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艺考点46 汉代儒学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艺考点46 汉代儒学学案

考点46 汉代儒学 一、罢黜百家 ‎1.背景 ‎(1)中国“________”局面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2)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3)秦朝“__________”使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2.措施 ‎(1)汉武帝初年,儒学之士在各级部门担任职务。‎ ‎(2)董仲舒倡导儒学,实践________,推行教化。“________”思想得到汉武帝的认可。‎ ‎(3)重用儒生,设置________,培养政治人才,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3.评价 ‎(1)消极: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__________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积极:汉王朝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二、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选官制度的演变:“世官制”→察举制→________。‎ ‎2.科举制 ‎(1)含义:隋唐时代开始,以__________为选官的标准,以__________为考试内容的选官制度。‎ ‎(2)影响 ‎①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②益于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稳固。‎ ‎③儒学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④导致中国古代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答案:大一统 焚书坑儒 德政 一统 太学 平等竞争 科举制 考试成绩 儒学经典 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董仲舒的新儒学 解读: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西汉国力增强,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发展,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理论,适应了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重点理解]‎ ‎1.董仲舒新儒学的独到之处 ‎(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学、阴阳学、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兼采百家。‎ ‎(2)核心是“天人感应”说,强调王权的合理合法性。‎ ‎(3)以神权限制王权。‎ ‎(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最终目的,完全沦为官方统治哲学。‎ ‎2.董仲舒新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必然性 ‎(1)形势需要: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如土地兼并、商贾膨胀、匈奴威胁、王国问题等,汉初的“无为”思想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与时俱进:董仲舒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形势的需要,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凝聚人心和国家统一;“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主张给封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3)根本原因: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 ‎3.运用汉代儒学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 提示:“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是孔子整理并用作教学的儒家经典,不是为阐发孔子思想而作;而《论语》是孔子弟子整理的记录其言论的著作,不是孔子编订的。《论语》不在“五经”之中,说明儒家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2)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提示:私拿养子的财物有罪到与私拿亲子的财物同样无罪,说明儒家伦理道德范围从亲子推及到没有血缘关系的养子,反映出儒家伦理道德不断强化。‎ ‎(3)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提示:“屈民以伸君”就是说臣民要绝对服从君主,也就是“君为臣纲”。“‎屈 君以伸天”就是说君主要绝对服从“天”的意志,董仲舒的这一主张神化了皇权,背离了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 ‎(4)“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 提示:材料大意是礼与刑罚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道德教化所不能完成的用刑罚来补充。这表明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跟进题组]‎ ‎1.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这一主张表明董仲舒的治国理念是(  )‎ A.竭力救济贫困以安抚广大民众 B.人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治”‎ C.主张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政治 D.兴办太学通过教育培养出贤士 答案:C 解析:题干中没有体现出救济贫困以安抚民众的理念,故A项错误;“德治”是孔子的思想主张,故B项错误;题干中“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体现出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思想,故C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提到兴办太学的相关内容,故D项错误。‎ ‎2.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母刘氏在大泽坡休息,梦中与神人相遇后怀有身孕,生刘邦;《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出生时出现了“红光满屋”的怪异现象。这表明统治者(  )‎ ‎①掩饰自己出身低微以取得上层支持 ②制造天命观以树立君主的政治权威 ③美化改朝换代行为是顺应天意之举 ④宣扬迷信思想为实行愚民政治服务 A.①② B.②③ ‎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汉高祖、明太祖此时已经成为统治者,不存在“取得上层支持”,故①错误;统治者通过这些怪异现象制造“受命于天”的天命观,以树立自己的政治权威,故②正确;汉高祖、明太祖都是新朝代的建立者,制造天命观,以美化其改朝换代行为是顺应天意之举,故③正确;统治者的宣传,与实行愚民政治无关,故④错误。本题选B项。‎ ‎3.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这反映出儒学教育(  )‎ A.课程设置多样化 B.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 C.向社会下层扩展 D.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 答案:D 解析:太学课程设置均是儒家经典,不能体现多样化,故A项错误;太学教育主要还是贵族化,没有走向世俗化,故B项错误;太学是集中于中央的教育机构,没有向社会下层扩展,故C项错误;太学设立体现儒学教育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故D项正确。‎ 主题一 王道与霸道的融合——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1.史料证史——董仲舒君权神授的观点 史料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春秋繁露》‎ 论从史出 上述史料在人性论上主张人性本善,但其实质是为君权神授提供了理论依据。‎ ‎2.史料探史——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 史料 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探究 依据史料,归纳董仲舒的主张,并说明其实质。‎ 答案: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质是文化专制。‎ ‎3.归纳比较——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 项目 先秦儒学 董仲舒新儒学 重点 讨论现实问题 讨论神学问题 功能 是对“真理”的追求 为现实政治服务 特点 包含民本思想,具有古典人文主义色彩 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地位 只是诸子百家之一 官方化,是封建正统思想 主题二 董仲舒新儒学引领的新时代 ‎1.图片探史——新儒学对教育的影响 探究 综合分析三幅图所反映出的汉代教育的历史信息,并分析其对儒学产生的影响。‎ 答案:信息:汉武帝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推广儒学;汉武帝正式规定“五经”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影响: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儒学得到广泛传播,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重点讲解——儒学独尊地位确立的历史价值 ‎(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精神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 ‎(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