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60分) 1.与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的特点是( ) A.调节更准确 B.作用的范围更广泛 C.调节更迅速 D.作用持续的时间更短 2.下列激素的生理作用相互拮抗的是( ) A.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B.甲状腺素与肾上腺素 C.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 D.生长激素与甲状腺素 3.在盛有猕猴桃的袋子里放几只成熟的苹果,能促进较硬的猕猴桃很快成熟变软,这期间起重要作用的激素是( ) A.生长素 B.赤霉素 C.乙烯 D.脱落酸 4.如果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则可能导致( ) ①体温调节能力下降 ②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 ③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 ④影响渴觉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5.图I为人体内物质交换示意图,图Ⅱ、Ⅲ表示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Ⅰ中A、B、D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 B.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可以存在于A中 C.图Ⅱ中a与b可构成突触,图Ⅱ中a与图Ⅲ中e为同种结构 D.在反射弧中,兴奋在图Ⅱ、Ⅲ中的传递方向分别为b→a、e→c 6.下列关于细胞外液理化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主要方面 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K+ 7.如图表示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用以研究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和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显示了四个完整的突触连接 B.a可能与效应器相连 C.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 D.a、c均可能与感受器相连 8.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不需要吞噬细胞的参与 B.特异性免疫是人体抵御抗原入侵的第三道防线 C.过敏反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范畴 D.浆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9.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④ B.图中的①为出生率,②为死亡率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③ D.春运期间,北京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迁入率和迁出率 10.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如图中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在下列4幅营养关系图中,与题干所示的种间数量关系最符合的是( ) A. B. C. D. 11.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D.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12.顶端优势现象的原因是( ) A.顶芽阳光充足,有利于生长 B.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侧芽运输,抑制侧芽生长 C.顶芽产生生长素多,促进顶芽生长 D.顶芽蒸腾作用强,水肥多 13.如图表示甲状腺活动调节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 B.a与b物质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分泌激素的调节 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14.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 B.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 C.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 D.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等速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15.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16.地震过后,灾区居民因饥饿、寒冷等原因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易受病原体感染.图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 请回答: (1)图中所示的是 免疫过程. (2)图中c是 细胞,②表示 ,③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称为 . (3)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填字母). (4)预防接种后,当病原体侵入时,免疫的主要途径是 (用数字表示),其特点是 ,因此可迅速消灭病原体,有效预防某些疾病. (5)若该抗原为HIV,侵人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细胞 (序号),该细胞成熟于 . 17.图甲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幼苗根、芽的影响,图乙为不同浓度2,4﹣D溶液对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的影响,图丙为某植物幼苗水平横放后的生长情况.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促进根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 mol/L﹣1,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对芽生长效应是 . (2)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一定浓度的2,4﹣D除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植物杂草.图乙中,代表双子叶植物杂草的是 ,选用的2,4﹣D的浓度最好在 点(用字母表示). (3)图丙中,幼苗根在重力影响下导致a、c侧生长素浓度大于b、d侧,a、c中生长素起促进作用的是 (填字母).b、c处根的向地性表现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 性. 18.如图甲为种群的年龄结构图,图乙是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B表示 型,决定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针对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常用的调查方法是 . (2)图甲中三种类型种群的发展趋势一般不会出现图乙增长趋势的是 ,图乙中d点表示是 . (3)图乙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 ,对应图丙的点是 .若该动物是一类食量很大的啮齿类动物,容易破坏植被,为避免对新环境造成破坏,应在 点开始防治. 2016-2017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60分) 1.与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的特点是( ) A.调节更准确 B.作用的范围更广泛 C.调节更迅速 D.作用持续的时间更短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本题考察了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激素调节由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到内环境,经运输,到器官起作用,所经历的时间长,但比较持久.神经调节从中枢发出神经冲动快,但持续的时间很短. 【解答】解:A、神经调节更准确,持续时间很短,A错误; B、激素调节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故作用范围更广泛,B正确; C、神经调节从中枢发出神经冲动快,故作用更迅速,C错误; D、激素调节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故作用持续的时间更长,D错误. 故选:B. 2.下列激素的生理作用相互拮抗的是( ) A.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B.甲状腺素与肾上腺素 C.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 D.生长激素与甲状腺素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当多种激素共同参与某一生理活动的调节时,激素与激素之间往往存在着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这对维持其功能活动的相对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解答】解:激素的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A、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则是升高血糖浓度,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浓度方面就表现为拮抗作用,A正确; B、甲状腺素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血管和心脏,升高血压,B错误; C、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血管和心脏,升高血压,胰高血糖素则是升高血糖浓度,C错误; D、生长激素促进生长,甲状腺素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二者不是拮抗作用,D错误. 故选:A 3.在盛有猕猴桃的袋子里放几只成熟的苹果,能促进较硬的猕猴桃很快成熟变软,这期间起重要作用的激素是( ) A.生长素 B.赤霉素 C.乙烯 D.脱落酸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五类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如下表: 名称 合成部位 存在较多的部位 功能 生长素 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 赤霉素 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 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细胞分裂的部位 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 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 植物的各个部位 成熟的果实中较多 促进果实成熟 【解答】解:A、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不能促进成熟,A错误; B、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不能促进成熟,B错误; C、乙烯促进果实成熟,C正确; D、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D错误. 故选:C. 4.如果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则可能导致( ) ①体温调节能力下降 ②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 ③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 ④影响渴觉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解答】解:①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如下丘脑受损,则体温调节能力下降,①正确; ②血糖中枢位于下丘脑,如下丘脑受损,则血糖调节能力下降,②正确; ③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在下丘脑,如下丘脑受损,则抗利尿激素合成减少,③正确; ④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但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需要下丘脑将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形成渴觉,④正确; 故选:D. 5.图I为人体内物质交换示意图,图Ⅱ、Ⅲ表示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Ⅰ中A、B、D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 B.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可以存在于A中 C.图Ⅱ中a与b可构成突触,图Ⅱ中a与图Ⅲ中e为同种结构 D.在反射弧中,兴奋在图Ⅱ、Ⅲ中的传递方向分别为b→a、e→c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突触的结构. 【分析】据图Ⅰ分析,A表示血浆,B表示组织液,C表示细胞内液,D表示淋巴. 根据图Ⅱ分析,a表示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b表示细胞体,形成突触. 根据图Ⅲ分析,c表示树突,d表示细胞体,e表示轴突. 【解答】解:A、根据淋巴来源于组织液回流进血浆进而判断,Ⅰ中A表示血浆,B表示组织液,D表示淋巴,A错误; B、血浆中中含有7%﹣9%的蛋白质,则蛋白质水解酶一般不能存在于血浆中,B错误; C、图Ⅱ中a表示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b表示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可构成突触,图Ⅲ中e长而分支少,也为轴突,C正确; D、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在图Ⅱ传递方向为a→b,Ⅲ中是c→e,D错误. 故选:C. 6.下列关于细胞外液理化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主要方面 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K+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解答】解:A、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方面,A正确; 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B正确;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正确;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Cl﹣,而K+主要在细胞内液中,D错误. 故选:D. 7.如图表示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用以研究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和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显示了四个完整的突触连接 B.a可能与效应器相连 C.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 D.a、c均可能与感受器相连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是单向的. 【解答】解:A、突触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所以图中显示了3个完整的突触连接,A错误; B、据图分析,a可能与感受器相连,b可能与效应器相连,B错误; C、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错误; D、a、c处都是树突,因而均可能与感受器相连,D正确. 故选:D. 8.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不需要吞噬细胞的参与 B.特异性免疫是人体抵御抗原入侵的第三道防线 C.过敏反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范畴 D.浆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解答】解:A、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中需要吞噬细胞的参与,A错误; B、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组成,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 C、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属于自身免疫能力太强引起的,为特异性免疫,C错误; D、浆细胞能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D错误. 故选:B. 9.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④ B.图中的①为出生率,②为死亡率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③ D.春运期间,北京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迁入率和迁出率 【考点】种群的特征.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所以①死亡率、②是出生率、③是性别比例、④是年龄组成. 【解答】解: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会直接影响种群的性别比例,即图中③,A错误; B、由于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所以①死亡率、②是出生率,B错误;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即图中④,C错误; D、春运期间,北京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迁入率和迁出率,D正确. 故选:D. 10.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如图中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在下列4幅营养关系图中,与题干所示的种间数量关系最符合的是( ) A. B. C. D. 【考点】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分析图形:属于捕食关系,根据被捕食者甲(先增加着先减少)、捕食者乙(后增加者后减少)进行判断:二者的食物链之间的关系,甲→乙. 【解答】解:A、甲乙之间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A错误; B、甲乙靠在一起,说明乙仅仅从甲的体表获得了部分能量,甲乙之间属于寄生关系,B错误; C、甲乙之间共同竞争丙,甲乙之间属于竞争关系,C错误; D、甲乙没有靠在一起,整个甲的能量流向了乙,所以甲乙之间属于捕食关系,D正确. 故选:D. 11.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D.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分析】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外貌和时间节律,群落中的动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水平方向上都有分层现象,且其中的动植物的种类也不同,因为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且其生存空间等也都离不开植物体,故动物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解答】解: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植物是由于阳光决定的,动物是由食物和栖息地决定的,A正确;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因为植物可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B正确; C.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且其中的动植物的种类也不同,C正确; D.因为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且其生存空间等也都离不开植物体,故动物群落会随着植物而具有水平结构,D错误. 故选:D. 12.顶端优势现象的原因是( ) A.顶芽阳光充足,有利于生长 B.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侧芽运输,抑制侧芽生长 C.顶芽产生生长素多,促进顶芽生长 D.顶芽蒸腾作用强,水肥多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极性运输到侧芽,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高,从而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作用. 【解答】解:顶端产生较多的生长素,生长素由顶端向下运输,导致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升高,离顶端越近的芽生长素的浓度越高,这种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而顶芽处则由于生长素向下运输,生长素的浓度较低,所以生长的较快,这样就出现了,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而侧芽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生长,形成顶端优势. 故选:B. 13.如图表示甲状腺活动调节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 B.a与b物质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分泌激素的调节 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 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据图分析:甲为下丘脑,乙为垂体,丙为甲状腺.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 【解答】解:A、图中甲为下丘脑,乙为垂体,A正确; B、图中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B正确; C、垂体的活动除了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控以外,还受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C错误; D、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C. 14.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 B.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 C.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 D.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等速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考点】植物激素的概念;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生长素不能通过玻璃片,因此单侧光照不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胚芽鞘不会向光弯曲生长;b生长素可以穿过琼脂片,单侧光照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c胚芽鞘无尖端,单侧光照不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向光侧,因此去尖端的胚芽鞘背光弯曲生长;d若果只转动盒子,胚芽鞘会向右弯曲生长,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只有小孔部位受到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会弯向小孔生长. 【解答】解:A、a生长素不能通过玻璃片,a直立生长,b生长素可以穿过琼脂片,单侧光照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c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向光侧,因此去尖端的胚芽鞘背光弯曲生长,A错误; B、a直立生长,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B错误; C、若d中植物固定不变,旋转纸盒,则胚芽鞘d向右弯曲生长,C错误; D、d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只有小孔部位受到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会弯向小孔生长,D正确. 故选:D. 15.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由图可知,图中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 组织水肿的几种情况: (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增强造成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时,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 (4)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浓度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 (5)肾小球肾炎,使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浓度下降,吸水能力降低. 【解答】解:A、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时①中液体含量将降低,A错误; 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时②中液体含量将增加,造成组织水肿,B正确; C、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时③中液体影响不大,C错误; D、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时④中液体影响不大,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16.地震过后,灾区居民因饥饿、寒冷等原因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易受病原体感染.图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 请回答: (1)图中所示的是 体液 免疫过程. (2)图中c是 B 细胞,②表示 吞噬细胞 ,③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称为 淋巴因子 . (3)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bcd (填字母). (4)预防接种后,当病原体侵入时,免疫的主要途径是 ⑥⑧⑨ (用数字表示),其特点是 反应快,产生抗体多 ,因此可迅速消灭病原体,有效预防某些疾病. (5)若该抗原为HIV,侵人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细胞 b (序号),该细胞成熟于 胸腺 .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分析题图:细胞a是吞噬细胞、细胞b是T淋巴细胞、细胞c是B淋巴细胞、细胞d是记忆B细胞、细胞e效应B细胞(浆细胞);①表示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②表示吞噬细胞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③表示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④表示B细胞分化成记忆细胞;⑤表示B细胞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⑥表示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⑦表示少数抗原可以直接作用于淋巴细胞;⑧表示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⑨表示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解答】解:(1)根据图示过程可知,图中所示的特异性免疫为体液免疫. (2)图中c是B淋巴细胞,②表示吞噬细胞,③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是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 (3)图中a是吞噬细胞、b是T淋巴细胞、c是B淋巴细胞、d是记忆B细胞、e效应B细胞,其中a没有特异性,e细胞没有识别能力,因此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bcd. (4)预防接种后,当同样抗原第二次入侵时,能更快的做出反应,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浆细胞再次产生抗体消灭抗原,即图中⑥⑧⑨.这就是二次免疫反应,它比初次反应更快,也更强烈. (5)HIV侵人人体后主要攻击T细胞;T细胞成熟的场所是胸腺. 故答案为: (1)体液 (2)B 吞噬细胞 淋巴因子 (3)bcd (4)⑥⑧⑨反应快,产生抗体多 (5)b 胸腺 17.图甲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幼苗根、芽的影响,图乙为不同浓度2,4﹣D溶液对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的影响,图丙为某植物幼苗水平横放后的生长情况.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促进根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 10﹣10 mol/L﹣1,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对芽生长效应是 促进芽的生长 . (2)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一定浓度的2,4﹣D除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植物杂草.图乙中,代表双子叶植物杂草的是 ① ,选用的2,4﹣D的浓度最好在 D 点(用字母表示). (3)图丙中,幼苗根在重力影响下导致a、c侧生长素浓度大于b、d侧,a、c中生长素起促进作用的是 c (填字母).b、c处根的向地性表现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 两重 性.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分析甲图:图示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生长素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 分析乙图:不同浓度2,4﹣D溶液对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的影响,可见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浓度比较敏感,①曲线是指生长素对双子叶植物的影响;②指生长素对单子叶植物的影响. 分析丙图: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由于受到重力因素的影响,a点的生长素浓度高于b点,c点的生长素浓度高于d点. 【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根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分别为10﹣10mol/L.对于不同的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不同;c点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对芽的效应是促进. (2)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浓度比较敏感,①曲线是指生长素对双子叶植物的影响;②指生长素对单子叶植物的影响.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一定浓度的2,4﹣D除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植物杂草.选用的2,4﹣D的浓度最好在D点. (3)由于受到重力作用,丙图中b侧生长素浓度小于a侧.a侧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根的生长,b侧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根的生长,幼苗茎c侧生长素促进茎生长.b、c处根的向地性表现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故答案为: (1)10﹣10 促进芽的生长 (2)①D (3)c 两重 18.如图甲为种群的年龄结构图,图乙是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B表示 稳定 型,决定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种群密度 ;针对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常用的调查方法是 标志重捕法 . (2)图甲中三种类型种群的发展趋势一般不会出现图乙增长趋势的是 C ,图乙中d点表示是 环境容纳量或K . (3)图乙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 b ,对应图丙的点是 B .若该动物是一类食量很大的啮齿类动物,容易破坏植被,为避免对新环境造成破坏,应在 a 点开始防治. 【考点】种群的特征. 【分析】图甲:A是增长型,B是稳定型,C是衰退型.图乙是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K值为100,b点为. 【解答】解:(1)B为稳定型,其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针对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2)乙为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衰退型的种群数量将下降,不会出现该类型.d点表示K值,既环境容纳量. (3)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在b点,由于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故对应图丙的B点.由于该动物易破坏植被,所以需要维持其种群数量在较低的水平,可在a点进行防治. 故答案为: (1)稳定 种群密度 标志重捕法 (2)C 环境容纳量或K (3)b B a 2016年12月14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