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固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固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固阳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文综地理试题 ‎:‎ 一、选择题:本题共60小题,每小题3分,共1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6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全球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大窝凼中落成启用。“天眼”探测范围可到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对探索地外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该望远镜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为( )‎ A. 太阳系 B.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D. 总星系 ‎2. 科学家们致力于在宇宙中寻找与地球相似的天体,有着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如( ) ‎ ‎①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 ‎②有固体表面 ‎ ‎③有昼夜更替现象 ‎ ‎④距恒星近,表面温度高 ‎ ‎⑤有液态水 A. ①③ B. ②④‎ C. ④⑤ D. ①⑤‎ ‎3. 大窝凼地区多岩溶漏斗、天坑、溶洞和地下暗河,与之成因相同的地貌是( )‎ A. B. ‎ C. D. ‎ ‎【答案】1. D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宇宙的半径距离在135~150亿光年之间,也就是说人类观测的半径距离没有超出总星系的范围。因此“超级天眼”望远镜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为总星系,故选D。‎ ‎【2题详解】‎ 据所学的知识,地球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有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液态水。①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正确;②有固体表面,但其他行星也是固体表面,故错误;③有昼夜更替现象,使白天和夜晚不会太长,温度适宜,故正确;④距恒星近,表面温度高,不利于生命存在,错误;⑤有液态水,正确。综上所述,故选D。‎ ‎【3题详解】‎ 岩溶漏斗、天坑、溶洞和地下暗河属于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经流水溶蚀形成。华山大断崖是岩层断裂抬升形成,A错误;三角洲是流水沉积形成,B错误;峰林是流水溶蚀形成,C正确;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形成,D错误。故选C。‎ ‎【点睛】‎ 作用因素 作用表现 作用结果 流水 地势变缓或河道弯曲,流水的速度减慢。‎ 山间河流流出山谷:冲积扇 河流中下游地区:冲积平原 河流入海口处:三角洲 流水 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或溶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流水破坏。‎ 水蚀地貌,如沟谷(“V”型谷)、瀑布等。‎ 喀斯特地貌,石林、桂林山水。‎ ‎4.北京(40°N)某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把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玻璃箱里,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一年中,活动支架最短的日期是( )‎ A. ‎12月22日 B. ‎9月23日 C. ‎6月22日 D. ‎‎3月21日 ‎【答案】C ‎【解析】‎ ‎【分析】‎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应与阳光垂直。一年中,活动支架最短的时候,正午太阳高度应最大。北京在北温带,夏至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 ‎【详解】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应与阳光垂直。读图,一年中,活动支架最短的时候,正午太阳高度应最大。北京在北温带,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日期是‎6月22日,夏至日,C对。其它日期正午太阳高度较小,A、B、D错。故选C。‎ ‎5.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地球自转方向的理解程度。‎ ‎【详解】A图显示,该图为北极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应为逆时针自转,而图中为顺时针自转,排除A。B图显示,该图为南极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应为顺时针自转,而图中为逆时针自转,排除B。C图显示,该图为北极指向上的侧视图,地球自转方向应为从左至右自转,图中也为从左至右自转,选项C符合题意。D图显示,该图为北极指向上的侧视图,地球自转方向应为从左至右自转,而图中为从右至左自转,排除D。所以选C。‎ ‎6.地理现象中,不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 昼夜现象 B. 昼夜交替现象 C. 时差的产生 D. 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昼夜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所产生的昼半球和夜半球现象,与地球本身不透明、不发光的性质有关而与地球运动无关。而昼夜交替现象、时差的产生、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与地球自转有关,故A选项符合题意。‎ ‎7.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话描述的日行八万里在下列哪个地方可以实现:( )‎ A. 北回归线 B. 南回归线 C. 赤道附近 D. 两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赤道周长‎4万千米,8万里,每日地球自转一周,相当于运行8万里,C对。其它纬线长度短,不符合,A.B.D错。‎ ‎【考点定位】地球自转特征,纬线的特征。‎ ‎8.下图中虚线箭头表示的是物体原来的受力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后物体的运动方向。A,B,C,D,E五处箭头所表示的物体实际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A和B B. B和D C. D和E D. A和E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地球运动物体的偏转。‎ ‎【详解】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左偏,沿赤道运动的物体不发生偏转。所以对应正确的只有B和D,其他均不符合。故本题选择B。‎ ‎9.广州(113°E)的陈先生到夏威夷(156°W)体假,飞机在北京时间5:30从当地机场起飞,降落到夏威夷时当地时间为19:30.陈先生乘坐的飞机大约飞行了( )‎ A. 5小时 B. 8小时 C. 11小时 D. 14小时 ‎【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地方时的计算。‎ ‎【详解】根据“某地经度÷15,若余数大于7.5º→时区为商+1;余数小于7.5º→时区为商”的公式计算,夏威夷经度为156°W,采取西十区的区时。北京时间采取东八区区时,两地区时相差18个小时。当飞机在北京时间5:30从当地机场起飞时,西十区区时为11:30,由降落时间为19:30,所有飞机大约飞行了8小时。故选B。‎ ‎【点睛】经线所在时区推算:某地经度÷15,若余数大于7.5º→时区为商+1;余数小于7.5º→时区为商。‎ 下图是某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从成因看,花岗岩生成的位置位于(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 裸露在山脊上的花岗岩,其形成经历的过程依次是( )‎ A. 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 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C. 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D.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答案】10. A 11. D ‎【解析】‎ 该题考查岩石的形成过程。‎ ‎【10题详解】‎ 从成因看,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岩层所形成的,生成的位置位于图中的①处。答案选A。‎ ‎【11题详解】‎ 裸露在山脊上的花岗岩,其形成经历的过程首先要有岩浆的侵入作用,形成花岗岩,随着地壳的抬升,表层岩层受到风化剥蚀、侵蚀搬运等外力作用,花岗岩出露地表。答案选D。‎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下图为山西某地地质构造剖面,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2. 下列地点能够露天开采煤炭且比较安全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3. 图中丙处的地质构造是( )‎ A. 背斜 B. 向斜 C. 断层 D. 火山 ‎【答案】12. B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处煤层埋藏较深,不适合露天开采,A错误;乙处煤层裸露,适合露天开采,局部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岩层呈拱形,不易坍塌,开采安全,B正确;丙处煤层埋藏太深,底部为向斜构造,易坍塌渗水,所以丙处既不适合露天开采,也不安全,C错误;丁处为断层,地壳不稳定,不安全,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据图可知,丙处岩层向下弯曲,应为向斜。故选B。背斜岩层向上弯曲,断层是岩层断裂抬升,火山是岩浆喷发形成的锥型山地。ACD错误,所以选B。‎ ‎【点睛】‎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4. 图中甲、乙、丙、丁按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 B. 丙、丁、乙、甲 C. 丙、乙、丁、甲 D. 丙、丁、甲、乙 ‎15. 有关图中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可以在A地修建采石厂 B. 岩浆岩乙可能含有化石 C. 若A处有河谷形成,是因为A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 D. 可以在A处修建水库堤坝,是因为A位于岩性坚硬的背斜顶部 ‎【答案】14. C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图中沉积岩甲结构完整,说明没有受到岩浆喷发或断层的影响,所以沉积岩甲应形成于岩浆岩和断层之后;在岩浆喷发和断层形成之前要先有沉积岩层的形成,所以该地先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然后地壳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丙;断层丁两侧岩层(包括岩浆岩乙在内)出现明显位移,说明岩浆岩乙形成于断层丁之前,所以甲、乙、丙、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丙、乙、丁、甲,故C正确。‎ ‎【15题详解】‎ 图中A是位于向斜顶部新形成的沉积岩,岩石疏松,利于采石,A正确;化石形成于沉积岩中,B错误;图中A处岩层向上拱起,地质构造是背斜,C错误;A处下部有断层,地质结构不稳定,不能修建水库,D错误。‎ 左图为“某地貌景观图”,右图为“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读图回答下题。‎ ‎16. 左图所示的地质构造为(  )‎ A. 背斜 B. 向斜 C. 断层 D. 断块山 ‎17. 左图中的岩石所属类型与右图中相一致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6. B 17.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的物质循环,各种岩石和岩浆可以相互转化,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地壳物质循环图判断出各种岩石和岩浆,根据化石和层理构造判断出沉积岩。‎ ‎【16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岩层向下弯曲,地质构造为向斜,选择B。‎ ‎【17题详解】‎ 岩石有层理构造,说明是沉积岩,变质作用形成丁变质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也可以直接相互转化,丙是沉积岩,选择C。‎ 下图为“某日地球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8. 该日为北半球的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19. 图示四个城市中,该日黑夜最长的是 A. 北京 B. 乌兰巴托 C. 新加坡 D. 珀斯 ‎【答案】18. B 19. D ‎【解析】‎ 考查地理公转的地理意义,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说明该日为北半球的夏至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9题详解】‎ 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越向南黑夜越长,四个城市中珀斯位于南半球,处于最南部,故珀斯该日黑夜最长,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A. 长江中下游平原 B. 四川盆地 C. 华北平原 D. 青藏高原 ‎【答案】D ‎【解析】‎ ‎【详解】能正确理解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含义。根据PAR强度等值线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可知,我国青藏高原上的PAR强度值最大,四川盆地最小。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青藏高原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120分)‎ ‎21.读下面的太阳光照图,回答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_。‎ ‎(2)图甲中,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_________。‎ ‎(3)图中D点此刻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_时。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 ‎(4)由B点向正北发射炮弹,落点将偏________(东或西)。‎ ‎(5)这一天,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____。‎ ‎(6)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出现最大值的地区纬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 ‎(7)图中所示的是晨昏圈中的________(晨或昏)线;图示时刻ABCD中正在日出的点是___________;‎ ‎(8)A、B、C点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图中A、B、D点中日出最早的点是_______,图甲中18点日落的点是______。‎ ‎(9)该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乙图中的位置___________(填序号),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_____(快或慢)。‎ ‎(10)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 ‎(1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来回运动,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_____。‎ ‎【答案】 (1). 23°26′N (2). A>B>C (3). 12:00 (4). 20:00 (5). 东 (6). 夏至 (7). 北回归线以北 (8). 晨 (9). ABC (10). C (11). D (12). B (13). b (14). 慢 (15).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6). 黄赤交角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太阳光照图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为背景,考查了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的判读、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地转偏向力、节气的判读、晨昏线的判读、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公转速度等知识点。考查内容全面,难度较大。‎ ‎【详解】(1)据甲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太阳直射的纬度是23°26′N 。‎ ‎(2)据上题分析可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此时位于北回归线的A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再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据直射点越近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越大,B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是23°26′,C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是66°34′-23°26′=43°08′,故B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C 。综上所述,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A>B>C。‎ ‎(3)据图可知,D处于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为12:00,太阳直射的经线为0°经线,与120°E相差8小时,因此利用区时计算公式计算可得,北京时间=12+8=20:00。‎ ‎(4)由B点向正北发射炮弹,进入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落点将偏东。‎ ‎(5)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 ‎(6)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从这一天之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离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会逐渐变远,因此北回归线以北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打一年中的最大值。‎ ‎(7)据图可知,图甲中的晨昏线上的各点随地球自转进入昼半球,因此为晨线。图中位于晨线上的点是A、B、C,正值日出。‎ ‎(8)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图中C点纬度最高,故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越偏东的地方越先日出,D偏东,最早看到日出是D。赤道地区终年18:00日落,B位于赤道,故18:00日落。‎ ‎(9)据以上分析,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6月22日,远日点是每年的7月初,b离远日点最近,故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乙图中的位置是b。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10)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是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来回运动,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黄赤交角。‎ ‎【点睛】该题用到公式:‎ 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直射点与所求地的纬度差)‎ 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 地球公转示意图 ‎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面左图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江西三清山标志性景观,海拔1200余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1)左图中的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___________(多选,填字母代号)。‎ A.地壳运动   B.外力作用   ‎ C.岩浆侵入    D.火山喷发 ‎(2)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右图中的______________。‎ ‎(3)若右图中甲表示沉积岩,则序号①②③④分别表示的地质作用是①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 ‎(4)在右图序号②③④中,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有_____,能量来自地球外部的有____(填序号)。‎ ‎【答案】 (1). ABC (2). 乙 (3). ①上升冷凝 (4).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5). ③变质作用 (6). ④重熔再生 (7). ③④ (8). ②‎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地貌的成因、岩石的类型判读、判读地质作用。考查学生获取地理材料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据材料可知,该景观的岩石为花岗岩,因此该景观最先经历的地质作用是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埋藏在地下的花岗岩经地壳运动抬升到地表,之后经外力作用形成巨蟒出山景观,因此答案为ABC。 ‎ ‎(2)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右图中箭头为三进一出的是岩浆,因此丁为岩浆,乙为岩浆岩,而花岗岩是岩浆岩的一种。‎ ‎(3)据上题分析可知,①为岩浆上升冷凝,若右图中甲表示沉积岩,指向沉积岩的②是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丙为变质岩,指向丙的③为变质作用,指向岩浆(丁)的④为重熔再生。‎ ‎(4)据上题分析可得,②是外力作用、③为变质作用、④为重熔再生,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有③④,能量来自地球外部的有②。‎ ‎【点睛】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箭头判读方法:三进一出为岩浆、三出一进为岩浆岩、两进两出为沉积岩和变质岩。)‎ ‎23.据新华网报道,当地时间‎2017年9月7日深夜(北京时间‎2017年9月8日12时49分),在墨西哥恰帕斯州托纳拉西南137公里处海域发生8.2级地震,震源深度19公里,并引发海啸。‎ ‎(1)全球岩石圈分为__________个大板块,墨西哥属于______________板块;‎ ‎(2)甲处海底地形是______________,乙处海底地形是_________________。‎ ‎(3)提取本新闻信息地震的主要要素:地震时间、震中位置、震级、__________。‎ ‎(4)墨西哥西北部位于世界著名的_______地震带,属于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两大板块_______(碰撞、张裂)边界。‎ ‎(5)安第斯山脉处于__________板块和 __________ 板块的 _________边界。‎ ‎(6)地中海处于 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 板块的__________ 边界,未来趋势会__________扩大,缩小)。‎ ‎【答案】 (1). 六 (2). 美洲板块 (3). 海沟 (4). 海岭 (5). 震源深度、震级 (6). 环太平洋 (7). 太平洋板块 (8). 美洲板块 (9). 碰撞 (10). 南极洲 (11). 美洲 (12). 消亡 (13). 亚欧板块 (14). 非洲板块 (15). 消亡 (16). 缩小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墨西哥恰帕斯州托纳拉地震为背景,考查了六大板块的分布、六大板块对地形、地貌形成的影响。考查内容较基础。‎ ‎【详解】(1)据所学知识可知,全球岩石圈分为六个大板块,墨西哥位于北美洲属于美洲板块。‎ ‎(2)据图可知,甲处于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区,海底地形是海沟。乙处于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张裂处,岩浆喷出地壳,在海底冷却凝固形成海岭。‎ ‎(3)提取本新闻信息,地震的主要要素:地震时间、震中位置、震级、震源深度。‎ ‎(4)墨西哥地处北美洲南部,据图可知墨西哥的西北部位于世界著名的环太平洋地震带,属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区。‎ ‎(5)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的西部,据图可知,其处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6)地中海位于非洲与欧洲之间,据图可知,其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未来趋势会缩小。‎ ‎【点睛】六大板块分布图(消亡边界:海沟、岛弧、海岸山脉、褶皱山系;生长边界:海岭、海洋、裂谷。)‎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