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黄骅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沧州市黄骅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化学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Na:23 Cl:35.5 Cu:64 Mn:55 S:32‎ 第Ⅰ卷(客观题 共 60分)‎ ‎1.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 A. 漂白粉、活性炭、过氧化钠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B. 为了消除碘缺乏病,在食用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单质 C. 碳酸钠在医疗上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D. 发酵粉中主要含有碳酸氢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答案】D ‎【解析】‎ ‎【详解】A.漂白粉和过氧化钠的漂白性是利用其氧化性,活性炭的漂白性是利用其吸附性,故漂白原理不一定相同,故A错误;‎ B.为消除碘缺乏病,在食用盐中加入一定量的KIO3,而不是碘单质,故B错误;‎ C.碳酸钠碱性较强,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可以用碳酸氢钠治疗,故C错误;‎ D.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常用于食品发酵剂,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广泛接受。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受潮及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可用适当方法在包装袋中装入 A. 无水硫酸铜、蔗糖 B. 生石灰、硫酸亚铁 C. 食盐、硫酸亚铁 D. 生石灰、食盐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为防止食品受潮,包装袋中物质应具有吸水性;为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包装袋内物质应具有还原性。据此解答。‎ ‎【详解】A项,无水硫酸铜能吸水,能防止食品受潮,蔗糖不能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错误;‎ B 项,生石灰能吸水,能防止食品受潮,硫酸亚铁具有还原性,能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正确;‎ C项,硫酸亚铁具有还原性,能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食盐不能吸水,不能防止食品受潮,错误;‎ D项,生石灰能吸水,能防止食品受潮,食盐不能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错误;‎ 答案选B。‎ ‎3.钛(Ti)金属常被称为未来钢铁,对、、、、的说法,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 A. 代表5种钛元素 B. 有一种钛核素的中子数为30‎ C. 钛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2 D. 有一种钛核素的质子数为48‎ ‎【答案】C ‎【解析】‎ ‎【详解】A.题述中包括5种钛元素的同位素,且质子数都为22,为同一种元素,故A错误;‎ B.的中子数为46-22=24、的中子数为47-22=25、的中子数为48-22=26、的中子数为27、的中子数为50-22=28,不可能为30,故B错误;‎ C.题述中包括5种钛元素的同位素,且质子数都为22,即钛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2,故正确;‎ D.题述中包括5种钛元素的同位素,且质子数都为22,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4.下列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①硫酸、氨水、干冰、碘化银均为纯净物 ②CaCl2、NaOH、HCl、IBr均为化合物 ‎③明矾、水银、烧碱、硫酸均为电解质 ④二氧化硫、氨气、乙醇都是非电解质 ‎⑤碘酒、淀粉、云雾、纳米材料均为胶体 A. ①③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①错误;‎ ‎②CaCl2、NaOH、HCl、IBr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②正确;‎ ‎③水银是单质,不是电解质,故③错误;‎ ‎④二氧化硫、氨气、乙醇都是非电解质,故④正确;‎ ‎⑤碘酒是碘单质的酒精溶液,淀粉、纳米材料不是分散系,胶体是分散系,故⑤错误;‎ 故选C。‎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 B. 金属原子只有还原性 C. 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一定被氧化 D. 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也可能是阴离子,如高锰酸根离子MnO4-中含有金属元素锰,它是阴离子,A项正确;‎ B.因为金属元素没有负价,金属原子在反应中只能失去电子转化为正化合价,只表现还原性,B项正确;‎ C.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如浓盐酸中氯元素被MnO2氧化成Cl2:MnO2+4HCl(浓)MnCl2+Cl2↑+2H2O,CuCl2中铜元素被Fe还原为Cu:CuCl2+Fe=Cu+FeCl2,C项错误;‎ 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如Fe3+能被Fe还原生成Fe2+,2Fe3++Fe=3Fe2+,D项正确;答案选C。‎ ‎6.下列化合物中,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取的是( )‎ A. FeCl2 B. Fe(OH)‎3 ‎C. CuCl2 D. Al(OH)3‎ ‎【答案】D ‎【解析】‎ ‎【详解】A.2FeCl3+Fe=3FeCl2,所以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制取氯化亚铁,故A正确;‎ B.4Fe(OH)2+O2+2H2O=4Fe(OH)3,所以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制取氢氧化铁,故B正确;‎ C.Cu+Cl2CuCl2,所以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制取CuCl2,故C正确;‎ D.氧化铝和水不反应,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取Al(OH)3,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常温常压下,‎11.2L CO2所含的原子数为1.5NA B. 标准状况下,‎22.4L H2和N2的混合物中所含原子数为NA C. 标准状况下,‎11.2L H2O 中含有1.5NA个原子 D. 3mol单质Fe完全转变为Fe3O4,失去8NA个电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常温常压下,Vm不等于‎22.4L/mol,Vm未知,无法计算二氧化碳物质的量和含有原子数,故A错误;‎ B.标准状况下,‎22.4L H2和N2的混合物物质的量为1mol,所含原子数为2NA,故B错误;‎ C.标况下水为液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计算‎11.2L H2O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 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3mol铁参加反应,生成1mol四氧化三铁,共失去8mol电子,失去8NA个电子,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顺利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是:一方面要仔细审题,注意关键字词,熟悉常见的“陷阱”;另一方面是要把各种量转化为物质的量,以此为中心进行计算。特别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注意:①气体的摩尔体积适用的对象为气体,而标况下水、CCl4、HF等为液体,SO3为固体;②必须明确温度和压强是‎0℃‎,101kPa,只指明体积无法求算物质的量;③‎22.4L/mol是标准状态下或一定温度、一定压强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 = 2Fe3++3H2↑‎ B. 氧化钠与盐酸反应:O2-+2H+=H2O C. 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Ba2++2OH¯+Cu2++SO42ˉ = BaSO4↓+Cu(OH)2↓‎ D. Ba(OH)2溶液与小苏打溶液反应:HCO3-+OH-=CO32-+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Fe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Fe+2H+═Fe2++H2↑,故A错误;‎ B.氧化钠与盐酸反应:Na2O+2H+=H2O+2Na+,故B错误;‎ C.硫酸钡和氢氧化铜都为沉淀,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的离子反应为:SO42-+Cu2++Ba2++2OH-=Cu(OH)2↓+BaSO4↓,故C正确;‎ D.Ba(OH)2溶液与小苏打溶液反应时有BaCO3沉淀,其离子方程式可表示Ba2++HCO3-+OH-=BaCO3↓+H2O,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注意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检查反应能否发生,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 ‎9.将少量金属钠放入下列盛有足量溶液的小烧杯中(忽略温度的变化),既有气体生成,又有沉淀产生的是(  )‎ ‎①MgSO4溶液 ②NaCl溶液 ③Na2SO4溶液 ④Ca(HCO3)2溶液⑤Al2(SO4)3溶液 ⑥CuSO4溶液 A. ①②④⑤ B. ③④⑤⑥ C. ①④⑤⑥ D. ②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将少量金属钠放入盛有足量溶液的小烧杯中,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结合选项中溶质的性质分析判断。‎ ‎【详解】①钠与硫酸镁溶液反应生成氢气、硫酸钠和氢氧化镁沉淀,故选;‎ ‎②钠与NaCl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得不到沉淀,故不选;‎ ‎③钠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得不到沉淀,故不选;‎ ‎④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选;‎ ‎⑤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硫酸铝过量,则反应中有氢氧化铝沉淀生成,故选;‎ ‎⑥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气、硫酸钠和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选;‎ 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钠与酸碱盐溶液的反应,明确钠与盐溶液反应的实质是先与水反应是解题的关键。‎ ‎10.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胶体一定是混合物 B. 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有丁达尔效应 C. 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可得氢氧化铁胶体 D. 胶体能通过半透膜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因为分散质粒子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就是胶体,胶体属于混合物,A正确;‎ B.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是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是有丁达尔效应,B错误;‎ C.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加热,可得氢氧化铁胶体,C错误;‎ D.胶体提纯用渗析的方法,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D错误;‎ 答案选A。‎ ‎11.某溶液能溶解Al2O3,但不能溶解Fe 2O3,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 K+、Na+、HCO3-、NO3- B. Mg2+、K+、NO3-、Na+‎ C. H+、Zn2+、SO42-、NO3- D. Na+、SO42-、Cl-、S2-‎ ‎【答案】D ‎【解析】‎ ‎【详解】某溶液能溶解Al2O3,但不能溶解Fe 2O3,则该溶液为强碱性溶液,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则能和OH-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存在;‎ A.OH-和HCO3-反应生成CO32-和H2O,所以碳酸氢根离子不能大量存在,故A错误;‎ B.OH-和Mg2+反应生成Mg(OH)2沉淀,所以镁离子不能大量存在,故B错误;‎ C.OH-和H+、Zn2+能反应,所以H+、Zn2+不能大量存在,故C错误;‎ D.Na+、SO42-、Cl-、S2-之间不反应,且和OH-也不反应,所以Na+、SO42-、Cl-、S2-能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OH-;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 加入铝粉产生氢气”;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 ‎12.下列关于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 B. 1735Cl、1737Cl为不同的核素,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C. 工业上用氯气和石灰乳为原料制造漂白粉 D. 实验室制备Cl2,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气在和水以及强碱的反应中既做氧化剂,还做还原剂,故A错误;‎ B.核素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它们的化学性质是相似的,故B错误;‎ C.Cl2和石灰乳反应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则工业上用Cl2和石灰乳为原料制造漂白粉,故C正确;‎ D.氯气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应用排饱和食盐水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3.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 取少量溶液X,向其中加入适量新制氯水,再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B. 某无色溶液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分层后,下层溶液显紫红色,则原溶液中有I-‎ C. 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再滴加足量稀HNO3,若沉淀不溶解,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SO42—‎ D. 某无色溶液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则原溶液含有Na+无K+‎ ‎【答案】B ‎【解析】‎ ‎【详解】A.X溶液中可能存在Fe3+,检验亚铁离子应先加几滴KSCN溶液,再滴加新制氯水,故A错误;‎ B.因氯气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碘在四氯化碳中为紫色,则某无色溶液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后,下层溶液显紫色,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I-,故B正确;‎ C.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再滴加足量稀HNO3,若沉淀不溶解,则说明原溶液中可能含Ag+或SO42-,但不能同时存在,故C错误;‎ D.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时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防止钠元素造成干扰,故无法排除K 元素,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4.相同物质的量的Na2O2和Na2O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 两种物质所含原子个数之比为4∶3‎ B. 两种物质与足量的水反应后所得溶液的体积相等,溶液的浓度不相等 C. 两种物质与足量的CO2反应,消耗气体的质量比为1∶1‎ D. 两种物质中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答案】B ‎【解析】‎ ‎【详解】A. 1molNa2O2含有4mol原子,1molNa2O含有3mol原子,则相同物质的量的Na2O2和Na2O含有原子个数之比是4∶3,故A正确; ‎ B.Na2O2和Na2O分别和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Na2O+H2O=2NaOH,相同物质的量的Na2O2和Na2O与水充分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若反应后所得溶液的体积相等,则溶液的浓度也相等,故B错误;‎ C.两种物质与足量的CO2反应,分别发生2Na2O2+2CO2=2Na2CO3+ O2、Na2O+CO2=Na2CO3,由反应方程式可知,相同物质的量的Na2O2和Na2O消耗CO2气体的质量比为1∶1,故C正确;‎ D.Na2O2由钠离子与过氧根离子构成,1mol Na2O2含有2mol钠离子,Na2O由钠离子与氧离子构成,1molNa2O含有2mol钠离子,则相同物质的量的Na2O2和Na2O含有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D正确,答案选B。‎ ‎15.从海带中提取碘要经过灼烧、浸取、过滤、氧化、萃取、分液、蒸馏等操作,下列对应的装置合理,操作规范的是( )‎ A. 海带灼烧成 灰 B. 过滤含碘离子溶液 C. 放出碘的苯溶液 D. 分离碘并回收苯 ‎【答案】D ‎【解析】‎ ‎【详解】A、灼烧海带应在坩埚中进行,A错误;‎ B、过滤应用玻璃棒引流,B错误;‎ C、碘单质易溶在苯中,且苯的密度小于水,在上层,应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C错误;‎ D、分离碘并回收苯可采用蒸馏法,装置正确,D正确;‎ 答案选D。‎ ‎16.向某晶体的水溶液中加入Fe2+的溶液后,无明显变化,当滴加几滴溴水后,混合液出现血红色。则由此得出下列的结论错误的是 A. 该晶体中一定含有SCN-‎ B. Fe3+的氧化性比Br2的氧化性强 C. Fe2+被Br2氧化为Fe3+‎ D. Fe2+与SCN-不能形成血红色的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向溶液中加入Fe2+的溶液后,无明显想,但在加入溴水后溶液变红,是因为溴水将Fe2+氧化为Fe3+,Fe3+再与SCN-结合,说明混合液原溶液中含有SCN-。‎ ‎【详解】A、向溶液中加入Fe2+‎ 的溶液后,无明显想,但在加入溴水后溶液变红,是因为溴水将Fe2+氧化为Fe3+,Fe3+再与SCN-结合,说明混合液原溶液中含有SCN-,SCN-只能来源于晶体,所以该晶体含有SCN-,A正确;‎ B、Br2能将Fe2+氧化为Fe3+,则说明Br2的氧化性比Fe3+强,B错误;‎ C、Fe2+被Br2氧化为Fe3+,C正确;‎ D、加入溴水后,Fe2+被氧化为Fe3+,溶液才变红,说明Fe2+不能与SCN-结合形成血红色物质,D正确;‎ 故选B。‎ ‎17.标准状况下,0.2 mol镁和铁两种金属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反应时,放出氢气的体积是(  )‎ A. ‎8.96 L B. ‎6.72 L C. ‎4.48 L D. 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Fe、Mg两者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反应,反应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Mg+2HCl=MgCl2+H2↑,由方程式可知,无论Fe和Mg如何混合,生成的H2的物质的量一定是0.2mol,则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0.2mol×‎22.4L/mol=‎4.48L,故答案为C。‎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L水中溶解了‎58.5 g NaCl,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B. ‎2L 2 mol/LH2SO4溶液中所含H+的物质的量为4 mol C. 配制500 mL 0.5 mol/L的CuSO4溶液,需‎62.5 g胆矾 D. 中和100 mL 1 mol/L的H2SO4溶液,需NaOH为‎4 g ‎【答案】C ‎【解析】‎ ‎【详解】A.58.5 g NaCl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于水配成‎1L溶液,所得溶液浓度为1 mol/L,体积‎1L是指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水的体积,故A错误;‎ B.‎2L 2 mol/L的H2SO4溶液中含有H2SO4的物质的量为4mol,则所含H+的物质的量为8 mol,故B错误;‎ C.硫酸铜的物质的量=‎0.5L×0.5mol/L=0.25mol,硫酸铜与胆矾物质的量相等,故需要胆矾的质量=0.25mol×‎250g/mol=‎62.5g,故C正确;‎ D.硫酸的物质的量=‎0.1L×1mol/L=0.1mol,根据方程式H2SO4+2NaOH=Na2SO4+2H2O ‎,可知需NaOH的物质的量为0.1mol×2=0.2mol,故需要NaOH的质量=0.2mol×‎40g/mol=‎8g,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9.将一定量的Na、Na2O、Na2O2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得到a L混合气体。将该混合气体通过电火花引燃,恰好完全反应,则原混合物中Na、Na2O、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 )‎ A. 2:1:2 B. 1:1:‎2 ‎C. 2:2:1 D. 1:1:1‎ ‎【答案】C ‎【解析】‎ ‎【详解】钠与水、过氧化钠与水、氢气与氧气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2Na+2H2O=2NaOH+H2↑,钠与氢气的关系式为2Na~H2;‎ ‎2Na2O2+2H2O=4NaOH+O2↑,过氧化钠与氧气的关系式为2Na2O2~O2;‎ ‎2H2+O22H2O,氢气和氧气的关系式为2H2~O2。‎ 将该混合气体通过放电,恰好完全反应,说明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恰好等于它们反应的计量数之比,即氢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通过钠与氢气、过氧化钠与氧气、氢气与氧气的关系式可得钠与过氧化钠的关系式为:4Na~2H2~O2~2Na2O2,所以钠与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2=2:1,而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不确定,显然只有C中符合钠与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答案选C。‎ ‎20.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下列离子:Mg2+ 、SO42—、Al3+和M离子,经测定Mg2+、SO42—、Al3+和M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1︰1,则M离子可能是下列中的( )‎ A. Cl— B. Fe3+ C. OH— D. 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电荷守恒判断M离子所带电荷数,并根据离子能否大量共存判断可能存在的离子。‎ ‎【详解】根据题目条件Mg2+、SO42—、Al3+和M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1︰1,由于2×1+3×1<2×4,则M带正电荷,由电荷守恒可知M离子所带电荷数为2×4-(2×1+3×1)=3,因此选项B中铁离子符合,答案选B。‎ ‎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B. 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C. 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阴离子只能失去电子被氧化 D. 含有最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直径介于l-100nm之间的微粒不是分散系,不能称为胶体,故A错误;‎ B.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盐、盐和氧化物,故B错误;‎ C.处于中间价态的微粒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如亚铁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等,故C错误;‎ D.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有强氧化性,如硝酸中N为最高价具有强氧化性,而二氧化碳中C为最高价不具有强氧化性,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2.下列各组数据中,前者刚好是后者两倍的是 A. 2 mol水的摩尔质量和1 mol水的摩尔质量 B. 200 mL 1 mol·L-1氯化钙溶液中c(Cl-)和100 mL 2 mol·L-1氯化钾溶液中c(Cl-)‎ C. ‎64 g二氧化硫中氧原子数和标准状况下‎22.4 L一氧化碳中氧原子数 D. 20% NaOH溶液中NaOH物质的量浓度和10% 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A.2mol水的摩尔质量和1 mol水的摩尔质量的摩尔质量都是‎18g/mol,故A错误;‎ B.1 mol/L氯化钙溶液中c(Cl-)=2mol/L,2 mol/L氯化钾溶液中c(Cl-)=2mol/L,两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故B错误;‎ C‎.64g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二氧化硫中含有2mol氧原子,标况下22.4LCO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CO含有1mol氧原子,前者刚好是后者两倍,故C正确;‎ D.20%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mol/L,10%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c1=mol/L,由于两溶液的密度不同,所以前者不是后者两倍,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D,需要明确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表达式,c=‎ ‎,对于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因此20%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10%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的2倍。‎ ‎23.通过化学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是探究物质性质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化学实验现象与结论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 ‎ 化学实验现象 ‎ 解释与结论 ‎ A ‎ 钠与水反应时浮在水面上 ‎ 钠与水生成气体托举钠浮在水面上 ‎ B ‎ 铁与氯气反应剧烈燃烧产生红棕色的烟 ‎ 产物为红棕色小颗粒,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 C ‎ 氯水呈黄绿色 ‎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黄绿色物质 ‎ D ‎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瓶口有白雾 ‎ 氯气逸出结合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呈白雾状 ‎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钠浮在水面上,是因为钠的密度小于水,错误; ‎ B.铁与氯气反应剧烈燃烧产生红棕色的烟,燃烧是指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反应,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正确;‎ C.氯水中氯气溶于水呈黄绿色,错误; ‎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瓶口有白雾,氯化氢逸出结合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呈白雾状,错误;‎ 答案选B。‎ ‎24. 下列物质既能与稀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①NaHCO3②Al ③Al(OH)3 ④(NH4)2CO3‎ A. 只有③ B. 只有①③ C. 只有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碳酸氢钠是弱酸的酸式盐,既能与强酸HCl反应产生NaCl、H2O、CO2,也能与强碱NaOH反应产生Na2CO3和H2O,①符合题意;‎ ‎②铝能和强酸HCl反应生成AlCl3和H2,也能和强碱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和H2,②符合题意;‎ ‎③Al(OH)3 是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强酸HCl反应产生AlCl3和水,也能与强碱NaOH反应产生NaAlO2和水,③符合题意;‎ ‎④(NH4)2CO3是弱酸的铵盐,既能与强酸HCl反应产生NH4Cl、H2O、CO2,也能与强碱NaOH反应,产生Na2CO3和NH3·H2O,④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D。‎ ‎25.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属钠着火时应用干冰灭火器及时扑灭 B. 氢气可以在氯气中安静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 实验室制备并收集1mol氯气,称量MnO2要多于‎87g D. 金属钠用镊子取用,用滤纸吸干表面,切割后剩余部分放入污物箱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金属钠着火后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可与CO2反应生成氧气,因此不能用干冰灭火器灭火,A项错误;‎ B. 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火焰呈苍白色,B项错误; ‎ C. 实验室用MnO2和浓HCl反应制备并收集氯气,因生成的氯气不能完全被吸收,因此制备1mol氯气时,称量的MnO2要多余‎87g,C项正确;‎ D. 金属钠用镊子取用,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切割后剩余部分放回原试剂瓶,D项错误;‎ 答案选C。‎ ‎26.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下列哪个原因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A. 所用NaOH已经潮解 B. 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 C. 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里 D.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答案】B ‎【解析】‎ ‎【详解】A.所用NaOH已经潮解,则溶质偏少,是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错误;‎ B.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则溶液的体积偏少,由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溶液的浓度就偏高,正确;‎ 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里,使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少,结果导致溶液的浓度就偏低,错误;‎ D.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使溶液的体积偏多,则溶液的浓度就偏低,错误;‎ 答案选B。‎ ‎2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CO2溶于水能导电,因此CO2是电解质 B. KHSO4只有在电流作用下才能电离成K+、H+和SO42-‎ C.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都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都弱 D. AgCl难溶于水,所以AgCl是弱电解质;醋酸铅易溶于水,所以醋酸铅是强电解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 CO2溶于水能导电,说明碳酸是电解质,CO2本身不能电离, CO2属于非电解质,故A错误;‎ B. KHSO4在水作用下能电离成K+、H+和SO42-,故B错误;‎ C. 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都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都弱,如饱和氨水溶液导电能力强,硫酸钡溶液导电能力弱,故C正确;‎ D.电解质强弱与溶解性无关,虽AgCl难溶于水,但AgCl是强电解质;醋酸铅易溶于水,但醋酸铅是弱电解质,故D错误。‎ ‎【点睛】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化合物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电解质强弱没有必然的关系。‎ ‎28.限一种试剂,经过一次性实验就能鉴别Na2CO3 、(NH4)2SO4 、NH4Cl 、KNO3溶液,应选用 A. AgNO3 溶液 B. NaOH溶液 C. Ba(OH)2溶液 D. 盐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入AgNO3溶液,Na2CO3溶液、(NH4)2SO4溶液、NH4Cl溶液都能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A不合题意;‎ B、加入NaOH溶液不能鉴别Na2CO3溶液、KNO3溶液,二者与NaOH溶液不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NH4)2SO4溶液、NH4Cl溶液,二者与NaOH溶液加热时反应都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不合题意;‎ C、加入Ba(OH)2溶液,仅生成白色沉淀为Na2CO3溶液,无现象的为KNO3溶液,既产生白色沉淀、加热又有刺激性气体产生的为(NH4)2SO4溶液,只加热时产生刺激性气体的为NH4Cl溶液,可鉴别,C符合题意;‎ D、加入HCl与KNO3溶液、(NH4)2SO4溶液、NH4Cl溶液都不反应,无法鉴别,D不合题意;‎ 答案选C。‎ ‎【点晴】进行物质的鉴别时,要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验证即可,学习中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 ‎29.某混合气体由CH4和CO组成,在标准状况下测得密度为‎1g/L,则该混合气体中CH4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1 B. 1:‎2 ‎C. 2:3 D. 7:8‎ ‎【答案】D ‎【解析】‎ ‎【详解】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g/L,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g/L×‎22.4L/mol=‎22.4g/mol,令CH4和C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22.4,整理得x:y=7:8,答案选D。‎ ‎30.赤铜矿的主要成分是Cu2O,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是Cu2S,将赤铜矿与辉铜矿混合加热发生以下反应:Cu2S+2Cu2O=6Cu+SO2↑,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氧化剂只有Cu2O B. Cu2S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 Cu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 每生成19.2gCu,反应中转移0.6mol电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硫化亚铜和氧化亚铜中铜均为+1价,反应后降为0价,得6e-;硫由-2价升为+4价,失6e-,反应中氧化剂为氧化亚铜和硫化亚铜,还原剂为硫化亚铜,A错误;‎ B、根据A项分析可知,Cu2S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正确;‎ C、铜是还原产物,C错误;‎ D、19.2gCu的物质的量为0.3mol,由反应知每生成6mol铜转移电子6mol,所以生成‎19.2克铜转移电子0.3mol,D错误;‎ 答案选B。‎ 第Ⅱ卷(共 40分)‎ ‎31.(1)已知下列反应:‎ ‎①HPO3+H2O=H3PO4;②2Na2O2+2H2O=4NaOH+O2↑;‎ ‎③‎2F2+2H2O=4HF+O2;④2K+2H2O=2KOH+H2↑;‎ ‎⑤Cl2+H2O=HCl+HClO。‎ 其中H2O作氧化剂的是________,H2O作还原剂的是________,H2O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是______,其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 ‎(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氯化钾溶液中混有溴化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碳酸氢钾溶液中混有碳酸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④ (2). ③ (3). ①②⑤ (4). ① (5). Cl2 +2Br-=2Cl-+Br2 (6). CO32-+CO2+H2O=2HCO3- (7). H++HCO3-=CO2↑+H2O ‎【解析】‎ ‎【分析】‎ ‎(1) 含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被还原,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以此解答该题;‎ ‎(2)①利用溴化钾和Cl2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溴;‎ ‎②溶解后向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除去;‎ ‎③混合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 ‎【详解】(1) ①为化合反应,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②过氧化钠中O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也降低,为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③中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H2O被氧化,为还原剂;④中H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H2O为氧化剂;⑤中Cl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则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但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则其中H2O作氧化剂的是④,H2O作还原剂的是③,H2O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是①②⑤,其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①;‎ ‎(2)①KCl中混有溴化钾,通入过量Cl2,再用苯萃取生成的Br2,分液后即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 +2Br-=2Cl-+Br2;‎ ‎②溶解后向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除去碳酸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CO2+H2O═2HCO3-;‎ ‎③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HCO3-═CO2↑+H2O。‎ ‎【点睛】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一般为:①“写”: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拆”:可溶性的电解质用离子符号表示,其它难溶的物质、气体、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③“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式子两边的各种原子的个数及电荷数是否相等。‎ ‎32.(1)将‎24.4 g NaOH固体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其密度为‎1.220 g·mL-1。该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该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从500 mL 0.2 mol/L Na2SO4 溶液中取出10 mL,取出的Na2SO4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若将这10 mL溶液用水稀释到100 mL,所得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mol/L。‎ ‎(3)标准状况下,‎2.4g某气体的体积为672 mL,则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答案】 (1). 6.1 mol·L-1 (2). 20% (3). 0.2 (4). 0.04 (5). 80‎ ‎【解析】‎ ‎【分析】‎ ‎(1) 根据n=计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再根据c=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根据溶质质量分数=×100%计算该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 ‎(2) 依据溶液均一性,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计算解答;‎ ‎(3) 依据n==计算解答。‎ ‎【详解】(1) 24.4gNaOH的物质的量为=0.61mol,故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1mol/L,故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20%;‎ ‎(2) 溶液具有均一性,浓度与所取体积无关,所以从500mL 0.2mol/L Na2SO4溶液中取出10mL,取出的Na2SO4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硫酸钠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则C(Na+)=‎2C(Na2SO4)=0.4mol/L,若将这10mL溶液用水稀释到100mL,设稀释后钠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为C′,依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得: 10mL×0.4mol/L=100mL×C′,解得C′=0.04mol/L;‎ ‎(3) 标准状况下,‎2.4g某气体的体积为672mL,则其摩尔质量M==‎80g/mol,以g/mol为单位,气体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所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0。‎ ‎33.X、Y、Z、W 是常见的几种元素,其相关信息如表:‎ 元素 相关信息 X 原子核外有 3 个电子层,最外层比次外层少 1 个电子 Y 食盐中添加少量 Y 的一种化合物预防 Y 元素缺乏 Z Z 与钾的一种合金可用于快中子反应堆作热交换剂 W W 的一种核素质量数为 24,中子数为 12‎ ‎(1)元素 X 在海水中含量非常高,海水中含 X 元素的主要化合物是_____。工业上制取 X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设计实验证明某水溶液中存在 Y 单质_____。‎ ‎(3)Z 的元素符号为_____,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 ‎(4)W 与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反应的产物化学式为_____。‎ ‎【答案】 (1). NaCl (2). 2NaCl+2H2OCl2↑+H2↑+2NaOH (3). 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淀粉溶液,若溶液变蓝,则有I2 (4). Na (5). (6). Mg3N2‎ ‎【解析】‎ ‎【分析】‎ X、Y、Z、W是常见的几种元素,X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比次外层少1个电子,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7,X为Cl;食盐中添加少量Y的一种化合物预防Y元素缺乏,Y为I;Z与钾的一种合金可用于快中子反应堆作热交换剂,Z为Na;W的一种核素质量数为24,中子数为12,W的质子数为12,W为Mg,以此来解答。‎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Cl、Y为I、Z为Na、W为Mg。‎ ‎(1)元素X在海水中含量非常高,海水中含X元素的主要化合物是NaCl,工业上制取X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Cl2↑+H2↑+2NaOH。‎ ‎(2)设计实验证明某水溶液中存在Y单质的方法为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淀粉溶液,若溶液变蓝,则有I2;‎ ‎(3)Z的元素符号为Na,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为氮气,则W与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反应的产物化学式为Mg3N2。‎ ‎34.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液中含有大量会污染环境的物质,为了保护环境,这些废液必须经处理后才能排放。某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液中含有两种金属离子:Fe3+、Cu2+,化学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对废液进行处理,以回收金属,保护环境。‎ ‎ ‎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 ‎(2)沉淀A中含有的金属单质有_______。‎ ‎(3)操作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4)操作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 (1). 过滤 (2). 铁、铜 (3).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 (4). Fe3+ + 3NH3·H2O = Fe(OH)3↓ + 3NH4+‎ ‎【解析】‎ ‎【分析】‎ 废液中含有Fe3+和Cu2+,加入过量铁屑反应后过滤,沉淀A为Fe和Cu,溶液A中含有Fe2+,加入双氧水将Fe2+氧化为Fe3+,再加入氨水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详解】(1)操作①中加入过量的铁,由于铁的化学性质比铜活泼,因此可以把金属铜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同时Fe3+能氧化单质铁生成Fe2+,通过过滤得到沉淀Fe、Cu和溶液A;‎ ‎(2)由上述分析可知,沉淀A中含有金属单质铜、铁;‎ ‎(3)Fe2+能被过氧化氢氧化生成Fe3+,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 ‎(4)溶液B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为Fe3+,溶液B中加入氨水,发生反应Fe3++3NH3•H2O=Fe(OH)3↓+3NH4+。‎ ‎35.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列化学反应在实验室中制备氯气,并进行有关氯气性质的研究。某该小组同学欲用图1所示仪器及试剂(不一定全用)制备并收集纯净、干燥的氯气。‎ ‎(1)将各仪器按先后顺序连接起来,应该是:a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h(用导管口处的字母表示)。‎ ‎(2)‎ 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装置E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 ‎(4)写出装置E中发生的离子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d (2). e (3). f (4). g (5). b (6). c (7).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8). 除去Cl2中的HCl (9). 吸收多余Cl2 (10). Cl2+2OH-=Cl-+ClO-+H2O ‎【解析】‎ ‎【分析】‎ 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反应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气体的制备一般经过气体的发生装置,净化、除杂、干燥装置,再经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1) 根据实验发生装置→除杂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排序;‎ ‎(2) 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 ‎(3) 根据氯气、氯化氢和浓硫酸的性质分析解答;‎ ‎(4)NaOH溶液吸收Cl2生成NaCl和NaClO。‎ ‎【详解】Cl2的制备一般有气体的发生装置→净化→除杂→干燥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1) 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除杂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因为收集的是气体,所以除杂装置中长导管进气,短导管出气;因为饱和食盐水中有水,浓硫酸有吸水性,所以先连接饱和食盐水装置后连接浓硫酸装置;收集装置中,因为氯气的浓度大于空气的,所以长导管进气短导管出气,所以导管口先后连接顺序为adefgbch;‎ ‎(2) 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3) 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氯气能溶于水,利用饱和食盐水可除去Cl2中的HCl;NaOH溶液吸收多余Cl2,防污染空气;‎ ‎(4)装置E中NaOH溶液吸收Cl2生成NaCl和NaClO,发生的离子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点睛】‎ 考查氯气的实验室制备,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制取的原理以及灵活运用氯气的性质等相关知识解答问题,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①反应不能加强热:因为浓盐酸有较强的挥发性,若加强热会使氯气中有大量的HCl杂质,并且降低了HCl的利用率;②氯气中混入HCl的除杂:HCl的除杂一般使用饱和食盐水,因为水会吸收部分的氯气;③氯气是有毒气体,需要利用NaOH吸收,防止污染环境。‎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