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岳麓版:第26讲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
第26讲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2013·课标全国Ⅰ,35)中国80年代改革与苏俄新经济政策比较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2016·课标全国Ⅲ,3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017·课标全国Ⅰ,3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走向纵深 考点一 经济体制改革 教材补充 『历史概念』 1.土地流转:一般是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农户可以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经营权,鼓励农民将承包地向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2.现代企业制度: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公司制度为核心,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 考点二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材补充 『历史概念』 雄安新区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级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它位于中国河北省保定市境内,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规划范围涵盖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等3个县及周边部分区域。 [巧学妙用] [图解历史]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漫画解史]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就拥有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公民和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对集体所有或者国家所有由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所享有的承包经营权利。 [方法技巧] 巧记经济体制改革 [读图明史]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图1、图2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下物资匮乏、人民生活水平低的情景;图3、图4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下物资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情景。通过两个时期的对比,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社会的沧桑巨变,歌颂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功绩。 [轻巧识记]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一 ①经济建设 ②自主经营 ③生产积极性 ④增强企业活力 ⑤现代企业制度 ⑥市场经济体制 ⑦多种所有制经济 ⑧生产力 考点二 ①1980 ②沿海港口城市 ③上海浦东 ④全方位 ⑤2001 考法1 史论阐述类——新时期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考题1】 (2016·课标全国Ⅲ,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答案 A 『』 ★明立意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 ★抓关键 时间:1980年;有效信息:“播种面积减少”“总产量增加”。 ★清误区 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难度较小。考生易错选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革是粮食增产的原因。1980年,粮食增产主要得益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实质及作用 (1)特点: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 (2)实质: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确立了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以户为单位的家庭承包经营的新型农业耕作模式。 (3)作用:改变了我国农村旧的经营管理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考法2 史料主旨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考题2】 (2017·课标全国Ⅰ,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答案 C 『』 ★明立意 从计划与市场融合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 ★抓关键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肯定了市场的作用,实际上是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清误区 本题属于史料主旨型试题,难度适中。考生误认为强调国家干预新模式是材料主旨,究其原因在于没有结合题干限定的历史背景,即1990年经济体制面临新的抉择时期,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还处于争论阶段。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 (1)所有制结构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宏观调控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3)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根本目标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考法3 史料主题类——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史料一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史料二 1998~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比较表 年份 私营企业 国有企业 外资企业 数值 (亿元) 比重 (%) 数值 (亿元) 比重 (%) 数值 (亿元) 比重 (%) 1998 2 083 3.90 33 621 62.90 17 750 33.21 1999 3 245 5.62 35 571 61.57 18 954 32.81 2000 5 520 7.94 40 554 58.32 23 465 33.74 2001 8 761 11.18 42 408 54.10 27 221 34.73 2002 12 951 14.30 45 179 49.87 32 459 35.83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 (1)史料一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特点。据史料一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呈现出怎样的特点。(10分) 提示 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突破旧体制,探索新体制。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1998~2002年三种类型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变化趋势,说明形成的原因。(15分) 提示 趋势:国有企业产值在增加,所占比重在下降;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产值的数值和比重呈上升趋势。 原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中国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 归纳史料一中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可从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方式等方面思考。工业产值的变化根据表格数据的升降用文字直接表述出来即可,具体原因可结合这一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调整和国际形势进行解答。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调整 时间 具体表现 原因 核心内容 结果 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初 向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照搬苏联模式;缺乏经济建设经验 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对于恢复国民经济,进行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作用,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党中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国外经验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实行政企分开 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党中央对国情的充分认识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把企业推向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考法4 开放探究类——多元视角认识新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 史料 『』 读图一、图二,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出境旅游的发展趋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准确运用相关材料进行说明。)(12分) 提示 示例1 未来几年我国出境旅游的人数将会进一步增加。说明:2014年,美、俄、日、韩等发达国家出境游客人数占人口比例约为20%,我国不足10%,出境旅游还有较大发展空间;1994年至2014年,我国出境游客人数几乎逐年增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力度逐步加大,为出境旅游提供了政策依据;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进一步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空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出境旅游提供了物质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观念更加开放,出境旅游需求增加;发展旅游经济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等。 示例2 未来几年我国出境旅游的增速会逐渐放缓。 说明:21世纪初,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出境旅游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时期;2004年后我国出境旅游增速大大放缓,2011年至今,我国出境旅游增速甚至呈 现逐年下降趋势;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时期,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出境旅游费用相对较高,不少中低收入家庭还难以达到;随着大量人口出境旅游后,出境旅游的诉求会相对降低等。 『』 ☆某重点中学考生答题示例 本题属于柱状数据图类试题。其解题步骤为: (1)提取信息:图一为出境游客人数占人口比例;图二我国出境游客人数及增速。 (2)概括趋势:图一看出中国出境游客所占人口比例仍较低;图二看出出境游客人数不断在增加,但2004年后增速明显下滑。 (3)论证说明:结合所学,从政策、经济、社会、思想观念以及旅游经济等方面组织答案。 『』 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特点及意义 (1)必要性 ①从历史角度而言,是党中央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而形成的。 ②从世界角度而言,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 ③从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结果。 (2)特点 ①全方位:指对所有国家开放。 ②多层次:根据经济开放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会的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逐步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开放。 ③宽领域:指我国的对外开放不仅限于经济领域,还包括文化、科技、教育等多领域。 (3)意义 ①经济上:有利于吸收和利用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政治上:加强与友好国家以及各国人民的交往,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我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③科学文化上:加强对外科技、教育、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促进我国科技人才的培养,加快我国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时间:45分钟 分值:85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江西联考)下表反映了某一时期我国部分报刊发表的文章。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报刊 文章 《农村工作通讯》 《分田单干必须纠正》 《湖南日报》 《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新时期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湖北日报》 《紧紧扎起社会主义篱笆,绝不让安徽资本主义毒液蔓延》 《大众日报》 《不容开历史倒车》 A.“一五”计划期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阻力 B.20世纪60年代初期,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C.“文革”时期,阶级斗争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心 D.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困难中前行 解析 据材料信息“分田单干必须纠正”“包产到户是……阶级斗争的新动向”“绝不让安徽资本主义毒液蔓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包产到户受到批判,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困难中前行,故D正确。其他三项与题干信息“包产到户”反映的历史时期不符。 答案 D 2.(2018·山西考前适测)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对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减少,而由农民进行市场交易的,或者超产由国家加价收购的数量越来越多。这反映了( ) A.发展市场经济成为国人共识 B.计划经济退出历史舞台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D.城市对农产品需求增加 解析 据题干材料“农民进行市场交易”,说明我国逐渐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故选C项。 答案 C 3.(2017·山西康杰中学月考)十二届三中全会发布公告表示:“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这意味着( ) A.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决策 B.改革从农村深入到城市 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D.开始进行全面深化改革 解析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通过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的开始,故选B项。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是在1992年十四大,故C项错误;开始全面深化改革是在1992年南方谈话后,故D项错误。 答案 B 4.(2018·湖北黄冈调研)下表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指数等。下表说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 ) 年份 国民生产总值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物价指数 1978年 3 645.2亿元 381.00元 100 1980年 4 545.6亿元 463.00元 107.2 1985年 9 016.0亿元 858.00元 123.2 A.严重的经济匮乏初步缓解 B.经济增长为物价上升抵消 C.人民基本实现了共同富裕 D.改革现有的体制任务紧迫 解析 根据提供的表格数据,从1978到1985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两倍,而物价指数却只是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几,可见物资是比较充裕的,故选A项。 答案 A 5.(2018·湖南十校协作体调研)1984年10月,中国国家计委(计划经济委员会)指出:“企业可以……根据原材料、能源的可能和市场需要自行安排生产和销售,努力完成国家计划。”此规定( ) A.开始打破计划经济体制 B.有利于活跃国内市场 C.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要 D.促使企业生产商品化 解析 根据题干文件内容“企业可以……根据原材料、能源的可能和市场需要自行安排生产和销售,努力完成国家计划”可以得知企业有了一定的自主权,能够促进市场的活跃,故选B项。 答案 B 6.(2018·成都模拟)1980年和1981年连续两年,中国农用机械产销大幅度下降,1981年农机总产值比1979年下降28.8%。1982年以后,农机工业开始回升,1985年总产值比1980年增长78%。这些变化反映出当时( ) A.政府加大对工业的投资力度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反复 C.农机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 D.农村经济活力增强 解析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加之农民购买力低,所以出现了农机销售下降的情况。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农机的需求增加,1985年农机产值大幅增长,故D项正确。 答案 D 7.(2018·河南百校联盟质量监测)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外资经济投资总额迅速增加,截止到1996年底,外商实际投资累计总额已达到1 748.84亿元,总产值也达到了10 972.8亿元。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开放的深化 B.全球化趋势加强 C.新经济体制建立 D.思想进一步解放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20世纪90年代”,我国冲破了“计划”与“市场” 的束缚,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改革开放加速发展,故选A项。 答案 A 8.(2017·黑龙江、吉林八校期中联考)2010年,浦东新区迎来了浦东开发与开放20周年纪念。从阡陌农田到林立楼宇,从冷僻土地到繁荣都市,从默默无闻到世界瞩目,浦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浦东开发标志着中国( ) A.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式形成 B.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 C.对外开放的中心发生转移 D.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解析 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式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故A项错误;浦东开发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故B项正确;浦东开发成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而不是转移对外开放的中心,故C项错误;浦东开发与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 B 9.(2018·湖南长郡中学暑期检测)读下图,由此可知( ) A.经济特区间的发展存在差异 B.经济特区带动了全国的发展 C.对外开放与体制改革相辅相成 D.对外开放呈现多层次的特点 解析 图片所反映的是五个经济特区与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对比变化情况。其中,深圳、珠海和厦门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汕头和海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故A项正确,B项错误。从图片中看不出对外开放与体制改革的关系,故C项错误。图片信息呈现不出对外开放的多层次的特点,故D项错误。 答案 A 10.(2018·湖南十校协作体考)1978年第三季度,国务院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提法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上,又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观点。题干反映了( ) A.改革开放后“左”倾错误一度占主导 B.1978年中央最早提出市场经济观点 C.中共中央不断探索经济体制的改革 D.中央继续发挥计划经济的辅助作用 解析 据题干中三层信息,从1978年“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再到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表明中共中央依据实际不断提高市场经济在经济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反映了中共中央在不断探索经济体制的改革,故选C项。 答案 C 11.(2018·陕西咸阳模拟)1997年,全国个体工商户达2 850万户,从业人员5 541万人,私营企业达96万家,从业人员1 349万人。1999年1月,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20家私营企业首批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涉及饲料、食品、农业开发、医药和计算机软件开发等行业。这表明在中国( ) A.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C.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影响增强 D.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解析 据题干材料数据表明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数量多,从业人员规模庞大,这些都表明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增强,故选C项。 答案 C 12.(2018·广西桂林模拟)下图是美国统计的1981年以来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即美国对中国的商品进口额大于出口额)走势图。其中促成美中贸易逆差急剧上升的主要因素是( ) A.实行改革开放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发开放浦东 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解析 我国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与图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结合曲线图,2002年左右美中贸易逆差急剧上升,故B项正确;1992年开发浦东新区,与图不符,故C项错误;1984年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与图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8·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实验中学模拟)(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中国有企业最多的国家。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在70年代给人的总体印象就是活力不足,“老大帝国”的包袱沉重,创新精神明显不足,经济增长乏力和滞胀,被世界经济界称为“英国病”。 1979年,保守党上台执政。一方面紧缩财政,放松政府管制,鼓励市场竞争,积极引进外资,一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1997年以后,布莱尔领导的工党上台执政,在继续倡导市场自由竞争的同时,推行了鼓励研究开发参与全球化的经济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被称为“英国模式”的社会改良。改革主要涉及亏损较为严重的国有企业,以及公用事业和自然垄断性行业。 1995年以后,改革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将那些必须依赖政府补贴才能维持经营的企业也包括进来。主要包括公共运输系统和邮政系统。将企业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种形式要求资金市场有效地运转以吸收股票投资。 ——摘编自吴敬琏《英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 材料二 1978年开始,国家提出“扩权让利”改革。国家在计划体制内 逐步调整国企与政府之间的经营管理权和利益分配。政府把国有企业一部分生产经营管理权放给企业自主支配,并且把一部分利润让出,不断放松管理体制,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1984年,对国有企业实行“利改税”改革。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城市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序幕。1993年,国有企业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目标,不断深入改革。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强调明晰产权,政企分离,完善科学地管理企业。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股份制改革成为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趋势。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导致“英国病”出现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国企改革措施的异同点。(17分) 答案 (1)原因:国有企业多;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过多;福利负担过大。(8分) (2)同:逐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实行股份制改革;推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鼓励企业研发和制定全球化的经济政策。(9分,任答三点即可) 异:英国采取大规模出售国有企业方法(私有化程度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局部调整;(4分)中国坚持国有企业公有制为主体;由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 14.(2017· 湖南十三校联考)(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1979~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比上年增长)曲线图。 对上述曲线图提出你的认识,并用史实进行说明。(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解析 首先要明确观点,如果选择以1979年作为分析的参照,则选取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84年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2008年中国市场经济受到国外金融危机的影响,来分析国内外经济环境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如果选择以1992年作为分析的参照,则选取1979~1992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经济特区的建立、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2001年成功加入世贸组织等,来分析经济增长呈现出前期增速起伏不定,后期增速总体持续稳定增长的特征的原因。 答案 示例1 观点: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经济增速。(4分) 1979年以后改革开放推动经济总体发展,GDP总体呈增长发展。在1984年前后面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0年前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2008年中国市场经济受到国外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三个时期GDP波动较大,说明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经济发展。(8分) 示例2 从1979~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曲线图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以1992年为基点,呈现出前期增速起伏不定,后期增速总体持续稳定增长的特征。(4分) 1992年以前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不稳定,原因在于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摸索阶段,人们的思想大部分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等、靠、要”;1989年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制裁;以深圳为代表的四大经济特区建立对经济增长的促进。1992年以后增速总体持续稳定,主要原因在于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目标;2001年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贸易扩大刺激国内生产。(6分) 可见经济增速快慢和稳定与否与国家的政策有关,与改革开放的程度关系密切。(2分)查看更多