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课件(135张)(全国通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课件(135张)(全国通用)

第 9 讲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知识网络构建 热点考点突破 热点题源预测 知识网络构建 热点考点突破 考点一 溶液的酸碱性和 pH  命题规律 : 1 . 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 2 . 考向: (1) 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外因对电离平衡影响; (2)pH 的相关计算; (3) 电离常数的计算与应用  方法点拨 : 1 . 熟悉 “ 四条件 ” 对弱电解质电离的影响 条件 改变 影响 微粒浓度影响结果 电离 程度 电离 常数 浓度 加水 正向 移动 弱酸的 H + 、酸根离子浓度减小, OH - 浓度增大;弱碱的 OH - ,金属离子 (NH) 浓度减小, H + 浓度增大 增大 不变 加弱电解质 正向 移动 弱电解质相应离子和弱电解质浓度均增大 减小 不变 条件 改变 影响 微粒浓度影响结果 电离程度 电离常数 加热 正向 移动 弱电解质分子浓度减小;弱电解质相应离子浓度增大 增大 增大 同离子 效应 逆向 移动 弱电解质浓度增大, “ 同离子 ” 浓度增大,相反电荷离子浓度减小 减小 不变 加入与弱电解质反应的物质 正向 移动 参与反应的离子浓度减小,其他离子浓度增大 增大 不变 2 . 对比区分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1 .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向 C 6 H 5 ONa 溶液中通入 CO 2 溶液变浑浊,说明酸性: H 2 CO 3 >C 6 H 5 OH B . 室温下,稀释 0.1 mol/L CH 3 COOH 溶液,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 C . 已知常温下, K a (HCOOH) = 1.77×10 - 4 , K a (CH 3 COOH) = 1.75×10 - 5 ,则用相同浓度的 NaOH 溶液分别滴定等体积 pH 均为 3 的 HCOOH 和 CH 3 COOH 溶液至终点,消耗 NaOH 溶液的体积相等 D . 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亚硫酸可以,说明氢硫酸比亚硫酸的酸性弱 E . 氢硫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说明氢硫酸比亚硫酸的酸性弱 F . 0.10 mol · L - 1 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 pH 分别为 4.5 和 2.1 说明氢硫酸比亚硫酸的酸性弱 答案 ADEF   10   (3) H 3 AsO 3 和 H 3 AsO 4 水溶液中含砷的各物种的分布分数 ( 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 ) 与 pH 的关系分别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① 以酚酞为指示剂 ( 变色范围 pH 8.0 ~ 10.0) ,将 NaOH 溶液逐滴加入到 H 3 AsO 3 溶液中,当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时停止滴加。该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   突破点拨 (1) 强酸与弱酸对比时注意两点: ① 二者是物质的量浓度相同,还是 pH 即 c (H + ) 相同; ② 对比的问题是与 c (H + ) 有关还是与能提供的 n (H + ) 有关; (2) 涉及到电离常数,既可以用常规的计算方法解答,也可以根据图像中特殊点突破。 解析  (1) 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可知选项 A 正确;稀释 0.1 mol/L CH 3 COOH 溶液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所以导电能力减弱,选项 B 错误; pH 均为 3 的 HCOOH 和 CH 3 COOH 溶液,醋酸浓度大,所以等体积的两种酸溶液进行中和滴定时,醋酸溶液消耗的 NaOH 溶液的体积大,选项 C 错误;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亚硫酸可以,体现强酸制备弱酸的规律,可说明亚硫酸的酸性比氢硫酸强,选项 D 正确;氢硫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可说明亚硫酸的电离程度大,则亚硫酸的酸性强,选项 E 正确; 0.10mol · L - 1 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 pH 分别为 4.5 和 2.1 ,可说明亚硫酸的电离程度大,酸性较强,选项 F 正确。 <   6.0×10 - 3   0.62   用于比较 pH 的两种溶液的物质的量  浓度不相等  B   (3) 要想通过比较 H 2 SO 3 和 H 2 CO 3 的 pH 来验证二者的酸性强弱,必需使二者的浓度相同,但是 SO 2 和 CO 2 气体溶解度不同,溶于水后的饱和溶液其浓度不相等,所以该实验设计不正确。要想通过测得盐溶液的 pH 来比较酸性强弱,第一,盐溶液浓度必须相同,第二,必须使用酸式盐。 2 . 电解质溶液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常温下用 0.100 mol · L - 1 盐酸分别滴定 10.00 mL 浓度均为 0.100 mol · L - 1 的 NaOH 溶液和二甲胺 [(CH 3 ) 2 NH] 溶液,常温 K b [(CH 3 ) 2 NH · H 2 O)] = 1.6×10 - 4 ( 二甲胺在水中电离与氨相似 ) 。利用传感器测得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答案 C   3. (1) 已知 pH = 2 的正高碘酸 (H 5 IO 6 ) 溶液与 pH = 12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混合液显酸性; 0.01 mol · L - 1 的碘酸 (HIO 3 ) 溶液与 pH = 12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混合液显中性。高碘酸电离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__ ______ 。 (2) 三种弱酸 HA 、 H 2 B 、 HC ,电离常数为 1.8×10 - 5 、 5.6×10 - 11 、 4.9×10 - 10 、 4.3×10 - 7 ( 数据顺序已打乱 ) ,已知三种酸和它们的盐之间能发生以下反应: ①HA + HB - ( 少量 )===A - + H 2 B   ②H 2 B( 少量 ) + C - ===HB - + HC   ③HA( 少量 ) + C - ===A - + HC 若 H 2 B 的 K a1 = 4.3×10 - 7 ,则 HA 酸对应的电离常数 K a = ___________( 根据已知数据填空 ) 。 1.8×10 - 5   8.7×10 - 7   N 2 H 6 (HSO 4 ) 2   溶液 pH 计算的一般思维模型 口诀:酸按酸 (H + ) ,碱按碱 (OH - ) ,酸碱中和求过量,无限稀释 7 为限。 考点二 酸碱中和滴定及 “ 迁移 ” 应用 )  命题规律 : 1 . 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 2 . 考向: (1) 通过滴定曲线考查 pH 计算、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水的电离程度比较; (2) 通过滴定实验,考查操作要点、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 4 . 指示剂选择再互考互答 滴定对象 指示剂选择 颜色变化 强酸滴定强碱 甲基橙 黄色变橙色 强碱滴定强酸 酚酞 无色变红色 强酸滴定弱碱 甲基橙 黄色变橙色 强碱滴定弱酸 酚酞 无色变粉红色 1 . (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__ 。 A . 用标准 HCl 溶液滴定 NaHCO 3 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B . 298K 时,在 20.0mL 0.10mol 氨水中滴入 0.10mol 的盐酸,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E . 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 C .右图是室温下用 0.1000 mol · L - 1 NaOH 溶液滴定 20.00 mL 0.1000 mol · L - 1 某一元酸 HX 的滴定曲线,说明 HX 是一元强酸 D .在 50 mL 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数为 30.00 mL 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量取 20.00 mL 盐酸 答案 ABCDE   (2)Na 2 S 2 O 5 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在测定某葡萄酒中 Na 2 S 2 O 5 残留量时,取 50.00 mL 葡萄酒样品,用 0.010 00 mol · L - 1 的碘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 10.00 mL 。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 ;该样品中 Na 2 S 2 O 5 的残留量为 _________g · L - 1 ( 以 SO 2 计 ) 。 0.128   滴入最后一滴 KMnO 4 溶液,溶液恰好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红色不消失  突破点拨 (1) 中和滴定指示剂选择取决于恰好反应生成的盐溶液显性情况; (2) 滴定终点描述一定要抓住关键词: “ 最后一滴 ”“ 恰好变成 ×× 色 ”“ 且半分钟不恢复原来颜色 ” 。 解析  (1)HCl 溶液滴定 NaHCO 3 溶液恰好反应溶液显弱酸性 ( 溶有二氧化碳 ) ,应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选项 A 错误;氨水与盐酸恰好中和显酸性,应该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选项 B 错误;根据滴定曲线起点可知 0.100 0 mol · L - 1 某一元酸 HX 溶液 pH 大于 2 ,所以为弱酸,选项 C 错误;量取 20.00 mL 盐酸,滴定管起始液面只要在 “ 0 ” 及以下即可, 50 mL 刻度线以下至活塞尖嘴都存在溶液,放出溶液大于 20.00 mL ,选项 D 错误;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消耗的标准液体积读数偏大,结果偏大,选项 E 错误。 【变式考法】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__ 。 A .如图表示中和滴定时某同学的一个操作,该操作是为了排除酸式滴定管内气泡 B .用碱式滴定管量取 12.00 mL 重铬酸钾溶液 C . 常温下,用 0.100 0 mol · L - 1 NaOH 标准溶液滴定 20.00 mL 0.100 0 mol · L - 1 HCl 溶液,滴定曲线如图,达到滴定终点时,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消耗 NaOH 溶液的体积比用酚酞多 D . 实验测定酸碱滴定曲线时,要保证整个过程测试和记录 pH 的间隔相同 E . 用已知浓度的 NaOH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醋酸,滴定管用水洗后,未用标准溶液润洗就装入标准溶液,会使测定结果偏高 F . 为了证明草酸为二元酸:用酚酞作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滴定,测定草酸与所消耗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答案 EF   ② 滴定:准确量取 25.00 mL 所配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少量硫酸酸化,将 0.100 0 mol · L - 1 KMnO 4 溶液装入 ________( 填 “ 酸式 ” 或 “ 碱式 ” ) 滴定管,进行滴定操作。在实验中发现,刚滴下少量 KMnO 4 溶液时,溶液紫红色并没有马上褪去。将锥形瓶摇动一段时间后,紫红色才慢慢消失;再继续滴加时,紫红色就很快褪色了,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酸式   反应中生成的 Mn 2 + 起催化作用  滴入最后一滴 KMnO 4 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紫色,且 30 s 不褪色  ③ 计算:重复上述操作 2 次,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则消耗 KMnO 4 溶液的平均体积为 _________mL ,此样品的纯度为 ___________ 。 ( 已知: H 2 C 2 O 4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90) 20.00   90.00%   序号 滴定前读数 滴定后读数 1 0.00 20.01 2 1.00 20.99 3 0.00 21.10 ④ 误差分析: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________( 填字母 ) 。 A .未用标准浓度的酸性 KMnO 4 溶液润洗滴定管 B .滴定前锥形瓶有少量水 C .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 .观察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AC   2 . (1) 取 a g 所得精制磷酸,加适量水稀释,以百里香酚酞作指示剂,用 b mol · L - 1 NaOH 溶液滴定至终点时生成 Na 2 HPO 4 ,消耗 NaOH 溶液 c mL ,精制磷酸中 H 3 PO 4 的质量分数是 __ __ _ _ _ _ __ 。 ( 已知: H 3 PO 4 摩尔质量为 98 g · mol - 1 ) (2) 硫代硫酸钠晶体 (Na 2 S 2 O 3 · 5H 2 O , M = 248 g · mol - 1 ) 可用作定影剂、还原剂。利用 K 2 Cr 2 O 7 标准溶液定量测定硫代硫酸钠的纯度。测定步骤如下: ① 溶液配制:称取 1.200 0 g 某硫代硫酸钠晶体样品,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在 ________ 中溶解,完全溶解后,全部转移至 100 mL 的 __________ 中,加蒸馏水至 ________ 。 烧杯  容量瓶  刻度  蓝色褪去,半分钟不变蓝色  95.0   3 . 烟道气中的 NO x 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为了监测其含量,选用如下采样和检测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Ⅰ . 采样 2NO + 3H 2 O 2 ===   锥形瓶、酸式滴定管  偏低  偏高  (4) 若缺少采样步骤 ③ ,装置中有空气,则实际测定的是烟道气和空气混合气体中 NO x 的含量,测定结果必然偏低。若 FeSO 4 标准溶液部分变质,一定是部分 Fe 2 + 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计算时仍然认为这部分被氧化的 Fe 2 + 是被硝酸根离子氧化的,所以测定结果偏高。 2 . 间接氧化还原滴定的电子守恒分析 考点三 盐类水解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确定  命题规律 : 1 . 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 2 . 考向: (1) 溶液酸碱性判断和比较; (2) 生活生产科研中的应用 ( 如工艺流程图中条件选择 ) ; (3)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及判断。  方法点拨 : 1 . 盐类水解的规律 (1) 谁弱谁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 (2) 弱酸的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酸式酸根离子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 ① 若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溶液显碱性,如 NaHCO 3 溶液。 ② 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如 NaHSO 3 溶液。 (3) 相同条件下的水解程度:正盐 > 相应酸式盐 。 (4) 相互促进水解的盐 > 单独水解的盐 > 水解相互抑制的盐。水解程度越大 → 消耗越多 → 存在越少。 2 . 盐类水解的应用 3 . “ 三大守恒 ” 解决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1 .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某温度下,一元弱酸 HA 的 K a 越小,则 NaA 的 K h ( 水解常数 ) 越小 B . 0.1 mol/L Na 2 CO 3 溶液加热后,溶液的 pH 减小 C . 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处理水中的悬浮物 D . 蒸发 Al 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来制备无水 AlCl 3 E .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CE   答案 AD   突破点拨 (1) 盐溶液的配制、保存和蒸发都要注意考虑水解问题; (2) 蒸发溶液时能彻底水解的盐主要是水解产物中生成了挥发性的强酸,如硝酸和盐酸; (3) 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显性,主要取决于其水解程度与电离程度的相对大小。 解析  (1) 酸的电离常数越小,则酸性越弱,对应的盐水解程度越大,水解常数越大,选项 A 错误;水解吸热,加热水解程度增大,碱性增强,选项 B 错误;铝盐和铁盐均可水解产生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物,选项 C 正确; AlCl 3 易水解,溶液加热蒸发时,由于水解产生的 HCl 逸出,水解不断进行,会产生氢氧化铝,继续加热氢氧化铝分解,最后得到氧化铝,选项 D 错误;由于氯化铁极易水解,所以配制溶液时加入盐酸抑制其水解,选项 E 正确。 【变式考法】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 。 A .已知 HCN 是极弱易挥发剧毒的酸,实验室配制 KCN 溶液时常将 KCN 溶解在 KOH 溶液中 B .偏铝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相混,有白色沉淀产生是因为发生了双水解反应 C .由 MgCl 2 · 6H 2 O 制备无水 MgCl 2 ,通常在氯化氢的气流中加热 答案 ACEF   AC   C   >  1×10 - 12   增大  K 1 > K 2 > K 3   bd   (4) 对于易溶于水的正盐 M n R m 溶液,若 pH>7 ,其原因是 ______ __ 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 ;若 pH<7 ,其原因是 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 。 ( 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 考点四 沉淀的溶解平衡和 K sp 的应用  命题规律 : 1 . 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 2 . 考向: (1) K sp 进行有关计算; (2) 溶解平衡曲线分析; (3) 沉淀滴定 (4) 与沉淀平衡有关的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 方法点拨 : 1 . 识别外部条件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方向和程度 1 .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__ 。 A . 向 NaCl 、 NaI 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 AgNO 3 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可以证明: K sp (AgCl)> K sp (AgI) B . 向含有 ZnS 和 Na 2 S 的悬浊液中滴加 CuSO 4 溶液,生成黑色沉淀,说明; K sp (CuS)< K sp (ZnS) D . 在湿法炼锌的电解循环溶液中,较高浓度的 Cl - 会腐蚀阳极板而增大电解能耗。可向溶液中同时加入 Cu 和 CuSO 4 ,生成 CuCl 沉淀从而除去 Cl - 。根据溶液中平衡时相关离子浓度的关系图, 由图可知 K sp (CuCl) 的数量级为 10 - 7 答案 CD   24   2.0×10 - 5   5×10 - 3   突破点拨 (1) 运用 Q c 与 K sp 的大小关系判断溶液混合后是否产生沉淀时,一定要用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代入计算; (2) 同一溶液中有几种具有含有相同离子的沉淀物共存时,可以通过所含相同的那种离子浓度进行相互间的求算。 【变式考法】 (1)25 ℃ ,在 0.10 mol · L - 1 H 2 S 溶液中,通入 HCl 气体或加入 NaOH 固体以调节溶液 pH ,溶液 pH 与 c (S 2 - ) 关系如图 ( 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H 2 S 的挥发 ) 。 ①pH = 13 时,溶液中的 c (H 2 S) + c (HS - ) = ________mol · L - 1 。 ② 某溶液含 0.020 mol · L - 1 Mn 2 + 、 0.10 mol · L - 1 H 2 S ,当溶液 pH = _____ 时, Mn 2 + 开始沉淀。 [ 已知: K sp (MnS) = 2.8×10 - 13 ] 0.043   5   (2) 已知: K sp [Al(OH) 3 ] = 1×10 - 33 , K sp [Fe(OH) 3 ] = 3×10 - 39 , pH = 7.1 时 Mn(OH) 2 开始沉淀。室温下,除去 MnSO 4 溶液中的 Fe 3 + 、 Al 3 + ( 使其浓度小于 1×10 - 6 mol · L - 1 ) ,需调节溶液 pH 范围为 __________________ 。 (3) 煅粉主要含 MgO 和 CaO ,用适量 NH 4 NO 3 溶液浸取煅粉后,镁化合物几乎不溶,若滤液中 c (Mg 2 + ) 小于 5×10 - 6 mol · L - 1 ,则溶液 pH 大于 ______[Mg(OH) 2 的 K sp = 5×10 - 12 ] ;该工艺中不能用 (NH 4 ) 2 SO 4 代替 NH 4 NO 3 ,原因是 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0 < pH < 7.1   11   (4) 已知: AgCl 、 AgBr 及 AgI 的 K sp 依次为 1.6×10 - 10 、 4.8×10 - 13 和 1.6×10 - 16 。现将物质的量均为 1.5×10 - 2 mol 的 NaI 、 NaBr 、 NaCl 和 4.0×10 - 2 mol AgNO 3 混合配成 1.0 L 水溶液,达到平衡时,溶液中 c (I - ) 为 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c (I - ) = 5.0×10 - 9 mol/L   B   蓝色  (2) 向 50 mL 0.018 mol · L - 1 的 AgNO 3 溶液中加入 50 mL 0.020 mol · L - 1 的盐酸,生成沉淀。已知该温度下 AgCl 的 K sp = 1.0×10 - 10 ,忽略溶液的体积变化,请计算: ① 完全沉淀后,溶液中 c (Ag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完全沉淀后,溶液的 pH = _____ 。 ③ 如果向完全沉淀后的溶液中继续加入 50 mL 0.001 mol · L - 1 的盐酸,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______( 填 “ 是 ” 或 “ 否 ” ) 。 1.0×10 - 7 mol · L - 1   2   否  (3) 在某温度下, K sp (FeS) = 6.25×10 - 18 , FeS 饱和溶液中 c (H + ) 与 c (S 2 - ) 之间存在关系: c 2 (H + ) · c (S 2 - ) = 1.0×10 - 22 ,为了使溶液里 c (Fe 2 + ) 达到 1 mol · L - 1 ,现将适量 FeS 投入其饱和溶液中,应调节溶液中的 c (H + ) 约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 4×10 - 3 mol · L - 1   沉淀 — 溶解平衡的易错易混点 (1) 误认为 K sp 小的难溶物不可以转化为 K sp 大的难溶物。其实不一定,如将 BaSO 4 置于饱和 Na 2 CO 3 溶液中就可以转化为 BaCO 3 。这是因为沉淀的生成与溶解主要取决于一定温度下 Q c 和 K sp 的大小关系,只要满足 Q c > K sp ,则就向着生成该沉淀的方向进行。 (2) 误认为难溶电解质的 K sp 数值越小,表明在水中的溶解度就越小。其实只有在难溶电解质化学式结构类型相同时,上述说法才成立。 (3) 误认为溶液相混时体积变化对离子浓度无影响,错用混合前离子浓度进行 K sp 的相关计算。 (4) 误认为含有沉淀的溶液中,阴阳离子浓度一定符合化学式中的比例关系。事实上含有沉淀的溶液,有很多种可能的形成途径,如果形成的时候阴阳离子浓度不符合化学式中的比例关系,则最后溶液中阴阳离子浓度也不符合化学式中的比例关系。 热点题源预测 电解质溶液中的图像问题 考向预测 近年来涉及电解质溶液中图像试题在高考试题中频繁出现,已成为每年必考的一种题型,较好体现对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计算能力、识图能力以及化学思维的综合考查,也体现了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 解决关键 (1) 电解质溶液稀释曲线:先要看清电解质的成分类型是酸碱还是盐,然后从平衡移动角度分析稀释过程中的各物理量 ( 离子浓度、导电能力等 ) 的变化; (2) 中和滴定曲线:注意滴定方式、起点与终点位置、滴定突变范围的情况; (3) 溶解平衡曲线:注意横纵坐标意义、曲线走向、图中关键点的数据 失分防范 (1) 电解质溶液稀释图: ① 酸 ( 碱 ) 性溶液稀释后,酸 ( 碱 ) 性会减弱发生量变,但不会发生酸性变碱性等质变; ② 稀释相同的倍数,溶液的 pH 变化情况与溶质的成分相关:强酸强碱,一般稀释 10 n 倍, pH 会改变 n 个单位,但是弱酸弱碱以及水解的盐, pH 变化较慢; (2) 中和滴定曲线图: ① 起点的 pH 和滴定终点 pH 与酸碱强弱相关; ② 滴定突跃范围与酸碱强弱相关:酸碱越强,跳跃范围越大; ③ 酸碱用量已知的点:可根据物料守恒对微粒浓度大小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3) 溶解平衡曲线图: ① 明确横纵坐标意义; ② 曲线上的点均为饱和溶液,可据此由关键点确定 K sp ; ③ 曲线上、下方的点对应的 Q c 与 K sp 比较,判断能否析出沉淀或溶液不饱和 【预测】 (1) 一定温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a , b , c 三点水的电离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_____ , pH 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_____ 。 思维导航 (1) 导电能力 → 离子浓度 →pH ; (2) 起点 → 酸性强弱;中和百分数 → 加入物质的量的关系 → 物料守恒依据; (3) 曲线上的点 → 平衡点:存在 Q c = K sp ;条件改变时点的移动 → 根据改变条件时离子浓度大小变化 → 点在横纵两个方向的变化。 规范答题: (1) 加水稀释,弱电解质本身电离程度增大,醋酸电离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cba ,导电能力越大,离子浓度越大,抑制水的电离能力越大;即水的电离程度越小,水的电离程度即 c > a > b ,导电能力越强, c (H + ) 越大, pH 越小,故 pH 由小到大为: ba>b   c>a>b   (2)C   (3)C 【变式考法】 (1) 改变 0.1 mol · L - 1 二元弱酸 H 2 A 溶液的 pH ,溶液中的 H 2 A 、 HA - 、 A 2 - 的物质的量分数 δ (X) 随 pH 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 pH = 1.2 时, c (H 2 A) = c (HA - ) B . lg[ K 2 (H 2 A)] =- 4.2 C . pH = 2.7 时, c (HA - ) > c (H 2 A) = c (A 2 - ) D . pH = 4.2 时, c (HA - ) = c (A 2 - ) = c (H + ) D   (2) 用 0.100 mol · L - 1 AgNO 3 滴定 50.0 mL 0.050 0 mol · L - 1 Cl - 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 C   A .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 K sp (AgCl) 的数量级为 10 - 10 B .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足关系式 c (Ag + ) · c (Cl - ) = K sp (AgCl)   C .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 0.040 0 mol · L - 1 Cl - ,反应终点 c 移到 a D .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 0.050 0 mol · L - 1 Br - ,反应终点 c 向 b 方向移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