后升迁为刑部侍郎,掌管刑部事务。当时皇帝用刑法威权统治臣下,法官引用刑法时大都很严刻。徐石麒经常重新审核纠正使用法律过于严苛的地方。不久升迁做了刑部尚书,判决诛杀了兵部尚书陈新甲。后来发生了熊、姜的案件,最终因为公正执法而被免去官职。 在江南建国后,被起用任右都御史,还没有到任就被改任吏部尚书。(徐石麒)两次上疏坚决推辞,并举荐郑三俊代替自己,没有被允许。于是就入朝,当即上奏陈请“ 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等七件事,都被皇上褒奖采纳了。徐石麟正要以推举贤臣、清退奸佞为己任,而马士英、阮大铖培植党羽,结成私人集团,公然行贿受贿,权倾朝廷内外。徐石麟经常用祖宗的法律制裁他们。马士英想得到侯爵的封赏,就暗示司礼监韩赞周到内廷对皇帝说这件事,请求施加恩惠,颁布圣旨,封赐自己爵位一直延续下去。徐石麒上奏说:“世宗以外藩的身份继承帝位,将要封辅佐自己的大臣为伯爵,而杨廷和、蒋冕却谦辞不接受。现在国耻未雪,大臣们却请求封官赐爵增加自己的荣耀,难道不愧对杨廷和等人吗?况且,等到天下太平之后,再讨论这件事也不晚。”马士英就憎恨他,凡是他所上奏的官吏考核成绩,很少有被称赞认可的。 之前,御史刘宗周秉公考核筛选,打算定庄元辰等十三个人为科道,马士英庇护他的党羽,改换了近一半人员。御史黄耳鼎、陆朗被众人指责,徐石麒依照旧例将他们调离京城。陆朗急忙贿赂内廷太监,得以在京留用。徐石麒非常气愤,于是就揭发陆朗外官私通内廷之罪,陆朗恼羞成怒,诋毁徐石麟,徐石麒就称有病请求离任。不久,黄耳鼎也连上两封奏章弹劾徐石麒,马士英也帮着他们说话。徐石麒更加气愤,就坚决请求卸任,最终托病辞官。离任后获得最大的恩典,被加封为太子太保。 第二年,南都被攻陷,徐石麒移居嘉兴城外,驾船在水上居住。等到城池快要被攻破,到城下喊着说:“我是国家的大臣,不能死在城外,应当与城池共存亡。”又到城中居住。(城池被攻破时),徐石麒身着朝服上吊自杀,当时是闰六月十七日。真实和尚把他的尸身戴在柜子中,超过二十天才入敛,他的脸色还像活着一样。仆人祖敏、李升跟从他一块自杀。闵中唐王继位后,赐他谥号“忠襄”。 徐石麒在朝中明正端方清廉耿介,正遇到奸佞掌权,郁郁不得志。中贵田成等人收取贿赂,替人求他帮忙,都被拒绝,并且徐石麒还上疏弹劾他们。他博闻强识,尤其熟悉国家的典章制度。徐石麒性情乐观随和关爱他人,和人交谈整天也不厌倦。对于那些有才能的低级官吏和贫寒之士,他都不遗余力地加以引荐。 9.(5分)开头写芳菲凋零,渲染苍凉氛围(1分),接着写极目远眺故国家园 ,想到美丽的故园已落入敌方之手,不禁悲从中来,连用两个“伤心切” ,直抒胸臆,加重了内心的悲切程度(2分);末尾两句描写迷离朦胧的烟水山色,表现了伤心之情就像那无边无际的山水一样悠远绵长(1分),融情于景,进一步渲染悲切之情(2分)。这样就将伤心之“切”抒写得淋漓尽致。 10.(5分)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1分)向词表现的是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后的哀怨、悲痛之情(2分),柳词表现的是离别后的凄清、孤寂之情(2分)。 11.(8分)(1)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4)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2. (1)E,B(2分) 解题思路:A项,关于去河南、山西和山东的原因,原文并无表达。C项,张光直没有在安阳接受过训练。D项,这句话是想说李济去了台湾之后,他在中国考古学界的身份就有些尴尬了,因此说“李学术影响只限于台湾学界”不准确。 (2)(6分)答案示例:①他主持了仰韶文化遗址发掘,是第一位挖掘考古遗址的中国学者。②他主持了济南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发掘,让龙山文化呈现于世人面前。③他主持了震惊世界的河南安阳殷墟发掘,将中国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④他领导的安阳殷墟发掘,对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⑤他为中国考古学界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⑥他的学术思想一直在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中占据支配地位。(每点1分,共6分) (3)(6分)答案示例 :①评价人身份各异,引用不同人对李济的评价,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②这些评价从侧面凸显了李济的学术地位和巨大的学术影响;③评价点出了李济对考古学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④评价展现了李济正直的人品。(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4)(8分)答案示例:他被称为“学阀”的原因:①他崇高的学术地位。他是第一位挖掘考古遗士的中国学者,他的学术思想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②他独特的个性。他相当固执,是一个被上级、同僚、晚辈、学生害怕的人,甚至在一些人眼中,简直就是可恶。(4分) 他“迷人”的原因:①他杰出的贡献。先后主持了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以及殷墟的发掘,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②他的人格力量。对事业充满热爱,并一直为此而努力,对真心为学的人会给予最大的帮助;对故园充满热爱与眷恋。(4分) 13. D(作茧自缚: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玩火自焚: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自食其果: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 14.A【B.“将近”与“多”矛盾,删其一; C.成分残缺,可在“上涨”后加“难题”; D. 语序不当,“广泛”应放在“开展”前面。 15. B 【解析】首先根据语境,侧重点应该落在“新”字上,不应该“新、旧(基本职能)”并行,所以C项应该排除;然后再看“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这两句话的逻辑顺序,“发挥……作用”是手段,“实现……传承”是结果,而A、D都把这种逻辑关系颠倒了,排除A、D。所以答案为B。 16.(6分)①片面地认为教材薄了 (片面地认为教材内容少了) ②绝不是让学生简单认识几个生字 ③而忽略了古诗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17.(4分)(1)标题(1分)【答案】(“才”与“权”)错位 (2)寓意(3分)【答案】①讽刺了饱学之士反倒要听命于某些草包领导的错位现象。②批评某些不学无术之徒反倒对饱学谦恭之士颐指气使。③批评某些不学无术却喜欢摆架子的人。④学问越是多的人才越谦虚。(答对其中一个即可) 18.写作提示:材料意在启发人们抓住机遇,珍惜时间,铸就辉煌,提高生命的质量。引导青少年从正面思考人生,珍爱生命。当代青年在时代的舞台上,应该演好自己的人生角色,给生命增光添彩,让自己无怨无悔。时光匆匆,我们不能在时代的舞台上彷徨,应该抓住机遇,创造辉煌。既要创造物质财富,又要守住精神的家园。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哪怕你留下的只是一缕微笑,那也是自信的种子,希望的阳光。 因此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1) 留下生命的馨香 (2) 潇洒走过,留下斑斓色彩 (3) 一身正气,要留清白在人间 (4) 笑傲人生,留下幸福的记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