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4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16-20晶体的类型与性质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 16、晶体的类型与性质 1. 复习重点 1.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组成粒子,粒子间作用力、熔沸点、硬度、导电性; 2.影响晶体熔点和沸点的因素; 3.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对物质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的影响。 2.难点聚焦 (2)晶体类型及性质比较 晶体类型 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组成晶体的粒子 阳离子和阴离子 原子 分子 组成晶体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离子键 共价键 范德华力(有的还有氢键) 典型实例 NaCl 金刚石、晶体硅、SiO2、SiC 冰(H2O)、干冰(CO2) 晶 体 的 物 理 特 性 熔点、沸点 熔点较高、沸点高 熔、沸点高 熔、沸点低 导热性 不良 不良 不良 导电性 固态不导电,熔化或溶于水能导电 差 差 机械加工 性能 不良 不良 不良 硬度 略硬而脆 高硬度 硬度较小 (3)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的比较 化学键 分子间力 概念 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的微弱的相互作用 范围 分子内或某些晶体内 分子间 能量 键能一般为:120~800 kJ·mol-1 约几个至数十个kJ·mol-1 性质影响 主要影响分子的化学性质 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 (4)晶体性质的比较:比较晶体的硬度大小、熔沸点高低等物理性质的依据是: (5)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分子空间构型对称,正负电荷重心重合的分子叫非极性分子。 分子空间构型不对称,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的分子叫极性分子。 (6)共价键与离子键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3.例题精讲 [例1](98’全国)下列分子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的结构的是( ) A. 光气() B. 六氟化硫 C. 二氟化氙 D. 三氟化硼 分析:从光气的结构式可以看出各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应选A。 硫最外层有6个电子,氟已然形成8个电子,分别形成共价的二氟化物,六氟化物后,最外层必然超过8个电子。 中B原子最外层只有6个电子,可见是一种“缺电子化合物”。 [例2] 下图是晶体结构的示意图:(1)若用 ,请将位置表示出来;(2)每个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有 个。 分析:解答此类问题常用的是“分割法”——从晶体中分出最小的结构单元,或将最小的结构单元分成若干个面。 答案:12 x—平面 y—平面 z—平面 [例3] 在金刚石结构中,碳原子与共价键数目之比 。 分析:取一结构单元,1个C原子连4条键,一条键为二个原子所共用,为每个C原子只提供,所以C原子与键数目之比: 答案: [例4] 如下图,是某晶体最小的结构单元,试写出其化学式。 分析:此题采用延伸法: 顶点上的原子,被8个晶体所共用,对每一个晶体只提供 棱边上的原子,被4个晶体所共用,对每一个晶体只提供 面心上的原子,被2个晶体所共用,对每一个晶体只提供 体心上的原子,被1个晶体所共用,对每一个晶体只提供1 据此: 化学式为 [例5] 下图是超导化合物----钙钛矿晶体中最小重复单元(晶胞)的结构。请回答: (1)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2)在该化合物晶体中,与某个钛离子距离最近且相等的其他钛离子共有 个。 (3)设该化合物的式量为M,密度为a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晶体中钙离子与钛离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 。 解析:(1)这个晶胞对位于顶点上的每个钛原子占有的份额为1/8,所以,它单独占有的钛原子个数为8×1/8=1个;它对位于棱上的每个氧原子占有的份额为1/4,所以,它单独占有的氧原子个数为12×1/4=3个;它全部拥有体内的那一个钙原子,所以,该晶胞中单独占有的钛原子、氧原子和钙原子的个数分别为:1、3、1;所以,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aTiO3。 (2)钛位于立方体的顶点上,与一个钛离子距离最近的钛离子是与它共棱的。从上面立方晶胞进行堆积的图2和图3可以看出,在X轴或Y轴或Z轴上,与它共棱的离子都是二个,所以,共6个。 (3)这是个综合性较大的习题。设这种立方晶胞的边长是b,那么,钙离子与钛离子之间 的距离是体对角线的一半,即。 下面求b。因为每个立方体的体积为b3,而NA个这样的立方体堆积到一起就是1mol晶体,其质量为Mg,其体积为Mg/ag/cm3=M/a cm3。所以,NA·b3=M/a cm3,所以,, 所以,题中所求距离为 。 4.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2002年上海高考题)在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离子晶体中,一定存在离子键 B.原子晶体中,只存在共价键 C.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均很高 D.稀有气体的原子能形成分子晶体 2.(2003年春季高考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R所形成的含氧酸盐(MaROb)中的R元素必定呈现正价 B.只有非金属能形成含氧酸或含氧酸盐 C.除稀有气体外的非金属元素都能生成不同价态的含氧酸 D.非金属的最高价含氧酸都具有强氧化性 3.下列物质的晶体中,不存在分子的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硅 D.二硫化碳 4.下列物质的熔、沸点高低顺序正确的是 A.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 B.CI4>CBr4>CCl4>CH4 C.MgO>H2O>O2>NH3 D.金刚石>生铁>纯铁>钠 5.离子晶体熔点高低取决于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静电引力,静电引力大则熔点高,引力小则反之。试根据你学到的电学知识,判断KCl、NaCl、CaO、BaO四种晶体熔点的高低顺序是 A.KCl>NaCl>BaO>CaO B.NaCl>KCl>CaO>BaO C.CaO>BaO>KCl>NaCl D.CaO>BaO>NaCl>KCl 6.实现下列变化时,需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 A.水晶和干冰的熔化 B.食盐和冰醋酸熔化C.液溴和液汞的气化 D.纯碱和烧碱的熔化 7.氮化硅是一种新合成的结构材料,它是一种超硬、耐磨、耐高温的物质。下列各组物质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的作用力与氮化硅所克服的粒子间的作用力都相同的是 A.硝石和金刚石 B.晶体硅和水晶C.冰和干冰 D.萘和蒽 8.1919年朗缪尔提出等电子体原理:凡原子数与总电子数均相等的物质,其结构相同,物质性质相近。相应的物质称为“等电子体”。已知一种新型层状结构的无机材料BN的一种同分异构体2—BN平面结构如图所示,则该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 A.是一种坚硬耐磨材料 B.是高温润滑材料、电器材料C.是化学纤维生产的原料D.不能确定 9.石墨晶体如图所示,每一层由无数个正六边形构成,则平均每个正六边形所占有的碳原子数为 A.6个 B.4个 C.3个 D.2个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底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能源需要。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建成8个笼,每个笼可容纳1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H2O分子。根据上述信息,完成第10、11题。 10.下列关于天然气水合物中两种分子极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两种都是极性分子 C.CH4是极性分子,H2O是非极性分子 B.两种都是非极性分子 D.H2O是极性分子,CH4是非极性分子 11.若晶体中每8个笼只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H2O分子填充,则天然气水合物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 A.CH4·14H2O B.CH4·8H2OC.CH4·7H2O D.CH4·6H2O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在金刚石的网状结构中,含有共价键形成的碳原子环,其中最小的环上有 个 碳原子,每个碳原子的任意两个C—C键的夹角都是 (填角度)。如果C—C键的键能是W kJ·mol-1,则将12 g金刚石碳碳键完全破坏掉需要的能量是 kJ。 13.氮化钠(Na3N)是科学家制备的一种重要化合物,它与水作用可产生NH3,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3N的电子式是 ,该化合物是由 键形成。 (2)Na3N与盐酸反应生成 种盐,其化学式是 。 (3)Na3N与水的反应属于 反应。 (4)比较Na3N中两种粒子的半径:V(Na+) V(N3-)。 14.根据离子晶体的晶胞(晶体中最小重复单元),求阴、阳离子个数比的方法是: (1)处于顶点的离子,同时为8个晶胞共有,每个离子有1/8属于晶胞; (2)处于棱上的离子同时为4个晶胞共有,每个离子有1/4属于晶胞; (3)处于面上的离子,同时为2个晶胞共有,每个离子有1/2属于晶胞; (4)处于内部的离子,则完全属于该晶胞。 现有甲、乙、丙三种晶胞,可推知甲晶体化学式为 ,乙晶体的化学式为 ,丙晶体中C与D的个数比为 。 15.X、Y、Z三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可以形成XY2、Z2Y、XY3、Z2Y2、Z2X等化合物。已知Y的离子和Z的离子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离子比Y离子多一个电子层。试回答: (1)X离子的结构简图 。 (2)写出工业上由XY2制取XY3的化学方程式 。 (3)Z2Y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LiOH 。 (4)Z2Y2的电子式为 ,其中含有 键和 键。Z2Y2溶在水中的反应方程式 。 (5)Z2X属于 晶体,它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6.(1)中学教材上图示了NaCl晶体结构,它向三维空间延伸得到完美晶体。NiO(氧化镍)晶体的结构与NaCl相同,Ni2+与最邻近O2-的核间距离为a×10-8cm,计算NiO晶体的密度(已知NiO的摩尔质量为74.7 g·mol-1)。 (2)天然的和绝大部分人工制备的晶体都存在各种缺陷,例如在某种NiO晶体中就存在如图所示的缺陷:一个Ni2+空缺,另有两个Ni2+被两个Ni3+所取代。其结果,晶体仍呈电中性。但化合物中Ni和O的比值却发生了变化。某氧化镍样品组成为Ni0.97O,试计算该晶体中 Ni3+与Ni2+的离子数之比。 附参考答案 一、1.C 2.A 3.C 4.解析:比较物质熔、沸点高低时,首先判断晶体类型。一般是,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然后比较同一类型晶体中,粒子间的作用力。共价键比键长,离子键看离子半径和电荷数,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比分子量的大小。(注意氢键的存在) 答案:B 5.D 6.D 7.B 8.解析:每一个环内电子数为3×5+3×7=36,与石墨层中一个环内电子数6×6=36是相同的,故与石墨为“等电子体”,性质类似石墨。 答案:B 9.解析:每个碳原子为三个六元环所共有,则每个正六边形所占有的碳原子数为6×=2个。 答案:D 10.D 11.B 二、12.6 109°28′ 2 W 2Na2O2+2H2O===4NaOH+O2↑ (5)离子 S2-+H2OHS-+OH- HS-+H2OH2S+OH- 16.(1)密度= g·cm-3(2)6∶91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 17、氧族元素 1.复习重点 1.氧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 2.硫单质、臭氧、过氧化氢、硫化氢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重点是硫的化学性质及氧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难点聚焦 (一)、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的递变规律 元素 氧(O) 硫(S) 硒(Se) 碲(Te) 核电荷数 8 16 34 52 最外层电子数 6 6 6 6 电子层数 2 3 4 5 化合价 -2 -2,+4,+6 -2,+4,+6 -2,+4,+6 原子半径 逐渐增大 密度 逐渐增大 与H2化合难易 点燃剧烈反应 加热时化合 较高温度时化合 不直接化合 氢化物稳定性 逐渐减弱 氧化物化学式 —— SO2 SO3 SeO2 SeO3 TeO2 TeO3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化学式 —— H2SO3 H2SO4 H2SeO3 H2SeO4 H2TeO3 H2TeO4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 逐渐减弱 元素非金属性 逐渐减弱 (二)臭氧和过氧化氢 臭氧和氧气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大气中臭氧层是人类的保护伞 2H2O2===2H2O+O2 ↑ MnO2 过氧化氢不稳定分解,可作氧化剂、漂白剂。 归纳知识体系 一、 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硫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见上图) 注意: 1、氧化性酸与酸的氧化性的区别 酸根部分易得电子——有氧化性——氧化性酸 酸的氧化性应包括H+的氧化性(酸所共有的)与酸根的氧化性(氧化性酸的特点)两种类型 2、根据氯气、硫等非金属单质性质的学习,掌握非金属单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应从下列几个方面分析: 与氢气的反应;与金属的反应;与氧气的反应;与非金属的反应;与水的反应;与氧化物的反应;与碱的反应;与酸的反应;与盐的反应;(与有机物反应)等。 3、掌握化合物性质的一般方法应从下列几个方面分析: 稳定性;可燃性;酸碱性;氧化性和还原性;特殊性等。 3.例题精讲 [例1]哪些实验事实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并用原子结构知识加以解释。 解析:目前,已学习过多种非金属元素,通过卤族、氧族元素的学习可得出,比较两种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相对强弱一般可根据以下几方面的实验事实:①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大小;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③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答案:可以说明氯元素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主要实验事实有:①氯气与氢气反应时光照可发生爆炸,反应剧烈,硫单质加热变为蒸气才可与H2化合,且H2S不如HCl稳定;②H2SO4的酸性不如HClO4强;③H2S与Cl2反应可生成硫单质;④铁与Cl2反应生成FeCl3,而硫与铁反应生成FeS。 S、Cl两原子电子层数相同,但C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多,且Cl原子半径比S原子小,最外层电子受原子核的引力较大,故氯元素非金属性应比硫元素强。 点评:结构决定性质,本题意在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来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以此来加深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的理解。 [例2]含有硒(Se)的保键品已进入市场,已知该元素与氧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则下列关于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eO3 B.单质Se是一种半导体材料 C.原子半径比硫大,比溴小 D.单质的氧化性比氯气弱,比溴强,比O3弱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搞清楚Se与O、S、Cl、Br等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及Se单质和臭氧的特殊性质。如Se可作为半导体材料,臭氧是很强的氧化剂等。另外元素周期律的知识是判断选项正误的钥匙。 Se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ⅥA族,最外层为6个电子,故最高价为+6价,最低价为-2价,因此最高价氧化物的形式为SeO3。再由于Se原子半径较S原子的大,故体现部分金属性质。硒可作为半导体材料。因此选项A、B都正确。 根据O、S、Cl、Br与S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运用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不难判断出原子半径大小关系为:Se>S、Se>Br;单质的氧化性的关系为O3>O2>S>Se、Cl2>Br2>Se,因此可判断C、D两选项中的部分判断存在错误。 答案:CD 点评: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应能利用结构 性质 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类比同族中代表性元素,抓住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来分析、推理未知的或不太熟悉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性质,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或解决部分信息迁移题的常见思维方法。 [例3]0.1 mol某单质跟足量的硫充分反应后,质量增加1.6 g,则组成这种单质的元素是 A.铁 B.铜 C.铝 D.钾 解析:充分反应后,质量增加的1.6 g必为参加反应的硫的质量,则n(S)= ,说明:n(单质):n(S)=0.1 mol∶0.05 mol=2∶1。分析四个选项,符合该反应物质的量之比(2∶1)的,只有Cu和K,2Cu+SCu2S,2K+SK2S。 答案:BD 点评:本题涉及到S单质的氧化性,是基础知识,但由于其氧化性相对较弱,遇到一些变价金属时,许多同学往往把握不准。通过此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该知识点,同时也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有助于同学们分析和定量处理所学化学反应能力的培养。 [例4]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致力于研究臭氧层被破坏问题的三位环境化学家,大气中的臭氧层可滤除大量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氟利昂(如CCl2F2)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Cl原子,Cl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臭氧的分子式为O3),有关反应为: O3 O2+O Cl+O3====ClO+O2 ClO+O====Cl+O2 总反应:2O3====3O2 (1)在上述臭氧变成氧气的反应过程中,Cl是 A.反应物 B.生成物 C.中间产物 D.催化剂 (2)O2和O3之间的关系是 。 解析:回答第1题时,要注意观察总反应,此反应的反应物是O3,生成物是O2,显然选项A、B都可以立即排除,又由于反应物中不含氯元素,氯原子显然也不会是中间产物,因而选项C当然也不是本题答案。这样可判断,氯原子只能是催化剂。从给出的反应历程看,第二、三两步反应很明确地显示了氯原子在反应前后组成与质量都不变的这一特征。 因此,第1题的答案是选项D。 O3和O2都是单质,而且都是由氧元素构成的单质,只是它们的分子组成不相同,由此可见,O3和O2属于“由同种元素构成的不同单质”这一基本特征,它们应属于氧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答案:(1)D (2)同素异形体 点评:本组试题是信息迁移试题。它引用了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的研究项目,并介绍了氟利昂破坏大气臭氧层的反应机理。 题目的取材较新,而且是当前环境化学中被关注的焦点之一,但是,设问的情境却不难,通过简单的思考,就会正确回答。 [例5](1994年全国)下列反应适用于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是 ①高锰酸钾热分解 2KMnO4K2MnO4+MnO2+O2↑ ②硝酸铵热分解 2NH4NO34H2O+2N2↑+O2↑ ③过氧化氢催化分解2H2O22H2O+O2↑ ④二氧化氮热分解2NO22NO+O2 A.只有① B.①和② C.①和③ D.①③④ 解析:在本题所给出的4个反应中,除了高锰酸钾热分解反应是众所周知的实验室里氧气的制法之外,过氧化氢催化分解也可以方便地用于实验室制备氧气。为此,可将二氧化锰置于一只烧瓶内,从分液漏斗中滴入过氧化氢立即有氧气产生,并可用控制滴速的方法来调节产生氧气的气流量。 硝酸铵的热分解不能用于实验室制氧气。一方面因为温度不同硝酸铵分解的产物不同,即使发生了题目所指出的反应,生成的是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难以分离;同时,硝酸铵受热易发生爆炸,因而缺乏可靠的安全性。 NO2的热分解也显然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备氧气。气体作为反应物不易控制,即使反应实现了,两种气体也不易分离,而且它们在常温下还可能化合起来再生成NO2。 答案:C 点评:一般说来,物质的实验室(尤其是在中学化学实验室里)制法所要求的条件大致为:反应尽可能快一些,反应条件尽可能简单,操作比较易行,尽量使制备的产物单一易于分离;而对反应物的成本、能耗,可以较少考虑,尽可能使用常用的仪器设备,如试管、烧瓶、烧杯等等,反应较为安全。 [例6]臭氧(O3)是一种有点腥气味的淡蓝色气体,它具有比氧气更强的氧化性。臭氧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反应中有氧气产生,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这个反应的氧化产物是 ,还原产物是 。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这是一个牵涉由臭氧(O3)与KI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说明有单质(I2)产生,产物中还同时产生氧气(O2)。由化合价分析,生成氧气的O元素价态不变,即实际并没有参加氧化反应,因此可推知起氧化作用的实际上是臭氧中的部分氧原子。被还原的氧原子在有水存在的情况下一般产物为OH-,与K+组成产物中的KOH,因此反应中还须有H2O参加反应,从而解决问题。 答案:方程式:O3+2KI+H2O====I2+O2+2KOH;氧化产物:碘单质(I2);还原产物:氢氧化钾(KOH)。 点评:本题属信息挖掘题,要善于挖掘分析题给信息,抓住“淀粉KI试纸变蓝”这一特征(暗示有I2单质生成),充分利用氧化还原的规律来解决问题。 [例7](1999年广东,25)针对以下A~D四个涉及H2O2的反应(未配平),填写空白 A.Na2O2+HCl——H2O2+NaCl B.Ag2O+H2O2——Ag+O2+H2O C.H2O2H2O+O2 D.H2O2+Cr2(SO4)3+KOH——K2CrO4+K2SO4+H2O (1)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填代号) 。 (2)H2O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填代号) 。 (3)H2O2体现弱酸性的反应是(填代号) ,其理由为 。 解析:反应A是一个非氧化还原反应。盐酸是为人熟知的强酸,它与Na2O2反应除了生成盐以外还得到H2O2,按照“强酸可置换弱酸”的规律,在此反应中H2O2表现出弱酸的性质。 反应B中Ag2O变成单质银,可见H2O2当是一种还原剂,其中的氧元素应合理地认为转化成为氧气。至于生成物中的水,其氧元素可认为从氧化银而来。 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C,是一个自身氧化还原反应,H2O2既表现了氧化性,又表现了还原性。 答案:(1)D (2)C (3)A 这一反应可看作是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 点评:本题以过氧化氢为素材,考查考生有关氧化还原的基础知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同时考查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 4.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上海高考题)过氧化氢的沸点比水高,但受热容易分解。某试剂厂先制得7%~8%的过氧化氢溶液,再浓缩成30%溶液时,可采用的适宜方法是 A.常压蒸馏 B.减压蒸馏 C.加生石灰常压蒸馏 D.加压蒸馏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硒可以与钠组成化合物Na2Se B.硒化氢水溶液的酸性比氢硫酸弱 C.硒酸的酸性比硫酸的酸性弱 D.硒化氢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硒和水 3.碲元素及其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碲的化合价有-2价、+4价、+6价 B.碲的氧化物有TeO2和TeO3 C.碲能与氢气直接化合,且H2Te比H2Se稳定D.单质碲呈银白色,还原性比硒强 4.含有硒的保健品已开始进入市场,已知硒元素与钾元素同周期,则下列关于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24 B.气态氢化物为H2SeC.非金属性比溴弱D.最高价含氧酸为H2SeO4 5.下列有关硫化氢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给盛硫化氢的容器加热会产生黄色物质 B.由于硫化氢不稳定,所以久置的氢硫酸会变浑浊 C.硫化氢具有强还原性,故氢硫酸在反应中只能作还原剂 D.氢硫酸是弱酸,无法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取强酸 6.下列物质中既能与H2S反应,又能与溴水反应的是 A.FeSO4溶液B.Na2S溶液C.CuSO4溶液D.氯水 7.同温同压下,燃烧20 mL H2S用去O2 16 mL,则充分燃烧的H2S与不充分燃烧的H2S的质量之比为 A.1∶2 B.2∶3 C.7∶3 D.3∶7 8.关于O3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O3具有刺激性臭味,因此被称为“臭氧”②O2与O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③O3比O2密度大,也比O2易溶于水 ④O3比O2稳定,高温下不易分解 ⑤臭氧有漂白和消毒作用 ⑥空气中微量O3可以刺激中枢神经,加快血液循环,因此空气中O3含量越高越好 ⑦空气中高压放电、高压电机和复印机工作都会有O3生成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④⑥ D.⑤⑦ 9.下列能说明元素R一定为氧族元素的是 A.R为非金属元素,其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子式为H2RO3B.R的单质与H2化合成H2R C.R的单质与铝化合成Al2R3 D.R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 10.R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所具有的电子层数为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它可能形成的含氧酸根离子有 ①R2O ②RO ③R2O ④RO,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当它形成①时,不可能形成②③ B.当它形成②时,不可能形成③④ C.当它形成①时,不可能形成④ D.当它形成②时,可能形成④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1.过氧化氢(H2O2)俗名双氧水,医疗上可作外科消毒剂。 (1)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加双氧水,溶液由红色褪至无色,主要原因是双氧水具有 性。 (2)将双氧水加入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紫红色消褪,此时双氧水表现出 性。 (3)久置的油画,白色部分(PbSO4)常会变黑(PbS),双氧水揩擦后又恢复原貌,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6分)今有五种硫的化合物①H2S ②K2S ③Al2S3 ④CuS ⑤FeS,其中(填序号): (1)不能由两种单质化合而成,只能在溶液中由两种离子反应而生成的是 。 (2)只能由两种单质化合而成,不能在溶液中由两种离子反应生成的是 。 (3)既能由两种单质化合生成,又能在溶液中由两种离子反应生成的是 。 13.(4分)将a g硫粉随机分成两份,第一份与足量O2反应制得SO2,第二份先与足量铁混合加热,再将所得产物投入稀H2SO4中,得H2S。将SO2与H2S混合,结果得硫a/3 g,求第一份的质量。 14.(1)将m g铁粉和n g硫粉均匀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红热,冷却后加入多少毫升b mol·L -1的盐酸就不再产生气体?若把已放出的气体收集起来,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共是多少升? (2)若把0.1 mol铁粉和1.6 g硫粉均匀混合后,铺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引燃,完全反应后将残渣全部放入过量的稀H2SO4中充分反应,结果所产生的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明显少于2.24 L,简述其原因。 15.(6分)已知硫和氧同族,性质相似,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实验现象: (1)CS2和Na2S水溶液一起振荡,水溶液由无色变有色 。 (2)P2S5溶于K2S水溶液中 。 (3)Na2S2溶液中加稀HCl产生浅黄色沉淀 。 16.某待测溶液(阳离子为Na+)中可能会有SO、S2-、SO、Cl-、Br-、NO、CO、HCO中的一种或若干种。进行下列实验(如下图所示)(每次实验所加试剂均过量): 回答以下问题:(1)待测液是否含有SO、SO?答: (2)沉淀B的化学式为 。 (3)根据以上实验,待测液中肯定没有的离子是 ,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 17.(10分)取两种钠的正盐A和B,溶于1 L 0.2 mol·L-1的盐酸溶液得淡黄色固体C和溶液D(溶液体积仍为1 L,下同)。过滤分离出固体C,经洗涤、干燥后在空气中燃烧,把生成的1/3量的气体E导入溶液D又得固体物C(其质量和前一次得到的相同)和溶液F。F中氢离子浓度为0.01 mol·L-1。向F中加A或B,或导入气体E,均未见有固体物生成。 (1)A、B、C、E各为何物? (2)溶液D、F中各含哪些物质?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各为多少? (3)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附参考答案 一、1.解析:液态物质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减小压强,能降低其沸点,这样就能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使水蒸发而H2O2又不会分解。 答案:B 2.B 3.C 4.A 5.AB 6.B 7.D 8.C 9.BC 10.A 二、11.(1)氧化 (2)还原(3)PbS+4H2O2===PbSO4+4H2O 12.(1)④ (2)②③ (3)①⑤ 13.g(H2S过量),g(SO2过量) 14.(1)250 m/7 b L,0.4 m L (2)过量铁粉被氧化为氧化物,与酸反应不再产生气体,故产生气体体积小于2.24 L。 15.(1)CS2+Na2S===Na2CS3 (2)P2S5+K2S===2KPS3 (3) Na2S2+2HCl===2NaCl+S↓+H2S↑ 16.(1)含有SO或SO中的一种,或两种都有。 (2)BaCO3 (3)Br-、S2- CO、HCO (除SO或SO以外) 17.(1)A:Na2S B:Na2SO3 C:S E:SO2 (2)D中:NaCl 0.1 mol·L-1,HCl 0.1 mol·L-1,H2S 0.02 mol·L-1 F中:NaCl 0.1 mol·L-1,HCl 0.1 mol·L-1 (3)2Na2S+Na2SO3+6HCl===6NaCl+3S↓+3H2O 2Na2S+4HCl===4NaCl+2H2S S+O2SO2 2H2S+SO2===3S↓+2H2O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 18、二氧化硫 1.复习重点 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重点是二氧化硫的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 2.难点聚焦 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易溶于水(1∶40);(可用于进行喷泉实验,如SO2、HCl、NH3) 易液化(-10℃) 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 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2NaOH===Na2SO3+H2O 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SO2+H2O===H2SO3 (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的亚硫酸只能存在于溶液中,它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硫,故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SO2+H2OH2SO3 SO2与CO2性质的比较 名称 CO2 SO2 与H2O反应 CO2+H2OH2CO3 SO2+H2OH2SO3 与碱反应 CO2+2NaOH===Na2CO3+H2O CO2+NaOH===NaHCO3 CO2+Ca(OH)2===CaCO3↓+H2O SO2+2NaOH===Na2SO3+H2O SO2+NaOH===NaHSO3 SO2+Ca(OH)2===CaSO3↓+H2O 与盐反应 CO2+CaCO3+H2O===Ca(HCO3)2 CaSO3+SO2+H2O===Ca(HSO3)2 2、氧化性: SO2气体通过氢硫酸,溶液变浑浊,有淡黄色不溶物出现。SO2+2H 2S===3S↓+2H 2O 3、还原性:SO2使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SO2+Br2+2H 2O=== H2SO4+2HBr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2SO2+O2 2 SO3 (SO3+H2O===H2SO4,SO3是无色固体SO3是一种无色固体,熔点是16.80C,沸点也只有44.8℃,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4、漂白性: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SO2 能使某些有色物质褪色,是由于二氧化硫可跟某些有色物质化合成无色物质,而化合成的无色物质却是不稳定的,易分解而恢复原来有色物质的颜色。 漂白性的比较 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物质 HClO、O3、H2O2 、Na2O2 SO2 木炭 原理 将有色物质氧化分解 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 将有色物质的分子吸附在其表面 实质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物理吸附 效果 永久性 暂时性 暂时性 范围 可漂白大多数有色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褪色 可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不能使石蕊试液褪色 可吸附某些有色物质的分子 把Cl2和SO2混合用于漂白,能否增强漂白效果?为什么? 〖答案〗不能,SO2+Cl2+2H2O=== H2SO4+2HCl SO2与CO2的相互鉴别 鉴别SO2气体的常用方法是用品红溶液,看能否使其褪色,有时还需再加热看能否再复原。 鉴别CO2气体的常用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看能否使其变浑浊,足量时再变澄清。 当混有CO2时,不会影响SO2的鉴别; 当混有SO2时会干扰CO2的鉴别,应先除去SO2后再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2气体。 除去CO2中的SO2,常用方法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或饱和NaHCO3溶液(吸收SO2),再通过品红溶液(检验SO2是否被除尽)。 〖新授〗 三、用途 (1)制硫酸; (2)漂白纸浆、毛、丝、草帽等; (3)杀菌消毒。 四、制法 1.工业制法 a,硫磺燃烧法 S+O2 SO2 b,煅烧硫铁矿法4FeS2+11O22Fe2O3+8SO2 2.实验室制法 Na2SO3(s)+H2SO4(浓)===Na2SO4+SO2↑+H2O 实验中常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0%左右的硫酸,也可用浓硫酸。 不能用很稀的硫酸,因为SO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40体积的SO2 五、二氧化硫的污染 1、pH小于5.6的雨水,称之为酸雨。 2、一般认为,酸雨是由于人为排放的SO2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气,当这些气体达到一定浓度后,在水凝结过程中溶于水形成硫酸和硝酸,使雨水酸性变大,pH变小。其转化可简单表示如下: 2SO2+2H2O+O22H2SO4 NOxHNO3 3、酸雨的危害 (1)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破坏森林、草原和农作物。 (3)使土壤酸性增强、湖泊酸化、生态环境受损。(4)破坏建筑物。 3.例题精讲 例1、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2有关的是 A.酸雨 B.光化学烟雾 C.臭氧空洞 D.温室效应 1、解析酸雨的形成,主要与SO2的排放有关;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主要与烃类及氮氧化物有关;温室效应主要与烃类和CO2等有关。答案:A 例2、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内容的是 A.二氧化硫 B.氮氧化物 C.二氧化碳 D.悬浮颗粒 2、解析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悬浮颗粒,而二氧化碳不属于此报道内容。 答案:C 例3、高温下硫酸亚铁发生如下反应:2FeSO4Fe2O3+SO2↑+SO3↑,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得到的沉淀物是 A.BaSO3和BaSO4 B.BaS C.BaSO3 D.BaSO4 3、解析SO2通入BaCl2溶液不会生成沉淀,而SO3通入BaCl2中会有BaSO4沉淀产生。答案:D 例4、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 (1)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 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 。 (2)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 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由实验现象判断实验原理的直觉和逆向思维能力。首先要审清实验的装置为一封闭体系,受热时,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进入气球,导致溶液的颜色的变化;冷却后,逸出的气体又溶解在溶液中,得到原来溶液,恢复到原来溶液的颜色。在中学阶段,因为气体的溶入和逸出而导致溶液颜色互变的最常见的是SO2与品红溶液之间以及NH3与酚酞溶液之间,然后根据题中现象进行分析、验证并解答即可。 答案:(1)稀氨水和酚酞 稀氨水中的NH3气体逸出,所以溶液的颜色变浅 (2)溶有SO2气体的品红 SO2气体逸出,品红溶液恢复红色 4.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若要从CO2气体中除去少量SO2,最好使混合气体通过 A.盛NaOH溶液的洗气瓶 B.盛KMnO4酸性溶液的洗气瓶 C.盛品红溶液的洗气瓶 D.盛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2.SO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规定空气中SO2含量不得超过0.02 mg·L-1。下列措施中不能够减少SO2排放量的是 A.用天然气代替煤炭做民用燃料 B.开发新型燃器提高热能利用率 C.硫酸厂采取措施提高尾气的吸收率 D.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后使用 3.SO2和Cl2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 A.立刻褪色 B.慢慢褪色 C.先褪色,后复原 D.颜色不褪 4.向FeCl3和BaCl2的酸性混合液中通入S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沉淀是 A.BaSO4 B.FeS C.BaSO3 D.S 5.常温下,向20 L真空容器内通入a mol硫化氢和b mol二氧化硫(a和b都是正整数,且a≤5,b≤5),反应完全后,容器内气体可能达到的最大密度约是 A.24.5 g·L-1 B.14.4 g·L-1 C.8 g·L-1 D.5.1 g·L-1 6.在常温下将a L SO2和b L H2S混合,当反应后气体体积为反应前气体体积的1/4时,则a与b之比为 A.1∶1 B.1∶2 C.1∶3 D.2∶1 7.下列关于SO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SO2既可以是含硫物质的氧化产物,又可以是含硫物质的还原产物B.SO2是亚硫酸的酸酐 C.大气中SO2的主要来源是含硫物质的燃烧 D.SO2具有氧化性,因而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8.下列反应发生后,溶液中H+浓度显著增大的是 A.将SO2通入溴水中B.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C.将H2S通入CuSO4溶液中D.将Cl2通入KI溶液 9.为了除去混入CO2中的SO2和O2,下列试剂的使用顺序正确的是 ①饱和Na2SO4溶液;②饱和NaHCO3;③浓硫酸;④灼热的铜网;⑤碱石灰。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③ D.③④⑤ 10.一定物质的量的SO2与NaOH溶液反应,所得产物中含Na2SO3和NaHSO3物质的量之比为3∶5,则参加反应的SO2与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 A.1∶2 B.3∶5 C.8∶11 D.18∶8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1.(10分)将SO2通入下列溶液中: ①氢硫酸,②溴水,③品红溶液,④澄清石灰水,⑤酸性高锰酸钾,⑥氯化钙溶液, ⑦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⑧硝酸钡 (1)使溶液颜色褪去的有 。 (2)先生成沉淀而后能溶解的有 。 (3)有沉淀产生不能溶解的有 。 (4)SO2作还原剂的有 。 (5)SO2作氧化剂的有 。 (6)无明显现象的有 。 12.(8分)A和B在常温下都是气体,A和B在空气中都不能被点燃,A的式量比B大。现分步实验如下:在A溶液中通入适量B气体,溶液酸性显著增强;继续加硝酸钡溶液反应,得到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过滤,滤液无色;再向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析出另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两种气体的名称:A ,B 。 (2)写出上述各步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属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 。 13.(12分)实验室制取SO2的反应原理为: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测定SO2转化为SO3的转化率: (1)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气体左右的方向)是 → → → → → → → (填各接口的编号)。 (2)实验时甲仪器的作用与原理是 。 (3)从乙处均匀通入O2,为使SO2有较高的转化率,实验时Ⅰ处滴入浓硫酸与Ⅱ处加热催化剂的先后顺序是 。 (4)Ⅳ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 (5)在Ⅰ处用大火加热烧瓶时,SO2的转化率会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6)用n mol Na2SO3粉末与足量浓硫酸进行此实验,当反应结束时,继续通入O2一段时间后,称得Ⅲ处增重m g,则本实验中SO2的转化率为 。 14.(6分)Na2SO3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现有a g样品,将其溶解后, 加入足量BaCl2溶液,可得干燥的沉淀b g。 (1)若Na2SO3未被氧化,b= a。(2)若Na2SO3全部被氧化,b= a。 (3)若Na2SO3部分被氧化,b与a的关系式为 。 15.(6分)室温时,V L真空容器内通入n mol SO2和m mol H2S。 (1)若n=2,则当m等于多少时,反应后容器内气体的密度最小? (2)若2n>m,则反应后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差为多少克? (3)若5n=m,且反应后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和为48 g,则n+m的值是多少? 16.(8分)(吉林省调研题)已知273℃,1.01×105 Pa时,1 mol气体所占的体积为 44.8 L。现将此条件下V1 L SO2和O2的混合气体通过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充分反应后(假设反应完全)气体的体积为V2 L。所得气体用含a mol的NaOH溶液吸收,恰好完全反应。当产物分别为下列三种情况时,计算并推导a的表达式(用V1,V2表示)。 (1)Na2SO4(2)Na2SO4和Na2SO3(3)Na2SO4和NaHSO3 附参考答案 一、1.BD 2.B 3.D 4.A 5.B 6.AC 7.D 8.AC 9.B 10.解析:SO2 + 2NaOH===Na2SO3+H2O 3 mol 6 mol 3 mol SO2 + NaOH===NaHSO3 5 mol 5 mol 5 mol 故n(SO2)∶n(NaOH)=(3+5)mol∶(6+5)mol=8∶11。 答案:C 二、11.(1)②③⑤ (2)④ (3)①⑦⑧ (4)②⑤⑦⑧ (5)① (6)⑥ 12.(1)氯气 二氧化硫(2)Cl2+2H2O+SO2===4H++2Cl-+SO Ag++Cl-===AgCl↓ Ba2++SO===BaSO4↓ 13.(1)a h i b c f g d (2)作用是使浓硫酸能顺利地滴入烧瓶中;原理是维持烧瓶内压强与分液漏斗内压强相等 (3)先加热V2O5,后缓缓滴入浓硫酸(4)有无色(或白色)晶体(或固体)生成 (5)减小 (6)×100%或×100% 14.(1) (2) (3)<b< 15.(1)4 (2)16 m (3)3 16.(1)a= (2)a= (3)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 19、硫酸及其盐 1.复习重点 1.硫酸的性质及重要用途;浓硫酸的特性: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 1.重要硫酸盐的性质及SO的检验; 2.难点聚焦 1.利用硫酸的强酸性制备多种物质: (1)制气体:制氢气Zn+H2SO4 ZnSO4+H2↑;制H2S:FeS+H2SO4 H2S↑+FeSO4 (2)制较弱的酸: 制H3PO4;Ca3(PO4)2+3H2SO4(浓) 2H3PO4+2CaSO4 制CH3COOH:2CH3COONa+H2SO4 2CH3COOH+Na2SO4 (3)制化肥: Ca3(PO4)2+2H2SO4(浓) Ca(H2PO4)2+2CaSO4 2NH3+H2SO4=(NH4)2SO4 (4)制硫酸盐:制胆矾:CuO+H2SO4+4H2O CaSO4·5H2O(晶体) 制绿矾:Fe+H2SO4 FeSO4+H2↑ 2.利用H2SO4高沸点性制取易挥发性酸。 (1)制HF:CaF2+H2SO4(浓) 2HF↑+CaSO4(铅皿中) (2)制HCl:NaCl(固)+H2SO4(浓) NaHSO4+HCl↑ NaHSO4+NaCl Na2SO4+HCl↑ (3)制HNO3:NaNO3+H2SO4(浓) HNO3↑+NaHSO4 3.利用硫酸的稳定性制不稳定性酸。 Na2SO3+H2SO4 Na2SO4+H2O+SO2↑ 4.利用浓H2SO4的强氧化性制取SO2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5.利用浓H2SO4的脱水性: (1)制C2H4:CH3CH2OH CH2 CH2↑+H2O (2)制CO:HCOOH CO↑+H2O 6.利用浓H2SO4的吸水性做干燥剂。 干燥:O2、H2、Cl2、N2、CO、CO2、SO2 不干燥:碱性:NH3 还原性:H2S、HI、HBr 7.用H2SO4作催化剂: (1)乙烯水化:CH2—CH2+H2O CH3CH2OH 2. 浓硫酸 (1)物理性质: 无色油状液体,常见的浓硫酸质量分数为98.3%,沸点为338℃,高沸点难挥发性。 思考: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2)化学性质: ① 吸水性(干燥剂) 三种形式: <1> 与水任意比例混溶,溶于水剧烈放热。 <2> 吸收气体中水蒸气(作为干燥剂,不能干燥硫化氢、溴化氢、碘化氢、氨气) <3> 与结晶水合物反应。 实验:浓硫酸与胆矾反应,由胆矾蓝色变为白色说明浓硫酸有吸水性。 ② 脱水性(炭化) 实验6—3:潮湿的纸屑、棉花、木屑中分别滴入几滴浓硫酸。 现象:三种物质都发生了变化,生成了黑色的炭。 实验6—4:在200mL烧杯中放入20g蔗糖,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15m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迅速搅拌。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 说明: <1> 脱水性是浓硫酸的性质,而非稀硫酸的性质,即浓硫酸有脱水性。 <2> 脱水性是浓硫酸的化学特性,物质被浓硫酸脱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反应时,浓硫酸按水分子中氢、氧原子数的比为夺取有机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 <3> 可被浓硫酸脱水的物质一般为含氢、氧元素的有机物,其中蔗糖、木屑、纸屑和棉花等物质被子脱水后生成了黑色的炭(炭化)。 ③ 强氧化性 实验6—5:浓硫酸与铜反应,请同学注意反应现象,分析反应产物存在的依据。 (浓) 强调:硫酸所起的作用(氧化剂与酸的作用)。 叙述:浓硫酸也与木炭反应, 分析上述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思考:请设计实验证明浓硫酸与炭反应的三种产物,画出实验装置图。 介绍:钝化现象及有关应用(分别举Al、Fe,说明原因)。 拓展:浓硫酸还可与某些还原性化合物反应。 请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小结:<1> 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包括还原性很弱的银在内的很多物质,都能在一定条件下被浓硫酸氧化。硫酸之所以能有如此强的氧化性,一个原因是在高浓度下硫酸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另一个原因是硫酸中含有非金属性较强且又呈最高价态(+6)的硫元素。 <2> 浓硫酸在作氧化剂时,主要是+6价硫的原子得电子,被还原为含低价硫元素的物质,一般不会有+1价氢被还原,即一般不会生成氢气。 <3> 浓硫酸在作氧化剂时,硫元素被还原的程度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中学化学中常见的还原产物为。 根据硫酸的性质,归纳出硫酸的主要用途。 (3)硫酸的用途 思考:和可溶性硫酸盐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如何检验呢? (二)检验 实验6—6: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并填表: 加入溶液 加入盐酸 稀硫酸 现象 化学方程式 溶液 现象 化学方程式 溶液 现象 化学方程式 原理:和硫酸盐溶于水时都会产生,可以利用的不溶性来检验的存在。使用试剂是:可溶性钡盐和酸(盐酸或稀硝酸)。 常用方法:①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现象(沉淀不消失) 结论:可能含有、、。 ②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现象(沉淀不消失) 结论:可能含、。 ③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现象(沉淀不消失) 结论:可能含、。 ④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现象(沉淀不消失) 结论:可能含、、、。 讨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归纳的检验方法。 小结:在中学化学里常常先用盐酸把溶液酸化,以排除、、等可能造成的干扰,再加入溶液,根据是否有白色沉淀出现来阐明原溶液中是否有存在。 上述实验中,待测试剂是客观的,并且是给定范围的,所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待测液是未知的,就要考虑其它离子的干扰,就要对所加试剂和加入试剂的顺序进行恰当选择,否则会得出错误结论。 思考:对于“黑面包”实验做如下讨论。 实验 现象 原因 问题 结论 黑 面 包 实 验 蔗糖变黑。放出大量的热。 体积膨胀,生成黑色疏松多孔固体。 有刺激性气味气生成。 有碳生成。 浓硫酸吸水放热。 有二氧化硫等气体生成 ① 为什么在实验开始前要加少量水? ② 不加水行不行? ③ 怎么知道生成的黑色物质是什么? ④ 此实验污染严重,如何对它进行改进? ⑤ 怎么知道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⑥ 不加酸能不能得到碳?如果可以,用什么方法? ⑦ 还可以如何改进?为什么? ⑧ 除了蔗糖以外,别的物质能不能进行类似实验? 产物分别是: 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体现的性质: 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自学:硫酸钙、硫酸钡等硫酸盐。 (三)硫酸盐 1. 酸式盐 、的水溶液显酸性,因为:,所以,有强酸作用。 2. 正盐(见表6—2) 表6—2 硫酸盐 结晶水合物的俗名 主要用途 生石膏 熟石膏 制粉笔、模型、塑像等 芒硝 制玻璃、造纸工业 皓矾 收敛剂、防腐剂、颜料 ——重晶石 医疗上用作“钡餐” 绿矾 补血剂、制蓝黑墨水 蓝矾、胆矾 制农药、镀铜液 明矾 净水剂 阅读材料: (1)二氧化硫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二氧化硫是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之一,是衡量大气是否遭到污染的重要标志。在我国的一些城镇,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危害较为普遍而又严重。 二氧化硫进入呼吸道后,因其易溶于水,故大部分被阻滞在上呼吸道,在湿润的粘膜上生成具有腐蚀性的亚硫酸、硫酸和硫酸盐,使刺激作用增强。上呼吸道的平滑肌因有末梢神经感受器,遇刺激就会产生窄缩反应,使气管和支气管的管腔缩小,气道阻力增加。上呼吸道对二氧化硫的这种阻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二氧化硫对肺部的刺激。但进入血液的二氧化硫仍可通过血液循环抵达肺部产生刺激作用。 二氧化硫可被吸收进入血液,对全身产生毒副作用,它能破坏酶的活力,从而明显地影响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的代谢,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动物试验证明,二氧化硫慢性中毒后,机体的免疫受到明显抑制。 二氧化硫浓度为10—15 ppm时,呼吸道纤毛运动和粘膜的分泌功能均能受到抑制。浓度达20ppm时,引起咳嗽并刺激眼睛。若每天吸入浓度为100ppm 8小时,支气管和肺部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使肺组织受损。浓度达400ppm时可使人产生呼吸困难。二氧化硫与飘尘一起被吸入,飘尘气溶胶微粒可把二氧化硫带到肺部使毒性增加3—4倍。若飘尘表面吸附金属微粒,在其催化作用下,使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雾,其刺激作用比二氧化硫增强约1倍。长期生活在大气污染的环境中,由于二氧化硫和飘尘的联合作用,可促使肺泡纤维增生。如果增生范围波及广泛,形成纤维性病变,发展下去可使纤维断裂形成肺气肿。二氧化硫可以加强致癌物苯并(a)芘的致癌作用。据动物试验,在二氧化硫和苯并(a)芘的联合作用下,动物肺癌的发病率高于单个因子的发病率,在短期内即可诱发肺部扁平细胞癌。 (2)受酸雨危害的地区主要有哪些? 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以前,酸雨只是在局部地区出现,如北欧地区受到欧洲中部工业区排出的酸性气体的影响,出现了酸雨。之后,到六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酸雨的危害全面显示,其范围由北欧扩大至中欧,同时北美也出现了大面积的酸雨区。八十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了酸雨,如亚洲的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南美的巴西、委内瑞拉,非洲的尼日利亚、象牙海岸等都受到了酸雨的危害。 酸雨最集中,面积最大的地区是欧洲、北美和我国。目前酸雨危害已扩大到中北欧、美国、加拿大,水体受酸雨的影响而酸化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加拿大30多万个湖泊,到二十世纪末,有近5万个因湖水酸化湖中生物将完全灭绝。酸雨对森林的危害在许多国家已普遍存在,全欧洲1.1亿公顷的森林,有5000公顷受酸雨危害而变得脆弱和枯萎。 我国出现酸雨的地区已由八十年代初期的西南局部地区扩展到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成为我国危害最大的大气污染问题。目前,我国的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严重,其中心区域酸雨pH年均值低于4.0,酸雨频率在80%以上;西南地区南充、宜宾、重庆和遵义等城市的酸雨区,仅次于华中地区,其中心区域的酸雨pH年均值低于5.0,酸雨频率高于80%;华南沿海地区的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以及南至厦门的沿海地区,覆盖苏南、皖南、浙江大部及福建沿海地区;华南地区的酸雨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及广西的东部地区,中心区域酸雨频率60—90%;北方地区也有一些城市降水年均pH值低于5.6,如青岛、图门、太原、石家庄等地。 小结酸雨的形成: (1)(主要途径) (2) 是一种无色固体,熔点,沸点,与反应生成,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工业上常用这两个反应制造硫酸。 3.例题精讲 [例1] 已知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时,其溶液的密度越大,将质量分数为%与%的两种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 )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无法确定 精析:解法一:估算法。假设两种硫酸溶液等质量混合,则混合后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因为质量分数为%的溶液的密度大,所以等体积混合后其质量大于%的溶液质量,因而混合后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 解法二:设质量分数为3x%的硫酸溶液密度为,质量分数为x%的硫酸溶液的密度为,两者体积均匀。则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 ∴ 即 ∴ 答案:A [例2] 现有、、、和五瓶无色溶液,不能根据闻气味鉴别气体,如何把它们一一鉴别出来? 精析:使沉淀溶解不能加入稀HNO3,因为HNO3能把BaSO3氧化成BaSO4而不溶;也不可用Ba(NO3)2和HCl组合,因为此混合溶液中有H+和NO3-,同样有HNO3。 解法一:如图 解法二:如图 [例3](1)写出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关系 。 (2)试用上图所示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体从左至右的流向)是(填装置的编号): → → → 。 (3)实验室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A瓶溶液的作用是 ,B瓶溶液的作用是 ,C瓶溶液的作用是 。 (4)装置②中所加的固体药品是 ,可确证的产物是 ,确定装置②在整套装置中的位置的理由是 。 (5)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是 ,可验证的产物是 。 精析:上述反应中的生成物有三个:SO2、CO2、H2O,在检验这三种产物时要避免相互干扰,如检验CO2时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SO2也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在检验CO2之前必须先除去SO2;同时,在气体通过水溶液后,水蒸气会随之带出,所以必须在通过水溶液之前检验水的存在,由上分析装置的连接顺序是4→2→1→3。 答案: (1) (2)④ ② ① ③ (3)验证的存在 充分吸收 验证是否已被吸收完全 (4)无水硫酸铜 水 由于产物通过①③时会带出水蒸气,所以②必须放在①、③之前 (5)澄清的石灰水 小结:品红是鉴别的试剂,不与品红作用。和在化学性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溶于水得酸;都与反应生成沉淀,通入过量的或时,生成的、沉淀溶解,变成、,溶液重新变澄清。中“C”为高价,中“S”为中间价,都可被还原为低价,因此,、有氧化性。 [例4] 60mL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 A. 1.08mol B. 0.54mol C. 在0.54~1.08mol之间 D. 小于0.54mol 精析:硫酸中含纯1.08mol若完全与Cu反应,被还原的为,但浓硫酸与Cu反应到一定浓度时,变为稀硫酸,稀硫酸不与Cu反应,故实际上被还原的的物质的量小于0.54mol。 答案:D 错解分析:误选B项。原因是没有考虑到随反应的进行,的浓度会逐渐减小,稀不与Cu反应。 [例5] 设计一个只用溶液及试管鉴别和稀硫酸的实验,简要写出鉴别过程。 解析:虽然和均为白色不溶于水的固体,但前者可溶于酸,而后者不溶于酸。各取试样少许,分别置于两支试管A、B中,然后分别向其中加入足量溶液,都生成白色沉淀: 静置两支试管,将A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注入B试管中,若B中沉淀溶解,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逸出,则说明试管B中原来盛溶液,A试管中是稀。若试管B中无明显现象,则证明试管B中原来盛稀硫酸,试管A中是溶液。 答案:略 [例6] 有一定质量的与的浓充分反应,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A33.6L,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到1L,测得溶液中。则气体A中各组分的体积比为 。 精析:本题所考知识点为浓硫酸的氧化性,稀硫酸的酸性,氧化还原反应,气体摩尔体积。 反应后溶液为1L,,则,故反应后溶液中剩余硫酸0.05mol。由于浓硫酸与反应过程中浓度变稀,故有、两种气体产生。设、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解得: 所以A气体中 答案: 4.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在下列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强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A.H2S+H2SO4(浓) B.Cu+H2SO4(浓) C.C+ H2SO4 (浓) D.CuO+ H2SO4 (浓) 2.下列对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故不可用它来干燥氢气 B.浓硫酸不活泼,可用铁铝容器存放 C、浓硫酸有强氧化性,稀硫酸没有氧化性 D.浓硫酸难挥发,可用来制HF、HCl等挥发性酸 3.下列反应中硫酸表现氧化性的是 (A)实验室用浓硫酸干燥氯气、氯化氢等气体 (B)将KI与浓硫酸混合,有紫色蒸气产生 (C)浓硫酸与氧化亚铁反应,会生成硫酸铁 (D)用浓硫酸在木制品上“烙”字画 4.向盐酸中加入浓硫酸会有白雾产生,下列叙述中与此现象无关的是 (A)浓硫酸具脱水性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盐酸具有挥发性 (D)气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5.某无色溶液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有SO42- B)一定有CO32- (C)一定有Ag+ D)可能有SO42-或Ag+ 6.为方便某些化学计算,有人将98%的浓H2SO4表示成下列形式,其中合理的是 (A)H2SO4·2H2O (B)H2SO4·H2O (C)H2SO4·SO3 (D)SO3·10/9H2O 7.在一定体积的的18mol·L-1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铜片并加热,被还原的硫酸为0.9mol,则浓硫酸的实际体积为 (A)等于50 mL (B)大于50 mL (C)等于100 mL (D)大于100 mL 8、已知由NaHS、MgSO4、NaHSO4组成的混合物,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a% (B)2a% (C)1-1.75a% (D)1-0.75a% 9、足量的浓硫酸与mgCu反应,得到标准状况下的二氧化硫气体nL,则被还原的硫酸的量是 A.m/64mol B.64m/22.4mol C.98n/22.4g D.64n/22.4g 10、蘸有浓硫酸的纸片或火柴梗会变黑,主要是浓硫酸具有 A.吸水性 B.脱水性 C.强氧化性 D.强酸性 11、某溶液中含有较多的Na2SO4和少量的Fe2(SO4)3。若用该溶液制取芒硝,可选择的操作有:①加适量的硫酸溶液;②加金属钠;③蒸发结晶;④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⑤加强热脱结晶水;⑥过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A.②⑥③ B.④⑥①③ C.④⑥③⑤ D.②⑥①③⑤ 12、下列事实能证明硫酸是强酸的是 A.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B.能与磷矿石[主要成分Ca3(PO4)2]反应生成磷酸 C.能与金属锌反应产生氢气 D.能与食盐固体共热产生氯化氢气体 13、向50mLl8.4mol/L的浓硫酸中加入足量铜片,加热使其充分反应,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A.0.92mol B.大于0.46mol,小于0.92mol C.0.46mol D.小于0.46mol 14、浓硫酸与锌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若在反应过程中,锌与硫酸的质量比为26:49,则硫酸的还原产物为 A. SO2 B.S C.H2S D.ZnSO4 15、在通常情况下能大量共存,并且都能用浓硫酸干燥的一组气体是 A. SO2、O2、H2 B.C12、HBr、HC C. CO2、NH3、CO D.C12、HCl、O2 16、检验Na2SO3是否被氧化所选用的试剂应为 A.氯化钡 B.盐酸 C.氯化钡和盐酸 D.氯化钡和硫酸 17、只用一种试剂来鉴别碳酸钠、亚硫酸钠、硫酸钠,这种试剂可以是 A.BaCl2 B.溴水 C.稀盐酸 D.品红溶液 18、有甲、乙、丙三瓶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若将甲用水稀释,乙中加入适量的BaCl2 溶液,丙不变,然后用等浓度的NaOH溶液中和,至完全反应时,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是 A.丙>乙>甲 B.甲=丙>乙 C.乙>丙>甲 D.甲=乙=丙 19、将下列气体分别通入对应的溶液中,能反应产生沉淀的是 A. 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中; B.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 C. SO3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 D. SO2气体通入Ba(OH)2溶液中。 二、填空题 20、实验室常用硫酸来制取气体,试填出硫酸在这些反应中表现出的性质: (1)用浓硫酸和NaCl反应制取HCl___ _____; (2)用稀硫酸和Zn反应制取H2_____ ___; (3)用Cu与浓硫酸加热反应制取二氧化硫____ ____。 21.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进行铜跟浓硫酸反应等一系列实验。 (1)根据什么现象可判断铜跟浓硫酸反应有SO2生成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什么现象可判断铜跟浓硫酸反应有硫酸铜生成_______________。 写出甲装置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在实验室中进行这个实验时,除了(1)小题中指到的实验现象外,还可以观察到许多其它的实验现象,请写出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乙的试管口部放有一团浸有碱液的棉花,棉花中通常是浸有饱和碳酸钠溶液,写出棉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上述装置中,在反应前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还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证明该装置不漏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浓硫酸和木碳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3)如果用图中的装置检验上述反应的全部产物,写出下面标号所表示的仪器中应加入的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 A中加入的试剂和作用是________ ___。B中加入的试剂和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D中加入的试剂和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现有A、B、C、D四种溶液,它们分别为K2CO3、K2SO4、NaHSO4、Ba(NO3)2中的一种。进行下列实验:A+C无明显现象;A+D无明显现象;B+D产生沉淀E;B+C生成溶液F及沉淀;少量E溶于过量F中,生成溶液并放出气体。由此可确定:A是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D是____________。 24、近闻美国和日本正在研究用Na2SO3吸收法作为治理SO2污染的一种新方法:第1步用Na2 SO3水溶液吸收SO2;第2步是加热吸收液,使之重新生成Na2 SO3,同时得到含高浓度SO2的水蒸气副产品。写出上述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足量稀盐酸 氯化钡溶液 25、三位同学设计了下述三个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确证试液中有SO42-。试评价下述各方案是否严密,并简要说明理由: 足量稀盐酸 氯化钡溶液 方案甲:试液 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 氯化钡溶液 少量稀硫酸 方案乙:试液 无现象 白色沉淀 方案丙:试液 无现象 白色沉淀 方案甲: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方案乙: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丙: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6.有一瓶Na2SO3溶液,由于它可能部分被氧化,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对此实验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Na2SO3已部分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B)加入Ba(NO3)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一定含有BaSO4 C.加硝酸后的不溶性沉淀一定是BaSO4 D此实验不能确定Na2SO3是否部分被氧化 27、下列物质(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错误的是 A.重晶石:BaSO4 B.熟石膏:CaSO4·2H2O C.皓矾:ZnSO4·7H2O D.明矾:KAl(SO4)2·12H2O 28、锌钡白是一种白色颜料,其主要成分是难溶于水的锌盐和钡盐,它们是 A.ZnCO3和BaCl2 B.ZnS和BaSO4 C.ZnCl2和BaCO3 D.ZnCO3和Ba(NO3)2 29、将p%的浓硫酸与同体积的水混合,得到q%的稀硫酸,则p与q的关系正确的是 A. p≤2q B. p=2q C. p<2q D. p>2q 30、BaCl2有剧毒,致死量为0.8g,万一不慎误服,应大量吞服鸡蛋清解毒,并加服—定量的解毒剂。此解毒剂是 A.Na2CO3 B.MgSO4 C.BaSO4 D.NaCl 31、将m%的硫酸与3m%的硫酸等体积混合,得到的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x%,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x=2m B. x<2m C.x>2m D.m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
- 下载本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