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小说阅读学案8
2018届高三二轮专题复习 小说阅读 学案 专题一 读懂小说 ——快速阅读,整体把握 一、基本概念 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在三要素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小说的种类有很多。 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段)、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段,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焦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 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高考选小说文本,主要以长篇小说节选和小小说(微型小说)为主。 6.按国别分: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高考选小说文本,主要是小小说(微型小说)、散文化小说及长篇小说节选。这里重点介绍前两种小说。 1.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超短篇小说。它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人物仅三两个,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形象地表现一个简单的主题。其特点有:(1)篇幅短小,(2)立意奇特,(3)选材小中见大,(4)情节完整,(5)结局出人意料。 千字左右的微型小说是高考常考的体裁之一。阅读时除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外,还要重点品读小说的结尾,它往往是小说情节的匠心之处、主题的集中表达之处。 2.散文化小说 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 二、阅读要领 阅读小说,要看到小说三要素之间的渗透和相互作用。人物塑造是小说创作的核心任务。人物在这三要素中居于第一重要地位。情节的设置和环境的描写,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人物常常是情节和环境的核心和主体,而情节则应该看作人物性格的延伸和发展史,环境则是人物和情节发展的舞台。没有环境,情节则不可能发生,人物也不可能存在。不要把这三要素割裂和孤立起来看待,而应该把它们看作一个有机的活生生的整体。这样,你就会真正地感觉到小说中情节和环境的任何一笔描写都与人物息息相关,而不是多余的叙述。 小说的阅读,需要注意三点。第一,要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作品写作、发表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领会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第二,要认真分析人物形象: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对有关描写方法的研究,剖析人物形象,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从而深入领会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第三,要研究小说的故事情节、线索、结构是怎样为塑造形象、表达主题服务的。 一、读懂,才能做题 文学作品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解题其实并无神秘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理解能力不够,任何解题方法都不能真正起作用。而要提高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不能单靠多做练习题。编者认为,认真阅读、仔细揣摩几篇小说,用细读的方法,真正把它逐句读懂、读透了,做题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要真正地去读懂文本,方法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改变我们在阅读上的认识和态度:①破除阅读的功利之心。许多考生没有足够的耐心阅读文本,更没有静下心来阅读文本,在“做题得分”的功利性目标驱使下,草率、仓促地浏览一遍文本后,就带着题目的要求进行信息的筛选了。②强化文体意识。没有鲜明的文体意识,不从文体的角度入手,不明白文本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导致阅读抓不住核心,稀里糊涂地读了一遍没有什么收获。因此,鲜明的文体意识是阅读时不可或缺的。③整体感知要到位。整体感知是方向,如果整体感知不到位,会影响文本理解的方向与深度。 对于语文学习来说,对于现代文阅读来说,尤其对于小说阅读来说,最大的问题是轻视文本阅读,最核心的任务是读懂,然后才是做题、会答。 二、考场阅读要求:快速阅读,整体把握 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它要求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对一篇千字文读两遍。它是考生必须练就的本领,只有在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快速阅读,才能在考场上方寸不乱,成竹在胸。 快速阅读要善于抓标题、开头、结尾及意蕴深刻处,同时圈点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语句。 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做题前整体把握文章。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有整体把握了全文,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得透彻、明白,才能把命题人的命题指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题。 所谓整体阅读,就是能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初步认识人物形象,初步概括小说主题。 1.初步把握小说情节 小说本质上也是一种记叙文,可以按照记叙文阅读先明确记叙的对象、事件及其前因后果,把握事件“发生—经过—结果”的完整过程;也可以按照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把握。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必须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2.初步认识人物形象 通过情节的发展及人物自身的言行心理描写,初步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生活的具体环境,他有哪些言行和想法,他与其他人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初步概括小说主题 小说好读不好懂,这“不好懂” 主要体现在对小说主题的把握上。小说的主题具有多义性、复杂性、模糊性。在小说中,作者不能直接告诉读者写作意图,至多可以借侧面告诉,其主题只能靠读者自己借助情节、人物等感悟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概括小说主题的具体方法有: (1)从题材内容看主题 小说的作者选取怎样的题材来反映怎样的生活,来传达怎样的感情,来表现怎样的思想,是在小说创作之前就拟定好的。所以从小说的题材着眼,可以把握其主题方向。具体需“两抓”: ①抓标题。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题,如《祝福》。 ②抓主要事件。小说叙述的主要事件把人物、环境、作者的看法等都包括其中,把握住故事的主要事件,也就确定了小说的主题方向。 (2)从人物塑造看主题 在小说中,由于作者把浓墨重彩皆泼洒在人物身上,因此,主要人物也就是“主题性人物”。在故事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故事的主角,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题。在性格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某种典型性格的代表与化身。这种典型性格及其生成发展的历史,是作品主题所要展现的内容。如《水浒传》中林冲的性格转变就暗示了主题。 ①寻找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要素。这些要素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主要人物的性格走向和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的本质关联着。 ②寻找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很明显地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倾向性,蕴涵着作品主题的重要信息。 ③辨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何,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人物,这都和表现主题有关联。 (3)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小说的某些典型情节,常常有揭示主题的作用。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通过分析典型情节的阶段性意义、所涉及的人物关系、人物的心理状况等等,可以领悟情节的主题内涵。 (4)从环境看对主题的暗示 环境描写最终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在多数情况下,环境描写可能主要是为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刻画人物性格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生动的衬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有时可能带有象征或隐喻性质,可以从中揣摩主题。具体需要“一分一抓”: ①分析环境的特点。小说中的环境为小说的人物提供了活动的背景,怎样的环境生成怎样的性格,怎样的性格决定人物怎样的命运,而小说人物的命运蕴涵作品的主题。分析环境的特点可以窥见人物的性格,进而能揭示主题。如《祝福》中祥林嫂的命运。 ②抓背景介绍。小说中故事的发生离不开它的社会土壤,把故事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去理解,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抓背景时要关注文章后的注释和写作时间等。 (5)从文中重要语句挖掘主题 小说主题虽然不能靠议论、抒情句直接表现出来,但借助文中重要语句还是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的。如一些感情强烈的句子、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等。 三、“快速阅读,整体把握”训练 [阅读实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父 亲 [智利]奥莱加里奥·拉索·巴埃萨 ①一个小老头下巴蓄着又白又长的胡须,上唇的小胡子被尼古丁熏成了红色。他披着一件大红斗篷,_脚蹬高跟皮鞋,头戴一顶龙舌兰编的草帽,胳膊上挎着一个小篮子,来到兵营的门口,走过去,倒回来,走过去,倒回来,反反复复,显得十分胆怯。他想向哨兵打听什么,但哨兵没等他开口就高声喊道:“警卫班长!” ②一个班长从门后跳了出来,仿佛是埋伏在那儿的。他仰起头用询问的目光打量着他,老头儿说:“我儿子在吗?”班长笑了起来。 ③“他叫曼努埃尔……叫曼努埃尔·萨巴塔,先生。” ④“我不知道哪个士兵叫这个名字。” ⑤乡下人骄傲地直起身子讥讽地笑了:“可是,我儿子不是士兵,他是军官,是正儿八经的军官……” ⑥警卫团的号手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凑过来低声告诉班长:“是新来的,刚从学校来的……” ⑦班长看他是个穷人,没敢请他去军官俱乐部,而是叫他去了警卫团。 ⑧老头儿坐在一条木凳上,把篮子放在伸手可及的身边。士兵们一下子围拢来,他们以好奇的目光看着那个农民,对那个篮子很感兴趣。篮子不大,用一片口袋布盖着。那帆布下面先是听到啄食声,接着便有一只红冠老母鸡露出头来,由于闷热,它的嘴张开着,不停地喘着气。 ⑨看到那老母鸡,士兵们一边鼓掌一边像孩子似的高声叫道:“炖鸡吃!炖鸡吃!” ⑩农夫急切地想见到自己的儿子,_面对那么多持枪的士兵又十分紧张,_不禁傻乎乎地笑起来,思想也乱了:“哈,哈,哈……对,炖鸡吃,炖了给我儿子吃。” ⑪说罢,老人却是一阵心酸,脸上立刻蒙上了一层阴影,接着又说道:“我都五年没见他了!他不愿意回村里去……” ⑫一个卫兵去叫中尉。中尉正在驯马场上跟一伙军官在一起。他个子矮小,长得黑不溜秋,躯干粗得像个木桶,面容俗气。卫兵打了个立正,两脚并拢时靴子底掀起一股尘土,报告道:“有人找您……我的中尉。” ⑬不知怎么回事,中尉的脑海里一下就闪现出了他老父亲那干瘪矮小的身影。他仰起头,为了让他的同事们听到,以鄙夷不屑的语调大声说道:“在这个镇子上,我谁都不认识……” ⑭卫兵又主动解释说:“是个满脸皱纹的小老头,披着斗篷……他从很远的地方来,提着一个篮子……” ⑮虚荣心顿时把中尉闹了个大红脸,他把手举到帽檐上说:“行啦……您走吧!”军官们的脸上露出诡异的神色,他们不约而同地朝萨巴塔扫了一眼。那么多道询问的目光令中尉实在难以承受,他垂下头,咳嗽了一声,点上一支香烟,开始用刀鞘包头在地上胡乱划起来。 ⑯过了五分钟,又来了一个卫兵:“有人找您,我的中尉!是一个乡下老头子……他说他是您父亲……” ⑰中尉没有纠正卫兵的话,他把香烟扔到地上,怒冲冲地一脚踩灭,喊道:“滚吧!我就来。” ⑱为了不做任何解释,中尉一头钻进了马厩。老人坚持要见儿子,卫兵班长每五分钟向上司报告一次,上司军官被弄得烦了,就去找萨巴塔。 ⑲与此同时,那个变得像孩童似的可怜的老父亲越来越心神不宁。他竖起耳朵听动静,只要听到一点儿声响他就伸长脖子往外看。那脖子又红又皱巴,跟火鸡脖子一样。听到脚步声,他就激动得浑身发抖,以为是自己的儿子来拥抱他,来给他讲述他的新生活,让他看他的武器、马具和马匹来了。 ⑳警卫团军官佯装检查马厩找到了萨巴塔。他开门见山、干巴巴地对他说:“有人找您……说是您的父亲。” 萨巴塔移开目光,没有回答。 “他在警卫团……一定要见到您才走。”萨巴塔狠狠地往地上跺了一脚,恼怒地咬了咬嘴唇去了那儿。 他一进警卫团,有个士兵就喊道:“立——正!” 听到喊声,士兵们立刻如弹簧一般霍地站了起来,团部里响起一阵大刀声、脚步移动声和鞋跟撞击声。 士兵们对儿子的尊敬弄得老头儿晕头转向,他忘掉了篮子,也忘掉了老母鸡,张开胳膊向儿子迎过去。_他那像老树皮一般的面庞上绽出了欢欣的笑容,_兴奋得浑身颤抖着高音叫道:_“我亲爱的曼努埃尔!我的小曼努埃尔……” 尉官只冷冷地向他打了招呼。 农夫的双臂落了下来,脸上的肌肉抖动不止。 中尉偷偷地把他拉出军营,到了街上,悄悄地对他说:“你都干了些什么呀……干嘛到这来看我……我有军务在身……不能出去。”说罢,转身走进了军营。 乡下老汉又回到警卫团,浑身哆哆嗦嗦,茫然不知所措。他狠狠心把鸡从篮子里掏出来给了警卫班长。 “给你们吧,就你们吃。” 他向士兵们告了别,失望之下,拖着沉重的步子慢慢离开了。走到门口时,他又转过身来两眼含泪地补充了一句:“我儿子特别喜欢吃鸡脯,你们给他一块……” (选编自《外国文艺》) 第一时段(5~8分钟):读懂文本 1.标段画句:标出段数,画出有关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方面的关键性词句。(提示:见文中画线处) 2.梳理情节:请概括出小说的情节脉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说以父亲求见儿子为线索,先写父亲在兵营求见儿子(①~⑦段),再写父亲在警卫团等儿子的心情(⑧~⑪段),再接着写卫兵多次报告给儿子,儿子却一再躲避(⑫~段),然后写父子相见的情形(~段),最后写父亲把鸡送给了士兵而离开兵营(~段)。 3.感知形象:父亲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父亲是一个贫穷卑微的农民,有点自卑、怯弱,但以儿子为荣;尽管对儿子失望,但还是十分疼爱、牵挂自己的儿子。 4.探知主题:请初步概括出小说的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说通过父亲抱着鸡来见儿子却遭到儿子冷漠对待的故事,真挚地表达了父爱之情,讽刺了儿子的虚荣心,启发人们对人性的反思和对亲情伦理的忧虑。 第二时段(8~10分钟):做题验证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儿子一再拒绝与父亲见面,直到军官来找他时,才迫不得已去警卫团,这是因为他虚荣心作祟,不想让同僚知道他的出身,以免影响前途。 B.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理,儿子以鄙夷不屑的语气大声说话是为了掩饰内心的紧张,他点上香烟用刀鞘包头划地是为了逃避他人询问的目光。 C.小说背景设置在军营,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塑造了警卫班长、哨兵、号手等军人形象,这些人物虽着墨不多,但都性格鲜明,栩栩如生。 D.小说地域特征鲜明,尤其是对父亲外貌的描写和人物之间的对话,不但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也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南美的风俗人情画。 E.发生在父子之间的故事令人感慨,其中蕴含着作者对人性的反思和对亲情伦理的忧虑,中国读者也能从中得到启示,这是小说的价值所在。 答案 BE 解析 A项“以免影响前途”的分析只是推测,小说中并未明确交代。C项“性格鲜明”是不准确的,小说对哨兵、号手的形象一笔带过,没有表现他们鲜明的性格。D项“人物之间的对话,不但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也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南美的风俗人情画”是不恰当的,小说情节在军营中展开,人物对话没有乡土气息,小说也未对当地风俗进行描写。 2.小说主人公父亲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贫穷卑微:穿着朴素,探视儿子只能带一只鸡,进入军营前胆怯紧张,遭到士兵的嘲笑和轻视。(2)以子为荣:为儿子是一名军官而骄傲,看到儿子受到尊重而喜悦。(3)念子心切:在军营中等待儿子时忐忑,见到儿子时激动,被儿子赶出军营时虽气愤,但仍对儿子十分牵挂。 3.小说中两次说到吃鸡,父亲的表现和心情都不同,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次是士兵起哄要“炖鸡吃!”老人不禁乱了方寸,说“炖了给我儿子吃”。这背后是初进军营的紧张和对儿子的惦念;第二次是父亲把鸡送给警卫班长吃,还不忘请求分一块鸡脯给儿子吃,这背后是对儿子的失望和无法割舍的爱。 效果:两次描写,对比鲜明,凸显了父亲的心理变化,丰富了人物形象,揭示了小说主题。 [自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分 鱼 蒋先平 ①明天是元旦。上午,处长把办公室主任小王叫到办公室,说新的一年马上就要开始了,你去买几条鱼,每人分两条,年年有余嘛。 ②小王去了鱼市,挑了16条大小几乎一样的鲜鲤鱼,拉回了处里的仓库。 ③小王戴上手套,拿着从鱼市要来的塑料袋在仓库里分起了鲜鱼。一个人两条大鲤鱼,装好8袋以后,筐里竟然剩了一条。 ④小王又仔细数了一遍,一共8个塑料袋,每个塑料袋里都有两条鱼。 ⑤看来是在鱼市买鱼时自己多装了一条。 ⑥多出来的这条鱼分给谁呢? ⑦把它装进处长的袋子里吧,处长是单位一把手,日夜为大家操劳,多分一条理所当然。于是,小王随手把鱼放进了靠门口的第一个塑料袋里。 ⑧这些年处里分东西大伙养成了习惯,都知道从门口算起,打头的是处长的,后面依次是副处长、综合科长、执法科长、办公室主任,最后面那三个依次是干事老马、老李、小郑。 ⑨不行,中午下班,大伙都坐处里的这台通勤车,一看到处长的塑料袋里是三条鱼,背后会议论领导多吃多占啊,这不是毁掉处长一向廉洁的美名吗? ⑩还是给副处长吧。副处长在处里年纪最大,再有一年就退休了,人称老黄牛的副处长不光能干,而且人品还特别好,这条鱼给他,大伙保准没有意见。 ⑪小王长舒了一口气,摘下眼镜擦了擦,盯着处长袋里的两条鱼和副处长袋里的三条鱼看了一会儿,突然拍了一下脑门,小王啊小王,你咋这么糊涂呢,这鱼哪能这样分呢? ⑫单位加上临时工司机共9个人,虽然不大,可也是个处级单位啊。处长是单位的一把手,哪能副手分的东西比一把手还多呢?这不是当着大伙的面给处长难堪吗? ⑬想着想着,小王的脸上冒汗了。心里说,幸亏及时纠正了错误,不然,这办公室主任的工作还能干下去吗? ⑭ 小王把鱼从副处长的袋子里拎了出来。眼睛盯着剩下的那六个袋子,在地上反复划起了圈。 ⑮处长、副处长如果不能分这条鱼,那么,这条鱼还是分给中层干部吧。现在,处里算上自己有三名中层干部,这鱼应该给谁呢?我是办公室主任,负责分鱼,这鱼断然不能装进自己的袋子里,我不能因为一条鱼毁了自己的名声。 ⑯那就给综合科科长老姜,听说他老伴最爱吃鱼。 ⑰小王刚想把手中的鱼放在老姜的袋子里,突然又把鱼拎了回来。不行不行,平时我总是喊老家同在一个村的姜科长二叔,其实,和他没有什么亲戚关系,只不过都是一个村子里出来的,可同事们不知道啊,要是把鱼给了老姜,大伙儿会不会说我分东西偏亲向友呢? ⑱还是给执法科科长老邢吧。小王果断地把鱼扔到了老邢的袋子里。 ⑲听大伙说副处长还没有退休,老邢就惦记上这个位子了。我要是多给老邢一条鱼,心思缜密的老邢咋想呢?不行,年底组织部来考察推荐副处长时,万一有人拿这分鱼的事说老邢多拿多要,老邢一旦当不上副处长,把过错算到我头上,那可是费力不讨好啊! ⑳还是把这条鱼分给最基层的同志吧。 小王把眼光转向了靠墙角的三个干事老马、老李、小郑的袋子上。 老马和老李倚仗资格老、年纪大,对于提个一官半职早已抛在脑外,整天晚来早走,工作应付了事。这样的职工再多给条鱼,这不让人笑掉大牙吗? 小郑倒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处里的工作他干了一大半,可小郑分到单位才一年多,资历太浅,给他多分一条鱼难以服众啊! 这条鱼在小王手里成了烫手的山芋。 单位8名正式职工给谁都应该,但给谁又都不合适。 干脆把这条鱼分给单位聘用的唯一一名临时工司机小关吧。小王找来塑料袋把鱼装了进去。 大伙都分两条鱼,司机小关才分一条,这回大伙都不会有意见了吧。 小王摘下眼镜揩擦着镜片,擦着擦着,忽然想起单位临时工的福利待遇的事。 这些年,单位搞福利分奖金啥的,从来没有司机的份。记得老处长说过,临时工嘛,是临时聘用人员,怎么能享受正式干部的待遇呢,如果临时工也都有一份,那正式干部的优越性咋能体现出来呢? 看来这条鱼是不能给司机小关的,我总不能破了单位的规矩吧。 小王把多出来的那条鱼放在一边,蹲在地上擦起了眼镜。 手机响起了铃声,小王站起身接电话。接完电话,突然发现放在一边的那条鱼不见了。难道这条鱼插了翅膀飞走了不成?抬眼一看,一只大花猫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鲤鱼美餐。 小王高兴地锁好仓库门,钻进了办公室。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第一时段(5~8分钟):读懂文本 1.标段画句:标出段数,画出有关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方面的关键性词句。 答案 略。 2.梳理情节:请概括出小说的情节脉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说以小王分一条多出来的鱼为线索,先写小王从鱼市买鱼回来分好之后发现多了一条(①~⑤段),再写小王把多出来的这条鱼到底分给谁的种种困难(⑥~段),最后写大花猫偷吃了那条鱼,帮小王解决了分鱼的难题(~段)。 3.感知形象:小王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王是某机关的办公室主任,他为人谨慎,考虑问题周全、公道,但又世故圆滑,八面玲珑。 4.探知主题:请初步概括出小说的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说通过某机关办公室主任小王分一条多出来的鱼遇到的种种困窘心态,最后是大花猫帮他解决了难题的近乎荒唐的故事,揭示了当前社会一些官员在官场中如履薄冰的复杂心态和官场复杂、庸俗的生态,启示人们如何消除官场内耗、提高办事效率从而让社会风清气正,侧面表现了对民主监督的呼唤。 第二时段(8~10分钟):做题验证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通过元旦前夕办公室主任小王买鱼、分鱼的经过,塑造了小王的艺术形象,表现了处长关心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工作作风。 B.小王去了鱼市,挑了16条大小几乎相当的鲜鲤鱼,分鱼时发现筐里竟然剩了一条,这一情节表现了小王具有工作粗心马虎的一面。 C.小王之所以不把多出的鱼分给处长,是因为怕毁了处长的名声;之所以不把鱼分给老马和老李,是因为他们两个工作不敬业。 D.小说以处长让小王买鱼为开端,以小王分鱼为发展,以小王分鱼遇窘为高潮,以大花猫叼走这条鱼、小王高兴地钻进办公室为结局。 E.小说三次描写小王揩擦眼镜,前两次揩擦眼镜表现了找到分鱼方案的轻松心情,第三次揩擦眼镜表现出找不到最佳方案的焦虑心情。 答案 AB 解析 A项“表现了处长……工作作风”穿凿附会,捕风捉影。B项“表现了小王具有工作粗心马虎的一面”无中生有。 2.小说以“分鱼”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分鱼”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2)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是在“分鱼”中逐渐显示出来的,以“分鱼”为标题,有利于塑造小王身为办公室主任这一艺术形象。(3)“分鱼”是小说的中心情节,以“分鱼”为标题,故事情节显得更加紧凑。(4)以“分鱼”为标题,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思考“如何分?分的结果如何?”,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小说中的小王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考虑问题周全,办事公道。在分鱼过程中,不让任何人吃亏,也不让任何人占便宜。(2)为人谨慎。在如何分配多出来的一条鱼这个问题上,不是简单处理,而是把每个人的情况都考虑到。(3)世故圆滑,八面玲珑。他逐一猜度处内成员的心理感受,考虑各种利弊情况,力求想到万全之策,不愿得罪任何一个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