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ww.ks5u.com 高一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Cl-35.5 S-32 Mn-55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属于酸的是 A. NaHSO4 B. HCl C. CO2 D. NaOH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HSO4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有H+和Na+,属于酸式盐,故A错误; B.HCl溶于水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故B正确; C.CO2是酸性氧化物不是酸,故C错误; D.NaOH是碱,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下列仪器中使用前需要“检漏”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中只有分液漏斗有磨口的玻璃活塞,需要查漏,而烧瓶、蒸发皿和坩埚均不需要查漏,故答案为C。 3. 容量瓶上没有标明的是 A. 规格 B. 温度 C. 刻度线 D. 物质量浓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定量仪器,但对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没有限制,只能在常温下使用,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实验室有不同规格的容量瓶,容量瓶上标有规格和刻度线,故选D。 考点:考查容量瓶的构造。 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的是 A. 苏打:NaHCO3 B. 胆矾:CuSO4·5H2O C. 烧碱:KOH D. 生石灰:Ca(OH)2 【答案】B 【解析】 【详解】A.NaHCO3为小苏打,苏打为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故A错误; B.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故B正确; C.氢氧化钠的俗名为烧碱,其化学式为NaOH,故C错误; D.Ca(OH)2为熟石灰,生石灰为氧化钙,化学式为CaO,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 KAl(SO4)2=K++Al(SO4)2- B. H2SO4=2H++SO42- C. MgCl2=Mg2++2Cl- D. Ba(OH)2=Ba2++2OH-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硫酸铝钾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KAl(SO4)2=K++Al3++2 SO42-,故A错误; B.H2SO4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故B正确; C.MgCl2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MgCl2=Mg2++2Cl-,故C正确; D.Ba(OH)2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睛】书写电离方程式是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①是强电解质电离还是弱电解质电离,如果是弱电解质电离要用“”,且多元弱酸要分步电离;②电离时产生的是阴、阳离子微粒,且原子团不能拆分;③电离方程式同样遵守原子守恒,选项B错误的原因就是不遵守此原则;另外弱酸的酸式阴离子一般不好折分,除非单独写其电离时拆分,如HCO3-H++CO32-。 6.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CaCO3+2HCl=CaCl2+CO2↑+H2O B. 2H2O2=2H2O+O2↑ C. CaO+H2O=Ca(OH)2 D. CO2+2NaOH=Na2CO3+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CaCO3+2HCl=CaCl2+CO2↑+H2 O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2H2O2=2H2O+O2↑中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CaO+H2O=Ca(OH)2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CO2+2NaOH=Na2CO3+H2O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发生的反应中,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为氧化还原反应;反之,不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特别注意四大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下列关于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酸性氧化物是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B. SiO2是酸性氧化物 C. 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D. SO2是H2SO3酸酐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故A正确; B.SiO2能与碱如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属酸性氧化物,故B正确; C.非金属氧化物不都是酸性氧化物,例如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等,故C错误; D.SO2对应的含氧酸为H2SO3,则为H2SO3的酸酐,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睛】能够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而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a2SO4既是钠盐又是硫酸盐 B. 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C. 硫酸铁的化学式:FeSO4 D. 硫酸是含氧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2SO4能电离出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是一种盐,既是钠盐又是硫酸盐,故A正确; B.所有的复分解反应中均不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则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硫酸铁的铁为+3价,则其化学式为Fe2(SO4)3,故C错误; D.硫酸的分子式为H2SO4,含有氧元素,则为含氧酸,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mol的H2的体积为22.4L B. 0.012kgC-12含有的原子数就是阿伏伽德罗常数 C. 17gNH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 D. N2和CO的摩尔质量相等,都是28 【答案】B 【解析】 【详解】A.没有指明温度和压强,则1mol的H2的体积不一定为22.4L,故A错误; B.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指0.012kg 12C含有的原子总数,故B正确; C.17gNH3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故C错误; D.N2和CO的摩尔质量相等,都是28g/mol,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0.下列物质既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获得,也能通过金属和氯气反应获得的是 A. CuCl2 B. FeCl2 C. FeCl3 D. NaCl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铜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酸反应,故A错误; B.铁排在氢的前面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亚铁而不是氯化铁,而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故B错误; C.铁排在氢的前面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亚铁而不是氯化铁,故C错误; D.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1.下列溶液中含Cl-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A. 10mL0.1mol/L的 AlCl3溶液 B. 20mL0.2mol/L的 CaCl2溶液 C. 30mL0.2mol/L的 KCl溶液 D. 10mL0.25mol/L的 NaCl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10mL 0.1mol/L AlCl3溶液中c(Cl-)=3c(AlCl3)=0.1mol/L×3=0.3mol/L; B.20mL 0.2mol/L CaCl2溶液中c(Cl-)=2c(CaCl2)=0.2mol/L×2=0.4mol/L C.30mL 0.2mol/L KCl溶液中c(Cl-)=c(KCl)=0.2mol/L×1=0.2mol/L; D.10mL 0.25mol/L NaCl溶液中c(Cl-)=c(NaCl)=0.25mol/L; 所以氯离子浓度最大的是0.4mol/L,故答案为B。 1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物质所含分子数最少的是 A. 标准状况下 4.48L氧气 B. 11g二氧化碳气体 C. 0.5mol氨气 D. 含 NA个氢分子的氢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标况下4.48L氧气物质的量为0.2mol; B.11g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n==0.25mol; C.0.5mol氨气; D.氢气的物质的量n===1mol; 由于分子个数与物质的量成正比,故所含分子数最少的,即需要是物质的量最小的,故分子数最少的是A,故答案为A。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容量瓶在使用前均需要检漏 B. 取某盐溶液少量,滴加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了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气体,说明该溶液中含有NH4+ C. 往某少量溶液中滴加少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一定存在SO42- D. 做焰色反应实验时,用稀盐酸清洗铂丝 【答案】C 【解析】 【详解】A.容量瓶瓶口有磨口玻璃活塞,使用前均需要检漏,故A正确; B.取某盐溶液少量,滴加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气体为氨气,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4+,故B正确; 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则不能确定含SO42-,还可能含有Ag+、CO32-或SO32-,故C错误; D.做焰色反应实验使用的铂丝,均用稀盐酸清洗,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道尔顿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原子是不能被创造,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B. 卢瑟福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C. 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电子的存在 D. 20世纪初,科学家揭示了微观世界波粒二象性的规律,认识到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遵循经典力学的原理。 【答案】D 【解析】 【详解】A.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原子是不能被创造,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故A正确; B.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是卢瑟福提出的,故B正确; C.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故C正确; D.微观世界波粒二象性的规律,即所有的粒子或量子不仅可以部分地以粒子的术语来描述,也可以部分地用波的术语来描述,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5.观察下列A、B、C、D、E五种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C、E三种微粒均为稳定结构 B. A与D、B与E均可以形成微粒比为1:1的化合物 C. 在0.5mol/LDAB溶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不能增强溶液的漂白能力 D. A与B可以形成A2B7的化合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为原子,金属性越强的元素越易失去电子,非金属性越强的元素越易得到电子;周期表中上周期右边的元素形成的离子与下周期左边的元素形成的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详解】根据结构示意图可知,A为Cl、B为O2-、C为Ne、D为Na、E为Mg2+; A.B为O2-、C为Ne、E为Mg2+,三种微粒的最外层均为8e-稳定结构,故A正确; B.Cl与Na组成NaCl、O2-与Mg2+组成MgO,则均形成微粒比为1:1的化合物,故B正确; C.在0.5mol/LNaClO溶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可提高HClO的浓度,增强溶液的漂白能力,故C错误; D.A为Cl元素,其最高价为+7,B为O元素,则可以形成Cl2O7的化合物,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6.R原子核内共有x个中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a克RO3中含有质子的物质的量为 A. (A﹣x+24)mol B. (x+24)mol C. (A﹣x)mol D. (A﹣x)mol 【答案】A 【解析】 【详解】R原子核内共有x个中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R原子含有质子数为A-x,RO3中含有质子数为A-x+24,a克RO3中含有质子的物质的量为:×(A-x+24)=(A﹣x+24)mol,故答案为A。 1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C.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后,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到另一个烧杯 D. 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蒸发时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把剩余的水蒸干,A错误; B.进行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测量蒸汽温度,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B正确; C.为防止液体污染,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错误; D.萃取剂不一定是有机溶剂,萃取剂的选择与密度无关,D错误; 答案选B。 18.下列有关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硫酸钠溶液能导电,所以它是电解质 B. 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 C. 水溶液能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 D. 难溶物质肯定不是电解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硫酸钠溶液能导电,但它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与题意不符,A错误; B. 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不一定能导电,如HCl为电解质,液态时不导电,与题意不符,B错误; C. 水溶液能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如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但二氧化碳为非电解质,符合题意,C正确; D. 难溶物质可能是电解质,如硫酸钡为难溶物,为电解质,与题意不符,D错误; 答案为C。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混合物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的本质原因是分散系的稳定性 B. Fe(OH)3胶体和Fe(OH)3沉淀均能与稀硫酸反应,且反应现象相同。 C. “血液透析”涉及到胶体性质的应用 D. 用过滤法可以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将混合物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的本质原因是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直径的大小不同,A错误; B. Fe(OH)3胶体和Fe(OH)3沉淀均能与稀硫酸反应,Fe(OH)3胶体与硫酸反应时,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Fe(OH)3沉淀反应时沉淀溶解,反应现象不相同,B错误; C. “血液透析”利用胶体的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涉及到胶体性质的应用,C正确; D. Fe(OH)3胶体、FeCl3溶液均能透过滤纸,则用过滤法不能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D错误; 答案C。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可能为纯净物 B. H2、D2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 C. 13C原子内的中子数为13 D. O2和O3互为同位素 【答案】A 【解析】 【详解】A.某物质只含一种元素,该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与臭氧的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故A正确; B.H2和D2为单质,二者为同种物质,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结构相同的单质,故B错误; C.13C原子内的中子数为13-6=7,故C错误; D.O2和O3是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两者互为同素异形体,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睛】判断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的方法是:若化学式为元素,可能是同位素;若化学式为单质,则可能是同素异形体;若化学式为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则为同分异构体;若是分子式不同结构相似的有机化合物,则为同系物。 21.在反应3Cl2+6NaOH=5NaCl +NaClO3+3H2O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氯原子个数比为 A. 1:1 B. 1:5 C. 5:1 D. 1:2 【答案】B 【解析】 【详解】反应3Cl2+6NaOH=5NaCl+NaClO3+3H2O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1价,由0升高为+5价,则根据电子守恒规律,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原子个数比为1:5,故答案为B。 22. 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流程来检验碳酸钾粉末中含有少量氯化钾和氢氧化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步骤3的操作名称是过滤 B. 步骤1所需玻璃仪器是烧杯和玻璃棒 C. 试剂A是BaCl2溶液 D. 加入试剂A 的目的是除去CO32-并避免对Cl-或OH-的检验的干扰 【答案】C 【解析】 【详解】A.步骤3的目的是分离滤渣,所以是过滤,故A不选; B.步骤1是溶解,需要烧杯和玻璃棒,故B不选; C.试剂A是Ba(NO3)2溶液,因为要除去CO32-,而不能引入Cl-和OH-,故C选; D. 加入试剂A 的目的是除去CO32-并避免对Cl-和OH-的干扰,故D不选; 故选C。 23.用固体NaOH配制250mL 0.2mol•L﹣1的NaOH,下列操作会导致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 在托盘天平的两托盘中分别放等质量的纸,称取2.0g NaOH固体 B. 将NaOH固体在烧杯中溶解后迅速小心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 C. 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超过了刻度线,此时迅速用胶头滴管吸出一些 D. 摇匀后发现凹液面最低点低于刻度线,再补加蒸馏水到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平 【答案】B 【解析】 【详解】配制250mL 0.2mol•L-1的NaOH,需要NaOH的质量为0.25L×0.2mol/L×40g/mol=2.0g,则 A.由于氢氧化钠易潮解,实际称量NaOH质量偏小,n偏小,则导致溶液浓度偏低,应在小烧杯中称量; B.将NaOH固体在烧杯中溶解后迅速小心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冷却后溶液体积减少,V偏小,则导致溶液浓度偏高,应冷却后转移; C.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超过了刻度线,此时迅速用胶头滴管吸出一些,n偏小,则导致溶液浓度偏低,应重新配制; D.摇匀后发现凹液面最低点低于刻度线,再补加蒸馏水到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平,V偏大,导致溶液浓度偏低,不应再加水;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为高频考点,注意结合浓度计算公式分析误差。 24.从 KNO3和少量 NaCl 杂质的混合物中提纯 KNO3,涉及的操作依次有:①溶解 ②过滤 ③结晶 ④冷却 ⑤蒸发浓缩。其中合理的是( )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⑤④③② C. ①③⑤④② D. ①②⑤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从 KNO3和少量 NaCl 杂质的混合物中提纯 KNO3,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合理的步骤是: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故B正确。 25.为确定某溶液的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然后继续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③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Cl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 A. 一定有CO32- B. 一定有SO42- C. 不能确定Cl-是否存在 D. 不能确定SO42-是否存在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进行的实验现象判断存在的离子:①取少量溶液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和钡离子生成沉淀的阴离子,可能为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等,也可能含有Ag+,生成AgCl沉淀; ②然后继续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此气体为CO2,说明溶液中含有CO32-,不含SO32-和Ag+,因为Ag+和CO32-不能共存;生成白色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沉淀中包含碳酸钡沉淀和硫酸钡沉淀,则溶液中还含有SO42-; ③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Cl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生成了AgCl白色沉淀,但①、②和③步骤中加入的BaCl2溶液和盐酸含有氯离子,则是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 【详解】①取少量溶液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和钡离子生成沉淀的阴离子,可能为CO32-、SO42-、SO32-等,也可能含有Ag+,生成AgCl沉淀; ②然后继续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此气体为CO2,说明溶液中含有CO32-,不含SO32-和Ag+,因为Ag+和CO32-不能共存;生成白色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沉淀中包含碳酸钡沉淀和硫酸钡沉淀,则溶液中还含有SO42-; ③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Cl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生成了AgCl白色沉淀,但①、②和③步骤中加入的BaCl2溶液和盐酸含有氯离子,则是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 由分析知:溶液中含有CO32-和SO42-,可能含有Cl-,选项D错误,故答案为D。 【点睛】破解离子推断题的几种原则:①肯定性原则:根据实验现象推出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离子;②互斥性原则:在肯定某些离子的同时,结合离子共存规律,否定一些离子的存在;(要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酸性、碱性、指示剂的变化、与铝反应产生H2、水的电离情况等);③电中性原则:溶液呈电中性,一定既有阳离子,又有阴离子,且溶液中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这一原则可帮助我们确定一些隐含的离子);④进出性原则:通常是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反应生成的离子或引入的离子对后续实验的干扰。 二、简答题 26.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画出S2-结构示意图:___。 (2)某种核素质量数37,中子数20,其原子符号:___。 (3)某金属氯化物MCl240.5g中含有0.6molCl-,则M的摩尔质量为___。 (4)100mL0.25mol/LBa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若将上述溶液稀释至500mL,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 【答案】 (1). (2). (3). 64g/mol (4). 0.5mol/L (5). 0.1mol/L 【解析】 【分析】 (1)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8,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2)该核素的质子数=质量数=中子数,元素符号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 (3)根据氯离子的物质的量及化学式MCl2组成计算出MCl2的物质的量,然后结合M=计算; (4)溶液中离子的浓度=电解质的浓度×一个分子中含有的离子数目;根据稀释前后离子的浓度不变来解答。 【详解】(1)S2-的核电荷数为16,核外电子总数为18,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2)某种核素质量数37,中子数20,其质子数=37-20=17,为Cl元素,其原子符号为; (3)某金属氯化物MCl2为40.5g,其含有0.6molCl-,则n(MCl2)=n(Cl-)=0.6mol×=0.3mol,M(MCl2)==135g/mol,则M的相对原子量为:135-35.5×2=64,M的摩尔质量为64g/mol; (4)100ml0.25mol•L-1Ba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Cl-)=2c(BaCl2)=2×0.25mol/L=0.5mol/L;令稀释后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则:0.5mol/L×100ml=c×500ml,解得c=0.1mol/L。 27.实验室可以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氯气,回答下列问题: (1)分液漏斗中为浓盐酸,烧瓶中是二氧化锰固体,写出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___。 (2)E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 (3)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 (4)C中试剂的作用___。 【答案】 (1).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 2NaOH+Cl2═NaCl+NaClO+H2O (3). 饱和食盐水 (4). 干燥氯气 【解析】 【分析】 (1)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据此写出化学方程式; (2)氯气有毒,用氢氧化钠吸收氯气; (3)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而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不大; (4) 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干燥氯气。 【详解】(1)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氯气有毒,所以装置E的作用是尾气吸收,装置F中盛有氢氧化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l2═NaCl+NaClO+H2O; (3)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要制备纯净的氯气应除去氯化氢,氯化氢易溶于水,而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不大,则B装置中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4)装置C中盛装试剂为浓硫酸,其作用为干燥氯气。 【点睛】考查氯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备,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制取的原理以及灵活运用氯气的性质等相关知识解答问题,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①反应不能加强热:因为浓盐酸有较强的挥发性,若加强热会使氯气中有大量的HCl杂质,并且降低了HCl的利用率;②稀盐酸不与MnO2反应,因此不可用稀盐酸代替浓盐酸制取氯气;③氯气中混入HCl的除杂:HCl的除杂一般使用饱和食盐水,因为水会吸收部分的氯气;④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的浓度逐渐变小,稀盐酸与MnO2不反应,因此浓盐酸不能耗尽。 28.(1)新制氯水中含有的微粒:H2O、HClO、Cl2、H+、Cl-、ClO-、___。 (2)判断:可以用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___(打“√”或“×”) (3)久置氯水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4)写出铁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 (5)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___。 【答案】 (1). OH- (2). × (3). HCl+NaHCO3=NaCl+H2O+CO2↑ (4). 2Fe + 3Cl22FeCl3 (5). 2NaCl + 2H2O2NaOH + Cl2↑+ H2↑ 【解析】 【分析】 氯水的成分有盐酸、次氯酸和氯气分子,氯水具有酸性、氧化性和漂白性,据此进行分析。电解食盐水饱和溶液制备氯气和烧碱,氯气能够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据此进行分析。 【详解】(1)已知氯气溶于水发生的反应为Cl2+H2OHClO+HCl,其中HClO是弱酸,HCl是强酸,且水是弱电解质,也能部分电离,则新制氯水中含有的微粒:H2O、HClO、Cl2、H+、Cl-、ClO-、OH-。 (2)氯水中含有的HClO有漂白性,pH试纸上滴加新制氯水,先变红后褪色,则不可以用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故×; (3)因HClO不稳定,会分解生成HCl和O2,久置氯水的成分主要是HCl,则久置氯水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HCO3=NaCl+H2O+CO2↑; (4)铁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Fe + 3Cl22FeCl3; (5)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H2、Cl2和Na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 + 2H2O2NaOH + Cl2↑+ H2↑。 29.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选择装置___(填代表装置图的字母,下同) (2)从碘水中分离出I2,选择装置___。 (3)装置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装置B中仪器②的名称是___。 【答案】 (1). D (2). B (3). 冷凝管 (4). 分液漏斗 【解析】 【分析】 结合各物质的性质,结合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进行分析。 【详解】(1)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为蒸发,选择装置D; (2)从碘水中分离出I2,选择装置B,该分离方法的名称为萃取; (3)装置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冷凝管。装置B中仪器②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点睛】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思路是根据分离提纯物的性质和状态来定的。具体如下: ①分离提纯物是固体(从简单到复杂方法) :加热(灼烧、升华、热分解),溶解,过滤(洗涤沉淀),蒸发,结晶(重结晶);②分离提纯物是液体(从简单到复杂方法) :分液,萃取,蒸馏;③分离提纯物是胶体:盐析或渗析;④分离提纯物是气体:洗气。 30.8.7g二氧化锰粉末与足量浓盐酸共热,可以生成标况下的氯气的体积为__L,参与反应的盐酸中被氧化的物质的量为___mol。 【答案】 (1). 2.24 (2). 0.2 【解析】 【分析】 结合二氧化锰质量计算物质的量,利用化学方程式定量关系计算得到制得标况下氯气体积,反应中4molHCl反应只有2mol被氧化。 【详解】称取8.7g二氧化锰与足量浓盐酸反应,二氧化锰物质的量==0.1mol,依据反应MnO2+4HClMnCl2+2H2O+Cl2↑,则生成氯气0.1mol,标准状况下体积=0.1mol×22.4L/mol=2.24L,反应中1mol二氧化锰反应氧化HCl物质的量为2mol,生成氯气0.1mol,故0.1mol二氧化锰完全反应,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0.2mol。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